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90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行。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于科技、文化、宗教、人生等的重大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人聪明③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3.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养精蓄锐”之后,2019年1月3日上午,低调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厚积薄发,完成了人类史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至此,这项略显“隐忍不发”色彩的“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由此可知: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4.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永恒运动,没有静止的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5.对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在B.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C.它是以看得见的物质具体形态反映出来的D.它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6.诗歌《离别》中写道:“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无条件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7.中国人民相信,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这段话体现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③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归宿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8.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n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1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1.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12.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一切从实际出发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13.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14.物质、运动、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律是客观的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5.下列对于实践的认识正确的是A.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B.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C.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7.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18、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检验真理的标准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19.王守仁十岁时,与中了状元的父亲赴京,路经金山寺时写下了这首《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首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①要能够运用抽象思维发现真理中的谬误②要学会用相对的角度去观察、去体验事物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会有所不同④要善于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去求得事物之真相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发展的实质是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和旧事物的融合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D.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21.“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n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2.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典范。人们写诗文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A.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B.尽可能正确反映事物C.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D.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23、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24.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A.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普遍的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重视局部D.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5.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开拓创新。许多诗词古语,意境深远,引人入胜。下列古诗文与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两会期间引用《潜夫论•释难》“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一句蕴含的哲理最接近的是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②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问答题(50分)26.中央宣传部3月29日,向全社会发布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侵蚀周围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过程中,第一代治沙人的探索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方法,完成了7.5亩的治沙目标,第二代治沙人探索出了“治沙先治窝,再治坡,后治梁”的新方法,并且开始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第三代治沙人开始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模式、新技术,尝试走市场化治沙之路,加快沙产业培育,探索“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枸杞、红枣,发展经济林,帮助从山区下来的移民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结合材料,分析八步沙林场三代治沙人在实现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铸就一道无比坚实的生态屏障的过程中,是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30分)27、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的讲话引起了海峡两岸人民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指出,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n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广大台湾同胞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不分阶层、不分军民、不分地域,都要认清“台独”只会给台湾带来深重祸害,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共同追求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加以说明。(20分)高二政治(理)答案1—10CABBBCADBC11-20BACDDDCACA21-25ABBBD26(1)能动的认识世界。发挥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提出治沙目标,发挥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能动地认识治沙的规律、创新治沙方法。(6分)(2)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①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他们把治沙方案落实到行动中,体现了树立正确的意识。(5分)②重视精神的力量,他们做到了做到矢志不渝、拼搏奉献。(5分)(3)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根据当地的实际探索改进治沙方法和尝试走市场化治沙路子体现了这一点。(8分)(4)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过程中治沙方法的改进以及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体现了既尊重了环境保护的规律,又尊重了经济规律。(6分)27(1)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要求我们既要对新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10分)(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台海两岸人民的利益,谁也阻挡不了。同时,两岸关系仍存在严峻的问题,“台独”分裂势力不断设置障碍,但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必将会失败,我们终将走向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