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0 KB
- 2022-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师论文亲子活动中共同成长 摘要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的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度,真正的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不适宜行为也接干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同样孩子的宽容、谦让和共享也正是受着大人们的影响而改变着!所以适当的引导和诱惑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但能调动起孩子的活动兴趣,还能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和小小的成功感! 关键词 亲子活动家长不适宜行为改变观念共同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教育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儿童早期(0-3岁)是人整个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就象建筑物的地基那样重要,要想使儿童在未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就,必须要在早期对他们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丰富的环境刺激,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当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引发了对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婴幼儿早期教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同时也正式启动了“0-3岁教育工程”,使我国儿童受教育的年龄从3岁推倒了0岁。北京市政府在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05年,0-3岁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的目标”。由此看来,0-3岁婴幼儿的教育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拥有0-3岁宝宝的家长更期望0-3岁早期教育使他们的孩子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小脚印是婴幼儿感知世界、探索人生、发现自我的足迹。从这里出发,快乐的小脚印们将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未来。”这不但是我们“小脚印”婴幼儿家庭养护支持中心的服务宗旨,更是我们这些早期教育者的真切心声。在这个“以儿童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婴幼儿家庭养护支持中心里,快乐的“小脚印”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们正开心、快乐、健康、睿智地成长着。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的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度,真正的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事情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长在活动中的不适宜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更严重的会引起孩子的恐慌心理和不安情绪。 例如在一次亲子活动中,《送积木宝宝回家》时,因为明明贪多,两只不大的小手竟拿了三块大积木,前方的路被严严实实的挡住了,蹲在地上正捡积木的骜骜被撞倒了,这样一来明明连同积木都压在了骜骜的身上,受惊的骜骜立刻大哭不止!这时骜骜的妈妈并没有及时来安慰自己的宝宝,反而向明明大呼大叫起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眼睛长哪儿去了,家长是白吃饱的呀!真没教养!”当即所有在场的家长和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亲子活动中共同成长 摘要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的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度,真正的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不适宜行为也接干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同样孩子的宽容、谦让和共享也正是受着大人们的影响而改变着!所以适当的引导和诱惑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但能调动起孩子的活动兴趣,还能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和小小的成功感! 关键词 亲子活动家长不适宜行为改变观念共同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教育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儿童早期(0-3岁)是人整个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就象建筑物的地基那样重要,要想使儿童在未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就,必须要在早期对他们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丰富的环境刺激,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当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引发了对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婴幼儿早期教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同时也正式启动了“0-3岁教育工程”,使我国儿童受教育的年龄从3岁推倒了0岁。北京市政府在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05年,0-3岁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的目标”。由此看来,0-3岁婴幼儿的教育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拥有0-3岁宝宝的家长更期望0-3岁早期教育使他们的孩子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小脚印是婴幼儿感知世界、探索人生、发现自我的足迹。从这里出发,快乐的小脚印们将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未来。”这不但是我们“小脚印”婴幼儿家庭养护支持中心的服务宗旨,更是我们这些早期教育者的真切心声。在这个“以儿童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婴幼儿家庭养护支持中心里,快乐的“小脚印”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们正开心、快乐、健康、睿智地成长着。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的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度,真正的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事情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长在活动中的不适宜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更严重的会引起孩子的恐慌心理和不安情绪。 例如在一次亲子活动中,《送积木宝宝回家》时,因为明明贪多,两只不大的小手竟拿了三块大积木,前方的路被严严实实的挡住了,蹲在地上正捡积木的骜骜被撞倒了,这样一来明明连同积木都压在了骜骜的身上,受惊的骜骜立刻大哭不止!这时骜骜的妈妈并没有及时来安慰自己的宝宝,反而向明明大呼大叫起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眼睛长哪儿去了,家长是白吃饱的呀!真没教养!”当即所有在场的家长和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老师都特别惊讶,一个身为硕士学位的成年人竟会对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如此训斥!相反明明的妈妈手牵儿子的手忙给骜骜揉爱踩的小屁股,还不时的安慰到:“好骜骜,不哭了,明明是不小心的,它是想让小积木快点回家才拿那么多的,以后明明一定注意‘交通安全’再也不超载撞人了,好吗?”随后我和其他的家长也都连声安慰起哭声已停的骜骜来,夸奖他是个勇敢的孩子。骜骜的妈妈却在一旁尴尬的笑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行为,同样孩子的宽容、谦让和共享也正是受着大人们的影响而改变着! 在亲子活动中我还发现好多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学而来参加活动的,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完全被父母剥夺了。在《巧巧手》中,盛开在草丛里的小花真的好漂亮呀,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看着孙老师在团纸球、粘纸球……奇奇忽然起身跑到摇马前,纵身一跃骑在了摇马上,安然自得地摇晃起来,奇奇的妈妈随即用力将他从摇马上抱下,拉到了原来坐好的“位子”上认真听起“课”来,奇奇哪能就此罢休,又一次地跑到摇马前……就这样,奇奇和妈妈终于“打”了起来,奇奇哭闹起来,影响着整个活动。我连忙跑到奇奇妈妈身边,拉着她的手示意了一下,嘴里说道:“奇奇妈妈,你就让奇奇玩摇马吧,我来给你当宝宝,好吗?咱们一起学团球球,让咱们的草地变得最漂亮!”我的话音还没落,奇奇一屁股坐回了妈妈的怀里,撅着嘴巴说:“妈妈的宝宝是我,我回来了!”在一片笑声中奇奇和小伙伴们一同又做起了盛开在草地上的小花!所以适当的引导和诱惑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但能调动起孩子的活动兴趣,还能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0-3岁的幼儿无意注意远远优于有意注意,换句话说,0-3岁的孩子总是会记住非活动所学的内容!壮壮班的小朋友都是在2-3之间,他们对语言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同时也能或多或少的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但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有长短之分。在亲子活动中认知部分包括身体认知和语言认知,动静搭配也是亲子活动的关键所在。有一天,在认知活动中音乐律动《来来来,小朋友》,受到了小朋友的热烈欢迎,他们和家长一遍又一遍地表演着,真是棒极了!该是语言认知的环节了,小朋友们都安静的坐在爸爸妈妈的身前,认真细心地听起来,“一、二、三,上高山;”……漂亮小姑娘阿不的视线渐渐地离开了老师,小耳朵也好象一时间丢掉了似的,起身来到了多元智能活动区角里,玩起了小菜墩。阿不的姑姑无奈的摇摇头,叹息孩子的不认真!我微笑着走到阿不姑姑的身边,指着阿不轻声的说:“你别看她现在没跟着学,其实她听着呢,她肯定会说,不信你回家让她教你。你现在不用理她,看护好就行了。”阿不的姑姑很愕然,不懂我这话的意思,只是应许的答应了。果然不出我所料,次周活动时,阿不的姑姑高兴地告诉我,她不但跟阿不学会了那首儿歌,而且一句都没落,语气和声调与老师当天教的一模一样! 由此看来,在整个亲子活动中家长是和孩子一同成长的,他们都学到了自己所渴望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同时也体会到了自身价值的所在。宝宝和爸爸妈妈们在这片快乐的天地里,他们二者融为一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奏成了新时代最为美妙、动听的亲子和谐发展新乐章!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以“沟通、参与、整合、互动发展”为特征,构建社区早期教育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使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师已不是幼儿获得信息的唯一源泉。媒介(大众媒介、)成为主要的学习促进者,增加了许多学习途径,使幼儿从幼儿园意外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所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烈。因此,教育机构要把家庭、社会影响作为与教育相联系的统一体来加以考虑,从而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和策略,使教育的积极影响能通过与社会积极面的配合而产生倍增效应。