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8.00 KB
- 2022-06-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讲: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陆永华上海市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教师培训课程项目2010年5月21日1\n《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件事的成就,基于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计划。否则,尽管你忙忙碌碌,可能大多是盲目行动,难以成事。上课也是如此,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话题。2\n怎样把握好课的标准1.教学思想端正。2.教学目标明确。3.教学内容恰当。4.教学结构严谨。5.教学语言规范。6.教学方法恰当。7.教学手段先进。8.教学效果好。3\n一堂好课的标准:第一,一堂好课是一堂有意义的课。第二,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效率的课。第三,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的课。第四,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第五,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4\n教学设计的涵义与性质第一讲5\n(一)教学设计的涵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杨开城和李文光描述说: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的过程,也包括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备课的主要工作和成果物化经历。(二)教学设计的性质1、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教学设计”,它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强调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为其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应用学科。6\n2、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学设计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二次加工上,其次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构思和各环节的处理上。教学设计的艺术性不仅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高激励、高效益功能。教学设计也需要经验的支撑。3、教学设计是一门技术教学设计还是一门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过程之中,至少涉及这样一些技术:组织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语言技术、评价技术等等。7\n(三)教学设计的意义教学设计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搞好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也是减轻课后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的压力,实现教学良性循环的关键。(如下图)→课前准备充分→教学效率高→批改、辅导省力总之,就其本质而言,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评价、修改解决方案的系统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而且在实践中,它还往往需要经验的支撑。所以,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8\n案例一《人民币认识》一课在不同时期的教学设计场景比较9\n场景一:(30年前,在我上小学时)当时,我们没有一个学生带学具进课堂,没有研究怎样购物,课堂上也没有什么活动;主要的任务是听老师重点强调:什么是元、角、分,大强调特强调的是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大做特做的是它们之间的来回换算。有意思的是:有些学生楞是学不会如何换算,可他们在与同学兑换零钱时却从来没有错过。而且,我自认为,当时认识人民币不同币值之间的换算关系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平日的购买活动(如买酱油、盐、雪糕,同父母购物等)的经验。10\n场景二:(16年前,我参加工作不久)随着教材的改进,教师教学思想的解放,我们发现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课堂上已有小额人民币出现。学生在与同桌合作中探寻着1元=10角,1角=10分,而且教师的出题灵活了许多,不总是死死地围绕着换算变换花样,而是给换算以另一副布局面孔,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多种方法付出1角6分钱、3元5角钱……学生很少在付钱、找钱、换零钱的实际问题上出错。但就我们大人而言,真正付钱时,谁还细细考虑一下有多少种不同的付款方式,而是根据现有的钞票,选择最方便的组合方法付款。11\n场景三:(当前)模拟超市购物——在消费中认识人民币创设超市购物这一非常有趣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然后通过看、拿、想、说、换、比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小面额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事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功能。12\n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转化为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构想,即为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进行精心的教学策划。13\n案例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14\n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第二讲15\n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前期分析、方案设计、教学评价三个环节。(一)前期分析:包括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三方面的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社会需要分析学科需要分析资源条件分析学生需要分析外部需要内部需要可能性需要必要性需要通过学习需要的分析,解决教师“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1、16\n通过学习内容的分析,解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学习内容分析,主要包括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内在联系。前者是为了确定学生应当认识或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广度,应当达到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水平;后者是为了明确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为安排教学的有序展开打下基础。教师通常所说的教材分析实际上就是学习内容分析。