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 18页

  • 134.50 KB
  • 2022-06-16 发布

小学科学教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1 探索自然1.引入活动:盲人火车目标:?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准备:?10~12个蒙眼罩或大人的手帕。?一定要侦察好场地,并确定要把学生带到何处,以及想给他们展示什么。可以让他们穿过一片草地(从灌木丛走过以便听其沙沙声),或者在树林附近(让他们摸一摸不同特征的树叶子,抚摩一下泥土、蚯蚓的粪便,草、树皮、砖、石头、粘土块等)。?避免地面有洞的地区、陡坡或其他可能使孩子们摔倒的东西。检查该地区是否有蚂蚁、蛇以及其他危险动物。留心那些令人不喜欢的东西,如动物粪便等。?如有可能,每组选一名学生,课前将他们训练为引导员,这会有助于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怎样进行:(1)导入语:“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2)把孩子们分成10~12人的小组。依次把一个小组带到选好的地方。让他们从低到高排成队。帮他们戴上蒙眼罩,要确保孩子们不会看见(可以警告他们偷看者就不会获得很多的乐趣!)。让他们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列火车的样子。(3)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慢慢地向前走。跟老师走的本身就很有意思,而此刻让“火车”保持安静,让学生回答他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并对每一个回答都要作出评价。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机器、汽车等发出的声音。如果他们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4)行程结束,大家都去掉蒙眼罩,看是否有人会猜出行走的路线。参考询问点:我们非常习惯于依赖视觉。这项活动表明其他感官是怎样给我们提供有关我们周围的不同信息的,鼓励孩子使用除视觉之外的其他感官。询问:“什么声音使你非常高兴呢?什么声音使你烦躁呢?”“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继续:好的继续活动是“一片草地”2.一片草地 目标:?了解一片有草之处的植物和动物。?研究技能:描述他的所见时使观察变得敏锐。?增加他们对大自然的敏感度。?教他们安静且反应迅速(希望如此)。?讨论垃圾问题。\n准备:?白纸(最好用一面用过的纸,比较环保)、铅笔、一块木板(黑板、白木板等)。?活动之前先检查需要“研究”的场地。当心蛇、蜈蚣、动物的粪便、碎玻璃等。?告诉孩子们别挖泥土。怎样进行:谈话引入:你曾花时间只是坐在草地上环顾四周吗?你将对无数的动物忙碌于它们那片草地的世界而感到吃惊!(1)带孩子们到“研究”区,导语:“看这片草地,你们认为这里有任何活的动物吗?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题!”(2)指导他们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植物和动物。强调这不是比赛,而是一项观察游戏。对于大孩子,让他们做更详细的记录,如蚂蚁、蜘蛛等的颜色、大小等。为他们做观察和记录定一时间限制(5~10分钟),强调观察期间不许说话。(3)限定时间到了之后,把学生召集到一起汇报,若能找块木板列出全班综合在一起的记录单就更好了。参考询问要点:?对孩子们的热心观察进行评价。?浏览一下综合单。草区中所发现的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是:蚂蚁、蜘蛛、白蚁、青 蛙、蚯蚓粪便、蚯蚓、野花(草)、种子荚、死的棕色树叶,蝴蝶、细枝、蜈蚣、蘑菇…… ?将在他们草地中发现的植物和动物的总数合计。?有无处归属的东西吗?比如:垃圾、破烂玩具、废旧电池等,这些属于哪儿的??结论:正如他们通过他们的小研究中见到的那样,在任何有草地区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实际上要比由孩子们列出的那些还要多,诸如生活在地下的那些动物,这片草地本身就是群落。继续:?将草区作为生物聚集地进行讨论,它有三个组成部分:非生命(基层——泥土、石头)植物和动物。?自己谈论安静问题,可这样问孩子们:“谁喜欢它呢?当你独自时你干什么?”自己安静很好,这样能给你时间以回味(反应)和放松。3.观云介绍:观云是一种既轻松又令人着迷的消遣。休息期间何不拿出几分钟去观云呢!目标:?了解云(天气)。 ?增强观察力。?增强想像力。?学会放松。\n准备:?活动之前先检查需要“研究”的场地。当心蛇、蜈蚣、动物的粪便、碎玻璃等。怎样进行:(1)导入语:最近一次你花时间观云是什么时候(在草地上)?(2)如果孩子们愿意的话请他们坐下或躺下,大家都观云并把他们的所见或感觉到的描述一下。给每人一次发言的机会,若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他们提示一下。?今天有许多云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呢?它们都是同一形状或同一大小的吗??云朵使你想起了什么?一只柔软的枕头?棉絮?请运用自己的想像力,看是否有的云朵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很相似?云朵的形状在变化吗??你们会看见云在动吗?云是通过什么而动的??云是由什么形成的? ?它们总是白的吗??当云遮挡住太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什么使云下雨呢??你们以前曾经置身于云中或穿行于云中吗?(如:坐飞机时飞机穿行于云层之中,或者置身于高高的山上,此时云雾升腾逐风而过。)(3)大家都有机会发言之后,进行询问。4.拓展活动:我发现了……鸟介绍:这是一项不寻常的“我发现了……”活动。这种活动打开了孩子们对常见鸟类的视野。目标:?了解本地区的常见鸟。?鼓励孩子们观鸟。?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了解怎样统计数据。?做数学运算。?教他们学会安静,而且反应敏捷(但愿如此!);要有耐心。准备:?铅笔、一块板(黑板、白板、有麻将底的画架)?参考书:常见鸟图谱。如有可能,每人一份。怎样进行:(1)开场白:班里谁喜欢鸟?鸟在什么地方生活?有人一直在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花园、公园、路边树上等的鸟吗?(2)分发指导手册并指出下列鸟:八哥麻雀黄鹂乌鸦和平鸽(3)给每个学生分发统计表并浏览一下。指导说:要在5分钟(或更长一\n点)的时间内将所有见到的鸟做一记录。小一点儿的孩子们可以只是将在此时间范围内所见到的所有的鸟记数。让大孩子们区别不同类型的鸟。