- 283.71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陶渊明的“真”不似嵇康、阮籍自由中带些放任不羁,亦不似大谢、小谢清丽里略露矫揉造作。陶渊明的真是“真想”“真意”,是关于“真”的想,关于“真”的意,是涵盖其全部人生理想在内的抽象概念。他的“真”是经历人生种种挫折磨难后潜心参透的某种顿悟。这种顿悟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确是全面忖度得失荣辱、功名利禄后心如止水的灵魂净化,感情回归。其“真”首先表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上。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由此可见,他受魏晋玄学“得意忘言”之影响,形成属于他自己的思想与情趣。他读书可以不为繁琐的训诂,领悟文章内涵全凭自己意愿。所有的外物情感经过他的酝酿便烙下了其独特的风格。不仅是读书,陶渊明在饮酒方面亦表现出难得的直率与纯真,如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丛菊中坐,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其真率达到如此,让人感叹。他对待“仕途”的态度也同样可以用“真”形容。陶渊明的思想构成并不单一。他从小研读儒家“六经”,亦爱读《老子》《庄子》,因此,“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超然事外的老庄之道,甚至般若的万有皆空思想都对他的人格形成留下了不可泯灭的印记。陶渊明少年时代便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他在诗文中毫不掩饰自己进取功名的热情:“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诗中强烈地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与效忠国家的豪情。然而,他所生活的东晋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真风告逝,大伪斯兴,像陶渊明这种骨子里都写满“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正义诗人是无法融入,也是不被接纳的。诗人在矛盾中徘徊,在徘徊中冥想,面对不能改变的现状,他只能独善其身,并称“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绶去职而归。他终于选择了另一条人生道路——隐归。陶渊明是痛定思痛后毅然的决定,也是对政治仕途失望至极后的极端表现,直指心端。他的隐是一种看透世间风月后的淡然与决绝。儒、道乃至佛,几家之言,不同的人生观融合汇聚,却被陶渊明吸收达到了协调统一。经过他“出与入”思想的锤炼和躬耕经历洗涤后,其思想完成了成功的过渡,价值取向也终于找到了归宿,更加纯净。心灵的指归使其他的事n物变得空淡,即使触及情感亦不会扰乱心中定数,更不会影响他归隐的决心,因此可以直视痛处并且抒发感情而不需逃避。再次,陶渊明对待劳动态度也可以说明他的为人之真。梁启超曾说:“老实说,他不过是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孔子说过:“忧道不忧贫。”孟子亦称“劳力者治于人”,可是陶渊明却摒弃了这些思想,没有故作矜持,而是从内心感受出发,丝毫没有犹豫地选择亲自耕作,并称“瞻望邈难建,转欲忘长勤”,足以证明了他的率真与质朴。在东晋那个强调门第宗族的社会里,劳动是被视为下贱的事的,陶渊明的行为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究其原因,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陶渊明出身没落仕宦家庭,门第微寒,因此他的身上没有富贵公子所具有的飞扬跋扈和假意清高。陶渊明更能理解下层百姓的处境,体会他们的生活艰辛。另外,也与他的贫困生活有关,他曾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倾壶绝余沥,窥社不见烟”“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他虽然为贫所困,却未被贫困压倒,他躬耕于农田,与农民一起劳动,是他净化思想沉淀浮躁的过程,亦使他的心灵最终洗尽铅华,形成宁静质真的风格。(摘自《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有删节)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陶渊明从小研读儒、道家等典籍,“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超然事外的老庄之道,甚至般若的万有皆空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B.陶渊明年轻时有进取功名的热情,但无情的现实使他只能独善其身,并称“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绶去职而归。C.痛定思痛的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看透世间风月后的淡然与决绝,价值取向终于找到了归宿,因此更加纯净。D.“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东晋社会,像陶渊明这种正义诗人无法融入和被接纳,陷入矛盾之中的诗人走投无路,愤而归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同中求异,表明了陶渊明的“真”是平静、纯净的。B.文章在论述陶渊明对待“仕途”的态度时,既论述了他进取功名的“真”,又论述了他归隐田园的“真”。C.文章引用“忧道不忧贫”“劳力者治于人”“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等句子有力地论证了陶渊明对待劳动态度的“真”。D.文章用总分结构,从生活态度、“仕途”态度、劳动态度三方面论证了陶渊明的“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nA.陶渊明率真与质朴,尊重劳动人民,丝毫没有犹豫地选择亲自耕作,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美好德行。