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50 KB
  • 2022-06-13 发布

小学教育教学的思考ppt课件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教育教学的思考张放2017年4月\n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n(一)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社会全面进步的程度和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形象。●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直至最终消灭文盲,从而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目标的实现。\n(二)小学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大都分为若干阶段。我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其中初等教育(小学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学教育)都属于普通基础教育,其连贯性很强,但每个阶段又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小学教育具有为高一级学校打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性质。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n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全民性小学教育的全民性,从广义上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扫除文盲,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从狭义上讲,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智能及身体状况不允许的例外),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6~7岁),都必须接受小学教育。因此,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前提。小学教育是向全体儿童进行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全面性是专业性的预备。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阶段,是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化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教育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可偏废。\n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力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对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他们像海绵吸水那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小学生记忆力强,善于背诵,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牢记在心。●小学生模仿力强,容易做到习久成性,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相反,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习惯,到中学和大学时纠正起来就很困难。●因此,在小学阶段,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发展智力,还要在学习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思想品德上要有严格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n●还要在心理上积极关注和培养,培养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与心里素质。●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几个方面的具有人生启蒙意义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将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四是由家庭人际向社会人际转化●总之,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最易受影响的时期,是儿童向少年过渡,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这一时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n1、学校教育只有学习(专指学习知识),家长眼里只有成绩。其他的都是可有可无,或者为了应付一些什么检查之类而存在的。2、最开始上的课应该是心理的适应。3、兴趣很重要或者说更重要4、德育的问题,从小处着手,规矩、法则、再是道理。从小时开始。5、知识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或者不太重要,每个学生的发育、成长不一样,开花的时间不一样现在的现状:\n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n家庭教养类型子女的性格、行为类型拒绝服从、攻击、适应困难、不安全感、神经质、性虐待倾向、内向、固执、不守规则过度保护、宠爱服从、孩子气、嫉妒、神经质、攻击、不安支配依存、内向、盲从、认真、自我中心、紧张、喜欢争吵、冷淡、不协作、胆大不一致攻击、神经症、嫉妒、不良行为有缺陷的教育缺乏适应力、攻击、反抗、嫉妒、神经症、问题行为幸福、协调、稳健协作、自立、良好的适应力、遵守规则伦理的、科学的自信心、协调性、责任感容忍、理解社会性强、对将来有信心、富有同情心父母与孩子一起游戏活动安全感、自信心一贯性、严格良好的适应、责任心、社会性\n艾里克逊的“人生八段”(心理社会期)理论期别/年龄/心理危机/发展顺利/发展障碍1/0-1岁/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2/1-3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3/3-6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4/6-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5/青年期/统合-不统合/方向明确/角色混乱6/成年期/友爱-疏离/感情生活好/常孤独7/中年期/有活力-颓废/爱家庭/自我放纵8/老年期/无憾-悲观/安享天年/悔恨往事\n(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小学是儿童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身体比起幼儿来虽强健得多,但与繁重、持久的学习任务相比还是弱的,因此,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儿童的体质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在儿童进入小学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儿童一进入学校就产生惧学、厌学的心理。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保护以及增强儿童体质的意识与措施应贯穿于小学教育乃至各级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良好的学习、运动习惯的问题;坐姿、活动、跑步等等。●睡眠的问题。●学习、生活、娱乐时间的安排。●快乐学习的保证。\n小学时期的儿童正处在智慧潜力逐步显现并迅速发展的时期,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当放在启迪儿童智慧发展上。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和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视,然而具有发展创造能力的人一般在小学期间就有种种表现,动手能力的训练错过了这一时期,收效就较慢。另外,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检查、订正作业错误,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二)、在学习方面的启蒙作用\n现状是:1、社会、家长、老师定位混乱.2、家长的知识背景两个极端:三高、全管、全不管等。3、学生极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离异等。4、社会浮躁:读屏时代、快餐文化。5、小学教学情况的,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等。\n(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进入小学的儿童,随着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道德问题。●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为小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以及习惯或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与强度的实践训练。