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语文教案全集 117页

  • 316.50 KB
  • 2022-06-15 发布

小学 语文教案全集

  • 1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1神鸟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字词大本营    1、【我会认】认读会认字,为易错的会认字注音。    2、【我会写】为生字组词。    3、【我会积累】采集词语。(四字词)    4、【我会用】a、多音字b、理解词语(近义词、造句、绘画等)    二、有感而发    1、主要内容。    2、感受或收获。    三、不懂就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读,明确训练重点。    2、导入:同学们从小就爱听故事,爱读故事书,尤其喜欢童话、神话、民间故事。我们要学习的第一单元就是民间传说故事,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基体修改和加工。它们长期在民间流传,但无确定的作者。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流传于蒙古族人民中间的故事《神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分组学习生字。    A轮读会认字,认读会写字词。    B交流多音字。    C理解词语。    三、达标检测,汇报交流:    【出示课件】    ①、我会读:伶俐淙淙包袱    ②\n、我会组词。    伶()婉()唉(   )    铃() 碗()挨(   )    玲(   )    噪(   ) 澈(   )    贼(   )  燥(   )  撤(   )    绒(   )躁(   )咐(   )    附(   )    ○3多音字    mēn() gēng()mán()    闷更埋    mèn()gèng()mái()        ○4听写重点词语:婉转、捉贼、口干舌燥、清澈、    ○5理解词语。(找出句子读一读,再解释)    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    四、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荒地、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有成功。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    2、课文讲述了几个故事?试加以概述。    (三个:猎人错杀忠实的狗、尽职的猫被农妇错杀、阿尔拜错杀善良的乌鸦的事)    3、有表情的朗读你喜欢的故事。指生朗读。    4、回顾全文,文章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来讲述故事的?    提示: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这是课文中的大故事。在这个大故事中,又隐藏了三个小故事。    因此这篇文章采用了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结构来讲述故事。使得故事情节完整,让人一口气读完故事,并且内容更加丰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小组合作探究)    分两部分:(先总后分)    一、(1——3)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有成功。    二、(4——结束)依尔特戈尔可汗决心要把神鸟捉住,但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    五、质疑不懂的问题。(小组合作相互释疑,解决简单的问题)    六、出示目标:(或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1、学会13个一类字,三个多音字。会认7个二类字。理解“伶俐、婉转、吩咐、寒暄、粗枝大叶”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板书设计:神鸟    忠实的狗    三个故事尽职的猫    善良的乌鸦        文章结构:大故事套小故事        【布置作业】:    1.读课文三遍,签字。思考书后1、2题,在书上做旁批。    2.听写课后生字词。    3.完成《作业本》上相应的字词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故事情节。并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皇帝、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有成功。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都被它用讲故事的方法逃脱了。)    2、理清文章结构。(即分段)    2、小组质疑上节课未解决的或有价值的问题,师梳理总结。    二、出示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课文(4——16),想一想: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组内互相说一说)    抓住要点:    (1)、有约定。神鸟老老实实让可汗捉住,又约定“既~~也~”(指导朗读,并试用此关联词造句)    (2)、讲的故事中狗、猫、乌鸦的遭遇都令人惋惜与同情;    (3)、可汗被打动,叹了气;    (4)、神鸟逃脱。    3、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一)提示:(1)默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2)这样的狗、猫、乌鸦为什么被猎杀?    (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汇报:(1)、分别谈谈你对猎人、农妇、阿尔拜,以及对狗、猫、乌鸦的看法。    A猎人(守信、不贪别人钱财)——杀——狗(忠实)错    B农妇——打死——猫(轰苍蝇、赶蚊子、追赶、咬死老鼠:忠于职守)错    C阿尔拜:——打翻毒水、找到泉水——被打死-----冤    (2)、这样的狗、猫、乌鸦为什么被猎杀?    (明理: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    (3)练习朗读:同桌三人分角色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要体现出人物的特点。(抽一组读)    (二)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A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B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齐读最后一段。    “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可汗最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就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这个结尾你看出了什么?(组内交流)    (1)、可汗也富有同情心。    (2)、神鸟确实聪明,它知道凡是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这样的故事打动,一定会发出同情的叹息声的。    (3)、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        四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2、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总结: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3、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五、布置作业:    1、《作业本》中相应的理解题。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ⅹⅹ\n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神鸟        忠实的狗猫的尽职乌鸦的善良    (道理:告诉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回顾课文,交流总结。    1、说说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文的结构是什么?    ①、如果遇事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弄清事情的真相,那么,善良的人也会办错事,甚至会伤及无辜,伤害忠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②、总——分结构先总写神鸟聪明伶俐,然后用事实写它真的聪明。    2、完成课后练习。    (1)、读句子,想想“既~也~”在句子里表示什么意思。    (2)、选词填空。    既~也~既~又~    ①、这棵老槐树()高大( )粗壮。    ②、要完成这项任务(  )要有周密的计划,(  )要有切实的措施。    ③、这个机器人(  )可以招待客人,(  )可以和人谈话。    (3)、用“既~又~”造句。    (4)、填关联词,再用这个关联词说一句话。    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住它,我()把它捉住()。    3、完成课后带★号的选做题。    (明确:故事不仅仅是使人知道神鸟是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鸟,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包含在小故事里的。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抄写优美词语。    聪明伶俐枝叶繁茂唉声叹气闷头不语粗枝大叶口干舌燥滴滴答答婉转地啼叫裂缝    三、拓展训练:    1、各小组派代表朗读小练笔内容,评议。    2、补充习题,口头练习。    3、拓展阅读《马头琴的故事》,谈见解。(见教案P7)    四、练习巩固:完成《作业本》相应的题。    五、布置作业:    预习第二课2.*格萨尔王的故事\n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学会“酥、陌、犊、妥、缴、蹬、靴”7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理解”“酥油、陌生、牛犊、妥党、交纳、马靴“等词语。    3、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格萨尔王,了解藏族的民间文化。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7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理解”“酥油、爱戴、驰骋、咬噬、饥馑、旷野荒郊、神采飞扬、富丽堂皇”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格萨尔王: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那么你们知道其中五大主要民族吗?(汉、满、蒙、回、藏)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藏族绚烂而神奇的传说,听听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吧。    二、出示目标    1、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7个会认字,一个多音字“哈”。理解”“酥油、爱戴、驰骋、咬噬、饥馑、旷野荒郊、神采飞扬、富丽堂皇”等词语。    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1、小组内读一读7个二类字。给多音字“哈”组词。    2、交流理解的词语。    四、汇报交流.    1、出示会认字词认读:酥油陌生牛犊妥当缴纳    足蹬马靴爱戴旷野荒郊昂首挺胸神采飞扬    2、多音字:hā(哈欠)    哈hà(哈什蚂)【蛙类的一种】    hǎ(哈达)    3、根据词义概括词语。    对前辈或是长的敬爱和拥护。()    指意外的不幸事件。()    奔驰。()    饥馑、饥荒的意思。()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领主所占的土地。()    不熟悉,或没见过。()    装饰得很华丽,很气派。()    什么味道都有。()    昂着头挺着胸,指很神气。()    冷落偏僻,人烟稀少。()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格萨尔王是谁?课文讲述了他的什么故事?在小组内说一说。    2、试给课文分成三段,说一说每一段都讲了什么?(组内讨论统一答案)    六、汇报交流:    1、我知道课文讲了什么。    格萨尔王子名叫觉如,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他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有一年,岭部落遭遇连年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难存货,觉如答应岭部落迁移玉隆,是岭部落的百姓在哪里开始新的生活。觉如也成了他们的英雄。    2、各小组汇报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①)概括介绍格萨尔王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    第二部分:(②)简略地写格萨尔王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    第三部分:(③——⒗\n)详写有一年,岭部落遭遇连年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难存货,觉如答应岭部落迁移玉隆,是岭部落的百姓在哪里开始新的生活。月入也成了他们的英雄。    七、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语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2、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读嘉察的唱词,说说他唱“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一读二类字:    哈达酥油汁陌生牛犊妥当缴纳蹬上马蹬马靴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分为几段,段意是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2、朗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读嘉察的唱词,说说他唱“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4、积累优美词句。    三、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再简要复述课文。    师指导:A、默读的技巧:    (1)、理解;(2)、速度;    (3)、识记,即在一定的速度下,默读一篇文章后,能够较好的复述。    B、理内容(见板书设计)    C、同桌两人练习复述    2、再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你认为格萨尔王是个怎样的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旁批感受,后在三人组内说一说)    【勇敢、善良、热爱百姓、爱憎分明。为民除害,造福百姓。随机指导朗读】    3、读读嘉察的唱词,说说他唱“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指导朗读)    4、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现出一位藏族人民心中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    5、积累优美词句。(先自己收集,然后小组内互相补充)    四、汇报交流,达标检测:    1、填空:    旷野()()山坡()()平原()()    神威()()昂()挺()震()欲()    长()百()妖()鬼()富丽()()    百味()()喜气()()神采()()    ()智()谋    2、近义词:    陌生——生疏妥当——得当    3、反义词:陌生——熟悉    五、完成相应的题(《作业本》)。    六、读《同步读本》中的《觉如巧用计,岭地欲赛马》,《幸福鸟》。    板书设计:    消灭地鼠恶霸勇敢、为民除害    杀死强盗    格萨尔王保护商人    同意领地部落迁移到玉隆善良、造福百姓    分配领地3冬不拉\n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认识“筹、禀、匕、剁、酱、冥”6个生字;会写“萨、筹、狡、骏、置、蔽、捅、赐、剁、葬、冥、凄、恋、器”15个生字;掌握“一筹莫展、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冥思苦想、凄凉、依恋、乐器”等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体会故事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人民群众鲜明的爱憎和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会认字,会写14个会写字。理解“一筹莫展、自告奋勇、禀告、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等词语。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2、理解文章层次,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谈话:通过预习,你们知道“冬不拉”这个名字指的是什么吗?    ——王子的名字    ——一种哈萨克族弹拨乐器的名字【出示图片】    2.谈话:以前老师也认为冬不拉是一种乐器,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关于冬不拉还流传着一个令人感动的悲壮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交流理解的词语。    2、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课件:    1.我会读:(指小组轮读,再齐读)    一筹莫展禀告匕首跺成肉酱冥思苦想哈萨克族狡猾骏马隐蔽捅伤赏赐埋葬凄凉依恋乐器剁肉视死如归自告奋勇如泣如诉坐卧不宁泪如雨下雄浑激昂疑惑不解    2、形近字:(分组爬黑板、3号)    俊()捅()恋()冥()    骏()桶()峦()瞑()    峻()暝()    3、听写:匕首(匕的笔顺)隐蔽(蔽的笔顺)安葬    冥思苦想凄凉    4、交流理解的词语。(重点是课后的成语)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学生归纳,师板书:a瞎熊伤害人畜b王子除害牺牲    C琴声讲述故事)    2、试给课文分成三段,并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    (一)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起因——经过——结果),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①)在萨哈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    第二段:(②——⑩\n)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拦去除瞎熊,在搏斗中和瞎熊同归于尽。    第三段:(11——17)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个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二)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乐器“冬不拉”的来历。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为人民除掉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件事告诉了国王。为纪念王子,人们把这种乐器叫“冬不拉”。)    三、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文中最打动你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练习朗读:<1>、自读<2>、小组轮读<3>、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    四、学生小结学习收获,落实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    五、布置作业:    a)朗读课文三遍,签字。    b)听写词语,积累成语。    c)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板书设计:        1、瞎熊伤害人畜        冬不拉2、王子除害牺牲        3、琴声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背诵15、1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够背诵15、16自然段。    三、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可板书)    2、能根据板书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四、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A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B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C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n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3、小结:    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加深体会。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义:王子牺牲了,而国王又日夜盼望儿子平安归来,整日都坐卧不宁,怎么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又不知于是他过于悲痛呢?)    2、想出什么办法?    3、出示文字: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那个情节?(同桌互相交流)    (一)琴声雄浑季激昂描述的是王子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他发现了瞎熊的足迹,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    (二)琴声低回婉转描述的是伪装被熊瞎识破,危机到来,王子与瞎熊的战斗就要开始。    (三)琴声音韵铿锵描述的是王子和熊瞎进行激烈的搏斗。    (四)琴声如泣如诉描述的是战斗结束了,熊瞎被杀死了,王子也牺牲了,人们把王子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4、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5、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6、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7、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8、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3、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冬不拉    自告奋勇承担重任视死如归    不辞辛苦准备作战低回婉转    毫不畏惧英勇搏斗音韵铿锵    献出生命为民除害如泣如诉    七、布置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相关习题。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朗读背诵课文,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填空: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    ;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    ,;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    ;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    ……    3、拓展:本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4、同桌互相背诵15、16段,齐背。    5、这个民间故事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6、从故事中你对哈萨克这个民族有了怎样的了解?除此之外,你还对本民族有哪一些了解?    7、本文写作手法:    1、民间故事的一般模式(相传……从此……)    2、用准确的词语、句子表达情感。(让学生交流)    三、课堂练习:复述故事的精彩部分或全文。    四、补充练习:(见教案P23)    1、近义词和反义词。    2、按要求写句子。    3、加标点。    4、改病句。    五、布置作业:    1、将故事讲给家长听。    2、预习第四课。4火把节\n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    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    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节的传说。(见教案p35)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不惧恶    2、斗牛。势力    火把节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不屈不挠】    5、围着篝火跳舞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第五课。    教学反思:\n5刘三姐\n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刘三姐嫉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喉、禽、债、轿、箩、奴”6个会认字。理解“歌喉、欠债、奴才”等词语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意思。    3、了解在壮族民间流传的脍炙人口的刘三姐的故事,了解以刘三姐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刘三姐是怎样用歌声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难点: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六个二类字,掌握多音字“吓”。    2、理解“嫉恶如仇威吓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狼狈不堪无计可施丧魂落魄扬眉吐气、幸灾乐祸“等新词。    3、会较流利地读出课文,知道课文重点写刘三姐什么事。    一、导入新课:    1、放《刘三姐》选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2、谈话: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家知道它出自哪里吗?    对,这是广西壮族的山歌,歌者就是刘三姐,她是个正直勇敢的人,被老百姓誉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电影《刘三姐》就是根据壮族民间故事编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歌者《刘三姐》。(随机出示图片)    二、出示教学目标    1、会读六个二类字,掌握多音字“吓”。    2、理解“嫉恶如仇威吓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狼狈不堪无计可施丧魂落魄扬眉吐气、幸灾乐祸“等新词。    3、会较流利地读出课文,知道课文重点写刘三姐什么事。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认读会认字,并组词。交流词语采集,为多音字“吓”组词。    2、交流你理解的词语。    四、检查预习效果,集体汇报。    