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00 KB
- 2022-06-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社会《祖国妈妈的生日》活动目标:1.幼儿感受国庆节气氛,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重点)2.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了解和感情。(难点)3.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活动准备:1.提前让幼儿观看新闻联播。2.搜集国庆节喜庆场面的图片。活动建议:一、图片引入法,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的内容。二、幼儿自由讲述,说说自己知道的国庆节盛况。1.小朋友,想一想你以前都是怎样过国庆节的?(请幼儿说一说)2.那你还知道国庆节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啊?(部分幼儿讲述后请小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国庆节是怎样过的)三、结合图片,巩固知识。(让幼儿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小朋友,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那小朋友你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教师根据材料给幼儿讲解国庆节的来历、庆典活动)四、情感渗透: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小朋友现在应该怎么做呢?(鼓励幼儿热爱学习,引导幼儿长大后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有用人才)五、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进行国庆绘画展。\n社会《城市美容师》活动目标: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极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重点)2.懂得尊重环卫工人并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难点)3.有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活动准备:1.课前可与环卫工人联系好,约定参观的时间和地点。(尽可能与幼儿园靠近一些,且能确保安全。)2.小抹布(与幼儿人手相等)。幼儿用书:《城市美容师》活动建议:1.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1)教师: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城市为什么清洁、漂亮吗?(有环卫工人)环卫工人经常做什么事呢?我们今天去看看环卫工人在干些什么。(2)教师带领幼儿在环卫工人工作的马路对面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环卫工人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用了什么工具,经过环卫工人的工作,马路有什么变化。2.讨论环卫工人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1)教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环卫工人,他们在干什么?(2)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没有环卫工人会怎样?3.尊重、爱惜环卫工人和他们的劳动成果。(1)教师:环卫工人很辛苦,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在认真的工作。那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看看书上这些小朋友谁对谁不对呢?\n科学《生蛋和熟蛋》活动目标:1.感受蛋壳艺术的美,知道区分生蛋和熟蛋的各种方法。(重点)2.会用不同的方法区分生蛋和熟蛋,并做标记,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3.喜欢参与探索活动,知道寻找答案的方法有许多种。活动准备:1.两只小鸡。生蛋熟蛋每人一枚、盘子若干、抹布、两个烧杯、一双筷子。2.手电筒20个、放大镜20个、小粘贴若干、水彩笔若干、黑板、粉笔。3.录音机、磁带、蛋壳工艺课件。活动建议:一、教师采用变魔术的方式出示两只小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提问:看到小鸡你会想到什么?(如: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小鸡的妈妈是谁?谁孵的小鸡?熟蛋能孵出小鸡吗?)幼儿提出问题,大家来解答。2.小结:生蛋能孵出小鸡,熟蛋就不行。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怎样区分生蛋和熟蛋。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1.老师出示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先让幼儿猜一猜,再剥开蛋皮,引导幼儿发现生蛋和熟蛋内里的不同。2.引发幼儿思考:如果不磕开蛋皮,怎样区分生蛋和熟蛋呢?3.幼儿在背景音乐下,借助手电筒、放大镜、彩笔、粘贴等材料,自由尝试和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区分生蛋和熟蛋。提醒幼儿区分好后在生蛋和熟蛋的上面做上不同的标记。4.经验呈现:请幼儿讲述怎样做的标记?用的什么方法?教师用黑板记录下幼儿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看一看发现:外壳脏脏的是生鸡蛋、干净的是熟鸡蛋。听一听发现:晃动时有声音的是生鸡蛋、没有声音的是熟鸡蛋。摸一摸发现:粗糙的是生鸡蛋、光滑的是熟鸡蛋。闻一闻发现:臭臭的是生鸡蛋、香喷喷的是熟鸡蛋。摇一摇发现:晃动的是生鸡蛋、不晃动的是熟鸡蛋。照一照发现:透光的是生鸡蛋、不透光的是熟鸡蛋。转一转发现:转得慢、转得时间短的是生鸡蛋;转得快、转得时间长的是熟鸡蛋。5.教师小结:老师只提出一个问题,小朋友却找到了六种方法,看来不论什么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都有许多种,所以有一句话叫“要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只要你是一个肯动脑筋认真思考的人,什么问题都不会难倒你。三、初步了解卵生动物。1.发散思维:除了鸡妈妈会生蛋,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生蛋呢?2.教师小结:蛋也叫做卵,所以,凡是会生蛋的动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卵生动物”。3.提问:鸡蛋有什么用?四、利用课件欣赏蛋壳工艺。延伸活动:幼儿自由在蛋壳上作画。\n体育游戏《我和报纸玩游戏》活动目标:1.幼儿大胆探索废旧报纸的多种玩法。(重点)2.幼儿的平衡协调的能力、跳的能力以及各种运动能力获得发展。(难点)3.幼儿愿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废旧报纸若干,将每张报纸卷成小棒,音乐材料,磁带、录音机。活动建议:一、导入活动:音乐:幼儿一起活动身体,做热身操。(反复两遍)二、游戏活动:我和报纸做游戏。1.导入部分。2.引导幼儿讨论:“报纸可以怎么玩”?报纸有好多种玩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做成球来踢着玩,有的说可以当成小河来跳着玩,孩子们可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和报纸玩得最高兴。3.自由玩报纸: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自由玩报纸,刚开始可以探索一个人玩报纸的方法,然后探索两个人玩报纸的方法,最后可以探索许多个人一起玩报纸的方法。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4.集体游戏:•一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当作小河跳着玩。•两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作成小路,走着玩。•多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连成长城走着玩、做成小球踢着玩、做成木桩跳着玩……5.