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44 KB
  • 2022-04-12 发布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C.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D.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2.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他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D.内阁制的逐渐完善3.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但凡遇到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党鞭”在英国的出现(  )A.加强了政党的政治影响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4.  中世纪英国《大宪章》规定“王国内不可征收任何兵役免除税或捐助,除非得到本王国一致的同意”,后人将其解释成“不经过人民的同意不得征收一切税”。后来,这个原则又被引申成“代表机关(即议会)决定赋税”的原则。这种变化表明《大宪章》 (  )A.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B.对英国的历史进程影响不大C.其本质内涵在后世得以弘扬D.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5.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以提炼和补充,以这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  )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人的暴政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6.  1787年5月,美国费城会议通过了“同意新的法案需要获得13个州中的9个州的批准才能生效”这一规定,进而从事实上改变了独立战争后“只有所有州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联条例》”的规定。这一变化(  )A.直接确立了共和政体B.利于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促进地方权力的加强D.推动了美国法制的建立7.   “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由此美国(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C.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D.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8.  在1873年的宪法案件中,最高法院拒绝了一名芝加哥妇女的要求。该妇女宣称:从事法律工作的权利是美国公民权的一个标志,它受第14条宪法修正案中优惠和豁免条款的保护。然而,当时最高法院的裁决是:美国各州可视各自情况,自行规定是否允许妇女担任律师。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联邦法院有最高司法解释权B.女权诉求未获主流政治认可C.美国民主宪政仍有完善空间D.地方政府存在就业性别歧视n9.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  )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10.  “玛丽安”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人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最有可能是(  )A.法国时代女性的代表                   B.法国民族的象征C.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                   D.法国贵族的代表11.  德意志帝国是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宰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地主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料反映了德国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D.容克地主和将军享有特权12.  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这体现了(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C.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D.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13.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別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14.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15.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16  鸦片战争爆发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帝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17.  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索姆起诉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法方陪审认为当事人之间合同没有规定交易n时间、方式,被认定为黄金投机行为。根据《法国民法典》,法院驳回原告请求。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  )A.法国陪审在租界内不敢偏袒法国人B.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出现投机活动C.法院受《大清律》影响而维护中国人利益D.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18.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官、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9.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C.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20.  1900年清政府宣战诏书下发至各地方时,地方督抚称皇帝的诏令是被挟持下的“矫诏、乱命”,并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对这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避免了北方战事的发生B.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导致了北洋军阀割据现象的形成D.反映了清廷中央威信的下降21.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A.《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22.  孙中山曾说“就是民国的约法,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所订民国约法,内中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孙中山批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是其(  )A.没有体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B.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C.没有实现主权属于国民全体D.没有贯彻五权分立的制宪理论23.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D.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4.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5.  “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虽然一方面引起了湘鄂赣三省乃至全国豪绅阶级的痛恨,另一方面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正确的。”下列属于毛泽东直接论述罗霄山脉中段政权创造和扩大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论著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n26.  国民革命时期,苏联给中共发出指示:“现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这—指示(  )A.影响中共对掌握革命领导权的认识B.提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C.促进了国民革命的胜利发展D.揭示了三大政策的重要意义27.有学生在查阅日本投降资料时,找到一份报纸,(中央社东京一日路透电):日本帝国大本营遵麦克阿瑟元帅之训令,通令国内外之各日军司令┉向盟军司令无条件投降。中国方面(东三省方面者在外)及台湾、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之日军,将向蒋委员长投降。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长③世界人民的团结合作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因素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8.  中共中央宣言提出: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彻底地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表明(  )A.国共两党政治主张达成一致B.中共因维护民族利益而放弃民主革命C.三民主义是联结国共的纽带D.中共以民族大业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29.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白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将国民党势力完全赶出了大陆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30.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显露疾病的症状。——摘编自[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发生的原因。(4分)2.结合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简要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的含义。(8分)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我国。”n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則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领域采取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4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材料一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4分)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6分)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的?(4分)n高二历史文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DBACA6-10BACDC11-15ACDDC16-20BDACD21-25DBDDB26-30ABDCD二、材料题31.答案:1.原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2.“一张脸孔望着未来”指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颁布了解放法令,废除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参照西方司法制度进行改革,带有一定的民主化倾向。“一张脸孔望着过去”指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解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从对内对外两方面分析: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沙皇专制的腐朽统治,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发展;对外,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2.本题考查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影响,“一张脸孔望着未来”即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方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资金,政治方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带有民主化倾向;“一张脸孔望着过去”即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考点:历史上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32.答案:1.特点:主动学习;学习领域广;选择西方各国最先进的领域学习。2.经济: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3.启示:要主动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学习外来文明应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回答。2.理解“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含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3.从明治维新主动学习外来文明、与本国国情相结合、自主创新等方面归纳。33.答案:1.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没有建立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含义:思想启蒙。3.影响: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解析:1.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变法神速”“一日千里”和材料二中的信息“首在裁官”“朝野震骇”“民不聊生”作答。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中国传统文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主变者……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意识形态重构”即可得出“思想启蒙”或“思想解放”的结论。3.可根据材料四中的信息“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作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