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7 KB
- 2022-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教案参考4 一则、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大变小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做中学”的理念,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导幼儿应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苹果、梨。 2、各种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n 1、认识各种食物。 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许多东西,你们相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老师请小朋友把他们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说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怎样才能把这些食物放进去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的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有意识的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 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 有的幼儿一直使用一种工具,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手,并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n 引导幼儿说出“我把它变小了。”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并用标记图表示。 、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刀”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幼儿老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险,不能玩。 二则、说课稿:会说话的标志 活动: 此次活动选材于人教版学前班社会领域《各种各样的标志》。标志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纲要中提到:“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 目标分析: 为了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此次活动,我制定了下面几个目标: 认知目标:\n 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并能对其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 过程分析: 总述: 基本流程: 以游戏《开汽车》导题――自由探索,认识标志――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标志归类――幼儿自主贴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学方法有:讨论法、知识迁移法、游戏法、观察法等。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 分述: 一、通过游戏《开汽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探索兴趣。 1、游戏《开汽车》幼儿随着音乐开汽车进入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n 2、教师提问:老师没说话,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 二、自由探索,认识标志 1、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图,观察并相互交流讨论标志上的内容与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巡回倾听,引导幼儿观察。 2、利用幻灯片展示所有的标志图。让幼儿集体观察,并请个别幼儿找出刚才自己手里的标志,说说自己对图片意思的理解。 三、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标志。 第一幅图是:一位小朋友正在爬栏杆,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告诉图上的小孩什么?你手里有适合贴在这儿的的标志吗? 第二幅图是:小朋友取开水喝的场景。针对此图,我设计的的问题是: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需要怎样提醒她呢?用个什么标志贴在这儿合适呢? 2、利用幼儿选择的这两种标志,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标志的不同之处。 四、标志归类\n 学前班的幼儿,逻辑思维已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此环节的设计,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1、标志分类,集体感知每一类标志的特点:这些标志是什么形状的?有些什么颜色呢?初步建立类概念。 2、引出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的概念。 3、介绍禁止标志。观察并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会是禁止我们做些什么呢?你们在哪儿见过这种标志呢? 4、警示标志的方法同上。 5、迁移学习经验,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幼儿园哪些东西,哪些地方会有危险,什么样的标志适合贴在哪儿? 五、结束活动 以游戏活动《争当小卫士》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最后由教师带着这些小卫士,把适合的安全标志贴到教室和幼儿园的一些危险物体或地方,来保护我们其它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引导幼儿能能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次活动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六、预设效果\n 此次活动,希望能充分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各种标志符号,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诣在通过两项目标的达成,促使孩子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教育。 三则、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轻和响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请幼儿对声音进行模仿。\n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n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四则、美术活动:《泡泡画》说课稿 小一班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泡泡画》。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泡泡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蘸蘸、吹吹、按按的过程中,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n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橙、绿三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注意卫生,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巧。活动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如在活动前让幼儿玩玩吹泡泡的游戏,也注重教具的实用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别长的吸管──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使幼儿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画纸是每组一张,这样可以避免幼儿间的画纸被挡住,而且更能让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大胆地操作,不用担心会吹出纸外。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向小鱼学习吹泡泡”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出示范画导入→介绍作画工具→师幼合作示范→幼儿分组练习→活动评价。 四、说反思\n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小班幼儿对于吹泡泡很感兴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活动中,以师幼合作的形式来示范泡泡画的制作,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热情。可是,活动中我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居然忘了向孩子们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间,只能吹,不能吸,还有就是忘了为孩子们准备湿的擦手布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五则、健康活动教案:小鸡捉虫 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准备: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虫子”若干、录音机、磁带、“小鸡家”“狐狸家”的场景。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鸡妈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 3、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n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 4、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 5、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 二、中间部分 1、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结束部分: 带鸡宝宝做整理活动,带回活动室休息。 六则、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两只老虎\n 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韵律活动兴趣。 2、让幼儿体验边唱歌边做动作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已会唱《两只老虎》的歌曲。 2、多媒体课件、老虎胸饰、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幼儿戴好胸饰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你们这些小老虎真可爱,我知道你们还会唱《两只老虎》的歌呢,你们愿意唱给我听听吗? 师幼一起演唱。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小老虎你们喜欢跳舞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跳《两只老虎》的舞好吗?可是我还不会跳呢!怎么办呀?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两只老虎》的歌编一些好看的动作。 想一想“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动作? 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领,现在请你把跑的本领做给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们怎么做?除了往前跑还可以怎么跑? 这两只老虎长得很奇怪的,你知道哪里很奇怪吗?那,没有眼睛怎么做?没有尾巴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n 这两只老虎长得真的很奇怪,那歌曲里的“真奇怪,真奇怪,”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我们一起来学学。 3、完整表演 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集体表演:我们编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一起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个别表演:谁还会用不同的动作来跳一遍?我们用他的动作也来跳一遍好不好? 创设情境,用不同的动作完整表演两遍 小老虎真能干会跳舞了,妈妈现在带你们去几个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请你们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5、创编歌词及动作 两只奇怪的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那如果还有两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们会没有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演唱创编的歌词边做动作。 6、结束活动 奇怪的老虎可真多,那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找还有没有更奇怪的老虎好吗? 师幼一起听音乐走出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