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67 KB
  • 2022-06-16 发布

【教案】小学科学教案《1卵石的形成》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卵石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能力:通过分析卵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查找搜集资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进行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及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态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的。教学重点:知道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教学难点: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行发现问题:一.观察:学生自己带来的石头,看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把卵石和一般的岩石碎块比较,找出卵石的特征;发现有的光滑圆润,有的棱角分明,有大有小⋯⋯)二.出示图片(卵石图片)讲述:这种石头叫做卵石。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有关卵石的一些知识。(板书卵石)三.谈话:关于卵石,你们想知道写什么?(引导学生探究卵石是这样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板书的形成)学习新课,自行探究问题:一.启发学生思考卵石的成因1.谈话: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29页-----------------------\n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卵石的?(引导学生了解采集地的环境,认识卵石出在水边,如果不是从水边采集到,也是由水边等地方运来的。这时可用有关录像资料片来辅助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环境特点。)2.谈话:你能推想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3.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同学间展开辩论,最后把意见进行整理、归纳,便于确定探究方向。)4.讲述:卵石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这么光滑圆润?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沿着河流考察。(播放一段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各地段环境的录像或播放课件(一),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把结果和同组的伙伴讨论,并汇报。(可把讨论题打印好,发给学生,边看边记录。既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录、归纳总结能力。)思考题:(1)河流上游的岩石有什么特点?(2)河流中游的岩石有什么特点?这些岩石的形状和上游岩石的形状有什么不同?(3)河流下游的岩石又有什么特点?这些岩石的形状和上游、中游岩石的形状又有什么不同?(4)岩石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5.河道中的岩石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是怎样到河里来的?6.怎样到中游、下游来的?(搬运)7.是怎样变成卵圆形的?(磨圆)8.根据以上的研究,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河道中的卵石是从山上来的,被河水冲到中下游的,在河水冲刷的过程中变成卵形的。)二.认识岩石的风化1.出示云南石林的图片2.提问:怎么会这样?(引导学生推想是大自然对岩石的破坏。)3.(二)温度、水、植物对岩石的影响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29页-----------------------\n(1)谈话: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观看。把结果和同组的伙伴讨论,并汇报。(可把讨论题打印好,发给学生,边看边记录。既利于学生讨论,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录、分析、归纳总结能力。)思考题:(1)白天,岩石被太阳晒得很热;夜里,岩石又变得很凉;夏季,岩石被太阳晒得很热,冬季,岩石又变得很凉。(2)岩石有了裂缝,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会流进裂缝。流进裂缝的水,有的渗下去了,有的存在裂缝中。到了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会有什么变化?(3)下雨的时候,山坡上的流水会把泥土冲入岩缝中,随风刮来的土、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到岩缝中。(4)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4.学生观看课件(二)(引导学生发现:岩石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岩石传热的能力较差,岩石表面很热,岩石内部却很冷;整块岩石各部分膨胀的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会不同。在讲述之前,可以让学生完成实验一,便于学生理解。由于冷热的作用,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岩石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冬季,岩石裂缝中的水会结冰,水结冰时会膨胀,膨胀时会产生一股力量,使岩石的缝隙增大;下雨时,山坡上的流水会把泥土冲入岩缝中,随风刮来的土、植物的种子也可能落到岩缝中。种子有了水分,适宜温度下就会发芽,长成一棵植物。植物的根越扎越深,越长越粗,岩缝就会被撑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大。)5.综合认识风化作用:气温、水、植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板书风化气温、水、植物)。