对于见到的每一只鸟,若不是同一种类的鸟的话,他们便新起一行。可以请大孩子对所见到的每一种鸟做简短的记录(大小、颜色、标记、该鸟在干啥)。(4)下一步,将孩子们带到“鸟观察区”(如:一片田野,附近有树的小山)并且请每个学生自己选择他们自己的位置,彼此要离得足够远以便尽量减少交流和精神分散。(5)强调该活动不是竞争,而是一项微型调查项目。给孩子发出记录鸟的开始信号。观察期间不许谈话。(6)到了限定时间之后,召集所有孩子。将记录的鸟的种类列在一块黑板上。可以请大孩子们计算每分钟见到的鸟的数目(鸟的总数以5分钟的时间进行划分)。班级平均数是多少?参考询问要点:?对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力进行讲评。?询问学生们他们观察的鸟正在干什么(飞行、吃东西、觅食、打架等)。?与学生一起浏览常见的标本,给他们提供一些有关鸟类的信息。后续(活动):?组织一次到自然公园游览,以观察当地的和迁徙的鸟类。?为了扩展对该活动的范围影响,教师应让不同组的孩子们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进行观鸟,并且比较结果。(如早上、下午和晚上)。这样对每一个人提供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有关鸟的活动信息。鸟在黎明和傍晚最为活跃。你的调查说明了什么?2 我发现的环境问题1.引入活动:旅行棋----环保小蜗牛目的:通过玩旅行棋,观察并分析图片,熟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现象,初步培养环境意识,并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准备:?橡皮、小刀、笔(或塑料小方块)。?每人准备一个小东西作棋子(如:瓜子壳、小石子、小纸团、橡皮块、曲别针等皆可)。过程:(1)开场白:大家一定下过很多种棋吧,跳棋、军棋、象棋,但是有谁下过环保棋吗?今天我们就来比赛下环保棋。(2)分析棋图:让学生观察“环保小蜗牛”的壳上每一格是什么。(2)4人一组,每人或每组制作一个小骰子。方法:把橡皮(或肥皂、木\n块等)切成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在六个面上分别写上l、2、3、4、5、6几个数字(如本课第一页下图所示)。教师要示范,提醒学生不要割破手指。(4)游戏方法:从起点开始,每组同学轮流掷骰子,骰子的哪个数字朝上,就走几步棋。看谁能最快得到小蜗牛头上的王冠(即最快走完),就授予谁“环保小卫士”的称号。棋图说明:(1)浪费水,退到起点;(2)蛇;(3)不用塑料袋,提篮子买菜,进到4;(4)树袋熊;(5)小松鼠;(6)排放废气,退到2;(7)给小鸟提供食物;(8)白天鹅;(9)使用无氟冰箱,进到12;(10)排放污水,退到5;(11)爱护花草,进到14;(12)白鳍豚;(13)伤害小鸟,退到8;(14)扬子鳄;(15)环境优美;(16)垃圾分类回收,再掷一次;(17)小猴子;(18)乱吐瓜子皮,停掷一次;(19)小老虎;(20)挂人工鸟巢,进到22;(21)汽车鸣笛,排放尾气,退到14;(22)大熊猫;(23)乱砍滥伐,退到12;终点,获得“环保小卫士”称号。2.环境问题图目的:在学生对校园或社区进行多方位观察的基础上,使其把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在地图上用符号和文字表示出来。准备:?提供已绘制好的所考察地区的地图,每小组一份。活动过程:(1)对学校或社区的对方位的观察,找出问题。(2)记录在地图上,标出该区各个环境问题的位置。制成一张环境问题图。\n(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问题分类,可以制作图表,分成栏目,上面标出标题。如住房问题、水污染问题、农业问题等。(4)经过一系列有趣的观察活动,孩子们会有许多发现和感想,应及时安排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并鼓励学生借助文字、图画、符号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记录问题。3 问题银行2.引入活动: 游戏----我是谁(20~25分钟)目标:激发学生对提问的兴趣,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准备:几组动物卡片、衣服夹子或别针。活动过程:(1)教师根据班级人数选择一些绘有动物图像的卡片用衣服夹子夹到孩子们的后背上,孩子本人不能看到自己背后的动物卡片。(2)提问的过程中逐渐知道自己背后的动物是什么。(3)作为逐步探询正确答案的要点,要从哺乳、鸟类、虫等大范围中考虑是很有必要的。实在找不到正确答案时,教师可以给予启发暗示。如果知道自己后背上卡片的名称,可以说“我是××”然后把卡片挪到胸前来核实一下。(4)孩子们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根据回答,猜自己后背上贴的是什么动物。例:“我有四只脚吗?”回答仅限“是、不是、不知道”三种。(5)如果有五六个人都猜不出,可以由一个人对这些人分别进行提示。3.问题银行开业了(25~30分钟)目标:?通过活动,鼓励学生成为爱提问的孩子。准备:?每组发一张2开的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头脑风暴时想到的问题。?制作问题存折,给每组复印一份。活动过程:(1)各小组认领问题银行储蓄箱,宣布问题银行开业了。(2)教师用“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提出自己从小到大心中所藏的问题。(3)将问题记录在大白纸上,并进行交流。(4)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卡分成生物类、地球与宇宙类和其他问题三大类,分类记录在问题银行存折上。(5)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4 开发问题宝藏(30~35分钟)要点:\n提供材料超市,让学生选取自己小组所喜爱的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醒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更准确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开放式概念图的方法记录问题并进行交流。准备:?提供材料超市。?准备2开大小的白纸,每组一张。?学生每人准备一支彩笔。活动过程:引语:“想成为问题银行的百万富翁吗?其实每一个物体里都蕴藏着许多的问题,就像一个个问题的宝藏,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把其中的问题挖掘出来。”(1)教师从超市中拿出一个吸铁石,让学生观察提问,教师根据学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绘制出关于吸铁石的概念图。(2)各小组到材料超市选购自己喜爱的物体。