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 MB
- 2022-06-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生写景作文课件\n\n\n\n\n\n比较很明显,前者是景物叙述,后者才是景物描写;前者虽涉及景物,但只是简单的状态介绍,后者则从形象、色彩等多方面进行感性的叙述,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n描写所谓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从描写的对象看,描写分成二种,分别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有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n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n如何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①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嫩”和“绿”就是春草的特点。)\n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描写。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n《济南的冬天》第4段阳关朗照下的山由高到底写,重点是雪后山景按空间顺序由山上到山尖到山坡到山腰,城外远山按照有城内到城外的顺序\n③要想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就要巧妙的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优美的成语、俗语以及引用古诗词或名言锦句进行描写。比喻、拟人、排比。\n如《春》中作者对“春花图”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段文字,首句用拟人、回环两种修辞方法,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紧接着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n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开展联想,运用超前夸张,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n④运用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使景物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儿。运用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来写景。(《春》第5段)\n如《听潮》中对海景的描绘:“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这里通过人的听觉(“音响”)、视觉(“细雨”“朝雾”“暮烟”)、嗅觉(“腥气”)、味觉(“咸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海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和动作。\n⑤不同角度进行描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景物,由于观察点的不同,远看、近看、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形象便会呈现出千姿百态。描写景物时,若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n如《海滨仲夏夜》:“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这段描写,作者的立足点是海边。由晚霞写到海浪,再随着海浪的翻涌而转移,视线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生动细腻地写出了霞光的动态。\n⑥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n例如《听潮》:“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这段描写,为了体现“静”,作者用了一连串温柔甜美、富有诗情画意的事物作比,以动衬静,描绘了大海沉睡之静美,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美,又沟通了人们联想和想象的渠道。\n⑦虚实结合进行描写(发挥想象与联想,将虚景与实景结合起来描写,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春》第四段中实景与虚景的完美结合。)\n⑧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是直接对景物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衬托景物。在描绘景物时为了使景物更真切、具体,更有利于烘托人物,可以把正面描写与侧面的烘托结合起来。如《春》,写蜂蝶,衬托春花的芬芳艳丽。)\n如《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部分作者着力写烈日下的酷热一段。本来用正面描写“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足矣,然而,作者又接着用柳树“像病了似的”,叶“打着卷”,枝“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路“发着白光”那样干燥灼人;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平日指望吆喝招揽买卖的小贩们也“不敢吆喝”了;柏油路都“晒化了”等等,从各个侧面进一步烘托出天气酷热憋闷的环境,由此,更加衬托出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生活苦难。\n⑨注意注入人物感情在写景中注入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更能体现人物的爱憎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春》的最后三段\n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呢?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借景抒情深化主题\n欣赏语句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花儿们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闹!\n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的清亮,那么的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两个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n写法提示:描写景物时,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静态、动态、视觉、肤觉、味觉、嗅觉、听觉等角度来描绘景物,再引用几句诗,注入自己的感情。这样,景物不仅千姿百态,呈现立体美,而且具有诗情画意。\n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n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n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一团绿云般的树冠,\n\n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n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n校园桂花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n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n以美景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字迹工整:常见字无错误:表意明了,语句通顺\n谢谢\n第十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TheoryofInflationandUnemployment]\n第一节通货膨胀理论第二节失业理论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本章结构框架\n第一节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及其衡量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影响\n通货膨胀及其衡量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Inflation]——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n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CPI]P0—基期价格,Q0—基期交易量,Pt—报告期价格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PPI]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折算指数\nCPI的计算例:如果1993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57元,1997年购买同样一组商品的费用是1174元,1980年相同的一组商品的费用为412元,则1997和1980年的CPI?CPI1997=(1174/857)*100=137CPI1980=(412/857)*100=48\n通货膨胀率[InflationRate]理论公式——不同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实际计算公式——不同时期消费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n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⑴爬行的通货膨胀2-3%⑵温和的通货膨胀3-10%⑶飞奔的和恶性通货膨胀10%以上\n通货膨胀的分类[2]按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n通货膨胀的分类[3]按人们的预期状况分类:⑴可预期的通货膨胀[AnticipatedInflation]⑵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UnanticipatedInflation]\n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情况(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1937年可买黄牛2头1938年可买黄牛1头1939年可买猪1头1941年可买面粉1袋1943年可买鸡1只1945年可买鸡蛋2个1946年可买固本肥皂1/6块1947年可买煤球1个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3粒1949年5月可买大米2.45/10000000粒(千万分之2、45粒)\n解放前夕,通货膨胀剧烈时,大面额钞票大量印行,旧银行职员在清点成捆钞票。\n1923年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1923年12月,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n印度新德里一商贩在收取顾客的货款时用钳子拆启钉在卢比上的钉书钉。在印度,顾客到银行提取卢比时,除了刚出印钞厂的新卢比外,所有旧卢比都是100张一沓用钉书钉钉起来的,顾客在银行无需当面清点,在任何时间如果发现有短缺,只要没有启封钉书钉,银行都会如数补齐。如今印度人习惯购物时带上100张一沓的卢比,请收款人帮助启封。