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游戏课案例分析 5页

  • 27.00 KB
  • 2022-06-09 发布

学前班游戏课案例分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前班游戏课案例分析------《瓶子变变变》一.幼儿发展情况我们从上学期开始进行的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通过一年的不断探索,我们的游戏已从原来固定区域模式走出来。幼儿从玩简单的游戏逐渐发展到了自主地提出游戏建议,收集游戏材料,大胆地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并逐步自行建立、执行游戏规则。幼儿在本体性游戏活动中的兴趣浓厚,参与的积极性高。二.活动背景与条件在上学期我们游戏研究中把重点放在分区活动的规则意识的培养上,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孩子们对分区自选游戏已有了很大的兴趣,而且规则意识也增强了,各区有明确的目的,固定的场地,幼儿能按意愿选择喜欢的活动区。本学期我们把重点移向“开放材料”——即把游戏材料归类后集中放置,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材料,选择空间,进行自主游戏。游戏中我们建议孩子们先选好自己的同伴后选择材料,允许他们推着整理箱到任何一个适合的地方搭建自己的游戏区开展自主游戏。改变形式后幼儿对游戏更有兴趣,而且会协商着找邻居,分工合作玩得很开心。\n于是后来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共同收集了各类纸盒、瓶盖、烟盒等废旧材料,为便于幼儿游戏还提供一些半成品如:做了一半的纸杯娃娃等。集中放置在整理箱中,游戏时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材料,精心制作新颖、独特的作品,他们会用胶卷盒做火车,药盒做汽车、小床等。利用废旧材料做做玩玩,即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让孩子们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开放游戏材料后幼儿游戏不受区域的限制,图书架可以拿到楼上平台处看,可以拿着橡皮泥到娃娃家制作点心,可以用雪碧瓶做一些装饰品,孩子们玩起来自由度大,共享空间,创造性发挥更大。然而在孩子们的自主游戏中我们发现,一般的动手做做的游戏老师只会把漂亮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供孩子们观赏,而且有时还会提醒“不要碰”以防弄坏等。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孩子们的创造性的发挥,没有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所以我们设计了“瓶子变变变”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展开想象→动手做做→创造性地玩玩→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游戏活动目标1.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根据自己的瓶子的形状进行设计制作玩具,并尝试用各种工具和废旧辅助材料进行装饰。2.让幼儿利用自己“变”出的玩具进行游戏,尝试一物多玩,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n3.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地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自己游戏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四.环境布置与材料(一)环境创设给幼儿一个温馨自由的活动空间。(二)材料准备各种瓶子、即时贴、图画纸、记号笔、油画棒、布、蛋壳、毛线、牙刷、小木梳等。五.游戏组织与指导(一)游戏组织1.开始部分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揭示主题。2.基本部分(1)自由选择:幼儿自由找朋友,取材料进行游戏。(2)自主展开: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装饰(3)瓶子进行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商量玩法,玩出新意。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自己试着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4)自发交流: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与同伴和老师交流游戏进行与结果。\n3.结束部分你用瓶子变出了什么?和谁一起玩的?怎样玩的?(二)游戏指导幼儿这一游戏必须有老师的指导才能真正体现本体性游戏的价值。在组织这次游戏时,我确立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因此教师指导有内隐性、策略性、更具科学性。1.有意的观察教师即不是幼儿游戏的主宰者,也不是游戏的局外人。幼儿在游戏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借助观察这一窗口真实地了解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全面把握幼儿交往水平、想象、创造能力,即可以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可以观测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观察重点:(1)幼儿是否按自己的意愿拿取材料,是否充分发挥想象?(2)幼儿用所“变”的玩具进行游戏情况如何?创新能力如何?(3)幼儿之间对游戏材料使用的协调情况如何?幼儿在进行合作游戏时合作情况如何?2.参与活动\n当幼儿因游戏遇到困难情绪低落、一筹莫展、兴趣索然时,我们鼓励幼儿不要气馁,启发他们克服困难,创新出新的制作方法和玩法,从而使孩子玩得更尽兴。最后游戏评价,我们将用分享经验的评价方式,在引导幼儿讲述时,注重对幼儿各方面经验的梳理,注意幼儿在讨论中发展其能力,分享经验。并且创造条件,使经验得以迁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