小结评价活动。•引导幼儿将报纸收集在一起,形成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表扬幼儿自己创造的玩法,鼓励幼儿互相学习。教师:“现在我们应该把报纸怎么办呢”?(幼儿回答)教师:“对,我们一起把报纸带回家,再和报纸玩游戏吧!希望孩子们想出更多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玩法”。三、结束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报纸做成一朵花,一起表演《蝴蝶花》作为结束。\n想象画《画味道》活动目标:1.运用不同的线、形、色大胆构图,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味道的感受。(重点)2.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味道的体验。(难点)3.愿意参与绘画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心情的愉悦。活动准备:1.各种味道的食品,如:奶塘、柠檬、苦瓜、辣味牛肉干、黄连、姜糖、穿心凉糖、话梅糖、酸梅糖、秀逗糖等等。2.活动室布置成演播厅场景。3.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作画工具。4.作画时用的轻松的音乐磁带和游戏结束时用的激昂的音乐磁带各一盒。活动建议:一、自由结伴分别入座红、黄、蓝队二、尝尝味道,说说味道、猜猜味道1.师:今天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要请你们来猜味道,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味道吗?(幼儿回答)“我这儿有一个百宝箱,里面就装着各种味道,现在我要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到百宝箱里尝味道,等你尝好了味道就告诉大家你的感受,但是你不能直接说出你吃的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味道的,而是要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你会想到什么事情2.教师启发性示范。3.幼儿进行游戏。4.教师小结各队得分情况。三、尝尝味道,想想味道,画画味道1.师“每个小朋友拿一个小纸包,打开细细品尝,然后合上眼睛慢慢体验是什么味道,再想想怎样用画来表达,用笔画出来。2.幼儿结合自己的感受画味道,教师巡回启发指导。3.启发幼儿抓住自己的感觉,大胆发挥想象,大胆落笔,创造性地表现自己所要表达的味道。四、说味道1.每位幼儿都上来介绍自己的画。2.幼儿互相观摩、交流、评价谁画的味道最生动最有趣。\n科学《感知水位》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2.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3.幼儿一起合作,在合作中增加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活动准备: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玻璃弹珠、笔、记录卡、水桶等活动建议:(一)课件引题1.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并讨论怎样喝到水?2.课件后半段(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了乌鸦喝水的故事,那你们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呀?3.验证并让幼儿认识水位:真的用这样的办法能喝到水吗?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师:有没有发现这个瓶子上有一条蓝色的线,这个是水位线,如果加了石子水能上升到水位线说明乌鸦可以喝到水。4.师小结:原来在有水的瓶子中加了石子后水位上升了,所以乌鸦就喝到水了。(二)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位有什么变化?首先引出实验:出示两瓶水(提示幼儿瓶内装水的多少作比较师:那老师今天准备了两瓶水,请你们看看这两瓶水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让幼儿探索。1.幼儿讨论:它们都想和水桶里的水做朋友,都说:“我跳进水桶里,水位升的肯定比你高!”请小朋友来猜猜看到底谁会赢?2.教师出示记录表(说明实验记录的方法:师: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四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三个小朋友做实验,另一个小朋友负责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等一会儿你们自己商量谁做实验、谁记录。师:那记录的小朋友怎么记录呢?师:那我们就采用打“√”的方法,比如说……)3.幼儿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4.教师小结:统计记录表(原来它们俩谁也没赢谁也没输,因为它们水位升到了同种颜色的线上……”)(三)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桶中,水面有什么变化?引出实验:出示两瓶水(提示幼儿玻璃瓶的体积大小作比较)然后再让幼儿探索。1.幼儿讨论:(1)大瓶子放人水桶中,水面上升得高。(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2.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先后依次放入水桶中,观察并记录试验结果。3.小结:统计记录表(大瓶子放人水桶中,水面上升得高)\n社会《我们的秋游计划》活动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共同制定秋游计划,尝试安排自己的活动。(重点)2.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分工。(难点)3.体验合作制定计划后的快乐。活动准备绘画纸8张(4个幼儿一张)、笔(每人一支)活动建议一、组织幼儿谈话,引发幼儿自己制定秋游计划的热情。“秋天到了,外面的景色更美了,小朋友想不想去秋游啊?那我们应该先制定一个秋游计划”。二、引导幼儿讨论秋游计划的内容及制定方法。“秋游需要做什么准备?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去了我们都要做些什么事情?计划中还要添加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来记录这些呢?(或表格、或图画、或符号或多种方式结合)三、幼儿分组合作制定秋游计划。“请小朋友自由结伴,可以4-5个人一组,你们一起合作制定秋游计划,请你们注意分工与合作啊!”(制定计划、区域中制作小组标志牌,出游时的小组成员不变)四、组织幼儿交流、分享经验。每组派代表讲述自己小组的计划,然后再完善、补充。“请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讲一讲你们组指定的计划是怎样的?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再补充一下就更好了”幼儿交流,补充、完善。\n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活动目标1.探索手电筒的拆装方法,了解手电筒的基本构造及电池安装的正确方法。(重点)2.感知环保手电筒的功能,知道要竟量减少电池污染有一定的环保意识。(难点)3.幼儿对探索活动感兴趣,养成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个手电筒、小箩筐、手电筒构件的实物照片2.教师准备材料:几种手电筒、演示图、课件活动建议一、激趣引题,调动对手电筒的原有经验。“我们什么时候用到过手电筒?”(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梳理经验及时小结。)二、拆卸手电筒,了解基本构造。1.拆开手电筒进一步了解内部构造。(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零件的图示)2.教师小结。三、组装手电筒,掌握电池正确安装方法。1.幼儿操作探索,把各零件都组装起来,使手电筒发亮。2.交流与表达,分享同伴的操作经验。3.图片演示、实物验证,掌握电池正确安装方法。4.再次操作,调整自己的组装方法。四、拓展视野,了解环保手电筒,增强环保意识。1.手电筒给我们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污染,面对电池污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观看相应的图片,讨论电池的正确处理。)