及幼儿园必须在与社会系统的合作中去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务,发挥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导向作用。 教科文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报告中提出:“……初等教育应当扩大学生对周围和更广大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视野,帮助孩子们获得并实践民主的价值观念,包括:宽容、参与、责任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增长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显然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单靠教育部门的力量是负担不了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的,教育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即: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相互衔接。”“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谈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的活动,已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广泛兴起。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在2001年的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社区为依托,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发展形式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受教育对象从3-6岁扩展到0-6岁。”同时提出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应该“强调以社区为依托……与社区内各早期教育机构相联系,有关部门,如社区和家长共同参与。” 二、分析与讨论: (一)社区背景: 我园附近两个小区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建设起来的,由于地处当时的城乡交界处,小区有几大特点: 1.地域“广”。 2.居民构成“差异大”。 3.社区内的文化、生活资源“全”。4.学前教育机构“多”。 (二)社区对儿童早期教育需求与现状的分析: 1.养育状况:95%以上是在家庭中养育的。2.养育人状况:80%由老人看护,10%由保姆看护,10%由全职妈妈看护。 3.社区内弱势群体状况: 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么没钱、要么不愿拿出钱送孩子受教育,这些孩子基本上散落在市场里,跟随父母卖货无人照料。同时,小区内低保户和下岗职工子女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不容乐观。 4.社区对学前教育的需求 社区内98%的家长认为3岁前婴幼儿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由于大多数家长在生孩子之前,家长没有专门的时间和机会对教育进行较为科学的学习和了解,孩子出生后,更希望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孩子的养育与教育,进行指导与帮助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0-3岁婴幼儿的养育基本上是在家庭中进行的,而家庭中带养人的教育水平有限,希望专业的教育机构能够有专门为他们开设的培训课程。 家长对商业的亲子教育机构,感到收费较高,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师的流动频繁不够满意。而对国家开办的幼儿园尤其对一级一类对市、区级、市级示范幼儿园更加信任和看好,然而这些园提供这方面服务的幼儿园又很有限,希望有良好声誉的幼儿园承担起这方面的工作。 5.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家长——重经济投入,轻有效方法(情感交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的家长们舍得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资,让孩子玩高档的玩具、上高档的幼儿园、出入高档的幼儿活动场所……然而钱不是万能的。家长们一方面,已经意识到了3岁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忽略了自己在这其中的教育作用,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不够、对教育了解不够、对各种活动材料了解不够,所以,多数的处理方法不够科学。或者他们经常以“忙”为理由减少与幼儿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家庭——重保育,轻教育 由于招收3岁前幼儿的教育机构较少,因此,3岁前幼儿的入园率较低。90%的3岁前幼儿是在家中养育的,他们大多由祖辈、保姆看护,这些养护人科学育儿的水平不够高,常常是以孩子不磕不碰、吃得多、长得高,作为评价带养孩子好坏的标准。 6.“亲子园”中存在的问题 *“亲子园”——重幼儿训练,轻家长培训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亲子园”主要以社会商业运作的形式为主,收费较高。虽然市政府设立了20家“社区早期教育基地”,但由于生存原因收费仍然较高,尤其是那些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私立园、街道园。因此,“家长的需求就是亲子园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的想法和做法的成为主流,有时甚至忽略了其科学性、合理性,一味迎合、满足家长的需求与愿望。 因为家长有了经济的付出,所以对孩子的发展和变化非常关注。于是,教师们加强了幼儿的各方面的技能训练,对家长开展的工作却很少,即亲子活动中:只注重了“子”而忽略了“亲”。 *家长——重经济投入,轻科学导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的家长们舍得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资,让孩子玩高档的玩具、上高档的幼儿园、出入高档的幼儿活动场所……然而钱不是万能的。家长们一方面,已经意识到了3岁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忽略了自己在这其中的教育作用,他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不够、对教育了解不够、对各种活动材料了解不够,所以,多数的处理方法不够科学。或者他们经常以“忙”为理由减少与幼儿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7.我们的责任: 0-3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是智商发展的关键期、是学习能力发展关键期,童年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婴幼儿教育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幸福,怎样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呢?那应该是:从新生儿就开始的教育;能把握婴幼儿成长关键期的教育;能使儿童拥有幸福完整人生的教育。 我园作为示范幼儿园,肩负着政府的关怀与期望,有责任将这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有义务为促进学习化社区建设积极、努力、创造性地工作。即:宣传、普及早期教育、带动家长和社区内其他园所,从了解孩子开始,了解科学的早期教育,推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以“沟通、参与、整合、互动发展”为特征,构建社区早期教育模式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 以“沟通、参与、整合、互动发展”为特征,构建幼儿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社区早期教育模式。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共享,积极共建学习化社区的良好氛围。 (一)特点 1.沟通 由于,家长对亲子教育的认识是从“红黄蓝”“东方爱婴”等商业运作得早教机构开始的,幼儿园开办亲子园还是件新鲜事物,对其了解不够,就需要有人宣传,而宣传是在了解并认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实,家长更加信任国家办的教育机构,因此,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多方面达成共识,共同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与社区有效沟通。让社区内的工作人员,了解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学前教育在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位置,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与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关系等,并签订共建协议书,让社区人员成为幼儿园的义务宣传员。 其次,与幼儿有效沟通。让幼儿参与幼儿园的免费活动,让其体验幼儿园的快乐生活,吸引幼儿爱来幼儿园。 最后,与家长有效沟通。让家长了解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教师引导家长观察、发现幼儿的进步、变化,让家长认识到孩子与家长在幼儿园可以共同的学到自己想要得学到的东西。让家长的良好的口碑,成为幼儿园的“活广告”,扩大幼儿园的影响。 2.参与: 一方面,创设多种形式和机会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幼儿园作制的活动如:半日班、周末班、小时制班、对散居儿童免费开放活动、育儿沙龙、亲子手牵手(后符具体教案)、我是你们的大朋友、游戏大会、童年的游戏、幼儿园庆祝活动、家长学校、每学期都会在社区广场开展学前教育咨询活动、免费发放幼儿园园刊,宣传早期教育活动、设置社区宣传橱窗、电话咨询、网上答疑等。 另一方面,幼儿园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宣传、咨询等活动,如“建我社区、爱我社区”“中秋文化晚会”“我是社区小公民”“创学习社区、办一流奥运”等活动,既支持社区的工作,又是对幼儿园的广泛宣传。同时,积极与街道园所开展手拉手活动,到园所进行实践指导,组织观摩、学习、交流活动,开展了“爱是师德,奉献是师魂”的师德月活动,为社区所属幼儿园的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3.整合: 将社区散居幼儿及其家长请进幼儿园,共享幼儿园设施建设成果。同时,幼儿园充分挖掘、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文化、情感等资源弥补与幼儿园教育资源有效互补。 ★人力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社区内"有热情者、有能力者、有空闲者、有需求者"的积极作用,培育社区良好形象和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互助氛围。如:“今天我是教师”就是利用社区内有空闲的老人到幼儿园作教师助教工作,活动中老人感慨地说:“幼儿园的教师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他们对孩子们的影响、对家长的影响实在是太深远了。以后我会带动更多的对教育感兴趣的人来参与幼儿园的活动。”;“青少年志愿者”,是指社区内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将自己的专长和幼儿园的孩子们、教师们共享。 ★环境资源整合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 搞好社区内社区教育环境资源调研,打破单位界限,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幼小衔接”活动,我园所处的安华西里和安贞西里小区内都有小学校,每年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前,幼儿园都会组织教师、幼儿园大班的家长们与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一年级的教师,共同探讨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并带孩子们参观小学,激发幼儿进入小学的愿望;“社区资源为幼儿园课程有效利用”教师们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时,也会将社区内的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作为区交通安全教育基地,我们注重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将交通民警请进幼儿园,又和孩子们一起带着交通安全的倡议走进社区。