1、我能读准字音:    社会歌喉飞禽走兽威吓欠债花轿箩筐奴才如坐针毡丧魂落魄捋袖挥拳嫉恶如仇    仗义执言恼羞成怒崎岖不平土豪劣绅    蜂拥而上面红耳赤气急败坏狼狈不堪    幸灾乐祸无计可施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2、多音字:xià吓人    吓hè恐吓    3、我能根据意思填词。(可添加你的理解方式:如表演、绘画等汇报。)    ():恨坏人坏事像恨仇敌一样。    ():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由于恼恨和羞愧而发怒。    ():别人遭到灾祸时心里非常高兴。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像坐在扎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安。    ():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    ():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五、自己读课文,看一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重点部分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先自己给课文分段,在书上做旁批,然后组内交流)    六、汇报交流,巩固练习    1、小组派代表交流分段情况。(总——分——总)    第一部分:(1、2)概括的写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敢于仗义执言,用山歌作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    第二部分:(3——“再也无计可施,灰溜溜的白下阵来.”)写刘三姐用山歌大灭了财主莫怀仁管家的威风,揭穿了莫怀仁霸占茶山的企图,并在“对歌”中使财主和秀才们灰溜溜地败下阵来。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总的血刘三姐的歌声传遍了家家户户,土豪劣绅听了非常害怕,乡亲们听了拍手称快。    2、课文写了刘三姐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莫怀仁的官家仗势要抢阿牛的野兔,刘三姐路见不平,用歌声大灭了管家的威风。    第二件事: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莫怀仁想霸占茶山的银,莫怀仁恼羞成怒用“提亲”的鬼主意陷害刘三姐,刘三姐提出要结亲就对山歌摆擂台。    第三件事:写对歌情景。    3、试用一段话概括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他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七、朗读课文:指名学生读书。    八、布置作业:    1、将课文读给家长听。    2、积累四字词。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刘三姐是怎样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2、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他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2、重点写了刘三姐的哪几件事?    二、出示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刘三姐是怎样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2、理解刘三姐唱的山歌的含义,体会山歌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出示大屏幕):    1、自己读课文,做到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认为刘三姐是个什么样的人?可结合她的三件事,画出能够体现它品质的语句,旁批出你的感受。然后在班上交流。    3、讨论: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先在组内交流,再汇报总结。    (刘三姐用歌声仗义执言,揭露土豪劣绅欺压百姓的恶霸行径,使土豪劣绅的阴谋屡不得逞,所以~~。~~是因为刘三姐的歌声为乡亲们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4、刘三姐唱的歌,你喜欢哪些,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提出不懂的地方,交流体会。    5、读了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补充有关刘三姐的背景资料。(见教案p43)    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了刘三姐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她嫉恶如仇,对社会上的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用山歌作为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的武器,其豪迈情怀和爱憎分明、善良勇敢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巩固练习:    1、按要求从课文中找出成语:    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嫉恶如仇仗义执言扬眉吐气    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恼羞成怒气急败坏狼狈不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幸灾乐祸    2、近义词和反义词。(见教案p42)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语文百花园一》。语文百花园一\n教学目标:    1、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2、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教学准备:    1、提前分组,落实搜集资料的途径。    2、请组长填写表格。(表格见后面)    3、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4、歌谣文字稿、一份小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民间故事,你们看有的神鸟,有的格萨尔王,有的冬不拉,有的火把节,有的刘三姐。在我们这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还有许许多多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呢!今天,我们就召开一个故事会,请各组同学来讲讲你们组搜集、整理的故事或歌谣。    2、提出要求:    (1)讲故事或歌谣时吐字清楚,内容健康、具体。    (2)语气生动、用手势助说话气势。    3、全班交流    4、介绍过程    刚才同学们故事讲的好,能把你们搜集过程或整理过程向全班介绍吗?    (1)组长将填写表格利用投影给同学们看,并进行讲解。    (2)组员补充并说说体会    表格一搜集途径    时间小组成员搜集途径(画“√”)具体内容    采访图书馆    上网读物    表格二整理资料    按主题分类故事名举例    善良、美好的    勤劳、质朴的    勇敢、无畏的    聪明、智慧的    二、各组把找到的民间故事及歌谣作为内容办一份小报,在全班展示并评出最佳编辑、记者、优秀小报。    (出示老师找的歌谣,让学生读一读,出示教师准备的一份小报请同学参看。)        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大胆想象,清楚完整地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想象、书面表达能力。    2、懂得续写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应与原文内容一致。    3、故事内容具体,有故事情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神鸟》的故事吗?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神鸟”给可汗讲了三个小故事,什么内容,都是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呢?    3、可汗不甘心失败,他又第四次捉住了神鸟,神鸟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你们现在就是这只神鸟,想想,你准备讲什么故事呢?    二、根据原文,选择材料    1、同桌互相说说(故事中角色是谁?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请2-3名说说    3、评议:哪些材料选的好,为什么?    4、小结:选材必须与原文意思一致,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怎样保持一致呢?    要点:(1)歌颂小动物某一方面的好品质。    (2)被主人误解错杀了。    (3)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令人同情。    三、内容具体,情节感人    1、出示例段,请大家修改    2、看来,要使故事情节感人就要有具体内容。    要点:(1)写故事时,要想好这个故事分为几个环节,每一步是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写故事时每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要写出来。    (3)要把感人之处、令人同情之处写具体。    四、写出作文,互相评改    1、学生自己写文2、读文,学生评议。(按习作讨论平台中的三个问题评议)    2、修改作文,抄写作文    6、《猫》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n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 无忧无虑 尽职 稿纸 抓痒 丰富多腔 遭殃 蹭 责打 折腾  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n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可爱的一只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3.比一比,组成词。   耍( )  虑( )  稿( )  淘( )  踩( )   贪( )  跤( )   要( )  虚( )  搞( )  陶( )  彩( )   贫( )  绞(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教具准备:课文插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名回答。(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   (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 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   三、研读品味\n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       B.它很贪玩   4.学生讨论。   (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   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渎。   2.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   3.A句和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4.教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   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叫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   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   教师: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   ㈢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   3.学生说。   四、领悟写作方法   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3.教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学生畅谈。   五、课堂小结   1.结合板书,要求学生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从老舍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动物,他都会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   六、作业设计\n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7、《珍珠鸟》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信赖”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依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4.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猫》一课,懂得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板书课题)   2.介绍珍珠鸟。珍珠鸟体形小,因后背有珍珠似的小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和同学们交流生字的读写。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葱茏 愈发 繁茂 雏儿 蓬松 柜子 画框 细腻 流泻 信赖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   ⑴指名认读生字词语后,全班齐读。   ⑵重点读音、字形指导。字音:“巢、雏、瞅、睁、茏、蓬、框、腻”;字形:“腻、巢、框”。   ⑶指名逐段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读情况。   2.理解词语。   信赖:信任并依赖。   深幽:深而幽静。\n   细腻:本课指珍珠鸟的羽毛精细光滑。   神气十足:本课指珍珠鸟精神饱满的样子。   3.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相处。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段落层次。   第一段(1~5):写“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第二段(6~13):描写“我”与珍珠鸟和睦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第三段(14~末):人、鸟之间的深情使“我”感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学习第一段   1.教师:课文讲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可是为什么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一点儿也不怕人?请同学们默读第一段,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   2.指名读第一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引导体会:   ⑴开头用“真好”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喜悦、喜爱的心情)   ⑵“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巢”指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笼内还有一卷干草。舒适而温暖的巢是“我”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的关爱之情。)   ⑶“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我把笼子挂在窗前。……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喜爱地、亲切地)   五、课堂小结   教师:正是因为“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并且很少去惊扰它们,所以我们就一点点熟悉了。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会从绿叶中伸出来,它们还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六、作业设计   1.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生字词语。   2.比一比,组成词。   睁( )  愈( )  柜( )   茏( )  蓬( )   瞅( )   挣( )  愉( )  拒( )   笼( )  篷( )   揪(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彼此之间的信赖。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n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   2.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有什么感受,你还记得吗?   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读了课文,你知道说的是谁信赖谁吗?(鸟儿信赖作者)   二、品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一至五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它会“伸脑袋瞅瞅”我。(板书:大鸟 伸脑袋瞅瞅)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   2.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阅读第六至十六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交流。   ⑴“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很强呀!   ⑵“屋里飞”: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些地方?(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   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   教师: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地点变了,方式也变了,如果我是作者,谁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   师:你为什么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的名字?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不飞出去呢?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⑶“喝茶水”: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它先离我很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       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瞅瞅我有感受,它真是一只       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       的小鸟。   ⑷“啄笔尖”:同桌互读。   ⑸“肩头睡”:作者为什么不惊扰它?他当时有什么感受?   三、回读一至六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了,我们感到它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变了,它越来越亲近“我”、信赖“我”了,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请找出来。   3.朗读自己所画的句子。   ⑴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n   ⑵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⑶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上彼此创造的   1.教师:不论是大鸟,还是小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是“我”精心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对鸟的爱。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五、拓展延伸   1.教师: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信赖)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体会。   六、课堂小结   因为爱,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大千世界,处处都需要关爱,处处都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的话吧!   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细腻(ní nì)       画框(kuānɡ kuànɡ)       待一会儿(dāi dài)   3.用下列词语造句。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先……然后……再……8、《海豚救人》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教学重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教学难点:懂得海豚救人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搜集海豚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教师: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会救人。可是同学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   2.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n   ⑴海豚怎样救人?   ⑵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   ⑶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⑷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⑵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读通课文。   ⑶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⑷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   三、集体反馈,学习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认读,其余正音。   ⑵教师强调:“雌、狰、狞、鲨、豚、韩”等字的读音。   ⑶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认读。   ⑷理解词语。   狰狞:(面目)凶恶。   2.检查分段。   第一段(1):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第二段(2~4):海豚救人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第三段(5~末):海豚救人的原因。   3.集体交流。   ⑴课文讲了哪几个海豚救人的故事?   (1966年,海豚救援十名韩国船员;1972年,海豚救助南非姑娘;1992年,海豚救助两名印尼海员)   ⑵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①海豚把身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②就在这时,有两头海豚出现在她身边,把鲨鱼赶跑了,还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③它们围成一个圆圈……直到海员游到船边。)   ⑶海豚救人的原因?   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有爱心、乐于助人……)   四、总结拓展   1.教师:除了课文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2.学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作业设计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出望外:                                                    \n   筋疲力尽:                                                       2.补充词语。   见( )( )为   ( )疲( )尽   ( )出( )外   求( )无( )   面目( )( )    不可( )( )   3.课文用了三件真实的事例说明海豚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三件事是:   ⑴1966年,                                                            。   ⑵1972年9月,                                                         。   ⑶1992年,                                                             。9、《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学会10个生字,积累“海鸥、褪色、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1.教师: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面带微笑,手捧鸥食伸向空中,红嘴鸥在他手上啄食,在他身边蹁跹环绕……这一幅人鸥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在这里永久定格。在昆明翠湖公园湖畔有一位老人的青铜雕塑,名字就叫“海鸥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庆恒。他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n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中心问题。   ⑴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⑵老人与海鸥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动人的故事?   ⑶“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4.教师导读: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很好。如果能够解答好这三个问题,课文的内容也就读懂了。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老师的要求自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自读课文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   ⑴小组内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⑶画出描写最令人感动的一幕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2.教师强调字音:“驻、瞻、挫、饼、昵”。   3.再次出示生字词语,学生齐读。   4.老人与海鸥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讲了一位老人与一群从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冬天来临,老人便会风雨无阻地来到翠湖边喂海鸥饼干,视海鸥为儿女。