2.了解几种新型环保手电筒。(拓展经验,初步感知科技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增强环保意识。\n语言领域:故事《小河马有用处》活动目标:1、体验小河马情感的变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2、运用视、听觉理解作品内容,能根据故事线索进行贴图,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活动准备:教师用大图片,幼儿操作图片活动过程:1、导入:有只小河马,森林里的动物都叫它没用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2、了解故事内容(1)欣赏故事第一二两段A、故事前提问:那请你听故事,听一听故事里有谁?它说小河马有什么本领?可以去学什么?结果怎么样戴尔电脑和笔记本便宜专卖?(逐一出示标记图)B、教师讲述故事C、故事后提问:故事里有谁?它说小河马有什么本领?可以去学什么?结果怎么样?(教师边问边出示标记图,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D、这时候小河马觉得自己有用处吗?为什么?E、“哦,原来树上的小鸟看见了……”看图表再讲述第二段,那小河马真的觉得自己没用处吗?我们来接着听故事。(2)欣赏理解三四两段A、故事前提问:请你边听边把上面的图片贴在格子里,小河马又碰到了谁?它说小河马有什么本领?可以去学什么?结果怎么样?B、教师讲故事,幼儿操作(两遍)C、进行比较纠错,选取正确与不正确的排列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倾听纠正。请你看一看他们哪一张是和老师故事里讲的是一样的?(教师一边讲述,一边用出示大图片)D、小河马一次一次都没有派上用处,这时候,小河马心里是怎么想的?(出示不自信的图片)(3)欣赏理解五、六、七段A、故事前提问:你们觉得小河马到底有没有用处?(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听一听。B、这次小河马碰到了谁?它说小河马有什么本领?可以去学什么?结果怎么样?(根据幼儿回答贴图片)C、这次,小河马觉得自己有用处吗?为什么?(出示自信的标志)(4)完整欣赏故事你喜欢一开始的小河马还是后来的小河马呢?为什么?3、活动延伸:你有什么本领,你可以帮助大家做什么?\n语言活动:诗歌我是哥哥姐姐活动目标:1、萌发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懂得当哥哥姐姐的责任,愿意帮助弟弟妹妹2、根据画面内容和儿歌的结构、语言特点,学习彷编儿歌。3、学习关心和帮助弟弟妹妹。活动准备:1、事先组织幼儿参观小班幼儿入园的情景。2、挂图一幅。活动过程:一、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经验师:小朋友想想我们刚来幼儿园是怎样子的,是不是和现在小班的小朋友一样?现在我们读大班了和小班的小朋友一样吗?(引导幼儿知道自己是小班的哥哥姐姐了),我们是哥哥姐姐能为小班的弟弟妹妹做些什么事呢?当你帮助了弟弟妹妹你们心里觉得怎么样?弟弟妹妹他们心里又会怎样呢?二、出示“扣纽扣”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创编儿歌。1、师:看,这位哥哥正为小弟弟做什么事呢?小弟弟得到了帮助又是怎样了?2、教师示范编儿歌师:这位哥哥真能干,帮助小弟弟扣纽扣,老师把他的好事编成一首儿歌,请小朋友听仔细。3、幼儿学念老师编的儿歌。三、出示其他图片,启发幼儿创编儿歌。1、师:刚刚小朋友学了老师编的儿歌,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自己来编儿歌,看谁最能干、编的儿歌最好听。(教师说明创编儿歌的要求)2、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创编。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小弟弟小妹妹遇到了什么困难?哥哥姐姐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小弟弟小妹妹得到了帮助又是怎样的呢?(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商量进行创编。)3、请各组代表上来展示自编的儿歌,教师做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四、延伸活动:刚刚小朋友编的儿歌都很不错,看得出小朋友都想去帮助小弟弟小妹妹,那我们现在就去小班,一起去帮助小弟弟小妹妹吧!\n艺术领域:绘画《美丽的菊花》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菊花不同的色彩、形态、发现、欣赏生活的美。2、通过播放音乐《赶花会》学习用表演来感受菊花的美。3、通过绘画、粘贴等方式来表现美丽的菊花。活动准备:1、幼儿日常观察周围事物在秋天的变化。2、各种各样的菊花若干盆、彩色粉笔若干、橡皮泥一盒、绘画材料、欣赏图片若干(运用幻灯片欣赏)、彩色毛线、音乐磁带《赶花会》等。活动过程:一、秋天到了,幼儿园里有哪些变化?(幼儿自由答)二、欣赏1、引导幼儿观察交流感知菊花的色彩、形态。师:你觉得这些菊花怎样?师:什么地方很漂亮?幼:颜色很漂亮。幼:有黄色、紫色、红色、白色等。幼:花瓣也很漂亮。幼:有的花瓣卷起来,像妈妈的卷发。2、师:(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花瓣)我们来画一画这些长长的、弯弯的花瓣。师:这样的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幼:像海带一样长长的很流畅。师:除了花瓣不一样,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有的盛开,有的还是花苞。(请幼儿表现花苞和花盛开的样子)师;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有的花朝上,有的朝下,有的朝左,还有的朝右。师:你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可爱的菊花呢?3、播放音乐《赶花会》,请幼儿找好朋友合作表演菊花的姿态。老师用语言提示:秋天到了,朵朵菊花盛开了,有的朝上,有的朝下,有的朝左,有的朝右,有的还是花苞,有的已经盛开了。在阳光下,它们快乐得舒展着花瓣。清风徐徐吹来,它们随着风儿轻轻的摆动,像在尽情的舞蹈。这是一幅多美丽的图画呀!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菊花,你们的心情怎样?三、绘画展示师:菊花这么漂亮,请你们选择一朵最喜欢的菊花,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可留作纪念。有橡皮泥,有纸、有彩色毛线等。自己选择材料做自己喜欢的菊花。1、幼儿绘画制作。播放音乐。2、把做好的作品送给自己喜欢的人。\n科学:《茎输送水》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妙,满足其好奇心。2、帮助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和养料。活动准备: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红颜料;观察记录本;各种植物茎的图片活动过程:一、观察实物。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芹菜,重点观察芹菜的茎。二、直观实验。实验一:把芹菜的茎放在红颜色的水中,几小时后观察其变化,并请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实验二:将一根芹菜竖放水中,另一根芹菜不放水中,第二天观察其变化。三、探究、讨论。1、讨论茎的作用,进一步加深植物茎的作用和植物生长与水的关系的认识。2、请幼儿观察各种植物茎的图片,了解有些植物的茎由于功能的改变,其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四、活动延伸请幼儿自己照料自然角的植物,并纪录自然角植物的生长变化。活动反思: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外,还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在活动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乐于探索的科学习惯。\n语言领域:故事《金鸡冠的公鸡》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重复式的结构情节,知道公鸡贪吃狐狸狡猾的人物性格特征。2.能用完整连贯流畅的语言复述角色对话,并能通过动作表情来表现故事情节。3.丰富词汇:探、黑幽幽、急腾腾、高耸耸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电脑。2.猫、狐狸、画眉鸟、公鸡的头饰、图片及胸饰、字卡。3.简单的布置出表演场景。