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1.19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武汉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2016级)高二4月第7次月考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育种实例与其原理相符合的是()A.无子番茄的培育——染色体数目变异B.利用高茎豌豆和高茎豌豆杂交培育矮茎豌豆——基因重组C.“黑农5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基因突变D.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应用、分离定律的实质、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无子番茄的培育,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A错误;高茎豌豆和高茎豌豆杂交培育矮茎豌豆,利用的是杂合高茎豌豆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B错误;“黑农5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采用的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C正确;培育能产生胰岛素的大肠杆菌,需借助基因工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2.下列各项措施中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是( )A.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B.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C.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能够产生新基因的措施”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高秆抗病小麦与矮秆不抗病小麦杂交,可获得矮秆抗病优质品种,此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用X射线处理获得青n霉素高产菌株,此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C正确;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此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基因,D错误。【点睛】此题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原因是对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与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过程、原理不清楚。明确每一种育种的原理、知道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获得新的性状B.杂交育种可以集中不同物种的优良性状C.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多倍体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往往果实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高【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和过程及优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所以利用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获得新的性状,A正确;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这里所说的“两个或多个品种”是指同一物种,即杂交育种可以集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B错误;单倍体育种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和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最终得到的均为纯合子,而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正确;采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培育的新品种,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导致其具有果实较大、茎秆粗壮、营养成分高等优点,D正确。4.如图表示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的某农作物培育出AABB品种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nA.⑤过程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AB植株幼苗B.经⑥获得的品种,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C.④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D.①②③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雌雄配子结合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的过程及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⑤过程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AB植株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经⑥所示的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品种,其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B正确;④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C正确;①②③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抓住“图中箭头两端的基因型”这一解题的信息和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围绕所学常见的几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5.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一些缺点,下列属于诱变育种优缺点的是()①结实率低,发育迟缓②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④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⑤具有盲目性且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A.①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n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多倍体植株在性状表现上的特点、诱变育种的原理及优缺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多倍体植株在性状表现上的特点是: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①④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因此可提高突变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②③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具有盲目性,且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⑤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D均错误,C正确。6.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水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C.a、c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着丝点的分裂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方法、过程、原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要获得yyRR,需要通过b过程不断地进行自交,淘汰掉性状分离的个体,来提高纯合率,A正确;a过程需要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的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错误;a、c过程均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都可使用秋水仙素,因基因型为yR的单倍体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所以a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yR的幼苗,c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错误;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的分生区细胞会进行有丝分裂,发生DNA的复制,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复制后的染色体分开后不能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错误理解:将“抑制纺锤体形成”等n同于“着丝点不分裂”。7.下列关于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诱变后的植株一定比诱变前的植株具备更多优良性状B.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1/4为纯合体C.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性状D.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新品种和原品种杂交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用辐射的方法进行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错误;用基因型DdTt的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所育的新品种自交后代中约有全部为纯合体,B项错误;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从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性状,C项正确;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进行多倍体育种,所育新品种为四倍体,和原品种杂交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项错误。考点:常见的几种育种方式8.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体现了酶的特异性B.限制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C.