(3)小组同学认真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4)每个小组用概念图的方式表示出本小组提出的问题。(5)各小组选择一个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自由研究。第二单元:五官兄弟1、五官游乐场一、教学要求:1、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感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的重要性。2、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自主、充满矛盾的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二、教学重点:体验各种感官的功能和局限性。教学难点:让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活动。三、教学用品准备:1、手区:在纸箱上剪一个洞(只可以把胳膊伸进去),箱内有:柚子、带叶子的菠萝、玻璃瓶(里面可以装一些温水)2、眼区:苹果(有不同颜色)、桃酥饼(有香味,好吃的食品)、小摩托车(会动的东西)3、耳区:小鼓、琴、空瓶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4、鼻区:梨汁、醋、酒精、酱油(有不同的气味)5、口区:麻辣片、酸楂片、有花生味的点心、洋葱(有不同的味道,有各自香味的东西)\n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导活动今天,我们来到阶梯教室上科学课。大家先观察一下阶梯教室。然后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说出:我叫,我在阶梯教室里观察到,我是通过(感官)观察的到的。只要没人发言你就可以站起来发言,如果有同学发言大家要认真听这个同学发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来观察世界。今天,我们再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五官兄弟”游乐场进行游玩,(出示课件:“五官兄弟”游乐场)在这里进一步体验五种感官的作用。(二)学习游乐场的规则既然是游乐场就有游乐场的规则,我们先来看一看游乐场有什么规则。(出示:游乐场的规则)游乐场活动规则:1、每个小组必须顺着游乐路线行走,不能逆行。眼睛区 手区耳区 鼻区舌区2、游乐场内要轻声细语,互相合作,互相帮助。3、每个游乐区活动时间为5分钟。4、游乐时必须及时把自己的收获、提出问题填到记录表上。在游乐场的五个游乐区也有各自的游乐规则,请大家认真阅读规则,理解规则,这样才能在活动过程中遵守规则:眼睛游乐区规则:只能用眼睛进行观察,只记录用眼睛观察到的所有内容。鼻子游乐区规则:只能用鼻子嗅瓶口散出的气味,猜测瓶子里面是什么物体。手游乐区规则:手区在箱子里面。只能把手伸进箱子里观察。偷看箱子里的东西就会减少游戏的乐趣。耳朵游乐区规则:(1)组员蒙上眼睛。(2)组长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组员猜猜是什么物体?发音的物体在哪里?舌游乐区规则:\n(1)组员蒙上眼睛,捏住鼻子。组长拿出食品让组员尝一尝,让组员说出食品的味道,猜一猜是什么?(2)再让组员松开鼻子尝尝东西的味道,比较和捏鼻子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三)学生进行五官游乐活动布置入场:下面,各组分开活动。第一组从眼区开始,第二组从手区开始,第三组从耳区开始,第四组从鼻区开始,第五组从舌区开始,各组长到讲台上来领记录表。学生在游乐区活动时,指名一个学生掌握时间,提醒学生交换场地。教师要巡回指导,解决学生活动中发生的问题,提醒学生遵守活动规则,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收获和问题。(四)讨论和整理好,刚才大家到五官游乐场进行游玩,体验了五官的作用。各组讨论一下你们在游乐场中有什么收获,产生了什么问题。把活动中的感受整理一下。指名学生发言,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都有很多收获,体验了“五官”在科学观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一种感官只能观察到物体的部分特征。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才能全面的认识一个事物。所以,在以后的观察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感官。不过,我要强调一点,观察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感觉器官,当对一个物体还不太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用嘴去尝、用鼻子去闻,因为有些物体是有毒的,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课后反思:1、学生在活动中会由于好奇心,不能遵守活动规则。如睁开眼睛看用手触摸的东西,看用耳朵听的东西等,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范。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可以形成良好课堂秩序,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2、学生在五官游乐场体验的表达和提出的问题,和我们成人预期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这是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本课教学目标决定的。五官的体验也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正如“你想知道苹果是什么滋味吗?你只有亲口尝一尝”。孩子们描述五官感受的词汇十分有限,会导致他们的描述不细致。学生提的问题,如“为什么眼睛看不到鼻子能闻到的东西?”这个问题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这正说明孩子们在看到诱人的点心,很想知道点心的味道和气味却不能用鼻子闻的矛盾情景中,体验到了眼睛的局限性,认识到了鼻子和眼睛的区别。3、这种“教师创设情景,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跟着孩子的思维走”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只要抓住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闪光点及时进行引导和挖掘,就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机智灵活的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向。