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2.50 KB
  • 2022-06-20 发布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精选

  • 6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学案例学字(四)教学设计课题学字(四)年级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认读11个汉字。2.结合课文理解并会说10个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汉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具字卡、小黑板、挂图、学习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n一、复习导入:二、学习新课:三、扩展练习:四、课堂小结:※读字,组词。(字卡)板书课题:学字(四)※借助拼音自读对字歌。※圈字。※再读对字歌。※领读对字歌。※看图猜对字歌。※说一说。※连一连。※读一读。※说一句话。一定要做一个爱观察的同学。轮读齐读自由读自由划、同桌互检自由读、指名读跟读找小老师读同桌互读齐读男女赛读拍手开火车读指名说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连、指名连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齐读指名说、评价在教学对子歌时,我抓住对子歌的教学特点,采用指读,齐读,男女赛读,小组赛读,师生赛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读中识字,读中理解,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新课程标准,注重回归学生,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感官的参与,通过做“找朋友”,“读一读”等游戏,使学生认识到几对反义词的汉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本课还配上两幅插图。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认字教学。对于字形,整体上达到眼熟,重点放在读准11个汉字的基础上。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懂得字义,如:“大对小、多对少、来对去、男对女、出对入”是相对的也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实物进行直观比较。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显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一步步地进行教学,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钟的课,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讲完,这堂课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课堂显得生命力不够强,太过封闭了。\n新课程要求我们开放课堂。开放从过程角度来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教学设计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寓言两则—亡羊补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2、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3、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自由读课文寻找答案。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3、集体交流:(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6)指名背。(指导方法)(二)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n(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6、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8、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五、体会寓意。1、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2、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3、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4、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后悔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教学反思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是根据学习寓言的三步骤设计的。第一、解课题。也就是理解题意,之后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第二、理解课文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思考题:“\n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这样一来即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充分的读了课文。理解了“窟窿”是什么意思?“街坊”是什么意思?体现了读中悟的教学方针,收到了良好效果。第三、联系实际、体会寓意。通过举例再一次体会《亡羊补牢》这则寓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足之处是没能按照原计划把“亡羊”和“补牢”老师没能看着分别指出。《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说课材料《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朝鲜族小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做为课堂追求的目标。《陶罐和铁罐》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演一演。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难点:感情读对话部分四、教法与学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五、教学流程(一)巩固字词导入因为这是第二堂课,学生在上一节课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文中认识并学会了包括认读字在内的21个汉字。设计这一导入,意在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二)进入具体语境,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陶的罐优点和铁罐的缺点,初步感悟寓意。\n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这样的问题:通过课文内容,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变化,你愿意变成陶罐,还是愿意变成铁罐?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喜欢陶罐。我又提出:那你是因为什么选择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优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探究,探究的展开,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和本质特点。我把重点引向了陶罐的优点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观价值趋向,又导向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也是其本质内涵,展开探究做到了以言语实践为载体,通过“理由”和“原因”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同时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文熏陶。在分析铁罐的性格特点时,主要是从铁罐奚落陶罐语气和神态上暴露出铁罐的傲慢和无礼。(三)角色对话,在言语实践中深入领会课文寓意。角色对话目的是就是为了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为了领悟语言特点和规律,促进学生言语的生成和思维的发展。(四)总结1—9自然段,学习10---17自然段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铁罐说道那样,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坚固得什么也不怕?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抓住重点句子(1、2)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物。抓住最后一段,知道铁罐并不刑他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五)揭示寓意和总结在这一环节中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你有没有想对铁罐说的话?引导学生发表收集到的关谦虚和骄傲的格言,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六)布置作业:试一试以《铁罐和陶罐》为题,改编这篇童话故事,要求和课文刚好相反,即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表现铁罐谦虚友善,陶罐傲慢无礼。设计这一作业意在拓展延伸课堂学习的内容。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11陶罐和铁罐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演一演。2、能力目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3、情感目标:\n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难点:感情读对话部分四教学过程1、导入: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一课陶罐和铁罐。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情况。▲板书课题11陶罐和铁罐2、进入具体语境,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陶的罐优点和铁罐的缺点,初步感悟寓意。▲读了课文之后,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变化,你愿意变成陶罐,还是愿意变成铁罐3、角色对话(在言语实践中深入领会课文寓意)。▲多媒体演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生分角色读4、总结1—9自然段,学习10---17自然段▲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重点句子5、揭示寓意▲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2、你有什么话想对铁罐说的吗?6、总结: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7、布置作业:试一试以《铁罐和陶罐》为题,改编这篇童话故事,要求和课文刚好相反,即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表现铁罐谦虚友善,陶罐傲慢无礼。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体会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但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n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间要让学生在课上课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定感疑惑。在各种公开课上我们也经常发现,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应。因此,要想在课上课后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①、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②、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其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③、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2、教给学生合作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一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3、发展学生自主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应该是基础。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几个人合作开办公司,各合作者自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能力基础,也就是他们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实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常,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n4、善察学生合作需要。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李时珍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本草纲目>>是谁写的?<<本草纲目>>是什么书?你对这本书了解多少?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而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5、共同锁定合作目标。既然是合作,那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达成共识,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然而,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他们都有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的目标都是由教师锁定的,而教师的要求只能代表一种共性,学生都围绕这么一个目标而开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也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在高标准下束手无策。所以,在合作学习的时候,合作学习的目标,如果让学生自己来锁定,学生合作的情绪也许会更加高涨,合作的效率也许会更高。在目标锁定时,让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确定目标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真正合作的时候,都有符合他们自己能力水平和理想的目标。6、注重教师自身参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如在去年信息整合课《美丽的长白山》一课时我就参与了交流。全班学生都没有找到火山是怎么形成的,我就把我找到的资料给大家看了,课后他们把我围得水泄不通问我是在哪找到火山形成资料的。因此,我认为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以读为本,提高学生的汉语文素养以读为本,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n汉语文教学的本色是学习语言文字,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只有让学生不断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享受情感的熏陶与思想的启迪,凸显人文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汉语,获得运用汉语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主要靠实践,而朗读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因此,读是学习汉语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一篇篇文字优美精练而规范的课文,为学生发展口头和书面语言提供了典范的样本和丰富的材料。读时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也就是说只有读得顺,读得懂,才能说出来,写出来。要想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是要学生多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领悟其思想感情。1、读的目的性要明确。每次读课文都要有读的要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能让他们漫无目的地读。如教师的范读,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如教《小果树请客》一课时提出:《小果树请了哪些客人了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边听老师的范读边思考。再如让学生初读课文时自由大声朗读的同时让学生圈字画词等等……。只有读的目的明确,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2、读的层次由浅入深。要遵照读通、读懂、读透的层次循序渐进。读通就是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如在教《聪明的小猫》一课时提出《哪些小动物在进行比赛?》带着这样的思考题去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读懂就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并能边读边思,以思促读,如提出“鸽子、兔子、青蛙各自都说比什么?”“它们为什么吵个没玩?”“最后是谁提出了好的建议?”“小猫说了哪三句话?”等……。读透是在读懂的基础上选择重点片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课文的最后一句“聪明的小猫只说了三句话,为什么鸽子、兔子和青蛙都红着脸低下头了呢?”3、读的形式多样化。课堂上要把读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要使学生真正读通、读懂、读透,读的形式还要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赏读、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表演读等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像一种调味汁给课堂气氛带来积极的效果,更能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1).范读师在范读时,可以把声音、语气、表情、动作、神态等多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它可以起到以下四个作用:一是示范作用。二是激励作用。三是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理解课文。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低,有些问题理解不清楚,而且,有时老师讲得越多,学生越不理解,教师的范读可使学生心领神会。四是有利于纠正方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往往一面欣赏,一面与自己的朗读印证,通过自我比较,容易发现自身的问题,便于纠正。而且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和丰富的情感欲望。因此,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朗读教学更是离不开教师的范读。如在教《春风吹》这首儿歌时我发现学生虽然能读通句子,但学生对朗读文章的兴趣不足,这时我对学生说:“想听老师读一读吗?”于是,学生被我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吸引住了。接着我对学生说:“老师读的美吗?想超过老师吗?那就大声地自己练习读吧!”这时,学生朗读的兴趣空前高涨,真正实现了书声朗朗。\n(2).分角色读低年级的汉语文教材语言生动。对话多,角色分明,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如《蚂蚁和鸽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聪明的小猫》《春雨的颜色》……学生分角色读课文,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始可以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并让学生尝试记住各自的对话。