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50 KB
- 2022-06-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章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的标志是 (B) A.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B.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C.乌申斯基的《教育心理学》 D.鲍尔文的《教育心理学》2.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A.彼得罗夫斯基 B.赫尔巴特 C.桑代克 D.布鲁纳3.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来研究事物内部关联的观点称之为( C)。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4.当前在心理学中,特别是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是( C)。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 C.自然实验 D.问卷调查5.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是( 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个案法6.“蔡加尼克效应”的发现,所采用的方法是( )。 A.个案法 B.实验室实验 C.自然实验 D.教育经验总结法7.下列方法中可称为自然实验法的是( )。A.教育经验总结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教育性心理实验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 编写的。A.房东岳 B.潘菽 C.陆志韦 D.廖世承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 、 、 三者相互作用时的 及其规律的科学。2.在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于 年,以 所著的《 》为标志。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有 、 、 。4.心理实验有 和 两种主要形式。5.目前最常用的心理现象量化的调查是 。三、名词解释1.小学教育心理学 2.观察法 3.自然实验 四、简述题 1.如何理解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有哪些特色?第一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C 4.C 5.A 6.B 7.D 8.D二、填空题1、教师 学生 环境 心理活动 2、1903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3、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4、实验室实验 自然实验 5、问卷调查第二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闻—见—知—行”这一早期的学习过程的观点是( )提出来的。A.荀子 B.孟子C.孔子 D.老子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属于( )。A.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B.认知派的学习理论C.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3.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 )。\nA.R-S联结 B.S-R联结C.S-O-R联结 D.R-O-S联结4.强化是( )中的核心成分。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经典性条件反射C.认知目的说 D.认知同化说5.个体通过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而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种学习是( )。A.试误 B.强化 C.顿悟 D.发现6.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强化理论 B.试误理论 C.顿悟理论 D.潜伏理论7.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同化理论C.试误理论 D.强化理论8.认知发现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A.斯金纳 B.奥苏伯尔 C.班杜拉 D.布鲁纳9.托尔曼认为,学习所建立的联结应是( )。A.R-S联结 B.S-R联结C.S-O-R联结 D.R-O-S联结10.潜伏学习的概念是由( )提出来的。A.班杜拉 B.托尔曼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11.在学校情境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类型是( )。A.接受学习 B.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 D.机械学习二、填空题1.荀子将学习过程分为 四个环节。2.加涅根据学习所得到的结果或形成的能力的不同,把学习分为 、 、言语信息、 和 5类。3.巴甫洛夫提出的是 条件反射,斯金纳提出的是 条件反射。4.桑代克提出了 、 和 三条学习主律。5.布鲁纳认为,学习包含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 、及其 。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 、和 四个子过程。7.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8.有研究者提出,小学生学习活动具有 、 和 三个基本特点。三、名词解释1.学习2.接受学习3.发现学习4.意义学习5.潜伏学习6.顿悟7.强化8.最近发展区四、简答题1.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学习有什么作用?2.简述和评价联结派的学习理论。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评析。4.简述联结—认知派的主要观点。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小学生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7.人类学习有什么特点?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什么?五、论述题\n论述学习与身心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二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A 3、B 4、A 5、C 6、C 7、B 8、D 9、C 10、B 11、A 二、填空题1、闻—见—知—行 2、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运动技能 态度 3、经典性 操作性 4、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5、信息的获得 信息的转换 评价 6、保持 动作复现 动机 7、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演阶段 具体运演阶段 形式运演阶段 8、直观—操作性 指导—模仿性 基础—再现性。 