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59 KB
- 2022-04-1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1.(2018浙江11月选考,16,2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 )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2.(2018浙江4月选考,8,2分)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3.(2017海南单科)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B.美国C.德国D.英国4.(2017江苏单科)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5.(2016江苏单科)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n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6.中俄之间,恩恩怨怨数百年。下列关于中俄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不平等边界条约B.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C.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D.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结盟关系7.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8.(2018北京文综)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9.(2018课标Ⅱ)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n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10.(2017江苏单科)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11.“1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这主要反映出1944年( )A.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B.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C.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D.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12.(2017天津文综)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2016课标Ⅰ)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n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二、非选择题14.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4分)n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高潮时期的1915年,日本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强硬地提出了对华“二十一条”的要求。中国视此为“国辱”,一时间民族主义高涨,恢复主权和排日运动蓬勃发展。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的接班人蒋介石以统一全国为目标,开始“北伐”,其态势对满蒙地区构成了威胁。陆军痛感为了国家的总体战略,需要获得满洲的铁、煤炭等资源,为了与“假想敌”苏联进行战争,也急需确保满洲。当时,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已经对日本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倡议,成立了“国际联盟”,东亚地区也加快了建立国际秩序(华盛顿体系)的步伐。特别是《九国公约》,承诺了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综上所述,当时的“日本面临着来自外部的三种压力”。为了维护日本在满蒙的利益,最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摘编自《昭和时期的军阀》材料三 1934年6月,伪满洲国协和会次长长阪谷希一就明确说明: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认为“满洲已经到手了,可是满洲的资源终究不如华北。山西的铁和煤都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一不注意,就会落入英美手中。因此,目前把华北弄到手是最要紧的,也是大好时机。”——摘编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真正目的》材料四 岁逢丁丑,噩耗惊逢;东瀛倭鬼,炮火加城。……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十朝都会,已成地狱,千古文明,惨作屠城。……中华不死,万众一心。上下同奋,日月同明,兄弟携手,急以见诚。……抗日有成。中华大地,始见光明。辟地开天,祖国新生,改革开放,华夏复兴。四海翘首,五洲叹惊,大同在梦,小康初成。——2015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死难者公祭祭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历史依据。(4分)n(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满蒙地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外部压力。(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有成”的原因有哪些。(6分)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辟地开天,祖国新生”?(4分)n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C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故C正确。遵义会议是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时间上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A错误;瓦窑堡会议是1935年12月召开的,时间上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错误;中共七大是1945年召开的,时间上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D错误。2.A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侵华的史实。题干中提到,外国人在中国的争议事件由外国人自行管理,不许中国官员过问,说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3.D 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英国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势力范围,遍及长江流域等地区,因此能够在通商口岸建立众多的洋行,故D项正确。4.D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从材料信息看,耆英认为,官吏因“欺压良善”,而“自命为能员”,这是不能抵御外寇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也折射出清政府吏治败坏,故选D项。材料信息未涉及贫富不均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莠民作乱,故B项错误;“民性懦弱”是百姓不敢“闹事”的原因而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5.A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894年到1914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表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加强,A项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有关,并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C项错误;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D项错误。6.C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础上,经曾纪泽的交涉,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了伊犁,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说法均错误。7.D 1932年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图案中的“振我中华”“挽回利权”“抗敌”等信息表明此时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故应选D项。1932年正处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且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排除A项;材料信息也不足以体现新的营销方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战后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8.D 漫画创作于“1945年”,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排除A项;《双十协定》虽签订于1945年,但它是重庆谈判的成果而不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排除B项;抗日民n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而不是重庆谈判后,排除C项;漫画题目及内容反映出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国共继续合作共同走向光明的建国大道的期盼,因此D项符合题意。9.A 由材料信息可知,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因为获得了政治权利而成为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说明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并未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记述,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民抗日积极性的提高,并未涉及国民党的影响,故D项错误。10.B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人民军队应发挥自己的特长,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人民军队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故选B项。粉碎第三次“围剿”发生在1931年,故A项错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赢得了伟大胜利,故C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由国民党组织的,与“人民军队”不符,故D项错误。11.A 根据材料中“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可得出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材料中“敌后战场转入反攻”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敌后根据地的合法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中“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不符,故D项错误。12.C 本题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根据题干材料“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故②正确。“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说明中国共产党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故④正确。①错在“全面”二字,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与题干材料中“总结七年来……的经验教训”不符。1938年时,抗日战争尚未转入反攻阶段,③的说法过于宽泛,排除。13.D 国民党禁止刊载不利于自身专制统治的名词,目的是维护其一党专制的局面,故D项符合题意。国民党的这种行为不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A项错误;国民党排斥“长征时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名词,说明国民党不承认其他社会力量,这不利于塑造战时政府形象,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不能反映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4.答案 答案要点:(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n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解析 (1)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概括。第二小问要从作战策略、军队斗志及指挥等角度分析。(2)由材料信息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还要考虑到甲午战争对日本侵略野心的刺激作用。(3)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进行分析,注意角度要全面。15.答案 (1)依据: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局部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压力: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高涨;苏联和共产主义;英、美等发达帝国主义国家主宰的“华盛顿体系”的束缚。(3)目的:最大限度地攫取经济利益。(4)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理解: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