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2-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前班教育教学总结学前班体育教学论[学前班教育教学总结学前班体育教学论]学前班教育教学总结学前班体育教学论文学前班教学反思论文学前班教育教学案例学前班语言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论文题目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本文依据泰勒的课程原理,分析了《延安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以及课程开发实践,学前班教育教学总结学前班体育教学论。学习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目前的大学生朋友都普遍存在着一种困惑,那就是对自身专业学习生涯的困惑。不论他们是刚刚接触自己的专业还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都鲜有能对自身专业的研究领域、实践领域、专业发展方向、就业渠道等问题给出明确说明的。这无疑限制和阻碍了学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或者新办专业表现得尤为严重,我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教育技术学学科本身的发展不过百年,而我校在2003年恢复重建教育科学学院的时候才开办了这个专业,当时的学历层次是专科,04年开始设立本科专业,至今仅有三届毕业生。\n经过调研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同学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上述的困惑,越是高年级的同学越严重,同时也越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些困惑。笔者是本专业05和08级两个班的班主任,同时也承担着本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正是这种特殊的角色,让我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有着特别的关注。七年的系统学习和两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在本专业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利用这些优势,从本学期初开始认真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用了三个月左右时间撰写了近七万字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生涯规划》手册,计划下学期给07、08、09级的同学印刷发放。然而,利用几万字的手册对一个专业学习生涯进行全面深入规划还显得有些单薄,况且学生仅仅通过阅读手册还存在着是否能真正看得懂、用得上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学习生涯上的指导作用,笔者有了开设本专业学习生涯规划校本课程的想法,希望通过课程的形式给予同学们更加直接、有效地帮助,引导他们尽快走出困惑,把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逐步引向深入。一、课程开发理论基础1泰勒的课程原理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被公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是现代课程研究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框架。这个原理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运作的: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n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我们可以把这四个问题看作是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泰勒课程原理实质就是对这些步骤的进一步阐释。其中确定目标最为关键,因为其它步骤都是围绕目标展开的,所以泰勒原理又被称为目标模式。[1]笔者认为泰勒的课程理论应作为开设《延安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生涯规划》课程的基本的理论基础。2课程的编制过程课程编制是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笔者就按照这个模式对《延安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进行分析探讨。二、课程目标的确定\n确定课程目标,有助于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编制工作的方向,还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具有行为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相结合的取向,分别来自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社会需求以及对学科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的分析,工作总结《学前班教育教学总结学前班体育教学论》(..)。具体目标为:1了解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领域;2明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3建立起专业知识学习中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4能够构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并且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5培养基本的艺术和人文的素养;6建立全面的健康观念。三、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应贴近生活;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关于课程内容组织泰勒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连续性、顺序性和综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课程内容之间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2]依据上述相关原则我们把本课程进行如下的选择和组织。\n1课程内容的选择根据上述的课程目标,结合课程组织的三条基本原则,选择了学科研究领域、专业实践领域、专业学习规划、专业课程解读、专业学习资源导航、个人学习环境建设、艺术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身心健康指导以及就业规划和指导等九个方面作为本课程的课程内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课程内容和教材是有区别的,教材是本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局限与此。本课程的内容中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成分。因此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避免把课程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上,而有意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比如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2课程内容的组织\n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充分体现连续性、顺序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并且努力协调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以及直线式与螺旋式等组织关系。保证课程内容的组织既体现出合理的逻辑顺序和递进关系又不失深度和广度,既尽量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不失课程内容的科学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具体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组织来体现,从整体上体现对本专业学生学习生涯的全面规划,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从细节上我们对各章节的顺序安排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比如首先给大家介绍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然后具体讲授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领域,接着给大家介绍如何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规划,甚至如何为就业进行必要准备等。体现出层层细化的思想,让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方向越来越明确,对学生的指导也越来越具体。四、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是指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新的课程计划通常蕴含着对原有课程的一种变革,课程实施就是力求在实践中实现这种变革。[2]另外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既不将课程的实施完全理解为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也不理解为课程的实施完全是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而是一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的过程。上面两点说明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实施本门课程的过程中要明确的指导思想,还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考虑到课程的具体实施是和教与学的对象有密切关系的,因此这里笔者对本课程的实施仅提出一些基本的原则。1充分体现其计划性与指导性\n本门课程是关于本专业学生学习生涯规划的课程,开设本课程的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给同学们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做一些全方位的指导,帮助大家尽早建立起对本专业的认识,从而尽快地走出困惑,朝着明确方向阔步前进,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其计划性和指导性。2充分体现系统性和整体性所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指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不能仅仅关注专业知识的发展而忽略了如专业发展方向、人文与艺术素养等其他方面的指导;不能仅仅关注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基础课程而忽视了专业方向课的指导;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入学教育阶段的指导还要对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甚至就业方面进行指导等。3充分体现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本课程相对开放的特点决定了在课程实施时要灵活进行教学模式的选取,比如选择传递--接受式、自学--辅导式、探究式、抛锚式、范例教学模式、现象分析模式、加涅模式、奥苏贝尔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等。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必须首先深刻了解这些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等基础知识,才可能实现真正适当、灵活的模式选取。4充分体现全体发展、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n最后一点需要把握的原则就是要充分体现全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这个规划不是为某一部分人量身定做的,而是要面向本专业所有的学生,因此要给群体中所有人以足够的关注。另外学生的生涯规划不应该局限在专业知识的学习方面,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培养各自的艺术、人文素养,有意识地给予身心健康的指导。五、课程的评价课程评价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而言,各种评价模式都要经历一些基本的过程和阶段,分别是把焦点集中在所有研究的课程对象上、搜集信息、组织资料、分析资料、报告结果五个步骤。[2]对于本课程采用目标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实践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且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目标的依据。需要说明的是对本课程的评价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动态性是因为随着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学院的办学条件与能力的改变,该课程的目标、内容等方面都要相应变动,不能以不变应万变,那样就失去了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而循环性是很多评价活动的共同特点,这个循环应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而本课程的评价也应该具备这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