B.陶渊明理解下层人民的处境,身上没有富贵公子的飞扬跋扈和假意清高,他归隐耕田与出身寒门有关。C.陶渊明在归隐田园之后明确了人生价值取向,能够直视现实的痛处并且抒发情感而不需逃避,写出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D.陶渊明那些描写家境贫困的作品,反映了他净化思想沉淀浮躁的过程,体现了他的诗歌宁静质真的风格。【答案】1.D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首先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陷入矛盾之中的诗人走投无路,愤而归隐”错误,原文是“陶渊明是痛定思痛后毅然的决定,也是对政治仕途失望至极后的极端表现,直指心端。他的隐是一种看透世间风月后的淡然与决绝”。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有力地论证了陶渊明对待劳动态度的“真”,错误,原文有“可是陶渊明却摒弃了这些思想,没有故作矜持,而是从内心感受出发”。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n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陶渊明率真质朴,尊重劳动人民,丝毫没有犹豫地选择亲自耕作,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美好德行”中最后一句拔得太高了,只是陶渊明具有朴质的本真德行,不代表封建知识分子,属于特例变成普遍性,即以偏概全。文本中也说当时的富贵公子飞扬跋扈假意清高。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兴办学堂白嘉轩正在谋划确定给白鹿村创办一座学堂。白鹿村百余户人家,历来都是送孩子到七八里地的神禾村去念书,白嘉轩就是n在那里早出晚归读了五年书。他想创办学堂不全是为了两个儿子就读方便,只是觉得现在应该由他来促成此举。学堂就设在祠堂里。那座祠堂年久失修,虽是祭祀祖宗的神圣的地方,却毕竟又是公众的官物没有谁操心,五间大厅和六间厦屋的瓦沟里落叶积垢,绿苔绣织,瓦松草长得足有二尺高;椽眼里成为麻雀产卵孵雏的理想窝巢;墙壁的泥皮剥落掉渣儿;铺地的方砖底下被老鼠掏空,砖块下陷。白嘉轩想出面把苍老的祠堂彻底翻修一新,然后在这里创办起本村的学堂来。他的名字将与祠堂和学堂一样不朽。现在,白嘉轩怀里揣着一个修复祠堂的详细周密的计划走进了鹿子霖家的院子。鹿子霖在厢房里听见一阵陌生的脚步声就走到庭院,看见白嘉轩进来,便忙拱手问候。白嘉轩停住脚:“我找大叔说件事。”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了的不自在。白嘉轩走进上房的屏风门就叫了一声:“叔哎!”鹿泰恒从上房里屋踱出来时左手端着一只黄铜水烟壶,右手捏着一节冒烟的火纸,摆一下手礼让白嘉轩坐到客厅的雕花椅子上。鹿泰恒坐在方桌另一边的椅子上,细长的手指在烟壶里灵巧地捻着金黄绵柔的烟丝,动作很优雅。白嘉轩:“大叔,咱们的祠堂该翻修了。”鹿泰恒吹着了火纸,愣怔了一下,燃起火焰的火纸迅速烧出一节纸灰。鹿泰恒很快从愣怔里恢复过来,优雅地把火纸按到烟嘴上,优雅地吸起来,水烟壶里的水的响声也十分优雅,直到噗的一声吹掉烟筒里的白色烟灰:“早都该翻修了。”白嘉轩听了当即就品出了三种味道:应该翻修祠堂;祠堂早应该翻修而没有翻修是老族长白秉德的失职;新族长忙着娶媳妇埋死人现在才腾出手来翻修祠堂咧!白嘉轩不好解释,只是装作不大在乎,就起翻修工程的具体方案和筹集粮款的办法。鹿泰恒听了几句就打断他的话:“这事你和子霖承办吧!我已经老了。”白嘉轩忙解释:“跑腿自然有我和子霖。你老得出面啊!”鹿泰恒:“你爸在世时,啥事不都是俺俩搭手弄的?现在该着你们弟兄搭手共事了。”随之一声唤,叫来了鹿子霖:“嘉轩要翻修祠堂了,你们弟兄俩商量着办吧。”整个一个漫长的春天里,白鹿村洋溢着一种友好和谐欢乐的气氛。翻修祠堂的工程已经拉开。白嘉轩请来了第五房女人的父亲卫木匠和他的徒弟。整个工程由白嘉轩和鹿子霖分头负责。鹿子霖负责工程,每天按户派工。白嘉轩组织后勤。祠堂外的场院里临时搭起席棚,盘了锅台支了案板。除了给工匠管饭,凡是轮流派来做工打下手的人,也一律在官灶上吃饭。厨师是本村里最干净最利落的几个女人。男人们一边围在地摊上吃饭一边和锅台边的女人调笑打诨,欢悦喜庆的气氛把白鹿两姓的人融合到一起了。白嘉轩提出的一个大胆的方案得到了鹿子霖爽快的响应:凡是在祠堂里敬香火的白姓或鹿姓的人家,凭自己的家当随意捐赠,一升不少,一石不拒,实在拿不出一升一文的人家也n不责怪。修复祠堂的宗旨要充分体现县令亲置在院里石碑上的“仁义白鹿村”的精神。不管捐赠多少,修复祠堂所需的粮款的不足部分,全由他和鹿子霖包下。白嘉轩把每家每户捐赠的粮食记了账,用红纸抄写出花名单公布于祠堂外的围墙上,每天记下花销的粮食和钱款的数字,心里总亮着一条戒尺:不能给祖宗弄下一摊糊涂账。整个预算下来,全体村民踊跃捐赠的粮食只抵全部所需的三分之二,白嘉轩和鹿子霖两家合包了三分之一。整个工程竣工揭幕的那天,请来了南原上麻子红的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川原上下的人都拥到白鹿村来看戏,来瞻仰白鹿村修造一新的祠堂,来观光县令亲置在祠堂院子里的石碑,来认一认白鹿村继任的族长白嘉轩。那个曾经创造下白鹿原娶妻最高纪录的白嘉轩原本没长什么狗毬毒钩,而是一位贵人,一般福薄命浅的女人怎能浮得住这样的深水呢?这年夏收之后,学堂开学了。五间正厅供奉着白鹿两姓列宗列祖显考显妣的神位,每个死掉的男人和女人都占了指头宽的一格,整个神位占满了五间大厅的正面墙壁。西边三间厦屋,作为学堂,待日后学生人数发展多了装不下了,再移到五间正厅里去。东边三间厦屋居中用土坯隔开来,一边作为先生的寝室,一边作为族里官人议事的官房。白嘉轩被推举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两人商定一块去白鹿书院找朱先生,让他给推荐一位知识和品德都好的先生。朱先生见了妻弟白嘉轩和鹿子霖,竟然打躬作揖跪倒在地:“二位贤弟请受愚兄一拜。”两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忙拉朱先生站起,几乎同声问:“先生这是怎么了?”朱先生突然热泪盈眶:“二位贤弟做下了功德无量的事啊!”竟然感慨万端,慷慨激昂起来:“你们翻修祠堂是善事,可那仅仅是个的善事;你们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无量功德的大善事。祖宗该敬该祭,不敬不祭是为不孝;敬了祭了也仅只尽了一份孝心,兴办学堂才是万代子孙的大事;往后的世事靠活人不靠死人呀!