高山上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有的表面会成粉状,有的会产生纵横交错的裂缝,有的会崩塌,滚下山坡,落进山谷中的河道里。过渡:高山上崩塌、滚落到河道中的岩石,怎么会变成光溜溜的卵石呢?三.认识河水的搬运、磨圆作用1.提问:水的力量大小与什么有关系?2.讨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29页-----------------------\n(1)下大雨或暴雨的时候,降到山坡上的雨水很快就流到河里,你认为河道中的岩石会怎样?(2)河道中的岩石有大有小,有重有轻,都受到水的冲击,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吗?(3)观察你做的实验二,发现什么?(4)根据以上事实,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讨论,汇报。启发学生发现(流水是有力量的,所以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板书搬运),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河水越多、流速越快,搬运力量越大。大的、重的石块,搬运的距离比较近;小的、轻的石块,就被搬运到很远的地方。石块在被河水搬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的冲刷(板书河水的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板书相互磨擦、碰撞),棱角被逐渐磨去,体积逐渐变小,成为了卵石。)4.总结卵石的形成过程:(1)师生小结:卵石形成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山上岩石风化、崩塌,第二阶段是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磨圆。这些变化是逐渐的,经过的时间是很长的。(2)填写本课的空白:高山上的岩石由于风化作用崩落下来,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磨擦、碰撞而形成了卵石。四.讨论:在某些海滩上也有大片大片的卵石,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启发学生根据河滩上卵石的成因,推想海滩上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海岸边的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海浪拍击,破碎崩塌,被海水搬运到海滩;它们在海滩上长期受到海水冲刷以及相互磨擦、碰撞,便形成了卵石。)板书设计: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29页-----------------------\n2地层的形成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化石形成的原因,了解化石在地质科学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知道地球从古至今曾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从而向学生进行自然界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观的教育。教学准备:石子、砂子、黏土、杯子、玻璃棒、放大镜。化石标本,已压固的沉积物若干份。挂图、教学录像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学生观察自己采集的化石标本和老师准备的化石标本。2、讨论:岩石上的花纹像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学生新课1、指导学生做模拟沉积现象的实验。(1)谈话:为了了解岩石中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把颗粒大小适当的石子、砂子、黏土掺和起来倒进杯中,往杯里倒进一些水,再用玻璃棒迅速地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停止搅拌过一会儿,杯里又会有什么变化?(2)学生分组实验。(3)各组汇报实验结果。重点是水中的沉积物是什么样的?分几层?排列顺序是怎样的?(4)讨论:①当用玻璃棒搅拌杯中的水时,黏土、砂、石子为什么会迅速地运动起来?②当停止搅拌后,为什么水中的黏土、砂、石子会沉降下来?③为什么混在一起的石子、砂、黏土沉降后会分开,成为一层一层的?(5)师生小结:当我们用玻璃棒把杯中的水搅动起来,这些水就有一股力量,带着杯中的黏土、砂、石子一起运动。停止搅动后,水运动的速度逐渐变小,水搬运物体的力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29页-----------------------\n量也逐渐减小,所以较重的石子先沉在杯底;然后次重的砂粒也沉了下来,在中间;最后比较轻的黏土也沉下来,在上面。2、引导学生了解化石是怎么形成的。(1)提问:在沉积岩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叫什么?它们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的阅读材料和插图。(2)学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3)观看录像带:化石的形成。(4)为什么说化石是记载人类历史的“特殊文字”?3、引导学生根据化石资料,推测某地区古代地质情况。(1)讲解: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史册”上的特殊文字,它可以告诉我们很多有关地球历史的事情。如果在某一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某种生物的化石,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推断这一地区古代的自然环境以及经历过的地质变化。(2)提问: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螺的化石,试推断这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地质变化。(3)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按照推理的一般要求,有前提、有结论地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4)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知道了化石的重要作用,也了解了地质学家是怎样通过它来推想地球上古代自然环境及其经历的地质变化。4、启发学生根据提供的化石,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经历的地质变化。