2、学习内容分析17\n通过学习对象的分析,解决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习对象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该课题的认知起点与已有能力的分析,以及学生的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的特点。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切实调动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引导学生获得学习成功。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3、学习者的分析18\n(二)方案设计第一步工作,就是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总括性描述。教学目标设计就是用具体的、明确的和可操作的条文,表述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或行为状态。确定了教学目标,也就基本完成了“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的设计。第二步工作,要研究怎样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步的设计工作包括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对教师来说,这是两项需要系统考虑诸多因素,在总体上择优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19\n(三)评价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通常是指对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所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是在教学方案正式应用之前,先就小范围内的试用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予以修正。也可以是在实施方案之后,对教与学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日常的教学设计评价,常常采用“教学后记”、“教后感”等形式及时反思、记载。即在教案实施之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以及实践后产生的新的教学设想,等等。20\n案例三对话“循环小数”21\n.141111130222807773022077383827273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下面四题,分组进行计算比赛,比谁商得又对又快,商完了请坐正。32÷6123÷3719÷15014÷11当学生发现除不尽而发出议论声时,教师故作惊讶地说,停!怎会有除不尽的?(结合“14÷11”)我们一起来除,进行如下的竖式计算,学生发现余数和商之间的关系,得出永远除不尽的结论,并尝试用省略号表示商得的小数。1.2727……5.33……3.324324……0.1266……22\n潘:当你叫停时,你知道第四组学生中,大约有多少学生发现是除不尽的?周:我估计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是已经发现了。潘:你是怎么知道的?周:我刚才看过的。潘:你明知道有一半的学生还没有除好,就叫停,这是为什么?周:因为第一、第二组的题目比较简单,有些学生早就发现永远除不尽的,为了不浪费时间,我就叫停。潘:这是一个矛盾,能不能出的题目学生计算所花的时间差不多。23\n周:不行,因为这几个题目除得的商虽然都是循环小数,但循环节有的是一个数字,有的是三个数字,这样便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潘:可是,这样对于计算循环节有三个数字组成的第四组学生而言,你不觉得这样的比赛有点不公平吗?更主要的是有一半同学等于白做了呢!周:可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潘:能不能使比赛公平一些,更主要的是照顾到那些没除完的那些学生。周:要么全班学生只要做同一道题,这样比赛就公平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就不会很大了。但是,对于循环小数的感知,学生只有一个感知。24\n潘:你希望要感知多少?周:最好能多一些,让学生看到循环节由1个数字的,也有2个、3个数字的,所以,这四道题必须都出现的。潘:怎样关注全体学生(更何况是教师人为造成的差异),同时,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丰富的表象,以便抽象概括,建立概念。确实是一对矛盾!沉默……潘:你说,在分组进行的计算比赛中,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他对循环小数获得多少认识?周:也只是从一道题中感知到。潘:你是怎样去丰富他们的表象的?25\n周:从其他小组的汇报中,去丰富的。潘:这也算?周:当然喽!潘:别人呈现出来的也是可以的?那我们想想,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周:有啦!全体学生计算同一道题,进行计算比赛,以求充分感知永远商不完的这种小数,之后,教师提供其余几题的竖式,让学生试着用省略号表示,从中感知,丰富表象。潘:行!这真是一个好办法!26\n第三讲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27\n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借鉴参考资料结构分析内容分析习题分析科学性思想性智力性趣味性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28\n(一)学习课程标准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教学指导性文件,它提供了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由四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29\n第一部分为前言,对数学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描述,阐述了数学学科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便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数学课程。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明确规定了数学学科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而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要求,还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要求。其次要了解课程总目标和每一年段的学习目标,特别要理解描述学习结果各用语的含义,以利提高落实学习目标的准确性、适切性。30\n知识技能目标有“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个层次;过程性目标分为“经历”、“体验”、“探索”三个层次。确立过程性目标,是新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显著不同,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1\n第三部分为内容标准,它按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阐述了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为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这些目标都是基本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同时,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这样教材可以有多样化的编排方式,尤其对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它提供了教与学的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32\n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3\n(二)分析教材内容1、结构分析:即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常用方法:一是以某一知识为起点,顺向往后,有如“综合法”,理清有关知识的头绪。