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四、品读感人的一幕   1.教师:读课文,把描写感人的一幕的句子画出来。   2.指名反馈。   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⑵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3.指名朗读这些句子。   4.全班朗读这些句子。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感人的一幕常常会印在了人们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可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事情发生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老人与海鸥》。   六、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比一比,组成词。   饼(  )  驻(  ) 遗(  ) 涡(  ) 啄(  ) 祥(  ) 瞻(  )   拼(  )  拄(  ) 遣(  ) 蜗(  ) 逐(  ) 详(  ) 檐(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n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难点: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这一幕里埋藏着一个老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海鸥为什么会这样?   二、品读句子,赞颂老人美好的行为   1.指名反馈:为什么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   (因为老人长期坚持喂养海鸥,和海鸥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   2.再读课文1至11自然段,把描写老人和海鸥的句子全找出来。   3.集体反馈,品读情感。   ⑴他背已经驼了……跟海鸥相伴。(说明老人勤俭,对海鸥有无私的爱。)   ⑵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老人的动作娴熟,与海鸥配合默契、和谐。)   ⑶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对海鸥的爱。)   4.教师: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5.拓展想象: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会说什么呢?   6.教师小结:“我们”为什么要把老人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   (因为我们被老人爱护海鸥的美好行为深深打动了。)   三、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像文中的海鸥,因为老人的关爱,它们和老人建立起浓厚的感情。老人去世了,海鸥们也会悲伤。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用你们的爱去关爱那样可爱的动物吧。   四、作业设计   1.读下列句子,说说句中省略号的作用。   ⑴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   (            )   ⑵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             )   ⑶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              )   ⑷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啧……   (            )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10、《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n教学要求   1.认识“暄”等6个生字,积累“熙熙攘攘、意味深长”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重点语句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观察过虫子吗?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⑵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   三、集体反馈,学习课文   1.出示卡片,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⑴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   ⑵教师强调字音:“攘、宅、暄”。   ⑶再次出示卡片,齐读生字词语。   ⑷理解词语。   熙熙攘攘:本课指村子里黑甲虫很多,非常热闹拥挤。   意味深长: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2.反馈:你从“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村民的和谐生活;音乐演奏会;村民的劳动生活。)   四、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草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2.交流反馈。   ⑴它们的村落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有很多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空间在我眼前放大了,细小的草茎变成了粗大的树木,柔软的草地变成了茂盛的森林。   (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3.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⑴一只小虫,一只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了一条路。\n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云游四方,回到家乡,与同伴们打着招呼,他非常快乐。)   ⑵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村子的大街小巷上,……到处参观这房远亲的住宅。(即第4自然段)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⑶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得热透了。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热爱田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⑷从“村民的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自己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⑸教师小结: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4.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   5.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田野、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还能体会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我们在写作文时,学习作者的写法,用心观察,融进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吸引人。   六、作业设计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住宅(záizhái)     红鸠(jiūjiǔ)       洞穴(xuéxuè)    静谧(mìbì)         寒暄(xuānxuàn)     熙攘(rānɡrǎnɡ)   2.补充词语,解释前两个词语的意思。   熙熙()()    意味()()      行色()()    左()右()    ()()斑斓      ()神()注以上教案摘自刘富江老师的blog《语文百花园二》  \n教学目标:   1、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效果,能将两种句式相互转换,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能以阅读日记的形式交流在阅读过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如何细致观察、如何细致描写和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的。   3、挑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在小组内介绍清楚这种动物的外貌体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4、阅读《螳螂的启示》,认识连续观察日记,知道这种日记在写法上的特点。   5、通过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连续观察,学写连续观察日记。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中的句子训练:   1、通过第一组句子,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表达特点。    (1)轻声读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呢?(意思完全相同)    (2)再默读句子,想想两个句子还有什么不同之处?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适时总结:      ①标点不同:一个用问号,一个用句号;      ②部分词语不同;      ③朗读时的语气不同;      ④表达的效果不同,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要更强烈一些。    (3)师小结:第一句叫反问句,第二句是把第一句变换一种说法改为了陈述句。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但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一些,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在习作中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   2、通过第二组句子,尝试改写。    (1)审清题目。提示:我们在改写时要注意什么?(①不能改变原句意思;②标点要正确使用;③不丢字,不写错别字。)    (2)学生改写,教师巡视。    (3)指名汇报。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点拨订正。其中,变为反问句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意思保持不变,通顺即可。反问词可用“怎么”、“怎么能”、“难道”等。  (二)“温故知新”中的“拓展与交流”\n:   1、指名朗读导语。   2、默读丫丫的阅读日记,边读边想一想:丫丫的这则阅读日记中都记录了哪些内容?   3、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    (1)读了什么?(自己感兴趣,印象深的一篇课文、某个段落,或几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都可以)    (2)读后产生了哪些问题?    (3)思考后寻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即深入阅读后,揣摩到的写作手法。   4、想想丫丫这样做阅读日记,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什么好处吗?    (1)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做及时记录,可以为今后的复习提供材料;    (2)能将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方法作更细致的揣摩,便于自己积累、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今后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3)培养自己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并通过自己反复品读和思考寻求答案;    (4)坚持进行练笔,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5、想想你在学习过本单元后,哪些阅读的内容让你最有收获或最感兴趣,不妨也照着丫丫的样子,写一则阅读日记吧。   6、学生当堂写作,教师巡视。   7、指名朗读日记。师生共同评价,适时修改。   8、小结:希望大家能将阅读日记坚持写下去,一个学期后,我们做一次班级阅读日记展览交流会,那时大家一定会写得很多,写得更好!(如果班级中已经有学生曾写过阅读日记,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三)布置作业:   1、陈述句、反问句互换的补充练习。如:    (1)妈妈批评得对,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2)时间如此宝贵,我们要珍惜它。   2、将自己课堂上所写的阅读日记进行修改完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3。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预习。提示学生认真阅读导语及活动建议、活动评价的内容。可以搜集查找相关的资料,将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提纲。  (一)通过导语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各自在课前所准备的内容。  (二)准备发言:   1、认真默读“活动建议”,明确此次发言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2、检查自己必须介绍的三项内容是否都做了准备?想想自己还想补充哪些内容?进一步调整、完善自己在课前所列的发言提纲。心里面试着先说一说。  (三)明确小组发言的要求后,进行小组内的介绍。   1、认真默读“活动评价”,对说者、听者提出的要求要分别明确。   2、小组内发言,之后本组按要求进行评价,选出本组发言最佳者。   3、每组选代表在班中发言,同学进行评价,选出本班发言最佳者。  (四)布置作业:   1、将今天的发言进一步修改,回家说给家人听,请他们作出评价。   2、预习“阅读平台”。  板书设计:                        介绍一种动物      内容:            要求:      1、外貌体态说者听者      2、生活习性         (1)内容准确,观点正确      ①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      3、生存环境         (2)说话连贯,有条理       ②\n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           (3)语气、语调适当        ③能大胆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4)动作、声音模拟准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4。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连续观察日记《螳螂的启示》。  (一)引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写过日记,但昨天我们预习的日记——《螳螂的启示》和我们所写的日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同一个写作内容,却由几则日记共同组成)  (二)明确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描写出来,叫作连续观察日记。它属于应用文的一种。  (三)阅读内容,明确写法特点:   1、指名朗读,每名学生朗读一则日记,其他同学听听他们是否朗读得正确、流利,想想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朗读,明确每则日记各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这六则日记,边读边思考:从这几则连续观察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把自己最欣赏的地方画下来。   3、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    (1)先小组内交流。提示:可以从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来谈,但必须要结合日记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交流收获。    (2)全班进行交流。     ①仔细认真地观察。找出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语句。     ②认真思考。能通过观察事物,进一步思考,从中获得启示。     ③能坚持进行观察,做事能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④热爱生活,喜欢小动物。     ⑤能运用各种写作方法描写观察对象。如:比喻、设问。      ……\n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则日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1、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请大家想一想:写这样的应用文,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好处吗?     如:培养自己认真观察事物、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将某种事物的变化及时记录下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2、大家都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是不是希望自己也能写出几则不错的连续观察日记呢?我们只要前一段坚持认真观察,像作者那样细致描写、深入思考,一定能!  (五)布置作业:     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准备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同总目标5。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放寒假前,或学期初就布置给学生观察任务,确定观察对象,开始进行连续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及时作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在此期间,教师要经常询问学生观察及记录的情况,解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观察时间观察重点详细情况记录  自己所联想到的  连续观察后获得的启示  (一)引入:     今天,我们要尝试创作一种应用文,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吗?(板书)  (二)指导审题:   1、指名朗读题目要求,看看什么是连续观察日记?   2、默读题目,画一画:你还知道了什么?想提示同学们哪些地方?    (1)写作的内容:种植花草果木、饲养小动物、观察气候变化、做科学小实验等。    (2)要记录事物变化的情况。  (三)回顾《螳螂的启示》,明确写法:   1、默读《螳螂的启示》,回忆从这几则日记中你都学到了什么?   2、将《螳螂的启示》中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语句练习朗读。  (四)习作讨论平台:   1、默读讨论平台中提示的问题以及三名同学所想到的内容。   2、拿出自己的连续观察记录,我们先回顾一下,你对哪种事物在什么时间进行了连续观察?重点观察到了它的哪些变化?   3、展示3至4名同学的观察记录表格,简单评议。   4、班级中统计一下,哪些同学记录的是事物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哪些同学记录的是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     师小结:变化比较快,比较明显的事物往往适于我们记录它连续几天的不同变化,如:天气在一周内的变化、科学小实验前后的变化等。而变化相对时间段稍长一些的事物,适于我们记录它有突出变化的那几天的情况,如:饲养蚕宝宝、泡水仙头等。   5、指名朗读书上三名同学的话,看看他们三个都想到了哪些习作中的内容。     第一个同学实现选择好了观察内容,准备进行连续观察;     第二个同学选择了日记的写作内容;     第三个同学明确了连续观察日记要注意的内容上的衔接,要写完整。   6、你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自己提示些内容吗?先进行小组交流,再作全班交流。     提示:写法方面、格式方面、内容方面,如:描写细致,获得了启示等。  (五)学生先试写一则,教师巡视。  (六)讲评一两则学生当堂所写的日记,修改。  (七)布置作业:写连续观察日记。11黄道婆\n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出示ppt(预习题):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ppt: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出示ppt(修改后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    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    出示ppt:        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著名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民谣……”    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    (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    2.还想了解什么?    (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        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    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    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    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    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    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        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    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    (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    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    3.学生读句子    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    (2)指名有感情地读。    (3)出示ppt: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        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    (特别思念家乡)    (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    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    (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    5.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    6.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    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    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    生:杰出的人才    7.资料补充    (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    (2)出示ppt:        各种各样布的图    松江布的图        (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      四、自主归纳    1.出示ppt:        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        五、读写结合    1.出示ppt:        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        2.学生讨论发言        六、布置作业    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12提灯女神\n教学目标:    1.认识“歧、欲、敦、窟、渍、瞩”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瞩目”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3.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歧、欲、敦、窟、渍、瞩”6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誉、鄙、歧、毅、伦、敦、窟、批、臭、渍、降、瞩”12个生字,正确读写“声誉、鄙视、歧视、毅然决然、伦敦、贫民窟、大批、污渍、臭气冲天、下降、瞩目”等词语,会用““不是……就是”“不仅……还”造句。    2.能概括各段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概括各段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不是……就是”“不仅……还”在句子里的作用和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1.读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提灯女神指什么?为什么叫她提灯女神?)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学生字。    2.检查听写    歧视幸福赞誉呻吟安慰解除给予传奇    (1)歧视的近义词是什么?    (2)传奇的“传”还可以读什么音?        三、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1.试着用抓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方法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按不同事件,给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    地放弃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讲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讲南丁格尔逝世后,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    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四、学习文章第一段    (一)读读第一段,你都读懂了什么?    生:南丁格尔想当护士。    生:她的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不顾家人的反对当了护士。    (二)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为什么家人反对她当护士?    生:南丁格尔怎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与家人抗争?    (三)再读第一段,寻找答案,用笔画出有关内容,仔细读读。    1.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当时人们怎样看?    (有损家族荣誉)    2.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贵族人的生活。    (播放影片)    3.对于护士这个职业你了解吗?    4.那么南丁格尔选择护士,实际上是选择了什么?    5.那她又是在放弃什么?从中你认为南丁格尔是个怎样的人?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六、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南丁格尔的资料。做一份专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重点:    1.能通过理解课文,学习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全文写了南丁格尔的几件事?    (选择护士职业、霍乱是照顾病人、照料伤员)        二、学习第二部分    (一)仔细读书,你认为南丁格尔是怎样的一个人,边读边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做批注。    (二)全班交流    (三)交流中指导第五自然段朗读    1.你对“霍乱”这种病了解吗?    2.(出示有关“霍乱”的资料)读读这段文字介绍,联系南丁格尔的行为,你有什么体会?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染,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高烧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近两个月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发生霍乱疫情,目前已造成200多人死亡。      报道说,自上周以来,利比里亚东南部地区的霍乱疫情已造成至少100人死亡。当地官员分析,病因可能是患者曾饮用过被污染的河水。      几内亚比绍卫生部日前透露,霍乱正在该国迅速蔓延,全国9个省中已有7个省发现疫情,目前患者已超过5000人,其中89人不治身亡。      在尼日利亚东部地区,也有20多人死于近来暴发的霍乱,另有数十人住院。      在马里,霍乱已至少造成10人死亡。      在塞内加尔和肯尼亚首都也分别有13人和3人死于霍乱。      此外,今年初以来,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冈比亚等国也都出现了霍乱疫情。        3.读出你对她的敬佩之情。    4.当你读到“日夜奔忙”这四个字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白天工作她吃不上饭,晚上工作特别紧张……)    5.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从第六自然段中感受到什么?    2.提到“前线”凭你的生活经验,你们对前线有什么认识?    3.对比读下面两句话,再联系前线思考一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出示ppt:        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组织了一个护士志愿队,赶到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南丁格尔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被派往前线去救护伤病员。        (她是自愿去的,说明她心中有病人;她是自愿去的,冒着生命危险去的。)    小结方法:    我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结合生活实际联想开来,并与南丁格尔的行为相联系,来体会文章,多好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会运用这种方法。        三、总结    想一想:南丁格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13.*“香玉剧社号”\n(一)谈话导入。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和英国在护理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尔,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板书课题:《香玉剧社号》。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香玉剧社号”飞机,谈谈自己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交流。    (1)自学本课生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    (三)自学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说说: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让学生运用已学会的读书方法,结合重点语句,自读自悟,从描写常香玉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语句中,了解她的爱国行动,体会她的爱国之情。抓住“为什么要捐献飞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这个线索来回答)    2.读了《香玉剧社号》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四)巩固练习。    1.认读本课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及带出的词语。    2.画出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多读几遍,也可抄写下来。    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n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出示ppt: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    简陋弘扬腰缠万贯解囊相助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镭捐献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四、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出示ppt: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n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五、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n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ppt: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生:(略)    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生: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师:(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ppt: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2.出示ppt: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2)读出居里夫人的无私    (3)读出居里夫人的忘我    (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出示资料:    居里\n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    (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大公无私、伟大……)    (2)赞美的读        五、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六、对比体会“伟大”    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        七、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布置作业    1.写感受    2.给课文换题目15.*花木兰\n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昼、袜、赫、凯、孝、帼”6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认识了四位古今中外著名的女性,她们的精神和业绩,在大家的脑海里留心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反映我国古代妇女豪杰的课文,题目是《花木兰》。        二、介绍背景    我国古代有一个朝代叫北魏。就在北魏后期,北边的柔然族、东北边的库莫溪、契丹等少数民族逐渐强大起来。他们经常派兵骚扰中原,抢劫财物。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送到边防去驻防。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三、再次认识剧本    1.这篇文章和我们四年级时学的哪篇文章相似。(《快乐王子》都是剧本)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2.剧本有什么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从剧本中我们能读懂什么?    (1)故事内容    (2)重点通过人物特点感受        四、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理解词语    逊色、巾帼、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须眉    2.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自由读,评价人物    1.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划出相应句子,做批注。(爽朗、善良、孝敬父母、热爱祖国)    2.交流    (1)全文有几个人物?    (2)这些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小组表演,突出人物特点        七.全班评价        八.课外拓展,读木兰诗    出示ppt: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语文百花园三\n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句中体会三种句式的不同,能够照例子改写把字句、被字句。    2.掌握通过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的方法。    3.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文章写具体,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1.掌握通过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的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文章写具体,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通过人物主要事迹突出人物品质或精神的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将文章写具体,突出人物品质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练习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很多介绍人物事迹的文章,回忆一下你都认识了谁?    (黄道婆……)    2.回忆一下文章介绍了黄道婆的哪些事情?    (1)来看看这三句话,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一样)    (2)出示ppt:        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    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被黄道婆学会了。        (3)仔细读读它们有什么特点?(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改变了句式,一句有了“把”字,一句有了“被”字。)    3.总结:这样不改变句意,带把字的句式叫把字句,带被字的句式叫被字句。    4.练习    (1)再来看看这句话,谁来试着把它改成把字句、被字句。(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    (2)出示ppt:    常香玉向祖国捐献了一架战斗机。        5.居里夫人又做了些什么?谁来用刚才学的三种不同的句式说一说?        居里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居里夫人把镭的提纯方法毫无保留地公布了。    镭的提纯方法被居里\n夫人毫无保留地公布了。        二、拓展与交流    1.启发谈话,回忆课文内容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我们结识好几位巾帼英杰。谁来说说你都了解了谁的什么事迹?    2.确定交流内容    想一想这些巾帼英杰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是怎样鲜明地表现出来的?    3.组织交流    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    4.评一评:谁的发言最好?为什么?    三、阅读平台    刚才我们回顾了很多伟大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还要了解一位女性,她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她的行为却也值得赞美,这篇文章也是用主要的事件突出了人物品质,这是怎么回事呢?来读读短文,想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文中描写女主人神态、语言的句子,想一想女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出示ppt:        自学提示:    1.想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文中描写女主人神态与语言的句子,写一写女主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这篇短文也是通过了一件具体的事情,突出了女主人遇到危险从容镇定的品质。    四、积少成多    古今中外伟大的女性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最后再来了解一位宋代杰出的爱国女词人——李清照。    她写的很著名的一首诗,就是《夏日绝句》来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出示ppt:        夏日绝句    (北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口语交际《个性和性别》教学设计\n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3.能够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产生男孩女孩虽然有很多差异,但是在任何地方都是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常说“男生女生不一样”。首先是说性别不一样,但更多的是指男生女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在对待突发事件的胆量上,在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耐心上,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呢?如果把这两种差异进行比较,到底哪一种差异更大?或男生女生各有什么优势和弱势呢?今天我就们围绕“个性与性别”这个话题,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来讨论讨论吧!        2.课前准备    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确定发言的主题,写出发言提纲,做好发言准备。        3.讨论交流    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        出示ppt:        1)请先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再举具体事实依据。    2)要边听边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反驳他人意见时,要拿出自己的事实依据。    3)使用文明用语。        4.边总结边归纳(学生可能会从爱好、性格等方面进行交流)        5.学生与老师交流观点        6.总结: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虽然男孩女孩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异的,但无论做什么,每给人都是平等的,只要努力,男孩女孩在各方面都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对吗?        7.评价    在讨论交流后,要评一评谁的发言好,好在哪里。在评价别人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习作《写自己的故事》教学设计\n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2.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3.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通过交流,发现男孩女孩之间有很多差异,兴趣爱好、性格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谁来说说,你有什么特点?        二、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想介绍给大家你的什么特点,想通过哪件事来说明你的特点?        三、我们在写文章前,如果能列一个提纲,这样在写文章时,能确保文章更有条理,怎么列提纲呢?我们来看看我们学过的课文。    出示ppt:                        香玉剧社号    1、捐献飞机的原因、背景    拿出积蓄、卖掉卡车、房子    2、捐献飞机的过程送走三个年幼的孩子    别人动摇、常香玉明确反对    掀起爱国热潮,大家纷纷支持    3、义演捐献飞机        在写提纲的时候,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讲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用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这样在写文章时,会更有条理。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形式,给自己的文章先列个提纲。        四、举例点评提纲        五、修改提纲        六、写作文        七、讲评文章    标准:    1、突出自己的特点。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把内容写具体。        八、修改文章        九、优秀作品欣赏    16、范仲淹的故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n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出示ppt:(作者画像,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ppt:     划 粥 割 齑\n     (1)读词     (2)文中告诉我们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3)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出示ppt:      大夫    (1)齐读    (2)大夫的“大”还可以怎么念?     出示ppt:     范仲淹    “淹”字的三点水还可以换一部分,能有什么字?     出示ppt:     只身  只得  只煮米粥  一只    (1)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pt: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n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ppt: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ppt: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17、《体育课》教学目标:   1.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n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2.能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   1.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   2.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读一读。  二、自主预习   1.出示ppt(预习提示):     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  三、检查预习   1.听写     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双臂碟子握住   2.出示ppt:     饶    (1)指名读    (2)“饶”\n字,换掉一部分可以变成哪些字?   3.出示ppt:     君临天下    (1)指名读    (2)君临天下什么意思?    (3)文中指谁,在什么时候有君临天下的感觉。(文中指诺比斯在爬上横杆很得意时)    (4)那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该怎么读?   4.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围绕“涅利”上体育课,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爬上横木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默读、分段)   2.讨论、交流  五、再次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但涅利硬是不同意。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2.谁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涅利加仑德洛西……)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   1.出示ppt:     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n)   (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滚落……)   (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学生抓重点词练读)   (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一定要坚持)   (5)读出你的坚定,再来读读这句话   (6)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    (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鼓励他、帮助他)    (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ppt:       1.对自己说……       2.对老师说……       3.对妈妈说……       4.对同学说……   3.提炼中心     文章读到这儿,评价一下文中人物。  三、深入探究,引发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   2.学生讨论   3.组织交流  四、总结归纳    你能用图形来表示一下人物关系吗?  五、板书设计                    17、体育课               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            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18、虎口藏宝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n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 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ppt(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n。  五、布置作业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18、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n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n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n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18、失去的一天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理解“绿荫如盖”、“羞愧”、“馋涎欲滴”、“游手好闲”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读文体会:什么叫“失去的一天”?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名言、诗歌、名人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昨天你是怎么过的?做了哪些事?想知道另一个小伙伴“佩佳”是怎么过一天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失去的一天》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读准读顺   1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相互检查,读勾画出的生字、新词,相互帮助。   3出示小黑板(或课件、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的情况。绿荫如盖佩佳羞愧馋涎欲滴翻耕砌墙游手好闲麦茬地   4分段抽读课文,比一比哪位同学读得更准确、更流畅。  三、研读课文,习得方法  (一)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词语的意思,把不明白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二)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研读重点词语。   1“游手好闲”     ①说说“游手好闲”的意思。     ②读课文1~5段,勾画出能够回答佩佳在这一天里做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的句子或词语。      相机板书:睡坐吃嬉戏     ③小结:他这一天什么事也没做,只是吃、睡、玩,这就叫“游手好闲”。(板书:游手好闲)     ④练习读好这部分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佩佳“游手好闲”。   2“羞愧”    ①说说“羞愧”\n的意思。    ②佩佳为什么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    ③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佩佳羞愧难过的心情,请用线勾画出来。从“低下头”这个动作你体会到什么?    ④妈妈是怎样帮助佩佳认识自己的错误的?读课文6~10段。通过妈妈带他到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不同景象,了解人们在这一天的工作成绩。    ⑤读这部分课文,读出妈妈语重心长帮助孩子的语气。    ⑥齐读最后一段。“他想了想”,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⑦出示最后一段,学生试着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四、拓展升华   1你知道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吗?   2你有像佩佳这样的“失去的一天”吗?   3师生交流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故事,课后利用资料办一期班报。   4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从小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语文百花园四习作《我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n口语交际《电话留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敢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2.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3.能向别人学习,倾听他人的发言或表演。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电话留言的技能或发手机短信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打电话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通讯方式。但有时候电话通了,你想通话的那个人却不在;有时候对方又是录音电话,这就需要你留言,这个时候,我们该怎样说话呢?   1.阅读教材中“活动建议”部分,想想电话留言活动内容和要求。   2.确定打电话的具体内容。   3.设置电话留言的情景。   4.自由组合,模拟进行电话留言活动。  二、进行活动评价   1.阅读教材中“活动评价”部分,明确评价要求。   2.进行评价21古诗三首\n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他们写的其它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自学《题临安邸》、《示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打开书104页。板书;读古诗    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引导学生读准:    还(huán):回来。未还:没有回来。    将(jiàng):将领。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教(jiào):让。不教:不让。    指名读。    除了多音字,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个字?“秦”字查什么偏旁?(禾)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出塞:到边防线上去戎守边疆。    ②\n王昌龄: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边塞诗。     教师准备资料: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开元进士。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其中《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特别有名。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是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对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注意诗中的“关”,此处指边关。首句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解作“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讲成“秦月照汉关”。这句诗的意思是: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但使:要是。飞将:汉代飞将军李广。这两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戎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D请1——2位同学     ②\n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出塞》被称为有名的边塞七绝,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我们就展开想像,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请你边读边想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C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教师引导:明月、边关简单的叙述与勾勒,没看出怎么绝妙呀?再读读,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引导学生关注;秦时明月汉时关    教师补充资料:    出示: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6)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作者的朝代——唐朝(618——907)作者王维(698——756),请你根据这组数字,估算一下边关受匈奴外敌的侵扰有多少年?你感受到什么?你再读这句时应该怎样读?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都读读,读出时代的久远。     b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像: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看到这,你怎样读?    还是这句诗,让你仿佛听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匈奴人不断烧杀抢掠的马蹄与战马的嘶鸣声、百姓痛苦的呻吟声、戍边战士们的怒吼、两军交战武器碰撞的声音、诗人对边关战士发自内心的深深的同情之声。    教师小结;诗人就是这样,把我们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战争给秦、汉以来近千年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感受到这些,你会怎样读?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师引导: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你还听到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希望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    教师引导;你体会出作者抒发的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你怎样读这两句诗?    还有不同的读法吗?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学生读不出,教师读。强调“但使”二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两句诗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句子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选读其中一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n集体交流,汇报    (6)布置自学    你能用这种方法自学下面两首古诗吗?自己记写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作业:背诵古诗、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     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相同:    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不同:    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    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④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不同想像:     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费力地爬起来,想着不能亲眼看到满怀悲愤,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     诗人重病在床,临终前费力地说出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但死不瞑目。     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    ⑤教师引导: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同学们,65年啊,780个月啊,近二万四千个日日夜夜呀!     诗人从20岁,一直盼到85岁。这65年每一天作为北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一读,你看到什么?     重点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一直到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板书:死不瞑目盼统一)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你又怎么读这首诗?    ⑥\n小结:     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让我们满怀激情地齐声背诵这首古诗。     2.学习《题临安邸》    (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     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插入资料:《清明上河图》,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你们看,这里的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但是,这繁荣盛世毁于金人肆意践踏的铁蹄。    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板书:醉生梦死丢江山)     ③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①当北方大片领土被匈奴人践踏,百姓们在匈奴人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②诗人在金兵的铁蹄下65年如一日,苦苦期盼、度日如年,临终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学生齐读《示儿》。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     ③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那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板书:忧国忧民)    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作业: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22左公柳    一、\n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左宗棠生平事迹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棺、携、谋、屹、淌;”理解“戈壁、纤巧、拱手、疲惫、携带、屹立、流淌、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新疆、建设新疆,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22课《左公柳》。我们先来看生字词。    出示:    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    ②把生字变红。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n同学交流:    字音:    纤巧(xiān):查字典,读准字音。纤巧:细巧;小巧    字形:    最容易写错的是:    屹立(左边山字旁,右边乞丐的乞)    慷慨(左边竖心旁,右边既)    词义:    在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你不明白?(生生互动,质疑解    疑)    你发现有特点的词语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    流淌、疲惫、谋划、携带这四个词语的特点。    a出示:流淌:流?淌?流淌?你发现什么?(两个相同意思的字组成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    b在刚读过的词语中,你还能找出哪个构词方法相同?(疲惫、谋划、携带)你还能写出课文外三个这类词语吗?    拓展学习    文中还有不懂的词语吗?    “请缨”是什么意思?(缨就是带子,请缨就是请求杀敌或请示给予任务。本课指的是左宗棠主动请求收复新疆。)    “偏颇”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四字词语,快找出来读一读,积累下来:    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视死如归、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断然指出、年愈花甲、信心百倍、重重困难、泪流满面、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等。    这些词语中,哪些词语有特点?    a楚楚动人(aabc);你能写出三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心心相印、落落大方、夸夸其谈……)    b视死如归(骨瘦如柴、惜墨如金游人如云执法如山、爱兵如子……)    c不屈不挠(abac)(可歌可泣、载歌载舞、如诉如泣、有胆有识……)    d普普通通(aabb)(大大小小、明明白白、干干净净……)    (2)句子:    关注下列语句    A标点符号: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心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在本句中作用?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什么?(引出解释或说明)    “岂能”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阅读4——7自然段,体会引号的用法。    B关注下列复句,试着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关联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但是……;……然而……;不仅……而且……;不但……而且……;既是……也是……;如果……就……    a()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重重困难,仍信心百倍。    b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左宗棠()谋划如何收复新疆失地的策略,()还思索如何建设新疆的举措。    d这些柳树()成了收复新疆失地的见证,()还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开始获得新生。    e他的湖湘子弟兵()战斗之旅,()植树大军。    f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新疆、建设新疆)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①突然,我们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地方,傲然挺立着一棵柳树。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啊,好粗的树哇!两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A引导学生体会出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B联系上文“沙漠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映入眼帘的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再体会: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一幅画面?体会出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C朗读。    ②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在本文中的作用?(解释说明)    B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C体会排比句的作用:抓重点词语“屹立”、“茂密”、“钢筋般”、“挺拔”、“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③……这里的柳树枝干是挺拔的,枝条坚定地向上生长着。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引导学生体会出作者在赞美这棵树:“这棵塞外的柳树”与内地柔柳的不同,赞美它具有坚定、刚强、生命力顽强的品质,大有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④\n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这句话什么意思?    B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它是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像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    D朗读。    C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    教师讲解:这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学贵在生疑,对比这几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新疆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建设新疆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作业: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对这种生长在新疆大戈壁上的,由左宗棠率领的湖湘子弟兵栽的柳树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不拔、生命力顽强的一种树。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过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位著名的人物。阅读4——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读书,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书上。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你从哪找到答案?(你学懂了什么?)    ①\n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    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a“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    b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指名读(2——3)(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指名读(2——3)(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    出示新疆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69岁高龄的左宗棠身体非常虚弱,经常咳血。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齐读第七自然段。)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左宗棠这些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n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出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周旋,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但作者没有写这些,却偏偏选取了哪个这个材料,这是为什么?    (抬棺出征这个事例太典型、太打动人了。)    B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C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C质疑;    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左宗棠?    学生可能提出: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d角色换位:是啊,我们有这么多的疑问,左宗棠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e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份赤子情,那种为了正义、祖国领土统一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    怎么样?——学生接读    f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亲人放心。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勇往直前,决不后退,如下山的猛虎,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g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指名读。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你还从哪读懂左宗棠爱国、刚强、坚韧、不屈不挠?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出课件,学生齐读)    除了种树,左宗棠在新疆期间,为保证军粮供给,发展地方经济,曾大力兴办屯垦业,其功绩遗泽至今。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赤子心)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n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朗读。指名读。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3.总结谈话 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n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板书:        左公柳    左宗棠事迹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抬棺出征 收复新疆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新疆          。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憎、厦、舰、踞、铭、撰”;积累“憎恨、盘踞、铭记、撰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说说你了解了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文章,它介绍的是——板书课题《郑成功收复台湾》    1.课题有什么特点?(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除了这课,我们还学过哪篇文章的题目也直接告诉我们主要内容?    (二)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憎恨、厦门、战舰、盘踞、铭记、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积累词语;    除以上生字组成的词语外,本课书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你能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吗?    如;浩浩荡荡、举目四望、沉着镇定、惊恐万状、争先恐后、义正词严、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垂头丧气、张牙舞爪、喜气洋洋、成群结队、载歌载舞、街头巷尾、走投无路、天经地义、箪食壶浆等。    (3)当堂完成课堂练习:    ①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憎恨(zēngzèng)厦门(shàxià)乘势(chéngchèng)    应战(yīngyìng)喝退(hēhè)获悉(xīxì)    ②比一比(读音及字形),再组词(想想字义)。    曾()居()名()密()挣()    憎()踞()铭()蜜()争()    张()钩()功()隅()乖()    涨()钓()攻()遇()乘()    ③你能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本课的四字词语吗?    A形容兵马极多、阵容强大。()    B张开利牙,挥舞爪子。用作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或形容坏人猖狂的样子,或形容人手舞足蹈时动作十分粗鲁。()    C无路可走。形容处境十分困难。()    D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也比喻枯萎而没有了生气。()    E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汤。形容百姓热情欢迎他们拥护的军队。也表示馈赠食物。()    ④发现词语特点,并照样子每组写三个词语:    浩浩荡荡、、    喜气洋洋、、    载歌载舞、、    争先恐后、、    2.自读全文,复述课文    (1)关注课后思考题:指名读。    (2)学习要有法。读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道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捋清重点段的层次。    按照同学们所说的自学课文:    ①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注意课文围绕“收复台湾”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台湾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可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    ②\n汇报、交流:    全文可分为如下四个部分。    