靠那些还在吃奶的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儿,得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不定那里头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你们为白鹿原的子孙办了这大的善事,我替那些有机会念书的子弟向你们一拜。”白嘉轩也被姐夫感染得热泪涌流,鹿子霖也大声谦和地:“朱先生看事深远。俺俩当初只是觉得本村娃娃上学方便……”朱先生的同窗学友遍及关中,推荐一位先生来白鹿村执教自然不难,于是就近推荐了白鹿原东边徐家园的徐秀才。徐秀才和朱先生同窗同庚,学识渊博却屡试不中,在家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淡泊了仕途功利,只为陶冶情性。两人拿着朱先生亲笔写的信找到徐家园,徐秀才欣然出马到白鹿村坐馆执教了。辟作学馆的西边三间厦屋里,摆满了学生从自家屋里抬来的方桌、条桌、长凳和独凳。白嘉轩的两个儿子也都起了学名,马驹叫白孝文,骡驹叫白孝武,他们自然坐在里边。鹿子霖的两个儿子鹿兆鹏和鹿兆海也从神禾村转回本村学堂。男人们无论有没有子弟就学,却n一齐都参加了学堂开馆典礼。典礼隆重而又简朴。至圣先师孔老先生的石刻拓片侧身像贴在南山墙上,祭桌上供奉着时令水果,一盘沙果、一盘迟桃、一盘心、一盘油炸餜子。两支红蜡由白嘉轩点亮,祠堂院庭里的鞭炮便爆响起来,他点了香就磕头。孩子们全都跪伏在桌凳之间的空地上,拥在祠堂院子里的男人们也都跪伏下来。鹿子霖和徐先生依次敬了香跪了拜,就侍立在祭台两边,关照新入学的孩子一个接一个敬香叩头,最后是村民们敬香叩首。祭祀孔子的程序完毕,白嘉轩把早已备好的一条红绸披到徐先生肩上,鞭炮又响起来。徐先生抚着从肩头斜过胸膛在腋下系住的红绸,只说了一句话作为答辞:“我到白鹿村来只想教好俩字就尽职尽心了,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仁义白鹿村’里的‘仁义’俩字。”按预定的程序本该结束,院里走进了两位老汉,手里托着一只红色漆盘,盘里盘着两条红绸。俩老汉走上祭台,把一条红绸披到白嘉轩肩上,把另一条披到鹿子霖肩头。老者:“这是民意。”(选自陈忠实的《白鹿原》第五章,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叙述兴办学堂的前前后后时设置了许多情节来渲染热闹的气氛,表明此举在族中受欢迎,也展示了白鹿原纯朴的民风。B.白嘉轩主持修祠堂建学堂,提出大胆的方案,自己慷慨解囊,体现了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坦荡为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性格。C.“鹿子霖回到厢房就有些被轻贱被压低了的不自在。”这一句是心理描写,表现了鹿子霖为没有当上族长而深感失落,同时跟下文鹿泰恒让他出人头地形成照应。D.族长的继承,向长者请示,祠堂里全体男人的跪拜,鲜明地体现了封建家族宗法制度。5.白嘉轩想创建家族学堂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6.文章中展现祠堂破败不堪的一段用笔不多,作用却非常大。请简要分析。【答案】4.B5.①为了自家以及本村孩子上学方便;②作为族长应尽的职责;③也是为了赢得大家的认可,名字不朽;④他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深受耕读持家的儒家祖训的影响,看重读书学习。6.内容上,用祠堂的破败不堪烘托人物仁义善良富有担当和责任感的形象,突出了白嘉轩作文家长、族长为族人着想的思想性格;主题上,深化了文章主旨,突出了白鹿原的仁义民风;结构上,引出并照应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翻修祠堂做铺垫;语言修辞上,上文的破败与翻新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深化中心。n【解析】【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看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白嘉轩主持修祠堂建学堂,提出大胆的方案,自己慷慨解囊,体现了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坦荡为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性格”文中说“白嘉轩正在谋划确定给白鹿村创办一座学堂”“他的名字将与祠堂和学堂一样不朽。”“俺俩当初只是觉得本村娃娃上学方便……”可见修祠堂建学堂这件事只是体现了他对孩子的关爱对村子的责任感,以及名利心,并没有表现“忧国忧民”的思想性格,拔得太高。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内容和情节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白嘉轩想创建家族学堂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立足考查“内容和有关情节”,然后浏览文章,找到答题区域,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第一段“他想创办学堂不全是为了两个儿子就读方便”、“俺俩当初只是觉得本村娃娃上学方便……”等内容说明白嘉轩创建家族学堂是为了“本村孩子上学方便”;从“只是觉得现在应该由他来促成此举”可看出,身为族长的白嘉轩的责任感。【6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本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重点句段作用题: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内容的充实作用;主题的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构上,开头,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中间,过渡照应,承上启下结尾,呼应前文,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等。本题中,考察的是首段的作用,从文章内容看“他想创办学堂不全是为了两个儿子就读方便,只是觉得现在应该由他来促成此举”,这就烘托了人物形象,突出了白嘉轩为民着想的思想性格;徐先生抚着从肩头斜过胸膛在腋下系住的红绸,只说了一句话作为答辞:“我到白鹿村来只想教好俩字就尽职尽心了,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仁义白鹿村’里的‘仁义’俩字。”