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00 KB
- 2022-06-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练习题第一章教育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小学教育是在(D)。D.1904年2.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B)。B.资本主义社会3.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B.癸卯学制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A.以综合课程为主5.“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7.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D)。D.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8.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A)。A.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10.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以改进工作为目标的教育评价是(A)。A.形成性评价1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C)。C.①③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12.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D.课程制度的变迁13.新课程改革倡导(D)的课程评价。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14.建国以来,我国小学教学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A)。A.教学方法15.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是指(C)。C.读、写、算16.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B。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17.教育科学研究的展开环节是(C)。C.组织与实施18.教育科学工作者必须把(C)作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和依据。C.为学生发展服务19.教育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整个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是(A)。A.研究课题的选择20.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是(A)。A.实验法21.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合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研究方法属于(A)。A.行动研究法22.中国学校教育的形态产生于(A)。A.夏代2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C)。C.《大教学论》24.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A.教育现象25.(C)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C.生产力水平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C)。C.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27.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C)。C.生物起源说28.197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D)思想。D.终身教育29.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是(C)。C.苏格拉底30.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3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B.社会本位论3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30\n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3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C)。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5.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C)。C.中等水平36.学生将茄子、白菜、菠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C)。C.概念学习37.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38.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C)。C.维果斯基3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40.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D)。D.想象41.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C)。C.趋避冲突4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A)。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43.童年期是生理发展(C)的时期。C.相对稳定与平衡44.衡量一个人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D)。D.行为45.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B)。B.无意注意46.许多人利用早上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不受(C)的干扰。C.前摄抑制47.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B)B.性格48.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D)。D正迁移49.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D)。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50.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D)D审美需要5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这是(A)。A.刺激泛化52.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C.概念学习53.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C)。C.投射54.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C)。C.罗森塔尔效应55.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C)开始的。C.师资培训机构56.教师职业开始出现于(B)。B.奴隶社会初期5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A.以业余为主58.下列不属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有(A)。A.学历素养59.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A)A.非专门化——专门化——专业化60.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B)。B.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61.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D)。D.教育家型教师62.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C)。C.专业成长期63.我国优秀教师的阶段性成长规律中“站住脚”阶段是(A)。A.到第3年左右,是练就教学基本功阶64.(A)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A在职教育二、简答题1.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答: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作为初等教育的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点,因而要求其具有最大的普及性。小学教育的普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和少年都能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做到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和少年不入学或中途辍学,并且使他们每个人都能达到基本的教育要求;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对所有的入学儿童负责,爱护、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2)基础性。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每个阶30\n段都有其独立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对每个公民个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小学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础。从国家来讲,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3)强制性。义务教育不仅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也是受教育者的义务;不仅是受教育者个人的义务,也是由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和国家各部门共同承担的义务。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强制性。2.试分析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教育的特殊任务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教育是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打好基础,即要求学生学好语文、数学,打好读、写、算的基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要使小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自己的手和脑,运用自己的智慧与体力,为自己成为具有高素质的公民打下基础。做到以上这一切,实际上也是为我们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2)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老师应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老师要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细微动作,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予以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其逻辑思维,并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要让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学习品质。培养小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其对道德的理解能力,使之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各种问题,提高其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3.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统。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发展的现代水平。所谓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而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技能通过多次操作,可以发展成为技巧。