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1 KB
- 2022-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幼儿教育与小学五、六岁的儿童处于学前晚期,就如何做好幼小衔接问题,我想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一些五、六岁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教育。从三个方面来讲: 一、如何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二、介绍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儿童入学前应有的准备一、 如何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过渡教育的重要一环。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它包含着一系列的重大转折和变化。这也是幼儿即将迈出人生重要的一步。如何培养幼儿养成积极稳定的入学倾向性和适应性,关键在于缩短两种教育过渡的“坡度”。所谓“坡度”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 学习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集体活动不过一小时左右,学习也多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进入一年级后,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是学习,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缩短了,每天上课时间骤然增加,每天4—6节课40分钟,大脑皮层细胞能量增长,神经系统负担加重,使幼儿在开学初期倍感疲劳,面容消瘦,体重下降,甚至学习兴趣消失。(二) 学习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还有自然角、玩具柜、区域活动、图书架,拥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完全是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场地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三) 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着重全面发展,粗浅知识的传授,智力的训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渗透在丰富生动的活动之中。它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幼儿不会感到厌倦和紧张。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各种知识技能的传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的努力,这就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恐惧、紧张、压力。(四) 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是零距离的接触,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则关心的机会少。教师与幼儿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枯燥,增加了幼儿在适应中的心理距离,使之感到压抑和生疏。(五) 教学方法的变化 \n幼儿园各种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这就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二、 介绍一下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4个特点) 一年级儿童的认识过程与学前儿童还有许多相似之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仍在其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学校生活和教育的条件下,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正在迅速发展。(一) 感知的特点 儿童入学学习以后,有许多书写活动,手的关节肌肉运动大为增加,与此同时,手的关节肌肉感觉也发展起来。一年级小学生,不但要学会拿铅笔写字画画,还要学会使用尺子,学会用橡皮,学会削铅笔等等。这些动作不熟练时,儿童显得特别笨拙和费劲。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儿童的书写动作,开始时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疲劳和失去兴趣。在正确指导下,儿童能够写得准确而美观。一年级儿童虽然能够进行有目的感知觉或观察,但他们知觉也还有一定程度的混淆性、笼统性和无意性。儿童知觉的混淆性突出表现为空间方位知觉不精确,对于一些相近的图形、文字或数字,容易颠倒或认错。如:写字时把偏旁写颠倒;在写字时,有时不是由上到下,从左到右,而是由下往上或从右到左。知觉的笼统性表现在看图或识字时,往往只注意大的轮廓,容易忽略小的枝节。看图讲述或复述故事时,也常常会遗漏很多细节。知觉的无意性表现在儿童不善于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知觉,按一定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进行知觉的能力还较差。在观察一幅图画时,常常会把目标移到不相干的事物上。(二) 注意的特点(1) 一年级的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如:不能要求儿童边听讲边抄写,应该先让儿童听讲,等儿童听懂了,再让他们抄写。(2) 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如:上课时注意了自己的新铅笔盒,而没有注意听教师讲解。教师讲课过程如果过于单调,或太易太难,或节奏速度不适当,都容易造成儿童注意分散。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帮助下,儿童的注意才能迅速发展起来。(三) 记忆的特点一年级的儿童:(1) 记忆范围虽然不断扩大,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足,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2) 有意识记忆的能力正在发展,但往往还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记忆活动,也不能适当地运用识记的方法。(3)意义识记的能力也正在发展,对于已经理解的教材,能够通过逻辑加工来进行识记。如:按意义联系来识记课文,按偏旁部首归类来识记生字等。形象记忆在一年级儿童记忆中还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学中仍然要多运用直观方法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四) 思维的特点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来说仍是非常低的。(1) \n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2) 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3) 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如:老师让在指定的格子里画十个圈,有些儿童被画圈活动本身吸引,教师应积极培养儿童按照一定目的任务来进行思维的能力,经常向他们提出学习任务,不断提醒儿童,及时给予帮助,并加以检查和评价。因为按照一定的任务有意识地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是提高儿童学习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三、 儿童入学前应有的准备 进入小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开始。小学生活环境与幼儿园有许多不同。从时间上看,学习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但是,从心理上,并不是从儿童进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他的主要活动。