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63 KB
  • 2022-04-12 发布

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二模)试题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中讲到,“商汤前后,夏、商、周是三个大小不同的民族并立,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后人所想象的那种君臣隶属关系。……那种君臣上下隶属的体系,是从周公东征胜利,占领了广大地区,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这说明A.周公东征前国家尚未正式形成B.分封制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D.世袭制到周公以后才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从题目关键词“商汤前后”“民族并立”“地位是平等”可知相互之间并立平等关系,“周公东征”“创立……分封制”“君臣上下隶属”逐渐形成,可知此时形成了君臣上下隶属关系,相比较商汤前后并立平等关系,分封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故C项正确。夏就是第一个国家,在周王东征以前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分封制只是形成君臣上下隶属关系,层层分封,无法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主要依靠宗法制来维护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世袭制从夏朝开始,故D项错误。所以选C。2.《后汉书》记载,西汉元帝时“诸曹侍中以上”往往“私贩”,即官员们大都做起了生意。因此,当时的御史大夫,也是汉代的大学人贡禹向朝廷奏请:“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家亡(不)得私贩卖”。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实施B.官员从商不利于维护统治C.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西汉元帝时官员们大都做起生意,贡禹向朝廷奏请,近臣自诸曹侍中n以上不得从事商业,这与自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专卖制度不符合,争夺国家利益,不利于维护统治,故选B项。此处看不出“重农”政策的实施,近臣自诸曹侍中以上不得从事商业是抑商政策的表现,故A项错误。此时是西汉元帝时期,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始终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是在宋朝时,故D项错误。所以选B。3.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评价南北朝时期的门第时说:“门第之在当时,无论南北,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斯皆当时门第之功。故不当仅以变相之封建势力,虚无之庄老清谈,作为偏狭之抨击”作者意在强调A.九品中正制促进了南北统一B.门第存在的合理性C.道教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D.人才选拔的开放性【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题目“不啻如乱流中岛屿散列,黑夜中灯炬闪耀”“北方之同化胡族,南方之宏扩斯文”可知,作者认为门第制度在当时发挥重要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涉及南北统一,故A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道教与儒学的相关,故C项错误。题目主要讲述门第制度的作用,未涉及人才选拔,同时,门第制度不具有开放性,故D项错误。所以选B。4.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A.封建经济持续衰落B.自然灾害的频发n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爆炸式增长【答案】D【解析】【详解】在康雍乾时期,国家政局稳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更名田”“摊丁入亩”等政策的颁行,清代人口从五千万左右爆增至四个亿,人口爆增的同时生产力并未有大的提升,人均GDP下降,故D项正确。封建经济并未衰落,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在古代发生频率是比较平衡,对历朝历代的影响差不多,不能作为清代人均GDP下降的原因,故B项错误。人均GDP未涉及赋税,故C项错误。所以选D。5.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1903年”中国处于晚清统治,破坏专制,建立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则由我们决定,“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可知,孙中山想一劳永逸,建立民主共和制,故D项正确。孙中山强调直接建立民主共和制,不是二选一,不是用君主制过渡,也不是二者的有机结合,故ACD项错误。所以选D。6.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完全之人物”。材料强调A.人的全面发展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C.弘扬传统文化D.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答案】An【解析】【详解】从题目可知,蔡元培对新公民的要求是健全人格、政治觉悟、爱国意识、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故A项正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方针,故B项错误。CD两项不是蔡元培所强调的内容,只是人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素质,故排除。所以选A。7.1937年8月,国民党中常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授予蒋介石紧急命令权:“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由此可见,全面抗战到来后,国民党政治体制的特点是A.民主决策B.高度集权C.政党政治D.政治协商【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目中“1937年8月”“授予蒋介石紧急命令权”“作战期间,关于党政军一切事项,国防最高会议主席得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为便宜之措施”可知,在日本全面侵华的战争背景下,国民党高度集权的政体,故B项正确。题目未体现民主决策、政治协商,故AC两项排除。此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故C项错误。所以选B。8.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1980年底共出刊400期。而用于刊登国外情况的期数达179期,其中1979年达101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改革开放政策,由此产生对国外经济发展情况大量需要,《经济研究参考资料》刊登国外情况的期数在1979年占比大,故A项正确。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故B项错误。刊登国外情况n与加入世贸组织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在1984年,故D项错误。所以选A。9.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材料强调,民主A.增强国家认同感B.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C.左右国家的政局D.保障了公民公平参政【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目“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可知,民主最本质的优点是增强国家认同感,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争权夺利的工具、左右国家的政局,故BC项错误。保障公民公平参政,亦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感,故D项错误。所以选A。10.1793年法国遭到外国入侵时,法国女性在医院里卷绷带,为士兵们制作衬衫,长裤,帽子,袜子,手套。一些人甚至自愿参加了革命军队的战斗。共和政府为此表示感谢,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使离婚合法化,使婚姻成为公民的契约,承认妻子拥有一部分家庭财产等等。这表明当时法国女性A.取得了和男性对等的政治权力B.是共和政府的坚定支持力量C.社会贡献促成了政治地位提高D.是反抗外国军队入侵的主力【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题目材料可知,面对外国入侵时,法国女性为士兵制制作衬衫,长裤,帽子,袜子,手套,一些人甚至自愿参加了革命军队的战斗,从而获得政府使离婚合法化,使婚姻成为公民的契约,承认妻子拥有一部分家庭财产等法律保障,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和男性对等的政治权力,故A项错误。是抵抗外国入侵时的贡献,并不一定支持共和政府,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只是提供部分辅助,并不是反抗外国军队入侵的主力,故D项错误。所以选C。n11.亚当斯密认为“最有效率和最富生产性的专业化模式,是个人或国家都集中精力从事相对或比较而言比其他的人或国家效率更高的活动……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其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材料意在A.