由于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时的强记能力非常强,甚至于完全背下来。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如《春雨的颜色》一课,让学生戴上头饰,变成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各自朗读它们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语句,此时,学生已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3).领读是指教师领着学生朗读,即教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这是指导低年级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课文,自读能力还较差,对朗读基本知识掌握得较少,如自读课文时,遇到轻声、儿化、变调等容易读不好,教师又不便用概念来加以说明,学生朗读遇到障碍。但因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根据这一点,教师不用多讲,只需利用领读,让学生跟着读一读,就能保证学生学会。所以,领读这种训练形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和声调,读好重音和语气,通过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做到朗读时不添字,不漏字,字字读准;不重复,不破句,句句读通。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地会有提高。总之低年级课文生动有趣,非常适合朗读。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汉语文素养。尊重学生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受于理解,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感。教学反思思深方能透,思透则能明。只有将课堂教学,经过反思的过滤、提炼才会设计出更加完美的教学。同样,在反思中教师自身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带来的余憾。我感觉有以下几点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一、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到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哈尔滨大城市环境中学生的汉语水平高的现状,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读,学生间合作去完成,自己去感悟,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有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此外,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读文先正确,再流利,最后达到有感情。在设计时也注重了先整体感知,再分段细细地品读体味,最后形成感悟。\n二、以读贯穿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领读、同桌互读、引读、齐读、指名读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的目的,然后抓住一条主线,让学生感悟: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是什么,进一步悟出了晚辈应尊重长辈的道理。三、采用的教学策略巧妙。从课堂伊始就努力地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开放的方式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机会。课堂上不仅是学习生字,还是训练句式、朗读诗歌,扎实地落实了双基,同时注重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重朗读,让学生历经感知到感悟的过程,让学生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最后向学生抛出的问题:“今天,学了这一课以后,在家里看电视时,你会怎么做呢?”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导向。可以说是对本课内容的一次小拓展,更应该说是情感目标的有效落实,自认为设计得非常恰当,一点都没有画蛇添足之感。这样的问题在此时是有地放矢了。上完这节课,也意识到美中有不足,心中留有遗憾。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如在学生说句子“明明……却”时,没有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学生质疑后,学生对简单词语也提得没完时,没能及时调整课堂结构,感觉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后我想到:当时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调整过来孩子们连续不断的质疑,“还有不理解的词语,让我们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好吗?”这样一下子就调整过来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努力。2006、4、20五常市实验小学实验开展情况介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第二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朝鲜族实验教材第四册第6课《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小狗和小羊辛勤地劳动、收获很多果实和小猪从中受到深刻教育的故事,同时告诉我们,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只要辛勤地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懒惰是坏毛病,一定要改掉,懒惰的人是不会有收获的。结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文的具体情况,在教学时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三课时来讲。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核心,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第一课时,主要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地书写、应用这些生字。第三课时,为巩固所学汉字和理解课文内容主要完成课后练习及复述课文。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天性爱动、富于想象的特点的认识,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贯穿以情、趣的激发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力求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会用…还不如…..说简短的话,并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互动探究,努力激活教与学的气氛,力求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3)情感态度目标: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渗透“要想收获,就得劳动”的思想品质,教育学生克服懒惰的毛病,培养勤奋学习、劳动光荣的思想情操。\n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尤其是对二年级学生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而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狗和小羊不顾小猪的讥笑辛勤劳动,及小猪思想的转变。四、说教法学法在这堂课中,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朗读主线”的原则,根据教材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学法则以诵读、发现、感悟、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说教学程序四、教学步骤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特将本堂课的教学思路按以下六个环节进行。(一)激趣导入、感受乐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重要。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于是,上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趣。首先我一边用课件演示一幅春天的美景,一边高兴地说:“小朋友,你们看,春天来了,早晨太阳漏出了笑脸,照在大地上,好美,好幸福啊,都说幸福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接下来我就引出课题,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二)研读课文、体验乐趣《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尤其是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及本课重难点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块“研读课文、体验乐趣”的教学中设计了六下教学环节:整体感悟→找劳动小能手,2、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1、整体感悟→找劳动小能手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体感悟之中去,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位小朋友是劳动小能手”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去了。然后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将予以肯定2、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n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学生朗读、探究。新课程关注的不只是学习结果,更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也就是一定要探究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价值如何,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例如要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猪讥笑小狗和小羊的句子,我就先问学生小猪为什么会笑着说?是因为高兴吗?从而重点指导小猪说话的语句,于是课件出示这句话,使学生加上动作读,让学生明白读文章也可以把内容读到脸上,这样学生通过将心比心的体验,感悟了小猪贪婪的性格,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声情并茂再紧紧抓住“还不如”一句式,说句简短的话,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以上述方法让学生同桌之间自学小羊和小狗的对话部分,再找两位同学到前面带着动作读,相互之间评议,读的好就奖励一颗朗读之星,读的不好就帮帮他。就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合作读书,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有了成功的体验。(三)、图文结合,读中悟情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出示一幅小狗和小羊种的豆和瓜不久长出来了,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用书中的词语“鲜嫩嫩、绿油油”表达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再让学生用小组合作方式找这类的词语,并发表。让学生体会ABB式重叠词语放入文章中去,会使文章更加生动。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最后出示小狗和小羊通过他们辛勤的劳动,收获的画面,文看到这一情景小猪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细细地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教师参与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和感悟,可谓是突破了重点中的难点,解决了难点中的重点。(四)、拓展思维、升华乐趣每一篇课文都要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生命。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教育学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个勤奋的人还是懒惰的人。所以在第四版块“拓展思维、升华乐趣”中设计了“小猪为什么说劳动好呢?”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多动脑筋,把小猪思想改变后的想法说出来,这也是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舞台。最后总结全文,告诉学生这个。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只要辛勤地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懒惰是坏毛病,一定要改掉,懒惰的人是不会有收获的。(五)、布置作业、延伸乐趣一节好的汉语文课一般都有扣人心弦的“起调”,引人入胜的“主旋律”和余音饶梁的“终曲”,这种精彩的“终曲”不但可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而且能让学生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外,达到“课虽终,思未了,趣不尽,情更浓”的境界。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性和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再设计“又过了一年,小狗和小羊又开始忙碌着播种、载苗,小猪看到了又会怎么做呢”为问题让他们续编故事,把自己的想法说给每个组组长听,在发表。再以总结他们的劳动成果,赠送他们几句话来结束这堂课。(六)、板书设计这堂课的板书做到了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用。总之,本堂课的设计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并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建构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的课程观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评课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这堂课,安\n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紧扣低年级说理性课文的特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内涵。下面,我谈一谈听这堂课的收获。在这堂课中,安老师把阅读的权力还给学生,给了他们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上课伊始,安老师从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入手,从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中梳理出学生的困惑所在“哪位小动物是劳动小能手?”接着安老师顺学而导,让学生带着为个中心问题精读课文,从而重点指导小猪说话的语句,边加动作边读,让学生明白读文章也可以把内容读到脸上。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还是要借助“读”和“悟”来落实,“读”和“悟”是语文教师应当教给学生的一种发展创新之重要方法。这堂课中,安老师将“读”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㈠、读有要求朗读既是一种言语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艺术,从微观上说,每一篇课文的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其要求。安老师对每一环节的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了解课文内容,精读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方向地读,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㈡、读有层次安老师在给了学生足够时间阅读课文之后,便结合学生初读时的产生的“哪位朋友是劳动小能手”的直觉,抓住小狗,小羊,小猪的对话及小猪的心理描写的一些典型词句,引导细读揣摩,涵咏品味其间的妙处,力图使优美的文字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使之赏心、激趣、动情而在学生有所感悟后再读课文,这时文本的语言就融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而转化成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鲜活的语言。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朗读使学生语言的积累水到渠成。㈢、读有导悟本堂课的教学中,安老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她艺术化的导悟则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精读感悟环节,她引导学生抓住,小猪从“嘲笑”到“不好意思”的心理变化以及小猪“说劳动好”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中悟出“一份劳动,一份收获,只要辛勤地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懒惰是坏毛病,一定要改掉。”这一道理。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促使学生进一步挖掘出文章更深层次的内涵“小猪为什么说劳动好呢?”教师通过寥寥数语让学生先读后悟,悟后再读。读悟结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读。当然,安李老师在导悟过程中对于学生思维深度的开启还不够到位,比如:学生通过读小猪的话明白了它的懒惰,老师没有进一步导引学生悟出它为什么懒惰,那小猪吃什么呢?㈣、读有个性我相信在座的老师都不会忘记刚才课堂上孩子们朗读的情景,有的孩子声情并茂地读,有的孩子配上动作、表情读。安老师力求做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因情自得,充分保障个体感受得以淋漓尽致地张扬。孩子们读得轻松愉快,读得酣畅淋漓,也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发展与创新”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理念中所提到的“发展”应该是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如果这堂课仅仅是让学生认识到“小猪为什么说劳动好呢?”\n,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它应该重视长远的成效,让学生将这种认识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情感、一种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安老师在这方面是做得很成功的。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又过了一年,小狗和小羊又开始忙碌着播种、载苗,小猪看到了又会怎么做呢?”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他们把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升华为自身一种内在的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由于教师和学生激情地投入,让这堂课为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也反应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对教学重点内容的定位不够准确,以至于在一些并不重要的环节拖延了太多的时间,非常可惜。但我认为安老师的这堂课是成功的,是充分体现了“发展与创新“教育的精神的。学校五常市朝实小学年二年级教者安海燕课堂类型讲读课题目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用…还不如句式说简短的话,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渗透“要想收获,就得劳动”的思想品质,教育学生克服懒惰的毛病,培养勤奋学习、劳动光荣的思想情操。