要真正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环境,要有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应该从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开始,儿童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应该包括幼儿期全部心理活动的正常发展,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作息时间的准备等几个方面,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准备,也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一) 培养正确的入学动机培养幼儿渴望学习,愿意上学的愿望和正确的入学动机是促进幼儿进入小学以后自觉、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首要条件。因此大班末期可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教室、和小学生一起上课,感受一下学生的生活。激发入学学习的愿望,使他们自己主动做好入学准备,这个我们会安排的。(二) 学习态度的准备许多到入学年龄的儿童,都有入学学习的要求和愿望,他们向往着成为一名小学生。渴望学习并且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对学习有严肃认真的态度,但这并不说明儿童在学习态度方面已有了很好的准备。事实上,初入学儿童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向往学校生活,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校的外表所吸引,课桌椅、小学生等,这些就不能成为坚持学习的动机,有的不能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做功课粗枝大叶,对学习马马虎虎,上课玩铅笔、橡皮、作业本上乱画等等。这些都证明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现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应重视幼儿学习态度的准备。幼儿园会制定学习计划,逐渐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动机。幼儿初期是游戏激发他们去学习,中期仍然喜欢用游戏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但是他们已开始懂得上课是为了学习,要做爱学习的好孩子,开始知道学习和游戏是不同的,逐渐能够把上课完成作业,看做独立的学习任务。明确了上课时应有的态度。在教育的影响下,大班末期多数幼儿已经不仅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而且知道上课学习知识本领是为入小学做准备。渴望入小学的动机,实际推动他们去学习。幼儿园的学习与小学相比,上课时间比较短,运用游戏的成分比较大,对学习的成绩要求不那么严格,尽管如此,幼儿园培养了幼儿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我们也在逐渐延长幼儿上课的时间,上学期已逐渐从30分钟向45分钟过渡,对儿童入学是很有好处的。(三) 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入学的儿童,必须养成以下学习习惯:1、听到铃声立即走进教室,教师进入教室上课时起立问老师好;2、坐的姿势要端正;3、上课要带齐学习用品;4、上课前放在指定地方;5、发言要先举手;6、课堂上动作要轻,不要弄出响声;7\n、上课时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同学说话(控制力)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好在幼儿园作好准备,如:严格遵守幼儿园作息制度和上课纪律,这也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如:早上按时来园,每天询问一下孩子学习情况,有没有留作业或任务,家长要认真对待,我们共同配合,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学以后才可以集中精力去学习,现在学校在减负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的。为了顺利进行学习,必须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如:有的幼儿对学习有良好的态度,也遵守纪律,但缺乏学习的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致影响学习效果。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忘记约束自己的行为。学算术时,长时间内保留着数手指头和逐一计算的方法,不会用口算和心算,不会按群计算的方法。在老师提问或考查时,不会动脑筋想,而是乱猜,或重复别人的答案等。这些都说明,儿童心理活动有意性很差,没有掌握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动脑筋想问题和解决问题。入学学习能力的准备和幼儿整个心理发展是分不开的,因此,无论是学习态度或者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准备,都是贯穿在幼儿园的全部教育过程中。在语言教学中,1、利用多种途径来培养幼儿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利用图片培养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进行看图讲述,创编故事、编故事结尾、口头小作文等,就是让孩子们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敢于讨论。2、联系书写名字、拼音,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识字阅读。在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对数概念的理解,20以内加减,创编应用题等。(四) 生活作息时间方面的准备虽然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的幼儿在年龄上只相差几个月,但在作息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等方面幼儿园与小学差异比较大,一年级一周25节课,每节课40分钟,小学课间活动10分钟,一年级学生8~10小时,没有午睡。幼儿进入小学后进行学习的时间急剧增加而睡眠、游戏时间明显减少,造成初入小学的幼儿普遍嫌上课时间长,眼睛酸、手酸、脖子酸的感觉。为此,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作息制度,在大班阶段,尤其后期要向小学接近。延长上课时间,缩短午睡时间。(五) 任务意识的准备要让幼儿对学习有兴趣,有一定的主动性;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有遵守规则和完成任务的初步能力,承担某些责任,如:轮流做值日生,负责某个游戏区、活动角,布置“回家做一件事”、按时来园、自己整理学具等等。这些都可以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入学后所需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安全意识和相应的初步能力。四、 需要家长配合的(一) 要求家长共同配合,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整理玩具、学习用具、铅笔盒、穿衣服等等。希望家长们支持和配合园里工作,从学习习惯、时间意识、任务意识、自理能力等方面,给予孩子们锻炼的机会,不要包办太多。(二) 双休日、平时生活按要求做,按时起床、按时送幼儿来园参加早锻炼。(三) 每天询问在幼儿园学什么了?老师留什么作业了,加强任务意识。(四) \n校友衔接的调查表老师会发给家长填写记录,希望您如实填写。老师在园内也会根据孩子的表现进行记录,为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希望您能配合。(五)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入学前看来,应该引导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为逐渐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