倡导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B.呼吁国际资本的合理流通C.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D.论证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题目材料可知,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从事优势领域,国家情况变得比原先好,这是最有效率和最富生产性的专业化模式,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区域经济合作和国际资本的合理流通,故AB项错误。材料强调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和优势和必要性,并没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故C项错误。所以选D。12.下图“英国脱欧的漫画反映出A.加入欧盟完全违背英国国家利益B.欧洲的联合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C.英国脱欧增加欧盟内部不稳定性D.英国脱欧必然会导致欧盟的解体【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片可知,英国脱欧导致欧盟“星旗空缺”“一条一条的裂缝”,增加“星旗破n坏”,所以C项正确。最初英国加入欧盟时是国家利益的选择,故A项错误。欧洲的联合符合欧洲人的利益,亦符合全球化的趋势,故B项错误。英国脱欧增加欧盟的解体的可能性,故D项错误。所以选C。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的商贸历史十分悠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材料一宋朝在雄州等地开设了榷场,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辽国对宋朝的出口,有牲畜、矿物等特产。辽国从宋朝进口了大量物资,民众的吃穿用住等越来越依赖宋朝的供应,甚至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藉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一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盖富家以财,贫家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到明朝灭亡前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银的之一都流入了中国,世界之二的贸易和中国有关。——摘编自《月港:大明天子的经济改革新区》材料三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国将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摘编自《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67年前后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隆庆开关后中国出现贸易顺差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一系列自贸试验区建立的意义。【答案】(1)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文化认同;丰富民众的物质生活;有利于边贸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两国相对紧张的关系。(2)由海禁到局部开放(一口开关)。原因: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耕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发展;中国一些特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政府对对外贸易的严格管控;新航n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发展。(3)意义:对中国: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扩大对外开放(或答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公正合理经济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解析】【详解】(1)积极影响:从“作为双方经贸文化交流的主渠道”“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可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从“辽国干脆放弃了铸币权,城内全部流通宋币”可知,丰富民众的物质生活;有利于边贸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文化认同;从“量中原书藉经由榷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可知,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两国相对紧张的关系。(2)变化:从“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可知,由海禁到局部开放(一口开关)。交易顺差的原因:从国内角度:对外贸易政策由禁止变为开放;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耕经济发达;明朝商品经济繁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需求;从国际角度: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发展;中国丝绸、茶叶等特色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广受欢迎。(3)意义:从中国的角度: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扩大对外开放(或答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世界的角度: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公正合理经济秩序的建立;有利于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深度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生态史观在历史研究中高度重视环境因素如何发生作用。环境不仅能改变人种的类别和迁徙习惯,而且可以打破空间隔绝,使得文明相互流通欧亚大草原形状象个哑铃,由东向西延伸,动植物跨越不会遇到不可逾越的环境阻隔,哑铃的两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通过幅员宽广的草原进行对流互动。可见环境隔绝与流通对文明n发展的巨大支配力。在生态史的框架内,美洲的发现早已不仅仅是个单纯的殖民侵略行动或孤立的政治事件,发生于500年前的环球航行以及对动植物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移植,以一种全新的会聚性模式取代了以往的历史演化进程。人们开始交换不同大陆的生命形式。疾病的播迁可能直接影响到了人口的増减。人类的迁移改变了自然的范围和本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侵害了生态边界,也改变了殖民地本身原有的历史格局。——杨念群《从“世界史”到“全球史”一—“生态史观”的贡献与局限》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围绕“环境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1:多山靠海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古希腊的的民主政治多山靠海的自然环境一方面将希腊分成若干蕞尔小国,小国寡民的特征为直接式民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这种环境造就了工商业相对发达的经济特点,工商业中自由、公平和平等理念对雅典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雅典政治呈现出民主、平等的特征。示例2:美洲的发现及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欧洲微生物和细菌传入美洲造成了美洲原居民的大量死亡;美洲高产作物的传播大大提高了世界多地区的粮食产量,养活了大量人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示例3: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世界各国合作的加强面对全球资源的急剧消耗和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的突出,1992年国际社会聚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讨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京都议定书》,约定“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随后共有84国签署;为了加强化学品的管理,减少化学品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学品引起的危害,国际社会达成了斯德哥尔摩公约,2004年生效,目前有124个成员国,其中包括中国。【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生要时刻围绕“环境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为主题,在阅读材料中结合联系所学知识,如“环境阻隔”可结合所学的古希腊雅典文明的形成条件,“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可结合所学的新航路开辟,“疾病的传播”可想到n全球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等,从而得到具体的论题,切记观点要明确。在阐述时结合教材的具体史实,分点论述。自己要能够自圆其说,所找的史实能够支撑所提出的论题。