这一部分,也体现了文章主旨,突出了白鹿原的仁义民风;因旧祠堂“五间大厅和六间厦屋的瓦沟里落叶积垢,……铺地的方砖底下被老鼠掏空,砖块下陷”,才有了翻修的计划,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翻修祠堂做铺垫。n【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象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是小说,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图片来源于2017年11月新华网)材料二从21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2017年11月的一起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n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子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首先,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疫苗之王》所说“问题疫苗打入25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一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难以消除。(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新京报》2018年07月22日)材料三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国家药监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原因。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势必影响当地的GDP和税牧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n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2018年07月22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B.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C.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D.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B.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C.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D."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食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9.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新京报》《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D8.B9.①“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流向等具体问题。②《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③“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解析】【7题详解】n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错误,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相反,与原文对照,材料三第四段说的是“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不是“使得其所获得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比对。B项,“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材料一的图表说明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而材料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并不能说明“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新京报》《人民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归纳整合信息、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和探究文本的创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由“侧重点”说明,考生需要浏览这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把握三则材料各自的重点内容,如材料一是《新华网》的内容,从图表来看,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要求,具体的内容包括两家问题企业、药品的生产批号、疫苗的数量以及这些疫苗的流向等;材料二是《新京报》的内容,第一段介绍疫苗危机引起的恐慌情况,第二段分析恐慌的原因,下面几段介绍解决恐慌的方法;材料二是《人民网》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介绍疫苗事件中监管部门应该有的责任。