(1)谈话:同学们用放大镜观察下我们当地的化石标本,分析、推测当地在很久以前的自然环境和地质变化的情况。(2)学生观察、研究、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观察、研究结果。5、教师总结结束本课。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29页-----------------------\n3矿产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能源矿产的种类,认识几种金属矿石,了解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的用途。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某些矿石的特征。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岩石及矿物标本──花岗岩、无烟煤、烟煤、石油、赤铁矿、黄铜矿,以及当地常见的金属矿物标本。2.挂图或投影片──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如果有标本,此图不必准备)、煤和石油的用途。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花岗岩。)1.提问:(1)这是什么岩石?(2)花岗岩有什么特征?它是由几种矿物构成的?2.讲解:矿物的种类很多,做铅笔心的石墨、做粉笔用的石膏、制炸药用的硫磺⋯⋯都是矿物。矿物大多埋藏在地下,也有的露在地表。通常人们把聚集在一起的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板书课题)这节课的目的是学习一些关于矿产的知识。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能源矿产(1)能源矿产的种类和性质①讲解:矿产的种类很多,人们为了更好地认识矿产,需要将矿产进行分类。矿产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按形态(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可以按颜色特征分类,也可以按用途分类。在自然课里,我们根据矿产的用途,给大家介绍两类矿产。②谈话:有些矿产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你们知道有哪些矿产吗?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29页-----------------------\n③讲解:煤、石油、天然气都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取暖、做饭、发电等,人们把这类矿产叫做燃料矿产或能源矿产。(板书“能源矿产”)④讲述: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无烟煤、烟煤和石油,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征。⑤学生观察。⑥汇报观察结果。⑦讲解:无烟煤是深黑色的,表面光泽强,很硬,燃烧时无烟,火力很强,多为家用。烟煤是漆黑色的,表面光泽较弱,比无烟煤软,燃烧时有黄烟,火力也很强,多用作取暖、锅炉、发电、蒸汽机车的燃料。石油是深褐色或青褐色(根据标本实际颜色描述)的油状液体,有明显的特有的气味,遇火能猛烈燃烧。天然气是蕴藏在地下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遇火能猛烈燃烧。有的家庭用的管道燃气就是天然气。(2)能源矿产的用途①谈话:煤、石油、天然气不仅是燃料,还有多种用途。你知道它们还有什么用途吗?②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煤和石油的用途。③观察:煤有什么用途?石油有什么用途?④讲解:把煤提炼后,可以得到煤气、煤焦油和焦炭。煤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猛烈燃烧。用煤气做燃料,温度高,火力猛,污染少。目前,家庭和工厂用的管道燃气有的就是煤气。煤气还是多种化工原料,用它来合成橡胶、化肥等工业品。煤焦油是一种黑褐色的很臭的油,但用途很多,可以用来合成塑料、合成纤维、杀虫剂、糖精、染料、药品、炸药等多种工业品。焦炭是灰黑色的、有小孔的固体,与煤相比杂质少,是冶炼钢铁不可缺少的燃料。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29页-----------------------\n由于煤有这么多的用途,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石油一般不直接用作燃料,首先要送到炼油厂去提炼。经过提炼,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凡士林、沥青等多种产品。石油气加压后可以成为液化石油气,装在金属罐内,作为家庭和工厂用的燃料。石油气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它来合成塑料、化肥、人造纤维等多种工业品。汽油、煤油、柴油是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车、飞机、轮船、坦克的燃料。由于石油有这么多用途,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⑤讨论:你以前知道煤、石油有这么多用途吗?当你知道了它们有这么多用途时,有什么想法?2.指导学生认识金属矿产(1)讲解:有些矿产可以提炼出金属,例如从铁矿石里能提炼出铁,从铜矿石里能提炼出铜,从钨矿石里能提炼出钨⋯⋯人们把这类矿产叫做金属矿产。(2)讲述:下面,我们来认识几种金属矿石,观察它们在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方面有什么特征?(3)学生观察。(4)汇报观察结果。(5)讲解:(根据教学实际观察的对象讲解,以下内容是举例,说明如何讲。)铁矿石有多种,我们观察的是赤铁矿石。赤铁矿石是赤红色,表面光泽较暗;多呈块状,表面有鱼子状或豆状颗粒;比较硬,用小刀一般刻不动。铜矿石也有多种,我们观察的是黄铜矿石。黄铜矿石是暗黄色的,表面有深色斑点,有金属光泽;多呈块状;不太硬,用小刀能刻动。(6)谈话:①你还知道哪些金属矿产?②咱们这个地方有什么金属矿产?③金属矿产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9页,共29页-----------------------\n(7)讲解:金属矿产的主要用途是用来提炼金属。将金属矿石放进高温炉中冶炼,除去杂质,就可以得到金属。金属是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材料。巩固应用布置作业阅读:有关煤、石油的形成、开采的书籍。五、参考资料1.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如自然金、金刚石)和化合物(如石英、长石),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除少数呈气态(火山喷出的气体物质)、液态(自然汞)外,绝大多数矿物呈固态。