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8 KB
- 2022-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感觉教案【篇一:五年级科学下册_感觉3教案_苏教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3.感觉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的第三课。旨在学生了解了《大脑》、《神经》之后,通过《感觉》进一步加深对大脑功能的了解。作为复杂的大脑机制,目前我们人类不是十分了解,所以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作为最敏感的动物——人,有着特定的感觉器官,它是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人有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这些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控制肌肉,使之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对五种感觉器官有所了解,对五种感官的作用范围也会有一些大概的描述。但是,如果将他们所了解的内容和神经、大脑联系起来,就形成了认识上的瓶颈。尤其是对一些科学词汇的理解,如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信息、中枢神经等。解决这个“瓶颈”的办法就是通过活动加深理解并了解什么是信息,通过讨论和讲解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以及脑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n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为宜。第一课时安排四个教学活动。一是通过一些现象,认识五种感觉器官的功能,使学生了解到五种感觉器官分别是由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构成的;二是通过一个小活动引发学生讨论“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再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课件介绍,使学生明白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其中对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有初步的了解;三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课件介绍认识听觉器官及听觉的形成;四是通过拓展活动,使学生认识错觉。第二课时安排三个教学活动,一是给学生提供一组词汇,用来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触觉,再给学生一个不透明的纸袋,让学生通过触觉辨别纸袋内的物体;二是进行一个演示试验,让学生感受到味觉和嗅觉的作用;三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课件,介绍触觉、嗅觉、味觉的形成。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不同的词汇描述各种感觉功能。能够对错觉进行浅显的解释。能够写出不同的触觉体验能够解释感觉和脑、神经的联系。能通过触觉判断出袋子里的物体。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的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了解到有感觉器官收集到的信息会通过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加工以后,又会通过神经传给肌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人体器官对生存的意义。享受到科学学习的快乐。意识到感觉对我们了解周围环境是重要的。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了解我们的感觉1.讨论:怎样知道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周围有些什么?2.学生汇报。\n3.让学生列出由下列现象所认识到的各种感觉功能。记录表【评析】这部分活动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原有认识,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到身边的事物通过感官提供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明白了“信息”这个词汇的含义。二、认识视觉1.出示色盲图,让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2.讨论:我们是怎样通过视觉器官——眼睛看到东西的?3.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讲述(从discover上截取)。4.学生复述从课件中了解的内容。三、认识听觉1.讨论:我们是怎样通过听觉器官------耳朵听到声音的?2.教师通过课件进行讲述3.学生复述从课件中了解的内容。四、了解错觉1.依次出示错觉图2.提问:哪个线较长?那个梯子较高?中间试管与哪个相接?台阶总是由低向高吗?我们的眼睛是否欺骗了我们?4.讨论:是否感受到大脑在我们看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评析】利用discover的电视短片,加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信息在人体中的传递、加工过程的作用。这是一处解决教学难点得很好手段。在错觉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到视觉的欺骗性,更会认识到聪明的大脑是么的重要!第二课时一、认识触觉\n让学生在记录纸上写出他们所体验的不同的触觉。软的------尖的------黏的-----硬的-----粗糙的-----凉的-----光滑的-----热的-----糊状的-----思考:这些信息是怎样传递给大脑的?大脑又会作出怎样的解释和判断呢?活动:提供给学生一个纸袋,里面装有十个触觉不同的物体。告诉学生不要朝袋子里看,靠感觉判断出是什么物体。学生实验展示袋子中的物体,让学生比较判断的多少。二、认识嗅觉和味觉1.让五个同学一起到教室的前面,蒙上眼睛面向同学坐好,并捏住鼻子。教师把准备好的不同食物切成小块,把食物样品放入学生的嘴里,让他们说出是什么食物。用不同的食物重复这一过程。2.讨论:捏住鼻子后,为什么我们辨别食物会出错?3.教师通过课件讲述触觉、嗅觉、味觉。三、总结全课。教学片段赏析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是如何看见物体和听见声音的,现在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这张图片中是a线段长还是b线段长呢?生:b线段长(多数学生这样喊)师:看起来真的是b线段长。生:不对,应该是一样长。(少数不同意见中的一个)师:为什么你会认为一样长呢?生:我以前看过这样的图片,好像是一样长。\n师:好吧,还有没有认为是a线段长,奥,没有。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准确知道结果呢?生:用小尺量。师:好,那你们就用小尺实际测量以下。生:老师,老师,是一样长。师:真的是一样长吗?可是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是哪一个长呢?为什么会这样呢?生:好像是看得并不太准确。生:有时候我们的眼睛会有误差的。师: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片。这两个梯子哪一个高呢?生:看起来,是第二个高,但是,好像是应该一样高。生:好像是第二个高。生:我用小尺量过了,是一样长。师:是吗?我们一起再量一下。生:真的一样长。生: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师:是我们的眼睛骗了我们吗?生:应该不是眼睛,应该是大脑。师:为什么你会认为是大脑呢?生:眼睛只是收集了一些信息,是大脑做出的判断,所以我认为是大脑欺骗了我们。师:你解释得确实精彩,别的同学是否有其他看法?生:我认为还是眼睛骗了我们,是眼睛收集了错误的信息,大脑才会判断错误。\n师:两位同学,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你们已经明白了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们常说的“眼见为实”并不一定是真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提高我们大脑对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现在,请同学再看两幅图片,找一找,中间的试管和那一部分连接?