在与家庭、社区的紧密结合中,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通过:“小手拉大手,争做文明小公民”的活动,使交通安全的教育已向家庭、社区不断扩展。 ★幼儿园内资源整合 由于幼儿园中的班级设置为大、中、小、托、半日年龄跨越2-6岁,如何利用好幼儿园丰富的人文资源,扩大幼儿交往空间?于是,教师利用户外律动时间,让大孩子与小孩子一起学习集体舞的动作;户外活动休息时间让大孩子带小孩子一起看交通安全标志,丰富对交通安全常识的了解和认识。天然的大带小活动,使大、小幼儿无论从动作还是情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文化资源整合 充分挖掘、利用社区内的文化资源丰富孩子们的经历和经验。 ★情感心理整合 利用各种宣传、咨询、联谊机会,营造社区亲合力、归属感和对本社区的认同感。 4.互动发展: *幼儿、教师、家长形成“滚动式”发展 在幼儿发展的同时,教师队伍也在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如:教师中开展的“读书分享”活动,。与幼儿、与家长、与家庭、与社区形成滚动式学习。 *幼儿园、家庭、社区“捆绑式”发展 幼儿园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其发展也要依靠社区。社区的整体发展中,幼儿园也是其中重要部分,幼儿园与社区捆绑式、互动式地发展。 形成了家、园、社会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良好社区氛围。 (二)形式: ★以幼儿园为主导:我园作为社区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和牵头单位,以在社区内散居幼儿及其养护人为教育对象,利用自身办学资源和优势,开展社区教育。 ★资源共享:将社区散居幼儿及其家长请进幼儿园,共享幼儿园设施建设成果。同时,幼儿园充分挖掘、利用社区内的人力、物力、文化、情感等资源弥补与幼儿园教育资源有效互补。 社会参与:邀请社会各界参与幼儿园内或幼儿园外教育活动。 由于我园是国家专业教育机构,教师队伍的各方面素质较高,教育行为较为规范,幼儿园在社区内的口碑较好。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社区内的居民参与的较为踊跃。近三年来,有3000多人次参与了幼儿园的义务咨询、宣传等活动。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亲子教育中如何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策略人生没有第二个童年。童年时期来得快,也去得快。成长中的孩子对于他目前的需要常是迫不及待的希望立刻得到,过些时候有些事就会显得太晚了。若在童年时,未获得充分的食物和良好的保育,他将无法面对未来我们所期望他接受的一切事物。若在他童年早期即缺乏正常发展个人的智力、生理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机会,往后将难以弥补这份遗憾。这段他印象最深刻、最渴望学习以及已经准备好学习的时刻将不复重视。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我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0—3岁儿童的教育问题,如何积极有效的开展0—3岁幼儿的早期教育,让科学的早期教育走向千家万户是我们在开办亲子园中所面临的难题。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们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多元的思想,有的家长对孩子实施放任式教育,有的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是传统教育。家长高控式的教育思想还不时地充斥着幼儿的一日生活。具体体现在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重幼儿身体保护,忽视幼儿心理是否快乐,重视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忽视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以至于影响了孩子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的宣泄和体能等方面的发展。 面对中国的国情,0—3岁幼儿多在家庭里看护,看护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技能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早期潜能开发。 通过两年多的尝试,使我们越发感受到只有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与家长共同携手,才能将新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行为后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使幼儿能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身心健康发展。于是,我们以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为切入点,尝试开展适合我园发展的亲子教育模式。 亲子教育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示范式的参与指导,是实现活动与指导的融合。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相处,遇到具体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亲子活动中家长既是活动的承载者又是活动的传递者,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每一刻最终实现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发展是全面的,立体的,丰富的,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根本目的。 策略一:做好亲子教育的宣传工作。 1、召开亲子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在活动中家长应承担的角色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另外,我们还将我园开展亲子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和办学特色向家长做了说明,恳求得到家长们的配合。 2、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有针对性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免费咨询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亲子教育对社会来说是一件新名词,开展、普及亲子教育对于我们和家长来说是涉及的一个新的领域。于是,我们在众多教育信息中,筛选适合这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信息,利用制作园报的形式发放给家长,使家长有针对性的了解目前教育孩子所要了解的一些问题。另外,开展免费咨询活动,可以是更多的家长了解亲子教育是什么,自己在亲子教育中要承担的责任等。 策略二:利用访谈形式了解家长教育观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我们利用访谈的形式尽可能多的了解看护者在亲子教育中的种种信息,通过对35名幼儿看护者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他们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困惑,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指导策略,从而帮助家长尽快提高教养水平,为孩子终生教育的基础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谈到自己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如何处理时,我们的谈话是这样的:玉儿的妈妈说:“我先不理她,等她冷静下来再给她讲道理”。“她只有2岁,你跟她讲道理,她能听懂吗”?“她能听懂,能接受,我觉得比直接说她有效。你要当时训她,她肯定特别宁,而且不接受,会哭闹,非这样不行。然后,我就先不理她或等过了这件事以后,我再给她慢慢讲道理。”我说:“您这样做特别好,对于孩子有一个等待,孩子有一个发泄,等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讲道理”。以上谈话内容,帮助家长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增强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 策略三:开发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整合。 1、利用身边的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 如:一次,壮壮和妈妈玩串珠子的游戏,妈妈在引导宝宝的过程中,利用游戏的方法将这种玩具的玩法进行了变化,如:认识颜色、数量、数数、比较多少,使宝宝的兴趣持续很长时间。这种一物多玩的引导方法体现了家长的先进教育理念。于是,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请这个家庭给全体家庭做了一次示范,使其他家长从中受到了启发。 另外,发现问题,我们请家长参与讨论,集思广益。如:家长应该如何面对孩子在交往中被打这个问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之间打闹是正常现象,孩子哪有不挨打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挨打时家长应该及时制止,或帮助解决;还有的家长认为,要给孩子讲道理等等。家长对于这种现象纷纷发表了看法,但并没有看到孩子间打闹原因何在。于是,老师帮助家长分析孩子间打闹原因可能是:孩子语言发展晚于动作发展,孩子只能用争抢或打闹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或是孩子经常感受到成人在不满意时用打闹来宣泄情感等。教师与家长对于同一个问题说出了多种看法,帮助家长从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使家长能从多种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 2、手递手主题经验分享交流会 手递手经验分享交流活动的开展源于我在进行访谈时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因此,我们想这种宝贵的经验应介绍给更多的家长,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有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于是,我们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有效事例记录下来,如:有家长尊重孩子,与孩子能平等相处的,有如何培养孩子意志力方面的等,请他们分别介绍给所有亲子园的家长,使他们在今后教育孩子方面能有所启发和借鉴。另外,老师和家长们还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当孩子任性怎么办?当孩子在外人面前不听话是给孩子面子,还是给孩子面子等。家长们各抒己见,老师还针对如何培养情感智力,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重要性做了阐述。活动结束后,家长们表示愿意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愿意共同分享科学育儿的经验。 策略四: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教育环境。 1、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远足。 陈鹤琴老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于是,我们将环境创设的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我们定期带幼儿去公园或社区去参观,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他们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在组织亲子班的活动中,我们主动将早期亲子教育送到社区,带领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和家长到公园远足。让孩子和家长感受自然环境中的教育。同时,教师还有意识地帮助家长捕捉身边的教育契机。如:在去公园的路上,教师发现树根处长出一些小蘑菇,于是请孩子们观察,并让孩子们观察蘑菇的形状、请他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这时家长还说:你看小蘑菇长得多向小伞呀?另外,到了公园后,一个叫多多的小朋友很想去看小鸭子,妈妈为我们小朋友带了一些食物,来到湖边和孩子们一起喂鸭子,臧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老师边喂鸭子请孩子学鸭子的叫声,观察鸭子的外形。来到岸上,老师请孩子一起学习小鸭子走路。(在石子的坡路上)等等。