今天,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加强“双基”教学,而“双基”教学是我国的优势和传统。(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发展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形成学习能力,是当今世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还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体力。所谓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30\n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小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诸方面的认识,而且教学活动本身也具有教育性。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他们在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联系实际过程中,同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他们在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也依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来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学在强调共性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通过教学,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不仅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而且具有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4.试分析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确立学习领域,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学习领域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它有利于改变目前过分强调分科的状况,有利于发挥地方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国家将按照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设计将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注重让学生获得各种直接经验。(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明确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课时规定上给地方教育部门留有一定的余地,在不同学科的课时规定上给学校留有一定的余地,地方教育部门在地方课程中可以决定学习领域与课时的比例分配,学校在学校课程中可以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本校课程方案。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30\n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7.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依靠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从客观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①加强教师教育。②制定法律法规。③提供经济保障。(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①善于学习。②恒于研究。③勤于反思。④勇于实践。8.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答:(1)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2)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9.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观念方面有哪些重大转变?答:(1)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4)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5)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10.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具体表现。答:(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11.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答:(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12.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而出现的,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完成的。(1)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共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或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答:(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30\n(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人所不能代替的。(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概括。14.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答: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功,他们最可能选择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15.实验法的优点是什么?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答:所谓教育实验法,就是根据教育研究课题所规定的任务,按照特定设计的条件和过程,对于研究的对象进行控制,变革研究对象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研究,取得实验事实材料,从而得到客观可靠的结论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情境。(2)排除无关的因素。(3)数量记载精确。(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运用实验法应注意:(1)实验前做好准备。编制学年或学期的实验计划,制定实验的课时计划。准备实验用品,编制实验小组。学生做好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实验中要具体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根据情况可进行全班或个别的指导,随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3)实验后要总结。教师视全体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16.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答: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往往是分步进行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即先学习符号本身的代表意义,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趋势特点:(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抽象性增加;(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4)概念的自觉性不断提高。17.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18.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答: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了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1)学科专业素养,指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教师的优良个性品质有:热情慷慨、乐于助人、公平客观等。19.专家型教师有何特点?答:(1)主动反思;(2)对基础教学问题的处理自动化;(3)知识的结构化;(4)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与自我监控能力。30\n第二章学生指导一、单项选择题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C)特点。C.阶段性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B不平衡性3.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A)。A.定向性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C)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C.差异性5.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C)。C.可塑性6.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A)。A.不平衡性7.“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D)。D.顺序性8.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B)。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9.(C)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C.具体运算阶段10.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沉思型11.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是(C)。C.场独立12.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她应该属于(C黏液质)类型。13.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C)。C.道德认识不足14.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教育过程中(D)。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15.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B)。B.品德评价16.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7.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C.道德意志18.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D)。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9.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A)。A.认知模式20.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A)。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21.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A.德育内容上2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C)。C.德育目标23.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B.道德情感24.(C相互作用论)是奥苏伯尔学习理论的核心,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心理机制。25.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D)。D.说服法2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C.道德意志27.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B.导向)作用。28.