2、瓜果交易会教学目标:让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并做出判断。\n一、谈话导入:你曾经和爸爸妈妈一起买过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挑选西瓜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挑选西瓜中的科学。二、讨论如何选购西瓜三、学习“交易会”活动规则1、将全班分成6-8组,每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2、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的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3、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4、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重新买进,但小组成员必须协商进行。5、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交易时,可以用支票的形式进行交易。6、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四、学生活动,教师一起参与五、活动总结西瓜——选购西瓜关键在于掌握瓜的熟度。一是看形状,鉴别瓜的皮色和瓜蒂、瓜脐。凡瓜形端正,瓜皮坚硬饱满,花纹清晰,表皮稍有凹凸不平的波浪纹,瓜蒂、瓜脐收得紧密,略为缩入,靠地面的瓜皮颜色变黄,就是够熟的标志;二是听声音,可以一手捧瓜,一手以指轻弹,凡声音刚而脆,如击木板的“冬冬”或“得得”声,是为未熟的象征;声音疲而浊,近似打鼓的“卜卜”声且有震动的传音,才是够熟的标志;三是端重量,生瓜含水量多,瓜身较重;成熟的瓜,因瓜肉细脆组织松弛,体重就比生瓜轻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如果瓜皮柔软、瘀黑,敲声太沉,瓜身太轻,甚至摇瓜闻响,那又会是倒瓤烂瓜,不堪食用。苹果——若底部泛出青色,表示尚未成熟。敲敲看,如声音不脆,表示不新鲜。菠萝——首先看表皮颜色,青黑有光泽的菠萝浑圆饱满者最新鲜。若叶片呈深绿色,表示日照良好,甜度和汁液都很多。泛出香味,用于按压有柔软感的菠萝最为可口。草莓——新鲜的草莓果蒂鲜嫩呈深绿色。果蒂四周均应呈鲜红色,若果实还残留白色部分,表示尚未成熟。香蕉——表皮有许多黑色斑点,且色泽深黄的香蕉最可口。若表皮青色,毫无斑点,虽然新鲜但尚未成熟。资料:怎样选择新鲜蔬菜水果1、番茄——果蒂硬挺,且四周仍呈绿色的番茄才是新鲜货。\n2、黄瓜——刚采收的小黄瓜表面有疣状突起,一摸有刺,是十分新鲜的。颜色浓绿有光泽,再注意前端的茎部切口,需感觉嫩绿、颜色漂亮才是新鲜的。3、洋白菜——叶子的绿色带光泽,且颇具重量感的洋白菜才新鲜。切开的洋白菜,切口白嫩表示新鲜度良好。切开时间久的,切口会呈茶色。4、茄子——深黑紫色,具有光泽,且蒂头带有硬刺的茄子最新鲜,反之带褐色或有伤口的茄子不宜选购。若茄子的蒂头盖住了果实,表示尚未成熟。茄子切口变色,只要泡在水中即可保持鲜嫩。5、香菇——菇伞为鲜嫩的茶褐色,肉质具有弹性,才是新鲜的香菇。刚采的香菇,背面皱褶覆有白膜状的东西,若此处呈现出茶色斑点,表示不太新鲜。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1、探访蚯蚓的家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准备: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把握他们的学习起点,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2)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探究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还有哪些问题?”就是训练学生成为敢提问、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学生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了许多问题,但不是每个问题都适合自己研究。接下来组织学生讨论“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具备的条件选择研究问题。教材中卡通任务的对话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引导。(3)观察土壤里面有什么。关于土壤的问题只有“真刀真枪地”观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决。这一环节包括室外观察和室内观察两个层次,旨在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自主发现,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为他们准备一些材料,像放大镜、小铲子、纸袋等。要求学生要作好观察记录,这是收集事实的过程。(4)交流与总结。结束观察活动后,围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把所有的发现都表达出来,以丰富事实资料。接着启发学生概括总结出土壤的构成,这里要\n注意不要强求孩子们的语言十分严密十分科学,比如学生认为“土壤里有草根和腐烂的叶子”就可以,腐殖质的概念对他们来讲太抽象了。总之,教师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5)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在观察活动中所发现的新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后续研究活动,不仅为下面的教学创造条件,而且能够保护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增长才干。教学反思:1、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摆弄、去观察、去发现、去表达,教师不要代替学生观察和作出结论。2、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比如,告诉学生用铲子取土时千万要小心,不要伤害蚯蚓,不要破坏那里的环境;观察结束后要把土壤放回原处等。2、蚯蚓的房前屋后要点:玩泥巴并观察三类土壤的不同;针对沙和石头提出问题和选择问题,进行观察研究。目标:了解常见的土壤的分类,自主探究沙和岩石的特点;强化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的训练。