第三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倒U型曲线关系 B.线性关系C.U型曲线关系 D.倒U型直线关系2.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力量是( )。A.成就需要 B.成就动机C.动机 D.学习动机3.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归因是( )。A.能力归因 B.难度归因C.运气归因 D.努力归因4.从宏观、自上而下研究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代表人物是( )。A.阿特金森 B.麦克里兰德C.勒温 D.库克拉5.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成就动机实质的代表人物是A.麦克里兰德 B.库克拉C.阿特金森 D.勒温 二、填空题 1.从学习动机的来源上可以把动机分为 和 。 2.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因素主要有 和 。3.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归因因素可以分为 、 和 三个维度。4.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常见的归因因素主要有 、 、 和 四种。5.在运用新颖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注意避免 和 两种倾向。三、名词解释1.动机 2.学习动机3.成就动机 4.归因5.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四、简答题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及意义。3.归因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4.简述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五、论述题教师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n1.A 2.B 3.D 4.B 5.C 二、填空题1.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2.学习成绩 家庭教育方式 3.原因源 稳定性 可控性 4.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5、兴趣主义 形式主义 第四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概念获得的方式可以把概念分为( )。 A.一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B.合言概念和选言概念 C.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D.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2.根据概念定义的严格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 )。 A.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B.合言概念和选言概念 C.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 D.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3.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 A.辨别关键属性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概念同化4.小学生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分化与整合 D.辨别关键属性5.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是( )。 A.认知技能 B.动作技能 C.智力技能 D.技能6.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 A.技能 B.认知技能 C.一般认知技能 D.动作技能7.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储存形式( )。 A.直接从感觉系统输入的 B.组块 C.言语听觉方式 D.意义编码8.认为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奥苏伯尔 C.加里培林 D.艾宾浩斯 二、填空题1.概念同化的有 、 和 三种模式。2.概念形成的过程要经历 、 和 三个阶段。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以把技能分为—3.概念学习由低级到高级的四种不同层次发展水平是: 、 、 和 。4.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个体因素是 、 、 和 。5.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概念本身的因素有 、 和 。6.规则学习的方式有 和 。7.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以把技能分为 和 。8.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可分为 、 和 三个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概念 2.规则 3.技能 4.认知技能 \n 5.动作技能 6.概念同化 四、简答题1.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有什么特点?2.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与辅导因素有哪些?3.规则的发现学习有什么特点? 4.规则的接受学习方式有什么特点? 5.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 6.认知技能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论述如何运用记忆的策略提高学习的效果。第四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A 5、D 6、B 7、D 8、B二、填空题1.类属性同化 总括性同化 并列结合性同化2.抽象化阶段 类化阶段 辨别3.具体水平 认同水平 分类水平 规范水平4.年龄 年级 智力 经验5.概念类别 概念的属性6.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7.认知技能 动作技能8.认知阶段 联结阶段 自动化阶段第五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负迁移 D.普遍迁移2.学生在学习了英语之后对汉语拼音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横向迁移 D.特殊成分迁移3.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贾德C.沃尔夫 D.奥苏伯尔4.“经验泛化说”是由( )提出的。 A.武德沃斯 B.贾德 C.沃尔夫 D.桑代克5.