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23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5月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48分)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2、《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钱穆在《孔子传》中提供了两种解释,一是说既然僭越季氏可忍为之,那么逐君弑君亦在季氏可忍而为之列,二是季氏僭越,犹可忍而不治,那么将来做什么事,才能不可忍而治之?从这则典故中我们可以获得的知识信息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周王室严格控制诸侯国B.礼崩乐坏是周朝灭亡的根本原因C.孔子维护周礼符合社会发展方向D.孔子的思想中有保守局限的部分3、《汉武帝独尊儒术的虚与实——论汉帝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最初确立》中说:“整个汉时乃至于历代所有帝王君主,其治国施政的策略和手段一贯都是王霸兼用、儒法并采的,儒术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所起的作用。”从上述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未真正实现B.儒家学派的实际作用就是它的象征意义C.历代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对儒术并不重视D.汉代以后独尊儒术为实,儒法结合是虚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现,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5、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6、下列历史名人出生于公元前4世纪上半期的是:①庄子②荀子③孟子④柏拉图⑤亚里士多德⑥苏格拉底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13年公元前371年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84年公元前469年A.②B.①③⑤C.④D.⑥7、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A.强调理性至上B.否定神灵存在C.肯定人的尊严D.推崇绝对真理8、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说法正确的是:A.学生甲:这是对智者学派主张贵族政治的批判B.学生乙:理想国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顶峰C.学生丙:柏拉图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学生丁:他用理性设计挽救了衰退的古希腊城邦9、马丁路德说:“我日夜思考,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上帝的正义’和另一表述‘正义者因n信而活’之间的联系。然后我明白了上帝的正义是一种正义,凭借它,通过恩赐和纯粹的仁慈,上帝通过信仰而给我们正义。于是我感觉自己获得了再生,并通过敞开的大门进入了天堂,整本圣经呈现出全新的含义。”(节选自《西方文明史读本》丹尼斯·舍尔曼)据此可知,马丁路德认为:A.信徒遵守教会的仪轨必然能获救B.信徒可以因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C.有正义行为的人就能被上帝拯救D.遵守人间司法正义就是上帝正义10、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11、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到处都有对自由的限制,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做出这一论断的思想家是:A.伏尔泰B.洛克C.康德D.卢梭12、“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这句话出自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神曲》。有关该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者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B.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C.该名著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的作品之一D.该名著共包含了三个篇章《地狱》《炼狱》《天堂》13、西汉《氾胜之书》中说“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又无粟者,弗能守也。夫谷帛实天下之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氾胜的说法表明他首创了重农抑商的思想B.《氾胜之书》写作的前提是曲辕犁的推广C.《氾胜之书》是中国传统农学的经典之一D.汉代重商政策客观促进了农业著作的出现14、《晋书》中记载,博士张楫上《古今字诂》。其《巾部》云:“纸,今帋也,其字从巾。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糸。此形声也。后汉和帝元兴(105)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捣剉作纸,故字从巾。是其音虽同,糸、巾为殊,不得言古纸为今纸。”材料反映出:A.古纸是丝织物,蔡候纸以旧麻布为原料B.蔡伦制成的故布帋才是最早的纸C.蔡伦改进之前,书写材料只有素帛幡纸D.东汉时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15、《中国古代文学史》(复旦大学)写到“词在整个宋代仿佛就是循着这两家路数演进,前一路数维持着词的传统畛域而使它越发精致细腻,后一路数则不断突破词的传统界限而使它越发恣肆汪洋。”请判断关于词的知识正确的是A.词的传统风格与个人的日常生活情感无关B.宋词的后一路数代表人物的作品有《雨霖铃》C.“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风格属于前一种路数D.辛弃疾是后一路数的开创者,对后世影响深远16、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写到:“迄今为止,我们以引力作用解释了天体及海洋的现象,但还没有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它当然必定产生于一个原因,…但我迄今为止还无能为力从现象中找出引力的这些特性的原因,我也不构造假说。”这说明A.万有引力学说还不是科学理论B.牛顿意识到其学说存在局限性C.经典物理学遇到了危机和置疑D.自然科学无力摆脱神学的束缚17、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俾斯麦的拥护者(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经济上,自由主义盛行。舒适的、心满意足的上、中层阶级激烈反对国家为促进较大的社会平等而作出的任何干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nA.工业革命的深入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B.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宗教改革和铁血政策作了辩护C.进化论对适者生存、生存竞争的强调与时代倾向相适应D.19世纪民族主义的兴起催生了达尔文主义18、《旧欧洲:一种关于延续的研究》中,把1000-1800年的欧洲称为“旧欧洲”,并列举了相关“旧”的特征,如下表:“旧欧洲的特征”经济观认同的是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①)社会观认同的是差异等级而非竞争能力(②)文化观认同的是群体意识而非个人精神(③)宗教观认同的是蒙昧盲信而非自然主义(④)根据表格信息,请预测“新欧洲”特征出现的历史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民主意识B.②文艺复兴C.③重商主义D.④近代科学产生19、1765年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凝汽器,这是蒸汽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于1769年取得了关于分离式凝汽器的专利。1782年,瓦特又实现了两项更为著名的改进,并取得了专利。后来他又与博尔顿合作进行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最终研制成功双作用的回旋杆蒸汽机及其凝汽器和离心式调速器。这一过程说明:A.瓦特能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工业革命服务B.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是瓦特进行发明改进的动力C.蒸汽机的改进过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20、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1、“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22、1956年,中国的出版事业空前繁荣,文艺书籍有9375种,比1952年增长87%;哲学社会科学书籍出版3723种,同比增长了170%;文化教育书籍有2391种,同比增长30.8%;自然科学、技术书籍出版8698种,同比增长181%。出版事业的空前繁荣主要得益于:A.新中国的成立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进行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三大改造的完成23、“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只应该充当他的秘书,编制恶习与美德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表现,刻画性格,选取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就若干同质的性格特征博采约取,从中糅合出一些典型。”下列作品符合这一评价的是: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B.雨果的《巴黎圣母院》C.狄更斯的《雾都孤儿》D.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4、20世纪中叶,美国画家波洛克首创“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现实主义流派B.浪漫主义流派C.印象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n二、材料题(52分)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摘自《朱子家训》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法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材料二: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请回答:n——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家规、家训”有何积极作用?(12分)(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对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作简要评析。(13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围绕欧洲历史上的“国家观念”,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声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n——据《隋书》(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n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48分)1-5DDACC6-10BCCBC11-15CCCAC16-20BCDBB21-24BCAD二、材料题(52分)25、(25分)(1)特点:宗法观念浓厚;强调儒家伦理道德;重视教化;借助圣谕管理家族。(6分)作用:传承发扬传统美德;调节家庭关系,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6分)(2)革新表现: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意识。(6分)评析:随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衰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等,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时代背景入手展开评析,言之成理即可)。(7分)26、(12分)示例:论题:欧洲国家观念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阐述:欧洲古代,城邦政治影响着政治生活,城邦至上,国家观念出现,其内涵就是城邦利益高于一切。在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控制一切,所以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国家观念受宗教影响大,是宗教控制政治的工具。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随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发展,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统治,国家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强调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法制和分权学说,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真正的近代国家观念兴起并发展起来。(8分)小结: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欧洲国家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n27、(15分)(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删繁就简。(7分)(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的发展与强盛提供了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