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0 KB
- 2022-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班古诗《所见》小班古诗《所见》一、课题:小班古诗活动《所见》。二、教材简解:本园致力于古诗特色研究,用多样的形式让幼儿趣味学古诗,体验古诗活动的别样魅力。针对幼儿各个发展阶段,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本次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小班的古诗活动《所见》,我以故事+图片的形式导入课堂,带领幼儿进入这首古诗的意境中,在教学中加入了表演、歌唱等元素,让幼儿既轻松学会了古诗,又感受到古诗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三、目标预设:1.通过活动,让幼儿熟悉、理解古诗的内容。2.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3.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诵读古诗,体验朗诵的乐趣。四、重难点: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体验学习古诗的乐趣。(重点)2.知道古诗中“鸣蝉”的意思。(难点)3.能用打节拍、做动作等方式朗诵古诗。(难点)五、活动准备:1.活动课件、伴奏音乐。2.四幅古诗配画。3.相关头饰。六、设计思路:\n《所见》这首古诗是非常具有童趣性的,而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对故事有着异常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利用这首古诗中“趣”这个点,以故事和图片的结合形式导入课堂,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初步的理解这首古诗的内容;之后我通过诗配画这样的形式,让幼儿重温古诗意境,我再逐步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说一说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此过程中,我还会让他们进行一些表演,与我,与其他幼儿做一些互动,充分的感受到这首古诗带给他们的快乐;最后,幼儿也会和我一起用打拍子、做动作等方式将这首古诗朗诵几遍。整个教学过程,我都将以幼儿为中心,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体验学习古诗的乐趣。七、教学过程:1.出示小树林的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古诗。1)师:你们听一听,树林里面传来了什么声音?(牧童唱歌的声音)幼儿进行猜测,师揭晓答案,原来是一个小牧童在唱歌。2)师:你们来看一看,牧童是怎么来到小树林的呢?幼儿与教师互动,教师总结: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来到树林,响亮的歌声在树林上空回荡着,他唱呀唱,忽然不唱了,停了下来,你们来猜一猜为什么他不唱了?幼儿回答,师揭晓,我们来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3)师放知了的声音,让幼儿听一听,然后放知了的图片,告诉他们这是蝉。师:牧童啊听到了知了在唱歌,那你们觉得接下来他会怎么样?幼儿回答,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揭晓接下来发生的事:牧童从牛背上下来,想去捉蝉,但是要轻轻地去捉(师:为什么要轻轻地捉?)因为蝉听到动静会飞走(师边说边做轻轻地动作)师出示相关头饰,请个别幼儿扮演牧童,个别幼儿扮演蝉,师引导他们进行表演,感受快乐。2.理解古诗内容,并学会朗诵。1)师: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看到了这件有趣的事情,于是回去就写了一首古诗,老师把这首古诗藏在了四幅画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2)分句解释,加深幼儿古诗的理解。\n出示第一张图画,让幼儿自己说说内容,再出示第一句话:牧童骑黄牛(师边说边做动作,带领幼儿一起边说边做)。出示第二张图片,师:你们看,这个小牧童嘴巴张的大大的,在干嘛呢?(引导幼儿自己说出唱歌),他的声音真响亮,都传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观察树林上空)呦!歌声在树林上空回荡呢。师当牧童,幼儿作大树,进行互动表演,感受牧童响亮的声音,引导第二句话:歌声振林樾。师总结:在这两幅画里,我们找到了两句诗句,是哪两句呀?(幼儿先说,师带领幼儿一起学说一遍)。师:我们接下来看下一张图画,我们来看一看这幅画和刚刚的一幅画有什么不同?(师边说边出示第三幅画)你们看,图片上出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自己说出蝉),原来是一只蝉,它在“知了知了”的鸣叫,我们可以叫它——鸣蝉,牧童看到了鸣蝉,想去干嘛呀?(引导幼儿自己说想去捉蝉),“捉”可以用“捕”这个好听的词来说。牧童想去捕鸣蝉,所以第三句话就是:意欲捕鸣蝉。出示第四张图画,师:牧童本来在唱着歌,可是他看到蝉,想去捕,于是他立马就干嘛了?(引导幼儿自己感受牧童闭上了嘴巴,从牛背上下来,站立着)这就是最后一句:忽然闭口立。师总结:小朋友们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藏在这两幅画里的两句古诗也被我们找出来了,我们再一起将这两句念一遍:(幼儿和老师一起变念边说)。4)师带领幼儿用做动作、模仿古代诗人、打拍子的方式将这首古诗朗诵几遍,进一步增强学习古诗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