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0 KB
- 2022-06-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儿童乐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4-P5。〖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4页至第5页)。继上一节课“数一数”对连加算式有了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孩子了解乘法的具体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2、能力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乘法表示的简便性,从而喜欢数学的运算符号和表示方法。〖教学重点〗了解乘法的含义,学会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课时〗\n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儿童乐园去玩,你们想去吗?(板书:儿童乐园)师: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1)你观察到了什么?(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有多少人坐小飞机? 乘小火车的有多少人? 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上面的问题,为抽象乘法算式打基础。 (1)坐小飞机的有:2+2+2+2=8(人)。 (2)乘小火车的有:4+4+4+4+4+4=24(人)。 (3)划小船的有:3+3+3=9(人)。 (4)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有:1+2+3=6(人)。3.结合上述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师:像2+2+2+2这样4个2相加,也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2×4=8(人)或4×2=8(人),(师边说边板书。) 2×4读作2乘4,4×2读作4乘2。(学生跟老师读) 4 × 2 = 8(人) 乘 乘 乘 积 数 \n号 数 让学生向同桌介绍算式2×4=8(人)各部分的名称。 4.请学生结合上述解决“儿童乐园”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每人选择一道连加算式,把它改写为乘法算式,并说一说可以改写的理由。 生:我数了数有6个4,就是4×6=24(人)或6×4=24(人)。 师:“其中4是相同加数,6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生:我看到有3个3相加,就列式为3×3=9(人)。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乘数不一样时,可以列出另外一个乘法算式,两个乘数一样时,就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师:(指着算式1+2+3=6)这个算式谁会用乘法表示? 师: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三、反馈练习,巩固应用。 P4试一试。读图、列式计算。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四、梳理新知,课堂小结: 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便;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课堂练习〗 P4试一试中的第1、2题。〖作业布置〗1、要给敬老院的56位老人每人3个苹果,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一共要多少个苹果吗?你觉得这个算式怎么样?2、P5中的第3题。3、找找身边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解决。板书设计: 儿童乐园\n 2+2+2+2=8(人) 4 × 2 = 8(人)或2×4=8(人) : : : : 乘乘乘 积 数号数 4+4+4+4+4+4=24(人) 4×6=24(人)或6×4=24(人) 3+3+3=9(人) 3×3=9(人)或3×3=9(人) 1+2+3=6(人)教学反思: 1.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连加算式解决这类问题相对烦琐,激起学生学习乘法的愿望,进而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运算的意义之后,让他们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表示,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把解决问题与学习乘法运算意义的过程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用连加算式解决问题的经验,进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从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列乘法算式时,“4个2”中的4,“6个4”中的6和“3个3”中的第一个3是教学的关键,而对此学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列式过程中的想法,特别是从哪儿找到“4”“6”和“3”的,由学生讲给学生听,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引发对“1+2+3=6(人)”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讨论,进一步强化对乘法运算意义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能自始至终给学生创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感悟和发现,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愿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