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泷冈阡表①欧阳修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n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②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③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有删节)【注】 ①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阡(qiān)表:即墓碑。阡:墓道。②矧:(shěn):况且。③剑: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B.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C.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nD.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考:对已死的父亲的敬称,意同先考,只是更显庄重,皇并无皇家皇室之意。B.卜吉:安葬。丧俗中,葬地和葬日皆由卜筮来决定,若吉,方能行事,故称安葬为“卜吉”。C.戌:天干的第十一位,可与地支甲、乙、丙、丁等相配来纪年,“岁行在戌”意思是“遇上戌年”。D.进士及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父亲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屡废而叹”,表现了他在执法中既怀仁德之心,又严格依法办事。B.欧阳修父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父母很孝顺,在父母去世后还常涕泣感念;对孩子寄予厚望,叮嘱夫人将来要把自己留下的话告诉孩子。C.欧阳修母亲在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她在贫困中抚养教育欧阳修,常把丈夫生前事讲给他听;在他为官后仍不忘教育他为官处世的正确态度。D.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父母尤其母亲的身传言教分不开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夫人守节自誓,居贫,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2)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答案】10.A11.C12.A13.(1)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2)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解析】【10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这段文字是说“他也常常用这世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啊!”此句中,“他子弟”是“教”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BC;“外事”与“于”构成介宾短语,其后断开,排除D,“是”,这,主语,前边断开。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项,“戌:天干的第十一位,可与地支甲、乙、丙、丁等”,应为“戌:地支的第十一位,可与天干甲、乙、丙、丁等”。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欧阳修父亲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判断绝对,原文是“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也可能是在家里。另外表现的应该是仁爱精神,而非“严格执法”。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守,坚守;居,家境;自力于衣食,介词结构后置,于,介词结构后置标志,在操持生活上依靠自己;至于成人,长大成人。第二句中,吾,我;于,介词结构后置标志,对;俭,俭约;所以,用来……;居,度过。【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n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n唉!我的父亲崇国公,在泷冈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儿子修才能够在墓道上立碑,这并不是敢有意迟缓,是因为有所等待。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爱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亲,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憾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世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我因此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你一定要努力啊!奉养父母,不ー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先父年幼丧父,努力读书。咸平三年考中进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做过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岗。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谈:"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滕王阁诗n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4.