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B)。B.品德评价29.皮亚杰认为儿童自律道德的形成是在(C)。C.十岁以后3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31.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B.班主任工作)。32.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D)。D.陶冶教育法33.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D)。D.说服教育法34.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D)。D.情绪低落30\n35.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B)。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36.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B)。B.强迫行为37.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B.抑郁症)。3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B)。B.积极的社会功能39.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D.寻求发展40.以下哪种不属于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D)D.有无心理疾病41.以下咨询方法中,属于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D)。D.行为契约42.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43.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44.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45学习困难综合征在(B)中比较多见。B.小学生46.(B.过度焦虑)的儿童常常对学习成绩、陌生环境反应敏感,担心害怕,显得很不安分。4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C)。C.学校48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其高发病年龄为(C.8~10岁)。49.对倔强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D)。D.侮辱打骂50.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中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C)。C.强迫症51.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A)。A.审美教育二、简答题1.简述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答:第一,认知发展。关于认知发展,我们可以从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注意等几个方面来认识。从感知觉来看,小学生的感知觉处于明显的发展时期,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觉带有明显的无意性、情绪性以及笼统性,中高年级学生的有意性、目的性以及精确性逐渐增强。从观察来看,小学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从记忆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记忆、机械记忆和无意记忆为主,中年级以后向以抽象记忆、意义记忆(理解记忆)和有意记忆为主转变。从思维来看,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从想象来看,小学生的想象丰富生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幻想成分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想象更具有现实性。从语言来看,小学期间孩子的语言发展趋势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从注意来看,小学生的注意的广度和深度及稳定性都变化极大。第二,情感发展。小学生情感的基本特征是丰富、外露、不稳定。具体看来:一是情感体验强烈且不稳定。在对待事情的情感上,一方面遇到高兴的事会激动不已,而碰到不顺心的事会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另一方面情绪转移快,刚刚还是痛苦万分,但一遇上好玩开心之事马上会阴转晴,甚至破涕为笑。在对待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情感上,则显示出一种特殊的信任、依恋和崇拜;在对待同学的情感上,喜欢和同学在一起,重视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二是表现欲强且外露。小学生总想表现得比别的同学强,比别的同学能,特别是教师在面前,更是积极主动。有时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不惜干一些违背班级或学校规章制度的事。了解他们这些特点以后,老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种种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珍惜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对学生的行为特别是一些看似不当的行为尽量给予宽容和理解。第三,意志发展。小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觉性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做事情往往凭兴趣、30\n凭热情,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学习行为往往靠外力督促;二是自制力薄弱,有许多事情明知道不应该做,却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如上课做小动作,有些事情明知道应该做,却因为其他诱惑而没有做,如做家庭作业等。三是自主性差,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尤其喜欢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往往以老师或大人为准,当老师对自己评价较低时,自己也会因此缺乏自信。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关注、肯定学生,引导学生形成优良品质和坚强意志。2.小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有哪些特点?答:自我评价有以下特点:第一,由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的独立见解的评价,并且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强。第二,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过渡到有一定概括程度、涉及到某些个性品质的评价。第三,自我评价的稳定性增强。第四,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由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局限性,使得小学生们自我评价的能力较低,善于评价别人,但不善于评价自己;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答:(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2)性格差异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3)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4.自我意识对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因而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低,其人格发展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随着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青年的人格发展较多地受到自我意识的调节。(2)自我评价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若个体自认为品德高尚,就会在生活中自觉地维护真理和正义,拒绝自以为不正义的事情;反之,个体自认为能力差,解决问题时就会优柔寡断,稍遇障碍便停滞不前。(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个体的自我调控筛选环境的影响,他们主动接受环境的积极影响,拒绝环境的消极影响。同时,个体的自我调控制约人格发展目标的确定,并影响人格发展目标能否最终实现。5.论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答:(1)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意味着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30\n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另外,个别差异表现为群体间的差异。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6.谈谈你对小学德育过程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的认识。答:小学德育过程就是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知、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①知。知是指儿童对一定社会政治意识、思想观点、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它是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所以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开始,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以基本的政治观点、思想态度等。②情。情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情感的形成是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儿童的情感,要善于激发他们对国家、民族、人民以及良好道德行为的敬佩、爱慕之情,进一步体会到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价值和需要,进而发展其深厚的情感。③意。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④行。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思想观点与相应支配下采取的外在行动。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培养,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作风。(2)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发展,这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具有统一性。知、情、意、行诸要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德育过程就是要促进这一过程的实现,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30\n(3)德育过程的多端性一般来说,德育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但是,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儿童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或从训练行为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终达到儿童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总之,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7.小学德育的意义是什么?(1)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2)德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8.简述小学德育的任务。答:(1)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培养儿童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3)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9.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是什么?