限制酶可以断开两条DNA链之间的氢键D.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一般选用同一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运载体,以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限制酶的作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可见,限制酶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体现了酶的特异性,A、B正确,C错误;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一般选用同一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与运载体,以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D正确。n9.下列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A.提取目的基因B.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D.目的基因的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提取目的基因,若是以m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进行人工合成则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A错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时不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黏性末端重组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目的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点睛】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明确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目的基因的检测都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10.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和⑦的育种方法都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B.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1∶1C.与“过程①⑤⑥”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①②③”的优势是操作简便D.过程④在完成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时,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答案】C【解析】④的育种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而⑦是诱变育种,利用的原n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过程③,因为在②中有1/3是AAbb,2/3Aabb,自交后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3∶2,B错误。与“过程①⑤⑥”的单倍体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①②③”的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操作简便,C正确。运载体不是工具酶,D错误。点睛:常见遗传育种方式的不同点方法原理常用方法优点缺点代表实例杂交育种基因重组杂交操作简单,目标性强育种年限长矮秆抗病小麦诱变育种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等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实验材料高产青霉菌株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操作简单,且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所得品种发育迟缓,结实率低;在动物中无法开展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技术复杂,需要与杂交育种配合“京花1号”小麦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将一种生物特定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细胞中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转基因抗虫棉11.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C.运载体上含有标记基因,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D.质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其化学本质是小型链状DNAn【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A正确;基因工程的操作环境是在生物体外,因此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B正确;运载体上含有标记基因,其作用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C正确;质粒的化学本质是小型环状的DNA分子,D错误。12.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出A.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D.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答案】D【解析】普通小麦与黑麦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项错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项错误;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单倍体,C项错误;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D项正确。【点睛】单倍体的育性:(1)二倍体的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高度不育。(2)同源四倍体或八倍体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可以产生正常配子。(3)异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没有同源染色体,难以产生可育配子。13.下列关于生物育种操作,最合适的途经是( )A.单倍体育种中,先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待其长成成熟植株后进行花药离体培养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到了F2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方法鉴别选出所需的显性纯合个体C.植物杂交育种中,先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交配,产生的子代个体间再进行随机交配D.诱变育种中,对种子用诱变剂处理后,对未出现所需性状的个体继续使用同种诱变剂n【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是: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染色体数目加倍→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品种类型,A错误;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到了F2代后,若鉴别选出所需的表现型是否为纯合子,可以采用测交方法,B正确;植物杂交育种中,先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交配,产生的子代个体可通过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的新品种,C错误;诱变育种中,对种子用诱变剂处理后,若所需性状为显性,则应对未出现所需性状的个体予以淘汰,若所需性状为隐性,则应对未出现所需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并从自交后代中筛选出所需性状的个体,D错误。14.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纯种的矮秆(d)易染锈病(t)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该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1、2、3是杂交B.过程4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过程3必须经过受精作用D.过程2有减数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单倍体育种的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过程1是杂交,2是F1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雄配子,3是花药离体培养,没有经过受精作用,A、C错误,D正确;过程4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B错误。【点睛】由题意“F1→雄配子”可知,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为单倍体育种,进而围绕“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15.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舌头不断伸长的缘故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nC.奔跑速度快的鹿能够躲避狼、狮子等的追捕而生存下来,结果鹿的奔跑速度越来越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答案】C【解析】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错误;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的结果,B错误;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C正确;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D错误。16.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植株所有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均加倍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肉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D.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多倍体育种的过程、染色体组及多倍体的内涵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植株幼苗的茎尖部分细胞的染色体组数加倍,A错误;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其果肉细胞是由四倍体植株的子房壁细胞发育而来,其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C正确;无子西瓜是三倍体,不能产生后代,所以培育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但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无性繁殖,D正确。