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01 KB
  • 2022-04-12 发布

2019届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3章第2讲气体、固体与液体精练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讲 气体、固体与液体◎基础巩固练1.(多选)(2018·山东聊城模拟)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A.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一定变大B.若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可能不变C.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增加D.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可能不变E.气体的压强由温度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共同决定解析: 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和碰撞的平均力都增大,因此这时气体压强一定增大,故A正确,B错误;若气体的压强不变而温度降低,则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则单位体积内分子个数一定增加,故C正确,D错误;气体的压强由气体的温度和单位体积内的分子个数共同决定,E正确。答案: ACE2.(多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状态A、B、C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沿A→B→C变化,气体温度不变B.A、B、C三状态中,B状态气体温度最高C.A、B、C三状态中,B状态气体温度最低D.从A→B,气体压强减小,温度升高E.从B→C,气体密度减小,温度降低解析: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常数可知,B状态的pV乘积最大,则B状态的温度最高,A到B的过程是升温过程,B到C的过程是降温过程,体积增大,密度减小,选项B、D、E正确,选项A错误。答案: BDE3.(多选)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图示A状态开始,经历了B、C状态,最后n到D状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_。A.A→B过程温度升高,压强不变B.B→C过程体积不变,压强变小C.B→C过程体积不变,压强不变D.C→D过程体积变小,压强变大E.C→D过程温度不变,压强变小解析: 由题图可知,在A→B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且体积与温度成正比,由=C可知,气体压强不变,故A正确;在B→C的过程中,体积不变,而温度降低,由=C可知,气体压强变小,故B正确,C错误;在C→D的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变小,由=C可知,气体压强变大,故D正确,E错误。答案: ABD4.(多选)(2018·潮州模拟)下列四幅图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A.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和斥力B.分子间距小于r0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增大引力减小,分子力表现为斥力C.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分子直径d大小时可把分子当作球形处理D.食盐晶体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E.猛推木质推杆,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可看作是绝热变化解析: 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所以分子力整体的效果为0,故A错误;分子间距小于r0范围内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引力增大得慢,所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水面上的单分子油膜,在测量油膜分子直径d大小时把它们当作球形处理,故C正确;晶体具有点阵结构,食盐属于晶体,食盐中的钠、氯离子按一定规律分布,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故D正确;猛推木质推杆,外界对气体做正功,密闭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此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仍然大于r0n,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仍然是引力,但是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E错误。答案: ABE5.(2018·安徽合肥模拟)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光滑圆形汽缸竖直放置,截面面积为20c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汽缸内。在汽缸内距缸底一定距离处设有卡环a、b,使活塞只能向上滑动,开始时活塞搁在a、b上,缸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1.0×105Pa,温度为27℃,现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当温度缓慢升高为57℃,活塞恰好要离开a、b,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活塞的质量。解析: 活塞刚要离开a、b时,对活塞有p2S=p0S+mg解得p2=p0+气体的状态参量为T1=300K,p1=1.0×105Pa,T2=330K因为V1=V2,所以根据查理定律有=代入数据解得m=2kg答案: 2kg6.(2018·山东临沂模拟)如图是一种气压保温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出水管很细,体积可忽略不计,出水管口与瓶胆口齐平,用手按下按压器时,气室上方的小孔被堵塞,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水在气压作用下从出水管口流出。最初瓶内水面低于出水管口10cm,此时瓶内气体(含气室)的体积为2.0×102cm3,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按压器的自重不计,大气压强p0=1.01×105Pa,取g=10m/s2。求:(ⅰ)要使水从出水管口流出,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的最小值;(ⅱ)当瓶内气体压强为1.16×105Pa时,瓶内气体体积的压缩量。(忽略瓶内气体的温度变化)n解析: (ⅰ)由题意知,瓶内、外气体压强以及水的压强存在以下关系:p内=p0+p水=p0+ρgh水代入数据得p内=1.02×105Pa。(ⅱ)当瓶内气体压强为p=1.16×105Pa时,设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由玻意耳定律为p0V0=pV,压缩量为ΔV=V0-V,已知瓶内原有气体体积V0=2.0×102cm3,解得ΔV=25.9cm3。答案: (ⅰ)1.02×105Pa (ⅱ)25.9cm37.(2018·山东济南模拟)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依次变化到B、C、D、A、E、C,整个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在状态A时气体温度为320K,则在状态B时温度为多少?在状态D时温度为多少?整个过程的最高温度为多少?解析: 理想气体由状态A到B,气体为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得TB=TA==80K。由C到D再到A为等温变化时,则TD=TA=320K。根据pV图象特点结合题图可知,在AC连线中点处所在状态气体温度最高,此状态下p中=2.5×105Pa,V中=2.5L。由=得Tmax=T中=TA=×320K=500K答案: 80K 320K 500K◎能力提升练8.[2017·全国卷Ⅱ·33(2)]一热气球体积为V,内部充有温度为Ta的热空气,气球外冷空气的温度为Tb。已知空气在1个大气压、温度为T0时的密度为ρ0,该气球内、外的气压始终都为1个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ⅰ)求该热气球所受浮力的大小;(ⅱ)求该热气球内空气所受的重力;(ⅲ)设充气前热气球的质量为m0,求充气后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解析: (ⅰ)设1个大气压下质量为m的空气在温度为T0时的体积为V0,密度为ρ0=①n在温度为T时的体积为VT,密度为ρ(T)=②由盖吕萨克定律得=③联立①②③式得ρ(T)=ρ0④气球所受的浮力为F=ρ(Tb)gV⑤联立④⑤式得F=Vgρ0⑥(ⅱ)气球内热空气所受的重力为G=ρ(Ta)Vg⑦联立④⑦式得G=Vgρ0⑧(ⅲ)设该气球还能托起的最大质量为m,由力的平衡条件得mg=F-G-m0g⑨联立⑥⑧⑨式得m=Vρ0T0(-)-m0⑩答案: (ⅰ)Vgρ0 (ⅱ)Vgρ0 (ⅲ)Vρ0T0(-)-m09.[2017·全国卷Ⅲ·33(2)]一种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如图(a)所示,玻璃泡M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通两竖直玻璃细管K1和K2。K1长为l,顶端封闭,K2上端与待测气体连通;M下端经橡皮软管与充有水银的容器R连通。开始测量时,M与K2相通;逐渐提升R,直到K2中水银面与K1顶端等高,此时水银已进入K1,且K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如图(b)所示。设测量过程中温度、与K2相通的待测气体的压强均保持不变。已知K1和K2的内径均为d,M的容积为V0,水银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n(ⅰ)待测气体的压强;(ⅱ)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解析: (ⅰ)水银面上升至M的下端使玻璃泡中气体恰好被封住,设此时被封闭的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等于待测气体的压强p,提升R,直到K2中水银面与K1顶端等高时,K1中水银面比顶端低h;设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1,体积为V1,则V=V0+πd2l①V1=πd2h②由力学平衡条件得p1=p+ρgh③整个过程为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得pV=p1V1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p=⑤(ⅱ)由题意知h≤l⑥联立⑤⑥式有p≤⑦该仪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压强为pmax=⑧答案: (ⅰ) (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