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0 KB
  • 2022-06-13 发布

大班分类教学反思大班科学20篇教案

  • 1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班分类教学反思大班科学20篇教案正文(1)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我是小侦探》含反思活动目标:1、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引导幼儿细致观察、迁移经验,尝试运用比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进行案情分析。2、感受对人物、场景等的细致观察在侦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活动准备:1、已认识各种脚印。2、课件:ppt画面3、幼儿侦探卡人手一张,笔。4、侦探道具(眼镜,放大镜)若干。活动过程: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1、点击ppt画面一:熊猫开超市。118\n师:熊猫开了一个超市,生意可好了,来买东西的顾客非常多。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熊猫要整理货物,清点商品数量了。2、点击ppt画面二:商品清单。幼儿对照自己的清单卡,记录数量。师:算出来的单子仔细观察一下,发现什么问题?幼:货架上有1块蛋糕,记录单上有3块蛋糕,少了2块蛋糕。幼:货架上有3罐蜂蜜,记录单上有4罐蜂蜜,少了1罐蜂蜜。二、进行侦破。1、猜测。师:那少了的1罐蜂蜜,2块蛋糕会到哪里去了呢?幼儿猜测,自由交流商店可能发生的情况。引导幼儿说出有人拿走了。师:到底可能是谁拿走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今天到过超市的顾客们吧!(有熊、猴子、狐狸、小狗等6种动物,动物神情、动作、衣着等各不相同,有利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与推理。)幼:是猴子,因为它戴着一副眼镜像坏人。118\n幼:可能是小狗,因为狗在流汗,很紧张。幼:是熊,因为熊爱吃蜂蜜。幼:可能是鸡,因为鸡背着背包上超市,很可疑。幼:……。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可是这些都是你们猜出来的,光凭猜行不行,想想侦探破案需要找到什么?引导幼儿得出:找线索。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小侦探,一起去找线索吧!2、根据线索,圈定嫌疑人。线索一:脚印(点击ppt画面五:脚印)师:在蜂蜜和蛋糕的柜台前,留下什么呢?幼:弯弯的月牙形的是马的脚印。幼:像竹叶样的是鸡的脚印。幼:枫叶样的是鸭的脚印。幼:圆圆脚趾的是狗的脚印、尖尖脚趾的是狐狸的脚印。师:留下这些脚印的人,很可能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嫌疑人。118\n师:我们每个小侦探都有一张这样的侦探卡,请你们把留下脚印的小动物找出来,在第一行里做个记号,表示它是嫌疑人。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幼儿纠错。(教师巡视)线索二:黄色格子布。(点击ppt画面五:黄色格子布)师:除了脚印,柜台前还留下了什么?幼:一块黄色的格子布。师:留下这块黄色格子布的人也可能是嫌疑人。这块布会是谁留下的呢?我们还是看看这些顾客仔细找找看。请幼儿找到后自己说说在哪些小动物身上有这块黄色格子布,教师倾听。提出观察要求:观察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小动物身上的每个地方都要仔细看,这样才能一个都不漏掉!师:请你们把可能留下黄色格子布的嫌疑人也找出来,在第二行里做上记号。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统计找到了2位嫌疑人。线索三:目击者。师:除了在柜台前发现的脚印和黄色格子布外,我们还找到了一位目击者。(小猪)什么是目击者呢?(看到别人拿东西的这个人就是目击者。)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目击者是怎么说的?118\n小猪说:我看见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穿着一件背心,背心上有数字"58"。(教师体态)幼儿复述目击者的话。记录线索。一边听目击者的话一边将这条线索在第三行第一格里记录下来。幼儿操作,打勾记录,教师在大侦探卡上记录。3、推理、结案。(1)、思考:根据线索找到了这么多的嫌疑人,那到底谁最有可能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请幼儿看着自己的侦探卡,思考分析。幼儿讨论,引导幼儿从三条线索和对应的嫌疑记号着手,找出最有可能的嫌疑人。(2)、幼儿推理:谁是最可能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师:不能光凭一条线索就能断定谁是嫌疑人!幼儿自由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小狗)(3)、结案,了解真相。师:小狗就是拿走蜂蜜和蛋糕的人。那狗为什么会拿蜂蜜和蛋糕呢?请幼儿个别发表意见师:那我们一起去问问小狗,看看小狗会怎么说。118\n小狗说:我是小熊家的邻居,熊妈妈生病了,很想吃蜂蜜蛋糕,可是家里的钱都拿去给熊妈妈看病了,小熊哭得很伤心。我舍不得可怜的熊妈妈,所以才到商店里拿了蜂蜜和蛋糕。4、案情动机讨论。师:真的是小狗拿走了蜂蜜和蛋糕,狗为什么要拿走蜂蜜和蛋糕呢?小狗这样做对吗?教学反思: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看谁滚得远》含反思活动目标1.探索物体滚动速度与摩擦力、斜坡角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2.学习记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活动准备1.自制坡道若干,装不同量的水和沙子的矿泉水瓶若干,小积木若干。118\n2.幼儿操作记录表每人1份,教师用大记录表1张。3.摩擦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或视频。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活动起兴趣师:今天有很多瓶子宝宝要出门去玩,他们要比赛,看谁滚的远。我们来试一试。(二)第一次操作,探索坡度相同、坡道表面光滑度不同的情况下,哪种瓶子滚得更远1.请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取一个表面光滑、一个表面粗糙得长条积木,自己用小积木为台柱搭成两个高度一样的斜坡。2.两人分别将相同的空矿泉水瓶放到坡道上,观察哪个瓶子滚得远,并记录操作结果。(三)第二次操作,探索坡度不同、表面光滑度相同的坡道上,水量相同的瓶子哪个滚得更远1.请幼儿两人一组选择相同表面的坡道,搭好两个高度不同的斜坡。2.两人分别拿相同水量的瓶子放在坡道上,观察哪个瓶子滚的远,并记录操作结果。118\n(四)第三次操作,探索坡度相同、表面光滑度相同的坡道上,装水和装沙子的瓶子哪个滚得更远1.幼儿两人一组,将刚才的高度变成一样高。2.两人分别拿装水和装沙子的瓶子放到坡道上,观察那个瓶子滚的远,并记录操作结果。(五)幼儿交流讨论操作结果,教师提升幼儿经验请每组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实验结果,教师记录到大的记录表上。请幼儿观察记录表后小结:同样的瓶子在同样高的坡度上滚,在光滑的坡道上滚得远,粗糙的坡道上滚得近;同样的瓶子在不同坡道上滚,坡度陡的的滚得远,坡度平的滚得近;不同的瓶子在相同的坡道上滚,瓶子重的滚得远,瓶子轻的滚得近。(六)请幼儿观看高山滑雪、下雪后撒沙子的挂图或视频,进一步感受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反思:118\n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3)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管子》含反思【设计思路】孩子们总喜欢躲在卫生间、洗手间里对各种各样的管子产生好奇,为了让幼儿认识弯管、三通管这些特殊的接头管,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有趣的管子》。让幼儿在玩与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体验游戏活动中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究几种常见接头管的兴趣,体验伙伴合作的快乐。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管子不同的运动方向,感知接头管的输送功能,了解接头管在生活中的运用。118\n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子,已玩“球进直管”的游戏。2、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PVC管15根,弯管、三通管若干,乒乓球15个。3、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水源分布安装图(课件),两组桌子上摆放:“水坝”(即可乐瓶装水),“水池”(接水盆)2个,直管、弯管与三通管若干,干抹布。118\n【活动过程】一、导入激趣: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管子?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管子玩游戏。二、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改变方向)?1、提问: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出示并认识:弯管、三通管。你有什么办法?请你试试它们。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3、交流与分享:你成功了吗?用了哪些连接管?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方法。4、大发现(小结):水管和弯管、三通管一连接,就能使乒乓球转弯(改变方向了)。有了这个发现,就可以让管子按照我们的需要转弯了,改变方向了,输送东西了。118\n5、生活中用管子连接后可以输送什么东西?(水、石油、天然气、暖气……)三、第二次探究操作活动:小小安装工,运水乐哈哈。6、出示课件1: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两个水池?7、幼儿分成2组,合作选用合适的连接管连接送水,教师观察指导。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表扬合作游戏并成功完成作品的幼儿。四、活动延伸: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三个水池呢?让我们下次再玩吧!【活动反思】118\n1、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幼儿喜闻乐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三次探究操作活动,孩子自然感知了弯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动(球进直管———球进管子后转弯----水坝的水同时引入两个水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将教育目标简单化、形象化。旨在“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幼儿主体。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而是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人。另外,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组合、积极讨论与合作等,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118\n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师语言组织上、教师观察指导上,问题解决技巧上、幼儿情绪把握上等等,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改进。(4)大班科学教案《电》含反思设计思路:1.