17.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nB.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C.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人工培育的新物种也能生活在野外适宜的环境中,A错误;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有的物种的形成不经历地理隔离,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错误;受农药处理后,在农药的选择下,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的机会增多,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并能运用其进行分析和判断。18.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①发生了隔离②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①②③B.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基因频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种群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该种群连续自交,说明没有发生隔离,①错误;最初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所以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0%,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该种群中个体连续自交n次后,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1-(1/2)n]、(1/2)n、1/2[1-(1/2)n],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1/2[1-(1/2)n]+1/2×(1/2)n=1/2=50%,可见,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基因频率没有改变,因此没有发生生物n进化,但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②错误,④⑤正确;因基因频率没有变化,所以没有发生了自然选择,③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切入点为:①知道种群的含义与“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②明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由题意亲、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推知相关的基因频率,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19.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定向变异的结果C.自然选择可引起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突变和重组不仅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而且决定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文中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强调,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C.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对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A项正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过度繁殖加剧了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B项正确;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项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项正确。21.普通栽培稻是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B.人工选择能够决定普通栽培稻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每株普通栽培稻都含有其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nD.普通野生稻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变异的类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普通栽培稻是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说明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A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人工选择会导致普通栽培稻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因此能够决定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但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B错误;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每株普通栽培稻只含有其种群基因库的部分基因,C错误;普通野生稻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若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是能够遗传的,D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D选项的判断,明确可遗传变异与不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是判断的关键。22.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D.AA的基因型频率增加,aa基因型频率下降,Aa基因型频率不变【答案】D【解析】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说明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A正确;由于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所以在生存斗争过程中,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n因频率将逐渐下降,B正确;由于AA和Aa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相等,所以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C正确;在该环境中aa个体获得繁殖和存活的机会将不断减少,因此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AA的基因型频率增加,aa基因型频率下降,Aa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能扣住题干信息“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答题。23.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不错,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A.该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B.少数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C.棉铃虫经过长期努力,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D.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情况,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详解】棉铃虫的种群中存在不定向的变异,有的个体抗药性强,有的个体抗药性弱或不具有抗药性,杀虫剂的使用起到了选择作用,淘汰了种群中本来就存在的抗药性弱或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而使得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经过逐代选择,抗药性变异的特性得以逐代积累加强,导致杀虫剂的效果越来越差,并不是这种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或者是棉铃虫因经过长期努力而适应了有该杀虫剂的环境,A、C错误,B正确;棉铃虫种群本身就存在着抗药性的个体,不是长期使用杀虫剂后,杀虫剂使棉铃虫的基因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错误。24.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自然选择,生殖隔离nC.人工选择,地理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逐日去其不佳者”属于人工选择并淘汰掉不好的个体,“分数缸饲养”是指利用地理上的障碍使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间因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A、B、D均错误,C正确。25.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C.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错误;基因型Aa的个体,连续自交n次后,子代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1-(1/2)n]、(1/2)n、1/2[1-(1/2)n],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1/2[1-(1/2)n]+1/2×(1/2)n=1/2,可见,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B错误;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但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群体,C错误;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D正确。【点睛】X染色体上的基因,雄性群体中的基因频率与雌性群体中的基因频率相同。26.如图是虚拟长江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b物种与c、d物种分别分布长江两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n 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B.b迁到对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C.