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0 KB
- 2022-06-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案例记录(中班)前天科学区投放了以洗衣粉为主的“吹泡泡”的实验材料,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今天的区域活动,又有四名幼儿来到科学区玩吹泡泡。他们发现洗衣粉没有了,就找老师要。老师装作发愁的样子说:“我也没有了,要不咱们试一试别的材料,看能不能吹出泡泡来。”孩子们同意了。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洁洁灵、肥皂水、盐、白糖、碱面给了他们,他们便兴致勃勃的试了起来。幼儿每人手里只有一个容器,又想每种材料都试一试,于是他们每个人的容器里几乎都放了五种材料,即使这样,也能够吹出泡泡来。他们边吹边比谁吹得泡泡大,谁的泡泡圆。这时,川川提出要吹彩色的泡泡,老师鼓励道:好主意,那你自己想办法吧。川川端着杯子来到美工区,在杯里挤了一些黄色的水彩,泡泡水立即变黄了,川川蘸了点水,往上一吹,并没有吹出黄色的泡泡,他很纳闷,问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告诉她可能是黄色太浅了。冠一听见了说:“我去倒紫色。”结果紫色的泡泡水吹出了粉色的泡泡。其他孩子见了,纷纷效仿。于是孩子们的兴趣由吹泡泡变成了吹彩色泡泡。\n活动分析:首先教师在投放材料上采用分层呈现的方式,这样做可以逐渐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使孩子们对该活动保持更长时间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教师能够适度的把握自己的角色,既是观察者,又是引导者,当幼儿提出要吹彩色泡泡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让幼儿自己想办法,既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又培养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后的交流中,我建议教师在幼儿对彩色泡泡感兴趣的基础上,巧妙的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发现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从而激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索活动。不足之处:1、容器只够人手一个,导致幼儿将所有的材料混在一起。2、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应该向幼儿提出操作的要求。2006年3月许泽欣\n案例记录(中班)科学区中,三名幼儿各自玩着万花筒、巧取物的材料,没有人对老师新投放的“变色的陀螺”感兴趣。老师见状,自己拿出一个红黄两色的陀螺放在桌上转了起来。几个孩子看了一眼,依然做自己的事。老师又拿出一个黄蓝两色的陀螺转,并且有意的自言自语道:“真好玩,变成绿色的了。”三个孩子听见了,全都站起身凑了过来。老师待陀螺停下,那气温:“我的陀螺会变色,你们看,这是什么颜色的?”幼儿答:“黄色和蓝色。”老师说:“他一转起来会变色,你们信不信?”尧尧拿过来说:“我试试。”陀螺转动起来,果然呈现出绿色。三个孩子很兴奋,每人拿了一个玩起来,并纷纷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老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肯定后,又引导他们相互交换陀螺。这时,老师把观察记录表递给孩子们,并且教他们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孩子们边玩边做记录,老师见幼儿能够按要求记录了,便走开了。活动分析:在这个活动中,开始孩子们并没有关注到新投放的“变色的陀螺”\n,老师见了,并没有要求孩子们去玩,而是通过自娱自乐、自言自语引起幼儿的注意,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对陀螺产生兴趣直至幼儿主动的动手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地为幼儿提供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记录观察结果。不足之处:1、教师只投放了三个三原色的陀螺,限制了幼儿的探究,应为幼儿投放更多的白色脱落,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涂色,涂成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颜色,去观察这些陀螺转动起来的变化。建议: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对配色经验的积累,在记录表上应体现出猜想与假设的环节。2006年3月许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