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2-06-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欢迎进入音乐课堂\n欢迎来到\n\n\n回答问题:诗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之情\n思乡曲\n\n知识链接:北方内地原先是比较贫穷的地方,其土城墙都是窄而不宽。在上面跑马,只能往前,不能掉转马头而回来,这是曲意。它道出了深藏在去他国怀乡而无法归来的游子心中的凄楚感受。质朴的民歌,其曲调本质上就是非常优美的。作者对它毫不作修饰,只是让小提琴把它在中低音区演奏出来,在后面,作者顺着这个朴实的主题,写出了几个风格上非常统一的发展主题,使得这种思乡情绪不断提升和发展,终于在小提琴奏出激动的双音乐句时,到达高峰。\n\n感受音乐,回答问题:1、该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小提琴演奏马思聪2、乐曲的风格是什么?深情、缠绵、忧伤\n马思聪:(1912-1987)作为我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显著重要的里程碑地位。马思聪,广东省海丰县人,豆蔻年华即赴法国留学,师从巴黎音乐学院名教授奥别多菲尔和浦舍理学习小提琴。1929年他学成回国,被誉为“东方的音乐神童”。半年后马思聪再度赴法深造,跟随毕能蓬学习作曲及作曲理论。1951年,马思聪被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新建立的全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大革命”初期,他遭到种种人身摧残以及抄家等暴行,1966年1月被迫逃离祖国,长期旅居美国。1987年5月20日,病逝于美国费城。\n\n\n\n\n\n乐曲创作背景: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是马思聪《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音乐素材选自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思乡曲》作于76年前的1937年。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n完整聆听音乐,回答问题:1、结合作者创作背景,理解作品内涵,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小提琴奏出的哀婉缠绵、如诉如泣的旋律带着浓重的思乡愁情扑面袭来,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境似呈眼前,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2、主题旋律演奏后音乐发生了几次变化?对情感表达的作用?两次变化,aabcc,递进、推向高潮\n音乐赏析乐曲采用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写成A部:主题旋律,表达思乡之情。第一部分展现的主题旋律就是这首《思乡曲》的主题音乐,这段旋律是来自内蒙古的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作者引用了这曲调,放入这首《思乡曲》中。演奏了两遍主旋律之后,在主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变奏,使这种思乡的情绪更加高涨。B部:本曲的高潮,给人温暖的感觉,仿佛对往事美好的回忆。这部分情绪上跟第一部分形成了对比,速度上也有了鲜明变化,显得活泼欢快多了。音乐着重体现出开朗活跃和亲切的情绪,仿佛作者正沉浸对家乡美好情景的甜蜜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向往之中,想起了故乡的点点滴滴,心里自然就温暖了。C部:仿佛思乡之情挥之不去,久久回荡。第三部分是缩减再现。仿佛一切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忆般的主题旋律在高音区演奏,更显现出了深切、浪漫的幻想已经不再。音乐主题比初次呈示提高了一个八度,更显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愁绪,最后结束在一个不协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n创编与拓展:结合音乐,朗诵《乡愁》,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感\n播放音乐:\n课堂小结:小提琴甜美的音色揭示出了音乐细腻的情感变化和色彩,并将乐曲中思念和幻想的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悠扬、宛曲、却带点儿悲凉的旋律,勾起人无限的思绪。这是一个离乡者的思念,是一个远游者看到月圆时的惆怅,是一个漂泊者听到秋虫响起时的感伤。思乡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普遍感悟过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音乐是文化的产物,“景是一样的景,情却是十二万分不一样的情。”音乐的内涵和外延给予人们数不清、点不尽的言外之意。唐代诗人李白的《夜静思》的意境,是一种“安以乐”的“治世之音”,描绘的是人间超越时空、遥远又清晰的思恋的情愫;而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创作于抗战的烽火之中,“乱世之音怨以怒”,既采纳了《夜静思》中柔和感伤的元素,更反映了离乡者对国土沦丧的乡恋悲情,受众在诗意的感性审美中激发起中华民族复兴图强精神的理性思考。\n谢谢观赏!\n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n同学们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