答:第一,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第二,确立符合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第四,积极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和形式。第五,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第六,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10.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含义和要求是什么?答: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一)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儿童的品德发展是从知开始的,教师必须对其晓之以理,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和怎样做。这样,儿童就有可能去做并且有可能做好。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1)语言说服法语言说服法是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向学生讲述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方式。①讲解法是向学生讲清楚基本原理、基本事实的方法。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说明什么是祖国、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爱国、怎样爱国等。讲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②报告是主讲人就具体问题进行系统阐述以提高学生对某一问题认识的方法。如形势报告、政策报告、英雄模范事迹报告、法制教育报告、典型事迹报告等。报告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深入认识。③谈话法是通过师生对话而使学生提高特定认识的方法。如通过谈话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价值、锻炼身体的意义等。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交流师生感情,故能提高说服的实效性。④讨论法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自由发言或辩论以明辨是非,提高对某一问题认识的方法。如开展关于小学生要不要参加劳动、要不要帮家长做家务等问题的讨论。讨论有助于培30\n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志趣,使学生交流思想,互相切磋,共同提高。⑤指导阅读是一种书面语言说服法,它是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书报来说服学生的方法。如组织学生阅读科学家传记和名人发奋读书的故事,使学生理解刻苦学习的意义阅读历史人物和革命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阅读有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运用语言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针对性。第二,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三,引导总结。(2)事实说服法事实说服法是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用各种生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学生,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形成正确认识的方法。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①参观是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通过看实物、听解说接受教育的方法。如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工厂、学校等其他先进单位,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改革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刻苦读书的热情。②访问是指走访一些典型人物,以丰富感性认识和增加情感体验的方法。如访问劳动模范、战斗英雄、科学家、老前辈、身残志坚者等。③调查则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第一手材料以说明问题的方法。如去环保局调查环境污染的情况,可以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情况及污染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参观、访问和调查的共同特点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具体、生动、典型,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三者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运用事实说服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目的,制定计划。第二,做好充分准备。第三,加强指导。第四,做好总结工作。(二)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用教师自身的美、环境美、情景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运用情感陶冶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修养。第二,创建良好的环境。第三,引导学生。(三)实际锻炼法实际锻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学生的发展是通过学生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出来的,而学生的行为又是在实践中、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和形成的。实际锻炼法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常规训练;二是实践锻炼。(四)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的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能把真实的思想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同时青少年又极善于模仿,向往英雄,追求上进。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及其成因。第二,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榜样的哪些方面,怎样学习。第三,狠抓落实。(五)评比竞赛法评比竞赛法是教育者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运用评比、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竞争心理即人的争强好胜心理,它在人与人的比较中体现出来。评比竞赛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从内容来分,有单项评比竞赛、全面评比竞赛;从对象来分,有自我竞赛、交互(集体)竞赛;从时间来分,有一次性竞赛、连续性竞赛。30\n运用评比竞赛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建立良好的评比竞赛的氛围和环境;第二,在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第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评比竞赛。(六)奖励与惩罚法奖励与惩罚法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或痛苦的体验,进而强化或纠正学生某些行为的方法。奖励是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愉快的体验,进而强化学生的健康品德和优良行为的方法。对学生已经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品德和行为的肯定和鼓励,能够引起学生的愉快体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巩固与保持。奖励的方法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其形式有三种:一是赞许,这是对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行为的赞同和肯定;二是表扬,这是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行为的较为正式的评价,可分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对集体的表扬和对个体的表扬;三是奖赏,这是对学生较为突出的表现的奖励,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惩罚是通过对学生的不健康思想和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以引起学生内疚、悔恨的体验,进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合理的惩罚能引起学生的痛苦体验和认真反思,有助于学生及时终止和纠正自己的不良品德和行为。惩罚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否定,这是对学生不太严重的行为的制止和纠正;二是批评,这是对学生不良品德和行为的较为正式的否定评价,可分为口头批评和书面批评,对集体的批评和对个体的批评;三是处罚,这是对学生较为严重错误的惩罚。运用奖惩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提高对奖惩关系的认识。第二,目的明确,具体有度。第三,客观公正,有利于团结。第四,奖励为主,抑中带扬。11.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答:(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少先队活动,这是通过青少年自己的组织开展活动来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3)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4)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5)班主任工作。1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答:(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①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②选择恰当的奖励物;③强调内部奖励。13.简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答:(1)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2)学习困难综合征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学习困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缺少某种学习技能;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3)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儿童过度焦虑反应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小学生中,以女生的过度焦虑反应较为多30\n见。(4)儿童厌学症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5)儿童强迫行为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又一表现。强迫现象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14.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意义。答:(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三、材料分析题1.不会听课的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内容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因此,他的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很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问题:请分析小刚不会听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答:(1)原因①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②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如果教师讲得再有趣一些,他肯定会全神贯注听课的。