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案例分析 3页

  • 24.00 KB
  • 2022-06-09 发布

学前班案例分析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前班案例分析――《我能行》勇敢的人常说:“我能行!”懦弱的人爱说:“我不行!”今天的孩子,将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行”与“不行”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怎样让我们的下一代“能行”,是每一位妈妈和每一位有责任感的中国公民所关心的问题。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庭的溺爱下,变得胆小懦弱,让他们做什么事,想都不想,“我不行”三个字顺口就出来了。这种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孩子,又怎样担负起21世纪的重担呢?因为,“我不行”是一种反向的负信息,是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总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塑造出来。“我能行”与“我不行”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能行”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而“我不行”正是失败者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失去的是成功的重要支柱——自信。案例:新新,男,五岁半,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是一个性格温顺、内向,甚至有一点胆小的男孩。他和班里大多数的男孩子不一样,总是喜欢安安静静的自己一个人做事情,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他总是对我说:“我不会,我做的不好。”回答问题也不十分踊跃,从不主动与老师\n、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与同伴的游戏活动中,他更多的是作为旁观者。在进行集体活动时他也很少主动参加。在一次绘画春天的活动中,在我讲清楚要求后,孩子们都专心致志的动手画了起来。当我来回巡视的时候,发现新新手中握着水彩笔,小脸涨的通红,就是不肯下笔去画。我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在他耳边对他说:“怎么不画呢?”新新怯怯的对我说:“我不会,我画不好。”说完,竟哭了起来。我觉得,让孩子从小对自己有信心,用正信息调控自己,比分数还重要。于是,我决心帮助孩子们改变“我不行”的状态,让孩子们喊出“我能行!”令人不安的是,在当今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说“不行”的次数,要比说“行”多得多。其实,为人父母,一定要改变“我不行”这种负意识和行为,树立起“我的孩子能行”的信念,并经常向孩子发出“你能行,你一定行”的信息。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去亲身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孩子去参加比赛,妈妈要鼓励他说:“相信你一定能行!”孩子比赛输了,哪怕是最后一名,你也要说:“敢去参加比赛就是好样的!”幼儿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能力是不一样的,每名幼儿都有着相对的智能强项或弱项。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关注幼儿发展的弱点和落后的一面,他们很难找到快乐和自信。所以,父母应该在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幼儿优势智力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幼儿将自己优势智力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力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力领域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n哥伦布曾经说过:“世界是勇敢者的。”喊着“我不行”长大的孩子,将来肯定竟争不过,喊着“我能行”长大的孩子。主宰自己命运的是人,是勇气,而这种勇气要从小培养。当“我能行”三个大字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沉入孩子的心底的时候,他们就真正的长大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