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2-06-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建设小学教学设计学科年级课题授课人语文四年级孔子和学生陈旭辉课堂教学模式激趣导入-课外延伸设计理念自主引导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呢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3、了解孔子,认识孔子,初步产生孔子的敬佩之情。教学重难点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历史、功绩……)3、教师补充资料:孔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课件出示孔庙的图片)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被世人称为——万世之师。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4、补充课题,齐读课题。\n教学过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指名朗读,要求:仔细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同时画一画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指导“教”的几种读音。)3、课文提到了哪几个学生?(课件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点明颜回、子贡、子路、子张是孔子得意的四大弟子。三、细读体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一)研读重点,体悟孔子的教育思想。1、那么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再去读读第二段,想想。2、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不及他们。)3、师述: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1)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2)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4、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孔子如此了解每一位学生,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交流)5、学生交流,师小结: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因材施教”。(板写:因材施教)5、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交流)6、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交流)7、\n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8、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9、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1)指导朗读,孔子和子夏的话分别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2)指名分角色朗读。(3)练习朗读二、三自然段。10、(课件出示句子: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11、师小结:看来孔子在教育学生方面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的思想和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影响了他学生的学生,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为先师。(板写:万世先师)四、放飞情感,升华文本。1、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世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2、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3、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课件出示孔子的画像)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 教学反思语文课堂中的思想教育其实就蕴含在对课文的理解中,对课文的朗读中,蕴含在学生的答题中,让学生在语文训练的同时受到课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