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幼儿教育 11页

  • 40.50 KB
  • 2022-06-16 发布

国外幼儿教育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外幼儿教育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法国,这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为了提高幼教质量,幼儿园几乎都成立了由家长代表及教师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一年召开二三次会议,讨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育计划、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走出家庭,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充分地与人、与物相互作用,使幼儿喜爱幼儿园;另一方面,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教育,欢迎他们来幼儿园参观、访问、学习。父母也把教育子女看作是自己神圣的职责,他们主动参与、大力支持幼儿园教育。如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家长都直接把孩子送到班上,和教师、其他家长、小朋友交谈,并和小朋友游玩一会儿以后才离开,以消除孩子的分离焦虑,使孩子能以良好的心境开始在园的一天生活;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时,父母也不是接了就走,而是主动与教师交流情况,请教问题,以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韩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韩国幼儿园主要招收三到五岁的幼儿,幼儿教育虽不是义务教育,但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为入小学做好准备,为将来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有修养的新一代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n幼儿教育的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幼儿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对自己的正确态度,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创造的强烈愿望,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发展幼儿的美感。  丹麦比利时人怎样教育孩子丹麦在丹麦,把孩子放在外面“置之不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丹麦的年轻父母就经常把孩子“搁”在住所外的院子里午睡,只是偶尔从楼上的窗户往下看看。丹麦是欧洲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福利国家之一。在高税收政策支撑下的高福利给丹麦百姓提供了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多种优惠,使得社会安宁稳定,百姓生活无后顾之忧,因此,丹麦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另外,同其他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相比,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不少人就认为,孩子“独自在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可丹麦人的年轻父母也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他们总忘记带回自己的孩子。这时,警察成了最好的保姆,他们会把大街上长时间无人领取或是在草坪上酣睡的小孩一个个送回家。比利时作为一个十岁孩子的父亲,陪着孩子经历了比利时和中国的教育,相形之下,颇有感触。\n孩子在比利时上的小学,学校叫熊猫小学,听起来像是一所童话里的小学。儿子每天上学轻轻松松的,倒像是去童话国玩了一天。没有回家作业,一半的课程是让他们动手制作模具。老师常常带孩子们去郊游,参观各类博物馆。儿子谈起拿破仑、二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等,如数家珍。我不知道,对于一个小学低年级学生,是这些常识重要还是乘法口诀心算速度更重要。儿子的熊猫小学常常举办party,孩子们跳舞、表演,自在无比,说错了也不紧张。儿子回到了国内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他除了要完成大量的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周末还要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去上补习班,天天显得疲惫不堪。想想他曾经轻松无比的学生生涯,我也不免若有所憾。看到国内的父母们,在督促孩子做功课上无论多久都有耐心。一看到他们在生活自理上遇到一些棘手的事,就赶快包办了。记得在比利时期间,一次,同一位朋友一家骑车去郊游,他们儿子的自行车忽然抛锚了,小孩子就不慌不忙下了车,检查了一番告诉我们说链条脱位了。不等他父亲发话,就让我们等等,自己修理起来。朋友则悠悠闲闲地同我们一起看风景聊天。半个小时过去了,朋友过去看了一下,他已套上了脱位的链条。朋友用手转动了一下踏脚板,验收合格,便招呼我们一起上路了。其实,爱子之心,举世相同。传统、经济、生活态度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地父母不同的爱儿方式。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东方式的约束同西方式的开放相结合。当然,关键是我们的教育应外国孩子如何度过入园关\n每年9月,同样是美国的家长送3岁幼儿入幼儿园的时分。美国的幼儿同中国的幼儿一样,需要度过一段入园适应期。下面介绍一下美国的家长是如何帮助新入园儿童度过入园关的。首先,美国的家长通过与幼儿园沟通,通过各种传媒,早就明白新入园的孩子会对新环境感到陌生,而对亲人有强烈依恋的情绪,所以表现得害怕、紧张且欠缺安全感。他们明白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只要想办法缓解幼儿的这种心理,一段时间后幼儿就能适应新环境,并学会与其他小朋友作伴及参与幼儿园的活动。美国家长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的办法措施分开课前和开课后两部分。开课前,他们会经常与幼儿谈幼儿园的情况,让幼儿对新环境有初步了解;他们会与幼儿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强化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同时,他们告诫自己切勿过分紧张,以免影响到幼儿的心情。\n 开课后,美国家长会尽量亲自接送孩子,如果没空,也会设法找一位幼儿熟悉并信任人代劳。为了安定幼儿情绪,他们到幼儿园会清楚告诉幼儿他们会暂时离去,但放学时会准时接送回家,若幼儿入园时不停地哭泣,他们不会责备幼儿,而是尽量安抚他,让他明白父母清楚知道他的感受,并告诉幼儿老师会像父母一样喜欢和爱护他。在孩子初入园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太急切问幼儿在园内的活动,以免令幼儿感受压力及负担。他们明白,纵使有舍不得的感觉,也不要让幼儿知道,因为这会让幼儿多了不想上幼儿园的理由。如果一切功夫都做足了,但幼儿仍害怕上幼儿园,哭闹不休,他们也不会过分担心,因为他们明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因人而异的;他们不会恐吓或贿赂幼儿,而是温言相慰,并信任教师们的处理。