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与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滕王阁的外形和地理位置。滕王阁高耸入云,面临着江水,所以阁中的人可以据此眺望远山、欣赏秀水。B.第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运用对比描写滕王阁的冷清寂寞。过去雕梁画栋的楼阁有王子的居住更显其气势,珠帘有玉面相衬更显其温婉高贵,可如今人去楼空,气势依然却只有云雨相伴,一派苍凉。C.第五六句,“闲云潭影”写出了滕王阁的落寞空寂,“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写岁月之久长与流逝之匆促,很自然地让人想到建阁的人何去何从。D.最后两句由广阔的空间转入悠远的时间,采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15.颔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对之作简要赏析。【答案】14.D15.颔联借景抒情,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解析】【1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与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错误,最后两句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盛衰无常,宇宙永恒的无限感慨。【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决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题n干,此题干表述为“颔联主要用了什么写景手法?表现了滕王阁的什么特点”,然后掌握此类题的答题技巧:首先,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此题已给出是:情景交融。然后写出下第三、四两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诗人用“画栋”“南浦云”“珠帘”“西山雨”营造冷落凄凉的意境,描绘了滕王阁昔盛今衰的情景,即所写之景。然后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繁华难再的感慨。本题可据此回答。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滕王阁序》中,王勃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写自己登山临水、赋诗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3)《归去来兮辞》中作者以云鸟自喻,表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实则有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潦水尽而寒潭清(2).烟光凝而暮山紫(3).登东皋以舒啸(4).临清流而赋诗(5).羁鸟恋旧林(6).池鱼思故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潦”“潭”“凝”“皋”“啸”“赋”“羁”“渊”。【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18年7月下旬,习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n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B.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C.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B.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C.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初露雏形雨后春笋B.远见卓识大展拳脚初露雏形星罗棋布C.高瞻远瞩大展拳脚崭露头角雨后春笋D.远见卓识摩拳擦掌崭露头角星罗棋布【答案】17.B18.C19.A【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考生要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n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由此可排除A、C,这两项把内容说反了;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就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由此可排除D,故选B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病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应先浏览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例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后面的表述是正在进行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将来时,时态矛盾。A项,“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又是一个句子;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B项,“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中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项,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19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常作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作主语、宾语。