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0 KB
  • 2022-06-17 发布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答案一、《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孔君平诣其父(      ),  “诣”的意思是          ;为设果(      ),是         为        设果;儿应(      )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    ),“甚聪惠”是说杨氏子            从文中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解释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二、1、诣:拜见  乃:于是,就  2、示:给……看  曰:说  3、未:没有  闻:听见  三、(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n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n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因?()  (三)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n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四)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n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  3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4①代词,指尺子;②到……去;③代词,指尺子;④代词,指尺子;⑤代词,指鞋。  二、1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④恬:坦然;⑤挞:用鞭子打。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  2①王冕是诸暨县人。  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  3吃苦耐劳,勤奋学习。\n  三、1①啖:吃。②出:驱除。  2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3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  四、1①自:从。②是:这。  2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  3记述;议论。  5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  6刻舟求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外文言文阅读精练\n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n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                                                                       )\n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                                                                         )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①兔走触株   走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    (             )④冀复得兔                 冀    (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      )\n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答:                                                             。五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   谢 (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n。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  (       )  成语。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