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水;沙、各种石头、锤子、放大镜、钥匙、刻刀、稀盐酸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玩泥巴”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他们往往会不怕脏,不怕累,情绪高涨。教师要提前准备好足量的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上课时谈话引入“玩过泥巴吗?喜欢玩泥巴吗?”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以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玩泥巴和以往不同,我们要边玩边观察自己玩的泥巴有什么特点,还要与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不同现象。(2)认识三类土壤。放手让学生玩15至20分钟以后,让他们根据亲身体验集体交流“这些土壤各有哪些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介绍壤土、黏质土和沙质土三类土壤及其特点。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可能会趣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玩土壤,看谁还有新的发现。(3)观察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第一个研究层次是提出问题和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课前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沙(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岩石标本进行教学)。上课时,教师启发谈话“蚯蚓的房前屋后除了有各种各样的土壤,还有沙和形态各异的石头。针对沙和石头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从而,对本单元的二级目标进行强化训练。\n第二个研究层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研究自己选择的问题,当然选择相同问题的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保证教学的效益度,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并参与研究活动,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在研究之前先引导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第三个研究层次是整理事实。让学生围绕“沙和石头各有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等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收获。然后再引导学生说出“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对沙和石头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探究欲望。(4)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安排。由于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本课我们设计了“奇石展览会”拓展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石头,发现出更多岩石的秘密,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感。(5)课后反思与总结交流要点。让学生比较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课后反思:1、意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卫生习惯教育。比如:玩泥巴后要提醒学生把手洗干净;使用锤子、刀子、稀盐酸时要注意安全。2、研究活动开始前要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指定研究计划,使学生养成做事心中有数、目标明确的科学态度。3、蚯蚓的邻居目标:认识土壤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都有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等的科学态度。准备:漏斗或纸袋、肥沃的土壤、台灯;干湿不同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蚯蚓、蚕豆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参观了蚯蚓的家园,蚯蚓还有许多邻居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吧!”学生对“蚯蚓的邻居”这一课题会很感兴趣,课自然而然就开始了。(2)观察土壤里的动物。教师将已经准备好的肥沃的土壤,放入一个漏斗形的纸袋里(或漏斗里),在纸袋上方约20厘米处用灯光照射,等一会儿,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当学生看到土壤里的小动物从漏斗嘴钻出来时,其感受是多方面的。观察过以后要教育学生把土壤和小动物送回原处。没有条件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帮助他们认识土里的小动物。(3)探究土壤对动物、植物的影响。\n“蚯蚓喜欢什么样的土壤?”“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这两个问题富有挑战性,也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可以在“材料超市”里准备一些研究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的责任是大胆让学生动手尝试。教材中的“活动提示”是为需要提供帮助的学生准备的。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好契机,教师一定不要“牵着学生的鼻子一二一齐步走”。蚯蚓与土壤的关系,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探究出来结果,而植物与土壤的关系不是当堂课所能发现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并作好观察记录。