第一处说“它不仅是一个……的战略构想”,该成语在句中做定语,故选“高瞻远瞩”。“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将来时,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进行时,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比较语境,第二处说“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这是说事前的振奋状态,故选“摩拳擦掌”。“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句中说的是“骨干通道”,故选“初露雏形”。“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常作状语、宾语。褒义词。“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常作谓语、定语。中性词。根据语境含义,侧重好的,故选“雨后春笋”。20.下面这则通知有五处词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后并修改。通知n全校师生:我校将于9月20日与实验中学展开辩论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请于明天下午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校团委8月10日【答案】①“万事俱备”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②“母校”改为“全校”;③“找一找”改为“提供”;④“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内容(词语、句子、段落和整体和谐)、场合(时间、地点、氛围),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所谓“语体”主要指是口语(谈话、演讲、辩论、广播稿)还是书面语(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应用语体)。前者要求通俗易懂、多用短句、不用文言词。后者须根据所使用的文体而定,例如应用语体包括启事、通知、申请(假条通俗易懂、简洁平实),广告(形象生动、多用修辞),广播稿(通俗化、口语化)等。第一处“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师生找一找辩论时的背景音乐”,“万事俱备”与后面的“急需……”自相矛盾,改为“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句中的“母校”改为“全校”,因为是校团委发出通知;通知是书面语,因此句中的口语“找一找”改为“提供”;“希望广大师生不吝赐教”,不吝赐教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这里只需大家提供音乐背景,因此将“不吝赐教”改为“大力支持”;“其他时间恕不接待”删除,不存在接待的事情。21.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逻辑推理推断肖像在哪个盒子中,并解释为什么。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n【答案】在银盒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是提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运用逻辑推理推断肖像在哪个盒子中,并解释为什么”,然后认真阅读材料,仔细品味人物语言,推断并作解释。本题中,求婚者运用的知识是逻辑上的排中律.求婚者看到铅盒上写的一句话与金盒上写的一句话是互相否定的,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在互相矛盾的两个判断中,必有一真。依据题意,只有一句是真话,而这句真话只能在这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之中,因此银盒上的那句话就是假话。既然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这盒里”是假的,那得其反就可以断定肖像放在银盒里。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现在有很多节日。传统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等等。现代的节日有元旦节、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教师节、丰收节、国庆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会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人们无穷的联想和深刻的思考。是否有一个节日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思考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抒发你的情感,展现你的思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传统节日“拗九节”,又称“孝九节”。每年的这一天总会让福州人心底泛起甜蜜、绵长的思绪。拗九节故事清人施鸿保《闽杂记》记载,来源于“目连僧救母之遗,故亦称孝子粥”。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青提生前凶恶,凶悍的赶走登门化缘的僧尼,死后被关在地狱里受刑,变成饿鬼。目连探监时送给母亲的食物,均被狱卒吃掉。无奈之下他想了个办法,用荸荠、红糖、花生、糯米等混合起来煮成甜粥,比撒上黑芝麻。狱卒看到这一碗黑乎乎的东西,以为很脏,便不再阻挠,青提才吃到儿子送来的粥。这天正好是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乡人感叹目连孝心,仿其孝行,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n这个故事,不禁让我回想起一次下雨天妈妈带病冒雨送伞的事……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一个夏天里的上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正在吃早饭的我想:今天太阳挺大的,把书包里的伞放在家里吧。