楼梯是否总是向上?师的意图是作为本课的总结,用来检验学生是否明白信息、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设计的目的基本达到。这说明前面词汇的设计,课件的制作促进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很好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效。【篇二:2013年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设计王艳娜】《了解空气》教学设计单位: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曹村乡初级中学小学部姓名:王艳娜邮编:电话:《了解空气》教学设计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曹村乡初级中学小学部王艳娜【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个个探究过程。\n【教材分析】《了解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学生探究“空气”的第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了解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第二部分:通过“纸团不湿”、“水下倒空气”这两个比较经典的、具有魔术般神秘色彩的实验活动,并借助可见媒介——水,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本课的重点在第二部分。教材的思路是让学生学会做这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指导学生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的性质,即通过“吹气球”的游戏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利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常见的、有结构的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n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就能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是积极主动、有效的,探究的经历是真实而深刻的。【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学生也没有真正尝试去揭开空气的神秘面沙。而《了解空气》这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其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知道空气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同时使学生感受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来研究不可见的物质。【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观察、体验、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一些性质。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到一种新的探究方法。3、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中的困难与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n【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不漏气的塑料袋,一个大头针。学生四人一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用塑料盆代替也可以),两个透明的玻璃杯,两三张32k的废作业本纸,一个干抹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评:利用魔术、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引出了空气的一些特点。】【评:在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引起他们对空气的研究欲望。】现在,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二、.感觉空气。1、收集空气。2、感觉空气。空气是什么样子的东西?收集到空气后我们怎样研究它呢?我们要先用感官来观察。大家想想办法怎样用感官观察?3、交流对空气的感觉。我们刚才运用感官观察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我们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交流会使我们每个人有更多的发现。\n大家感受了空气,说出了这么多对空气的感觉,真不错!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你把这个实验做成功,并能研究出其中的科学道理,你就可以成为一位魔术师了??【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眼、耳、鼻、嘴、皮肤……)进行观察,充分地感知空气,建立丰富的表象。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填写科学文件夹,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新的发现,培养创新精神】三、.纸的奇遇。1、用桌子上的水槽、水、玻璃杯、废纸片做魔术。先猜一猜,把杯子倒扣直立着压到水的底部,纸团会不会湿?(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看看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引导他们将实验做成功。)2、解释纸团为什么不会湿?3、认识魔术的秘密是空气占据空间。【评:运用“猜测-实验-思考-结论”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自己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四、谁赶走了杯中的水1、再来做一个魔术。\n会做一个魔术还称不上魔术师,大家还能用桌子上这些材料再做一个魔术吗?让我们再来变一个魔术,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一次让你们自己来变,把一【篇三:五年级科学下册感觉1教案苏教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感觉一、课程标准:1.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二、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2.学会探究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等的形成过程。(二)科学知识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合作和交流。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n1.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3.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四、学习成果评价:(一)概念发展层次1:不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层次2: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不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层次3:知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的反应。了解各种感官的作用。(二)探究能力:层次1:不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层次2: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层次3:能够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小实验了解感觉的形成原理,并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五、教学材料:不透明的杯子、相关书籍、模型、视频资料、醋、盐水、糖水、苦丁茶、吸管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