以上这两个小案例是我们在计划中没有想到的,但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发生了,教师便及时的捕捉教育契机,使家长和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我想教育活动的空间不仅要在固定地幼儿园内,要充分的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接受适合他的教育,同时也让家长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2、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其中。 在亲子活动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家长的手,即使能够看到孩子的手,也是在家长的手牵引下。这种现象令我们担忧:孩子的手哪去了?孩子天生好动的手脚被家长畸形的教育理念捆住了。家长怕孩子失败、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不行……诸多的担忧使孩子健全的手萎缩了,以至于出现了孩子任性、胆小和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调整了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指导策略,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融入到我们的亲子活动中,并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 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萧萧妈妈的手始终拉着萧萧或抱着萧萧,我问妈妈:“您为什么不让萧萧自己动手做?”“我怕他做不好。再说,孩子那么小,他也做不了呀?”听了萧萧妈妈的话,我开始反思我们亲子活动内容是否合理与全面,孩子自我认知、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样是我们亲子活动不可忽视的内容。所以我们调整了周末亲子班的活动时间,由原来1小时延长到2小时;活动内容增加了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加餐等。我们通过这些活动指导家长解放孩子的小手,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引导家长尽可能的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能够逐步认识到身边处处是教育。 3、感受身边处处是教育——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大带小的主题活动。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分散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场面:吕莹琨、苏少鹏等几个小朋友围着亲子班的一个文弱的小男孩儿说着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原来,吕莹琨小朋友拿了一块糖给了这个小男孩,然后,又要带着他去玩滑梯。这时,小男孩的妈妈说:“俊俊,妈妈跟你一起玩儿吧。”只见俊俊抬头看着妈妈,好象要说什么。“您的孩子平时和谁在一起呀?”我问妈妈。“平时一般我带他,很少和其他人在一起玩儿。我带他来亲子班就是想让他开朗起来,他现在见生人就怕。”听完俊俊妈妈的话,我连忙对她说:“俊俊看上去好象比较内向、胆小,您应该多让他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多与他人交往,现在不是很好的机会吗?”“吕莹琨、苏少鹏你们几个带着小弟弟玩滑梯去吧,注意别碰着他。”这时,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带着俊俊跑向了滑梯。在我的看护下,他们玩了两次滑梯。看到了俊俊的表现,俊俊的妈妈也笑了。这件事引发了我们对家长参加亲子班的目的进行访谈、筛选。在与家长的访谈中,76%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多与伙伴交往。我园中一班的孩子们每天都会成为亲子班孩子追宠的“伙伴”。这一现象,启发了我们在亲子活动中进行“大带小”活动方式的尝试。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在自然状态下,更多的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家长认识到,孩子的交往伙伴是多元的,“同龄”伙伴是必要的,“大龄”伙伴也是必不可少的。 策略五:亲子活动中的示范、指导更多的是指向家长。 亲子活动中,加强了对家长和幼儿的随机指导,及时将幼儿园和家庭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做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迁移。使家长感受到亲子教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它是随时可见的,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如在教育技能方面:教师在组织用小沙锤给音乐配节奏的活动时,教师在对家长的指导时很自然地告诉家长,回家后,可用小瓶子装上豆子或米,然后在将瓶子封好就可以进行这个游戏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缩短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的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孩子出现某些行为问题时,教师会主动帮助家长分析孩子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或技能问题等。如:孩子在玩搭积木时,孩子可能会反复搭高、推倒,搭高、推倒,面对这种现象,家长会认为孩子在搞破坏,其实,孩子是对推这个动作感兴趣,在反复搭高、推倒这个动作中发现、感受一些变化等。 总之,在亲子教育的探索过程中,我们通过不同形式为家长和宝宝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和谐的心理环境以及家长经验交流的机会。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对开展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对于培养“根”的事业不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亲子和谐发展新乐章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 摘要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的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度,真正的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在亲子活动中家长的不适宜行为也接干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同样孩子的宽容、谦让和共享也正是受着大人们的影响而改变着!所以适当的引导和诱惑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但能调动起孩子的活动兴趣,还能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和小小的成功感! 关键词 亲子活动家长不适宜行为改变观念共同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教育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儿童早期(0-3岁)是人整个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就象建筑物的地基那样重要,要想使儿童在未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就,必须要在早期对他们的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丰富的环境刺激,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当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引发了对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婴幼儿早期教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后,同时也正式启动了“0-3岁教育工程”,使我国儿童受教育的年龄从3岁推倒了0岁。北京市政府在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05年,0-3岁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的目标”。由此看来,0-3岁婴幼儿的教育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拥有0-3岁宝宝的家长更期望0-3岁早期教育使他们的孩子拥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小脚印是婴幼儿感知世界、探索人生、发现自我的足迹。从这里出发,快乐的小脚印们将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未来。”这不但是我们“小脚印”婴幼儿家庭养护支持中心的服务宗旨,更是我们这些早期教育者的真切心声。在这个“以儿童为中心、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婴幼儿家庭养护支持中心里,快乐的“小脚印”们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们正开心、快乐、健康、睿智地成长着。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的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度,真正的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事情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家长在活动中的不适宜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更严重的会引起孩子的恐慌心理和不安情绪。 例如在一次亲子活动中,《送积木宝宝回家》时,因为明明贪多,两只不大的小手竟拿了三块大积木,前方的路被严严实实的挡住了,蹲在地上正捡积木的骜骜被撞倒了,这样一来明明连同积木都压在了骜骜的身上,受惊的骜骜立刻大哭不止!这时骜骜的妈妈并没有及时来安慰自己的宝宝,反而向明明大呼大叫起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眼睛长哪儿去了,家长是白吃饱的呀!真没教养!”当即所有在场的家长和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老师都特别惊讶,一个身为硕士学位的成年人竟会对一个不满三岁的孩子如此训斥!相反明明的妈妈手牵儿子的手忙给骜骜揉爱踩的小屁股,还不时的安慰到:“好骜骜,不哭了,明明是不小心的,它是想让小积木快点回家才拿那么多的,以后明明一定注意‘交通安全’再也不超载撞人了,好吗?”随后我和其他的家长也都连声安慰起哭声已停的骜骜来,夸奖他是个勇敢的孩子。骜骜的妈妈却在一旁尴尬的笑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行为,同样孩子的宽容、谦让和共享也正是受着大人们的影响而改变着! 在亲子活动中我还发现好多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学而来参加活动的,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完全被父母剥夺了。在《巧巧手》中,盛开在草丛里的小花真的好漂亮呀,孩子们目不转睛的看着孙老师在团纸球、粘纸球……奇奇忽然起身跑到摇马前,纵身一跃骑在了摇马上,安然自得地摇晃起来,奇奇的妈妈随即用力将他从摇马上抱下,拉到了原来坐好的“位子”上认真听起“课”来,奇奇哪能就此罢休,又一次地跑到摇马前……就这样,奇奇和妈妈终于“打”了起来,奇奇哭闹起来,影响着整个活动。我连忙跑到奇奇妈妈身边,拉着她的手示意了一下,嘴里说道:“奇奇妈妈,你就让奇奇玩摇马吧,我来给你当宝宝,好吗?咱们一起学团球球,让咱们的草地变得最漂亮!”我的话音还没落,奇奇一屁股坐回了妈妈的怀里,撅着嘴巴说:“妈妈的宝宝是我,我回来了!”在一片笑声中奇奇和小伙伴们一同又做起了盛开在草地上的小花!所以适当的引导和诱惑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但能调动起孩子的活动兴趣,还能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0-3岁的幼儿无意注意远远优于有意注意,换句话说,0-3岁的孩子总是会记住非活动所学的内容!壮壮班的小朋友都是在2-3之间,他们对语言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积累,同时也能或多或少的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但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有长短之分。在亲子活动中认知部分包括身体认知和语言认知,动静搭配也是亲子活动的关键所在。有一天,在认知活动中音乐律动《来来来,小朋友》,受到了小朋友的热烈欢迎,他们和家长一遍又一遍地表演着,真是棒极了!