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MB
- 2022-06-0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儿园为什么要防止小学化倾向\n一、“小学化倾向”的定义二、“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三、“小学化倾向”的弊端\n“小学化倾向”的定义就是孩子还没上小学在幼儿园就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等课程的学习,教学方法上按照小学模式,要求幼儿在活动中要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等。幼儿一排排坐好,两手别后,教师一手捧课本一手执粉笔,采用的是强制的手法、填鸭式的教法,多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对教师考核和幼儿评价时更是讲究即时效应看孩子是否学会百以内加减法,会写多少个汉字,汉语拼音掌握的程度等等。\n“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一是违背了幼儿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严重损害了幼儿心理健康。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n按照小学生的标准逼迫幼儿提前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孩子长期处在机械的读、写、背的学习状态中,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整天在紧张与焦虑中度过,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n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n久而久之,许多孩子在疲于学习中抹杀了自己的想象力,结果对上学产生焦虑,产生厌学情绪,部分孩子甚至会患上不同程度的自闭症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n“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二是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有些幼儿一上幼儿园就开始背书包,像小学生一样上学。孩子三岁上幼儿园,有的还不到两周岁,还要家长抱要要家长背的时候,却还要背上小书包。\n大字不识的孩子,书包里还要装上课本,每天来到幼儿园像小学生一样写呀算呀,每天回家还要写作业,一写就是个把小时小时,喜欢的玩具都没有时间玩了。“5岁就学会20以内加减法,甚至是,比较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以内加减法,每天放学后还要在家抄写一页汉字。\n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n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n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n“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三是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才是孩子的乐园,“玩”才应该是他们在幼儿园的主要活动。部分家长和老师过早对孩子施加压力,一心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的学习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错过了一些受教育的关键期。\n结果被拼音、算术、写字等挤占了。其实孩子在“娃娃家”、“小超市”、“小医院”等各种游戏中,快快乐乐地玩,既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同伴间的交往能力等等在游戏和活动中也得到了提高。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n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n四是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游戏,这是由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小学化倾向”的危害\n如果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让幼儿提前进入小学化的教育,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脊椎侧弯。由于指骨还没发育完成手指变形、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n“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五、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幸福的童年。回忆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幼儿园的情景,“那会儿阿姨带着我们坐在小凳子上念儿歌,到院子里玩‘丢手绢’,下雨了还能玩泥巴。”可是如今幼儿园的孩子变成了“大人”,不会唱儿歌玩游戏。\n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n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n“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六、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n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n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n“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七、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n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挫伤孩子的自尊心。\n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家长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n“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八,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有人引用教育家卢梭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她告诫家长:“孩子每一岁都有每一岁的意义,孩子的成长没有速成法可言,每一项能力的发展都需要时间逐步完成。\n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成长的马拉松长跑,才是成功的教育。是不是输在起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赢在终点。”奶奶教三岁孙子1+2=3,孩子总是等于8,孩子根本无法接受,到一定年龄却自己会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指出。“急功近利式的先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只能在重复学习中占优势;而在游戏的自发学习中,在对环境探索的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智慧,具有持久学习的优势。”\n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各位幼儿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遵循幼儿年龄特点,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自由健康快乐地度过金色的童年!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奠基!\n“小学化倾向”的弊端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n“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n“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n“小学化倾向”的弊端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