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小猪思想的转变。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播放春天的美景)看画面欣赏齐读课题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地引出了本课内容。讲授新课1、交代目的、整体入手2、以读为准,在朗读中感悟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小猪说的话(出示多媒体)●出示“还不如”一句式,说句简短的话●在以上述方法自学小羊和小狗的对话部分(二~四自然段)3、图文结合,读中悟情●出示画面,引出第五自然段4、品读最后一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如:又圆又大、粒粒饱满)品读●回顾课文内容。在思考中读指名读(从而重点指导小猪说话的语句,使学生加上动作、表情读)同桌之间带着动作、表情读,分角色读,相互之间评议在感受中读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用文中的词语表达出来,再让学生用小组合作方式找这类的词语,并发表。在感悟中读通过指名读、品读,加深理解和感悟力求体现“以读为准,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目的,合作读书,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成功的体验。图文结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n出示小猪说话部分,指导朗读拓展延伸总结全篇★续编故事:过了一年,小猪又看到小羊和小狗忙碌着,小猪又会怎么做呢●教师小结●赠送话语让学生思考,在发表见解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渗透“要想收获,就得劳动”的思想品质,板书设计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猪小羊小狗种瓜种豆又圆又大粒粒饱满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汉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来说要求与识字相结合。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又是识字的发展。在识字后阅读,从字联系到词,把词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从字到词到句形成一个完整的联系。在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年龄的过小,存在着不想读、不会读、不能读这三中现象。以上三种现象其实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了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我在教学中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下面我以自己粗浅的经验谈谈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以朗读引领阅读教学“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是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第一位的要,因此,我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在课堂教学中,我以读为准、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内容,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又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在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朗读训练:1.自读。自读,即自由朗读。一般要求学生至少自读课文四遍,每遍都要有明确的要求。每一遍,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或难读准字音的多读几遍。第二遍,要求不读破句,遇到难句、长句多读几遍。第三遍,要求读出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特别是感叹句、疑问句的语气。第四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起止,了解课文写谁,什么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动脑筋,主动地阅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疑难问题。按课后习题要求通读全文,边读边思,解决字词,画画圈圈做符号。同时,教师认真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作适当点拨。\n2.评读。评读,即指名朗读,汇报自读情况,然后师生共同评议。评议以学生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一般按自然段读、评。读一段按自读要求评一段。评时即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纠正读错或不好的地方。3.领读。对学生在自读、评读中发现的难读词语、长句和片断,我采用教师范读的方法,有时也可以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示范。领读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说明哪些地方该读重音,哪些地方该停顿换气等,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朗读要领,从而提高朗读水平。4.讲读。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讲读。在讲读中,要坚持“以读带讲,以读促讲,以讲促读”,寓讲于读的教学方法,用琅琅读书声代替“满堂问”、“满堂讲”,特别是一些解释不清难以言传的词句,例如“《称赞》一课中一句话“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还有一句“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理解品味其意。5.演读。指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或借助朗读等。这种朗读在理解课文在基础上进行的,富于趣味性、形象性。学生通过丰富有语调和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受到熏陶。二、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针对汉语文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了如下课外活动:听,包括听故事、听广播、听诗歌、听名著朗诵;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把光。可是有一天,突然黄鼠狼窜进洞来,扑向公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噶然收声,告诉学生,后面的可更精彩呢,学生迫切的想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进行阅读,在读中感受。说,包括讲故事、诵读诗文、演讲;读、包括读儿童书刊、读少儿报纸;如:我把每周三晨读时间定为讲童话故事时间,把他们在平时所看到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带动作、表情),然后相互提问、交流。写,包括摘录佳词丽句、收集名人名言、写读书笔记、写日记、每周安排小练笔一次。在这一环节上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备两个阅读笔记本:一个是精读笔记本,一个是泛读摘抄本。并告诉学生:精读笔记用语课堂阅读学习和课外精读时做笔记。泛读摘抄本用于所有泛读活动,其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材料,其形式以摘抄为主。三、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功能于一体,表达的信息量大,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优点。我们学校又具备了班班有电脑,所以我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活动,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如我所讲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课,利用多媒体出示豆长、瓜长的画面,在观看画面中学生会感受到豆芽的嫩、西瓜秧的绿,非常美,从而引起学生从内心想读那一自然段地欲望,这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实践证明,学生们慢慢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n。课外阅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阅读方法;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总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一定要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切忌一味“讲深讲透”进行繁琐分析,应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尽量降到底线,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非常浮浅,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和改进。也希望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说课集贸市场黑龙江省五常市朝鲜族实验小学金红梅《集贸市场》是《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汉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其内容是学生到集贸市场做调查,之后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清楚明白地介绍给大家。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到集贸市场买东西,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选择这么一个内容让学生去了解和交流,我觉得生活气息很浓。“主体开放式教学模式”是黑龙江省朝鲜族小学汉语文实验的总课题。我校的校本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想能不能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呢?出于这样一个想法我设计了这节口语交际课。这也是我的设计意图。本课我安排了1课时,上课前留给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设计了一张《集贸市场调查表》让学生亲自去集贸市场去调查,收集资料。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导入情境、展开、交流、拓展延伸、整理五个步骤。将“情景创设”,“整理信息”,“小组合作学习”,“发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着口语交际的三要素,让学生通过这一节课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其中更加突出了展开部分的学会表达方面。交流阶段注重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交流对象,以不同的语气、态度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此外,通过视频、文字、相片,创设情境,使学生把了解到的清楚、明白的说给大家。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紧紧联系起来,教给学生怎样在现实生活当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学生领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这节课,可能没有教师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漂亮的多媒体课件,只是以最朴素的语言,创设了多种语言环境,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综上所述,是这节课我要跟我的学生尝试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不知道能不能取得一些成效,可能会产生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2006.04.19评课《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口语交际课中,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棘手的问题。今天听了金红梅老师执教的这堂《集贸市场》一课,让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个人的一些感受。    总体来看,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本节课以“集贸市场”\n这个主题为载体,把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堂走出社会,去亲身体验,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在教师正确及时有效地引导下,使学生敢说、乐说、想说、抢着说,由胆小到主动,最后到大方热情,由三言两语到畅所欲言。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说的快乐,说的享受,在不断地归纳、分辨、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进而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课堂上,生生、师生群体互动,场内学生、老师、嘉宾融为一体,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表达水平步步提升,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实现了本节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目标。纵观这节课,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 营造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本节课金红梅老师精心创设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际情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开始,教者直截了当,让学生观看在市场买菜的录像,干脆利落导出本节口语交际课的主题:集贸市场。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留的一份特殊的作业,根据<<集贸市场调查表》采取分组分项的方法,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交际气氛,让大家感觉有话可说,主动想说。教学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二、情境感知,明确要求    通过整理得到的信息,学生有了一个真实的语境,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卡通人物机器猫,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为单调、枯燥的汇报过程,增添了一份挑战性、趣味性,在旋转球的不规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感受、议论,从而有感而发,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强烈愿望。通过这环节,金老师又让学生将普通相机和数码相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利用数码相机集图、文、音、茂的优点,把自己拍摄到的DV展现在大家面前,使学生在实际拍摄整理阶段中更加明确自身该怎么做,以达到最终能说会道的目的。 三、 互动性    情景是交际的基础,互动是交际的保证。    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于过去的说话课的根本所在。口语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    在教学中,金红梅老师能够在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展开多元性互动的交际过程。如在“说品种比赛”这一环节中,是生生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交际的能力。接着,以先前生生互动,带动了师生互动。特别是金老师把生活中的现象作为说话的“引子”丢给学生,如生活中你的利益受到了侵害怎么办?;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学生对顾客进行分类!这两个互动,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一步一步进行思维的碰撞。此时,传统的师道尊严不见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    (一)学生的语法时常出现错误,教师未能够及时指出,并没有及时加以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语言。\n    (二)在“小小辩论会”时,缺少个“准则”,如语言流畅,问题连贯性,针对性等准则。    以上点评不妥之处,恳请在座的领导、各位老师加以批评指出,谢谢!学校五常朝实小年级五年级教者金红梅课题类型口语交际课题目集贸市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力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能耐心倾听别人的见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情感目标:通过社会调查增加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养成热爱幸福生活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清楚明白的说给别人听,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难点掌握社会调查能力。教学准备市场调查,数码相机,调查表、多媒体等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导入。·多媒体放映。·板书:集贸市场·交代目的。观看书空导入激趣激发兴趣展开◆展开。·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倾听模仿学一学学会表达社会实践模仿能力交流◆交流,发表。·去调查的一路上都与什么人进行过对话呢?·调查时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说一说演一演让学生踊跃表现自我,在交流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你们买菜怎么买?·课件:顾客类型·如果你的利益受到了侵害,你会怎么做?思考发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合法权益整理◆整理。·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到了什么?发表\n·教师小结。教师论坛怎样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黑龙江省五常市朝鲜族实验小学金红梅“主体开放式教学模式”是黑龙江省朝鲜族小学汉语文实验的总课题。为了能促进朝鲜族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能够适应在这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路子,我校把“如何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的研究”立为子课题。自从接到这个课题以后,作为实验员,我在实践当中不断探索于研究,能够寻求一个最适合自己也适合于我们地方学生的教学路子。后来不知能不能说是一个模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在课堂中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中的语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自主学习语文,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使语文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广阔。未来世界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体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让学生找相关的歌曲,我跟他们一起唱。