该是语言认知的环节了,小朋友们都安静的坐在爸爸妈妈的身前,认真细心地听起来,“一、二、三,上高山;”……漂亮小姑娘阿不的视线渐渐地离开了老师,小耳朵也好象一时间丢掉了似的,起身来到了多元智能活动区角里,玩起了小菜墩。阿不的姑姑无奈的摇摇头,叹息孩子的不认真!我微笑着走到阿不姑姑的身边,指着阿不轻声的说:“你别看她现在没跟着学,其实她听着呢,她肯定会说,不信你回家让她教你。你现在不用理她,看护好就行了。”阿不的姑姑很愕然,不懂我这话的意思,只是应许的答应了。果然不出我所料,次周活动时,阿不的姑姑高兴地告诉我,她不但跟阿不学会了那首儿歌,而且一句都没落,语气和声调与老师当天教的一模一样! 由此看来,在整个亲子活动中家长是和孩子一同成长的,他们都学到了自己所渴望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同时也体会到了自身价值的所在。宝宝和爸爸妈妈们在这片快乐的天地里,他们二者融为一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奏成了新时代最为美妙、动听的亲子和谐发展新乐章!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2—3岁在托婴儿家庭亲子游戏状况的调查报告摘 要 本调查以“亲子游戏”为切入口,采用自行设计的家长问卷,通过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随机抽取的180名2—3岁在托婴儿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亲子游戏的现状是:1、三层以上的家长对亲子游戏的认识存在误区;2、家长重视亲子游戏,但参与率、积极性受工作等因素的影响;3、家庭中婴儿的游戏伙伴以“妈妈”为主,但“爸爸”的参与率低于祖辈。同时发现,家长中还存在认为“亲子游戏高深莫测”的思想;4、总体上婴儿对亲子游戏是喜爱的,但其兴趣受家长的亲子游戏观念、态度以及游戏水平等情况的影响。另外,不同性质的托幼机构和家长的学历程度也是亲子游戏现状的影响因素。以此为据,提出相应的指导对策。关键词 亲子游戏 在托婴儿 婴儿家庭 一、问题的提出亲子游戏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庭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途径。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还能有效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当前,3岁前婴儿的教育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家庭亲子游戏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也越来越为年轻家长所接受和推崇。但在与家长的实际接触中,发现有一些家长愿意花钱购买许多智能开发的玩具或教具,却不知怎样和孩子一起游戏;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事事包办代替;还有一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前送进各类兴趣班、培训班等等。如何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已成为托幼机构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试图从亲子游戏着手,来切实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然而,年轻家长们对家庭亲子游戏的认识和认同程度如何,亲子之间的游戏次数、游戏内容以及水平如何等等,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只有清晰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为托幼机构的家长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找到宣传推广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的有效途径,更新家长观念,从而为婴儿创设良好的家园共育的环境,促进婴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二、调查对象、方法及内容(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180个2—3岁在托婴儿的家庭,是从××区现有的6所公办、企办、街办托幼机构中,以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取的,其中男孩88名,女孩92名。回收的有效问卷共173张,回收率96.11%(见下表)。性质性别 公办企办街办合计发放回收发放回收发放回收发放回收男3130222035348884女3030222140389289合计616044417572180173/96.11%(二)调查方法和内容本调查为问卷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家长问卷。问卷包括“家庭状况”、“亲子游戏状况”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填空形式,第二部分为选择题形式。调查内容包括:(1)家长对家庭亲子游戏的认识;(2)家长参与亲子游戏时的态度;(3)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形式、内容等;(4)婴儿在亲子游戏中的情绪表现。三、调查结果和分析(一)总体现状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1、家长对家庭亲子游戏的认识 通过家长对亲子游戏的“概念了解”和“作用认识”这两个方面的调查统计,表明,2—3岁在托婴儿的家长中,至少有三层以上对“亲子游戏”的认识存在误区。2、家长参与亲子游戏时的态度 通过“家长参与游戏的态度”、“与宝宝交流时的态度表现”以及“面对忙碌的工作和宝宝的游戏要求时的选择”的调查,来了解家长参与亲子游戏时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在集体性的亲子游戏时,近三层的家长做不到参与其中;只有1/5的家长会在“工作与宝宝”之间选择宝宝。 23.12%的家长,在亲子游戏时仅仅充当了“旁观者”的身份,这种现象,我们在组织亲子游戏中也时有看到。家长的这种表现,往往也影响了孩子参与游戏的热情和效果,使亲子游戏的质量大打折扣。其中的1.73%的家长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在孩子亲子游戏时(托幼机构组织的)偷偷地溜掉,去办自己的事情。他们把亲子游戏时间当成了孩子的“托管”时间,而忽视自己的责任、作用和给孩子的影响。3、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形式、内容等 通过调查统计“家庭中参与游戏的主要人员”、“游戏时间、地点的选择情况”以及“常玩的游戏内容”等,来了解家庭亲子游戏中,年轻家长的参与率、游戏的频率以及游戏内容等实施的现状。观念支配行为,调查的结果与“认识情况”相近,同时也透露出几个问题。“妈妈”是婴儿游戏的主要伙伴,所占比率在50%以上;而“爸爸”的比率则下降到11%—13%,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形式,把“教子”的责任主要放在了母亲身上。而居于“爸爸”比率之上的则是“奶奶(外婆)”,比率高达25%—30%。这个数据表明,有近三层的家庭中,婴儿的主要教养人是由祖辈来担当的,妈妈虽然是婴儿游戏的主要伙伴,但爸爸的作用显然体现的不够。该题还显示,有1.05%—2.13%的家庭把婴儿的教养工作交给了保姆。4、婴儿对亲子游戏的兴趣 通过“婴儿在游戏中的情绪表现”和“主动向家长提出游戏愿望”的情况统计,发现总体上婴儿对亲子游戏是喜爱的。通过以上对家长的亲子游戏观念、态度以及游戏水平等情况的分析,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不科学的游戏行为,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婴儿对亲子游戏的兴趣。(二)影响因素1.托幼机构的性质因素 以“家长获取亲子游戏信息的途径”为主,以其他各项统计为附,来了解托幼机构对家庭亲子游戏现状的影响情况,以及托幼机构的性质不同,影响程度的差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早教知识和讯息是关注而渴求的,电视、书报和杂志以其普及性、时效性,成为家长们获得早教知识的首选途径。托幼机构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显示;同时表明,不同性质的托幼机构对亲子游戏的重视程度、对家长的宣传指导力度有差异。2、家长的学历因素根据调查发现的“母亲”是宝宝游戏的最主要“伙伴”,因此,选择“母亲的学历”作为统计对象,通过“与宝宝交流时的态度表现”为切入口,来分析家长的不同学历对亲子游戏状况的影响。统计表明,母亲的学历程度会影响教子行为,学历程度与观念的科学性成正比。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 四、思考与建议 家长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亲子游戏的信息,缺乏系统、全面和深入,家长自身的学历程度、职业性质等因素,也影响其对亲子游戏的理解和接受,造成误解、偏解和不解等状况;能正确看待亲子游戏,并不说明会玩亲子游戏,一些失败的游戏经验会挫伤家长的游戏积极性,游戏频率也受到影响;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在托婴儿的家长,家长的观念问题和育儿水平,与所在托幼机构的宣传、指导力度息息相关,但托幼机构对这方面重视不够,没能真正承担起提高家长素质的责任,是家长对亲子游戏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游戏水平不够高的原因之一。据以上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一)托幼机构要注重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 教师与家长有着共同的教育对象,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联系,教师有机会了解婴儿发展水平和家庭教育状况,同时具有一定的游戏指导的理论和经验,因此,对于家庭亲子游戏的指导,托幼机构既有责任,又有优势,托幼机构应该让这种潜在的优势发挥出来,让亲子游戏走入家庭,指导家长科学认识亲子游戏,提高游戏水平,满足婴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婴儿在家园共育下健康成长。1、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要使婴儿真正喜欢亲子游戏,更好地发挥亲子游戏的作用,家长首先应该创设良好的亲子游戏环境。一个自由自在,充满有趣事物的游戏环境,将可使婴儿满足而专注地在其中游玩。因此家长要创设一个有充足设备的环境,孩子在这个环境里可看、可听、可触摸,能充分的感知和体验。环境要丰富,但要避免过于繁杂、无序,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婴儿刺激因素过多,影响专注力,养成缺乏条理性的习惯。安排环境最重要的是要除去不安全的东西,以免婴儿发生意外,如药品及尖锐的东西,不要放置在常走动及可触及的地方。 除了一个好的物质环境,婴儿在游戏时更需要一个和谐、温馨、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调查发现,仍有不少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往往会在游戏中对宝宝提过高的要求,或把游戏变成是由家长陪同的“学习”、“考试”,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又如对孩子大声恐吓、责罚,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等,这种所谓的“游戏”,会让婴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地提出玩游戏的愿望了。在婴儿的早期教育问题上,家长应该摆平心态:婴儿的智力可以不超常(实际上,超常儿童在所有儿童中占的比例很小),日后也可以不出人头地、成龙成凤,但婴儿必须身心健康,因为积极的人格因素和良好的品质,是婴儿从容应付未来一生荣辱、坎坷与坦途的保证。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从而科学地玩亲子游戏。因此,家长要在游戏中和孩子结成平等的玩伴关系,尊重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做到积极、投入地参与游戏中,让孩子喜欢游戏,并从中获得收益。2、指导家长科学选择游戏内容,注重游戏的生成性 亲子游戏的内容要适合婴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倾向,要从婴儿的生活中挖掘游戏。2—3岁婴儿具有这样的特点:大肌肉的控制和应用能力发展迅速,逐渐能控制小肌肉的精细动作;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好奇,好“自己动手”……家长要根据婴儿的这些特点,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而又便于在家庭中实施的亲子游戏。这个时期可以多设计一些训练婴儿大肌肉的游戏,如做亲子操、走楼梯、钻“山洞”等。还有适度地进行一些促进婴儿小肌肉发展的游戏,如:“弹”钢琴、拣豆豆等。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 家长还要特别注重让婴儿感受语言、积累词汇,表达感受等,如散步时和孩子交谈看到的东西,“这是红花,一朵红花。红花真好看,红花真漂亮”等,语句简短,口齿清楚地说给他听。