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新中国的教育体制自确立以后,在30多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8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出炉:确定了到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要求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况,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深化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分级办学级管理体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同时,逐步实行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加快教育立法步伐,抓紧制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主要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扩大地方和学校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落实教育法制化原则。(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教育体制;提高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培养了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从1985年、1993年、1944年可知,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逐步推行,渐进改革的特点;从根本目的、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可知,教育体制改革具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的特点;从“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可知,教育体制改革具有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特点;从“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可知,教育体制改革具有扩大地方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特点;从“逐步实行高校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可知,教育改革具有高等教育改革以市场化n为导向的特点;从“加快教育立法步伐,抓紧制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一批教育法律和行政法规”可知,教育改革具有落实教育法制化原则的特点。(2)改革的意义:依据教育改革的特点逐一得到教育体现改革的意义,既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教育体制;提高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培养了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朝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16.【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材料认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清楚地表明世界大战并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划分阵线。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的中学教材还受苏联中心说的影响,把1941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说成是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权夺利。日本的右翼势力则竭力把这场战争说成是日本和英美争夺对亚洲的解放权之争。1993年8月至今,不断有多位日本内阁长官,公然否定发动侵略战争。说什么“对整个大战都是侵略战争我表示怀疑”,“不打算一概而论说它是侵略战争”。1995年6月9日日本众议院通过的所谓终战决议连谢罪、道歉、悔过和侵略战争的词句都不肯写上。日本政界某些人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避罪态度和日本从经济政治大国走向军事大国的态势,已经引起中国和亚洲人民的高度警惕。——摘编自黄安年《世界现代历史系列15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影响人们对二战性质认识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日本右翼势力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并指出其产生的危害。【答案】(1)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阶层立场(2)性质:日本和英美争夺对亚洲解放权的战争危害:否定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侵略性;伤害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情感;助长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破坏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解析】【详解】(1)影响因素:从“受苏联中心说的影响”可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是影响因素;从“帝国主义之间的争权夺利”可知,国际关系是影响因素;从“日本的右翼势力则竭力把这场战争说成是日本和英美争夺对亚洲的解放权之争”可知,国家利益是影响因素;从“1993年8月至今,不断有多位日本内阁长官,公然否定发动侵略战争。说什么“对整个大战都是侵略战争我表示怀疑”,“不打算一概而论说它是侵略战争”。1995年6月9日日本众议院通过的所谓终战决议连谢罪、道歉、悔过和侵略战争的词句都不肯写上可知,阶层立场是影响。n(2)性质:从“日本的右翼势力则竭力把这场战争说成是日本和英美争夺对亚洲的解放权之争”可知,是日本和英美争夺对亚洲解放权的战争。危害:从世界角度:否定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侵略性;从亚洲角度:伤害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各国人民的情感;破坏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从日本国内角度:助长日本军国主义的气焰。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詹姆斯·瓦特1776年改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1784年4月,英国政府授予瓦特制造蒸汽机的专利证书。……经过无数次实验,阿克莱特于1768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次年申请了专利。1771年,他在诺丁汉郊区建了一家棉纱工厂,雇用了五千多名工人,利用自己发明的新机器进行纺织生产。……为工业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阿克莱特与瓦特在专利权诉讼中成为好友,二者的密切合作使蒸汽机与工厂第一次实现联姻。之前,由水车驱动的工厂都依河而建。而蒸汽机彻底解放了动力源,工厂纷纷搬到生活、交通和物流更方便的城市,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因工厂的聚集而迅速发展起来。——摘编自《工匠的“变异”:英国工业革命浪潮下的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瓦特和阿克莱特身上体现的“工匠精神”。(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瓦特和阿克莱特的合作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答案】(1)“工匠精神”内涵: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不计前嫌的合作精神;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2)实现了动力的革新,迎来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摆脱了工厂选址的制约,推动近代城市的发展;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尤其是不计前嫌的合作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解析】【详解】(1)“工匠精神”内涵:从“改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经过无数次实验,阿克莱特于1768年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可知,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孜孜以求的执着精神;从“为工业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阿克莱特与瓦特在专利权诉讼中成为好友,二者的密切合作使蒸汽机与工厂第一次实现联姻”可知,不计前嫌的合作精神;(2)推动作用:从“蒸汽机彻底解放了动力源”可知,实现了动力的革新,迎来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从“工厂纷纷搬到生活、交通和物流更方便的城市,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化”n可知,摆脱了工厂选址的制约,推动近代城市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他们身上的工匠精神尤其是不计前嫌的合作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