③虽已上了三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听讲的良好习惯。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⑤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2)方法①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也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②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③帮助学生在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④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⑤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经常提问。2.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答:(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30\n养。(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第三章班级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班主任工作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就是(D)。D.班级管理2.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模式是(C)。C.平行管理3.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C.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C.平行管理5.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6.学生管理的终极目的是(B)。B.人性完善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B.全面了解学生8.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A.德鲁克)提出的。9.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A.共同的奋斗目标10.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11.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有个人的意义的群体是(B)。B.联合群体12.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A.参与式)。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14.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之为(B.课堂纪律)。15.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是(C)。C.课堂纪律16.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处于(C自我促成的纪律)。17.对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做出明确规定的是(D)。D.《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18.班集体前进的导向和动力是(B)。B.奋斗目标19.组织实施的后继环节,也是新一轮班级管理的起始环节是(D)。D.评价总结20.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D.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21.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D)。D.人际关系的影响22.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A)。A.发展学生个性23.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24.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B)。B.班级25.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D)。D.群众性课外活动26.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造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C)。C.科技活动30\n27.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是(A.课外活动)。28.课外活动的主体是(B)。B.学生29.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D.小组活动30.课外活动的核心环节是(C)。C.实施31.下列属于社会政治活动的是(A)。A.参观访问32.下列能体现出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这一课外活动基本要求的是(B)。B.课外活动本身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简答题1.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答:(1)班级组织纪律管理;(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3)班级文档管理;(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2.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职责是什么?答:(1)班主任的任务我国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任务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长大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2)班主任的职责《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的职责作了如下七方面的规定:第一,按照《小学德育纲要》,联系本班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第二,经常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教会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第三,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保护视力,培养良好的习惯。第四,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个别工作。第五,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支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第六,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第七,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注意争取社会力量教育学生。3.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1)学习继承法。学习继承法是学习继承他人研究成果的方法。心理学、教育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等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研究,学习和吸收这些研究成果,能使班主任尽快了解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2)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班主任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和连续的观察,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的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所获得的材比较真实,因而观察法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3)谈话法。谈话法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通过与学生交谈而获得有关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信息的方法。谈话是面对面进行的,师生间容易沟通,便于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个性。(4)资料分析法。资料分析法是班主任通过对反映学生情况的各种书面材料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方法。这是一种快捷而又比较客观的方面。30\n(5)调查法。调查法是班主任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包括口头或书面的、直接或间接的)而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调查的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由此而获得的信息丰富、全面,因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4.班级管理过程主要包括哪些环节?答: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一)制定计划(1)班级管理计划的含义及类型班级管理计划是指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目标及相应活动方案的设计和谋划。班级管理计划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按时间划分,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按内容划分,有一般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2)班级管理计划的内容①班级基本情况的分析。②具体工作目标的确立。③具体工作的安排。(3)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的一般步骤①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认识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②分析班级情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需求。③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包括活动的的名称、目的、内容、主题、形式、方法、时间、地点及需要的器材。④就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交全体学生或班干部讨论,由学生参与制定计划,确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思路。⑤将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写成文字,并予以公布。(4)班级管理计划的表述形式班级管理计划的表述形式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文字表述,一种是表格表述。文字表述形式的班级管理计划一般包括标题、内容和落款三个组成部分。①标题,即计划的名称,包括计划名称、班级名称和计划时限。②内容,即计划的正文,包括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具体工作安排。③落款,即计划的制定者和制定时间。表格表述形式的班级管理计划也包括三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与文字表述形式一样,第二部分用表格表述。(二)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就是围绕班级管理计划的目标,建立组织系统,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高效运行的活动。组织实施是保证班级管理计划有效落实的一种管理活动。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1)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2)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3)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三)评价总结评价总结是组织实施的后继环节,又是新一轮班级管理的起始环节。评价总结不仅能对实际工作作出评定,找出工作中的成绩与不足,而且能够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据。