当孩子理解了那是“红花”,会用手去指,或者发出“恩、恩”的声音,这时,家长要鼓励他说“花”、“红花”,并及时给予表扬。在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动作表示或发出“恩——”的声音,就意会到他的需要而马上给予满足。其实家长的过于“及时”让孩子失去了一次语言表达的机会,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了不说话,而用其他方式表达就求的习惯,最终影响他的语言发展。因此,家长要给婴儿说的机会,鼓励他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养成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2—3岁期间的婴儿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充满好奇,想摸摸、看看,父母可顺应婴儿这一心理,借助亲子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多尝试。如当宝宝看到妈妈从衣架的夹子上取下衣服,也想来“帮忙”时,妈妈不妨请宝宝一起参与,玩玩“夹子”的游戏,给夹子排排队、叠叠高,体验如何用力,让夹子“张开嘴巴”,“咬住衣服”等,使宝宝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在操作中获得新的感受和经验。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认同亲子游戏的开展可以“随时随地”,“只要与宝宝在一起”。确实,一个有心的家长,会时时处处发现教育的契机。要将游戏和婴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其他活动,使宝宝在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生活游戏化。清晨,孩子睁开惺松的睡眼,不妨和孩子一起帮衣服上的扣子找家,锻炼他的精细动作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今天咱们一起来收拾宝宝的房间,宝宝的玩具应该怎么排队啊?宝宝自己决定吧。”这就自然而然地发展了孩子的分类能力。再如家家都有的“门”,也是与婴儿进行游戏的自然道具。语言游戏“请进来”,可以由家长敲门,说:“我想进来。”由宝宝开门,说:“请进来。”;开门——关门的动作,可以让宝宝伴随家长的指令来操作,在游戏中理解“开”与“关”的意义;引导大一点的宝宝观察和探究“门为什么会转”的秘密,找找还有什么也会转;随后还可以让宝宝尝试用钥匙开门锁,了解钥匙与锁之间的关系等。总之,只要和宝宝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物体,家里的门、桌子、椅子、杯子,以及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等都可以成为亲子游戏的内容或道具。 亲子游戏时,家长要特别尊重婴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珍惜婴儿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如带孩子到一个有树林的公园里,家长预设的游戏是“认出这是什么树”,但孩子发现了地上的树叶,并很感兴趣,这时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意愿,引导他玩“拣树叶”的游戏,接着可以与孩子一起“给树叶分类”、“比大小”、“找异同”、“拼贴”等,还可以“给树叶找家”,寻找树叶从哪棵树上落下的,知道树的名称。婴儿在亲子游戏中感受了快乐,增加了对大自然的感受,还玩了多种平时觉得枯燥乏味的智力游戏,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创意被承认,增强了自信心和对亲子游戏的兴趣。3、指导家长为婴儿选择合适的游戏玩具 合适的玩具是婴儿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婴儿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家长为婴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并要注意物美价廉和卫生安全。优良的玩具应具备:多变化,可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质料优、构造坚固、无毒性、不会损害身体;可以引起美感或感情,诸如洋娃娃、七巧板、积木、木珠、皮球、风筝等。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 实际上,可以作玩具的东西很多,也并不是越新奇特越好。一些简单的家用物品,如塑料瓶、空盒子、小勺子等都能成为孩子的玩具;有时也可自己改装一些玩具,只要颜色鲜艳,可拿着玩的任何形式的物体,同时体积大小合适,经过消毒,不会造成伤害的都可以;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自制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婴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4、指导家长在游戏中培养婴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利用亲子游戏,可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时,家长可用儿歌来吸引婴儿注意力,把吃饭变得有趣味:“开饭罗,开饭罗,大家吃饭罗;一大口,一大口,饭菜吃完了;你高罗,我高罗,宝宝长高罗。”用简短的顺口溜,可以让婴儿学会一些生活的自理,如脱鞋子,可以用上儿歌:“小鞋子,脱下来,两只小船来靠岸;一只左,一只右,相亲相爱不分开。”又如穿鞋子的儿歌:“先穿一只鞋,再穿一只鞋;鞋子穿好了,小船要开了。” 利用亲子游戏,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玩具要有固定的存放地方,游戏结束时要让玩具“回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或让孩子自己整理,物归原处。家长要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注意动静交替,帮助孩子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引起孩子过度的兴奋、激动和疲劳。在游戏中,还要让孩子逐渐学会善始善终,进而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为日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托幼机构对家长的指导策略和方法 调查发现,家长对亲子游戏的观念有不同的认识。如有的家长很重视亲子游戏的开展,且有一定的游戏经验和水平;有的家长认识到亲子游戏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存在较多的困惑;还有的家长对亲子游戏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的误区……同时,不同的学历、职业也影响了他们对宣传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因此,托幼机构要针对不同的家长,创设多种途径宣传和示范亲子游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水平。1、创设家长参与游戏的机会,通过感受和体验,认识亲子游戏的意义 要使家长走出亲子游戏的认识误区,首先要让他亲自体验亲子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情绪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变观念,重新认识和接受亲子游戏。进托幼机构要组织多种类型的亲子游戏,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使其在游戏中感受孩子的积极表现,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这既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实地的观摩,使家长理解亲子游戏并不高深莫测,人人都能实施和做好。托幼机构还可组织专家讲座,让家长聆听专家的权威发言,咨询自己的问题和困惑。2、发挥家长优势,为有经验的家长创设相互交流的机会 针对大部分家长已有亲子游戏的正确认识和相应的操作经验,托幼机构要能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家长向家长的影响、宣传和示范,提高整体的家长素质,这比其他许多宣传方式更有为有效。如:为有一定经验的家长举办“家教沙龙”,让家长自主参与讨论和交流自己的育儿经验,引起家长对亲子游戏的关注度和参与欲望,;又如请家长参与设计托幼机构的亲子游戏方案,或举行“家庭亲子游戏展示会”,让家长的现身说法,来指导、影响其他家长,进一步激发大家探讨和积累亲子游戏经验的积极性。3、采用多种途径,为家长介绍亲子游戏内容,指导家长对游戏内容的创编和生成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师,在实施亲子游戏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惑,特别是缺乏亲子游戏的内容,和对游戏的自主创编、生成。托幼机构要多途径地为家长提供与孩子年龄相适宜的亲子游戏内容。如结合季节、节日的庆祝活动,组织亲子游戏,如春天的亲子踏青游戏、夏天的戏水游戏、秋天的落叶游戏、冬天的玩雪、玩冰游戏,还有元宵节、妇女节、劳动节、“六一”节……让家长了解亲子游戏内容宽泛、形式多样。又如利用各班的家园联系栏,园报等,介绍游戏内容和方法。还可请专家向家长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生成游戏内容”的讲座。4、教师要做好个别家长的教育、指导工作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指导家长的能力。平时能注意观察和了解家长的观念问题和困惑,利用与家长的个别交流机会,从理论观念层面、实践操作层面有针对性地指导不同的家长,解答不同家长的疑问,从而提高本班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为孩子的发展创设和谐、一致的家、园环境。 总之,家长应学会更多的亲子游戏,把游戏引进家庭,使家庭演化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亲子课堂,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乐园,使宝宝在游戏中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丰富心灵、陶冶情操,真正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亲子活动中对父母教育行为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如何正确科学地培养下一代,并由此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始终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大家都意识到:要培养健康成长的下一代,光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中央教科所1991年的调查显示:对我国4-6岁儿童认知水平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家庭,其次才是幼儿园。当前,有识之士清楚地认识到:儿童教育的国际潮流从儿童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点,逐渐由儿童本身移向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关键人身上,即孩子的父母。据调查研究显示,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还是很薄弱的。如:中国科学院(99年11月)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经专家对1800名家长近三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其中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质量不当。在《幼儿园家长工作规范》一文显示:长期以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疏忽专门针对父母进行教育而仅仅注重儿童教育的倾向。若长此以往,家庭教育的功能将难以真正发挥,健全儿童的培养也难以实现。因此,优化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体系,提高家庭教育的主要承当者——父母的素质已迫在眉睫。从社会大背景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不断受到家长们的普遍关注。我国1962-1975年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累计出生的人口约3.6亿,现在正处于26-39岁的育龄期,构成了庞大的父母群与准父母群。这些社会因素累加起来意味着,父母教育在中国的倡导与推行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要。但中国目前父母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没有一整套的、旨在提高父母素质的、针对父母所需要的教育方案或训练计划,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经实证研究所证实的父母教育实用技术和方法。