(4)调查“人类有哪些行为破坏了土壤?”并组织一次保护土壤的宣传活动。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利用土壤资源的现状,提供情景让他们感受人类对土壤的破坏,增强他们保护土壤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教后记:本课的几个学习活动都不是立竿见影的,有的需要一二十分钟,有的需要几天或更长时间,要教育学生观察时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在观察时一定要随时记录,既要围绕探究问题观察,也要善于提出新的问题。而我们的学生最缺乏耐心,需要老师一遍一遍的督促。4、落叶到哪里去了要点:让学生猜想和观察落叶到哪里去了目标:通过猜想和观察落叶到哪里去了,使学生了解动物活动和细菌对土壤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改良方法,渗透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准备:腐烂程度不同的落叶、动画软件;蚯蚓、树叶、果皮、土壤;人类改良土壤的录象资料和书籍等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作出猜想。首先谈话:“大树下和田地里有许多落叶和枯草,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的结果进行猜想。他们根据生活经验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想,这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2)实地观察,得到结论。猜想只是对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必须寻找事实与证据。观察落叶变成了什么,就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的更深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选好观察地点,找到腐烂程度不同的叶子,这有利于学生观察和研讨。之后,再通过阅读或观看动画建立正确的认识。(3)实验验证,拓展认识。本课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亲眼目睹蚯蚓是怎样为改良土壤默默工作的。不要局限在教材中的两种设计方法,应该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去尝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爱护蚯蚓。\n为了扩展认识,教材还鼓励学生通过采访和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改良土壤的办法,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渗透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的科学思想。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1.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探究过程能力训练目标是“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重点应该落实到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由定性观察上升到定量观察阶段。并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关于提问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重点在围绕研究目标提出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有时候,学生的问题扩散程度太大,反而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要提醒学生针对“影响自转旋翼下落速度的因素”这个事情提问,提高教学效率。2.教学准备A、教师准备:?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尺(直尺、长卷尺)、秒表。?纸、剪刀、回形针B、学生准备:?比赛用纸、剪刀、回形针、笔教学过程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生制作自转旋翼。并进行简单的小组比赛。第二课时:比赛自转悬翼,先小组比赛,选出小组第一名;小组第一名代表小组进行班级比赛,选出班级前三名,教师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有前三名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总结出自转悬翼下降慢的原因和制作技巧。第三课时:教学生制作降落伞。第四课时:进行降落伞比赛。方法同第二课时。资料:1、关于测量工具在这三种测量工具中,尺子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数学等课程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老 师只需要简单说明即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论上讲,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被测物体所 受到的地球引力,即重力,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 牛顿而设定的。在地球上某一范围内,重力和重量是相对应的,物体的重量是物体受 到地球引力作用而产生的,也是力的一种形式。而重量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更常用, 我们一般认为弹簧测力计测的是物体的重量,也没有错。有些弹簧测力计上的以“kg ”为单位的刻度即可以反映被测物体的重量。使用弹簧测力计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使 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把弹簧测力计“校零”,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处。②使用时用手指勾住弹簧测力计顶上的提环,使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重物(钩码)\n,把重 物提起。