2.矿产在一定地质作用下、在地壳或地表特定地质环境内形成的、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资源,都可泛称为矿产。3.矿石通常指从金属矿床中开采出来并具有冶炼某种金属价值的固体物质,一般由有用的金属矿物和伴生的脉石组成。电灯和电热器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知道白炽灯泡发光的原理及构造。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0页,共29页-----------------------\n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电池、导线、小电珠、开关,白炽灯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1)大家知道电都能为我们人类做哪些事情?(2)你们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电吗?二、新授:1.复习实验分别利用一节、两节电池还有导线、开关、小电珠组装一个简单电路。观察小电珠的亮度变化。2.小节:电能转化成光能3.指导学生认识白炽灯(1)讲述:常用的白炽灯也是利用电热原理制成的。白炽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呢?我们来观察一下。(2)分组观察。(3)汇报观察结果:白炽灯泡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4)讲解:白炽灯泡都有一个密封的玻璃泡(泡内充满不助燃的气体),玻璃泡上装有金属壳;在玻璃泡内有很细很细的、绕成螺旋状的灯丝,灯丝挂在金属支架上,灯丝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金属壳的两个接线点上。卡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点在金属壳的顶端;螺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点,一个在金属壳的顶端,一个在螺纹处。灯泡内的灯丝也是用细钨丝制成的,通电后,灯丝能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炽热而发出白光。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电灯叫做白炽灯。由于卡口灯泡、螺口灯泡构造不同,与它们连接的灯口构造也不相同。(5)观察: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灯口的构造。(6)讲解、演示:卡口灯泡、螺口灯泡与灯口连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7)练习:将两种灯泡分别连接在灯口上。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1页,共29页-----------------------\n4.联系实际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图中的几种电灯?说说它们都是怎样发光的?电灯和电热器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热,认识常用的电热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教学准备:干电池、细铁丝、细铜丝、细铝丝、卡口灯泡、螺口灯泡、卡口灯口、螺口灯口。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1)谁家里有电热杯、电饭锅等电器?(2)为什么电热杯能把水烧开?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电热(1)讲述: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把铁丝的一端弯一个圈,压在电池的负极下;把铁丝的另一端按在电池的正极上(在正极与手指中间垫一块纸或布,以免烫着);过一会儿,摸一摸铁丝,有什么感觉?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2页,共29页-----------------------\n(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讲述:换用细铜丝和细铝丝做上面的实验,结果怎样?(5)分组实验。(6)汇报实验结果。(7)讨论:①这三次实验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②这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③如果再换用其他金属丝做这个实验,你认为结果会怎样?(8)教师小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这种由于电流产生的热,叫做电热。(板书课题)2.指导学生认识电热器(1)讲述:利用电流通过导体可以产生热的原理,可以制成各种电热器(出示电热器图或投影片),例如电烙铁、电炉、电熨斗、电烤箱、电孵化器等。①你们知道这些电热器是干什么用的吗?②你们知道这些电热器是怎样发热的吗?里面有什么特殊的构造?(2)讲解:电热器的发热部分是电热丝,通常用耐高温的钨丝做成(出示电热丝)。(3)谈话:你还知道有什么电热器?(例如电饭锅、电炒锅、电涮锅、电热杯、电热壶、电热水器、电取暖器等。)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1)讲述:电热能为人做很多事情,但也可能造成灾害。(2)谈话:你知道在使用各种电热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吗?(3)讲解:电热器工作时一般需要很大的电流,如果电路中电流过大,就会产生很高的温度,烧毁电线或电热器,甚至引起火灾。因此,在购买和安装电热器前,一定要了解它是否符合电路的安全要求(详见参考资料)。另外,电热器要远离易燃物,使用的时间也不能过长。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3页,共29页-----------------------\n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电热的知识,以及电热的应用。2.提问:(1)什么是电热?(2)白炽灯为什么会发出亮光?(3)家庭使用电热器应该注意什么?布置作业1.观察家中有什么电热器?2.检查家中的电热器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电磁铁【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2、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探究的品质。