国外早期教育状况一览美  国教育从生命第一天开始。创办“从出生到3岁”培训班,以1981年密苏里州教育部创办的“父母作为老师”(PAT)的项目最为著名。目前该组织已将它们的项目推广至全美47个州,培训了8000名“父母辅导者”。这些工作人员主要是每月对每一个家庭进行一小时的家访。美国的另一项以家庭为基础的父母教育计划,称作HAPPY计划: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指导计划。该计划得到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支持。HAPPY计划直接把培训带入家庭,计划中的母亲们每周受到一次访问,每隔一周参加一次与其他父母们的集会。新 西 兰教育从出生开始。1972年开始从事婴儿成长跟踪。1993年启动了3岁前婴儿发展与教育的国家计划——“普卢凯特计划”。新西兰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报告中指出:“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目前,新西兰已经有82%的3至4岁的儿童加入了早期儿童教育计划。秘  鲁建立“娃娃之家”。建立了3岁前的“娃娃之家”工程,专门对3岁前的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加  纳教育儿童不能等待。加纳有一个以《儿童不能等待》为题的0—6岁儿童发展计划,对该阶段的孩子进行系统的教育。该计划已经列入国家行动计划。\n该计划使孩子能够学会应付日常的生活,学会感知生活中的乐趣。法国的父母如何“望子成龙”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多给他们一点自由。”这是法国家庭教育专家们从成功与失败的家教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我们不无启迪。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家庭“望子成龙”的愿望与有些中国人相比并无二致,他们常常给孩子安排一系列课外课,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因此而加重。一位叫科尔内的家长反省说:“我的女儿卡尔尼刚刚5岁,她从托儿所回来后,每周还要上三次业余课:星期二学舞蹈,星期三学体操,周末学滑冰。后来我发现她累得不愿从冰上站起来,我这才决定停了这些课,让她喘口气。”法国的教育学家们指出,孩子们学的课程越多并不意味着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许多业余课程不仅使家长们的钱包变瘪,还消耗掉孩子大量的精力,只有有了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孩子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果一味地要求他去做太多的事,会使他产生厌烦的心理。为了使孩子将来能较好地融入社会,引导他们学会合群比学会某些技能更重要。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带小孩去公园游玩,鼓励他们与同龄的小朋友进行交往。为此在巴黎的街心都给孩子们留出一些空地来,或当旱冰场,或作自行车练习地,或用来搭建滑梯、秋千和翘翘板等,孩子们在那里玩得非常开心。 \n此外,对学习方面的安排,父母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对孩子的要求漠不关心,这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不好的记忆。专家们还认为,对一些智力超常的“小神童”,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与一般孩子不同的发展空间,否则他们的聪明和兴趣就会受到制约。对此,法国智力早熟儿童协会呼吁学校和社会承认那些“小神童”或“潜力极大”的儿童,不要想方设法使他们变得像平常孩子一样。据悉,在法国社会特别是法国学校,人们不太承认超出常规的东西,那些智力超常的孩子通常被视为过于捣蛋或过于理智,因此从一入学开始,人们就对这些孩子进行种种约束,或否定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或迫使他们“正常化”。这往往使孩子学习失败,变得内向,逐渐封闭自己或对社会产生敌意。据统计,由于学习环境不利,这些“小神童”有1/3拿不到中学毕业文凭,80%进入少年期后与学校或家庭发生冲突,10%自杀。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扩大孩子们的自由活动空间,向他们提供可选择的“大菜单”,是培养孩子兴趣、发展个性和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美国优秀教师致家长十条建议最近,美国州一级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长提出以下十条建议:\n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瑞典人的育儿观\n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进行比较多的户外活动。婴儿基本上不抱在怀里,在家放在床上,出门放在小车上,会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许多公共汽车都有供婴幼儿坐的小坐椅。公共汽车的中间部位有专供停放婴儿车的空间和供父母看护小孩子时坐的坐位。小孩从不与父母同床共枕。一般4-5岁以后,孩子就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了。这样做,对婴儿而言,可以自由伸展四肢,有助于血液循环和肢体发育,还可以增强独立能力,不撒娇,不依赖成人,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为确保交通安全,父母不能怀抱孩子坐在小汽车的前排坐位。婴幼儿很少吃或不吃零食,尤其不吃加了各种添加剂的食品。孩子从不穿开裆裤。具有高度环保意识的瑞典人,除了注意避免城市噪声对人类的威胁外,还高度重视玩具噪声对孩子的影响。印 度:重视对少儿进行IT教育据印度媒体报道,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城市开办儿童电脑学习中心或俱乐部,已成为一项新的产业。这些电脑中心寓教于乐,让娃娃们在游戏般轻松的气氛中,了解、接触电脑,学会电脑知识。 目前,印度的德里、加尔各答等城市已有10多家专做儿童电脑培训的公司,还有10多家公司正在谋划进入这一领域竞争。 促成这一电脑教育市场的形成有两方面因素。从官方来看,印度很多邦政府都在认真考虑向广大老百姓推广信息技术。而另一方面,家长也希望孩子们熟悉信息技术。据说,从前印度的父母最希望孩子将来当医生、当律师,而现在你若问家长愿意让孩子做什么,答案毫无疑问是“软件工程师”。据了解,印度现有的这些电脑培训中心为3?14\n岁的儿童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每家公司的项目针对不同的年龄组。这些培训与学校的日常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对于那些3?8岁的小娃娃们,只是最轻松地学着玩,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很多知识。摘自浙江在线英国家庭对孩子的餐桌教育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了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种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期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用礼仪了。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n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效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