上电脑课的时候让他们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礼节、饮食、传说故事等,回家后请教父母,第二单元我跟学生一起在班级查阅关于桥的资料,一起交流白血病的知识……想方设法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课堂走出社会,去亲身体验,学会倾听、学会表达,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和习惯:1.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对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有表达的信心,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4.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集贸市场这节课我在上课前留给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设计了一张《集贸市场调查表》让学生亲自去集贸市场去调查,收集资料。调查内容的充实与否决定着教学的效果。我怕出现内容过于集中,形式单一的局面。建议他们采用从网上、报纸报刊查阅资料,请教父母、老师,亲自体验买菜的过程,也可以用照相机、数码相机、数码摄象机留下自己调查时的图片与影象资料。进行了调查回家以后,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整理一下,并写在调查表里。培养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能力。我在课堂做到从扶到放,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之间的多向交互,让学生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将课堂教学社会化、生活化,把学生领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由此得到的感悟是:  一.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他们远比我们想象得要聪明。\n  二.对于一个设定的教学目标,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是可以顺利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的。三.在教学训练中,必要的演示过程不可少。特别是榜样的作用确实可以激励学生向着目标奋进。背诵积累(朱自清的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板书课题4。春天来了(指名读)师:简单地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汉字吧生:字卡(字形结构、字形特点.口头组词、造句)字卡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现在这个季节和寒冷的冬天相比,有没有什么变化呀?生:棉袄,手套,裤子等等师:是的,这说明春天的脚步近了,但还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找一找,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能找到春天。把教科书打开,自由地读一遍课文生:自由读课文师:春天没有完全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就像现在这个季节一样。从课文中的哪个词,能看出春天还没有完全到,需要我们仔细地找呢?生: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师:春姑娘是想和我们一起玩什么呀?(捉迷藏)你们愿意玩捉迷藏吗?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春姑娘好不好。多1:一句一句展视师;你看到了什么?一句一句地说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多1:我好像看到了______。师:同学们,这段话用了4个问号来问我们,那我们能帮助他回答问题吗?师生共同找答案生:分小组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由读男生-女生二组-二组师:同学们,读得太美了,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美丽的春天一样。多2:自由读一读师:指名读(2-3名)师:想读好这一句话,这里需要一定的朗读技巧,看谁的记性最好,以前我们学过并列出现的单词的读法,是怎么读来着?比如:白的,红的,黑的,绿的等生:前一个高,后一个就得低师:用你们说的方法,自由地练一练。生:自由练读师:看见你们读得这么认真,我也想读一读,能给我这个机会吗?师:我读得好吗?那是你们想的办法太好了。师:模仿着老师,自己再读一读师:谁想试一试,看谁的声音最宏量(1-3名)生:表演读\n师:我们再接着找春天好吗?春天又来到了哪里呢?多2:师:在这一段里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你们发现了吗?什么时候用这个符号呢?我想李金洪最有发言权了。生:师:昨天老师让你们以我的发现为题进行拓展,以说春天.诵春天.唱春天.画春天来分小组,去搜集材料,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一下呢?生:(轻音乐伴奏)分组汇报师:这节课我们找了春天,画了春天,说了春天,唱了春天,但还差一个环节,是什么呢?对了,是背春天。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或者是某一个段落进行背诵,看谁的速度最快。生:学生背诵师:***第一.***第二.***第三。你们背得太好了,老师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完成了老师给你们留的背诵任务。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们对春天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生:春天太美了,我喜欢春天师:春天很美,大家又很喜欢春天,我们怎样才能反美丽的春天留住呢?下课后,你可以照相,也可以画图,还可以写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春天留住好吗?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来结束这节课吧!会唱的同学一起唱好吗?《春天来了》说课一.教材分析:《春天来了》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并以动植物的角度让学生观察、思考春天所独具的美丽。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二.设计理念:当前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设计教学时牢牢的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核心。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的,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实效。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春天来了》一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三.设计特色:以“读”为主注重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四.教学目标:\n根据新《大纲》对阅读的要求及《大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将本科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本课的优美词句。学习打比方的描写方法。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能做到逗句分明,停顿自然。2.情感和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五.教学重难点这是一篇描绘了春天到来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的文章,语言准确、优美、形象。因此全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语言美,以便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六.教法和学法:1.本课特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2.“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适于朗读。因此,又特以朗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读中体悟文中春天的美丽。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七.教学手段:1.从实际出发,以出示幻灯片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2.把播放录像、配乐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画面、音乐把学生引进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色,感悟美的熏陶。八.教学程序:第一个教学环节:激发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课文的欲望\n请同学们课前预习,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一番,看看现在的季节和冬天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在课堂内和大家交流一下。此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本课的导入是通过让学生观看赏心悦目的图画,选配优美动听的音乐,让画面与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虚拟出一种与课文情景相应的氛围,先声夺人的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的进入学习。第二个教学环节: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本课要求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美用你最棒的朗读表达出来,最后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学生会抓住文中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体会春天。有的学生会从文中的比喻句里来体会春天的美丽;有的学生会从一些优美的词语中说出春天的特点。学生说的过程中也是感悟的过程。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汉语文的活动,使学生能在老师的主导下,围绕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既让学生体味出文中的语言美,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的泛读,对学生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学生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借鉴。我采用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让学生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第三个教学环节:描绘春天分组以说春天.诵春天.唱春天.画春天等不同形式对寻找到的春天进行汇报交流。教师给与学习材料辅助学生去查找.实践.学习,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悟审美情趣,把在平时看到的你认为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画出来,找一找春天的歌曲,说一说春天,找一找春天的诗歌.成语等,从而变讲为导,化繁为简,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四个教学环节:布置作业春天很美,大家又很喜欢春天,我们怎样能把美丽的春天留住呢?提下这样的问题,下课后,请同学们用照相,画图.写话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春天留住。《春天来了》评课《春天来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汉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新教材。金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金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文中的语言美,指导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金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入大自然中\n,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让学生观看赏心悦目的图画,选配了优美动听的音乐,让画面与音域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情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三、以生为本、朗读感悟。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中,提出了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春天来了》一课的执教中,如:金老师释题后就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1、展读理解金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感悟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金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用比喻句来体会春天的美丽,找出春天的特点。然后重点指导朗读。老师通过范读,抓住重点语词、句,读出感情,再让学生评议,找出轻读重读的字词,在这里巧妙地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动作示意读、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让学生评价,老师在评价中称赞和表扬学生,给学生带来了好心情,师生起到互动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朗读开了绿灯。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3、悟读延伸金老师承着品读感悟的学习热情,通过质疑引导知识延伸,情感得到升华。如分组以说春天、诵春天、唱春天,画出春天等不同形式对寻找到的春天进行汇报交流,这使学生真正成为了主体地位,实现了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四、实践活动、拓展思维金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我们怎么样能把美丽的春天留住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春天留住。金老师的《找春天》一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开放性的课堂”,在每一个环节中,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合作伙伴去讨论,交流,学生的兴趣很高,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培养了语言,提倡了学习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人无完人,本节课也有不够完美的地方,就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欠缺一点。以上点评不妥之出,恳请各位专家、同仁给予批评指正。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主体开放式教学模式实验阶段性总结海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金秋红\n高尔基说过:"我读的书越多,我对世界越加感到亲切,生活对我越加变得明亮和有意义。"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而且,读书习惯也是德育与教学工作的一个契合点,也是两者之间的整合。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使德育与教学两大教育资源相互整合,相得益彰。为此,我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定为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并确定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下面,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校是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阅读时认真思考的习惯许多小学生,读书时不习惯于思考。他们只是热心于书中的故事情节,而不关心隐藏在这些故事情节背后的思想感情。像他们这样阅读,只是看看热闹,不能算是学习—不仅书里面很多重要的东西都被遗漏了,还可能越读越糊涂,陷在里面,出不来。这种情形,就像孔子早说过的“学而思则罔,越读越糊涂”。针对此种情况,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我校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1、课内外结合,激发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会阅读方法,明确记读书笔记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大力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意识地把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用课堂上的一个四十分钟带出几个四十分钟。2、开设阅读课,指导思考的内容和方法。开设阅读课,是我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养成阅读时思考习惯的校内保障。具体安排如下:①合理安排时间:根据各年级课时的设置不同,低年级每周安排了两节,中年级每周安排三节,高年级每周安排三到四节。阅读课可以利用下午第三节,还可以利用自习课,或汉语课。课时的安排必须隔开,不宜连排,防止学生没有新鲜感,降低阅读效率。②阅读课的一般结构:阅读课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教师指导,指导阅读的内容可以是阅读的方法,推荐新书,指导积累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提出一些具体的读书要求等。其中,重点指导积累优美词句与写读书笔记。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抄露好词,好句,好段,概括主要内容,归纳基础要点,总结中心思想,写读后感等。这一环节可以根据情况和第二个环节交叉进行。通过开设阅读课,保证了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阅读时思考的习惯渐渐养成,学生写出了一本本精美的读书笔记,一笔笔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读后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3、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按年段规范阅读类型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是教师、家长、学生相互协作,培养学生阅读思考习惯的有力措施。①学校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低年级学生,本着拼音读物、卡通读物为阅读内容,能读并非说出大概意思为目标,每天以十到二十分钟课外阅读时间为宜,中年级学生,本着拼音读物为主,并配合读《小学生汉语作文世界》,四年级的要求比三年级的要略高一些,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到适应并能运用字典,要求能够复述所读内容,并能有自己一定的见解,能写简短的读书笔记,每天三十分钟为宜,高年级从读《小学生作文世界》逐步过度到读一些儿童版的中外文学读物及名著,要求说出作者,主人公,最感兴趣的地方能够写出有一定内容的读后感与读书笔记,每天四十分钟为宜②在学校制定课外阅读指导计划与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每人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本人阅读计划,并让教师、家长了解其内容。③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卡,家长及时反馈学生计划实施情况,教师提出指导意见。\n我们认识到课外阅读指导计划,要通过家长学校结合,教师、家长、学生的相互协作共同来完成。所以我们首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家长学校、班队会、壁报等多种途径宣传课外阅读计划的好处及长远意义,使此项计划受到周围人群的重视和支持,另外有教师,家长带头营照读书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空间。