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决定因素是( )。 A.相同要素 B.认知结构 C.顿悟 D.心灵的官能6.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出的迁移理论被称为( )。 A.经验泛化说 B.关系转换说 C.认知结构说 D.相同要素说7.奥苏伯尔提出的迁移理论认为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主要是( )。A.相同要素 B.心灵的官能 C.顿悟 D.认知结构1、A 2、B 3、C 4、B 5、C 6、D 7、D 二、填空题1.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和 。2.根据迁移的内容,可以把迁移分为 和 。3.根据迁移的方向,可以把迁移分为 和 。4.奥苏伯尔提出,影响迁移的三个主要的认知变量是 、\n 和 。5.贾德提出的“经验泛化说”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或经验中通过概括产生 。6.心理学家沃尔夫提出的迁移理论是以 心理学为基础的,被称为“ ”说。7.以桑代克为代表的联结主义的迁移理论认为,两种学习或活动能产生迁移,主要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 。 三、名词解释1.迁移2.正迁移3.负迁移 4.横向迁移5.纵向迁移 6.顿悟7.认知结构 四、简答题1.迁移在教育上有什么作用?2.相同要素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4.简述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5.简述认知结构说关于迁移的的主要观点。五、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教学工作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第五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B 5.A 6.C 7.D二、填空题1、正迁移 负迁移 2、特殊成分迁移 非特殊成分迁移 3、纵向迁移 横向迁移 4、可利用性 可辨别性 稳定性5、泛化的共同原理 6、官能 形式训练说 7、相同要素 第六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监控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叫做(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2.“学会学习”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斯金纳 B.布鲁纳C.哈洛 D.尼斯比特3.使学习的材料记住并保持在头脑中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与复习策略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4.充分利用头脑中的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策略。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习策略 D.无认知策略5.著名的SQ3R五步阅读法是( )提出来的。 A.托马斯 B.布兰斯福德 C.皮连生 D.鲁滨逊6.在学习时采用形象联想、谐音法进行记忆,这是运用了( )策略。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习策略 D.无认知策略7.采用写标题、列提纲等方式进行学习,这是运用了( )策略。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习策略 D.无认知策略1、A 2、C 3、B 4、B 5、D 6、B 7、A(二)多项选择题\n1.尼斯比特根据学习策略的不同功能认为学习策略主要有( A.提问 B.计划 C.监控 D.检查 E.矫正2.丹瑟洛认为学习策略分为A.普通策略 B.基本策略C.支持策略 D.检查策略E.理解策略3.尼斯比特根据策略的不同适用范围,把学习策略分为(A.通用策略 B.微观策略C.一般策略 D.加工策略E.宏观策略 、4.在进行形象联想时,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A.形象化 B.系统化C.具体化 D.组织化E.联想化5.“概括”这种组织策略所包含的方式主要有A.摘录 B。勾划重点C.划线 D.写标题E.列提纲6.鲁滨逊设计提出的SQ3R五步阅读法包括的步骤有A.概览 B.提问 C.阅读 D.复述 E.复习7.PQ4R阅读法的具体步骤是A.预习 B.提问 C.阅读 D.反思 E.复述8.布兰斯福德等人提出的一般解题策略包括A.识别 B.界定 C.探索 D.实施 E.审查9.根据有关的研究,应用题解题策略一般包括的步骤是(A.审 B.提 C.判 D.选 E.找10.以下做法中,说明学习者使用了元认知策略的是A.经常对困难的学习任务花较多的时间B.反思自己的学习 C.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D.当学习中分心时,能意识到并采取措施及时克服E.常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二、填空题1.按照学习策略的不同功能,丹瑟洛把学习策略分为 和 两类。2.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 和 。3.按概括程度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尼斯比特把学习策略分为 策略、 和 三个层次。4.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有 和 。5.组织策略主要包括 和 。6.目前对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采用 和 两种方法。7.元认知训练方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教学生学会 ,以促进学生 。8.学习策略的形成是一个由 逐步向 转化的内化过程。9.成功地训解决问题,一方面取决于个体所拥有的 ,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所拥有的 。三、名词解释1.学习策略 2.认知策略3.元认知4.元认知策略5.精细加工策略 6.组织策略四、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会学习”这一概念?2.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3.学习策略在学生的学习中有何意义和作用?\n4.简述托马斯和鲁滨逊提出的PQ4a阅读理解策略。5.布兰斯福德等人提出的问题解决的一般策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哪些?五、论述题 1.如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的掌握水平? 2.以问题解决策略为例,论述怎样有效地教授学习策略。第六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B 4.B 5.D二、填空题1、基本策略 支持策略 2、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3、通用策略 宏观策略 微观策略 4、形象联想 谐音法5、群集 概括 6、调查法 实验法 7、自我提问 反思 8、外部的实践活动 内部心理活动 9、相关知识 解题策略 第七章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问题解决的“试误说”是由( )提出来的。A.