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课前导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公鸡狐狸猫鸟的模仿动作进入教室,突然出现公鸡的叫声.小朋友们,听,谁在叫?让我们去看看好吗?二、基本部分:1.幼儿欣赏故事及动画,初步了解故事的情节。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中有谁?逐一出示猫、画眉鸟、公鸡、狐狸的图片及字卡,初步认识汉字猫、画眉鸟、公鸡、狐狸。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通过动画理解故事重复式的结构情节,了解公鸡贪吃、狐狸狡猾的人物特征,丰富幼儿词汇.(1)狐狸想抓公鸡它是怎么骗公鸡的?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出狐狸夸公鸡漂亮,还要给它吃的,公鸡上当了,探出头,结果被狐狸抓走.(2)公鸡被救回来后猫和画眉鸟是怎么叮嘱公鸡的?狐狸一开始是怎么骗公鸡的?公鸡上当了吗?狐狸见公鸡没有上当又想了什么办法?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出狐狸用旧办法骗公鸡不成又想了新办法骗公鸡,说不给它吃的,公鸡贪吃就上当了,结果又被狐狸抓住.(3)当猫和画眉鸟再次出门是怎么叮嘱公鸡的?公鸡记住了吗?它为什么又上当了?引导幼儿说出狐狸很狡猾,它知道公鸡贪吃,用旧办法骗不了公鸡,就又想了一个新办法骗它,结果贪吃的公鸡又被抓了.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公鸡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4)最后猫和画眉鸟是怎样救出公鸡的?3.通过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请个别幼儿分别扮演角色,其他幼儿和老师讲述故事.四、结束部分:集体表演故事.延伸活动:通过手偶表演木偶戏巩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掌握角色对话。\n语言领域:故事《乌鸦和狐狸》活动目标:1.观察动物表情,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内容,学会完整地编出符合图意的故事情节。2.扩展幼儿思路,学习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发展幼儿的操作力、想象力和语表达力。3.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并能认真倾听同伴讲述的习惯。活动准备:1.投影片四幅;配乐音讲述磁带一盘;供幼儿讲述的图片及绘画材料人手一份。2.课前已有到小河边观察倒影的经验。活动过程:一、模仿狐狸的三种表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二、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内容。1.出示三幅表情图及肉位置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表达出现三种表情的原因。提问:狐狸为什么一会儿掉口水,一会儿很得意。一会儿又垂头丧气呢?引导幼儿互相讨论,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2.引导幼儿理解重点、难点。提问:狐狸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乌鸦又是怎样夺回狐狸嘴里的肉的呢?为化解难点,启发提示:(1)这块肉在乌鸦的嘴里,狐狸要得到这块肉,必须使乌鸦怎样?(启发幼儿想出使乌鸦嘴巴张开)怎样才能使乌鸦开口呢?你认为它会对乌鸦说些什么?(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想出乌鸦开口的多种句子。)(2)乌鸦失去了肉,心情怎样?它会怎样想?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得到这块肉的?出示图片三提示幼儿。三、引导幼儿编出合乎意图的故事情节。1.人手一份操作卡片幼儿自由编故事。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述。3.听录音示范进述。要求幼儿在仔细原清楚录音里是怎样讲的。4.师生共同讨论讲述思路。幼儿按照以下讲述思路重新整理故事。(1)什么时间,狐狸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它的表情怎样?会怎样想?(2)它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这块肉的?它得到肉的表情怎样?乌鸦失去肉的心情怎样?(3)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夺回这块肉的?狐狸失去了肉又是怎样的?四、表演故事:1.老师讲述故事,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头饰,扮演角色进行表演。2.幼儿三人一组协商角色表演故事,一人讲,一人扮演乌鸦,一人扮演狐狸。五、扩展幼儿思路,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师:这只狡猾的狐狸以后还会遇见谁呢?它会怎样想,怎么说呢?别的动物相信它吗?结果会怎样呢?请想好的小朋友用画画出来,画好后按我们刚学的乌鸦和狐狸的讲述方法编一个好听的故事,找个朋友讲讲。幼儿绘画,自编故事,教师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最后,请1-2名想象独特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指导他们用连贯的语句表达,但不要打断他们的讲述思路。六、结束:鼓励幼儿把编得故事讲给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听。幼儿出教室,自找伙伴讲故事。\n语言领域:《宝宝爱祖国》活动目标: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通过活动能对祖国的名胜和特产增加了解。2.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发展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合作意识。3.具有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活动准备:1.活动前向父母了解有关中国的知识。2.中国地图,国旗,国徽。3.各民族娃娃的图片。4.每队的标志。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谈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你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对了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在前一段时间里,我们每个小朋友知道了许多关于祖国和家乡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宝宝爱祖国”知识竞赛。二、分队及规则。老师把小朋友分成了四组,第一组是红队,第二组是黄队,第三组是蓝队,第四季度组是绿队。 在比赛时,小朋友要听清楚要求回答问题,回答时声音要响亮,你答对了就能获得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最后看看哪一队的小动物最多就是冠军。三、竞赛活动。1、第一个比赛活动是必答题,老师先提出问题,由你一队当中的一个队员来回答,如他回答不出,你们一组的小朋友也可以来补充。请红队准备好,比赛就要开始了。提问: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知道无锡的市花市歌吗?提问:请你说出两种无锡的特产?接下来由我们的绿队的队员来回答:提问:我们甘露的特产是什么?(教师小结幼儿比赛情况)2、刚才呢是老师提出问题后由每队中的随便哪一个队员来回答,现在呢老师要规定每队中的队员来回答了,老师就请每队的3号队员来回答吧!提问:中国的首都在哪里?提问:你会唱国歌吗?请你唱一唱国歌。提问:现在我们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是谁?(教师小结幼儿比赛情况鼓励他们加油)3、第三个进行的是抢答题,当老师提出问题后,看哪队的队员们先聚首就由哪队的队员来回答。首先请小朋友来看一段录像后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小朋友一定要仔细看。幼儿看录像后提问:1)新中国成立时,在天安们城楼上讲话的是谁?2)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是什么旗?3)我国最长的两条河是?4)我国最高的山是?8)我们甘露的名胜古迹是什么?