这与现代家长及社会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在家庭教育指导中,书籍和相关的讲座、报告会等虽然不少,但情境性不足、实践性步不强,又带主观、间接性。有鉴于此,我们在亲子活动中对家长教育行为的指导进行了实践和研究。亲子活动是一种以亲缘关系为基础,建构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实施亲情影响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这里主要指教育机构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从而使父母获得恰当的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何为父母教育?简单地说,即是教人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它着眼于通过训练父母,以达成预防儿童问题的产生和诊治儿童已产生的问题的技能方法的学习,现代家教观念的形成。为什么把父母教育置于亲子活动这一载体中?是因为这有助于家长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对儿童出现的即时问题在老师有针对的指导下加以预防和诊治。它可以弥补靠单向的单纯知识灌输的传播方式如讲座、报告会等的不足。在亲子活动中进行父母教育,使父母与教师可以相互沟通,父母存在的具体问题可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得到解决,并且父母可把这里得到的方法、经验很好的迁移、运用到对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去。故在亲子活动中对父母教育行为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目标着眼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父母能正确引导孩子活动,并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对父母教育行为指导的内容、方法、模式等。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1)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的40名家长。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2)家长来源属性:主动报名;乐意与孩子互动;自愿接受老师指导。2.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主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调整,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父母教育行为指导的内容、方法和流程。2)谈话及问卷主要用以了解家长参与活动的情况,以便及时地调整。3.活动的时间:双休日,每次两小时,便于爸爸或妈妈抽空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三.研究内容一)活动指导的三种模式:1、三种指导模式的介绍1)、“演示性指导”与“观摩性学习”模式指教师通过对孩子活动的现场指导,向家长提供指导孩子的内容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通过观摩教师指导孩子的过程,直接学习。考虑到家长是带着问题来参加这一活动的,他们希望通过老师的指导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了满足家长的这一需要,我们将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流程设置为:教师现场演示——家长模仿实践——教师家长沟通在“教师现场演示”环节中,老师指导孩子的过程,正是对家长进行直接的指导的过程,老师一边指导孩子,一边向家长介绍为什么要这样做,即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有效教育方法。第二环节实际就是家长的实践操作,家长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着老师的做法和孩子一起游戏,碰到困难了想想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把它迁移过来试试看,或直接请教老师:在指导孩子活动时碰到的这个困难该怎样解决?通过当时与老师的直接交流或老师对其个别的指导顺利地解决问题。最后一环节请孩子离开(配班老师带孩子到户外活动),目的一方面在于给家长们提供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如在实践中还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在这时就可以提出来了,家长们可以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经验,老师在其中也会给出一些意见供家长参考;另一方面在于利用这个机会,老师可对家长进行归结性的指导,即老师把本次活动的目的及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的方法加以小结并归纳,以帮助家长巩固练习。2)、“归结性指导”与“尝试性学习”模式指教师通过活动一开始向家长介绍活动内容、形式和要求,引导家长根据孩子和家长自身的特点,尝试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指导。教师提出要求——家长尝试实践——组织家长交流——教师归纳小结 在这一指导中,我们更注重帮助家长解决些个别而不是共性的问题,指导孩子的对象慢慢由老师转化为家长。为了让家长们能更顺利地指导孩子开展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部分老师会简要地向家长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材料的操作方法及指导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而重点则在于对家长们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如:家长会根据孩子的领悟程度,逐步提出问题。主要是指导家长会观察孩子的反应,会小步递进。这样,对家长指导的针对性就更强了,家长的积极性又一次提高了。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又灵活地根据家长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指导方法与指导的内容。这个过程很容易观察到家长对孩子指导的急功近利,那么在活动中该如何给孩子设置问题,启发孩子向目标趋近,这是有策略的,通过个别家长的具体交流,许多家长都获得真切的感受。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3)、“分享性指导”与“自主性学习”模式指家长在自由选择材料、对孩子活动自主进行指导后,组织家长在交流、分享活动中获得的认识和喜悦。当遇到困难时,根据教师的书面指南进行指导。家长选择材料——与孩子实践——集体交流分享这一阶段基本上已不是对亲子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把握上,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在自选和探究趋向上做自选的活动。我们会同时提供几套玩具及其使用说明和操作方法供家长选择,目的在于发挥家长的自主性,并互相交流彼此的在亲子教育中亲近进取发展的经验。老师在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发现典型,在最后通过一起分享交流,让大家获得收获。2)三种指导模式的产生● 从理论中来:以实现家长从学习到运用的发展过程。为了满足家长在不同活动阶段不同的需要;为了激发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了能在家长看别人怎么做(观摩),到自己摸索着做(尝试),最后能以比较好的方法去引导孩子(自主)这一过程中体现出家长从学习到运用的发展过程,我们将活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学习分为三个模式。● 从实践中来:满足家长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最初的“演示性指导”与“观摩式学习”指导模式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欢迎,来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孩子积极性都很高,每次基本上都座无虚席,有些家长甚至调休带着孩子来参加。可好景不长,过了一个多月,有些家长就以要跑亲戚等理由向我们请假。在与家长的闲聊中我们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都觉得,前几次活动时老师先指导孩子,以这种形式来指导家长既能让家长了解到一些科学的观念和有效的方法,又非常的生动形象;而活动进行了几次以后,家长们觉得自己基本上已能自觉注意到指导孩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活动中要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要注重引起孩子的兴趣……”,无需老师在每次活动中都通过在老师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对家长进行指导。看来这一单一的指导模式已不能满足不同需要的家长群体。既然是这样,我们就根据家长的需要作出调整,三种不同层次的指导模式就由此产生了。 3)三种指导模式的应用:我们基本上是根据以下三方面因素来考虑每次活动具体采用哪种指导模式:根据玩具的种类:玩具的玩法、规则、游戏目的是一目了然还是难以琢磨。根据家长的实践水平: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游戏的目标,让孩子在不断尝试成功中循序渐进还是重视活动的结果。孩子的能力及兴趣:孩子对所提供的材料是否感兴趣,以及操作这一材料的实际能力。只看到以上的某一方面来确定指导模式的结果往往会不如人意,心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加以选择,才会让家长与孩子都有所收获与启发。如:要采用“分享性指导”与“自主性学习”这一指导模式,就必须符合这些依据:1、玩具的玩法、规则、目的要让家长通过看玩具材料本身或辅助的书面材料就一目了然。2、家长在指导孩子的实践过程中,能注意到合适的目标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展,并会运用各种方法(如鼓励、比赛等)让孩子体验成功。3、孩子的状态是积极乐于参与的。而当其中的某个因素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考虑用其它两种指导模式,特别是家长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只注重活动的结果时,人们便采用“演示性指导”和“尝试性学习”的指导模式,让家长在观摩老师直接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学习老师的做法,老师也会重点提醒家长某些要注意的问题。又如在玩具的规则、玩法及目地难以琢磨而其它两因素不变时,老师就可选择“归结性指导”于“尝试性学习”指导模式,让家长在活动前老师的简短介绍中解决一些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再进行尝试性的实践。从以上举例中,我们便可得知:这三种模式的运用是根据玩具材料,家长与孩子实际情况来加以选择的,它们的运用是不带阶段性、程序性互相交替着的。在亲子活动中对父母的指导选择哪种指导模式更适切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帮助家长现发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活动指导方法l直接的指导即家长直接观摩老师指导孩子,老师在其中介绍一些教育观念及方法或老师直接告诉家长该怎样引导孩子游戏的过程。l个别的指导指在亲子活动时,父母指导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个别指导父母应该怎么做的指导方法。l评价性的指导这基本上用于每一次活动的结束部分。老师将活动中观察到的父母指导孩子的一些好的例子介绍给大家,然后分析其中一些科学的观念及方法。以此给大家一些启发,也使这位被评价的家长积极性更高。l点拨式的指导在父母指导孩子活动有了一点小困难时,老师帮助父母提供解决的方法,并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家长在以后再碰到此类问题时就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l 归结性的指导在活动结束时,老师把本次活动的目的及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的方法加以小结并加以归纳,以帮助家长巩固练习。活动指导内容1、制定指导内容的原则l 从家长的需要出发,制定指导内容。了解家长需要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卷;谈话;活动中的交流;活动中家长的表现;活动中孩子的表现。2、指导的内容l 父母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有部分家长在指导孩子活动时,因为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或未达到要求,家长就不耐烦了,严厉地指责孩子,批评孩子,使原本快乐的游戏活动不再受孩子的欢迎。所以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要求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地指导孩子。