二是以某一知识为终点,逆向往前,有如“分析法”,找出有关知识的联系。教师只有通晓教材的体系,明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有可能瞻前顾后地处理好教学中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34\n2、内容分析(1)掌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掌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不仅要求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而且还要求掌握如何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很多知识,必须考虑它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既要确切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例如:长方形与正方形35\n(2)挖掘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智力性和趣味性思想性:首先是指明确数学内容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现实意义包括数学内容与社会、与自然的联系,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等;科学精神包括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质疑的意识等。其次是指要搞清数学内容的人文内涵与一般的教育意义。人文内涵包括人类认识数学的某些史料等;一般的教育意义包括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渗透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有意识培养哪些良好学习习惯等。36\n智力性:是指把握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深入展开相应的智力活动,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适当的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思考等。趣味性:是指寻找数学知识本身的、或相关的趣味内容,特别是能够体现数学的奇妙、数学的魅力的内容。(3)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般地,确定教与学的重点,主要通过分析教材整体结构,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从而明确何为教与学重点。要找出教与学的难点或关键,光分析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分析学生,了解学习难度,知道学生学习时的困难、困惑所在。37\n3、习题分析在数学教学中,习题有着特殊的学习作用。习题是数学教材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习题解答是正文学习的延续。必要的、恰当的练习,对于学生理解所学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所学数学基本技能,都是不可缺少的。不仅如此,习题解答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数学知识学习进行反思的过程,可以起到纠正不正确理解,深化概念,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拓展学习空间的作用。38\n习题分析的三个主要任务:一是要研究习题配备的目的性、层次性。二是要研究习题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拓展性。三是要研究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练习形式,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搞清每道习题的安排意图和作用,以及相关习题之间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序”。弄清哪些是巩固概念和法则的基本题,哪些是促进理解的变式题,哪些是复习已学内容的巩固题,哪些是需要用到几方面知识的综合题,哪些是引申、深化的思考题。通过分析“可以怎样解”、“为什么可以这样解”,了解解题过程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习题可以如何进行拓广、延伸,是否有必要、有可能用“开放题”的思路对问题进行变化等。不仅是因为形式为内容服务,还由于小学生的练习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为重视习题形式和练习方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39\n(三)借鉴参考资料阅读《教学参考书》中的各种说明,并不能替代教师自身的独立思考。也正因为如此,不少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先研究课本,再阅读《教学参考书》,以便于较为清醒地将教材的实际表现与编者的意图加以比较。至于其他一些参考资料,如各地教师的相关教学体会、教学设计或教学课件,也可以借鉴。40\n案例四“面积”的教学设计“面积”的教学录像41\n第四讲如何进行对学生的分析42\n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儿童的数学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数学教育的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分析的内容学习基础动机态度方法习惯已有知识已有经验已有能力43\n(一)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搞清学生学习某一新知识需要以哪些知识、技能作为基础,哪些术语已为学生所掌握,或已经出现过。“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分析学生有什么相关的学习经验或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对新的学习会起促进作用还是干扰作用。44\n案例五一期教材“年、月、日”的教学设计45\n(二)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兴趣是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而小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喜爱与厌恶、接受与排斥等,也与学习兴趣有关。因此,教师必须分析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是否喜爱或抱有偏见,以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学媒体与方式。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兴趣与态度,将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三)分析学生的学习方法与习惯集中精力会思考。一种重要的习惯: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与学生一起思考。46\n案例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47\n第五讲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编制48\n一、教学目标的价值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的执行要求,是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层面上的具体化。