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复习 7页

  • 100.50 KB
  • 2022-06-20 发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复习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看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入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1)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具体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及其相互之间联系的知识。(2)一般教学法知识,是超越具体学科的课堂管理和组织策略及一般原理的。(3)课程知识,是指那些构成教师行业工具的材料和课程资料。(4)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师职业特有的内容和教育学的特殊结合,是教师理解自己专业的特殊形式。(5)学习者及学习特征的知识(6)教育背景知识,从小组或课堂的工作,学区的管理和财政到社区和文化的特点。(7)教育目标、目的和价值观及其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二、2011新《课程标准》的变化:1.基本理念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基本理念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变成:“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四大领域的名称变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4.6个核心变成10个:“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5.课程目标的“双基”变“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n三、对数感的理解: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培养数感1、结合生活,体验数感;例:亲数学行为: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跑一跑,量一量;教学认数时,让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的数字;2、定量刻画,建立数感;例:鼓励学生用数量来刻画所熟悉的事物;游戏“购物街”;3、调查实践,强化数感;例:身份证号码的解读41010219××××××四、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特点: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一、立体性;二、交融性;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必须把"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把数学课程总目标比作一个球体的话,"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内容领域是这个球的经线,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目标领域是球的纬线,经线和纬线交织组成了这个球的球面,经纬线的交点指向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球心就是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目标领域,每个目标要求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更多的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共同奠定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数学课程学段目标的分析,一、纵向有序;二、横向贯通《数学课程标准》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对于每一学段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学段目标不仅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递进关系,更体现了目标培养的连续有序性和层次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不是割裂和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互补、共生,同步、和谐发展的。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每一学段目标与总体目标相一致,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几个方面内容,在分学段目标中具体阐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态度”\n三维目标的形成与发展是有机的统一体,而不是三块,分门别类单独地实施。五、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以数学教育理论为指导,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1、教材分析2、学生情况分析3、编制数学教学目标4、设计数学教学方案5、教学方案评价教学方案的设计:1.确定课的类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实践活动课;2.选择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践活动模式,讨论交流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情境—问题”模式;3.设计教学顺序:数学教学内容呈现顺序;教师活动顺序;学生活动顺序。4.设计教学活动:导入设计,情境设计,提问设计,例题设计,练习设计,讨论设计,小结设计;5.选择教学媒体:6.编制教学方案。六、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分析句型结构和关键词从一条课程标准中找出行为动词和这些动词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名词),或修饰它们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和规定性条件,作为关键词,并予以分类。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n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认识三角形”的课程目标设计:1、能够准确表述三角形的特征。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能够有条理地归纳三角形的定义。3、能够借助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4、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七、所谓新课导入,是指课前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有趣到位的教学过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情境导入;2、设疑导入;3、直观导入;4、趣味导入八、应用题讲解:数学问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条件、目标、操作。条件指已知和给定的东西,一般是数据、关系(数量关系、位置关系、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等)和问题的状态(如:“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用一只杯子向另一只空杯倒水”等)。目标指问题的所求。操作是指性质、公式、法则等的运用。解题过程中,正是通过操作不断地改变问题的状态,使之向目标状态过渡。例:体育馆内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篮球比排球多6个。篮球和排球各有多少个?分析与解: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是把篮球个数看作单位“1”。等量关系式:篮球–排球=6个解答:设篮球有x个,则排球有75%x个。x-75%x=6\n0.25x=6x=2475%x=24×0.75=18答:篮球有24个,排球有18个。检验:24-18=6(个),符合篮球比排球多6个。18÷24=75%,符合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九、看图编题:(1)如果想盈利25%,应按多少元出售该商品?看图列式。(2)根据算式填条件果园里有苹果树200棵,,梨树有多少棵?①200÷20%②200×20%③200÷(1+20%)④200÷(1-20%)⑤200×(1-20%)⑥200×(1+20%)十、设计板书:小学数学课堂的板书设计应做到:①布局合理;②格式规范;③重点突出;④直观醒目;⑤写画工整;⑥疏密得当;⑦色彩鲜明。十一、编制教案:编写教案的基本要素: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和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时间:       年     月   日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n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十二、画图技能训练至少画出四种不同方向的90度角;画出直线与平面斜交、垂直、平行的三种图形;画出长方体,圆锥;根据题意画图:一根绳子长48米,截成甲、乙两段,其中乙绳长度是甲绳的60%。甲、乙两绳各长多少米?统计图的作用: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明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对比。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十三、小学数学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的学习,能帮助人们理解数字所表达的信息,发展学生运用数字进行表示、计算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对数的感受。它的教育价值早已是有目共睹的。“数与代数”的重要概念,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发展起来的。数与代数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内容包括:(一)数的认识(二)数的运算(三)比和比例(四)代数与方程(五)解决问题图形与几何领域: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n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标准》在“空间与图形”内容方面,加强了实践活动与应用。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辨认、估计、测量、操作、观察、探索、描绘、设计、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做”中学习、理解数学;同时《标准》还强调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统计与概率领域: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随机观点来理解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发展使用统计的方法和意识解释数据、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多种方式来收集、整理和展示他们的思考的能力,从而形成数学思考和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学段(1~3年级):数据统计活动初步,不确定现象;第二学段(4~6年级):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可能性;“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一学段(1—3年级)以“实践活动”为主题,主要强调“实践”,着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形式,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学段(4—6年级)以“综合应用”为主题,同样重视学生体验和亲自实践,但问题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用到的数学知识相对较多,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中常见的学习形式:(1)数学测量(2)数学调查(3)数学制作(4)数学游戏(5)数学实验(6)数学建模(7)小课题研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