在此基础上,我们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虽然时间不长,但已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家长满意;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的顺利,配合现在的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搜集到许多资料,学生能够坐下来,读进去,而且课外阅读以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知识的丰富使学生的内心充满自信,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读书时思考的习惯。二.设立图书角,便于交流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兴趣广泛,所以,只要我们引导得当,能够在班集中,校园中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班级设立图书角,是让学生从家里带书,选出有责任心又热心的同学做图书管理员,登记、保管和向外借阅等。许多老师反映,班里有了图书角之后,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学生热情较高,挤在一起还书、借书,都不免要讲讲自已所获得的新鲜知识,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读书的风气渐渐形成,交流习惯也渐渐养成。三.为学生搭建读书成果展示的平台,促学生各种读书习惯的养成。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各种读书习惯的养成,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了读书成果展示的平台。1.开展我喜欢的课文朗诵,朗读比赛、故事擂台、古诗咏唱活动,在市朗读讲故事大赛中,我校的读书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展示。2005年10月底在市朗读、讲故事比赛中我校学生包揽了一等奖。2.建立奖励机制:每学年进行一次读书笔记评选,促使学生做好此项工作,成为习惯,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小星评比表彰等活动。通过上述举措,使我校的阅读氛围更加浓厚,培养了学生对读书的极大兴趣,大部分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2006年4月24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几点体会海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方英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人交流,而交流最主要的手段是口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交流的效果。可见,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又因为小学阶段是培养口语交际的黄金时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一、鼓励学生敢说愿说。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些学生,给他一个简单的题目,要求用完整的话说出来是很难的。一方面,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说话要考虑语言的层次、条理及用词,语言的准确程度。为此,我在训练中,化难为易,将一个完整的话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老师提供线索,学生顺势跟上,将单向命题说话变为双向交流,并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动态的口语交际训练。如:“自我介绍”\n一题,看似简单,学生说起来并不容易,多半不流畅,也不完整。我提出要求,让学生说说:①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②家里有几口人?他们是谁?③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④你对什么比较感兴趣?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有话可说,然后,再让学生将上面的话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段完整的话,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口语综合能力,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2.由小到大,创设训练情境。朝鲜族学生与外界交往的机会甚少,缺少各种锻炼的机会,包括口语交际,因此,他们面对较多的学生,特别是面对教师时,多数学生说话时心情特别紧张,思维混乱,从而导致学生言语迟钝,语无论次等,然而,如果让这些学生面对一个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同班同学他们就能很自然地交流。加上课堂时间较少,学生人数较多,多数教师在上说话课时,总是让少数的学生支撑场面,多数学生只能当观众和听众,使这些学生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这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交流范围由“小”到“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述的机会。如:当我要求学生进行表达的,先让学生在同桌和小组间进行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取说的机会,然后小组推选出一位代表面对全班叙述。②先台下、后台上,锻炼学生的胆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有话想说却不敢说,有的生怕说得不好会引起同学的讥笑,为此,训练时,我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台下自由交谈,并抓住时机鼓励每个学生,如:“你说得不错”、“你真棒”、“你能行”,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又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经过台下的训练,打消了学生的顾虑,再到台上就有话可说,才会说得好。二、运用多种途径进行口语交际训练1.利用课堂进行口语训练。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活动过程,每一堂课都应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用武之地。①在识字教学中训练说话。低年级以识字为主,有人认为识字课就是单纯地识字,只要记住字就行了。其实,在识字课中,同样能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识字教学中,用字先组词再造句,或分布引导扩句,选字连词成句方法来提高说话能力。如:教学生字“水”时,先让学生用“水”组几个词,再用组成的词语口头造出了许多句子。②续编课文,进行口语训练。学生是续编故事的天才,我们教师千万不要设置框框,限制他们。低年级课文中故事较多,我经常在课后安排续编故事,如:“狐狸和乌鸦”\n,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续编狐狸和乌鸦第二次相遇,看谁编得新颖独特。也许乌鸦不在听奉承话而上当受骗了;也许这次的狐狸改变了方法,让学乖一点的乌鸦又一次上当;也许他们两人都使出自己最近新学的本领,而故事会在学生的续编中一波三折,精彩之极。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质的提高。③复述教学,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课文后,可通过口语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中课文所写到的内容,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复述课文不同于背诵,尤其是朝鲜族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课文内容,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最初我示范复述,或以提问的方式提示学生或给出关键的词和句,然后逐步过度到独立根据课文内容复述。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造了溜之大吉的语言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2.结合课外进行口语训练①开展朗读课文,积累口语素材。绝大多数的语言交流是现成语言素材的再加工。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课文阅读,从课文阅读中收集,摘抄优美词语,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积累佳词佳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②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口语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我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既为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语言运用的最终目的是口语表达,它虽然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但其它的内涵很广,它要求综合性的,是其它一切能力的综合。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口语表达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我们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创设一切机会,采用多种途径,不久的将来那些所谓的“苯嘴舌助者”就会变成“出口成章”的才子了。2006年4月17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海林市朝鲜族实验小学金红喜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先贤哲人皆有独到的体验与精辟的论述: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说:“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教育是一门艺术,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质,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的阅读实践活动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培养。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1、借活动效应激发兴趣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定期举行“课外阅读最佳兴趣小组”、“小李杜”、“成语城主人”、“\n故事大王”等评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总之,兴趣是基础,是前提,是动力。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处处做有心人,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维持兴趣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后,回家纷纷找书看,原本受冷落的课外书一下子受到了小主人的宠爱。我们趁热打铁,班班建立了小小图书馆,同学们利用午休和晚托班的时间看书。为了不使学生高涨的阅读兴趣冷却,我们采用了讲故事比赛的形式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级中评选出故事大王。故事大王们在每周二的儿童团广播中讲故事。我们还在年级中开展诗歌朗诵会。王晓彤、李沛爽、陈章、刘锦捷等故事大王相继参加区的故事、朗诵比赛,取得好成绩。就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维持巩固。  3、发展兴趣我们又采用了表演的形式,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学生爱动,好表演的特点。我们把书本上呆板、静止的文字通过表演,变成生动、活泼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我们组织同学把童话故事以课本剧、童话剧的形式在各班巡回演出,同学们又一次被生动、形象的故事内容打动,也跃跃欲试。这样大大地发展了小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二)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是指学生由于经常阅读而巩固下来的一时不易改变的一种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天天读的习惯,默读的习惯,边读边记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对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效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我们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后,加强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做到严格要求,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培养定时、定点阅读的习惯。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确定了“少食,多餐”的方案,让学生每天分几个固定时段进行阅读,一是早上7:30至7:45,二是中午1:20至1:30,三是睡觉前15分钟。第二步,培养边读边记的习惯。  在前一个习惯已基本养成的情况下,我们又着手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习惯,为学生设计了助读表,帮助学生边读边记。一段时间后,学生脱离助读表,也能做好有关记录。  (三)课外阅读方法的培养阅读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有关阅读的方法、技巧、规则、手段等掌握从课外读物中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教会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这是形成小学生阅读素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1、对于诗歌,教会学生读读、背背的方法。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逐步领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对于一些童话、寓言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我们则运用讲故事和排演课本剧的方法来学习,让学生在表演中增长知识,懂得道理。  3、对于一般的文章,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助读表”帮助学生学懂短文、积累知识。学生根据助读表,边读边学生字,记好词,摘录好句。  四、研究结果:  \n经过一年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表现在学生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阅读方法;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汉语文课堂密山市朝小韩兴林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汉语文课改实验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汉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汉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汉语文课中,如何体现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汉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n,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丁丁和牵牛花》这篇课文通过丁丁实现了让奶奶足不出户就能欣赏牵牛花美丽身影的故事,表现了丁丁热爱、体贴奶奶的一片淳朴而可贵的孝心。教学中,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把学生带入作者情意和文章的内蕴中:“奶奶上了年纪,不能下楼了,她多么想看到美丽的鲜花啊!丁丁真想帮奶奶实现这个美丽的愿望,于是……”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此时对老奶奶的爱、对丁丁的敬佩,对牵牛花的喜爱难于言表,感情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请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样的欣喜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n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汉语文。  “让汉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汉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汉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教学《水乡歌》一课时,我总觉得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我们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我便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汉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2006年4月17日发展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黑龙江省密山市朝小朴凤子\n今天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它要求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产生在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中。所以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务,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活泼,体现现代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几点尝试。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因此学习活动的优化程度,主要决定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和水平。(一)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力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了解这一堂课我们到底要学什么?所以我出示课题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堂课你认为应该学会什么?”“你想学会什么?”。让学生提出前一堂没完全理解的:预习中产生的疑点,这样就引导学生参与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二)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良好学习方法的选择,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设计中是引导学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的有效措施。1、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探求学法。以汉字课教学为例,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并能熟练地灵活活用所学汉字,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给出预习,让学生们分析汉字的音、形、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个人查找工具书解决,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或者下座位找好朋友互相解决。期间,学生有困难可找老师,以次来促进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3、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探讨学习方法。大量阅读是形成汉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在大量地、反复地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们学会选择多种分析理解课文的方法,最后选择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三)参与评价同伴中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鼓励学生通过“说”满足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心理。