于是,我便按想的做了。老天偏偏与我对着干,选在我放学时请乌云弟弟来做客。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没带伞的我开始有些后悔了。此时,妈妈的身影缓缓地挪进我的眼帘,我想:这不会是做梦吧!妈妈发高烧了,怎么可能出门呢!便有意识地捏了一下自己,呀!真疼!这不是做梦!我急忙跑至妈妈跟前,接过伞,妈妈的额头上显然又多了几条皱纹,一股暖流涌进我心窝。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拔腿朝办公室跑去,向老师请了个假,老师问我为什么,我说:“照顾妈妈,爸爸不在家,妈妈生病了,还来接我。”老师微笑的点了点头说:“涌涛,你长大了!”老师的话意味深长。当时我并不理解,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老师到底想说什么,她想说:“涌涛,你学会感恩了!其实感恩很简单,但同时它也不简单!”老师的话,我至今难忘。闽中本地人迷信认为,人的一生中逢九难过,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或是九的倍数: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遇到这些岁数,这一年隐含坎坷,为此家人给他们煮太平面吃,以冲晦气,期冀顺利过九。晚辈“送九”,祝长辈太平长寿。如果说,在历史的那一头,一个人,一件物,一则故事,成就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习俗;那么也可以说,在拗九节正式推广后,一种文化的源头,一群志愿者,千万儿女诠释了榕城崭新的表情——和谐欢聚,让我们在正月廿九这一天,放飞感恩吧!于是,我盼着这一天的到来,盼啊盼,终于让我盼来了!今天是正月廿九“拗九节”,我心里早打起了主意:妈妈过一会儿会出门办事,趁着她出门不在家时……呵呵。n我开始煮粥了,先加上半锅水,然后把糯米、花生、莲子、红豆、马蹄倒入锅里,盖上锅盖,等50分钟左右,打开锅盖,用锅铲来回翻滚,避免黏在锅底,翻滚15分钟后,加入荸荠、红枣和栗子,在翻滚。接下来,把火关了,加入红糖跟桂圆,再翻滚5分钟。最后,出锅!撒上黑芝麻,一锅粥就煮好了。这时妈妈恰恰好回来了。她闻到了粥香,说:“啊,好香!”我立马盛了一碗,端至妈妈跟前,妈妈喝了一口粥说:“孩子,你懂事了!这粥真好喝!你从哪儿学会的?”我神秘地说:“不告诉你!”看着妈妈那灿烂的笑容,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原来,感恩如此“简单”。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是否有一个节日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了你的联想和思考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抒发你的情感,展现你的思想”材料围绕节日这个关键词,考生需就传统节日发表自己的看法。“过节”这个话题,学生非常熟悉,有内容可写。可写记叙文,叙写过节时那说不完的高兴事或一言难尽的伤心事,以真实的情感打动读者;可编述童话寓言故事,把自己对节日的看法和理解寄托在身边的小动物身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可在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古今中外的节日进行分类,写成说明文,给人以知识的同时,表达这样的主题:节日的由来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体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还可写成议论文,谈论怎样正确对待“中国节日”和“洋节日”。参考立意:过节,真情的呼唤节日是一种不可少的仪式节日也要有所创新可用素材: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2.几千年了?嫦娥的绿袖飘飘,镌锈了月上中秋的神话!又是几千年了?唐风宋雨的n扬扬洒洒,氤氲了聚散欢忧的诗情?时至今日,节日团圆,阖家欢聚,仍是一种对文化根源的追溯且利于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根基巩固的行为。然而,物质充裕的今天,有多少人把月亮遗弃在冰冷的高楼之上,又有多少人将心神专一于名利场上的你争我夺,用豪华的礼盒来掩饰其灵魂的落寞,把行动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满足。停一停吧,让我们的脚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行文结构:如果写成记叙文,可参考以下模式:构思一:《春节PK圣诞节》模拟电视直播,通过记者的采访及主持人、嘉宾的点评,表明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我们主张弘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过自己的节日,但我们也应该接纳、包容西方文化,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构思二:《情人节的玫瑰开在教室里》在“情人节”那天,为了感谢班主任老师的教育之恩,全班同学在上班会课前,把一束鲜艳的玫瑰花放在讲桌上,并附上一些简短的话语,重点写老师看到玫瑰花前后的不同表情和态度,以及学生的举动等等,反映师生之间纯洁而真挚的爱.构思三:《“愚”乐无限》重点写学生在“愚人节”那天,为了愚弄对方,搞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反映了学生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点睛】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要注意如下几点。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他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