根据d与b能否自由交配,可判断出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D.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虚拟长江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详解】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a物种分布在长江两岸,因地理隔离形成b、c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经历长期的自然选择出现生殖隔离,进而进化为b、c两个物种,A正确;b迁到对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其内因是b、c两种群的基因库不同,B正确;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因此根据d与b能否自由交配及其产生的后代是否可育,可判断出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点睛】疑难辨析——判断两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方法:若可以自然交配,并且后代为可育后代,则属同一物种。不能进行自然交配,或者交配繁殖出的后代为不可育后代(如马与驴交配所生的“骡”不可育),则为不同物种。27.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n【答案】C【解析】图中X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Y是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经过的Z是隔离,A正确。同一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正确。地理隔离一旦形成,不一定会进化为新物种,必须形成生殖隔离才能形成新物种,C错误。一个种群内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比较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出现生殖隔离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前后生物间关系属于不同物种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二者关系①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进化是量变,物种形成是质变②新物种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28.从某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某动物,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个体中AA个体百分比,A的基因频率和自交一代产生的后代中个体中AA个体百分比,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0.45、0.6;0.45、0.6B.0.4、0.16;0.4、0.16C.0.36、0.6;0.36、0.6D.0.36、0.6;0.45、0.6【答案】D【解析】n试题分析:由题意知该种群中AA=30%,aa=10%,Aa=6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30%+×60%=60%,a的基因频率为10%+×60%=40%.(1)随机交配时,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是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40%=16%,Aa的基因型频率是2×60%×40%=48%;因此,随机交配后,A的基因频率为:36%+×48%=60%.(2)该种群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30%+×60%=45%,aa=10%+×60%=25%,Aa=×60%=30%;因此,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为45%+×30%=60%.故选: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变化.29.人类在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后,随着药物使用次数的增加,原有剂量所产生的药物效用会有减少的现象,此即为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现象.这种对药物发生耐受性的现象,可表示为图中的(甲线为刚开始使用某种药物时的作用情形;乙线为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后的作用情形)()A.B.C.D.【答案】B【解析】30.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n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D.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详解】四个物种起源相同,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A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由自然选择决定,B错误;大猩猩和人类相差1.1%,大猩猩和非洲猴相差2.24%,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C错误;黑猩猩和人类的DNA相差(100-99.01)=0.99%,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正确。31.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Ⅰ、Ⅲ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B.Ⅱ段发生剧变的过程中,A和a基因频率不可能相同C.在Ⅱ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强D.Ⅰ→Ⅲ段过程中,该种群发生进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能力。n【详解】在Ⅰ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40%+1/2×40%=60%,在Ⅲ段,AA的基因型频率是2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Aa的基因型频率是40%,则A的基因频率=20%+1/2×40%=40%,可见,在Ⅰ、Ⅲ段内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Ⅰ→Ⅲ段过程中,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D正确;Ⅱ段发生剧变的过程中,当aa与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时(两曲线的交点),A和a基因频率相同,B错误;在Ⅱ段,AA个体数逐渐减少,aa个体数逐渐增多,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强,C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切入点为:①知道“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②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定位Ⅰ、Ⅱ、Ⅲ时间段内的种群的各基因型频率。在此基础上,围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等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32.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植株后用其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下列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②体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③不能形成可育配子④能形成可育配子⑤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⑥一定是纯合子A.①⑤⑥B.①③⑥C.②⑤⑥D.①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假设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则该二倍体玉米幼苗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或Aa,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的基因型为AAAA或aaaa或AAaa,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为AA或aa或Aa,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的基因型为AA或aa或Aa,因此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①正确,⑥错误;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体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能形成可育配子,②③错误,④⑤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nA、B、C均错误,D正确。【点睛】明确染色体组、多倍体与单倍体概念的内涵,理解多倍体育种与单倍体育种的过程,据此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33.请分析以下两个实验:(1)用适量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子番茄。(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子西瓜。试问:a番茄和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是否能遗传?b番茄和三倍体西瓜的枝条扦插生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A.a不能,能;b有,无B.a能,不能;b有,无C.a不能,能;b无,有D.a能,不能;b无,有【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培育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多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而成,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无子”的性状不能遗传,用其枝条扦插生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有种子。无子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而成,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无子”的性状能遗传;三倍体无子西瓜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导致不能形成正常种子,所以用其枝条扦插生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无种子。