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4页,共29页-----------------------\n【教学重点】通过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懂得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正负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有关。【教学难点】改变电池正负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教学准备】每组大头针一合、干电池一节、导线一根、铁钉一枚、不同缠绕方向的电磁铁各一个【课前谈话】复习磁铁的特性出示磁铁问:这是什么?(生:磁铁)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师用磁铁吸起大头针)问:为什么磁铁能吸起大头针?磁铁有什么性质特点?那你还知道关于磁铁的其他知识吗?【教学过程】一、认识电磁铁1、出示电磁铁装置问:这个装置有没有磁性?(教师用该装置去吸大头针,不能吸起。)2、师:接通电源后有磁性了吗?师演示。3、这个装置在通电前与通电后有什么区别?4、师小结:这个装置叫做电磁铁,有两部分组成。二、制作电磁铁1、教师演示电磁铁的做法。(1)、用导线的任意一端从钉子的任意一端顺一个方向缠绕。(2)、导线的两头要留有余线。(3)、缠绕的线圈要紧密一些,一圈挨着一圈。(4)、最后固定线头,拨开最后两圈,将导线穿过拨开的两圈抽出即可,另一端同样处理。2、学生分组制作电磁铁3、测试电磁铁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5页,共29页-----------------------\n师:把你们的电磁铁接到电池上,能吸起大头针吗?断开电流,还有磁性吗?(出示要求:1、不要将电磁铁长时间接在电池上。2、反复做两三次,看看是不是都有同样的现象。3、测试一下,我们的电磁铁能吸起几个大头针。)(1)、学生分组实验。(2)、交流实验师:你们的电磁铁有磁性吗?什么情况下有磁性?断开电流,看到了什么现象?(3)、师小结: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师:我们知道,磁铁有磁性,还分南北极,而且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那电磁铁是否和磁铁一样也有这样的特点呢?1、讨论怎么来检测电磁铁的南北极?学生分组制定实验方案。2、讨论交流实验方案。3、分组检测自己的电磁铁的南北极。4、交流各组的电磁铁的南北极?师:看了统计结果,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一样?)师:猜猜这是为什么?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生:与电池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5、学生选择一个进行研究。6、交流研究结果。7、教师小结:电磁铁的南北极跟电池的接法、与线圈的缠绕方向有关。四、总结1、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2、还想研究电磁铁的什么?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6页,共29页-----------------------\n神经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功能上的关系;2.能够理解神经细胞如何起到结构和功能单位的作用。能力目标1.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2.培养学生勤于分析、思考问题和大胆假设的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完成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假设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难点预测使学生认识到神经系统在身体中的切实存在并能和日常生理活动联系起来。导入在学习语文时,我们常遇到这样的词“心想事成”“言为心声”“心潮澎湃”等等。请同学解释一下这些词的意思。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同学们是否发现这些词的不当之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今天我们知道了,思考是由脑这个器官来进行的,而不是心脏。在脑的指挥下,在神经系统其他部分的天衣无缝的配合下,我们得以顺利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解剖开人体之后,我们是否能看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早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就有大胆的科学家开始偷偷地解剖尸体,进行探索,到今天,经过上百年的实验和积累,我们对于神经系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前人的研究成果。(板书标题)进行资料分析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开始,而疑问产生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一眼就看出原因的问题,便会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而去探究它。这里有几个生活中的例子看起来是有些奇怪的,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学生活动]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7页,共29页-----------------------\n小结:1.神经系统控制身体的各个部分;2.神经系统中任何部分的损伤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3.如果神经系统受伤,即使器官完好无损,也会不能工作,等等。讲解神经系统组成情[学生活动]仔细观察神经系统的分布有何特点?中间的脑(brain)和脊髓(spinalcord)的部分为中枢神经系统;由它们向四周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称为周围神经系统;[学生活动]仔细阅读教材图中的文字,了解大脑、小脑、脊髓和神经的功能,用这些知识再次分析的资料。如果我们对生物体进行解剖的话,能看见神经系统吗?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仔细观察神经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是否和它的功能相适应?