●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即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n现状是:1、本末倒置、大话、空话2、责任推卸,社会、家长、教师、所有的成年人3、以小为由的借口和宽容4、过度的严厉、过度的溺爱5、道德绑架\n(四)、心理方面的启蒙作用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n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n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n实际情况是:1、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偏离,家长教育的问题?2、教育观念的一致性问题。3、德育与心育的混淆。4、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问题。\n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1、理念之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认识误区——健康就是无病,无病就是健康,非此即彼。\n●健康是一个连续体。在健康与非健康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在健康与非健康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我们称之为“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第三状态”是一种很不幸的非健康状态,虽不是明显的病态,却严重影响人的心理生活质量,将精力引向非建设性的渠道,降低人的快乐感、幸福感和自我满足感,束缚人的创造性。●心理健康不是心理疾病的反面,而是心理疾病和“第三状态”的反面。克服“第三状态”就是发展。\n2、理念之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健康的幼儿和中小学生。认识误区——●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初三、高三太忙,还需要开心理辅导课吗?●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吗?●幼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吗?\n马斯洛提出——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的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n3、理念之三——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在着包含关系。认识误区——●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政治教材中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再单独提一个“心育”。\n⑴联系●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德育和心育互为补充,殊途同归,共同为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行而努力。\n⑵区别●从育人功能看,德育主要是关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问题,关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方向的问题,关注法制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规范等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及社会适应性问题,预防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不适应或心理困扰等问题。\n●从教育内容看,德育往往注重“高、大、全、远”的人物、事件、观念、原则、规范、道德、传统等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注重学生身边“真、实、小、近”的人物、事件、心态、理念及价值判断等等。●从教育形式看,德育侧重由外而内的理论灌输和教育(尽管它也有榜样的感染与熏陶),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由内而外的体验、感悟和个性的自我张扬,通过助人自助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n●其它——德育的三大理论基础;心育的四大心理学流派及其整合(精神分析、行为、人本、认知)/德育的出发点是社会需要(爱国家、人民、集体、家庭、自己);心育的出发点是人本需要(价值和尊严,爱自己、家庭、集体、人民、国家)/德育的目标是道德健全,基线:道德规范、政治规范、行为规范,最高目标是“四有”新人;心育的目标是人格完善,基线:没有心理障碍,最高目标:自我实现/德育的方法是说理、启发、实践、奖惩、榜样等;心育的特有方法是心理测试、放松训练、游戏辅导、电话咨询、暗示与催眠等。\n4、理念之四——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是每一位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本分与天职。认识误区——●心理健康教育跟我有什么关系?●班主任负担已经很重,哪有精力去上心理辅导课?●我教好书就行了,管他什么心理健康?\n思辨(1)------教师是学生的沙漠甘泉或狂风暴雨,教师是学生的守护神或摧残者,这全在教师的一念之间。教师的辛勤播动、积极鼓励、倾听关怀,会让学生心田普降甘霖,会让教师的福田日益丰收,会让教育的园地充满欢乐,惟有教师能创造学生、自己与教育的奇迹。——台湾学者李坤崇教授\n思辨(2)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中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n思辨(3)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里的一项具体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要求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和后勤服务活动都应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学校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河南大学宋尚桂,2002.4\n思辨(4)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每一位教师用下列方法辅导学生——⑴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⑵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⑶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⑷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⑸了解儿童必有其生长中或发展中的问题。\n思辨(5)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班主任优势——教育要素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键性中介/最了解和熟悉学生/与家长有密切联系/与学科教师易协调/与班级工作珠联璧合班主任难处——时间/精力/职业倦怠/角色冲突/培训不足权衡——利多弊少/标本兼治/义不容辞\n5、理念之五——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提出苛求也是不切实际的。认识误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在哪里?●抓了心理健康教育,怎么还会出问题?\n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与特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全员性层次性专业性\n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发现、矫治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第一层次全体学生第二层次部分学生第三层次特定学生发展性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如入学适应、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能力等)预防性辅导(面向部分学生,例如考试焦虑、学校不适等)治疗性辅导(面向特定学生,如情绪人格异常、学习障碍等)\n三个层次介入的作用与主要内容层次作用主要内容负责人第一层次发展性辅导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素质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中进行心理保健校长、全体教师第二层次预防性辅导对学习、生活上可能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适应性分析及行指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第三层次治疗性辅导对已经产生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量,弄清其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的严重程度等,并对其进行辅导和矫治等心理辅导老师、特定专业人员\n对于我国今天的小学教师来说,我们面对的是新中国的新一代的儿童,从事的是神圣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一定要把所肩负的神圣任务完成好。面对正在发展的小学生,我们不仅要一般地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而且要具体地掌握儿童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儿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做细致而艰苦的教育工作,并且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各类人才,为祖国的未来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n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