苛勒 B.纽厄尔C.杜威 D.桑代克2.问题解决的“顿悟说”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华莱士 B.苛勒C.邓克尔 D.格拉斯3.第一个对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并明确提出解释的理论叫做( )。 A.试误说 B.顿悟说 C.信息加工论 D.定位说4.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西蒙 B.苛勒C.桑代克 D.布鲁纳5.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达到目标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理论叫做( )。 A.信息加工论 B.完形理论 C.联结说 D.顿悟说6.信息加工论者把从一种问题状态转变成另一种问题状态的操作称作( )。 A.手段—目的分析 B.算法式 C.算子 D.问题空间7.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然后进行算子搜索,逐渐缩小当前问题情境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主法称( )。A.算法式 B.启发式C.问题空间 D.手段—目的分析8.提出问题解决的五步骤划分法的教育家是( )。A.华莱士 B.杜威 C.戴维·卡茨 D.克劳斯梅尔9.在研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时,华莱士提出的理论被称( )。A.五步模式 B.范围缩小汇综模式C.四阶段模式 D.认知派模式10.用两个相反的词来描述同一对象,以此反映出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这种训练类型叫( )。 A.个人类推 B.直接类推 C.间接类推 D.强迫冲突11.南加利福尼亚创造力测验又叫做( )。 A.吉尔福特创造力测验 B.劳德塞"简易测试" C.托兰斯人格自陈量表测试 D.卡特尔人格测试12.心理学家奥斯本提出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叫做( )。 A.隐喻训练法 B.局部改变法 C.多重策略法 D.脑力激励法\n13.用一个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来对不同事物或观念进行比较的方法叫做( )。 A.拓展问题法 B.隐喻训练法 C.局部改变法 D.比拟法 二、填空题1.每个问题必须包含四种成分,即 、 、 和 。2.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先要有 ,因为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从 开始的。3.问题教学的两个基本步骤是指 和 。4.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 。5.最早对问题解决行为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提出的假说被称作 。6.试误说认为问题解决过程是由 与 间的联结完成的。7.顿悟说强调解决问题时从整体把握 和 的豁然改组,而不是一次次地经验的积累。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顿悟和试误二者缺一不可,试误是顿悟的 ,顿悟是试误的 。 9.用信息加工论的观点去研究问题解决的研究者中,最有名的是 和 。 10.信息加工论者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 达到 的过程。 11.信息加工论者认为问题的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搜索,一系列的算子,搜索算子的途径包括 和 两种。 12.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 和 。 13.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即 、 和 。 14.威特金森认为人的认知风格有 和 两种。三、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 2.问题教学 3.表征 4.手段—目的分析法5.功能固着6.反应定势7.创造性8.认知风格9.创造性思维10.发散思维 四、简答题1.解决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2.问题教学有哪些优越性和必要性?3.信息加工论如何解释问题解决过程?4.现代认知派设想的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是怎样的?5.顿悟说是如何解释问题解决过程的?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7.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8.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五、论述题1.结合教学过程论述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2.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七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A 6.C 7.D \n8.B 9.C 10.D 11.A 12.D 13.B 二、填空题1.目的 个体已有的知识 障碍 方法 2.问题 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4.创造性 5.桑代克 试误说6.刺激情境 适当反应 7.全部问题情境 认知结构 8.前提 结果 9.纽厄尔 西蒙 10.操作 目标11.算法式 启发式 12.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13.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 14.场依存性 场独立性 第八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那些由舆论力量与人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称为( )A.品德 B.公德 C.道德 D.贤德2、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叫( )A.理智感 B.道德感C.道德性 D.理智性3、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著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叫( )。A.态度定势 B.情感定势C.思维定势 D.内部定势 ,4、人的自尊感、荣辱感、集体荣誉感、友谊感、人道感、同志感等等,统称为 ( )。A.责任感 B.道德感C.崇高感 D.理念感5、人们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束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这种道德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 B.想象性的道德感C.表象的道德感 D.伦理的道德感6、每当想起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就会唤起小李对那种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并激励着小李去战胜困难,这种道德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B.