《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神奇的电”就体现这一点,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那就是结合了长泰电力事业的发展。2.我设计的这一活动是想通过家乡的电力事业的发展,简单的让幼儿从中了解有关电的简单原理,让幼儿从中体验了电的乐趣。看到孩子们对“电”这一现象产生了兴趣和争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让幼儿主动参与,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活动目标:118\n1、结合家乡的电力事业让孩子初步了解电的主要性能、用途。2、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教育幼儿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3、提供实验材料,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能积极的参加探索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爱思考,多动脑。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了解一些有关电的知识,学习正确使用常见的家用电器。118\n2、向幼儿介绍一些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教育孩子节约用电、安全用电。3、请家长协助收集有关电器和安全用电的图片、影片和书籍。二、物质准备:电池、电线、电珠、卡纸、胶布、蜡笔、筷子、铁棒、各种质地的布、纸、蜡笔。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家乡-----长泰,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可是,你们观察过我们县城的晚上美吗?118\n幼:很美。师:美有哪里?幼:圆池很美,还有很多的彩灯。师:有一天晚上,王老师到街上散步,边欣赏美丽的彩灯,突然,整个县城变得黑呼呼的,一点也不美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幼:停电了。二、让幼儿观看录像,边思考录像里的内容。1、录像告诉小朋友们哪些电的知识?2、电是从哪里来?118\n三、自由讨论:电是从哪里来的?小结:电是从发电站把高压电输送到变电站,再通过变电所的变压器把高压电减弱成我们日常生活用电(220伏),再通过电线输送到各家各户的。附流程图:发电站----高压电线-----变电站------电线------各家各户。四、结合长泰发电情况,简单向幼儿介绍几种发电形式。1、太阳能(出示当时神舟六号的相关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太阳能的运用。)2、风能(结合我国最大的风能发电站图片,让幼儿知道风也能发电。)3、水能(结合长泰的发电图,让幼儿了解自己平时所用的电是靠什么能量产生的。)4、核能(简单向幼儿介绍大亚湾核电站。)118\n五、认识电池引导幼儿简单认识各种不同的电池。六、引导幼儿谈一谈:如何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小结:节约用电如电视不看了就要关起来,白天出太阳时,不要开电灯等等。手湿时,不摸开关,也不能把手插在插座孔里,自己在家时,不能乱动有电的东西。分组活动1、介绍材料(重点介绍实验“灯炮发光”)118\n2、分组活动:灯炮发光、纸屑飞向哪一边、制作安全标志、以绘画形式表现节约用电。3、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在一边指导。活动延伸: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区域中,让比较多的幼儿参与实验,继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探索科学奥秘,养成爱动脑筋,多思考的好习惯。活动反思:在《电和电路》这节课上,我一走进课堂,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要摆弄他们自己带来的那些实验材料了。“道法自然”,就让他们去摆弄吧。我省却了介绍电线、小电珠及电池的构造,省却了说明实验目的,因为这些材料是他们日常早已的熟悉的东西了,这些材料本身就不言而喻地包含着实验目的——怎样连接小电珠会发光?怎样做小电珠会更亮?怎样做会使更多的小电珠一起发光……。118\n学生自然而然地三、五人一组地忙碌了起来,过了一阵,我看他们已做出许多种连接的方法来了,就说到:“能把你们的连接方法画出来吗?到时候好让别的同学向你们学习呢!”于是,又是一阵忙乱,他们快速地拿出纸和笔,用他们自己的图示方式一边做着实验,一边对照着记录。偶尔发现他们没画清楚的地方,我就做点提示。离下课只有10分钟了,该交流一下他们的研究了,怎样交流呢?还是用那种一个个坐好、由老师点名回答的讨论方式?实际上,在小组实验中,他们该说的都说了,该想到的也都尽了全力了,这种外部的与内部的言语活动已经随之一起充分地展开了,怎样连接小电珠才会亮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了,这么多的正确连接方法足以证明亦。“请每一小组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把你们的连接方法画出来,供大家学习!”只能这么做了,还是让他们自己画、自己去评判、自己去学习别人的方法吧。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黑板前,有的组竟然一下子跑上去两个。不一会儿,满黑板都是他们的电路图了。奇怪的是他们虽然那么拥挤地站在黑板前,却没有一个为此有不善之举的,他们沉浸在自己的研究成果里了。118\n下课了,我给他们这节课的表现打了100分,全班一下子欢呼起来!这是一种多美妙的感觉啊,我喜不自禁:这节课上得太简单了,我已不是教师,因为我没有教他们任何东西!我只是旁观者,是在一旁欣赏着这群忙碌的“小蚂蚁”工作的旁观者。在适当的时候,我只布置了一点任务,说了几句话,只起了一些促进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作用。这时我真正感受到了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之所以不把老师称为“教师”,而称为旁观者、促进者的理由了。课是简单的,而学生的创造却是那么的丰富:他们知道了怎样连接小电珠会亮,他们知道了怎样把几个小电珠连在一起会亮,他们连出了串联和并联,他们知道了如何用电池多少来控制小电珠的明亮程度,他们还发现了直接用电线接通两极会使电池发热。我不得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简单的教学步骤中少了教师的约束,少了教师占用的宝贵时间,所以学生才能在自己拥有的时空里做出对他们来说这么多、这么复杂的发现。简单孕育复杂,不是吗?(5)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瓶子吹气球》含反思118\n活动目标: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118\n2、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活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活动过程: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118\n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118\n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118\n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设计意图:118\n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多数孩子不知道的。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诣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活动目标:1、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活动准备:实验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幼儿学会往瓶子上套气球118\n教学环节与策略:陶行知先生提出,对一个问题,不要先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该指导儿童,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利用这种经验来解决别的问题。鉴于此,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了做中学五类快乐教学法。"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它不注重结果,不追求幼儿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建构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用中学、乐中学"五类教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不是独立分割开来的,下面我结合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具体介绍一下。118\n1、以疑激趣--抛出问题,怎样用瓶子玩吹气球的游戏?(玩中学)气球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最普通的玩具,以前有过各种各样的玩法,今天我们要怎样玩?玩出什么新花样?活动一开始,教师巧妙的将"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通过吹起瓶口气球的形式再现出来。游戏的形式让科学现象变得直观、生动、趣味,使科学活动从一开始就变的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有的只是创造与快乐。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想中学、做中学)师:瓶子里装的什么材料这么神奇?我们来猜一猜、做一做,找到它吧!这个过程中幼儿要通过观察杯子上的标记来判断杯子中的材料,要亲自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相互间说议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在与别人的讨论中扩展思路,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猜想、验证,孩子会体会到猜想有时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亲自动手试一试。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用中学)师: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这一步是活动的重点,孩子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会碰到问题需要动脑筋想办法,集体玩的时候会发生纠纷需要协商解决,这就发展了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间的协调能力。这些都是孩子上学和走上社会以后不可或缺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118\n4、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乐中学)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幼儿在总结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体验成功的乐趣。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会做的更投入、更认真、更成功。教师可借机对幼儿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反复实践,任何事情都会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这样的情感渗透。