(教师小结幼儿比赛情况)9)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拼地图比赛,看哪队队员拼得又快又好?四、评比冠军。1、现在我们要来看看今天在知识竞赛中的冠军,先一起来数数每队获得小动物的情况。2、给我们的冠军队发奖,拍照等。活动结束: 今天除了比赛外,老师还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小朋友来动手动脚做一做,画一画,看看哪队的队员最出色也可以获得一个小动物。先请小朋友商量一下你准备做什么,然后推选一名队员来拿材料。\n语言领域:诗歌《一年过去了》活动目标:1.乐于倾听他人的讲述,能为同伴的进步而感到高兴,体验新年的快乐。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及大胆自我表现的能力。3.知道新年过后自己又长大一岁了。活动准备:1.庆新年音乐带、诗歌《一年过去了》。2.为幼儿贴上红五星,表扬他们的成绩;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幼儿在新的一年里要有更大的进步。活动过程:1、引出主题——新年来到了小朋友们,咱们一起动手把教室装扮得这么漂亮,这是为什么呀?(新年到了)对,咱们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是为了迎接新年。2、诗歌《一年过去了》——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是怎样过新年的?(1)提问:诗歌中都讲了什么?你觉得在这一年中你自己有变化吗?长高了吗?重了吗?咱们再来想想看老师都教会了你什么呢?也算算看我们离上一年级还有多长时间?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一年中都长高了、长胖了,也学会了很多本领,看着你们长大快上小学了,老师也很开心。(2)讲讲自己是怎样过新年的。(提示环境、衣着、交往等方面)你们自己又是怎样过新年的?(放鞭炮、礼花、穿新衣、参加聚会、走亲戚、拜年、收压岁钱。)教师小结:原来每个小朋友的新年都过得这么有意思啊,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亲戚家吃饭,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因为我们小朋友年龄小,所以我们可以看大人放鞭炮。3、请幼儿自己或结伴选择表演道具,同老师一起随音乐自由舞蹈,师生同欢乐。活动延伸:1、在活动区活动中进行歌舞表演。2、发挥幼儿想象,绘画或者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新年来到了。附儿歌:一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新年又到了。量量看,我高了多少?称称看,我重了多少?想想看,老师教我的本领学会了多少?算算看,离上一年级的时间还差多少?妈妈呀!我又长大了一岁,进步真不少。老师夸奖我真好!真好!\n社会:《不跟陌生人走》活动目标:1、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防止上当受骗。2、提高幼儿对陌生人的辨别能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活动准备:1、进行装扮用的头巾,手提包,安全帽、巧克力、玩具等。2、请两位幼儿不认识的家长扮演陌生人,并设置好情境。活动过程:一、观看情景表演“陌生人来了”。情景(一)请一位家长装扮成陌生人,主动与妈妈不在身边的明明说话,告诉明明:“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在那边排队买东西,叫我过来带你去找她。”情景(二)请另一位家长装扮成外婆模样:“小朋友,还认得我吗?我是你们家的邻居,你妈妈突然有急事,让我把你带回家,晚上来我家接你回去。”二、交流讨论,知道不能跟陌生人走1、明明遇到谁了?2、什么是陌生人呢?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3、明明应该和陌生人去吗?4、如果明明跟陌生人去会发生什么事情?5、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6、为什么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教师小结:遇到陌生人时,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不能跟陌生人走。三、情景练习,能辨别陌生人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某幼儿说:“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她今天没空,让我来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1、你认不认识她?2、如果你不认识她,能不能相信她的话?3、小朋友都来想一想,××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让幼儿练习)接着表演:“你跟阿姨回家吧,阿姨给你吃巧克力”4、陌生人给你的东西能不能吃?为什么不能吃?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对陌生人说:“阿姨,我不吃巧克力。”教师小结:陌生人可能有坏人,坏人会用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骗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自己的家,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四、活动延伸如果小朋友一个人在家遇到有人敲门又应该怎么办?教师小结:如果在家里不能随便开门让门外的人进来。\n我长大了活动目标:1、通过看照片、录像使幼儿知道自己在渐渐长大。2、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3、能用连贯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活动准备:1.《婴儿成长记》的录像2.小时候的照片活动过程:一、谈谈小时候1、请幼儿观看《婴儿成长记》的录像,通过观看母亲如何给婴儿喂奶、洗澡、穿衣、教说话、教走路等,了解到自己小时候也和录像中的小弟弟一样,在妈妈的关怀和哺育下,慢慢长大。2、观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谈谈自己小时候的事。二、看看现在1、对比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说说自己的变化。(1)通过量身高、称体重了解到现在比小时候长高了,变重了。(2)看小时候妈妈喂饭的照片,再看现在自己吃饭的照片了解到自己长大了。(3)看婴儿期没有牙齿、头发很短的照片,再看现在小朋友用牙齿吃饭,摸摸自己头发感受到自己的变化。2、试穿自己小时候的小衣服、小鞋子等,感受到自己长大了。3、想想现在除了身体上有变化,还有别的什么变化没有?(会自己走路、穿衣、会说话、还会帮妈妈做事等等)4、谈论:“我学会了什么本领?”请幼儿表演唱歌、跳舞、朗诵等。5、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自己还会长大,要好好地吃饭、睡觉、认真学习锻炼,将来还会有很多的变化,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三、画画“我长大了”1、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用彩笔画出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样子。2、将幼儿的画布置一个“我长大了”小园地。\n2010年度第一学期大一班专题计划活动目标:1、能够主动、积极、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迅速掌握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2、能主动的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态度自然大方;能围绕话题谈话,会用轮流的方式交谈,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伴分享感受;3、通过观察、理解图片、情景中蕴涵的主要人物关系和思想情感倾向;能有重点地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突出讲述的中心内容;4、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自己讲述的音量和语速;讲述时语言表达流畅,用词较准确;5、喜欢欣赏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能有感情的朗读和讲述并乐意创编,对书籍、阅读和书写感兴趣;活动对象:大一班的全体幼儿活动内容:《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在教育过程中完成。