(1)评价评价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班级工作进行状态确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鉴定、导向和激励作用。评价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对学生发展的操行评定。①评价的基本要求要做好评价工作,一是要明确评价标准,二是评价要具有计划性、及时性和多元性,三是运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评价。②操行评定操行评定是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和文体活30\n动等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2)总结班级管理总结,是对整个班级管理过程、状况和结果作出全面的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总结是评价的继续,又是下一个工作计划的基础。做好总结应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平时对班级管理资料的积累;二是注意做好阶段小结。5.简述班主任的作用。答: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第二,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第三,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第四,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班主任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起纽带作用,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6.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答: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建立一个优秀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罚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而在细致管理基础上还应充分发挥民主。(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集体活动能发挥娱乐、导向、育人的功能,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相互关心,尊重理解和协作的关系。7.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分成哪四种类型?答:(1)教师促成的纪律刚入学的小学生往往需要教师给予较多的监督和指导,需要教师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这样的“结构”就是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和如何行事。(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30\n(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8.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答: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来看,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自主性。9.简述课外活动的任务和作用。答: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课外活动有其自身特点,有独特的教育作用。(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活动领域,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10.根据课外活动的性质可将课外活动分为哪些类型?答:课外活动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1)科技活动这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2)学科活动学科活动是一种学科性的课外学习和研究活动,一般按学科分别组织活动。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3)文学艺术活动文艺活动种类多样,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他们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活动。(4)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以发展学生健康体魄及体育文化修养为目的的活动。(5)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是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生活、经济建设实际状况的教育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形式。11.组织课外活动对教师有哪些方面的要求?答:教师若要出色地完成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的任务,必须作多方面的准备和努力。第一,教师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和兴趣爱好,有能使学生叹服的“绝招”,这是指导教师的地位能否在学生心目中真正确立的保证。第二,教师要对自己指导的活动领域有足够的、超出学生的了解,包括历史与现实、知识与人物,这样才能发挥咨询的作用。第三,教师要调整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外活动中,师生间的关系更具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特点,学生的年级越高,就越是如此。第四,课外活动要求教师有比课堂教学更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一般倾向,而且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仅要组织好学术型、科技型、艺术型的学生及相应的活动,而且更要关注那些没有突出才能和明显的兴趣爱好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并安排欣赏性、收藏性、实用性、服务性的活动小组,吸收他们参加。第五,为了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经验,深入开展有关课外活动的教育研究,教师还需注意30\n收集有关资料和认真记录、总结自己所指导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活动质量。由此可见,课外活动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有重要作用。三、材料分析题1.为了能很好地与学生打成一片,我总是以大姐姐或哥哥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需要我的地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小弟弟、小妹妹看待,没想到尴尬的事情也随之出现了。那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到教室随便看看,只见几个女同学凑在一起谈着什么,神情很严肃的样子,我好奇地上前询问,其中一人回答道:“老师,某某想认您做叔叔。”当时我一下子愣在那里……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吃在一起、玩在一处,与他们交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也愿意向我倾诉心里话。久而久之,我这个知心朋友已不再是他们眼中的教师形象。问题:与学生的关系究竟把握到何种尺度才能使他们既能感受到师爱,信任你,又能体现教师的权威性,接受你的教育,这是许多班主任的烦恼。我们该如何把握和学生关系的尺度,怎样通过师爱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答:(1)要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应有同情、关注、呵护、尊重的情感,应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与位置,以朋友之态与每位学生坦诚相见、相处交流,应真心实意地对他们的合理需要与正当要求给予关心与满足。让学生明明白白感受到你的爱是高尚的、无私的、公正的,绝不是盲目的、泛滥的、无原则的。(2)要注重对学生的精神关怀只有走进人的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担当着学校教育这个大舞台的主角,要用真诚的爱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和支持每一个学生,并给予正确引导,而不应用保姆式的爱,把学生圈在舞台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成长空间,多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多一点对未来的期待,让他们懂得生活,懂得珍惜,懂得尊重,在自我体验中长大。(3)要为学生的“依恋”心理导航老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除父母外的最重要的可“依恋”之人,班主任要善于借助学生的“向师性”心理,通过较为委婉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关注,如周记中的中肯留言、巧妙的问候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受到班主任的重视,并且能体会到这种重视是无条件的。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自身较成熟的心智,有针对性地调节自身的交往行为,让所有学生体验到:老师的爱心不含有任何功利,只是为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铺路搭桥,绝不是狭隘的“爱”。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系教授说得好:“一个理想的教师就该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筑造他们自己的桥梁。”(4)要体现适当的权威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拥有明智的权威,尤其是成年人对儿童的这种权威,是一种巨大的创造性活动,是对儿童的思想感情世界进行深入而真诚的理解,懂得儿童的语言,使自己保持一点儿童的气质,但同时又不把自己和儿童等同起来。”因此教师要通过学生所赋予的内在权威,将师爱放在民主的平台上,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威,并能对学生明智地使用权威,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储备加大权威的“砝码”,提高师爱的质量,让学生打心眼里认可你,相信你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进而把你看作是真正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心目中的朋友。总之,班主任要做到“适时缺位”,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充分成长的空间,让他们在自我教育中长大。有时候,班主任要做的其实就是让开一点,别成为学生生活的“拐棍”。2.一天中午,一些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30\n概他俩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们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方法。答: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的效果比较好,其原因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面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第四章学科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A.基础型课程)。2.小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基本是以(D)为依据。D.科学的分类3.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B)。B.研究型课程4.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划分标准是(A)。A.课程的制定者5.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B.斯宾塞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C)。C.布鲁纳7.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A)。A.课程类型8.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A.课程计划9.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D)。