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我们都知道,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实验中产生的这些气体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老师告诉孩子,这些气体不仅广泛应用在我们特别喜欢喝的汽水饮料中,医生可以用它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消防员叔叔可以用它来灭火,多么神奇啊!我自然喜欢继续去探索它的奥秘!到这里,幼儿探索的欲望被再一次点燃,我相信,参与这节活动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把这节课的内容带回家,会继续去探索。以上是我对这节活动的一点浅见,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建议。活动反思:118\n《瓶子里吹气球》这是一节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玩吹气球比赛,试一试,吹一吹,看谁的气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王老师便出示装有气球的瓶子,让幼儿猜一猜气球装在瓶子里能否吹大?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有的孩子认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认为是没有力气?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王老师展示自己的瓶子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小朋友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118\n孩子们通过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气球,而且能够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王老师这一节活动报告,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6)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含反思活动目标:1、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2、能模仿几种常见动物的睡眠姿势。3、初步知道和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118\n活动重难点:初步知道和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能模仿几种常见动物的睡眠姿势。活动准备:动物午睡PPT、幼儿睡觉图片、背景音乐。活动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播放音乐《摇篮曲》,带领幼儿入场。教师:“你们听了刚才的音乐有什么感觉?”。118\n幼儿:“很优美、想睡觉......”教师:“森林里的幼儿园开学了,长颈鹿老师也经常给小动物们播放这个音乐当作睡眠曲,可是小动物们听了是怎么做的呢?”二、出示PPT,探索发现,想象体验,引导幼儿探索动物的睡眠方式及其重要性,并模仿。师: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在干什么?幼:我看到了小狗......,它在睡觉......。师:它在睡觉吗?它是怎样睡觉的?它为什么要这样睡觉?幼:......集体小结:118\n小狗:趴着睡觉,耳朵挨着地,只要一有动静,马上就能醒来。金鱼: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猫头鹰:只有一只眼睛是闭上的,另外一只眼睛是睁开的,它的警惕性可高啦!马:站着睡觉。有敌人的话可以很快逃跑,若马躺着睡觉表示生病了。乌龟:缩到壳里睡,保护自己。小结: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三、引入生活118\n师:小朋友们平时是怎么睡觉的?幼儿谈论交流。观看幼儿睡觉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睡眠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教师: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四、游戏巩固《天黑了》动物睡觉模仿秀小朋友们想不想模仿动物是怎样的睡觉的呀?118\n播放音乐《摇篮曲》,请幼儿自由模仿动物们睡觉,教师询问。五、活动延伸播放音乐《火车开了》,带领幼儿开着小火车把所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教学反思: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本次活动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同伴之间的经验分享交流,老师的讲解、分析了解多种动物的睡姿,并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巩固了对睡姿的了解,目标达成。(7)大班教案《认识火箭》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火箭的外形结构特征及作用。118\n2、让幼儿初步了解火箭发射升空后的几个变化步骤。3、激发幼儿对科学方面的学习兴趣。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火箭的外形结构特征和作用。2、难点是了解火箭起飞后的变化。活动准备118\n1、前经验的准备(让幼儿和家长一起上网查阅关于火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并收集图片、文字和制作火箭模型)。2、火箭发射的动画课件,火箭模型,发射后的每一个变化步骤的图片,字卡。3、准备太阳、地球、月亮模型和椭圆形飞行路线图。4、走线音乐《星空》,歌舞《小小宇航员》。游戏音乐《星球大战活动过程1、猜谜语导入。师: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能猜出谜底来。一个东西长又长,呼哧一下向上冲,地球引力挡不住,转眼就会到太空。(火箭)2、关于火箭的相关知识的自由谈话。118\n师:前段时间老师叫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了解火箭的知识,请你们把了解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加以解说)3、利用火箭模型了解认识火箭的外形特征和作用。A、教师出示一个火箭模型,让幼儿观察后提问。师:这是什么?它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这是火箭,身体长长的,圆圆的,头尖尖的,下面有支架)B、教师由下往上介绍火箭的每一个部位的结构(助推器----一级火箭----二级火箭---整流罩---火箭头),配上字卡。C、请个别小朋友进行火箭模型的分拆和组合的操作。4、讨论了解火箭的用途。师提问:火箭是用来干什么的?118\n幼讨论后回答::“火箭能飞上天”;“我爸爸说火箭能把人造卫星送上天”;“我爸爸说火箭还能把飞船送上天”……(教师利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宇航员的模型加深幼儿的认知兴趣和印象)教师小结----火箭运载这些东西到哪里去的(太空)对了,火箭现在是唯一一个可以把物品运载到太空的运载体,就像一辆车一样,不同的是,火箭是把物品运载到太空上去的,火箭厉害吗?(厉害)火箭是一个国家的骄傲,一个国家有自己的火箭,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我们中国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5、观看火箭发射升空的视频,了解火箭发射后的几个变化步骤。教师利用图片和模型加深幼儿印象。教师:火箭是怎么发射到太空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火箭起飞后的变化步骤:助推器分离---一级火箭分离---整流罩分离---二级火箭分离----飞船展开太阳能帆板。118\n师:刚才小朋友看了火箭发射的视频,你能告诉我火箭起飞后有什么变化吗?首先第一步是什么变化?(教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和模型并作解释)6、歌舞《小小宇航员》。7、游戏《小小火箭飞上天》。师: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做了一枚小火箭带来幼儿园,今天我们就带着我们的小火箭一起飞到天上去好不好?介绍游戏玩法:幼儿拿着自己的小火箭蹲下来,念儿歌(小火箭,真厉害,一飞飞到蓝天上,开始发射了,10、9、8、7、6、5、4、3、2、1,发射)幼儿垂直把火箭举到头顶,然后绕地球飞行,再随自己的意愿飞到太阳或月亮的轨道飞行。8、活动延伸——科学实验游戏《火箭飞上天》。118\n教学反思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见过火箭,只是在电视、电脑上见过并了解过一些相关的信息,我们对火箭这一航天工具充满好奇,又向往了解;所以,在全国人民都在共同关注神八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的航天喜讯时,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组织了本次教学活动。1、本次活动完全体现了孩子的主导地位,利用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和关注,由孩子和家长一起上网查阅收集相关信息,提供教学活动资料,制作活动教具,让孩子在说说、看看、玩玩的活动中懂得了许多火箭方面的知识。2、本次活动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减轻教学活动难度,孩子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过程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在活动结束后,我安排了延伸活动科学实验游戏《火箭飞上天》,来满足小朋友的认知需要。118\n3、本次活动很好的营造孩子学习科学的氛围,激发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感。注重孩子探究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4、在组织本次活动之前,先组织认识太空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相关知识作为铺垫,可能对本次活动会有很大的帮助。(8)大班教案《修理工具》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家里常见的工具并对这些工具的形状、作用等感兴趣。2、能比较区分一些常见工具,按一个以上的标准进行分类。3、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118\n重点难点:能区分一些常见工具并按标准分类。活动准备:1、幼儿完成了以“我家里的工具”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并将收回的结果粘贴在大展板上。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工具实物,一部分工具放在桌子上展览。3、柜子4张,箱子4个,4种工具标志各1张。4、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活动过程:一、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118\n1、看一看:引领幼儿参观“调查问卷大展板”和“工具展览区”。师提出参观要求: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宝宝们进去以后要仔细地观看,还要记住你看到的东西,看的时候不要推挤,可以和同学小声地讨论。2、说一说:引导幼儿集体交流“我知道的工具”。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工具”。“工具”有一个很大的家,“工具”的家里有很多的工具宝宝。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工具宝宝呢?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宝宝呢?(幼儿自由发言讨论后请一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3、摸一摸:出示箱子,请2-3名幼儿从“工具宝盒”里摸出一样工具宝宝,边摸变猜是什么,再拿出来,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是用来做什么的。