教学过程是一个实时控制过程,而调控、矫正的参照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得失,评价教师的教,评价学生的学,主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还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一)落实课程目标(二)明确教学方向(三)便于教学评价(四)具有激励功能不应过分夸大教学目标的作用。特别是“教学目标对高级认知水平的领域有无普适性,还缺乏必要的证据”。49\n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具体明确,恰如其分。“具体明确”是指行为的描述应尽可能做到可观察、可测量;“恰如其分”是指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偏高、不偏低。一般认为,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第一,行为主体第二,行为动词第三,行为条件第四,表现程度从这四个方面描述教学目标的方法称之为ABCD法。这种根据行为主义观点所总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强调行为结果,有助于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但由于不少心理过程难以行为化,所以ABCD法并非通行无阻。50\n有必要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界定具体、明确的可测化目标。比如,有些教学活动关注的是活动的本身,即给学生提供一种机会和体验;有些表演性的活动或创新性的活动,活动结果具有随机性,往往要等活动结束以后才知道结果。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形,教师可以采用概括化的行为动词对活动加以描述,以表明教学的意图。51\n案例七“统计”教学目标52\n尽管新课程教学目标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但教师不能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上述方法,每堂课都按三个维度来陈述。而应该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与情景来确定目标重点。53\n“统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多个单位)。(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54\n修改“统计”教学目标(1)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组成要素,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2)通过操作、比较,体会一格表示多个数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3)会根据统计图进行一定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体验统计的生活意义。55\n第六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设计56\n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57\n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五环节教学法,历来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创设情境活动尝试师生探究巩固反思作业质疑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否成为常规?这不是一句话就能改变的,需要千万教师的共同努力。让开放式的教学深入人心——华师大教授、中国著名数学家张奠宙58\n“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可以是经验的结果,也可以是思考的结果。”“智慧并不表现在经验的结果上,也不表现在思考的结果上,而表现在经验的过程,表现在思考的过程。”传统的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也要重视智慧。结果的教育、知识的积累。过程的教育、经验的积累。59\n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你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练。过程的教育不仅仅是指在授课时要讲解、或者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甚至不是指知识的呈现方式。而是,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因此,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必要的。——东北师大教授、中国著名数学家史宁中60\n能否设计学具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是否需要教师直观演示(包括演示多媒体课件)?能否让学生自行尝试、探索,是否需要教师启发、提示或方法帮助?能否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获取知识,是否需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习?能否展开小组讨论,或让学生质疑问难,是否需要教师引导,怎样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是否需要教师讲解,讲解到什么程度?是否需要教师分析,怎样启发学生理解分析的思考过程?设计活动时,应思考下面一些问题,帮助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61\n案例八体积的教学设计62\n第七讲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的撰写63\n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即书面成果,就是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这些都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从整体到局部的书面实施方案。教学是一项具有时间规定、质量标准的工作。整个教学过程,是使学生不断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学习,并逐渐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学工作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周密地拟定好教学计划,一环紧扣一环地开展教学。64\n(一)学期教学计划这是一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教师撰写学期教学计划的目的在于纵观全局,从整体上合理安排全学期的教学工作,以保证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实施。学期教学计划通常是在开学前,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拟订的。一般包括:本学期总的教学要求;全册教材的简要分析;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本学期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包括观摩课);学期教学进度表。65\n在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撰写单元教学计划,这是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和钻研、处理教材,并将单元教学安排进一步具体化的结果。通常,单元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二)单元教学计划(案例九)此外,有时还需要写出加强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措施,以及改进本单元教学的措施。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本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和教学具准备;课时的划分。