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轴突和树突两部分。轴突外表有一层髓鞘包围,组成神经纤维。原的特点,推测并想象一下神经细胞如何进行工作?知识小结课堂主要提问1.在学习语文时,我们常遇到这样的词“心想事成”“言为心声”“心潮澎湃”等等。请同学解释一下这些词的意思。2.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同学们是否发现这些词的不当之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3.仔细观察神经系统的分布有何特点?4.是什么样的组成成分使它具有这样的功能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想怎样来进行研究呢?5.请仔细观察神经细胞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是否和它的功能相适应?6.推测并想象一下神经细胞如何进行工作?课后记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8页,共29页-----------------------\n《人的生长发育》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重点是青少年时期身高、体重的变化。)2.培养学生制作曲线统计图的能力,以及应用曲线统计图分析问题的能力。3.渗透科学自然观教育──人也像其他自然事物一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人生长发育的立体模型;2.分组材料:每人坐标纸一张;红、蓝铅笔或其它彩色铅笔。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了人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协调下,各个器官系统形成一个整体,那么我们这个整体是怎么从小长到大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人的外形是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的。(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比去年这时候高了?整个身体是不是比小时候长大了?(2)出示模型并讲解: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好几个时期,1号代表婴、幼儿期,2号代表童年期,3号代表少年期,4号代表青年期。此外还有中年期和老年期,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指1号)这是我们2岁左右时的样子,等我们上小学时身高能比这时多两倍以上(2号),中学的哥哥姐姐比我们还高(3号),等我们到了二十多岁时,就跟爸爸妈妈差不多高了(4号)。2.指导学生认识青少年身高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1)谈话:随着身高的增长,体重也会增长。这些增长是不是有规律的?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身高的变化。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9页,共29页-----------------------\n(2)分析7~18岁青少年平均身高统计表①出示统计表并置疑:请解释各横竖行代表的意思,这里身高的单位是厘米,多少厘米等于1米?还有通过看图表,我们发现了什么事实规律了吗?②讲解:我们发现从7~18岁每年身高都在增加,每年增加的数值是不一样的,男生和女生身高的变化也不一样,10~12岁时女生的身高普遍比男生高,而以后就没有男生长得快了。为了更明显地看出身高变化与年龄的关系,发现男生和女生身高变化的规律,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画出一个曲线图来。(3)分析青少年身高增长情况曲线图①讲解曲线图:这是一个坐标图。底边是横轴,代表年龄,从左到右年龄逐渐增大,每格代表一岁,图中是从7岁一直到18岁;竖边是纵轴,表示身高,从下往上数字逐渐增大,这也跟人的长势相似,从低往高长,图中是从110厘米了170厘米,每两格表示10厘米,那么每一格就代表5厘米;红线代表的是男生,绿线代表的是女生。看图的时候,先看横轴,比如找到7岁这一点,然后顺着这一点垂直向上看,找到这条垂直线与绿曲线相交的点,再从这个点水平向左找,看它与纵轴上的哪个点相平,根据纵轴的读数,就可以知道这个年龄的人身高是多少了,7岁女生的身高是120厘米。②练习:一起找一找8岁女生的身高。在横轴上找到8岁女生所在的点,竖直向上找到与绿线相交的点,再水平向左找纵轴与之相平的点,纵轴每一格代表5厘米,所以8岁女生的身高是125厘米。让学生找一找14岁男生、18岁男生的身高,注意红线代表男生。以上我们找的身高在纵轴上较好读,我们看一看11岁男生有多高。在横轴上找到11岁男生所在的点,竖直向上找到与红曲线相交的点,再水平向左(用直尺)找到纵轴,这个数值在140厘米~145厘米之间,是141厘米。让学生读出12岁男生的身高。③讲解:这两条曲线是根据我们前面看到的表做出来的,是在图上,把表示每个年龄身高的点,用线段顾序连接起来,曲线上是不是更清楚地看出青少年身高的变化的情形呢?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0页,共29页-----------------------\n④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从小到大,我们的身高变化有什么规律?男生和女生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⑤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提问:表中,两个相邻年龄之间的连线坡度大,表示什么?坡度小又表示什么?从小到大,身高变化有什么规律?男生和女生比较,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4)总结身高增长的规律:从曲线图看,7岁~18岁男生,本身身高变化的总趋势是增加的,但每年增长的快慢不同。女生的整个身高增长期比男生短,16岁以后就长得少了。女生的身高从10岁开始增长较快,一直到13岁,而男生的身高从12岁开始增长较快,一直到15岁,所以10岁~13岁之间女生的平均身高较男生高,而13岁以后就较男生矮了。3.指导学生认识青少年体重的变化(1)谈话:在身高增长的同时,体重也在增加。下面我们来研究研究。(2)分析平均体重统计表①阅读课本中第28页7岁~18岁体重变化统计表。②小组讨论:分析青少年体重变化有什么规律,7岁~18岁体重每年的增长数值—样吗?男生和女生一样吗?(3)学画体重增长情况曲线图①谈话:为了更明显地看出青少年平均体重随年龄的变化,我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自己动手画一个体重增长情况曲线图。(发给学生一张已标好横、纵坐标的坐标纸。)请同学们思考以后回答,横轴每一大格代表什么?(1岁)纵轴每一大格代表什么?(10千克)每一小格代表什么?