D.课程标准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B)。B.课程目标11.当前我国小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是(A)。A.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12.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3.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D)。D.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1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二、简答题1.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答:(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0\n(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2.简述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现状。(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3.简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答:(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4.简述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答:(1)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3)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4)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5)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6)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三、材料分析题1.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30\n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生:贴在下边好!生:贴在题目旁边。生:……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问题: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能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2.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问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答:“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样的内容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不少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第五章教学设计与实施30\n一、单项选择题1.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D.分析学习结果2.教案也叫(C)。C.课时计划3.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导入新课。C.事例导入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也可以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的学习情境。4.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把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B)。B.课时备课5.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A.课程设置6.一份教案的核心是(C)。C.设计教学进程7.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C)。C.教科书8.(A.备课)是教师教学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B.上课10.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B.领会知识11.下列不属于课堂情境结构的是(C)。C.课堂纪律12.教学的起始阶段是(D)。D.引起学习动机13.不是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是(C)。C.组织活动1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D.巩固性原则15.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C.直观性)原则。16.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17.“学不躐等”反映了(D.循序渐进原则)教学原则。1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属于教学中的(B)原则。B.因材施教19.依据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20.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模象直观)。21.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B)。B.谈话法22.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B)。B.创设问题情境23.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已学知识的方法是(C)。C.复习谈话24.关于教学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教师也是教学媒体)。25.学习中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B.学习策略)。26.学习策略的核心是(A)。A.计划性2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B.规则和技能)构成。28.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组织策略)29.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建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A)。A.先行组织者30.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C)。C.调节策略31.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B.双向性)。32.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D)。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33.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B)。B.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30\n34.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A)。A.认知内驱力35.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C)。C.附属的内驱力36.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B)。B.问题情境37.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C.倒U形关系38.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最佳动机激起水平是(C.中等)程度的。39.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40.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D.道尔顿制4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课堂教学)。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答:一般来说,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1)设置教学目标: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2)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3)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2.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答:教案是在课题备课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的深入细致的准备,教案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教师编写课时计划(教案)的一般步骤是:(1)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参考书。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2)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的授课内容而定,不可过分拔高,亦不能太过简单。(3)考虑课的进行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4)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5)写出课时计划。3.教师如何备好课?答:(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4.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答:上好一堂课的要求:(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5)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6)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30\n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5.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答:(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6.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答:(1)在教学观念上。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2)将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作为教学目标;(3)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课程的综合化;(4)在教学过程上,要着力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7.运用复述策略应注意哪些要点?答:(1)善于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调动多种感官参与;(3)复习形式要灵活多样:(4)对重点部分加强记忆,如画线、圈点批注等。8.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9.你在教学或学习中用过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术?答:常用记忆术有:(1)位置记忆法。这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要记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照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2)缩简和编歌诀。缩简就是将识记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有时,可以将材料缩简成歌诀,歌诀韵律和谐,抑扬顿挫,非常有助于记忆。(3)谐音联想法。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亦很有帮助,这种方法被称为谐音联想法。在记忆历史年代和常数时,这种方法行之有效。(4)关键词法。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在教外语词汇时非常有用,也适用于其他信息的学习。(5)视觉想象。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6)语义联想。