印度通货膨胀空前人们购物用钉起来的钞票2002年12月17日\n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Demand-PullInflation]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用于投资、政府购买、消费以及出口的以货币计量的对社会资源的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能得到的供给。\n0PY1YAD2AD1Y2ASP2P1教材P419图17-1AD3AD4YfP3P4\n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TheoryofCost-PushInflation]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总供给减少。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垄断厂商利用其垄断地位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开放经济中通货膨胀的传递。\n成本增加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n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0PY1YAD1P1AS1物价和工资螺旋式上升。AD2AS2P2P3Y2\n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TheoryofStructuralInflation]由于经济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各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同:A类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货币工资增加;B类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攀比”→货币工资增加→通货膨胀\n引起总需求过度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过量发行。货币数量论的解释P—价格水平;M—货币供给量;V—货币流通速度;Y—实际收入水平(产量或交易量)。\n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假定下,通货膨胀发生在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了产量增加速度的情况下。\n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RedistributionEffectsofInflation]基本情况:固定收入的领取者受损,固定支出的支付者受益。推广:雇员受损,雇主受益;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出租者受损,承租者受益;公众受损,政府受益。\n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OutputEffectsofInflation]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产出和就业。“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既抬高了物价,又减少了产出和就业。③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n第二节失业理论失业的定义与衡量失业的种类两种工资决定理论与失业\n失业的定义与衡量就业[Employment]失业[Unemployment]——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总数失业人数1失业人数+就业人数\n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劳动市场处于供求均衡时的失业率,也是社会经济处于正常状态的失业率。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所有想要工作的人都没有多大困难找到按现行工资率付酬的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n失业的种类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n中国失业情况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局发布年度报告,2004年全球失业总人数为1.847亿人。其中,中国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占17%。如果加上农村总失业人口,中国失业人数将达到2亿,超过其他国家登记失业人数总和。目前,农村大约有4.9亿左右的劳动力,全国19亿亩的耕地充其量需要1.9亿劳动力,加上农村乡镇企业吸纳的1.3亿左右劳动力,约有1.7亿农村劳动力事实上处于失业状态或潜失业状态,农村失业率约高达34.7%。中国经济处于失业性增长的不正常状态,也是中国社会潜伏的重要危险。\n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VoluntaryUnemployment]——当存在着就业机会,但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作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Unemployment]——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工人愿意就业而又找不到工作,由此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作非自愿失业。\n两种工资决定理论与失业有伸缩性工资理论与失业有伸缩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资是有伸缩性的,劳动市场在总体上能自动实现供求平衡,失业率总是等于自然失业率。所以,政府通过运用总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来减少失业是完全无效的。\n有粘性工资理论与失业有粘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资是有粘性的,货币工资率不能及时根据物价水平来调整实际工资率,失业率就有可能高于自然失业率。所以,政府通过运用总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就可以减少失业率的波动性。\n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的华尔街\n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的提出菲利浦斯曲线的转换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n菲利浦斯曲线的提出菲利浦斯曲线[FhillipsCurve]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A·W.·Phillips)发表论文,通过分析英国近百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数据,发现二者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水平倾向于上升,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水平倾向于下降。\n最初的菲利浦斯曲线\n菲利浦斯曲线的转换后来菲利浦斯曲线被用于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反向关系。假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幅度大体稳定,且企业在平均劳动成本之上比例加成定价,那么,价格水平就会与货币工资率同比例变动:通货膨胀率=物价变动率=平均劳动成本变动率=货币工资变动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n转换后的菲利浦斯曲线\n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现代凯恩斯主义的解释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虽然可以并存,但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不会并存,并运用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以及其“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n0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菲利浦斯曲线与“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临界点临界点PC\n预期与通货膨胀静态预期[StaticExpectations]——根据现在的状况预测未来的预期。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实际上假设的预期。适应性预期[AdaptiveExpectations]——根据过去预期的失误修正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s]——根据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作出的预期。\n预期通货膨胀率[ExpectedInflationRate]实际通货膨胀率[RealInflationRate]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对实际工资和实际利润就不会发生影响,就业量和产量也就不会变化;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就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而实际利润上升,进而导致就业量和产量增加;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则会导致实际工资上升而实际利润下降,进而导致就业量和产量减少。\n货币主义的解释在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可能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但由于人们适应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最终将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仅在短期存在,但在长期不存在;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最多只能在短期内有效,而在长期必然无效。\n0失业率通货膨胀率6[自然失业率]LFSF2SF1310515ABCDE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教材P437图17-5\n理性预期学派的解释由于人们理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总是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都不存在交替关系,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无用。\n总结1.失业的含义及其衡量方法。2.失业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3.有伸缩性的工资理论和有粘性的工资理论的区别。4.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衡量方法。5.各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6.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及其作用。7.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不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