父母会从亲子活动孩子的表现中进一步了解孩子,从而游刃有余的教育孩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子。父母了解的都是家里的孩子,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了解的并不多。而在亲子活动时,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各种表现中进一步较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有针对性地,游刃有余地教育孩子。l父母用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成人的鼓励会给幼儿以信心与动力,让孩子努力做好一件事。所以在孩子成功或失败时,家长都应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l 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指导孩子的活动。有很多家长都错误地认为,要求越高对孩子越有帮助,其实不然。只有适当的要求才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l父母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一起探索游戏玩法的能力。父母若在和孩子一起活动时能多问孩子几个“这该怎么玩”,“让我们一起试试,好吗?”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和能力。家长退一步,孩子可以进两步。l 父母在活动前注重引起孩子的兴趣,并知道引起兴趣的方法兴趣是孩子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了解了这一点,家长就可以用以下方法引起孩子的兴趣: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l 父母注重培养孩子活动的专注、稳定性,并知道培养孩子专注、稳定性的方法。这是注意的一种良好的品质,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以培养:1)活动前要让孩子有一个明确又合适的目标;2)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习惯,在孩子认真做一件事时,不随意打搅;3)培养孩子“闹中求静”的本领。三)父母教育反馈机制与评价体系指导效果的反馈主要来自于活动中的观察,老师并以以下的指标来评价家长:1)当预定目标不适合孩子时,家长能根据实际随时调整得3分;让孩子照着预定要求做,实在不行再调整得2分;不做任何调整得1分。2)当孩子对所做的事失去耐心时,父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以自己的耐心鼓励、感染孩子得3分;能克制住自己的脾气,引导孩子做完这件事得2分;不能控制自己,责骂孩子得1分。3)在孩子活动失败时,家长以鼓励的方式评价孩子得3分;批评后仍鼓励得2分;只批评得1分。4)在活动前,父母注重引起孩子的兴趣,并能通过自己的引导引发孩子的兴趣得3分;父母注重引起孩子的兴趣,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得2分;不引发孩子的兴趣,随他去得1分。5)父母与孩子游戏时,父母能由浅入深,有计划地指导孩子,孩子觉得很高兴得3分;能指导孩子,但无计划性,想到什么就指导什么得2分;父母指导时只告诉孩子要达到什么结果得1分。6)父母引导孩子玩一样新玩具时,能和孩子一起探索游戏玩法得3分;让孩子自己先想一想,然后把玩法告诉孩子得2分;直接告诉孩子游戏玩法得1分。7)父母能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孩子的弱点用积极的方法引导教育孩子得3分;能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但发现孩子的弱点后需要老师帮助解决得2分;对于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弱点视而不见,认为孩子就是这样的得1分。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以上得分累计达21—15分为优;14—8分为良;7分及以下为中。 四.研究的分析与建议一)对父母教育行为的指导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主体性在进行父母教育行为指导的过程中,最大的感触与认识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家长很依赖老师,认为我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目的便是请老师指导孩子的,要我自己指导,我在家里也能进行,又何必跑来跑去。所以要组织好这样的活动,最重要的首先是让家长明确我们这一亲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更为科学有效。老师指导的主要对象是父母而不是孩子,指导孩子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而不是老师。这样才能使家长发挥主体性。我们的做法是:●在活动前的开学典礼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开展亲子活动的出发点与目的。如:活动目的:1、丰富孩子的双休日活动,促进亲子间的交流,使孩子在操作游戏材料的快乐活动中,增进亲子感情,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2、家长在陪同孩子的过程中,通过和老师的互动、和孩子的交流,解决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的有一些困惑,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母亲或她的代理人的喂养和照料,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去。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如果不是孩子大脑或身体发育有缺陷或障碍,不出现依恋的原因便是亲子关系出问题,例如,母亲或她的代理人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代理人更换频繁也使孩子无法产生依恋。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如此等等。 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也决定着社会化所可能达到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之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n教师论文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对婴幼儿来说,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前后一贯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把握地预测未来,也才会有安全感。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他们便能推断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围的人尤其是负有养育责任的人的行为疏忽或失误。如果孩子今天的什么行为得到赞许,什么行为受到制止,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父母此刻是否头痛或消化不良,取决于父母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牌的输赢,那么,儿童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 一位大学毕业生已23岁的女孩子问医生:"我现在该不该谈男朋友呢?"交谈得知,她的父母亲一直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学习好,自然就有人来找你,用不着发愁找不到对象。这位姑娘在大学四年之中,几乎从来不跟男同学交往,参加工作近一年来,一遇男同事跟她交谈,她就觉得不知说什么好,感到无话可说,十分尴尬。这位姑娘虽然年龄早已成年,可她的社交能力和性格还不如一位健康的初中生成熟。 前面提到了幼儿依恋情感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必须逐渐"放权",鼓励孩子在家庭外同龄人交往,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依恋的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神经症病人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这一点在独生子女身上尤其突出,孩子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在家中,如果有个苹果或一块蛋糕父母照例让给孩子吃,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特权观念,似乎一切好东西理应由他一个人独享。倒是在幼儿园里,孩子可以学到许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幼儿园的老师是懂得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使孩子学会人人平等的道理。吃饼干,每人四片,谁也不多谁也不小;分苹果,每人一个,大小一个样。正是这种生活实践,使孩子们逐渐懂得,所有小朋友都一样,大家平等。其实,父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进行同样的教育,产生同样的效果。母亲可以有意选购一个大苹果,回家与孩子分享,这不仅可以避免孩子产生特权观念,还可以增添情趣和加深亲密感。这样,孩子从小便会有"独乐乐不若与人"这种社会情感的萌芽,而不会成为自私或自我中心的人。 有些父母大惑不解:我们对孩子确实是一片真心,关怀爱护备至,为什么孩子越大越变得自私?其实,父母只要好好回想一下自己的言行,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例如,父母二人在谈论机关里分奖金评级别时流露出来的自私心理,无意中却感染了孩子。又例如,某次来客,父母用较次的糖果招待客人,把较好的留给自己家里人吃,孩子会一点儿也不懂这个"道理"么?父母亲本人庸俗不堪,买架钢琴就想培养出孩子高尚的情操,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 有些成人感到这个世界是友好的,他们的心胸开阔,与人相处一般不存什么戒心,也乐意对别人投入情感。有些成人则相反,感受到这个世界是敌视他们的,他们经常提心吊胆,或心存戒备,与人交往时从不敢敞开胸怀,怕上当受骗,好猜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往往根植于童年时代,是跟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相联系的。一般来说,父母是否善于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是否善于与孩子沟通,即同时也敞开胸怀让孩子理解他们,是决定性的因素。 孩子想吃巧克力母亲说:"不行,马上就要吃饭了。吃了巧克力,你还吃饭不?光吃零食不吃饭,对身体不好。" 孩子玩得正欢,父亲说:"吵死了,真讨厌,到外边去玩去!" 即使用耐心说理的办法,态度也比较温和,性质并没有变,还是说服。任何两个人,只要互相企图说服对方,就会有一个胜利,一个失败(一个成为有理者,一个成为无理者)。当然也可能谁也说服不了谁。总之,没有沟通。 亲子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不是说服,而是沟通。 孩子想吃巧克力,父母亲首先要理解他有这种需要,也肯定他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权利,父母亲甚至可以表达自己也喜欢吃巧克力(如果确实如此),这便是沟通。有了沟通,便有可能通过商量就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共识。 如果没有沟通而采取说服的方式,不论父母说服成功或失败,总有一方感受挫折,而挫折感的积累,必然导致亲子关系不健康。 要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子女健康成长,惩罚和过分保护是两个最重要问题,必须妥善处理。 对于个人来说,与父母亲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也许,一切人际关系无不打上亲子关系的烙印,这就是人类学家为什么特别重视亲子关系之研究的缘故。 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同学、老师、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重要关系人是个人精神生活的有力支柱,如果我们善于与他们发展亲密的关系的话。 当一位亲密的重要关系人发生变故(如生离死别、关系剧变等)时,人际交往能力对维持健康的作用就容易看出来。如果人际交往能力强,通常就会有另外的重要关系人来填补空缺,也就是说当事人会迅速发展与其他人的关系,把亲密程度提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果人际交往能力低下,当事人便不得不忍受精神上的痛苦而无法补偿,很可能出现精神障碍。由此可见,人际沟通的能力直接决定一个人对精神打击的承受能力。常州北环幼儿园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