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课件 91页

  • 780.00 KB
  • 2022-06-14 发布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件

  • 9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生心理辅导主讲人:刘文博士(副教授)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研室\n第四章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辅导第二节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其辅导\n主要内容第一单元学习概述第二单元学习发展特点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第三单元学习心理辅导学习习惯、学习动机、学习兴趣\n第一单元学习概述一、学习的定义二、学习的意义三、学习的过程\n下面都是学习的例子吗?新生儿哇哇直哭一个少年感到自己被某些女性强烈地吸引当儿童看到医生带着针筒走进来时,感到恐惧\n一、学习的定义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主体、结果、持续时间、先天后天基本含义学习的变化可以是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产生于经验,而不是来源于成熟\n判断(1)凡是行为的改变就意味着学习的存在吗?(2)行为不改变就不是学习。(3)学习等同于表现。\n二、学习的意义(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动物和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学习。譬如,一只小羊羔通过不断地向羊妈妈学习,知道了哪里可以寻找到丰富的食物,知道了怎样躲避狼的追捕。如果小羊不学习,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也就无法生存下去。\n(二)学习可以促进成熟克雷奇(D.Krech,1966)将幼鼠分成三组:对第一组给予丰富刺激,使它们的反应越来越复杂;让第二组在笼中过着正常的生活;第三组与环境刺激完全隔离。80天之后对三组幼鼠进行解剖比较分析。\n结果发现,在大脑皮层的重量和密度方面,第一组最优,第三组最差;在与神经冲动的传递密切相关的乙酰胆碱酯酶方面,三个组也呈现重大差异,第一组含量最丰富,第二组次之,第三组含量最少。\n(三)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去获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n(四)学习是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就如同一场规模宏大而旷日持久的接力赛前代人通过劳动和生活获得维持生存和发展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积累,不断提高,形成知识和技能,传给后人;\n三、学习的过程注意记忆思维输出外界信息输入习惯动机兴趣影响\n第二单元学习发展特点一、学习习惯二、学习动机三、学习兴趣\n一、学习习惯的发展老牛的习惯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比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别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n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n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n大象的习惯在印度和秦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拴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n关于习惯的名言陶行知:“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罗素:“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陈鹤琴:“人的行为十之八九就是习惯,而习惯又大部分在幼年养成,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n(一)学习习惯定义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形成的并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研究》——赵丽霞\n(二)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1)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上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自觉性。(2)小学生学习计划上缺乏持久性、自觉性和目的性(3)学习态度导致学习习惯呈多样化,学习兴趣使学习习惯呈两极化\n(1)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上缺乏稳定性、系统性和自觉性。小学生的学习是沿着“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程式进行的,缺一不可。\n预习大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时有时无,缺少经常性,缺乏毅力,往往导致小学生的预习习惯得不到巩固。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经常预习的学生比例不高,\n从实际调查发现有10%同学根本没有学习计划,学习处于一种随意状态,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大部分学生开学初都能按要求制定学习计划,但经常按计划来学习的学生是少数。\n上课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分心。\n复习和作业在小学生中,做作业前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的情况大有人在。\n(2)小学生学习计划上缺乏持久性、自觉性和目的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觉性、自制力和学习动力的有限再加上外界环境(比如说网络游戏、同伴关系等)影响,大部分学生在开学初都能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但经常按照学习计划来学习的学生并不多,仅占不到四分之一。\n(3)学习态度导致学习习惯呈多样化,学习兴趣使学习习惯呈两极化态度决定一切!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促进学习习惯的形成。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能钻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n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一个儿童在学校中能否积极地学习,获得优良成绩,首先与他是否具有正确的、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密切的联系。\n(一)学习动机概念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n[趣闻轶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n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n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目标的内在动力。\n(二)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特点(1)学习目的由近景向远景发展(2)学习兴趣由直接向间接发展(3)成就动机由外部向内部发展\n(1)学习目的由近景向远景发展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这要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对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结果怎样,并不了解,也不重视。所以,这时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指向近景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和教育的要求,儿童开始认识到取得好成绩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开始认识到争当优等生的社会意义。这时,一种指向远景的,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动机出现了\n(2)学习兴趣由直接向间接发展小学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长,学习兴趣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其主要趋势是,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直接兴趣指向学习形式本身,而间接兴趣指向学习过程的结果。