118\n二、了解工具的作用1、播放幻灯片,师:工具宝宝可真好,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孩子们,你们瞧!这几个哥哥姐姐准备干什么,什么工具宝宝才能帮助他们呢?教师示范用菜刀的那幅图:这个哥哥在干什么,哪个工具宝宝能帮助他?2、出示幼儿用书和粘贴卡,师:请孩子们从“工具宝库”里取出一件工具宝宝送到哥哥姐姐的手中,好吗?(注意不要撕烂,看准后再贴上去,记得把工具宝库放好。)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整理卡片,小结操作情况:孩子们为哥哥姐姐找到了需要的工具宝宝,你们很棒!哥哥姐姐谢谢你们!哥哥姐姐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呢?我们来听一听!(锤子能锤东西是修理工具家里的宝宝,扫把能扫干净地板是清洁工具家里的宝宝,菜刀能切东西是厨房工具家里的宝宝,还有铅笔能写字是学习工具家里的宝宝。)118\n师:哦,原来工具宝宝还有不一样的朋友和家呢。刚才姐姐说了哪几个家呀?(引导幼儿复述修理工具、清洁工具、厨房工具、学习工具)三、尝试按一个标准分类摆放工具。1、学习按工具的用途分类。播放幻灯片,师:孩子们,你们看,这里就有哥哥姐姐说的四个家,都是什么工具宝宝的家呢?(孩子们肯定会看到什么说什么,老师要引导孩子理解每件工具宝宝属于哪类工具。引导他们理解修理工具、学习工具、厨房工具、清洁工具是按用途分类的工具。)他家里现在有谁?没回家的工具宝宝在那里呢?还有那些工具宝宝没回家呢?(引导幼儿观察粘贴卡)请你把工具宝宝送回家。2、出示幼儿用书和粘贴卡,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粘贴卡上的工具都要送回家)3、小结操作情况:孩子们真好,把工具宝宝都送回了家,工具宝宝谢谢你们!118\n四、用工具实物按用途进行分类1、引导幼儿观察四个柜子上贴的标志,师:这里有四个家,我们来看看都是什么工具的家。(引导幼儿看标志)你们想知道工具宝宝在家做什么吗?(掀开遮布)呀!工具宝宝不在家,他们去哪了,孩子们快找一找!2、找出工具实物,师:请孩子们把工具宝宝送回他们自己的家里去吧!(是学习工具的就送回学习工具的家里……)3、幼儿分类,老师指导(他们的家有好几层,好多房间,工具宝宝在哪个房间都可以)。4、小结分类情况:孩子们真厉害,工具宝宝都回家了。活动延伸:118\n1、我们的身边还有好多的工具,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我们每天都要用很多工具,对吗?孩子们课后到教室里找一找,回到家以后也找一找:这些工具宝宝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是哪个家里的工具宝宝,好吗?2、但是有些工具比如刀很锋利、钉子很尖、有些要插电使用有危险,所以孩子们用工具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好吗?课后反思:整堂课上下来,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成功快乐的心情让我感觉这次活动是他们喜欢的,预期的目标也顺利达成了。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我设定了具体、全面、科学、准确的活动目标,教学内容紧扣目标,几个环节紧密相连,探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采用了多种有效的科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安全的环境中自主、大胆探索,通过情感的激发让幼儿情绪活跃起来,增加了活动的气氛,对幼儿的情感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118\n1、选材:遵照《纲要》精神,选择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索。2、在教学理念上遵循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支持者、组织者、参与者的原则,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体验探索的快乐。3、遵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中班孩子年龄特点,设计各种情景来不断地吸引幼儿,让幼儿学习兴趣持续不断。4、不足:人数太多,场地太小,操作时出现拥挤现象。5、课前设计的纠结:小组自己讨论分类还是有老师指定标准分类,老师指定标准分类会不会限定孩子的探索自由。考虑到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我们班孩子实际情况,还是采用了后一种方案。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很多问题我可能看不到,请领导和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9)大班教案《我们一起帮助他》含反思118\n活动目标:1、在帮助小蚂蚁点点的过程中,有兴趣地探索使物体变长的方法。2、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重难点:有兴趣地运用材料探索使物体变长的各种方法。发现单种物体之间不能连接时,借用其它材料变长。118\n活动准备:材料准备:第一组:扭扭棒、鞋带、纸条(包括胶棒)第二组:夹子、吸管、回形针第三组:树枝、叶子、扭扭棒字:扣、扭、插、夹、粘、扎环境创设:树形背景下为一条小河,小黑蚂蚁、点点蚂蚁。活动过程:一、寻找春天。故事引子:听说春天来了,小黑和点点想一起爬到树上去找找春天。"嘿哟嘿哟"终于爬到了树上,春天真美呀!二、寻求帮助。118\n故事引子:正看得真起劲呢,"啊呀!"点点一不小心脚一滑,跌到了下面的小河里。点点大声呼喊:"救命呀!救命呀!我不会游泳,谁来帮帮我!小黑快来救我呀!"小黑说:"点点别害怕,我来救你!"(师将小黑转了90度,头朝"河")1、小黑赶紧把手伸下去,可它能救到点点吗?为什么?幼:手太短了。师追问:够不着,怎么办?预设一:用绳子。(师拿出短绳)师追问1:这样的绳子行吗?(不行,要长长的绳子)师追问2:除了绳子还有什么是长长的可以救点点?预设二:叫爸爸妈妈。师追问:可是点点是小蚂蚁啊,爸爸妈妈的身体也是那么小,可以用什么办法呢?2、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会用什么办法救点点呢?找找小河旁边什么东西是长长的可以救点点?(师带领幼儿到操作区介绍各种材料)①这里有什么?②能不能救点点?可以吗?118\n预设:如果幼儿没跟着走。师:快跟我一起找找看有些什么材料可以帮助点点爬上来。小结:这些材料都太短了。三、营救行动。(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连接,教师巡回指导并提出要求,以小黑的口气回应,粗粗的声音)故事引子:时间不多了,点点不会游泳,我们要赶快要把这些短短的变成长长的,不仅长而且还要牢固噢,这样才好去救点点,小蚂蚁们赶快行动吧。指导要点:1、不仅要长而且要牢固噢。118\n2、小蚂蚁们别忘了和我一样,安慰一下点点,跟点点说些好听的话,让它别害怕。3、第一种方法用好了的小蚂蚁,可以尝试第二种方法;你想到几种方法呢?4、这里的材料宝宝没有帮到点点,你们快来试试吧。四、交流方法。故事引子:快点过来,点点的身体又沉下去了一点,我想我们想了这么多办法一定可以把点点救上来了。点点需要我们全体一起来帮忙,我们帮点点加加油吧!"嘿哟嘿哟"点点终于爬上来了。点点:小黑,谢谢你。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小黑:不用谢我,办法不是我一个人想的,是我和这些小蚂蚁一起想的。118\n点点:小蚂蚁们,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救我的呀?(以点点的口气回应,细细的声音)点点:小蚂蚁们,你们真会动脑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我救出来。谢谢你们了!(全体幼儿说:不用谢)五、互相帮助: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不要着急,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呢?(幼儿自由回答,师根据幼儿回答进行提升)六、一起游戏:今天我又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玩吗?那我们一起去外面做游戏吧?活动反思:虽说这是一个科常活动,但用了一根情感的主线--营救点点,使整个活动充满了故事化的情节。因此自始自终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动脑,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情境的开展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推动着幼儿想了一个方法又一个方法,而把点点救上来更似一个幼儿看得见的目标,给了幼儿动手动脑和努力的方向,激励他们圆满地完成任务救起点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达到活动目标的过程。118\n本次活动就是在情境中,激发了幼儿的关爱情感和探索欲望。为幼儿提供的丰富操作材料可以帮助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种结论不是老师传授,而是幼儿的直接经验。因此幼儿的学习就显得十分积极、主动。这种由兴趣引发的自主探索活动,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探索过程的成功,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宽松自由的环境,丰富的材料、极少的限制,能激起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和欲望;宽大的背景更易于中班孩子敢于和乐于尝试,这就给我一个启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当然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需要改进的有3点:1、内化迁移过程中"落水现象"的发生与"由短变长"的目标好像联系不大,有些牵强,案例中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尝试与本主题接近的讨论。118\n2、自己融入角色的意识还不够。时常会忘记情境中的角色,当想起来时就会补充一句,小黑说,点点说,这样大可不必,既然有情境,就用情境中的角色去提问回应效果更佳,需继续巩固自己本身对角色的认识。3、科常活动知识点"连接"的两面性讨论不够。没有很好地诠释"不能连接"的问题,需加强深入探究,激发幼儿求知欲和扩展幼儿的知识面,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以上需改进之处为我完善和改进活动提供了帮助,将在下一次分组活动中去实施和组织,去观察幼儿的具体行为和实施效果。(10)大班教案《防暑降温我知道活动目标:知道夏季要少吃冷饮,简单了解几种防暑降温的方法。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118\n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活动准备:1、自编故事:《噜噜变成冰激淋了2、自编游戏棋:《防暑降温我知道》、骰子若干。活动过程:1、讲故事《噜噜变成冰激凌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①天气热了,噜噜想用什么办法降温?②噜噜吃了冰激淋发生了什么事情?③小猪噜噜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引导幼儿讨论,夏天吃过多的冷饮有什么危害?118\n(3)教师小结:夏天不能吃过多的冷饮,要用正确的办法来降温。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讲述:夏天天气热了我们可以怎样做?(1)鼓励幼儿说出各种防暑降温的方法。(2)教师小结:夏天天气热了,我们可以扇扇子、开空调、开风扇、吃适量的冷饮、吃干净的瓜果、喝绿豆汤、穿短袖衣衫、勤洗澡等来防暑降温。3、组织幼儿讨论:夏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教育幼儿夏季注意饮食卫生习惯,如,不要吃过多的冷饮,不要在高温下活动,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睡觉,勤洗澡、洗手,主动多喝白开水,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用饮料解暑等。