综上分析,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知道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的培育原理、可遗传变异与不能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34.狮子体细胞中有染色体38条,老虎体细胞中也有染色体38条,它们可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后代狮虎兽,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狮与虎能交配产生狮虎兽,无生殖隔离B.狮虎兽是异源二倍体生物,但高度不育C.狮虎兽是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种D.狮虎兽的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19对,38条n【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结合“狮虎兽”这个具体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生殖隔离与物种的概念的内涵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狮与虎能交配产生狮虎兽,但狮虎兽不育,说明这两种生物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狮子和老虎都是二倍体,二者产生的生殖细胞均含有19条染色体,由于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所以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狮虎兽属于异源二倍体生物,由于狮虎兽减数分裂时因染色体无法联会而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狮虎兽高度不育,B正确;狮虎兽高度不育,不属于新物种,C错误;狮虎兽的体细胞中含有38条染色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35.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B.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女生中无色盲患者,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5.67%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D.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隔离与物种的形成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A正确;某校学生(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女生中无色盲患者,假设该校共有200学生,则男女生各100名,其中XbY=200×3.5%=7人,XBXb=200×5%=10人,所以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7+10)÷(100×2+100)≈5.67%,B正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通过长期进化,随着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可使同n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显著差异,最终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使一个物种演变成另一个物种,可见,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错误。36.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B.图中①指基因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详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A正确;图中①指基因频率,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②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基因频率改变的内因,B正确;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点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网络,据此明辨图中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n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⑥⑦【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这些观点都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①②⑤⑥正确;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均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共同观点,③④⑦错误。综上所述,A、B、D均错误,C正确。【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38.眼睛的出现是生物进化的一大亮点,在眼睛出现之前,生物是温和、驯服的,眼睛使许多动物成为主动的猎食者,一个充满残酷的世界拉开了序幕。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眼睛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B.眼睛的出现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生物的各种变异都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基因型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n【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眼睛使许多动物成为主动的猎食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大大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改变,D错误。39.实验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高抗旱基因R成功转入到抗旱能力弱的植株的染色体上,并得到如图所示的三种高抗旱类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Ⅱ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87.5%B.Ⅰ和Ⅱ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C.图Ⅲ类型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占75%D.Ⅰ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详解】Ⅱ类型产生的含R和不含R配子的概率各为1/2,Ⅲ类型产生的含R和不含R配子的概率各为3/4、1/4,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1/2×1/4=87.5%,A正确;Ⅰ类型产生的含R配子的概率为100%,因此Ⅰ和Ⅱ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B正确;Ⅲ类型产生的含R和不含R配子的概率各为3/4、1/4,其自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1/4×1/4≈93.8%,C错误;Ⅰ类型产生的含R配子的概率为100%,所以Ⅰ和Ⅲ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100%,D正确。【点睛】Ⅰ类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具有R基因,该个体相当于纯合子,该个体能够稳定遗传;Ⅱ类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体上具有R基因,该个体相当于一对等n位基因的杂合子,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Ⅲ类型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只有一条染色体上具有R基因,相当于双杂合子,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此基础上,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概念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掌握情况。【详解】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c表示新物种形成,因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与原物种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但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点睛】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把易疏忽或易错的内容进行纵横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知识串起来并横向辐射,进行归纳,例如本题的概念图。二、非选择题41.腐乳和泡菜是我国民间传统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腐乳制作主要是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_______分别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2)腐乳制作过程中要加入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的卤汤,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原因是_______。(3)泡菜制作时,需要向泡菜坛中加入“陈泡菜汁”,其作用是_____。n(4)在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泡菜坛的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这些气泡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5)坛泡菜打开后,若不及时密封,一段时间后会在其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这是___________(填微生物名称)繁殖引起的。【答案】(1).脂肪酶、蛋白酶(2).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将延长;酒精含量过低时,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3).提供乳酸菌菌种,增加乳酸菌含量,缩短制作时间(4).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5).产膜酵母(或酵母菌)【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腐乳与泡菜的制作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腐乳制作的原理是:毛酶等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2)腐乳制作过程中,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过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难以成块,所以,配制卤汤时,其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3)制作泡菜是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的原理,而陈泡菜中含有现成的乳酸菌,因此泡菜制作时,向泡菜坛中加入“陈泡菜汁”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增加乳酸菌含量,缩短制作时间。