\n低年级儿童对具有游戏因素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但中、高年级儿童却想竭力表现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小学生”,对具有游戏性质的课堂教学形式已不感兴趣,他们希望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n(3)成就动机由外部向内部发展低年级儿童的成就动机常常受制于附属内驱力,以长者的指令和愿望作为自己行为的动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分化,特别是自我意识的逐步形成,他们的成就动机开始由外部转向内部\n三、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一)学习兴趣的概念(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n(一)学习兴趣的概念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n(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1)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2)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4)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一定的作用,从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n(1)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有的研究材料表明,约从三年级起,学生更喜欢比较新颖的、困难的、需要动脑筋的、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例如:宁愿演算应用题,也不愿演算试题;宁愿默写也不愿习字或抄写;宁愿讲解也不愿读书。\n(2)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从中年级起,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才表现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仍然不稳定,容易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n(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低中年级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活动和事例。例如:阅读故事、小学,从事技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四年级后,开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初步计算规律的应用、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感兴趣。\n(4)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一定的作用,从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低年级学生对玩中学的方法更感兴趣,如通过摆弄学具的直观动手活动来学习数学。从中年级起,这些因素下降,而对日渐新颖的教材本身更感兴趣,喜欢动脑筋,独立思考。\n(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n第三单元学习心理辅导一、学习习惯辅导二、学习动机辅导三、学习兴趣辅导\n一、学习习惯辅导为了促使学习能够高效而稳定地进行,在小学阶段就要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地把一些合乎规律的良性行为培养成稳定的学习习惯,以使我们的学习能够经常稳定地保持高效能的学习状态。\n方法(一)计划与行为要一致的习惯(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开动脑筋的习惯。(三)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四)归纳总结的习惯。(五)肯钻研、不怕困难的习惯。\n(一)计划与行为要一致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生自制力差,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集中性不稳定,因此,帮助学生,引导家长,共同制订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并且监督和引导孩子坚定地按照每天的日程安排和计划来实施,不轻易更改,不随意打折扣,严格地照章执行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计划的指导与规范作用。\n(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开动脑筋的习惯。上课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教育、督促学生上课时边听、边想、边看、边思,做作业时要边做边思,读书时要细读深思。在上新课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一个标记,然后在上该新课时向老师提出疑问。针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记笔记以加深记忆。\n(三)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在学习新知识20分钟后遗忘达到41.8%,而在31天后就遗忘达到了78.9%,所以小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加强巩固。要培养学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让学生懂得按时交作业的意义,从小建立起学习的责任感。\n(四)归纳总结的习惯。通过归纳总结,人们才可以对知识形成完整、全面的认识,才能在以往的学习成果基础上再深入一步,才能使学习发生根本性的质变。如把总结当成学习的一个必须的环节和步骤,当成必做的作业,才能促成该学习习惯的养成。\n(五)肯钻研、不怕困难的习惯。鼓励学生不断强化意志品质,培养不怕困难、肯钻研的良好态度和习惯,遇到难题要积极地应对,勇敢地面对,不达目的不罢休。\n二、学习动机辅导\n案例小明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智力正常,一二年级成绩还可以,属中等水平,但三年级后成绩开始下滑,四年级更明显。他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也是应付老师和父母。每次试卷和作业发下来,看都不看就塞进书包。老师批评他,他也无所谓。小明爱看电视,爱玩电脑游戏,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业就想看电视和玩游戏。父母均为某企业职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对孩子读书期望较高,一直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n\n思考题小明为什么不爱学习?怎样让小明爱学习?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小明的学习动机?\n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就是把社会对他们的要求与期望变成为学生自己需要的过程,而学习动机的激发就是把学生潜在的学习要求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n有效途径和措施是:1、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3、激发小学生认知的内驱力4、消除小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性,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5、运用“认知失调”原理来激发学习动机6、通过“积极归因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习动机。\n1、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学习的教育,就在于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建设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比如可以通过电影,展览,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组织简单的社会调查及“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漫游21世纪科学城”等主题班会和科学幻想活动,使学生接触具体材料,了解到学习与祖国建设事业的直接联系,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愿望。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n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积极主动性首先,给学生自主自控的机会。