理想的道德感C.想象性的道德感 D.伦理性的道德感7、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原因在于( )。A.道德情感不深 B.道德认识不足C.道德意志力不够 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8、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做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 )的培养。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C.道德意志 D.道德判断9、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A.对偶故事法 B.两难故事法C.问卷法 D.观察法10、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认为,道德行为可以通过( )获得和改变。A.行为训练 B.移情训练 C.道德观念学习 D.观察学习 二、填空题1、一般认为,品德包含有 、 、 和 等四种心理成分。2、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大致上可以分为 、 和 三种。3、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性发展从2岁至12岁可划分为 、 、 和 等四个阶段。\n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把儿童得到的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这“三水平”分别是 、 和 。5、我国学者章志光提出,品德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 、 和 三个层面或维度加以认识。6、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通过 可以获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7、斯陶布认为,使儿童产生助人意愿,至少有两个因素是关键,其一是 的能力,其二是掌握 的知识和技能。8、社会行为理论认为,社会价值取向体现为两种动机源,一是作为 的动机源,二是以 为中心的道德取向为特征的动机源。9、价值观依其存在的方式分为 和 。10、某种价值观一旦对个人认知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就称之为 ;价值观的培养有许多方法,目前在西方较为流行的是 。 三、名词解释1、品德 2、道德性 3、态度定势 4、移情 5、价值观 四、简答题1、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关系。2、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4、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形成道德信念?5、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五、论述题 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谈谈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第八章 参考答案 第九章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班级群体的( )体现为教学和教育功能。 A.维持性功能 B.生产性功能 C.凝聚功能 D.社会助长作用2、学校和班级( )体现为对教职工及学生的凝聚功能。 A.维持性功能 B.生产性功能 C.凝聚功能 D.社会助长作用3、从众是( )的结果。 A.群体规范 B.群体舆论 C.群体目标 D.群体压力4、班级群体为个人进行( )提供了最全面的信息? A.社会互动 B.社会化 C.社会比较 D.群体认同5、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集体 D.小团体6、“随大流”属于( )。 A.从众 B.服从 C.去个性化 D.社会助长7、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儿童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处于( )。 A.强制阶段 B.强化阶段 C.遵从集体阶段 D.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E.民主平等阶段8、最有利于提高群体的凝聚力领导方式是( )。 A.民主式 B.专制式\n C.放任式 D.合作式9、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是最有效的纪律的约束方法是( )。 A.强化 B.强制 C.法律约束 D.集体约束10、解决纪律问题的目的在于( )。 A.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B.维护教师的绝对权威 C.追究违纪学生的责任 D.保持课堂的安静11、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 A.教师 B.教学活动 C.班风 D.目标和规范12、竞争中个体常采用的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辐合思维 C.逻辑思维 D.创造思维 二、填空题1、群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和 两方面。2、人际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 和 两种。3、一般来说,集体的形成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即 、 、 和 。 4、群体按其发展水平从低到高可分为 、 、 和 。 5、去个性化产生的原因一般有 、 和 三种。6、遵从主要有 、 和 三种水平。7、遵守课堂纪律是对 的服从,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是对 的服从。8、竞争中个人常常采用 思维方式,合作中个人常常采用 思维方式。9、影响学生纪律问题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和 。10、学校生活中应适当强调 。 三、名词解释1、群体 2、社会助长作用 3、社会阻抑作用 4、从众 5、服从 6、去个性化 7、竞争 8、合作 9、纪律 四、简答题1、 简述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的条件。2、 建立积极规范的方法有哪些?3、 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有什么影响?4、 建设良好的班集体要善于抓住那些关键问题?5、 解决班级纪律不良有哪些可行的办法?五、论述题联系实际论述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第九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C 5、C 6、A 7、C 8、A 9、A 10、A11、D 12、B 二、填空题1、生产性功能,维持性功能 2、竞争,合作 3、松散期,同化期,凝聚期,形成期 4、松散群体 联合体 合作体 集体 5、暗示、模仿和感染,匿名,责任分散 6、服从,认同,内化 7、群体规范,权威个人 8、辐合 发散 \n9、个人性格因素 家庭和社区因素 10、合作 第十章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个性心理特征2.