118\n4、玩棋类游戏:防暑降温我知道。(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幼儿两人一组,掷骰子看点数,遇到“Ⅹ”,后退Ⅹ旁边的数字格数,遇到“↑”,直接过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利者。(2)幼儿玩棋类游戏。(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内容,同时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都要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来防暑降温,同时提醒幼儿要勤洗手、洗澡等,注意夏季饮食卫生,谨防疾病。附自编故事:噜噜变成冰激淋了118\n夏天天气真热啊,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小狗趴在树荫下,伸着长长的舌头直喘气,小兔子扇动着长长的耳朵,水牛跳进河里,把自己全部泡在了水里,小猪噜噜趴在地上呼哧呼哧的喘气,唉,天热了真难受呀,想个什么办法凉快凉快呢?突然,小猪噜噜爬起来飞快的向商店跑去,原来呀,他想出了一个让自己凉快的好办法——吃冰激淋!小猪噜噜来到商店才发现,冰激淋这么多啊,有草莓味的,巧克力味的,奶油味的,还有弯弯的香蕉冰激淋,小猪噜噜每个品种都要了一个,他吃了一支又一只,真过瘾呀!突然,小猪噜噜感觉自己的肚子变凉了,变硬了,紧接着,他感到自己浑身都僵了,他想大声的喊,可是张不开嘴巴,他想动也动不了,肚子还很疼很疼,慢慢的,小猪噜噜变成冰激淋了。118\n这时候,大象伯伯来商店买东西,发现昏迷的小猪噜噜,就赶紧把他送进了医院,山羊医生、熊医生赶紧把小猪噜噜包在厚厚的棉被里,又在他的肚子上放上一个大大的热水袋,慢慢的,小猪噜噜醒过来了,他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这时候,熊医生温和的对小猪噜噜说:“夏天虽然天气热,但也不能吃太多的冷饮,吃冰激淋不能防暑降温的。”小猪噜噜难为情的低下了头,他明白了一个道理。(11)大班教案《锁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摸摸、开开、玩玩,初步了解锁的结构、特性和用途。 2.知道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要爱护锁、保管好钥匙。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常见锁(与幼儿人数相等:钥匙和锁分开)。 活动过程:一、介绍小客人“锁宝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1.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师以锁的口吻说话)大家好,我是锁宝宝,今天我带来了许多小伙伴到这里来和大家做游戏,你们欢迎吗?……锁宝宝的朋友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2.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区域。二、探索活动一:了解各种锁的用途。118\n1.师:请小朋友找一个你认识的锁宝宝做游戏,然后请你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样子的锁,在哪里见过。2.幼儿分散活动后集中讨论。3.师:锁的用处可真多,可以用来锁门、锁车、丝哦钥匙……那人们为什么要用锁呢?4.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门上装了锁小偷就不能进去偷东西了,装了锁的抽屉没有钥匙的人是大不开的,装了锁的自行车、汽车就安全了。三、探索活动二:初步了解锁的基本构造。1.师:锁宝宝的本领真大,你们知道吗?它身上还藏着许多秘密呢?想知道吗?那就请大家再和锁宝宝玩玩,仔细地看看、摸摸、开开、关关,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锁进行探索、讨论。3.集中讨论后,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锁的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锁身、锁舌、钥匙孔。4.师:你们谁会打开这把锁的?5.师示范讲解几种锁的打开方法,让幼儿懂得开锁时需要转动钥匙,关锁时有的需要钥匙,有的不需要。四、探索活动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118\n1、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换一把钥匙能打开同一把锁吗?2、师:有的小朋友说能打开,有的小朋友说不能打开,这样吧,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换钥匙的游戏,请你用自己的钥匙去打开旁边小朋友的锁,看看能不能打开。2、幼儿动手操作。3、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每把锁里的秘密不一样,所以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4、师: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看来我们的钥匙千万不能弄丢。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把钥匙弄丢了会怎样?五、探索活动三:怎样迅速的给锁找上相匹配的钥匙1.游戏:比比谁最快。2.引导从钥匙的颜色、大小、标志上识别。六、游戏:开启百宝箱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的主动学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孩子的参与性很高,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步的完成每个任务(12)大班教案《会悬空的纸盒娃娃》含反思118\n活动目标:1.发现纸盒悬空的现象,探索将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2.能将探索的结果记录下来并用完整的话大胆讲述。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重点难点:探索让纸盒悬空最多的方法。活动准备:118\n1.自制纸盒娃娃、辅助材料:石头、木块、塑料板。2.大的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小的记录表。活动过程:一、玩纸盒娃娃悬空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出示纸盒娃娃,今天老师带来了纸盒娃娃,这个纸盒娃娃要给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叫《悬空》,你们知道什么叫悬空吗?(悬空就是纸盒娃娃的一部分在桌子的外面)。那你们觉得它能成功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孩子将没有装东西的纸盒娃娃悬空)我这里还有一个纸盒娃娃它也来表演悬空啦,看看它能不能成功?(教师将装有东西的纸盒娃娃悬空)看看它们悬空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都是纸盒娃娃我的能悬空这么多呢?(里面装了东西)对了,老师的纸盒娃娃里面装了东西,所以他能悬空更多。118\n(分析:通过两个纸盒娃娃的悬空表演,让孩子主动发现两个娃娃悬空的程度不同,同时结合教师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幼儿操作,发现悬空最多的方法。老师为你们也准备了纸盒娃娃和一些小木块,请你也去和纸盒娃娃玩一玩悬空的游戏,想想看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的最多?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的?请一个幼儿来示范,教师讲解:要将放进去的木块让木块在最下面,然后慢慢移动到它正好能稳稳站住的地方,轻轻地放手,就可以悬空的最多了。(分析: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难点,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而是采用让孩子去尝试、发现的方法,真正做到幼儿探究在前,教师小结在后,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幼儿比较借助不同材料后的悬空现象,并记录操作结果。118\n1.老师这里还准备了木块、塑料板和石头,请你们猜猜看这些材料谁可以让纸盒悬空最多呢?(幼儿猜测)悬空最多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教师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2.那到底是谁让纸盒悬空最多呢,我们等一会儿去试一试,每一种材料放进去都让它悬空最多,然后看看在纸盒娃娃数字几的地方,把这个数字记录在这种材料边上的空格里,等三种材料都试好了以后在记录这一栏,那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请下朋友说一说,对了这里是给它们比比分别得了第几名,悬空最多的是第一名,可以写数字1;接下来是第二名,悬空最少的是第三名,现在我们我们就去试试吧。3.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118\n(分析:运用猜测的方法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由于孩子有说过容易忘的特点所以教师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可以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猜测,同时在孩子们实践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在猜测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我提供了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一张记录表,因为记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将孩子们的操作结果展现出来为介绍自己的操作打下了基础。)四、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操作结果,幼儿在视频上展示记录表。什么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是第几名?(分析:当幼儿完成记录表后,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了解到同伴的操作结果,我将孩子们的记录表进行了展示,同时让幼儿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存在的差异,然后将孩子们的统一意见记录在大的记录表上,帮助幼儿归纳、小结。)活动延伸:原来纸盒娃娃能悬空多少和里面所装的物体有关,纸盒里的东西越重纸盒就悬空越多,下课以后老师会把这些纸盒娃娃放到科学区,小朋友可以再去找一些材料来试一试,看看还有什么材料能纸盒悬空的更多呢?118\n(分析:通过这样一个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让孩子的探究活动更为积极、主动。)活动反思:118\n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猜一猜、试一试、记一记、比一比等,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气氛非常活跃,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我充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而我则只是一个观察者和引导者。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提问“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悬空的程度会不一样”充分调动幼儿的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出的猜测有些出乎了我的意料,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意见教师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当孩子探究过后也可以有一个比较。