(1千克)②讲解:每人用两种颜色的铅笔,先描点,再用直尺连接相邻的两点,使它们顺次连接起来。注意绘图时,先用一种颜色画男生的体重变化曲线,再用另一种颜色画女生的体重变化曲线,以免弄混。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1页,共29页-----------------------\n③学生画曲线图(教师巡视、指导、帮助)。画完后让一名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到小黑板上画。(4)探讨体重变化的规律①谈话:从7~18岁,体重变化的总趋势怎样?男生、女生体重从几岁到几岁增长较快?②教师小结:与身高的增长相似,从7~1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是不断增长的,每年增长的快慢不同,男生体重从12岁开始增长较快,女生体重从11、12岁增长较快。4.向学生进行“物质是变化的”唯物观教育除了身高、体重发生变化外,我们的外型、内部器官也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不研究了,有兴趣,课后我们再一起研究。5.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人体的身高、体重都有两个激烈增长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胎儿中期开始到婴儿一周岁。人出生以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第二个阶段,就是我们今天研究所发现的,我国青少年一般从10~12岁开始,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也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青春期全身各个器官都在迅速增长,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生长发育得好,能给一生健康打下很好的基础,我们要注意青春期的保健。由于生长迅速,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要特别注意增强营养,营养要全面,决不要挑食,尤其是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还要坚持锻炼身体,保证足够的睡眠。(三)巩固1.我国7~18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变化与年龄增长有什么关系?2.在身高增长曲线图中,坡度大表示什么?坡度小表示什么?3.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体重一般从什么时候开始增长很快?从此开始进入什么时期?4.青春期的身体发育有什么变化?如何注意青春期卫生?(四)布置作业1.将我国青少年体重增长情况曲线图画在课本28页空白图上。2.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对照课本我国7~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曲线图检查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板书设计:人的生长发育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2页,共29页-----------------------\n我国7~18岁青少年身高变化规律:身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女生10岁以后身高增长较快,男生12岁以后身高增长较快。动、植物的生活环境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三种鸟的身体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二.重难点:重点: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难点: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动物的生存是否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呢?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适于蚯蚓生活的环境(1)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蚯蚓?这说明蚯蚓可能喜欢什么样的环境?(2)讨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3页,共29页-----------------------\n(3)汇报设计方案。(让学生充分发言,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将方案完善起来)(4)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按刚才设计的方案来研究蚯蚓喜欢在什么环境中生活。(5)分组实验1:蚯蚓对明暗环境的反应。①谈话:请将桌上的扁盒盒底铺一张薄膜或一块吹塑纸,再铺上一块潮湿的黑布,把捉来的蚯蚓放在盒底的中间处,扣上盒盖,过一会,再观察蚯蚓可能爬向哪边。②学生分组实验。③汇报实验结果。④提问:蚯蚓适宜在黑暗的环境还是在明亮的环境中生活?⑤小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6)分组实验2:蚯蚓对干湿环境的反应。①谈话:我们继续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是喜欢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②提问:怎样创设一个其他条件基本相同只是干湿不同的环境呢?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④谈话:取实验1用过的纸盒,将盒盖和铺在盒底的湿布拿掉,在盒的左边放干土,右边放湿土,干、湿土中间留下一段距离(约3厘米),把蚯蚓放在干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⑤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⑥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⑦小结: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7)谈话: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认为蚯蚓适宜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8)师生小结: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2、认识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1)学生看图片:课本4页插图或复制的投影片。