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2-06-17 发布

小学数学练习题也得精心备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练习题也得精心“备”近日,笔者听了一堂公开课,引发了一些思考,其中的—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教师执教五年级“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例题教学后,教师出示了两道练习题:找出12和18、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并说出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反馈时,一位学生说:“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简单了,就是这两个数的差。”教师一愣,迅速地看了这几道练习题,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这时有学生也在喊:“真的,真的,这个方法好。”教师明知这不对,但一下子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于是说:“不对不对,这是凑巧,换一道就不是这样了。还有学生说:“15和20,也是这样的。”“10和20也是。”教室里一片喧哗,教师站在边上,紧张地思索着对策……显然,教师在备课时对习题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所以将具有特殊性的三道题目编排在了一起,误导了学生,使他们还没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思维就滑出了正确轨道。反思平时的教学,教师在习题的设计和使用上的确存在不少问题;或是原封不动地选用教材及配套作业上的练习题;或是按照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而不作任何调整;或是按照题目的原有要求而不敢有丝毫变化……类似的行为,使练习题难以发挥最大的教学价值,使得课堂教学环节不畅,最终都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那么,究竟如何备好练习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途径进行。一、全面把握练习题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练习题进行深入分析,把握练习题的意图、难度、梯度等因素。(一)把握练习题的意图练习题是教材编写者精挑细选后才定下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导向性等特点。把握练习题的编排意图,就是要吃准编者为什么出这道练习题,这道练习题好在哪里,应该怎么用,等等。在教学中,如果对此考虑不够,很容易导致练习题的教学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n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左图是27个小正方体拼成的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成绿色,请想一想:(1)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2)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3)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4)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多少块?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这道练习题表面是在考查学生能否数出各种情况的正方体数量,但实质是为了巩固对正方体面、棱、顶点特征的掌握。也就是说,在解决这道练习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一面涂色的,在每个面的中间,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这样的正方体有6个;两面涂色的,在每条棱的中间,正方体有12条棱,所以这样的正方体有12个。(二)把握练习题的难度练习题是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经过一定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题目,能使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把握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尤其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解题时的最大困难,从而为编排、教学做准备。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第一节教学后,教材编排了“做一做”的两组练习题:(1)7.83÷94.08÷80.54÷6(2)6.3÷1472÷1514.21÷7可以看出,这六道练习题并不简单,其中有些题目的计算难度远超过前面三道例题。如0.54÷6是商连续有0的;72÷15是整数除以整数,商为小数的;14.21÷7是商中间有0的;等等,学生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不应在例题教学后,简单地将这些练习题马上作为尝试或巩固呈现出来。(三)把握练习题的梯度\n数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不是通过做一道题或运用一次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掌握的,往往需要通过一定梯度的练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但是,练习题又不能太多,因此,教师不能以题海战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而应对练习题作精细分析,要考虑练习题的梯度是否能恰到好处地支撑学生的学习。如教学“减法运算性质”这一内容,教材中有这样一组练习题: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528-53-47470-54-46545-167-145有经验的教师一看就会意识到,练习题中没有涵盖运用“减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的每种情况,如逆向的“596-(196+47)、427-(189+127)”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做的就是补充适量的练习题,使练习题呈现出一定的梯度,这样,学生在解决各种情况的练习题中,就能增强对减法运算性质的掌握,达到灵活运用的水平。二、恰当处理练习题当教师发现练习题存在的各种情况后,就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时间上学生认知水平、后续学习需要等因素,对练习题进行调整或改造。(一)适当调整练习题1.当练习题中的计算过于复杂时,教师可以调整相关数据。调整数据,能使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掌握解题方法、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数学思想等学习活动中。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之后,教材呈现了如下练习题:加工厂要加工一批洗衣机的机套(没有底面),每台洗衣机长59.5cm、宽423cm、高80cm,做1000个机套至少需用布多少平方米?练习题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求五个面的长方体表面积的掌握,但是,其数据的繁琐可能会使学生陷入复杂的计算中。此时,可请学生采用估算的方法,或将练习题的数据直接调整为“长60cm、宽40cm”,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当练习题的编排顺序不太合理时,教师可以调整其使用顺序。调整使用顺序,可以使练习题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及时掌握。如人教版教材在几个知识点的教学后,都会设置一些专题练习题,内容都涉及到前面所学知识点。但其编排顺序通常是\n简单地按照知识先后排列,这样往往会使教学显得拖沓散乱。因此,教师如果能调整一下,按照先基础再运用最后提升的顺序来使用练习题,就有可能使教学过程更紧凑更有效。(二)适当改造练习题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全盘考虑的基础上,对练习题用一题多问或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适当改造,就能使练习题发挥出最大的教学功能。这种改造实际上就是练习题的变式使用。有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发现《作业本》上有这样的填空题:如果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教师在备课时,对习题进行了改造,标注了练习题的以下三个变化,使得原本枯燥的一道填空题焕发出了别样风采:补充问题“每份是()根”(变化一)——将条件“20根改成“30根”(变化二):将“30根”改成“一捆”(变化三)。类似的改造,可以成为教师练习设计时的一个关注点,因为灵活地使用变式是教师解读、处理教材能力的体现,也是提高练习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三、精心编排练习题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练习题的教学顺序、教学要求等精细地设计进教案中去,为后续的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实施服务(如做课件、抄黑板等)。在编排练习题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呈现练习题的总体情况在整个教案的练习题中,教师应把握与例题搭配的是哪些,尝试时要用的是哪些,巩固或提高用的又是哪些,等等。同时,这些练习题是教材上的还是配套作业上的、是起怎样作用的一道题目等等,都应在教案上体现出来。(二)展现练习题的教学过程各道练习题尤其是重要的几道练习题,教学时是如何具体展开的,这样的过程应该要标注清楚。练习题的变式有哪些步骤,该提哪些关键性的问题,如何引导,这样的步骤也应该是一览无余的。以上两个备练习题的途径,看似复杂,实质都是教师备课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