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校园 B.班风 C.教师 D.课堂3.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A.性格 B.气质 C.个性倾向性 D.能力4.高级神经活动中强、平衡而灵活的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兴奋型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活泼型5.性格的( )的大部分内容就是平常所说的品德。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6.智力就是个体的( )。 A.一般能力 B.创造能力 C.社交能力 D.实践能力7.智商低于( )称为智力落后。 A.100 B.85 C.70 D.658.测定能力最常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 D.测验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9.最早出现的智力量表是( )。 A.比奈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斯坦福--比奈量表10.学生在学习上力争取得好成绩的主观愿望在心理上称作( )。 A.成就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业动机 D.成功期待11.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 ),它决定着一个人总的个性倾向和态度。 A.理想 D.性格 C.世界观 D.个性倾向性12.属于非文字测验、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力量表是( )。 A.比奈智力测验 B.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C.斯坦福--比奈量表 D.韦克斯勒智力量表13.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 )。 A.内部原因 B.偶然性 C.外部原因 D.必然性14.智力是一种以( )为核心的认识能力。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二、填空题1.个性包括 和 两个部分。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 、 和 。3.所谓长善救失就是调动其心理上的 ,消除其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 ,并按教育要求发展 。4.具有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 型,其气质类型为 。5.常用的性格测验有: 、 和 。6.智商在全人口种基本呈 分布。7.能力测验可以分为 、 和 三类。8.性别差异的形成具有 基础和 基础。三、名词解释1.个性 2.个性倾向性 3.个性差异 4.气质 5.性格 6.能力7.性别差异心理 8.智力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教师的责任是为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创造适当的学习环境。2.简述气质的类型及相应特点。\n3.简述性格的特征。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如何?5.简述能力的分类。6.试述男女生的心理差异。五、论述题 1.教育和教学上如何因材施教? 2.如何针对学生的能力和性别差异进行教育?第十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C 5.D 6.A 7.C 8.D9.A 10.C 11.C 12.B 13.B l4.A 二、填空题1.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 2.气质,性格,能力 3.积极因素 消极因素 学习效率 良好品德4.安静,粘液质 5.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检测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和投 射测验 6.正态曲线7.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特殊能力倾向测验,综合能力倾向测验 8.生理 社会文化第十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连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这句话反应了心理健康的( )。 A.相对性 B.绝对性 C.动态性 D.静止性2.“自我实现的人”这一概念是( )提出的 A.黄坚厚 B.弗洛姆 C.马斯洛 D.罗杰斯3.以人的行为的社会意义以及个人社会适应性作为出发点,以社会行为规则来判定其心理健康水平,这种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是( ) A.常模比较法 B.生活适应评定法 C.症状判定法 D.社会离差法4.有利于儿童健康的发展家庭教养方式是( )。 A.过度保护型 B.控制型 C.放纵型 D.民主型5.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体验和情绪状态称为( )。 A.应激 B.焦虑 C.抑郁 D.激情6.某大学生毕业生,既想早日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又想报考研究生,以求深造,此时该学生面临的心理矛盾属于( )。 A.双趋冲突 D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7.在学校里,有的学生既不想努力学习,考试时又不想不及格,这类学生面临的矛盾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8.当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称之为 ( )。 A.焦虑 B.心理冲突 C.应激 D.挫折9.下面解决冲突的办法中,哪一个属于不成熟的方法? A.重建 B.封闭 C.选择 D.轮流10.“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处于( )时的心情。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11.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批评后,有时会无故欺侮别的孩子或摔打门窗,这属于挫折后的( )。 A.直接攻击 B.转向攻击 C.自我攻击 D.自杀12.当儿童遭受挫折后,感到无能为力而紧张时,一再重复同样的行为,尽管多次毫无结果,但仍要继续这种行为,这属于挫折后的( )反应。A.固执 B.退化 C.冷漠 D.幻想13.儿童在失败和错误面前,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冠冕堂皇的解释,这种心理防卫形式为 ( )。 A.文饰作用 B.投射 C.认同 D.补偿14.孔子厄而著《春秋》,司马迁腐而《史记》出,都是( )的范例。 A.合理化 B.投射 C.补偿 D.升华15.盲人的触觉、听觉特别敏锐,自幼瘸腿的人心灵手巧,这种常见的心理防卫形式是 ( )\n A.反向作用 B.投射 C.转移 D.补偿16.“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 )。A.升华 B.投射 C.补偿 D.合理化17.一个人把所不堪忍受或能引起内心矛盾、冲动的念头,情绪或行动,存放到潜意识中去,以不至于时时干扰其心境。这种心理防卫形式是( )。 