通过联想,将新材料和头脑中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赋予新材料以更多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设法找出新旧材料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提示:此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在回答中首先要记得记忆术的几种方法并结合实际回答。)10.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答:(1)学习时间管理策略。(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30\n(5)社会资源利用策略。11.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答:(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三、材料分析题1.于漪老师在教“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这句话时,一学生问“万万等于多少”,结果引来哄笑。有学生说:“万万就等于亿。”于老师随即追问:“既然如此,为什么用‘万万’而不用‘亿’?”沉默了片刻,有学生认为,用“万万”听起来更响亮,而且“万万”好像比“亿”多。他的回答又引来一片哄笑。但于老师当即予以肯定:“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字的重复可产生两个效果,一是听得清楚,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大家都用钦佩的目光看着那两个学生。问题:请就此教学片断谈谈你的认识。答:(1)于老师及时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合理、恰当地利用问题或“错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2)对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两位学生,于老师巧妙地寻求答案的“合理性”,及时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于老师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字功底,所以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因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生:喜欢。师:在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有美丽的蝴蝶谷,大家听说过吗?生:没有。师:那老师今天就带领大家学习《台湾蝴蝶谷》这一课,咱们现在就一块去认识这个闻名世界的“蝴蝶王国”,好不好?生:好。师: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蝴蝶谷是怎样的景象。[课件演示]美丽的蝴蝶谷(生看画面)师:景色美不美?生:美。(异口同声地说)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生读)问题:你认为这位教师的现代媒体使用恰当吗?请加以评述。答:在本材料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教师采用了先呈现画面,再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理解语言文字,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30\n第六章教学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2.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教学评价3.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D)。D.做出决策4.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D)。D.正式和非正式评价5.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C)。C.标准参照评价6.在学生进行学习新知识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摸底”考察,这是属于A诊断性评价7.教学评价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这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什么功能?(B.调控功能)8.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不同阶段的评价,以下陈述正确的是B.诊断性评价的范围比形成性评价广,包括认知、动作技能以及情感领域等9.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侧重于过程管理的评价是(D)。D.形成性评价10.教学评价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可分为(C)。C.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11.教师要检验学生是否会用实验法来检验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时,采用下列哪种教学评价方式较合适?(D)D.观察12.教师希望了解学生对“黄河”这一节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最好使用哪种评价方法?(C.测验题)13.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频度或程度等的差异,这种评价是指以下哪种评价?(C)C.定性评价14.根据你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下面不正确的一项是(D.教学评价注重价值判断,评价活动只能在教学结束后开展)。15.教学评价按评价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下面关于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形成性评价属于相对评价,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比总结性评价更有实际意义)。16.按教学评价的作用、目的的不同,教学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C.诊断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它需要一些精心准备的诊断性测验及高度专门化的访谈技巧17.下列关于教学评价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C.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给学生排序,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18.通过对学生的家庭作业或课堂练习、论文、日记、手工制作的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C)。C.案卷分析实施19.教学评价应包括认知、情感和(C)。C.技能20.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对所了解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方法称之为(A)。A.观察法21.下列关于现代课堂教学评价出发点的陈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C.在教学过程中,教室里鸦雀无声,课堂纪律良好)22.教学评价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D.教学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及有关标准对教学活动做出判断的23.对于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D.评价没有次数和次序限制24.教学评价的评价标准不带随意性,评价方法不带偶然性,评价态度不带主观性这就是要求教学评价具有(D)。D.客观性25.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学评价功能主要体现为(B)。B.监督学生26.教学评价是教与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评价理解恰当的是(C.教学评价是对教育现象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27.测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是评价时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关于它们的阐述最恰当的是(30\nA.测验法适宜于收集认知类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28.课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三种评价方式体现了教育评价的(A)。A.筛选功能29.电子档案袋是一种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以下属于电子档案袋评价体现的基本内容是(A)。A.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行为的记录30.下列关于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中权重最大的一项是(C)。C.多样性31.针对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下列属于多元评价的特征的是(A)。A.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32.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支持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D)D.博客33.以下哪个工具可以用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B)B.电子档案袋二、简答题1.简述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答:(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2.简述教学评价的原则。答:(1)目标性原则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2)关联性原则设计教学评价时应关联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3)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也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4)客观性原则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5)整体性原则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6)指导性原则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3.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答: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3)有利于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30\n4.简述教学反思的方法。答:(1)撰写教学日记。(2)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3)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三、材料分析题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师:作为有志于保护大熊猫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师:哇,太棒了,真是一位高产作家!(笑)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师:掷地有声!(掌声)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师:诗一般的语言。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答:“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此课例的教学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内容过程的合作者。教师也时刻在运用自己的评价激励、唤醒、鼓舞着学生的学习、进步。这位教师已娴熟地掌握了点石成金、由表及里等各种教学评价并融会贯通。教师从语势上、表达方式上等多角度给予评价引领。如:“哈哈,当代朱自清!”随意的评价、赞美,实则是在用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声望来激励孩子的进步,指导学习运用名人、名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这样的评价产生了强大的榜样示范效果,这远比“你说得真好、写得真好”评价的准,更有指向性。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