而体育游戏对于学前幼儿意志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育游戏活动归根结底还是姓“体”,它包含着体育活动中某些运动技能的掌握,每一项运动技能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幼儿必须从中付出较大的体力和积极的思维才能得以实现目标,掌握运动技能。有时难免会有疲惫感、疼痛感和挫折感的情感体验,而此时,也正是培养孩子战胜挫折,克服困难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适时的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一、以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器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1、引导幼儿大胆、勇敢地玩各类富有挑战性的运动器具(1)培养幼儿勇敢坚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我们利用体育游戏的兴趣性,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引导幼儿参加体育游戏活动,帮助他们完成体育目标,并在活动中创造机会,使幼儿得到锻炼,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增强他们的勇气,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如在《炸敌堡》游戏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爬过高高的“城门”,钻过漆黑的“山洞”,爬过低矮的“\n铁丝网”,有些孩子走到这些障碍物前就胆怯了,老师就鼓励他们,“你能行,你一定能战胜它”,“你真勇敢”,“你真棒”等等。在积极的鼓励下,孩子又鼓起了勇气,大胆地完成“炸敌堡”任务,当他们把胜利的小红旗插上了“城堡”后,个个欢呼雀跃。由此,我们认为体育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其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大量实例表明,造成幼儿意外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不恰当地玩各种体育器具所致。因此,作为老师要特别重视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玩法,了解一些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如玩云梯时,要提醒幼儿双手抓紧架子,两手、两脚交替往上爬,并注意观察四周情况,以免相互碰撞从高处摔下;玩滑板时,应双手伸直放松身体垂直往下滑,滑好后立即离去;如果不慎摔倒,要尽量双手撑地,避免头朝地;对脚踏车、滚筒等动荡的器械,在玩时,一定要保持距离以免碰伤。2、充分利用各类自制体育活动器具自制体育材料既安全有趣又实用,在实践中,应充分挖掘每一自制体育器具的可变性和多功能性,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思考,拓宽其功效。如玩纸棒时可夹棒跳、隔棒双脚跳、过小河跨跳、走迷宫、对击比赛等,在拓展幼儿交往渠道的同时,进行一物多用、一物多玩,从中培养竞争、合作等社会性品质。二、开展新颖有趣、竞赛性的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1、利用体育游戏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技能老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快乐、自主的良好精神环境。幼儿通过参与,不但能获得体能的锻炼,还学会了合作、协商、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等。此外,幼儿为能使自己与游戏伙伴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获得游戏的快乐,也会主动、积极地改变自己一些不良行为、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如在玩“秋风吹,菊花开”的游戏中,因为游戏规则是让幼儿快速自由结伴变成老师要求开的几瓣花,一些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交往的孩子为了赢得游戏的胜利,往往会主动出击,寻找合作伙伴,改变了以往被动等待的局面。由此,幼儿最初的社会交往技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良好发展。\n2、利用体育游戏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大班孩子的好胜心和荣誉感非常强烈,因此老师可以开展一些竞争性较强的体育游戏。活动的竞赛性使得整个游戏过程激烈而紧张,对幼儿来说,取胜的机会始终是均等的,而其结果通常又不确定。他们为了取胜,就必须摒弃一切懈怠和散漫的行为,积极锻炼体育技能,并承受住对手或竞争目标所施加的心理压力,靠自己的力量、意志,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也由此激发了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心和进取心。\n浅谈如何开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一门关于人和社会、文化的课程,离开了社会现实,离开了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远离了幼儿已有经验,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大量事实表明,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因此,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应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使教育内容真正被幼儿所理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继而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行为。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选择应以幼儿发展为依据,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的能力,制约着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幼儿阶段,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还相当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而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还没有得到发展。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适当扩展,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幼儿的社会性经验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脱离幼儿的生活而进行的社会教育往往会适得其反,会培养伪君子,带来假道德或不道德的恶果,对童年造成危害。其次,幼儿的经验和发展,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在选择活动时,应考虑到这种结构,考虑到幼儿教育和发展的不同侧面。幼儿有多种多样的经验,也有多方面的发展,一定要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发展的不同侧面,使教育内容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反思幼儿园社会活动的教育,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选择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内容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首先,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其一,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其二,所选内容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幼儿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其三,所选内容要有启发性,能锻炼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心灵。