因此在课堂上我多采取了评价的方法。通过自评、互评、产生“三说小标兵”,在说说自己、评评伙伴的过程中,既起了相互鼓励作用又锻炼了总结评价的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比如:听学生朗读《平分生命》一课。朗读声刚刚停,会有许多同学举手,有的赞扬他,“把文中男孩子和妹妹平分生命的那部分,不仅做到了流利朗读,还达到了感情读。”有的帮他找出丢掉的字,然后说:“我来重读这句话”他便会更加投入、自豪地来朗读。久而久之,让学生们在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精神\n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是人才辈出,新思想、新发明、新发现不断产生的世纪。重视学生学会创造,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而学生创造精神就产生在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从以下几方面,引导他们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造。(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习氛围指在学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情感状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营造一个民主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见解,提倡学生一问多答、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学习不再是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二)鼓励求异思维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求异思维形成的基础。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时,当他们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学习时,他们的求异思维异常活跃。比如,学习《平分生命》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教学内容,知道了:这篇课文和前一课不仅在思想内容,也在学法上相似。学生能理解到这里,就达到了一般的要求。为了再一次发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我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用别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呢?”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了:1、挨自然段分析,并对照课文插图学习;2、给课文分段,在分段分析中,学习课文内容;3、从课后第一题出发,分析理解课文等方法.学生们从不同角度选择了学习方法,学生们的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发展。(三)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当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共同探求新知时,他们的想象远远超出大人的意料,教师对学生的想象应适时地加以赞扬,并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发散思维,便可为孩子们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特别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多提出开发学生想象力的问题,让学生们多思考,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要活在创新课堂教学应实行“三多三鼓励”,即多启发、多直观、多实践:鼓励提问、鼓励讨论、鼓励标新立异。要把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重要标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一是要增加一些活动,扩大教学的容量,如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开展小竞赛、小表演等。二是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能自己提出问题,再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思路。三是在课堂上教师多提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学生通过讨论、甚至课后查资料,向社会作调查找正确答案。让学生不仅动脑,也动手,手脑并用有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四是在课堂内,可以更多一些讨论式、座谈式、游戏式的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成,可以使每个学生真正置身其中,在与教师交往、与同学的交往中做到经验共享,学会合作和发现自我.五是搞活教育教学方法,必须善于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们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进行联想与创新。\n涓涓细流,历经曲折总会归向大海;粒粒黄沙,不屈不挠终能筑成大漠.教师就肩负着这样的重任,需要在平平凡凡的日子中不断琢磨学生的心灵与智慧,让他们会学,乐学,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殿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山市朝小李兰顺2006年4月新编小学汉语文教材,是一个集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教材。它从编写原则,到思路,到目标,都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但从量来讲,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何在有效的授课时间内,即完成教材要求的学习的学习任务,又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汉语呢?教育学研究证明,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领导下的认识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促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障,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因此,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近三年来的摸索实践中,我采取的是如下方法: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备课”。学生是学的主体,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通过学生实施和落实。在学习一篇新课之前,如果学生能够了解教师的授课目的,基本步骤,并提前有针对性地与以攻克,必定会战无不胜。因此,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我都会提前将下一课时的基本知识框架告之,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只有预习得好,上课时才有可能积极发言,才有可能有机会充分地表现自己,才有可能更多次地充当孩子们所向往的“小老师”的角色。当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予以表扬,调动其积极性。孩子们的表现欲是很强的,相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逐渐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自己建立自信心,学生就能永远前进。二,探究学习方法,自主完成朗读。教材中安排的课文,多是反映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动物世界和渗透自然常识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学生喜欢读这样的课文。常听学生说起,已提前朗读过全教材的课文了。何不把孩子们这样好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呢?于是,在学习每篇新课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自行朗读,找出难读词句(如上声连读音,平卷舌音,儿化音,轻声音等)然后在上课时利用展示台展示给大家看,并读给大家听。这样一来,既使学生有目的地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切身感受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课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各身不同的学习方法,与组员取长补短,互助学习,继而在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评,互评,既起了相互鼓励作用,又锻炼了总结评价的表达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比如:听学生朗读《乌鸦喝水》一课,朗读声刚刚停,会有许多同学举手,有的赞扬他“读的很流利”,有的帮助他找出发音不太准确的字词,然后说:“请跟我读一下。”他便会更加投入,认真地朗读,久而久之,学生便在无形当中掌握了朗读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三,供识字方法,合作完成识字。\n以往学生识字,仅凭机械记忆。久而久之,学习汉字便会成为一种负担。如何将此负担转化为乐趣呢?我同学生们展开讨论: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汉字的?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还有什么好方法?促使他们动脑展开想象,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将学生们所说的好方法一一写在黑板上,再补充提供部分识字方法,如猜谜语法,对比法,归类法等。在每一课的认字时间里,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讨论该课汉字最好的识记方法,发现有好的意见及时发表。教师和学生立刻给予肯定。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快乐,调动学习积极性。一次,一个生性腼腆,说话声音特小的小女孩儿在小组学习时发言道:“我用加一加的方法学习“着”字。羊目着。”教师发现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有观察能力,并让她大声说给大家听。小姑娘红着脸重复了一遍,并说“还有…”。“还发现了什么?勇敢些,老师等着你说呢!”“还有,着字和看字有点象。”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随即,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四,通过认真观察,主动完成写字。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科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探讨的核心问题。观察力是智力的窗口,是智力所包含的几种“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新编教材识字量大,要求会写的字也不少,这些汉字都出现在课后的田字格栏内,又有供学生描红的练习栏。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模仿自行解决。如按以往的教法,教师一笔一划地范写在黑板上,学生再一笔一划地抄写在本上,学习六个汉字至少需要二十分钟,而且学生感觉乏味,精神不集中。而用现在的方法——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告诉老师汉字的笔顺和书写规则。教师则按他们的要求板书在黑板上,再共同评价。评一评老师写的好不好看,有没有不规范的地方,怎样写更好看一些。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又可将所节约的近一半时间,用来供学生练习口语表达。真是一箭多雕啊!五,注重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今天的课堂,应冲破教师一统课堂的格局,让学生敢于相信自我,敢于展示个性,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力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谈话式,交流式,竞赛式等具有实践性,调研性,开放性的优化教法,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知识创新的过程和规律,教给学生发现,获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联想创造的空间,让他们主动地思索,想象,发问甚至动作。要赋予学生挑战权威的权利,允许学生向老师挑战,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观点,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对学生创造精神要善于鼓励,对学生的异常思维方式要善于理解宽容,甚至对个别学生的偏激或犯错误也绝不伤害,要给他一个从新思考的机会。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心灵才能被唤醒,智慧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自身的潜能。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n经过三年的实践,我校的三年级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自主预习,记忆,分析,思考,解答,并有勇于向新的高峰挑战的魄力了。相信长此以往,孩子们必定有望成为有开拓进取精神,与时俱进的新一代创造性的人才。课题3.磨刀与砍柴教者密山朝小—尚玉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情读课文。2.复述课文,能简单说明“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3.能用“要-----------,就得------”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4.引导学生初步懂得“干活不光要有力气,也得多动脑筋“的道理。初步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用蛮劲。教材处理意见知识点:熟读课文。训练点:老爷爷说的部分。渗透点:借助老爷爷的教育学生。扩展点:做游戏---动脑筋,仍气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熟读课文,复述课文。读老爷爷说话的部分。教具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授新课巩固环节总结板书设计♣童年是美丽的,课堂是快乐的。亲爱的同学们,又到了分享快乐的时候了。那么,今天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容等着我们去学习,等着我们去交流呢?好,请大家拿出你的智慧和热情,和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汉语课堂好吗?♣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磨刀与砍柴。板书:课题♣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谁来说在上一节课里你学过什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简单地回顾已学过的内容。♣看来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一.大家都知道“磨刀”与“砍柴”之间有着相互密切的联系。当然,这里有着十分有趣的故事。第一自然段—讲故事的大开头部分:♣从前,有一位老爷爷------两个儿子马上行动起来。导语板书问---答卡片演示(字)说----听教师讲故事演示生:自由读表演读相互评价自由读指名读回答问题表演合作读解说感情感悟\n师:但是他们俩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首先我们一起去看哥哥的做法。板书:哥哥第二自然段:屏幕♣哥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自由读学生表演读----评价齐读一遍第三自然段♣哥哥拿着没开刃的斧头上山砍柴,结果没干多少就累得满头大汗了。好,我们再去看看弟弟的做法吧!板书:弟弟师:弟弟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这部分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来后自己读一遍。♣哥哥上山早,弟弟上山晚,结果谁砍得多,回来得早呢?爷爷是怎么说的?下面,谁配合老师读这一段?生:回答问题♣解释“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意思练习读老老爷爷的话。♣思想教育老爷爷用哲理性的话教育了两个儿子,同时也教育了读过这篇课文的每一位同学。今后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老爷爷的话。做事前多动动脑筋。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圆满。♣扩展练习1.在课文中值得大家学习的是谁?2.看到弟弟这样聪明,老师就想到了你们。你们仔细想一想,有没有过自己动脑筋办了一件事的经历?♣游戏环节考考谁动脑筋1。扔气球2。扔羽毛《智慧树》1。一起唱智慧树歌2。回答问题可以拿到智慧树上的智慧果。♣完成句子1,要学习好,就得------------。2,要想身体好,就得-----------。3,要想当科学家,就得------------。4,要-------------,就得------------------------。懂得道理设置情景学生回答男女生比赛强回答磨刀不误砍柴工\n这里是学习的乐园,这里是欢乐的海洋,让我们在这幸福的乐园里快乐的成长吧!3。磨刀与砍柴哥哥急忙上山两小捆柴斧头弟弟赶紧去磨两大捆柴评课----评《看电视》第一课时听了朴金姬老师的一节阅读课-----《看电视》,我只是想说说自己的感受。往往对于同一节课来讲,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这堂课可以用这样的几句话来概括:精心设计,有创意;以读为主,抓主线;教学策略,体现实。一、说这节课设计精心体现在课堂上的首尾呼应,四个环节的环环相扣。教者能够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有创意明显表现在课堂的导入设置情境,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有表现、锻炼、实践的机会,并意在让学生实话实说,为这节课的情感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在总结中留给学生的思考,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又能让学生动脑,想出很多好的办法和建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谓是一举多得了。二、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识记生字、朗读感悟。课堂上我们亲眼看到在学字环节,教师把“秘密”两字做为重点,整节课,又侧重朗读,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和指导,使学生从正确、流利、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后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主线,感悟看电视时一家人的亲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者抓住了学习重点,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三、在教学的策略上,看出教师从课堂伊始就努力地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开放的方式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机会。课堂上不仅是学习生字,还是训练句式、朗读诗歌,教者扎实地落实了双基,同时注重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重朗读,让学生历经感知到感悟的过程,让学生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总体上有一种扎实感、真实感。整节课的教学风格就象朴金姬老师本人的特征一样朴实而无华。在继续推进课改工作的今天,在呼唤教学回归本位的今天,“实”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本节课也有缺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相信朴老师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评课人:郑文化2006、4、19\n教学论坛(抓住“趣”和“实”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阿城朝鲜族小学朴金姬抓住“趣”和“实”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新课程实验开展以来,我们的汉语阅读教学在实践和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之路,我们懂得教学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在汉语课堂我们渐渐抛弃了那些表面的浮华,因为学生爱读书的原因不是教师课堂上的花样翻新,不是热闹喧嚣的场面,应该注重一个“实”字。