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方法66\n撰写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是教学设计工作的最后一步。它是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晶。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三)课时教学计划本课的教学内容或课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具、学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的安排;板书的设计。67\n案例十“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68\n第八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69\n一、备课的重要意义1、确立教学计划,便于统揽全局。2、熟悉教学对象,明确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过程,保障有效教学。4、克服紧张心理,增强教学信心。70\n二、指导备课的主要理论1、课程理论:儿童中心论,学科中心论,社会中心论。2、从教学论到学科教育学:教学流程,教学要素、学科教育功能。3、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4、方法论与策略论。方法论——比较法,顺序法,联系法,组合法等。71\n三、备课的一般过程与内容1、学习课程标准,做到心中有“标”。2、钻研教材内容,做到腹中有“本”。3、阅读参考资料,做到脑中有“料”。4、了解学生实际,做到目中有“人”。5、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手中有“法”。6、编写熟悉教案,做到教中有“据”。72\n四、有效的教学流程应具备的基本特征1、教学流程的每一步都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2、有效的教学流程还要考虑到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和所采取的课型与教学内容的特征相符合。(1)环节间的设计要有梯度,为课堂教学的逐步推进搭建“台阶”,降低任务达成难度;(2)环节间要有适当的过渡和衔接,给人以行云流水般的感觉;(3)环节间的设计既有合理性,还要有逻辑性,不仅符合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还教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方法。73\n案例十一《轻与重》的教学流程74\n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和熟悉的人营造轻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观察图片,小结第一种比较轻重的方法:看。利用实物,获得第二种比较轻重的方法:掂。实践操作,了解第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工具。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具有多种答案的拓展题给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观察探索,实践交流层次练习,巩固新知《轻与重》的教学流程75\n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获得学习结果的类型教学方法认知类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动作技能类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直接强化法和间接强化法。76\n案例十二《直线、射线、线段》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77\n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78\n六、精心设计作业和练习分类向度类型形式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动手操作时间顺序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空间取向课内作业课外作业层次基础作业综合作业提高作业指定性单元作业篇后作业成员关系独立型作业合作型作业1.作业和练习的类型:79\n2.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作业和练习划分(1)准备性的习题(2)尝试性的习题(3)操作性的习题(4)检查和测验性的习题80\n3.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对作业的划分。(1)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作业。(2)扩大知识面的作业。(3)使所学知识技能系统化的作业。(4)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给出的实例和情景中的作业。(5)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作业。81\n4.作业和练习常出现的问题。(1)设计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多样性和层次性。(2)从完成练习的思维操作来看,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足。(3)形式单一,缺乏变化。(4)设计倾向于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对学生的实际关注不够。(5)没有条件性设计或反馈矫正设计,不便于评估学生的发展状态,不便于学生反思。82\n5.作业与练习设计要考虑的问题。(1)学生是否了解与其作业相关联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学生是否知道通过作业他们要学的是什么?(2)学生完成的作业是否意味着所期望的学习目的的实现?(3)所布置的作业是否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4)学生是否了解完成作业的方法?(5)学生是否清晰地了解判定其作业质量的标准?(6)作业的份量是否合理(从实现学习目标和时间的安排看)?(7)学生是否熟悉作业的类型?83\n6.作业与练习的设计原则。(1)内容的科学性(2)难度的层次性(3)思维的启发性(4)题目的趣味性(5)问题的适当性84\n案例十三二年级第二学期应用题练习课85\n第九讲在继承中创新——改进备课的策略86\n1、资源借鉴策略。策略操作功效资源借鉴策略剪贴复制对杂志或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设计采用“拿来主义”,进行部分或全部的剪贴复制。能不断学习、吸取新东西,减轻教师的抄写负担。他人的公开资源被有选择地利用。增删修补对自己以前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需要,借鉴别人的一些经验,进行局部修订调整,作为新的教学方案。避免重复的低效劳动,常备常新。不仅使得自己以前的经验得以保留,而且也使别人有益的“资源”和经验为“我”所用,使得自己的备课内容不断更新。改革创新对自己和别人的备课设计进行“全新”的改变,是前一次的飞跃甚至是否定。在“资源化”基础上更加个性化,求新求变,出多脚本教案,不断提高备课水平。87\n2、系统备课策略。(1)常年备课(2)学期备课(3)周备课(4)单元备课(5)课时备课(6)课前复案(7)课后总结88\n2、系统备课策略。(1)确定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分析(3)设计、选择教学策略(4)组合运用教学媒体(5)教学设计的评价。89\n3、预设与生成策略。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90\n生成的要义:以原来设计和组织预设的摁扣成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成自己的新经验。