起因:(第1——2自然段):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第3——8自然段):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第9——10自然段):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第11自然段):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③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    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逐段阅读,简要概括    第三自然段;首先交代渡海东征的时间:1661年4月21日;还描述了那浩浩荡荡的阵容和气势。    第四自然段:接着写敌军企图凭借战舰大炮阻击。    第五自然段:郑成功沉着指挥我军取得了登陆台湾的初步战果。    第六自然段:后来写敌军求和,郑成功义正辞严予以拒绝。    第七自然段:郑成功采纳了台湾同胞“切断水源”的献计,使守赤嵌城敌军投降。    第八自然段:最后写郑成功用长期围困的办法逼迫台湾城内敌军投降,终于在1662年初,收复了被荷兰侵略军侵占38年之久的台湾。    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    ④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讲述前可列一个提纲,也可在心中打个腹稿。先自己练一练。请2——3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    ⑤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⑥\n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    3.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哪儿写得比较精彩呢?是不是觉得课文第六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第六自然段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舰和敌舰展开激战。英勇的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注。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人的弹药库。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我军官兵乘势用铁钩钩住敌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同学点评:      读这段,我们仿佛看到了郑军官兵在英勇地进攻,侵略者则溃不成军,乱作一团,仿佛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振天的喊杀声。课文是怎么来描写这激烈的战斗场面呢?    这里的“冒着”“驾着”“团团围住”以及下文的“钩住”“争先恐后”等词语,写出了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反映了战斗场面的激烈。通过“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写出了侵略军战败后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课文主要通过对我军官兵和敌    人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战斗的场面,来反映出整个战斗的场面和气氛。在描写我军官兵时,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如:“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跳”,来展现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突出了进攻的猛烈。而在描写敌人时,则通过“负隅顽抗”“惊恐万状”等词,来表现敌人的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其间对一次炮击敌舰所作的具体描述,则更加烘托出了战斗的激烈。    链接《飞夺泸定桥》    那究竟怎样才能写好一个场面呢?我们再来看一看《飞夺泸定桥》中的一段:    出示: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版,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你能品一品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一段描写的是红四团进攻的场面。课文第一句先交代总攻开始,然后分别写了团长、政委、号手、战士们在战斗中的表现,具体是抓住人物在战斗中的行动来写的,如团长、政委是“站着”“指挥”,号手是“吹起冲锋号”,二连战士们是“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三连是“每人带一块木版,一边前进一边铺桥”,这就使场面具有的动态感。在具体描写时,又是选取了二连22位英雄的进攻作为重点来写,其余则略写,这样点面结合,全面地反映出整个场面。除此之外,“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密集的枪弹”等的环境的穿插描写更渲染了场面的激烈气氛。    总结方法:    你能总结一下写好一个场面的注意事项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总的来说,写一个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气氛。      上面的要点记住了吗?那就请大家试一试吧!    4.拓展活动    读阅读链接、课外阅读有关台湾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或介绍郑成功其他事迹的书籍或资料,根据阅读所得,办一期小报,自命一个恰当的题目。或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    板书设计:郑成功收复台湾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率兵东征,收复台湾。    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了解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历史。了解那些为研制两弹一星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科学家事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握、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关键、署名、提炼、掌握、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n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A出示: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撤走、熠熠生辉    指名读。    这些词语中哪个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提醒大家注意?词语的意思不懂?    熠熠生辉?    B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可以积累,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吗?    如: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等    这些词语中有没有意思不明白的?    C课堂小练习:    听写所学词语    形近字组词    忱()撕()暑()练()    枕()嘶()署()炼()    蜜()瞩()艰()撤()    密()嘱()坚()澈()    文中有三个“不”字打头的四字词语:不假思索、不折不扣、不分昼夜,你还能写出几个吗?        填空:    ()的科学技术()的使命()地说    ()的待遇()的承诺()地接受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这句话用什么修辞方法?()    把它变为陈述句: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①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4——8自    然段)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②隐姓埋名,艰苦工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2——17自然段)板书: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2)其他段落写什么?简要概括写什么?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板书: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板书:果断受命,解决难题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熠熠生辉,中华优秀儿女美名永放光彩。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学习1、3段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    (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①抓:不假思索:不假思索:假,凭借。用不着想。形容反应敏捷,或极为熟悉而不需要动脑筋。也作“不加思索”。“不假思索”表现出她的果断和坚定。感受到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②\n联系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    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    朗读: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    你感受到什么?    意味着从此放弃自己熟悉而喜爱的专业,从此放弃科学家应有的学术待遇和荣誉,从此放弃一切名利,而不能像其他领域的功臣那样面对鲜花与掌声;不管为国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自己的名字也不会为人所知。    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    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你又感受到什么?    难怪作者赞叹到: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呢!    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句话是作者对她这一表态的高度评价,指出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勇气非凡,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为了祖国的强大,王承书毅然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让我们再回到那令人感动的场景,再一次感受不假思索背后的精神的伟大。    (2)这对王承书也是难题,因为在她原来的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这个难题。再加上国外封锁,更是困难重重。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项任务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放弃自己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开始。    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王承书不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她为国献身的精神。    4质疑:学到着,你们有什么疑问?    学生可能会问:这篇文章第一次放弃名利与隐姓埋名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等    5.布置作业:    读书、思考:    ①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    ②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    ③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        第二课时    一、\n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把握: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1、3段。通过学习,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对祖国无比忠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二)新课:    王承书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的?你从哪感受到她是一个不记名利、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1.变序教学,学习第四段:    (1)学习12自然段:    出示: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长句,两个“从此……”及“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2)学习13、14自然段: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    ①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抓重点词句)    出示语句:    虽然王承书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研究领域,但她决心凭着自己坚实的物理学术功底,和大家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攻克这个难关。    引导学生体会面对困难,她以极大的热情,迎着上。    朗读,读出她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    ②复杂的计算(体会数据作用、展开想象)    出示:    研究这项核心技术,需要进行大量的复杂的计算。为了获取精确的数据,她和同事克服设备简陋的困难,一下一下地敲打计算机的键盘。这种枯燥繁重的工作,她和同事不分昼夜干了一年多,仅获得的有用的数据,就装满三个抽屉。    引导学生体会,为了取得数据,王承书带领大家克服困难,    艰苦奋斗。通过    不分昼夜:昼,白天。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形容做事不停歇,从早到晚都在干。    数据:“一下一下、一年多、三个抽屉”看出大家没日没夜地勤奋工作。    读语句。    展开想象。读语句,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读语句。    ③\n舍小家,为国家(角色换位)    出示:    她瘦弱而刚毅的身影,闪现在实验室和工厂,闪现在大西北的戈壁滩上。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感受到什么?    为了国家,没有时间顾小家。    质疑:同学们,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王承书为什么能这样做?难道她不想自己的家吗?……)    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复杂内心:    哪位能回答?引导学生站在王承书的角度思考:(我非常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还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想知道他的学习成绩怎样,想自己的丈夫,想为他们做饭、洗衣,做一个贤妻良母。多在家呆一天、多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好。但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不能耽误一天。)    教师激情: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    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惟独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小家。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④朗读13、14自然段。    (3)学习16、17自然段。    教师引读;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的中华大地又沸腾起来。——(学生读)    这原子弹的爆炸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看原子弹爆炸图)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此时此刻,她又是怎样实现她隐姓埋名的誓言?——(学生读)    (4)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    国情、赤子心?(作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2.学习第2段。以读为主    教师提问:她这样做是一时激动吗?你从哪读懂的?    (1)指名读。    (2)“第一次放弃”与“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这段可不可不写?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    3.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    (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    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①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②学习王承书的爱国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隐姓埋名三十年    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果断受命,解决难题爱国奉献    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n        *25海上英魂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霎、锚、霄、频、屡、舵”;积累“霎时、频频、毫不示弱、响彻云霄、乘风破浪、置之度外、同归于尽”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一、三段。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了几位英雄的事迹后,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介绍的是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板书:《海上英魂》    (二)新课:    1.检查自学:    ①出示:霎时、起锚出海、响彻云霄、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毫不示弱、乘风破浪    读准字音。    这些字哪个字易错,你能提醒同学们吗?,    可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住本课的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把“苗”与“锚”、“它”与“舵”、“肖”与“霄”、“步”与“频”进行比较。    哪个词语你不懂,可以提出来。    学生可能问:    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海军的舰长亦用此称。    频频:屡次,连续几次。连续不断。    屡:一次又一次。    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常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乘风破浪:乘,利用。船趁着风势,冲开浪头。常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    霄:云;天空。云霄这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不懂?    2.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①初读,默读思考全文记叙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想想:文章分别用哪些段落写了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先标出各自然段序号,并作相应的文字批注:起因经过结果)    ②交流:    课文记叙了在中日甲午海战中,虽然我北洋水师与日军顽强作    战,最终失败,但他们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    起因:1自然段    经过:2——6自然段    结果:7自然段    ③\n学习一、三段    第一段写什么?(日本侵略我国,甲午战争爆发。)板书:侵略我国,战争爆发    第三段写什么?(甲午海战我方失败,但邓世昌等爱国将士的精神永存。)我们用什么方法概括出本段的段意?(把两个意思合并)     ④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我方会失败?为什么邓世昌要与舰船共    存亡等。    作业:读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率领将士顽强作战的动人事迹,体会昨日的英雄们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五课。    (二)新课:    在甲午海战中,中国的北洋海师是怎样与日军作战的呢?今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来读读课文。    自学思考:我军官兵是怎样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的?请你画出最感动的重点语句体会。    小组交流。    汇报:    1.学习2——3自然段。    北洋舰队面对强敌,毫不示弱。各舰官兵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一时间黄海海面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喊杀声、炮轰声响彻云霄。    抓住:同仇敌忾、响彻云霄等词语体会战斗的激烈。    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放短片,出现甲午海战战场。特别是让学生亲眼看到敌舰先进的设施,体会我北洋水师的处境。    再读这句话。    这部分,是作者描写海战的整体。    2.学习第四——六自然段    还哪是最感动你的地方?,    抓“置之度外”    ①\n邓世昌怒视“吉野”舰,对大副说:“敌军全仗‘吉野’横行,    如果撞沉‘吉野’,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他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官兵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致远’舰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以我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撞沉‘吉野’!撞沉‘吉野’!”邓世昌登上驾驶台,双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舰撞去。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置之度外。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此时,我们再联系上下文,体会邓世昌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引导学生分析出:    北洋水师官兵怀着对侵略者刻骨的仇恨(怒视)对祖国的爱(慷慨激昂、置之度外等)用生命保卫祖国的领海,捍卫祖国的尊严。在炮弹打尽、舰身倾斜,即将沉没时,决定以伤残之舰撞沉“吉野”,与“吉野”同归于尽。    朗读:读出邓世昌与全舰官兵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与勇气。    你是怎么读懂“置之度外”的?(联系上文。抓邓世昌、全舰官兵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他们是典型人物。)    邓世昌等爱国将士还怎么把生死置之度外?    ②敌军舰队发现“致远”舰向“吉野”舰猛冲,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舰。“致远”舰的甲板上起火了,但它并没有停止前进,而是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继续冲向“吉野”舰。“吉野”舰上的敌军见此情景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敌军舰长也吓得目瞪口呆,魂飞魄散。    抓敌人的神态、动作体会出面队比自己强大的敌人,邓世昌等人在弹尽、在船即将沉没的时刻,用“致远”舰做武器,誓死保卫国家。    通过写敌人的神态、动作、表情,来突出邓世昌等人的品质,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衬托人物高大的品质。)    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朗读。    你还从哪读懂“置之度外”?    ③邓世昌落水以后,仍不停地大喊杀敌。他平日饲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用嘴衔他的手臂和辫子,想救起主人;有个随从还把一只救生圈扔给邓世昌,但是他都拒绝了。邓世昌决心实践自己的誓言:“与军舰共存亡!”他沉没在汹涌的波涛之中,壮烈牺牲了。全舰二百多名将士,除十六人获救以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引导学生体会邓世昌等人的铮铮铁骨。为了祖国宁死不屈。    朗读,读出邓世昌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们怎样读懂“置之度外”?(联系下文)    ④小结学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词语    在这部分中,我们看到描写战争,既要有战争场面的描写,又要有典型的人物,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衬托。    ⑤\n读2——6自然段。    让我们再回到甲午海战的战场,感受英雄们的伟大精神!    指名读4——6自然段。    3.学习第7自然段    这场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    由于双方军力的悬殊和当时政府的无能,我们战败了(板书:我方战败)。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将士的崇高精神却永远留在全国人民心中。    齐读课文。    4.回归整体:    讨论: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三)拓展活动    查找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视、书籍、图片、资料进行观看或阅读。        板书设计:    侵略中国爆发战争    海上英魂英勇抵抗生死置之度外    我方失败精神永存        语文百花园五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3.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课时:4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    (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读读“泡泡”里的话。    “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学习写读书笔记    ①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②\n汇报交流:    A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    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    B阅读阅读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    C拓展:      阅读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有哪些种批注呢?    ①写感想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    ②质疑式批注:把读书的疑问记录下来    ③评价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褒贬看法    ④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    ⑤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独立阅读,写批注    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业:阅读一篇短文,做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    (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①抽签。    ②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    ③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内容形式    观点条理感染力新颖情感表演\n辅助手段            3.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4.活动总结    作业: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    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字数不少于400字。        第三课时(作文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选材    2.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怎样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星期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拿来,进行展示。今天,我们把大家拿来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绘画、摄影作品展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欣赏,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作品,并试着把它介绍出来,谁介绍的好,谁就被评为“最有品位的观众”。    (二)新课:    1.指导选材    ①提问:要想成为最有品位的观众,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    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相机指导:    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③大家尝试用发现的眼光重新欣赏自己中意作品的特点。    2.指导怎样介绍    ①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发现自己最中意的作品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你选它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来向评委们介绍这幅作品。    要想介绍得好,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认为在介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介绍得要具体。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以上要求    ②\n明确重点要求:    你认为这些中哪一项任务最难完成?(内容具体)    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做到具体?    看我们书112页下有一幅插图,我们能一起介绍一下吗?先自己观察,练一练,想怎样说具体。    请一位中等同学说。同学们评议。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重点指点:要想说具体,就要认真观察图上人物动作、神态,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动作,他说了什么?    让这位同学在大家帮助之后,再次介绍这幅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幅画的内容说具体?    引导学生总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展开想象,再自己介绍这张画或照片,看谁说的生动、具    体。把说的内容动笔写下来。题目自拟。        作业:完成本次作文。        板书设计:写一幅绘画、摄影作品    1.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从中间到两边等)    2.内容具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实。        第四课时(作文评改)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    3.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互相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才能把内容写清楚、写具体,以及如何写出成功后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进行“最有品位的观众”的评比工作。    (二)新课:    1.明要求    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展示赏析    (1)精彩题目展示。出示学生的习作题目,请大声读读题目。    (2)精彩内容展示。    ①小组赏析。请同学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再推荐出一个最优秀的片段,让全班同学互相欣赏一下。    ②集体交流。    请各组推荐出的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片段。要说说推荐的理由,并演示,划出精彩的地方。    欣赏一二篇完整的文章,请同学们谈谈听后的感受。    3.修改完善    上面这些同学已经获得“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其他同学想不想当?好文是改出来的。    ①示范评改    出示一个片断,师生共同修改。    ②\n自主修改    请同学按照“四读自改法”(出示“四读自改法”: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三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进行自读自改,有困难的可以请别人帮出出点子。。    ③自我展示    请同学对修改得较满意的地方和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说说自己哪个地方改得好,要注意说说自己原来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改),并为自己组员打分。各组除刚才已获得称号的同学外,另外分数最高的同学也获“最有品位的观众”称号。        板书设计    修改方法    一读,通读全文,对照习作要求,看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的地方改一改;    二读,逐段逐句轻声细读,修改不通顺的病句,改正用错的字、不当的词语和标点符号;    三读,默读习作,补充不具体的内容,删去多余的内容;    四读,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检查润色。26少年闰土\n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n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        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     特点           紫色的圆脸  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  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 时代特点,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只是、便、于是)        情感语气指导后生齐读第4小节。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        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抽答)       1.小黑板出示“我素不知道;……”一节,齐读,理解“素”、“如许”、“单”等词语的意思。并抓住“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本节。       2.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哪一小节写出了“我”的感想?(小黑板出示本节,齐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以羡慕、感叹的语气朗读本节。          本课板书设计:              稀奇事     反映品质         详写   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第五段,从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进—步认识课文从整体上如何安排详略,完成作业本第2、3、6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订正巩固。      二、利用抽答课后题1(1)、(3)两题,从整体上回顾和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其中1(3)中的“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问题的回答,可从外貌描写中导出“活泼可爱”的特点,“机智勇敢”可以归入“聪明能干”这一品质特点中,教师形成系统板书)      三、因为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受到“我”深深的敬佩和喜欢,他又很喜欢和“我”相处,所以,“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是怎么分别和保持友谊的?读最后小节(抽读)。       1.在这一小节里,哪些句子反映了“我”和闰土友谊深?(“我急待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两人的分别时的感情是怎么样的?(恋恋不舍)       2.反映“我”与闰土保持友谊的语句有哪些?“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我”对闰土长期思念的思想感情)      四、以课后题2为思考题,生再次轻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24少年闰土:            外貌特点  活泼可爱                  在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详写                  管西瓜刺猹 机智勇敢                品质特点  海边捡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27凡卡\n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板书课题)    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3.8.10.11.12.15自然段)    (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3)按写信过程将课文分成三段。    (4)简单介绍一下凡卡。(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爷爷一个亲人。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请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三、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    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8.11.15自然段)    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2)挨饿:结合“简直没有”“一点儿”“一点儿”来想凡卡一天到晚饥肠辘辘,可能饿到什么程度的表现。    (3)挨困:结合“一……就……只好”来体会凡卡即使在过道里也无法好好睡一觉,可能会困得怎样。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自由读,说说你从感叹号和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无法忍受、绝望、哀求等心情。)展开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实在的生活内容。如:凡卡还受了哪些折磨?还可能怎样请求爷爷?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第二时    一、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作出标记。    3.读一读,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有感情朗读4.5自然段。    5.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家乡美丽的夜景。宁静、优美、柔和,有着过节的气氛,从中可以想见凡卡高兴的心情。与城市悲惨的学徒生活相比,乡村的生活是那样美好,所以,在凡卡的记忆中,连一个普通的夜晚也如此美丽。这正是凡卡对家乡对亲人思念的表现。    (2)守夜和砍圣诞树。从“多么快乐的日子呀!”“逗笑一会儿”,还有爷爷生动趣味的语言,体会到这可能是凡卡印象最深、最快乐的一件事。试着读出凡卡的快乐。    6.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二、讨论写法的作用    1.加入插叙部分,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2.小说除了运用插叙,还采取了哪些方法,使我们如此感动?    在文中找到几处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来体会其真实具体,给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凡卡写信时的动作、表情、心理,写信中对学徒生活的描述和对乡村生活回忆中,都有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找到一两处来体会。)    三、自学结尾,体会表达的特点    1.找找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2.美好的梦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对比,让人对凡卡悲惨的命运产生了更深的同情,更加愤恨造成这种命运的社会制度。    3.讨论:凡卡的梦会实现吗,为什么?    4.回顾全文,进行总结: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拓展阅读    契诃夫是与莫泊桑齐名的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说他是一个“无比伦比的艺术家”。契诃夫的创作活动是从短篇幽默作品开始的,其幽默名篇《公务员之死》、《胖子与瘦子》、《变色龙》、《套中人》等,早已被译成中文,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其中《变色龙》、《套中人》还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建议同学们课外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板书设计:    凡卡(俄 契诃夫)    学徒生活悲惨    乡村生活“美好”    渴望得到关爱    心愿无法实现28.孔明借箭\n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4、介绍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要()三天赶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内—呐属—嘱日—曰    愉—瑜昨—诈吾—语勿—匆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读)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3.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9自然段)、三(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自己练习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2、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    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联系全文思考: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建议每个小组中的人员分好工:先是一人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中哪些材料与解决这个问题有关;读完课文后互相交流、讨论,一人准备汇报,其余同学准备补充。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⑴\n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密请鲁肃到船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⑵\n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径望北岸进发。”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    3、“孔明叫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擂鼓呐喊。”    (军事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    4、“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提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不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为什么?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样写,不仅使课文含蓄,而且给读者以思考回味的余地。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6、“孔明叫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为什么?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待至日高雾散……这里船轻水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生读)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借箭起因”(1—2节)。    学习方法: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四)出示讨论: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提示后讨论交流)    生:我觉得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    生: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    生: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    教师提示:根本区别在于,提到箭,周瑜想到的是什么,诸葛亮想到的是什么?由此你觉得两个人的真正差距是什么?    (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满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2、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练习复述课文。    3、题目“孔明借箭”,箭是借来的吗?题目说“孔明借箭”合适吗?为什么?    4、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三、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2、继续阅读课外读物。29战风车\n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厮、虔、冤、邪”4个生字;积累“外行、冒险、虔诚、形形色色”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搜集关于本文作者及《堂吉诃德》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和《堂吉诃德》的内容。    (结合让学生阅读本课后面的“学习链接”。)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伟大的作家、戏剧家、诗人。祖父是破落贵族,当过律师。父亲是潦倒终生的外科医生。由于家贫,他只上过中学,但喜爱文学,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后从军,参加过抗击士耳其军队的战斗。1602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堂吉诃德》,1605年该书第一卷出版,1615年该书第二卷出版。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将近七百个人物,描写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成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而全面的反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部著名的《堂吉诃德》中的一个片段,共同来认识一下这里面的人物吧!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唐吉诃德把郊野的风车当作巨人,竟然提着长枪、骑着飞马与之战斗,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厮”sī,    比一比(读音及字形),再组词(想想字义)。    斯()兔()牙()    厮()冤()邪()    3、默读课文,本文共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    堂吉诃德桑丘杜尔西内娅驽骍南得    桑丘:堂吉诃德的仆人    杜尔西内娅:堂吉诃德要去托波索探访的一位绝世美人,桑丘让堂吉诃德相信见到的粗野村妇是被魔术师诅咒了的杜尔西内娅。    驽骍南得:堂吉诃德出行骑的马。    4、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堂吉诃德为什么要去战风车?桑丘是什么态度?战风车的结果是怎样的?    由于头脑中充满了骑士的奇遇,竟把风车当作巨人,所以去战风车。    劝说,告诉他那不是事实,希望他能醒悟。    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滚翻在地,狼狈不堪。”“不能动弹”    四、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1、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战风车之前、之后,堂吉诃德和桑丘的两次对话。体会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2、交流:主人耽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    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    3、默读第10自然段,画出描写堂吉诃德的神态、动作的语句,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他战风车时的生动情景。体会堂吉诃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4、交流:    (1)“一片虔诚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    杜尔西内娅小姐其实只是一名普通的农妇,但在堂吉诃德的眼中,她却仿佛就是那个自己心目中要为之保护和爱戴的人,说明堂吉诃德是一个耽于幻想的人。脱离现实,终日沉迷于幻想。    (2)“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横托着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    勇敢,急公好义。动机纯真善良,立志铲除世间的恶魔,反对压迫,锄强扶弱,充满了无私无畏的精神。    (3)想象堂吉诃德战风车时的生动情景。体会堂吉诃德的勇敢、无畏,但又是那么荒唐、可笑。    五、讲述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内容和方式简要地讲述这个故事。    要求:可讲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胧,也可只讲战风车的那个重点场面;    可以一个人口头复述,也可以两三个人对话表演;    可以只讲故事内容,也可以在讲述中说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认识。    2、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六、表达感受    同学们可以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对堂吉诃德的看法和评价。    七、拓展阅读    课文结尾说:“他们谈论着方才的险遇,顺着往拉比塞峡口的大道前去,因为据堂吉诃德说,那地方来往人多,必定会碰到许多形形色色的奇事。”    想知道他们后来还有哪些险遇,碰到了哪些奇事吗?同学们可以在课外去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    八、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复述故事内容。    2、课外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30童年乐趣\n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毫不厌倦、一本正经、专心致志”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阅搜集关于本文作者及《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的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入题    在世界文学上,有一位名叫罗曼•罗兰的法国作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精心构思、奋力写成了一部十卷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作品描写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坎坷的一生。今天,同学们要读的课文就节选自这部作品,讲述的是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板书:童年)    二、学习生字新词: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3、学生浏览过课文后,师: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4、交流:    5、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三、初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    四、再读感悟    一边默读,一边勾划:六岁的克利斯朵夫的乐趣是什么?