如果教学中经常让学生承担自己的学习责任,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那么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n3、激发小学生认知的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指的是个人目的在于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学习活动,不断了解新的事物,获得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些经验使小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就是学习的结果,它能强化学习活动的动机,从而形成指向学习任务的认知内驱力。\n经典研究(M.Lepper,等1973)心理学家马克·兰博等人1973年对一群3~5岁大的孩子进行实验。第一组孩子只要用毡头笔画画,就会得到一条“干得棒”的缎带;第二组孩子会不定时地收到同样的奖励;第三组孩子则不给奖。所有的孩子都用同样的画笔画画,而且绘画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n这之后,研究人员让所有这些孩子都再进行自由游戏的阶段,结果发现,之前每次画画都会得到奖励的孩子(第一组)明显比其他人(第二组和第三组)使用毡头笔画画的几率要小。研究者因此认为,期望的奖励会损害人们之前对一些很有意思的活动的内部动机。在兰博等人1976年的另外一个数学游戏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n解释:当外在动机出现时,人们会将注意更多地放在外在动机的奖励上,而减少了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这种效应将人们的动机转化为外部的因素,而削弱了本来存在的内部动机。\n4、消除小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性,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是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降低学习动机、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n塞里格曼的小狗实验(Seligman,1975)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无法逃脱的笼子,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结果,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最后根本不再挣扎。\n随后,把这只狗放进另一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而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前面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却发现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n其他类似的研究:跳蚤变成了爬蚤一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放一只跳蚤在桌子上,然后在其上方扣一玻璃罩,玻璃罩的高度恰恰比跳蚤实际能达到的高度矮一点,跳蚤在连续几次碰壁后,就调整了自己的高度低于玻璃罩的高度,并形成习惯,使得自己免受碰壁之苦。\n这时,科学家取走玻璃罩,换上一另一个比跳蚤降低后的高度又矮一些的玻璃罩,跳罩在又受挫之后,又开始降低自己跳跃的高度。此时,科学家继续换掉玻璃罩,连续反复,直到玻璃罩的高度几乎与桌面相平,此时桌子上的跳蚤,已经经过几次的调整自己的跳跃的高度后,不敢再跳了,只能在桌子上爬来爬去了。\n即使是科学家取走了罩在它上方的玻璃罩,跳蚤也没有再试着跳高的勇气了,最后,一只跳跃能力本来很强的“跳蚤”变成了一只只会在桌面上爬来爬去的“爬蚤”。\n实践表明,有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遇到疑难问题无法突破时,常常心甘情愿放弃努力,甚至产生“我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这种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的想法。教师应及时采取强有力的预防与应对措施,帮助学生学会对失败进行合理归因。\n5、运用“认知失调”原理来激发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当学习者发现某种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矛盾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例如在学习“负数”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向学生提:“昨天的气温是摄低5度,今晨寒潮来临,气温下降7度,今晨的气温是多少度?”此时学生头脑中就会产生了认知失调:怎么从小数中减去大数呢?\n6、通过“积极归因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归因,提高学习动机。我国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是一个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他人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n四名学生不同的归因方式四个学生急切地拿到老师批阅后刚发下来的作文卷。“B,你写的作文怎么样?”A问到。“糟透了,还是不及格”B无精打采地回答说,“我不会写作文,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写他要求的那种文章。”“我也没写好,只得了及格”A说,“但我知道我不是不能写好,只是我最近学习不够努力。考作文前我就知道这次要出麻烦了”。“看我的,”C得意地说到,“我本以为这次一定写砸了。结果却得了个良好。我想他一定没认真读我的作文”。“我觉得是作文题出得太容易了。”D说。\n维纳的三维度四因素归因三维度内部的外部的稳定的不稳的稳定的不稳的不可控的可控的不可控的不可控的四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好坏\n数学考试成败的原因分析成就状态原因例子能力我擅长数学成功努力我复习得很充分任务难度这次考试太容易了运气这次考得好,太运气了能力我不擅长数学失败努力我准备得不充分任务难度这次考试太难了运气这次我很不走运\n有关成就行为的归因模式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能力高→自豪/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愿望。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避免或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n归因图片\n\n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2、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兴趣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适当开展竞赛5、发现学习法是激发学生内在兴趣的有效方法\n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的高低因人而异,要尽量与个人的学习能力相一致。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标,才能有最佳的兴趣激发作用。\n2、引导动手操作,激发兴趣通过对直观物体的观察和教具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这种“手脑”并重也是学生心理特点的需要。\n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调查发现:小学生往往喜欢教师在批改作业后用“★”等象征性的奖励,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n4、适当开展竞赛可以按能力分组竞赛,也可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竞赛,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n校长和小猪亲嘴:与学生打赌愿赌服输\n47岁的洪耀明任咸宁实验小学副校长,主要分管学生德育方面工作。据介绍,洪耀明在2014年3月的升旗仪式上跟学生打赌,称只要大家不要在校门前的路上乱丢垃圾,使这条路的卫生状况得到改观,自己就在一个月后的升旗仪式上当众亲吻一头小猪。\n洪耀明说,给孩子们许诺没多久,效果就明显出现了。“有一天早晨,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喝完牛奶后随手把盒子扔在地上,旁边一个小朋友马上捡起来放入不远处的垃圾箱里。”眼看一个月的许诺期限已到,校门口这一段路出现的乱丢乱扔垃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路的卫生状况确实大为改观。\n5、发现学习法是激发学生内在兴趣的有效方法学生把“有所发现”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使学生有可能把发现本身作为一种自我奖赏而推动自己的学习活动。\n谢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