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8 KB
  • 2022-04-12 发布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5.1生活中的酸和碱教案2鲁教版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授课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2、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想方式。过程与方法: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的品德。[教材分析]本节从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引出问题,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知道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并不陌生,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又是平时自己没有注意的,所以兴趣高,这是学习的基础。[教学重点]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方法[教学难点]从微观(离子观点)认识酸溶液的性质和碱溶液的性质。[教学用品]仪器:试管(或者点滴板),胶头滴管等,多媒体演示台。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实验要探究的物质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准备,不必拘泥与教材中给定的几种)等。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生活中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你用过肥皂、洗衣粉吗?它们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讨论、交流。有酸味的物质;水果、醋、一些饮料等;使用肥皂和洗衣粉都会感到滑腻感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引出课题并板书:生活中的酸和碱听讲、思考直接导入课题,可以使学生思维集中。问题探究(一):怎样识别酸和碱?讨论、交流、猜测识别的方法;品尝、触摸、其他方法。小组之间讨论、交流、猜测的结果可能是一种让学生明白要用化学方法研究物质,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联系旧知识引出石蕊试液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一)思考、讨论、设计方案,并利用桌上的药品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得信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出问题:1、上述溶液可以分成几类?2、用什么方法可以识别酸和碱的溶液呢?3、为何用点滴板做溶液之间反应的微型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三种颜色变化应分为三类溶液,酸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溶液使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还有一种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这种物质不是酸也不是碱。质疑中的3是节约药品,以此引导学生节约药品保护环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n讲解酸碱指示剂的定义,表格展示其他植物花汁在溶液中变色情况听讲、观看渗透化学来源于生活,由服务于生活的观念展示无色酚酞溶液,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二)合作实验,并做好记录,讨论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间接的方法识别酸性与碱性物质。演示石蕊试纸用法并讲解其用途,总结引出间接观察法观看、学习演示、听讲让学生学会试纸的使用方法,懂得间接观察法的含义、作用指出:石蕊、酚酞都属于酸碱指示剂。为了使用方便,通常用蓝色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简介试纸的使用方法)。它们用到酸或碱时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表中:物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使学生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酸和碱。引导总结归纳通过以上学习可以知道,识别酸和碱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用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鉴别酸和碱的方法及现象。及时总结归纳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问题探究(二):1、白醋中含的是醋酸,柠檬汁含的是柠檬酸,二氧化碳溶液中含有碳酸,为什么不同的酸能使石蕊变红色,使酚酞不变色?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由现象探究本质[多媒体展示]盐酸、NaOH在水中电离过程的微观世界,并引导归纳观动画、寻答案,归纳酸碱的定义和组成通过微观模拟动画,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酸和碱的本质,把微观与宏观生动的联系起来反馈练习:思考、回答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回顾反思: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收获回顾总结一下。讨论反思交流从识别酸碱的方法和溶液酸碱性的实质以及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回顾反思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锻炼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