(板书:乐趣)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注意分别用不同符号勾划出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有关语句来)。    五、朗读表达    分角色朗读描述祖父告诉克利斯朵夫那乐谱是他的“第一号作品”这部分内容的段落。    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如下语句:    ○老人喜气洋洋地把这份乐谱解释给他听:……    ○克利斯朵夫简直愣往了。……他只能结结巴巴地接着说……    ○老人把他拉到身边。克利斯朵夫扑在老人的膝上,把头钻在他怀里,快活得脸红了。    (注意带点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六、交流感受    1、小克利斯朵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想和文章中的人物说点什么?    以上两个内容可以任选一个,先跟同学谈一谈,再动笔用三言两语写一写。    3、交流。    七、布置作业:    1、扩展阅读。    2、从本文中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读一读、记一记。语文百花园六  教学目标: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赏析经典作品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今后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的表达能力。    3、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4、积累鲁迅名言,使学生进一步感知鲁迅\n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    5、交流“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提高学生多方面鉴赏作品的能力。    6、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2、借助书下注释学习《儒林外史》中断气前的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提高学生阅读优秀作品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教学准备:可提前阅读《儒林外史》或阅读其它名家名著。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今天我们师生一起到语文百花园,看,这里的花朵可真不少,看我们能从中采集到多少有用的花蜜呢?    (一)理解与运用    1、出示例句    ●天空中挂着圆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读句子,边读边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哪一句更好?好在哪儿?(第二句好。因为这样写把由天空和圆月组成的画面表现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了。)    4、再出示几组句子让学生读读比比。例如:    ●沙地上种着西瓜。    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5、试着运用在句子中增加表示“什么样的”、“有多少(数量)”、“怎样地”“什么地方”等意思的词语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山坡上种着果树。    例:高高的山坡上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    ●飞机降落在停机坪上。    例:一架飞机缓缓地降落在宽阔而平坦的停机坪上。    小结:学会把一个句子写完整,这对我们写作可是大有益处的啊!    (二)拓展与交流:    1、同桌分角色朗读P154两位学习小伙伴的话,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2、分小组交流各自对本组某篇文章某种写法的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由各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交流的成果。    在汇报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三)阅读平台    1、本组课文带我们到中外名著中去游览了一番,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共同欣赏《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中的一个非常有名的细节描写吧!    2、教师介绍《儒林外史》及作者简况。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和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3、学生自由读文章,把文章读正确。    4、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生诸亲六眷(juàn)两茎(jing)    5、学生默读文章,思考:临死前的严监生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文章表现了严监生怎样的性格?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7、在本课文中,严监生动作描写有哪些,你能找出来吗?    与大侄子的交流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直子的交流越发子的紧了把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奶的交流那只手指着不动把眼闭着摇    与赵氏的交流点一点头把手垂下    8、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9、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小结: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心理对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积少成多    1、还记得《少年闰土》是哪位著名作家的作品吗?(鲁迅)    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积累几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共同感知鲁迅\n先生的语言风格和思想风貌吧!    3、学生自由读,想一想每句话的含义,把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背一背或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二、口语交际    在学习本组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欣赏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相信同学们在课下也曾看过不少名家名篇,有很多情节使你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以“名家笔下的精彩情节”为话题,继续开一次名著赏析会。    1、先来看看活动的建议,了解一下,自己在讲述和倾听是应注意什么?    2、自己先准备。    3、在学习小组内介绍。    4、小组推荐发言。    5、依据评价标准评出最佳讲解员。    三、习作    (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叫什么题目?是谁写的?文章主要内容讲什么?你为什么对该文兴趣浓厚呢?读了文章后,当时心中有哪些想法?    (课件出示写作要求)    (二)学习范文,进一步明确读后感格式:    1、学习《做事要有主心骨——读<爷爷吃鸡蛋>有感》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是写读到的内容(画上圆括号),哪些地方是写读后的感想(画上方括号),注意:在这两部分中,哪部分是小作者重点写的?文中的哪句话概括地表达出了小作者读《爷爷吃鸡蛋》后的最真实的感受?(画上波浪线)    2、指名朗读课本,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师生共同归纳读后感的写作内容:    开头:交代篇名或书名,概括文章的大意或中心思想;    主干:结合原文,利用联想或议论,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深刻的感受;    结尾:简洁明快,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    (三)教师点拨,提醒注意事项:    1、用第一人称来写;    2、联系自己的实际时,一定要是真实的心得、体会,千万不要无病呻吟;    3、要略写原文内容,重点放在“感”上;    4、结合事例谈感受时不能变成记叙一件事情的习作;    5、除了写读后受到的启示、教育,也可写灵光一闪时的感悟、联想,也可评点原文中的好词佳句,总之形式多样;    6、标题要合适,可直接拟成《读后感》、《读有感》,也可采用正、副标题结合形式;    (四)学习文后的“指南针”。    1、默读“指南针”的提示:《学写读后感》,并注意文字后的图画中三个孩子说的话。    2、判断下列读后感的写法哪种正确,在括号里画“√”。    (1)有“读”无“感”()(2)有“感”无“读”()    (3)“读”多“感”少()(4)“感”重于“读”()    (五)四人小组内说说读了喜欢的文章后的体会。    (六)指名2-3人在讲台前说,大家边倾听边思考,随时指出口述的优缺点,教师相机点评。    (七)学生当堂习作,自己修改,教师巡视,酌情个别指导。    (八)同桌互改草稿,交由老师查阅。    (九)誊抄。以下内容与本文档无关!!!以下内容与本文档无关!!!。。。。。。。。。。。。。。。。。。。。。。。。。。。。。。。。。。。。。。。。。。。。。。。。。。。。。。。。。。。。。。。。。。。。。。。。。。。。。。。。以下为赠送文档,祝你事业有成,财源广进,身体健康,家庭和睦!!!高效能人士的50个习惯l在行动前设定目标有目标未必能够成功,但没有目标的肯定不能成功。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思.崔西説:“成功就是目标的达成,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释。”现实中那些顶尖的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成功。一次做好一件事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博思.崔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要好得多。”富兰克林将自己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对“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培养重点思维从重点问题突破,是高效能人士思考的一项重要习惯。如果一个人没有重点地思考,就等于无主要目标,做事的效率必然会十分低下。相反,如果他抓住了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发现问题关键在许多领导者看来,高效能人士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发现问题关键能力,因为这是通向问题解决的必经之路。正如微软总裁兼首席软件设计师比尔。盖茨所説:“通向最高管理层的最迅捷的途径,是主动承担别人都不愿意接手的工作,并在其中展示你出众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问题想透彻把问题想透彻,是一种很好的思维品质。只要把问题想透彻了,才能找到问题到底是什么,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不找借口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的话:“\n如果你有为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是否负责是决定他能否成功的关键。一名高效能人士不会到处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责任;相反,无伦出现什么情况,他都会自觉主动地将自己的任务执行到底。要事第一创设遍及全美的事务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小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因此,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那么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直到发现正确的事情为止。运用20/80法则二八法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投入与产出、努力与收获、原因和结果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平衡关系。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收获;起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就能主宰整个组织的产出、盈亏和成败。合理利用零碎时间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的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事务衔接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零碎时间虽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凡事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时间的人。习惯10、废除拖延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説,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托,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崹蒂固的习惯。习惯11、向竞争对手学习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曾经说过,“对手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缺陷。如果没有了对手,缺陷也不会自动消失。对手,可以让你时刻提醒自己: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习惯12、善于借助他人力量年轻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现代职场中,靠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同别人展开良好的合作,才会使你的事业更加顺风顺水。如果你要成为一名高效能的职场人士,就应当养成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好习惯。习惯13、换位思考在人际的相处和沟通里,“换位思考”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用“换位思考”指导人的交往,就是让我们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身边人的处境及感受,并且尽可能地回应其需要。树立团队精神一个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是不会依仗自己业务能力比别人更优秀而傲慢地拒绝合作,或者合作时不积极,倾向于一个人孤军奋战。他明白在一个企业中,只有团队成功,个人才能成功。善于休息休息可以使一个人的大脑恢复活力,提高一个人的工作效能。身处激烈的竞争之中,每一个人如上紧发条的钟表.因此,一名高效能人士应当注意工作中的调节与休息,这不但于自己健康有益,对事业也是大有好处的。及时改正错误一名高效能人士要善于从批评中找到进步的动力.批评通常分为两类,有价值的评价或是无理的责难.不管怎样,坦然面对批评,并且从中找寻有价值、可参考的成分,进而学习、改进、你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责任重于一切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责任是一名高效能工作者的工作宣言.在这份工作宣言里,你首先表明的是你的工作态度:你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你的工作,不懈怠你的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敢于承担.这是保证你的任务能够有效完成的基本条件。不断学习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提高1%,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抵达成功.成功与失败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很多时候,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每天都在提高你自己;如果你不坚持每天进步1%的话,你就不可能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让工作变得简单简单一些,不是要你把事情推给别人或是逃避责任,而是当你焦点集中很清楚自己该做那些事情时,自然就能花更小的力气,得到更好的结果.重在执行执行力是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衡量一个人做事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只做适合自己的事找到合适自己的事,并积极地发挥专长,成为行业的能手,是高效能人士应当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把握关键细节\n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一个人要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必须养成重视细节的习惯.做好小事情既是一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精神.一个连小事都做不好的人,绝不可能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不为小事困扰我们通常都能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危机,但却常常被一些小事搞得垂头丧气,整天心情不快,精神忧闷紧张。一名高效能人士应当及时摆脱小事困扰,积极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专注目标美国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公司(3M)的口号是: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司经营,对个人工作也有指导作用。有效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沟通,在公司,无论是员工于员工员工于上司员工与客户之间都需要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工作中不可缺小的,一个高效能人士绝不会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相反他应当是一个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充分理解对方能够与他人进行桌有成效的沟通的人。及时化解人际关系矛盾与人际交往是一种艺术,如果你曾为办公室人际关系的难题而苦恼,无法忍受主管的反复无常,看不惯主管的假公济私,那么你要尝试学习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提高自己化解人际矛盾的能力。积极倾听西方有句谚语说:“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了一张嘴巴。”其用意也是要我们小説多听。善于倾听,是一个高效能人士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保持身体健康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先决条件。保持身体健康,远离亚健康是每一名高效能人士必须遵守的铁律。杜绝坏的生活习惯习惯有好有坏。好的习惯是你的朋友,他会帮助你成功。一位哲人曾经説过:“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着最佳服饰。”而坏习惯则是你的敌人,他只会让你难堪、丢丑、添麻烦、损坏健康或事业失败。释放自己的忧虑孤独和忧虑是现代人的通病。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只有保持内心平静的人,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高效能的工作。合理应对压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状态是成功的基础。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已成为职场人士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必备保障。学会正确地应对压力就成了高效能人士必备的一项习惯。掌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都不是工作狂,他们善于掌握工作与生活平衡。工作压力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种种不良的影响,形成工作狂或者完美主义等错误的工作习惯,这会大大地降低一个人的工作绩效。及时和同事及上下级交流工作正确处理自己与上下级各类同事的关系,及时和同事、上下级交流工作,是高效能人士的一项重要习惯。做到上下逢源,正确处理“对上沟通”,与同事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是我们提高工作效能的一个关键。注重准备工作一个善于做准备的人,是距离成功最近的人。一个缺乏准备的员工一定是一个差错不断的人,纵然有超强的能力,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不能保证获得成功。守时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高效能人士,就必须认清时间的价值,认真计划,准时做每一件事。这是每一个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高效地搜集并消化信息当今世界是一个以大量资讯作为基础来开展工作的社会。在商业竞争中,对市场信息尤其是市场关键信息把握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对竞争的成败有着特殊的意义。一个高效能人士应当对事物保持敏感,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赢得主动。重完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人际能力在一个人的成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曾对一些成功人士做过专门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家认同的杰出人物,其核心能力并不是他的专业优势,相反,出色的人际策略却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历练说话技巧有人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法国大作家雨果也说:“语言就是力量。”的确,精妙、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非凡,世界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把“舌头、金钱、电脑”\n并列为三大法宝,口才披公认为现代职场人士必备素质之一。一名高效能人士的好口才加上礼仪礼节,往往可以为自己的工作锦上添花,如果我们能够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对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能都将大有裨益。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议一件事物往往存在着多个方面,要想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事物,必须兼听各方面的意见,只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了解一件事情的本来面目,才能采取最佳的处理方法。因此,一名高效能人士要时常以“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谏言提醒自己,多方地听取他人的意见,以确保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善于授权善于授权,举重若轻才是管理者正确的工作方式:举轻若重,事必躬亲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于许多毫无价值的决定上面。制订却实可行的计划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认真的做一份计划不但不会约束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当然,同许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一样,执行计划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如果你约束自我,实现了自己制定的计划,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高效能人士。经常和成功人士在一起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可以让一个人产生特定的思维习惯,甚至是行为习惯。环境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能与生活。和成功人士在一起,有助于我们在身边形成一个“成功”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我们可以向身边的成功的人士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感受他们的热情,了解并掌握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效决策一个好的决策思想,不是限期完成的,而是在反复思考、不断推敲的过程中,在相关事物或其他活动中受启发顿悟而产生和迸发出来的。一个高效的决策者的价值在于“做正确的事”,同时帮助各管理层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确”,把决策落实。到困难找方法一个高效能人士,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是总有更好的方法。不被琐务缠身高效能人士不会被太多的琐务缠身。其含义主要是说高效能人士要充分重视时间的价值,不浪费时间会做那些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及时走出失败高效能人士不会让自己永远徘徊在失败的阴影之下。相反他们总是把所有的“失败”都看作“尚未成功”在遭遇一次次失败的时候,他们会始终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不论多么困难,他们都要鼓励自己再试一次。保持一颗平常心无伦做事还是做人,除了要善于抓住时机,懂得运用必要的技巧之外,还需要保持一颗平常人的心态。这种平常心,对于一名高效能人士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外表漂亮的人更受人欢迎,更容易获得他人的青睐,这就是“光环效应”的作用。一个人的某一品质被认为是好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从而也被赋予其他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的某一品质被认为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赋予其他不好的品质。拥有双赢思维对于职场人士来讲,这种双赢的本质是有感染力的。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个人心胸开阔、乐于帮助别人成功和愿意与他人分享荣誉的人的话,那么你就不愁没有朋友。如果你的周围充满了对你的成功感兴趣而又希望你成功的人,你在工作中就会充满与别人合作的热情。这对你工作绩效的提高很有帮助。追求绰约,超越自我追求完美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标准,是我们工作效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一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永远也无法成为一名高效能人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