注意不能让指针或挂钩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③读数时,\n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平齐。④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不然的话,测力计会被损坏。秒表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误差,根据实测,自转旋翼从2米高处下落时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一般也就2-3秒,如果误差过多,必然影响真实数据的收集和实验结论的归纳,所以,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握表手势、训练快速按键的技能、留意观察自转旋翼落地的瞬间、将手抵住腰间避免手的移动影响按键速度等。秒表的读法、写法、加减运算也要让学生正确掌握。建议不太了解的科学教师课前请教体育老师,先了解秒表的使用方法。2、学法导引与教法点拨探究活动应遵循“由扶到放”的原则,培养学生儿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转旋翼”宜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程序,如“提出问题——事实证据——模型解释——建构评价——发表交流”,重点对“提出问题”和“借助工具观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而“降落伞”则宜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回顾以前学习过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能将它们较好地应用到对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来,以实际行动巩固知识技能。3、教学过程与规则在第一个综合活动“自转旋翼”中,师生要充分地体验探究的过程,知道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探究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降落伞”这个活动,教材设计得比较简略,因为除了探究对象不同,这两个活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是差不多,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或者与同学们一齐做,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师生的伙伴、合作关系。降落伞的下降速度与伞面大小、伞绳长度、伞的质量都有关系。“潜水比赛”是一个拓展活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下降情况。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研究。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对自己或他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修正的能力。由于对问题的评价很难脱离实际情境而寻找到一种衡量的标准,所以,必须把这一项能力的训练有机渗透在观察、调查、采访等活动中。1课时安排课题具体活动时间安排科学,生活的朋友寻找生活中的科学1课时问题大比拼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图片对比分析调查1-2课时(不含课后活动时间)采访反思与交流美好的展望科学幻想画创作1课时科学自助餐未来的衣服\n2教学准备提示布置课前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并以问题的形式记录观察中所遇到的不能理解的现象。3教学建议A、激思引趣,导入新课本单元,教材没有特别设计一个引入活动来导入新课,只是通过一幅生活场景图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为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热情,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能拍摄一段日常生活场景,组织学生观看这段生活场景进行提科学问题比赛,这样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B、学法导引与教学点拨本单元的调查和采访等活动必须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与生活才能更好的完成,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打破课时与教材内容的束缚,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合理组织利用。调查、采访等活动要以小组为单位,并加强引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采访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采访方法辅导。采访的对象可以是有关专家、普通人员等不同层次、不同身份的人。要鼓励学生多采访不同的人,使他们能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和分析。要渗透科学技术的双面效应,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作初步铺垫。交流调查和采访收获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反思这些活动的过程,引导他们对采访中的提问进行反思和评价,这是落实本单元主要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关于成果展示和“展望未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活动的具体方式、内容和规模,“科普展板”、“科学幻想画”、“社区科普宣传”等活动可以分开组织,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组织。对于不同的学生不要强求他们采用哪种表达方式,要鼓励他们采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如诗歌、朗诵、小品等等,同样可以是他们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极佳方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