我们认同“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这一说法,努力构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促使学习效果最优化,让学生终身受益。今天我就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汉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诗歌——《看电视》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如何抓住“趣”和“实”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历经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尝试运用并形成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模式:“创设情境——初读感知——熟读感悟——总结拓展”。一、寻找文中“趣”、以“趣”导学。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实际是在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可唤起学生愉悦的心绪,调动学生的求知积极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首先要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语,好的导入可以奠定整堂课的基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或以鲜明、直观的画面;或以轻快的音乐;或以生动详实的描述;或以富有情感的片段朗读。在《看电视》一课,我设计了自然而又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来导入的:“今天,老师想做一项调查,同学们在家里最喜欢干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致盎然,情绪饱满,接着在学生中找一名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更能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接受采访会无拘束、回答会真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增添了课堂的活力。这样的调查,为引入课文做了铺垫,对今后看电视时的做法形成了有针对性的自然承接。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汉语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创设情境在汉语教学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在课堂伊始,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可多次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读书,引发学生想象,组织学生积极探讨。这样上课才能吸引低年级学生,使孩子们的任务性学习变成快乐学习。在《看电视》一节中,我多次创设了教学的情境:“书中说:我家看电视真奇妙,奇妙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学生字的环节,我是这样调动学生兴趣的:我家看电视藏着好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那首先要过生字关!”此外,教师备课中在把握文章重点的基础上,要寻找文中的“趣”所在,协同课文的情感目标来设计体会趣味,或教师进行小结、或让学生发挥想象,或组织学生深入探讨,让学生联系前后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真正体会到作者、编者的意图。《看电视》一课的趣在哪里?就在于我家看电视时的奇妙。奶奶看电视时,我和爸爸打盹睡觉;我们看电视时,奶奶看着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看到妈妈疲劳,又一起看音乐和舞蹈。全家人看电视总是在换频道,都乐融融。寻找和挖掘了这样的趣,我想教学的情感目标已经完成了,学生会自然感悟到少尊老、老爱小,一家人互相关爱的道理。\n二、教学注重“实”,体现真实和扎实。1、初读感知。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就要抓住“读”这个根本,明确读的地位,提高读的质量,讲究读的方法,把阅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读书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与文本对话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需要学生自主积极地阅读那些原本静止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准确顺畅地读出来,使语言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读一篇文章,必须先通读全篇得其大意,才能抓住重点,为精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初读是深入读的基础点,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初读感知,熟读领悟,从而达到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和吸收。以前,我认为初读没戏可唱,因此初读就一读了之。殊不知忽视初读环节,在精读环节就会大打折扣。后来我在教学中俯下身来,站在学生的高度去思考,才发觉学语文必须经过初读才能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个环节,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文时间。我认为应该追求本色初读,也就是要做到“实”,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读通课文,把握大意,感知内容。初读也应进行指导、检查和反馈,实践证明初读也会出精彩。阅读教学想跳过“读通”、“读熟”这两个基础环节一步跨到“读懂”这个高度,就会形成一种悬浮状态。在教学《看电视》时,我设计的初读有四次:首先是看画面听读课文,第二次是学完生字后巩固生字的自由读,第三次是同桌一人读一行的练习读,第四次是挑自己喜欢部分的选择读。经过这几遍的朗读,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就好比是水到渠成的事了。1、熟读感悟有感才有悟,悟的过程是学生分析综合的过程,又是学生无意识思维向有意识思维过渡的动力。感悟即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适当讲解、点拨,学生朗读体味、深入理解的过程。读课文起于“读”,着眼于“思”,落脚于“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懂过程中,要顺应学生认识规律,因势利导,启发、引导学生思,尽量缩短学生“悟”的过程。朗读感悟过程也要扎实,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重环环到位,留给学生的思考题也要适度、有梯度。将学生的阅读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在读熟过程中逐渐让学生达到思维的深度。“读通”、“读熟”这两个基础环节的读落得实,“读懂”才有希望,否则,读中感悟是一句空话。《看电视》的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的目的,然后抓住一条主线----小组合作填空题,让学生感悟:我家看电视的奇妙,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是什么,进一步悟出晚辈应尊重长辈的道理。2、总结拓展在每节课的总结、拓展过程中,学生会感悟乐趣、激发热情、发挥想象,形成更高的认知结构。有位教育学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确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念,语文有着广阔的天地。课堂上教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恰当的延伸拓展,把语文的视域打开,不局限于一方狭小的空间,放得开收得快,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诗歌教学——\n《看电视》的总结,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导向。最后向学生抛出的问题:“今天,学了这一课以后,在家里看电视时,你会怎么做呢?”自认为设计得非常恰当,一点都没有画蛇添足之感。这样的问题在此时应该是有地放矢了。拓展学习也有一个把握度的问题,不能为了体现自己的课是课改课而在每节课都搞形式主义,不需要延伸的也进行延伸。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能力得以提高。寻找文中趣,讲求实,“少讲多读、少理解多感悟”已逐步在教师心中达成共识。但教学模式的研究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实践,才能取得较明显的成果。“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语文教学模式,人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如何进行低年级阅读教学,本人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希望与大家一同共勉。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改革》中告诉我们:“社会是动的,教育亦要动。吾人须使之继续不断的改,继续不断的进。”在今后的课改探究路上我会:以自信迎接每一轮红日,将激情融进每一节课堂,把微笑送给每一颗心灵,用创新启迪每一个孩子 。哈市汉语教学研究会第六次学术年会看电视(第一课时说课)《看电视》第一课时说课【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汉语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七课----《看电视》。《看电视》这篇课文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作者以“奇妙”为线索贯穿全诗,首尾呼应。最后,作者巧妙地抛给读者一个问题,引起读者思考——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汉字、积累词语,能用句式:“明明……却”说话,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掌握读诗的方法,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培养读中感悟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懂得晚辈应孝顺长辈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看电视的奇妙和一家人看电视的秘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教法学法】\n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读代讲的练习、小组合作的探究等方法。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主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读懂语言文字,渗透“读——思——悟”的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本课安排2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将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讲课伊始,教师先做一项调查,问“同学们在家里最喜欢干什么?”来引出课题。接着,让小记者调查采访同学时提三个问题,小记者采访代替了教师的平淡谈话导入,让他们带着一种新鲜感、好奇心进入本课学习,而且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作用。播放课文动画,范读诗歌,渲染烘托气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感性认识。教师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二、识记生字、初读诗歌看完画面,听了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相信学生的兴趣还尤存,我随机提出要求:想知道我家看电视的秘密,就要过生字关!这样设计是充分掌握学生好胜、喜欢挑战的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往下学习的欲望。通过我会读、我巧记、认一认,读一读的形式来让学生读准字音,为读文扫除障碍。让学生读文,循序渐进,并加进朗读指导和检查,使他们学会读诗歌。三、熟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了解。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领读、同桌互读、引读、齐读、指名读等,通过读使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共鸣,受到启迪并释放了自己的情感,进一步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小组合作完成填空题,这三句话是将课文的主线抓出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个环节正是对本课重、难点的剖析,趁机进行句式训练:用“明明……却”说话,再让学生在学习纸上写出来进行小练笔,力求达到读写结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知识技能训练进行得扎实到位,同时本课的“情”和“趣”都挖掘出来了。四、总结全文教师巧妙地引出文中结尾的问题:“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到底是啥?不说你也知道。”还是让我们说出来吧。我家每个人心中的秘密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感悟。最后一问的设计“今天,学了这一课以后,在家里看电视时,你会怎么做呢?”是对全文的一个整合,学生自由说的答案也是对课文所要表达“情”的一个整合。这样更能使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懂得晚辈应孝顺长辈的道理,可以说是对本课内容的一次小拓展,更应该说是情感目标的有效落实。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意到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哈尔滨大城市环境中学生的汉语水平高的现状,学习中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读,学生间合作去完成,自己去感悟,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和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此外,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练习读文先正确,再流利,最后达到有感情。在设计时也注重了先整体感知,再分段细细地品读体味,最后形成感悟。在整个教学进程中,我会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生成问题,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一节愉快的诗歌学习。《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n【内容简析】:《陶罐和铁罐》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课文的重点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已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从寓言里可以感悟到: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谦虚受人尊敬,骄傲受人唾弃。【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从而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读书技能,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有较大的提高。思想教育: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每个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瞧不起别人,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已。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良好的熏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动画引趣。为了创造情境,课开始教师就说:“说了,你们也不会相信,就今天早上铁罐跑来对我说(播放动画课件)‘上一堂课,我听同学们都说不喜欢我,这是为什么呀?’它感到很委屈,在这一课上,老师把铁罐请到了课堂上,和大家见见面。”同学们观看着动画,激起学习兴趣,这时教师提出“我们继续上一堂课的讨论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理由是什么?”以集体讨论法的形式进行讨论,并从中以理由最有条理、最有根据为依据选擂主,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外表光洁、朴素、美观;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是很有价值的古董;有的说: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对人友好,善良;有的说:喜欢铁罐,因为它坚硬。学生各抒已见,兴趣浓厚,因此为分析陶罐和铁罐的人物特点铺设了基础。二、朗读生趣。1,读一读,划一划。教师指出“为了让铁罐知道它不受喜欢的原因,我们应该关注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言”。(放入陶罐和铁罐对话动画)观察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言。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对话部分。读的时候,划出表示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要求在不通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喜欢的地方带上自己的情感去读,以达到自主化读书,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2,读一读,想一想。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想: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对铁罐的奚落是保持着什么态度的?并在学生有声有色的朗读对话中,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3,读一读,画一画。教师提出:根据你对铁罐和陶罐的理解,谁能给他们画一个脸部表情呢?同学们都跃跃欲势,争先恐后,指名两名同学画完后,教师问:“你为什么这样画?”一个学生说:“铁罐在说话时十分生气,后来还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所以我画出它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一位学生画完陶罐的表情后说:“我想表现陶罐当时的谦虚,所以它的表情应该是笑眯眯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基础。4,读一读,玩一玩。教师和学生共同做游戏,教师当‘陶罐’,指名学生当‘铁罐’,其它同学表演铁罐的动作,既把课文内容理解深透了,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游戏做完后,教师深入情境地问:“\n傲慢的铁罐,我都跟你说过我们要和睦相处的,可你为什么还那么蛮横呢?”问题一提出,众“铁罐”纷纷举手。有的说:因为我当时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有的说:因为我太骄傲了,瞧不起别人。这时教师问“请问傲慢的铁罐,许多年过后,你现在在哪儿啊?而陶罐却怎么样了?”(放入动画)教师让学生读第二部分,学生读课文后,观看动画。引导学生说出陶罐和铁罐最终的结局,学生很快找出铁罐已完全痒化,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而陶罐却依旧“光洁、朴素、美观”,从中悟出课文中所含的寓意。由学生的回答中教师进行归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三、扩展阅读,改写寓言。那铁罐就一点优点都没有吗?让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可根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其实铁罐也有优点,陶罐也有缺点(学生发表课前了解到的陶罐和铁罐质地特点)。