在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逻辑顺序即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体系,心理顺序即幼儿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规律。因此,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课程内容应当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有效教学始于学习者的现有知识,他们的文化实践、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对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其次,以适宜幼儿的发展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特别珍视人通过体验获得的生活经验。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言:“个人的情绪经验愈是多样化,就愈容易体会、了解、想象别人的精神世界,甚至会有‘密切的情感交流’。在教育中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是对幼儿园教师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是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教育,通过真实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养幼儿的基本社会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进幼儿的相关知识,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动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让幼儿练习、实践,只有这种结合现实生活的社会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成效。社会教育强调幼儿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水平是我们确定幼儿教育任务、内容、方法的主要依据。如幼儿教育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操作的方法而较少用单独讲述概念的方法,就是基于幼儿思维、认识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提出的。在幼儿教育中把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因为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最能促进其发展而提出的。幼儿教育的任务,要求一般都较为具体、粗浅,并要切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如知识上只要求了解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道德方面的要求多为具体的道德的行为,这些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提出来的。幼儿教育的任务、内容、方法越切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就越能促进儿童发展,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n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该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为教学信息便捷、高效地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味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却忽视潜移默化的教育特点;呆板的言语说教无法深入幼儿心灵,也难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并非我们给予幼儿好的东西,幼儿就一定会有良性的感受反应,事实常常相反。因为“情感的本质就是一种感受,‘自我的感受’是情感的核心”。过分追求形式的丰富多样,常常使得观摩教学活动成为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从某种意义而言,幼儿更多情况下是教师手中的提线木偶,在活动过程中更多体现的是教师教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不是幼儿的主动发现与主动学习。因此,许多教学活动常常表现出“内容是教师‘想’出来的,方法是教师‘做’出来的,结果是教师‘说’出来的,而不是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学习,必然会浪费幼儿许多美好的童年时光。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幼儿教育中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考虑个别差异。年龄特征只是某个时期幼儿表现出的一般的特征,它是从对大多数儿童的观察、评价中得到的,然而对于一个具体的幼儿来说,其发展水平都各有差异,这是因为各个人的先天素质不同,生活环境和得到的经验不同,受到的教育影响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的幼儿,不可能想象他们个个发展水平都一样。因此,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要考虑幼儿一般的特征,而且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差异,根据每个幼儿的个别特征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真正符合 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地活动,促进他们的发展。总之,幼儿社会教育活动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要求:1、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2、按照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要求来设计活动方案。3、思路清楚、表达准确、层级有序,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一.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1)语言传递教育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①讲解法。它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明辨是非,懂得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方法。讲解法是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的方法,无论是幼儿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还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社会文化的吸取,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浅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引导。②谈话法。就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的教育方法。