考虑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当发现学生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的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不拘泥于原定计划,而是顺应教学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91\n4、同课异构备课策略。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理解,制订不同教学方案。教师的差异,使所备的课在结构、风格,以及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各有不同。92\n同课异构备课的要求:1.同课异构要突出集体备课研讨。2.同课异构要突出“做一次诚实的不欺骗自己的评课”。3.同课异构要突出听课、评课后的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93\n第十讲教学反思——保障不断改进的“课后备课”94\n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95\n一、教学反思的类型按照教育教学的先后顺序,大致分为:1.教学前反思: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再次梳理,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过程。2.教学中反思: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阶段,对某些教学现象、教学环节及时敏锐地剖析,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3.教学后反思:教师对整个教学阶段的总体回顾,带有批判和总结性质,取长补短。96\n一、教学反思的类型按照教学反思间隔时间长短来看,大致分为:1.课后反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心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相当重要。2.周后反思或单元反思:即教师一周教学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期中或期终反思:即通常的期中、期终质量分析。根据考试情况,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这是相对比较完整、全面的分析。4.宏观反思: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的教学为周期进行宏观反思。97\n二、教学反思的内容1.教学过程中的优点。2.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败之处。3.教学机智。4.学生的独特发现。98\n1.教学过程中的优点(1)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和有效途径。(2)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师生积极互动的有效途径。(3)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与方法。(4)突出重点、分解教学难点的方法。(5)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6)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7)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8)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9)反思学生在交流研讨时需要点拨之处和点拨的时机。……99\n2.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败之处即使是一个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一节课上或某些环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师可以认真冷静地对这些过程进行剖析,回顾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这对教师积累深层次的经验大有裨益。100\n3.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相互汇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无法预料、突发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101\n4.学生的独特发现。教学反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上,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通过教学,会发现某些学生身上有着自己以前所不知道的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闪光点、思维特点等,对于这些,教师也应该进行记录,并作为今后因材施教的基点。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102\n某区对教学反思的指标、指向:(案例十四)反思项目反思指标内容反思价值体现教学目标反思学科核心任务;教学目标的主要取向;课程适应学习主体;促进学习主体的主动发展。对学科教学目标的深入理解,为今后教学目标的制订积累经验。教学内容反思对内容整体的价值认识与把握;内容的选折、调整建构与主要指向;超越教材的教学资源把握;内容的处理与落实。考查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总结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经验。教学过程与方法反思学科主要学习方法的把握和运用;学习过程要素及组织(肢体的时间性与状态、认知的逻辑与效能);评价的运用与对学习的促进;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对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反思,有利于今后教学设计的提升。教学效果反思学习认知任务的有效、高效完成;学习心理与经验水平;全员学习效益。对预设和生成之间关系的新认识。教学素养反思学习指导(教学环节与过程的调控、目标落实等);教学基本功(教态、语言、板书、工具操作)。便于扬长避短,发挥教师的优势。103\n三、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和策略1.研究式反思法。2.自我提问反思法。3.观摩与研讨。4.体验与撰写反思日记。5.案例研究法104\n案例十五“有余数的除法”的两次设计五年级(下)《体积》课例研究105\n总结:关于改进备课的若干建议106\n1.备课要有把课改新理念内化为可操作教学行为的意识,但不必期望一节课能体现课改的所有理念。2.备课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和终点,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分层设计。107\n3.备课要对教学全过程和各类教学基本要素进行周密思考和整体策划。4.备课要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解读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5.备课要重视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关注环节间的梯度、过渡和合理性。108\n6.备课要关注师生双边活动,既要重视备教法,也要重视备学法。7.备课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8.备课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但这种预设不应该是封闭的、钢性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弹性的,要为教学的生成留有空间。109\n9.备课要注意不同的课型的差异性,从不同角度来探索与创新课型设计。110\n案例十六二期教材“年、月、日”的教学设计111\n谢谢倾听!欢迎提出宝贵意见!电话:13917012266陆永华Email:jsjiaoshijinxiu@126.com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