而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动手尝试借助各种材料让纸盒娃娃悬空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积极尝试各种材料,并细致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已经有较好的观察、记录的能力了,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记录的机会,帮助幼儿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在活动中我以开放式问题“为什么两个纸盒娃娃会悬空的不一样多呢?”探讨式提问“你们觉得哪些谁能让纸盒娃娃悬空最多?”进展式提问“这边都记录好了,那这一格中应该怎样记录呢?”,通过这一些列的提问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操作、观察发现不同材料可以让纸盒娃娃悬空到不同程度并记录下来时,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学习的过程,即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经验的过程。(13)大班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活动目的:1、愿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创新。2、在探索、发明、制作、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对物体弹性的用途。118\n3、通过幼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活动准备:1、弹性玩具若干。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118\n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捏一捏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4、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及发现,了解物体弹性的基本特征。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二、再次探索并对物品分类,巩固对弹性的认识。118\n1、分组投放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品。2、幼儿自由探索。3、请幼儿把有弹性的与无弹性的物品分类。三、游戏:找一找,想一想。(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四、引导幼儿讨论: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118\n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五、做一做、玩一玩。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也来动动脑筋,想一想,发明一件有弹性的用品或玩具。”给幼儿介绍材料名称。2、鼓励幼儿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说说。3、提出操作要求。4、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课后反思:本次活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使幼儿发现了物体的弹性,并在老师的引导下118\n进一步总结了物体的弹性,然后让幼儿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了对弹性的认识。然后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弹性物品,从而使幼儿了解了弹性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最后让幼儿通过讨论、做做、玩玩激发了幼儿进一步发明创造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都积极性很高,他们亲自操作,探索、并获得了感性经验,又亲自发明创造,很有成就感,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积累了探索科学的经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只是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这有待老师进一步帮助、引导,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14)大班教案《有用的筛子》含反思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118\n2、学习用不同的筛子分离东西,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3、能大胆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活动重难点:幼儿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能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活动准备:118\n1、筛子若干个、筷子、勺子、调羹等;2、分组操作材料:大米和红豆混合物、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盛分离物的塑料盘子若干3、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混合物,设疑。1、教师出示红豆和大米的混合物,以情景导入活动。(师:今天,王阿姨家的小弟弟把大米、红豆混在了一起。请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她,把混在一起的粮食分开。)(师:怎样把大米、红豆分出来?)118\n2、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把两样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幼儿自由猜想。3、幼儿操作,使用筷子、手抓、调羹等工具分开混合物。(师:你们分完了吗?用的什么方法?你觉得快吗?)二、初次尝试:发现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1、教师以带来神奇的工具出示筛子,引导幼儿认识,知道筛子上有筛孔。(师:你发现了筛子上有什么?这叫筛孔。如果东西放在上面就会漏下去。所以要用盘子接住漏下去的东西。)2、幼儿合作用筛子筛分大米和红豆的混合物。118\n3、教师及时跟进,予以启发引导与深入。(师:大米和红豆分开了,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4、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启发幼儿发现: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比筛孔小的东西会漏下去(师:筛子的本领就是能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三、教师出示新的混合物,再次设疑。1、教师出示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2、出示大孔筛子和小孔筛子,请幼儿比较它们的不同。118\n四、再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1、幼儿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筛子分离不同的混合物。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3、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师:要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五、了解筛子的作用。1、在小朋友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筛子的本领,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很方便?幼儿自由交流与讨论。118\n2、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农民用竹编做的大竹筛筛选着稻种,农妇用米箩淘洗大米,茶叶包,夏天的蚊帐,家庭中的地漏以及捕鱼的鱼网等),扩散幼儿的思维。六、留下疑问,发散思考。1、出示大米、蚕豆、红豆、面粉的混合物,请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分开。2、请个别幼儿来试试看。延伸活动:1、在科学角,放置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和各种混合物,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和发现。2、继续找找生活中的“筛分现象”。课后反思:118\n本次活动以引起兴趣——认识了解——操作探索——发散思考——延伸活动流程进行的。首先设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想办法、操作去解决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及时出示新工具——筛子,引导幼儿去认识、发现新事物的特点。然后,请幼儿操作,发现筛子的用处,教师总结。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再次请孩子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总结。通过两次操作,幼儿发现了筛子的用处。教师的总结,及时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概念印象。教师通过视频,让孩子了解“筛子原理”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现象,有助于幼儿将获得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链接。最后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让他们保持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及时跟进,过程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15)大班教案《水在变吗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获得有关容积守恒的经验。2、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究,体验合作的快乐。118\n3、培养幼儿观察水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活动准备: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每组2个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桌上的两个形状不同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一样多吗?说说哪个多,哪个少?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自己的想法?2、过度小结:那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118\n二、实验1、师:(介绍材料)我桌上有二个杯子,谁来说说看是怎样的杯子?(哦,是两个一样大小的杯子,还有刻度,请你们来试试做下实验,看看到底是哪个多,或者一样多。2、幼儿操作3、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讨论:实验方法以及孩子的发现。(将瓶中的水分别倒入相同的杯子中,得出结论一样多)4、再次验证:把杯子里的水倒进瓶中,感知不同的瓶子,装的水是不是一样多?5、为什么相同的水放在不同形状的瓶子中,看起来不一样?118\n6、小结:原来只有用二个相同的有刻度的物品才能证明二瓶水是否一样多。