A.退化 B.压抑 C.隔离 D.认同18.“此地无银三百两”反映的心理防卫机制是( )。 A.文饰作用 B.反向作用 C.转移 D.否认19.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正是( )的表现。 A.退化 B.转移 C.补偿 D.投射20.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学生的错误观念和认知方式造成的,治疗必须改变和矫正那些使学生情绪和行为失调的信念或假设,形成新的认知模式。这种方法是( )。 A.系统脱敏法 B.行为契约技术 C.认知重建技术 D.惩罚疗法二、填空题1、心理卫生积极的方面指 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消极的方面是指 心理疾病。2、应激反应分为 、 和 三个阶段。3、动机冲突可分为四种型式,即 、 、 和 。4、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 和 。5、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 、 和 。6、一般来说, 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积极的防卫机制。7、影响儿童情绪抑郁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 、 和 三种情况。8、林格伦(1976)曾把儿童的问题行为分为 、 和 三大类。9、挫折后的攻击行为主要有 、 和 三种。10、以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进行鉴定、分类与诊断的过程称之为 。 三、名词解释1、心理卫生 2应激 3、动机冲突 4、挫折 5、心理防卫机制 6、学习疲劳 7、心理咨询四、简答题1、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2、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有哪些?3、 心理防卫常用的方式有哪些。4、面对学习困难的儿童,应注意哪几方面?5、如何防治小学生的抑郁情绪? 五、论述题1、为帮助新入学儿童的心理健康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教师应做到哪些方面的工作?2、试述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及形式。第十一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D 5.B 6.A 7.B 8.D 9.B 10.A 11.B 12.B 13.A 14.A 15.D 16.D 17.D 18.B 19.D 20.C二、填空题1、引导和保持 防止和治疗 2、警戒抵抗 衰竭 3、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双重趋避式冲突 4、家庭 学校 社会环境 5、学生的心理发展 应激 动机冲突 挫折 6、升华 7、失落 自尊心受损 攻击冲动的“内射” 8、行为问题 性格问题 未成熟问题 9、直接攻击 间接攻击 自我攻击 10、心理评估第十二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n1、一个人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叫做( )A.角色冲突 B.角色偏差C.角色学习 D.角色意识2、由人们的社会地位所决定并为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称为( )A.角色 B.角色期待C.角色偏差 D.角色紧张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责任感、自尊感或自卑感等属于( )A.角色认知 B.角色体验C.角色期待 D.角色紧张4、教师常常被人们誉为“灵魂的工程师”,这时教师扮演的角色是( )。A.“家长代理人” B.“知识传授者”C.“心理调节者” D.“学生楷模”5、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作用的实验是(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观众效应C.安慰剂效应 D.光环效应6、教师在观察中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善于捕捉转瞬即失的现象等,这体现了教师观察力的( )。 A.客观性 B.系统性 C.敏锐性 D.精确性7、能够根据不同学生运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反映了教师思维的( )。 A.逻辑性 B.创造性 C.敏锐性 D.精确性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注意讲授内容又能观察学生,维持课堂纪律,这体现了教师注意力的( )。 A.分配能力 B.转移能力 C.集中能力 D.保持能力9、善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随机应变等体现了教师的( )。 A.表达能力 B.组织管理能力 C.独创能力 D.教育机智10、提出把“真诚”、“接受”、“理解”作为构成师生关系要素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马斯洛C.布鲁纳 D.米德.二、填空题1、角色是由人们的 所决定的,并为社会所期望的一套 。2、教师的角色意识,就是指教师对相应的 认知和体验和。3、教师的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通常包括 、 和 。4、教师的观察力的具有的特点是 、 和 。5、教师的思维能力应具有的特点是 和 。6、教师的情感应表现有如下特点:① 和 ;②强烈的 和深刻的 。7、教师的意志品质应表现出如下特点:①实现教育目的的 和 ;②选择教育决策的 ;③处理师生矛盾的 。8、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 和 。9、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和 。10、罗杰斯认为师生关系的构成要素是 、 和 。 三、名词解释1.角色 2.教师的角色意识 3.教师的心理特征 4.师生冲突 四、简答题\n1.教师角色冲突表现在哪些方面?2.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角色冲突?3.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哪些方面?4.师生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点?5.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时应注意哪些方面?五、论述题1.试述罗杰斯师生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其给你的启示。2.联系实际谈谈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处理策略。第十二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D 5.A 6.C 7.B 8.A 9.D 10.A二、填空题1、社会地位 行为模式2、社会角色规范3、角色认知 角色体验 角色期待4、可观性 敏锐性 精细性5、逻辑性 创造性6、成熟性稳定性 道德感 理智感7、自觉性 坚韧性 果断性 自制性8、言语表达能力 表情能力9、组织教学的能力 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10、真诚 接受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