(2)提问: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里?(3)讨论: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4页,共29页-----------------------\n(4)小结: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动物将不能生存。3、认识三种鸟的形态结构与它的生活环境总是相适应的。(1)观察啄木鸟适于捉食树洞中虫子的形态结构特点。①出示啄木鸟的标本或硬卡纸做的图片。②引导学生观察:啄木鸟的喙、足和爪各有什么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③讨论后师生小结:啄木鸟的喙长而坚硬才能捉吃树洞中的虫子;脚两趾向前,两趾向后,能够紧紧地抓住树干,加上尾部的作用,牢固地支撑住身体直立在树干上,这样的形态结构是它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也是与其在树上生活相适应的。(2)观察丹顶鹤适于在水中捕食的形态结构特点。①出示鹤的投影片或卡片。②观察:丹顶鹤的喙、足、爪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它必须在水中捕食有什么关系?③师生小结:丹顶鹤的喙又长又大,便于在浅水中捕食鱼虾和软体动物。它的脚趾都长得特别长,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能行走自如,不致陷于泥泞中。(3)观察鸵鸟适于沙漠奔跑等形态结构特点。①出示鸵鸟的投影片或卡片。②观察:鸵鸟的喙、腿、脚趾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③师生小结:鸵鸟的喙一般长而扁平,上喙比下喙长,适于摄取植物性食物。两腿长而粗壮,趾间有蹼,脚下面长有肉垫,便于在沙漠中快速奔跑。(4)谈话:通过以上的观察、讨论和分析,你认为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呢?(5)学生讨论,并汇报。(6)小结:鸟的形态结构及其身体器官的特殊构造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4、指导学生用研究鸟的方法研究其他动物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1)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其他动物的生存是否也和环境相适应呢?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说明吗?(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5页,共29页-----------------------\n(4)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充分说明了动物的生存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譬如:鱼类的身体表面有鳞片,体呈纺锤形,用鳃呼吸,大量产卵,用鳍游泳等这些特点都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再如:青蛙的头呈三角形,趾间有蹼,腹部白色,皮肤有黏液,这都是与水中和陆地生活相适应的,而后肢长大,前肢短小又是与陆上跳跃相适应的;宽大的口腔,舌跟前位是和捕食活的昆虫相适应。生态平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l能够参与讨论人类危害环境的行为。l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l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l知识与技能: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l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l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l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l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6页,共29页-----------------------\n教学准备: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立生态平衡概念。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5.师举例说明。二、学习新课1.模拟生态平衡。(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看3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设计要求: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7页,共29页-----------------------\n饲养提示: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3)预测一下,: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2)讨论书上3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5)阅读书上39页资料,思考讨论: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8页,共29页-----------------------\n(1)谈话:既然生物们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都起着维持一定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相应的建立起各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国家业已建立了226个自然保护区,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也可借助图片录像资料)(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三、巩固应用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四、布置作业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9页,共29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