瓶子的高矮、粗细不影响水的多少。三、验证试验1.水一会儿变多,一会儿变少,到底是不是盛水的瓶子在搞怪呢?2、介绍材料:一组有大小不同的瓶子、一个有刻度的杯子。师:这些是我们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我发现这个水瓶身上有些数字,你们看见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呢?(哦,让我清楚地知道这个瓶子里装了多少水。)3、要求:那现在请小朋友把水装到有标记的这个水位,然后再把水分别倒入大小不一的瓶子后,你发现了什么?(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很有趣。)4、幼儿记录(水位不一样)118\n5、小结:①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有关。②一样多的水装在不一样的杯子里,看上去有多有少,实际上水杯里的水没变,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水的容量不受容器外观变化而变化。延伸活动:1、师:诶,我这里还有两个瓶子,里面装的水哪个多,哪个少,又或者一样多呢?2、师:这里面装的水看上去一样多,但是瓶子大小不一样,所以不能很准确地知道,所以我们也要经过实验才能知道,或者看刻度线也能知道。(16)大班教案《纸绳力量大活动目标:1、尝试制作纸绳,探索纸绳有承重力的特点。118\n2、通过实验知道纸里有纤维,学习找纤维的走向。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餐巾纸若干、皱纹纸若干,装满水的牛奶桶若干、塑料箩若干。活动过程:一、游戏:拎一拎118\n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记住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2、幼儿想一想、说一说。3、组织交流,引出将纸制作成纸绳。4、幼儿自主尝试。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成功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断了失败了呢?二、游戏:撕一撕1、导语:为什么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成功了,有的小朋友失败了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沿着餐巾纸的每条边撕一撕,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118\n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有的边能撕成条条,有的边撕成碎片。)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三、游戏:拎一拎1、导语:现在你们知道了这个秘密,想不想再试一试呢?这次我们要先找一找纸的纤维走向,然后再做一根有力量的纸绳,记得还要拧紧点哦,这样会更牢固。2、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118\n四、合作游戏:做长绳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纸,瞧,这是什么纸?(教师出示皱纹纸)皱纹纸能做纸绳吗?2、教师出示事先给幼儿准备好的皱纹纸,交代要求,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起拧一根长绳。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4、纸绳宁好后讨论猜测:你们做的长绳有没有力量呢?能不能拎起重物呢?5、教师和孩子一起实验验证。(合作拎两桶、再合作拎更多的桶等)6、讨论猜测:现在我想用长绳拎起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能不能成功?(教师用一根长绳实验,失败了)118\n7、讨论怎么办?引出把我们做的长绳和在一起,这样纸绳的承重力更大。8、教师把幼儿制作的长绳全部合起来,变成一根又长又粗的大绳,尝试拎起小朋友,体验团结力量大。结束活动。活动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纸,它们能不能变成很有力量的纸绳呢?(17)大班教案《瓶子本领大》含反思活动目标:1.尝试发现用瓶子看物体的多种变化,感受瓶子的神奇功能。2.乐意探索影像变化的秘密,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猜测和发现。118\n3.萌发进一步探究瓶子的兴趣和愿望。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活动准备:教具:记录板、笔、ppt学具:人手一个装满水的瓶子、卡片两张、记录表活动过程:一、谈话回忆,产生探究瓶子的愿望。(出示瓶子)老师带来了什么?那你说说看,瓶子有什么本领呢?118\n你们坐在位置上说,让老师听听看,你说的什么本领。二、探索记录、表述发现并思考原因。实验一:观察现象,发现变化——记录表达初次实验探究中的发现。今天我们要来一起玩一个新游戏,这个游戏我们需要用水来帮忙。你看,瓶子加上税就变成了一个瓶子眼镜,通过瓶子眼镜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有趣的变化呢?想不想来试一试。待会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在桌上准备了3份实验材料,一个就是瓶子眼镜,还有两张卡片。(介绍卡片,认识卡片上的图案特征)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大了?还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发现的?118\n(教师巡视并和个别幼儿交流发现)分享交流:请大家来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师生共同记录发现。通过第一次实验,你们有了一些发现。有的...有的...可是这些发现你们都找到了吗?实验二:再次观察,探究原因——验证归纳因方法不同导致的变化。提出要求: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找到这些变化呢?除了这些变化,你还能找到那些新的发现,把你所有的新发现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另外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使用什么方法看到这些变化的。1.刚刚的发现有没有都找到?有没有新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继续记录幼儿的新发现)118\n2.装满水的瓶子就像一个魔术师,让我们看到的图片发生了这么多奇妙的变化,瓶子的本领真大,真神奇!一起来说一说这些变化吧。3.我们用同样的瓶子看卡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呢?(师生共同记录并总结。)4.集体验证:瓶子拿得近和远,透过瓶子看会有不一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透过瓶子你们看得到我的眼睛吗?如果要让我的眼睛看上去特别大,该怎么办?三、合作实验,猜测验证——发现改变物体位置后新的影像变化1.出示实验材料,引发猜测:如果把一群小鸭子放在一个瓶子的后面移动,透过瓶子看,小鸭子会有什么变化呢?2.观看视频操作,表述发现:你们发现了什么变化?118\n3.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瓶子排成一排,让一群小鸭在瓶子后面移动,透过瓶子看,小鸭会有什么变化呢?(演示操作,观看发现。)小小的瓶子本领却是非同凡响的,它能让我们看到的东西发生很多有趣的变化。四、拓展延伸,欣赏并感受瓶子创意之趣。那小小的瓶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本领和作用呢?(观赏PPT)小小的瓶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么多创意,瓶子的本领真大呀!同一种瓶子眼镜就会有这么多的发现,那么大小形状不同的瓶子,那他们当瓶子眼镜又会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呢?请你们回去自己探索一下吧!118\n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已经是第二研了,我采纳了各位老师的建议,并结合自身对这个活动的了解,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整,而活动进行得比第一研要顺利很多,很明显的是孩子们为主体了,孩子们在发现和探讨。而且实验的时候孩子们就是边说边操作的,没有像上一研那样“安静”。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动手表现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重在欣赏、鼓励,避免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在对于幼儿的发现我并没有给予否认,似的幼儿更加积极得去探索发现。118\n但是在活动中也遇到了突发状况,就是有部分幼儿在拿到操作材料后没有按我的要求去观察图片,而是去观察别的东西了。有的孩子去观察旁边的小朋友有的孩子去观察旁边的装饰品。当时我第一反应就是再三强调操作规则,后来学科组的老师们也跟我说到在那个环节我一共说了3到4次“请观察图片!”。她们给我的建议是让孩子们观察旁边的事物之后,慢慢引导幼儿观察到操作卡上,或者在讲述操作要求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用“瓶子眼镜”观察操作卡片。这样或许孩子们会更有目的性的去观察,而不是一拿到材料后就到处乱看。在活动后的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也指出了我得不足之处:临场反应能力有些薄弱,还需要再“加工”。同时也指出疑问: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观赏PPT”是否有必要,或者可以把它放在课前准备中,那样或许孩子们在第一个导入环节能加会讲述了。其实在研究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个环节与之前的有些脱轨,但是也没能大胆的提出这个看法。我想在今后的研讨活动中还是应该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样不管正确与否对自己都是一个提升。在经过两次的教研活动,我对科学活动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我也将这种新的尝试加入到了这阶段的科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这种的活动更加的喜欢,参与的积极性也更加高。科学活动还有很多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来学习、来研究,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应该多关注活动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更多的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18)大班教案《多变的世界》含反思118\n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让幼儿初步了解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的道理。只是有的事物变的快很容易被我们发现。有的事物变得慢,不容易被发现。2.人可以使事物发生改变,变成自己想要的事物。3.激发幼儿探索事物“变化”的兴趣,体验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以此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5.培养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教学重点难点118\n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教学难点:“变化”一词比较抽象,具有相对性。让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活动准备幼儿各个时期的照片数张,水温计一个,冷热水各一杯【青蛙卵—小蝌蚪—青蛙】渐变图一张,四季变化图一张,【花开—花落】图一张幼儿操作材料:手工纸、水彩笔、白纸、气球、橡皮泥、水温计活动过程1.