(4)在发酵初期,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气体、泡菜坛中剩余的空气,会由于发酵坛内温度的升高而以“气泡”的形式从泡菜坛的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5)坛泡菜打开后若不及时密封,一段时间后会在其表面出现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由产膜酵母菌繁殖形成的。【点睛】熟记并理解腐乳与泡菜的制作原理、流程、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42.影响酱油卫生指标的细菌主要有耐热的芽孢杆菌和耐盐菌。某生物兴趣小组欲从酿制的酱油中筛选出耐盐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酱油接种于含有_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n基属于______培养基。(2)对该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接种过程需在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3)若要统计活的耐盐菌的数目,把酱油接种到培养基上常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来表示,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4)在纯化耐盐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适量的NaCl(食盐)(2).选择(3).高压蒸汽灭菌(4).酒精灯火焰(5).稀释涂布平板法(6).低(7).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8).酱油中耐盐菌浓度过高【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欲从酿制的酱油中筛选出耐盐菌,应将酱油接种于含有适量的NaCl(食盐)的固体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只有耐盐菌才能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所以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接种。(3)若要统计活的耐盐菌的数目,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把酱油接种到培养基上。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低。(4)若酱油中耐盐菌浓度过高,则在纯化耐盐菌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菌技术、培养基、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微生物的分离等相关知识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43.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分离、纯化过程中,无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某实验小组欲从污水污染的污泥中筛选出脲酶细菌(脲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一般需要先_______。平板冷却凝固后一般要_______放置,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在菌株筛选过程中,应将污泥样品稀释液接种于______________固体培养基上,并加入n_________指示剂加以鉴别。平板划线法时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____________开始划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如何设计实验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保藏,但该方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答案】(1).调节pH(2).倒过来(3).既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又可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蒸发(4).以尿素为唯一氮源(5).酚红(6).前一次划线的末端(7).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够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8).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进行培养,观察培养基表面是否有菌落产生(9).临时保藏(10).保存时间不长,菌落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流程为:计算→称量→溶化(包括琼脂)→调节pH→灭菌→倒平板,可见,在溶化后分装前一般需要先调节pH。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这样既可以避免培养基中的水分过快地蒸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皿造成污染。(2)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pH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因此欲从污水污染的污泥中筛选出脲酶细菌,应将污泥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并加入酚红指示剂加以鉴别。为了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够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在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微生物时,在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中,需要总是从前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3)为确定实验过程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与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培养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表面是否有菌落产生。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没有菌落产生,则说明培养基没被污染,反之,则被污染。(4)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将其接种到试管内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但该方法保存时间不长,菌落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n【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及其配制的基本流程、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相关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44.根据下面装置与实验结果,回答有关问题:(1)装置甲表示的是植物芳香油提取中的___________法,常用于玫瑰精油的提取。该装置还可用于胡萝卜素提取中的_________过程,在进行该过程前,要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乙为橘皮精油手动压榨装置,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需要用石灰水浸泡柑橘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丙表示的方法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加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在加热的瓶口安装了回流冷凝装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为鉴定胡萝卜素所采用的方法,其名称是___________,结果②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蒸气蒸馏(水中蒸馏)(2).浓缩(3).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4).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5).水浴(6).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7).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8).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9).纸层析(10).杂质或其他色素【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熟记并理解相关的提取方法、原理、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信息并结合题意作答。【详解】(1)装置甲为蒸馏装置。用水蒸气蒸馏(水中蒸馏)法提取植物芳香油时需使用装置甲。装置甲还可用于胡萝卜素提取中的浓缩过程,在进行该过程前,要过滤,其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2)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的操作中,由于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压榨时容易滑n脱,因此需要用石灰水充分浸泡柑橘皮,以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3)装置丙为萃取装置。借助装置丙、运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来提取胡萝卜素等植物的有效成分时,因萃取剂为有机溶剂,有机溶剂一般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所以应使用水浴加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应在加热的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4)图示用于鉴定胡萝卜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往往含有杂质,在纸层析标准结果示意图中会有其它色素带,而标准样品只有一个色素带,所以图中A、B、C、D四点中,A、D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②代表的物质是杂质或其他色素。【点睛】对植物芳香油和胡萝卜素的性质与提取方法、压榨法和蒸馏法与萃取法的实验流程及压榨装置和蒸馏装置与萃取装置的使用方法的识记和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