谈话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借助恰当的问题,帮助幼儿分拣、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谈话法中幼儿的提问与回答是其真实思想活动的反映,有利于教师把握其思想实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提问的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社会认识经验为主;2)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发散性;提出问题后应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3)如果是集体谈话,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幼儿的提问以及幼儿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论是简单幼稚,还是复杂成熟,教师都应耐心倾听,并用发展的眼光作适当小结。⑧讨论法。它是教师指导幼儿就教育活动中,对某些具有社会性的问题、观点及认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交流意见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懂得不同的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使用时应注意:1)幼儿有足够的社会知识经验,并已具备交谈的基本技能;2)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3)教师要通过提问调节讨论的节奏,使讨论不走题;4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简单评价,鼓励幼儿对问题以及其他幼儿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5)讨论结束时,教师简明阐述正确的观点,引导幼儿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小结。(2)直接知觉教育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n①演示法。它是指教师将实物、教具直接展示给幼儿看,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思考或表现对社会知识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明白一些道理。社会教育活动中常用情景演示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社会情景,让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白社会规范。展示给幼儿的情景可以是图片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的情景。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增进幼儿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②参观法。即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与其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得到教育。(3)行为练习法行为练习法即组织幼儿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进行实践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幼儿明白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行为习惯。行为练习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教师人为创设特定的情景,也有教师组织的多种实践活动,如修补图书、做值日生、劳动等,还有在各种生活情景中教师组织的幼儿行为练习,如来园和离园的礼貌行为练习,文明用餐的行为练习等。运用行为练习法时要注意,教师要让幼儿明确行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练习的内容应是幼儿可以接受的,做到循序渐进;行为练习的要求应前后一致,长期坚持以便幼儿能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行为练习,都要注意激发幼儿练习的愿望,发挥其主动性;活动中应给每个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时间不宜太仓促,要让幼儿真正在练习中体验到快乐,达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4)行为评价法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符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从而使幼儿受到教育。行为评价法可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前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亲社会的言行出现;后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负强化作用,能纠正和制止幼儿不良的社会行为和后果。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纵向评价,注意及时评价。(5)陶冶法陶冶法主要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它包括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法。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1)移情训练法这里的移情,指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移情训练法是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性”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的教育方法。它在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法。在移情训练中,教师往往通过让幼儿想象、表演,以及实际地作用于被理解对象的行为等方式,使幼儿介入对被理解对象特殊情绪反应的关心、安慰等过程。这样,一方面强化对特定情绪的理解和分享,另一方面使移情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导出良好的社会行为。如《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的大班教育活动“他为什么哭?”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教师通过让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展开讨论“小明、小华为什么会哭?”进而提出“你什么时候会哭?”“你哭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让幼儿进行回忆、想象,以唤起自己伤心、委屈、不被他人尊重时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理解小明、小华不愉快的感受;接着提出“我们该怎么做?”使幼儿产生愿意关心、帮助别人的社会行为;最后让幼儿分组商量设定情景:“发生了什么事,大家该怎么关心、帮助?结果如何?”以巩固幼儿良好社会行为的产生。移情训练的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续编故事、情景表演、生活情景体验、开展游戏等。(2)角色扮演法3.观察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指幼儿通过模式模仿或观察学习,直接学会新的行为模式,获得相应的社会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幼儿立即学习新的行为模式,可以激励将隐藏在内心的行为倾向变为外部的实际行动,可以通过对行为模式的模仿,改变、消除或强化个体原有的行为模式。它的核心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即幼儿通过观察模仿直接习得新的行为模式;替代性强化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对示范者——榜样的强化及其引起的行为变化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趋于正强化,避开负强化。即如果学习者看到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