请幼儿观察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感悟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是在不断变化的。118\n小结幼儿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引发幼儿讨论:以后自己还会不会变?诱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将来的变化。老师总结:人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2.感知自然界的变化@天气温度、四季的变化向幼儿出示四季变更图让幼儿讨论:一年四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里,小朋友穿的衣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时穿棉衣?有时穿单衣?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动植物的变化A.出示【青蛙卵—小蝌蚪—青蛙】渐变图,让幼儿感悟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使幼儿体会动物成长中的变化。118\nB.出示【花开—花落】图,让幼儿讨论花会不会变?怎样变?可以问幼儿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让幼儿自由畅谈,教师加以引导。最后总结: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有的东西看不道它的变化是因为变的慢。有的东西能够很快发现是因为变化的快。3.让幼儿知道人可以使事物发生变化。人是最聪明能干的。A.让幼儿观察老师折纸,老师把一张手工纸折成了一条美丽的小鱼。通过老师使一张纸发生的变化,使幼儿乐意主动的进入到实际动手操作当中,也使自己身边的操作材料发生变化。让它们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B.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各种材料,使这些材料发生变化。如可以用彩笔把一张白纸变成一张美丽的图画。把水温表分别放入冷热水中感受温度的变化。吹气球,气球会变大。可以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物品。让幼儿体验变化所带来的乐趣。老师小结幼儿的发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总结人可以使事物发生变化。118\n4.教师讲解人们可以把一些事物发展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例如人们用水利、电力发电。空调的发明可以让我们冬暖夏凉。利用太阳能人们研制出了太阳能热水器等等。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总结: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能干的,人类可以改造社会。从而鼓励幼儿树立理想,学好本领,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教学反思1.从选择教学内容上来讲,能够从幼儿自身出发,从幼儿的自身成长变化入手,逐渐过渡到自然界中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的变化。进而升华到人可以改变事物,使东西发生改变,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118\n2.对于活动过程的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能够通过教师投放的材料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的这些能力得到自主发展。但我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投放的同一种材料过少,没有达到同样的材料幼儿人手一份,一开始有的幼儿无所是从,不知道选什么,待有的幼儿做出选择后,他就相中了而后去抢。影响了幼儿的情绪,影响了课堂效果。还有由于太过自由的自主创造,自主变化,有的幼儿拿到手工纸后不知道要折什么,改来改去手工纸成了一张废纸。改变了要把事物变成有用的东西的初衷。3.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堂课:1我会在投放材料上做一点改变,我将让所有的材料人手一份,以此杜绝抢的现象。2增加一个活动目标:人不仅可以把事物变成美的东西,也可以把它变丑。从而引发幼儿要做有用的人,不做无用之人。(19)大班教案《味道活动目标:1、感受不同味道,尝试运用图表记录,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2、了解各种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发展对食物的辨别能力。3、培养观察,比较能力。118\n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味道。活动准备:1、设置“味道王国”的情境,摆设各种味道的食品,如柠檬、糖果、山楂、咸鸭蛋、辣椒、咖啡、咸菜、苦瓜等。2、为幼儿准备每桌一套分别装有白开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盐水的品尝杯和品尝棉签。3、味道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出示各种表情,导入活动。118\n1、今天老师请来一些表情宝宝,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表情图片)2、这是甜宝宝,和甜宝宝打个招呼,看看甜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幼儿模仿表情)这是咸宝宝,和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这是酸宝宝,和酸宝宝打个招呼,看看酸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这是苦宝宝,和苦宝宝打个招呼,看看苦宝宝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你吃到什么东西时会有这样的表情?二、品尝各种食品,感受不同味道。118\n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味道王国”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请你们尝一尝,在品尝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尝,在品尝的过程中,你要记住自己品尝的是哪一种食品,它是什么味道,把你尝到的味道记录下来,等一下大家说一说。(教师示范品尝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幼儿自由品尝食品味道)2、组织幼儿谈自己品尝的感受。小朋友,“味道王国”里都有什么食品?刚才小朋友品尝了什么食品,它是什么味道的?尝到酸味时,你有什么感觉?这种味道会使你想起什么事情?尝到甜味、苦味、辣味、咸味时,又有什么感觉?你会想到什么?三、通过操作感受,使幼儿了解舌头的品尝作用。1、小朋友,咱们刚才品尝了那么多的味道,这些味道是怎么尝出来的?118\n2、下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品尝杯,请小朋友再尝一尝,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尝出来的?(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教师示范并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品尝)3、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实验的?各种味道是靠什么品尝出来的?4、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味道是靠舌头品尝出来的,舌头为什么会尝出味道呢?原来我们的舌头表面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过味蕾品尝出来的。别看我们的舌头不大,可是它的各个部位却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对甜味比较敏感,舌头的两侧前端对咸味比较敏感,舌头两侧后端对酸味比较敏感,舌根对苦味和辣味比较敏感。四、进行发散思维,了解更多的味道。1、你还吃过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味道的?(引导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东西。)2、除了甜、咸、酸、苦,你还知道其它的味道吗?(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后甜、又酸又甜等。)118\n五、结束活动。小朋友,刚才咱们说出了许多的味道,下面咱们来做“小小调味师”来制作各种不同味道的饮料,看谁调的饮料味道美。(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出和别人不同的味道。)(20)大班教案《好玩的纸活动目标:1、感知纸的特性,发现其不同的吸水性。2、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3、认识记录纸,学习记录的方法,同伴之间能团结协作。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初步了解纸的小常识。118\n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的名称。2、材料:毛边纸、报纸、牛皮纸若干;记录纸人手一份;脸盆若干。活动过程:(一)认识报纸、毛边纸、牛皮纸。1、让幼儿摸一摸,初步感觉纸质的不同。(1)今天纸条宝宝我们做游戏,看看有哪些纸条宝宝,你们认识吗?用手摸摸它们,跟它们打个招呼吧。(毛边纸、报纸、牛皮纸)118\n(2)它们的名字是:牛皮纸、皱纹纸、毛边纸。我们来摸摸它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2、让幼儿动手撕纸,进一步感觉纸质的不同。(1)纸条宝宝会变魔术,变变变,看,他们变成什么了?(小纸片)是怎么变的?(用手撕的)请你们来变变看。(2)在变的时候,哪种纸条宝宝最容易变成小纸片呢?(毛边纸)3、猜一猜,谁吸水快。如果把这三种纸放进水里会怎么样?谁吸水最快呢?(二)游戏:好玩的纸1、玩纸船118\n(1)纸宝宝变呀变,瞧,它们变成什么了?是哪些纸宝宝变的?(2)如果把这三只小船放进水里,猜猜谁会最先沉下去?(3)介绍记录纸,学习记录方法:小朋友们猜的都不一样,我们来把猜的在记录纸上记下来。先找到有小船标记的房子,后面分别是牛皮纸标记、报纸标记、还有毛边纸标记。在第二层房子里有一个?它叫小问号,如果你猜是牛皮纸的小船先沉,就在小问号这层房子里,在牛皮纸标记的下面打个钩。)(4)操作实验:幼儿分组合作,将3种纸盒同时放进水中,观察细微的变化,并进行记录。(提醒幼儿不能用手碰小船。)2、水中开花。118\n(1)纸宝宝心里很高兴,变成了许多花,猜一猜把三种纸宝宝变的花放在水里,哪种纸花最先开放?把猜的在记录纸的第二幢房子里记录下来。(2)幼儿分组合作,将3种花同时放入水中,提醒幼儿放的时候花瓣朝上,比较不同质地的纸在水中变化速度的差异。(3)你发现了什么?哪种花最先开放?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三)观察记录表,讨论实验的结果。1、幼儿讲述,发表见解。(1)我们把游戏的结果都记录下来了,在你们的记录纸上,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2)你发现哪种纸吸水最快?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纸吸水有快有慢)118\n2、小结:今天我们玩的这几个游戏,让我们知道纸质不同,它吸水就有快有慢。以后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纸试一试,看看还有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活动延伸:1、在科学区和幼儿一起玩“小水滴赛跑”的游戏,进一步了解不同纸质的纸吸水性的不同。2、收集各种各样的纸,根据纸的性质了解其不同的用处。11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