教师提出:“这回我们换个思维方式,共同来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给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和陶罐》”在集体讨论中,说一说,改一改,评一评,写一写。集体来完成,锻炼学生集体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四、引导总结,关爱他人。“你瞧,铁罐又来了”(放入动画)“同学们,我这回知道了不应该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不应该骄傲,要谦虚的道理了,我要是改掉这个毛病的话,你们会喜欢我吗?”学生们纷纷举手鼓励铁罐改掉毛病。有的学生说:“只要你改掉毛病,你还是一个好罐子!”有的说:“铁罐,你会改掉毛病的,我相信你,加油!”这时,教师进行总结:“看来,我们的同学都非常有着爱心,会关心和爱护同学,老师想在这儿送大家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句话。(板书)学生齐读。五、引导总结,编写寓言。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同学们很感兴趣。课后教师进行适当指导,做到语言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系。六.板书设计:15陶罐和铁罐副板书:谦虚使人进步,谦虚傲慢骄傲使人落后。和睦相处轻蔑(光洁如新)(不复存在)【教学反思】:一.我在教学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1、课堂上我做到‘趣’,‘实’‘活’。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需要营造一个民主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趣’我在本课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法,在趣字上做文章,努力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行中,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情趣,使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地方。‘实’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我以朗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中的内容,在朗读中积累语言,运用了语言。‘活’就是激活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大胆提问,组织了学生讨论,加强动手操作。2、探究问题,展开讨论。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孔子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n。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甚至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本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课伊始,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继续上一堂课还没讨论完的话题: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理由是什么?”还有“难道铁罐就没有一点优点吗?”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1、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同,采用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以读为主线,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多种方式来体验来理解课文中所蕴涵的寓意。让学生自主化读书,谈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也唤醒和激活了课堂。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2、写作与阅读联系起来。学生,尤其是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本能。由于知识经验的贫乏,语言环境的影响,特别朝鲜族少年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都要借助于模仿为“阶梯”。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后,我要求学生仿造《陶罐和铁罐》的写法,重新编一个故事,说明一定的道理。于是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教材的写作特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语言对比和态度的变化,刻画出两种不同的形象。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明白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全面看问题这个道理。并给予陶罐、铁罐相反的性格,来写出《铁罐和陶罐》。有了仿的基础,让学生又广泛寻找贴近他们生活的素材,想好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创编一个寓言故事。写出了反映团结协作,谦虚克制的美德的作文,【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紧扣文本还做得不够,表演过多,特别是后部分脱离了文本,应该抓住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句子,更多地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运用语言;关注文本与注重学生的体验还没能很好地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二.没有真正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我忽略了合作学习,“好钢还要用在刀刃上”,如出现新知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意见不一致而且有必要解决的问题,拓宽学习面的自学汇报形式等,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同时还要在小组学习时,应有明确的分工,有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教会学生倾听意见,此外,要保证合作的时间,教师也该参与其中,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再教设计】: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中的再教设计:1、在“读一读,玩一玩”\n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是被调动了,但照顾不到有个体差异的同学,所以我想把这一教学环节改成“读一读,扮一扮”,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如:扮陶罐,扮铁罐,创意指导,手工组(制作头饰)等。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快乐,发挥所长,让学生在表演,交往中感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2、在课文朗读的过程当中,我忽略了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运用,离开了课文的语言。我想在学生找出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时,抓住几个词语,如(傲慢、轻蔑、奚落、谦虚、和睦相处)等词语,让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理解词语,并能活用词语。再如:抓住陶罐所说的话“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用来互相碰撞的”抓住句式“、、、就是、、、并不是、、、”这一句式来说话。真正做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之功效。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三年级上册第12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说课材料李兰顺密山市朝小2006.4.25一、说教材《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新编小学汉语文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用诗歌的形式和语言,通过自然界的树影,北极星,树叶的稠稀,雪化的快慢等告诉学生“大自然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帮助你辨别方向。”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其教学要求为:(一)学习12个汉字,能正确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汉字。(二)理解词语库中19个词语在本科中的意思。(三)背诵课文,正确理解课文中利用大自然辨别方向的方法。(四)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体会到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很多发现,很多收获的道理。根据教材要求,我计划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本节课将进行的是第一课时的授课。其教学目标为:1,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认读12个汉字。2,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完成识字和朗读。3,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二、说教法省教育学院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朝鲜族小学汉语主体开放式教学模式实验”这个课题,实验的指导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时间性原则。归根究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规律,努力创造儿童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研究学法入手,运用自学讨论组织教学。其次,还穿插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台等先进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并采用自学法,合作学习法,提问法,朗读法,观察法扩展延伸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学习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三、说学法只有达到创造性学习,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学生有了创造性才能会学习,会探索,会向自己的未知领域开拓。主动性学习是形成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方法的内部驱动力。合作性学习是形成创造性学习的外部条件,即是促使内驱动力才形成的外部力量。它体现出\n“教育就是一种帮助”的基本思想。课堂上教师的职能就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讨论法,朗读法,互评法,通过合作学习,与同学们齐心携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一、说教学程序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使学生学有所获,我安排了如下三步:(一)激发情趣,整体感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便出示课件--指南针,了解指南针的用途,从而引出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使学生产生迫切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理解课文,学习字词打下基础。(二)以读代讲,以读促识,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为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积累,自能思维,自能表达的习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读”上狠下功夫。课前,布置同学们朗读课文,找出难读词句,在上课时当小老师,进行领读,这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同时改变了以往教师单调的强调重点,刻板地说教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紧接着,指名学生找小伙伴合作读,同桌合作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以读为中心组织汉语教学,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提供有利于创造的环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熟练朗读了课文,认识了汉字的基础上,教师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课文中讲述的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促使学生拥有发现,获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给学生一个自由联想创造的时空,让他们主动地思索,想象,发问甚至动作。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观点,有意思的激发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三年级上册教案1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李兰顺密山市朝小2006.4.25课题:12。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认读12个汉字2。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完成识字和朗读3。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指南针).对了。谁知道指南针是用来干什么的?师:那你知道吗?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帮助我们辨别方向的天然的指南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就向大家介绍了几种,你们想知道他们都是谁吗?二、朗读课文识字1.\n课前,同学们已经练习读课文了。又有哪些聪明的孩子发现了难读词句?(领读)1.谁敢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找你的小伙伴一起读行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他们分别是什么呢?问:谁能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生汇报。师板书)2.他们俩合作读的那么愉快,其他你们呢?读得怎么样?想不想试试和你的同桌合作读一读?不管谁读时另一个同学都要仔细听,帮他纠正读得不准的音和读不通顺的句子。问:刚才你的小伙伴帮助你纠正了哪个音,哪句话?4、通过合作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本课的朗读,我们再合作一把,记一记课文里的生字,怎么样?(课件)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记住了这些汉字?(练读)三、细读,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指名说-----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安慰迷路的人呢?2、有了你的安慰,迷路的人一定不会慌张,况且大自然还有那么多天然的指南针呢,怎样利用它们来辨别方向呢?请同学们在文中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给大家说明一下。(组内发表)3、谁能勇敢地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学生说明)师出示课件。其他同学看屏幕。4、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过渡: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找几个小朋友读读2--5小节,把它们记在我们的脑子里吧!(指四名同学读)5、老师知道你们也是乐于观察,愿意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同学,你们一定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吧。能给大家讲讲吗?6、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多辨别方向的方法,你想不想把它们像文中所写的那样告诉其他人呢?(出示可见)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接着这段话告诉人们“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还能力用什么怎样分辨方向”。先自己练着说,一会儿进行汇报。7、正因为我们掌握了利用这些天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的方法,所以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告诉我们----生齐读。四、总结是啊,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它需要我们多观察,勤思考,才发现更多的奥秘。课题1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发展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2、认读19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生字。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n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和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演示小村庄的原貌。导入:讲新课之前,老师带大家到一个地方去看一看,就是这里,村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水唱着欢乐的歌流向远方,一棵棵大树舒展着茂密的枝叶,在这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那这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呢。·板书课题:1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提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完成一张练习纸比一比,看谁读得准。森林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清新甜润锋利盖房造犁拎起斧头减少一栋栋房子屋顶喘气儿第六天黎明包括1、检查词语认读情况。(演示词语)2、学习生字。(演示生字)(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你知道哪个字的偏旁或部首,给大家说一说,给你喜欢的字组词。)森利盖何扩屋第括3、正确读句子。(演示句子)①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进入课文情境小组学习中合作交流接力读纠错总结识字方法说出自己搜集到的词语自渎指名读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自学汉字能力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n整体感知课文②什么都没有了——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解决难读词:裸露得到1、正确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过一会选择你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填空读一读。(演示句子)(第三段读完了,老师考验一下你们的记忆力怎么样。)树木变成了,树木变成了,树木变成了,树木变成了。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用彩色粉笔画出小村庄的简笔画·看画面说出自己的感受·用赞美的语气读第一段→示范读·比较句子。(演示句子)①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②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早先→以前你们想知道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怎么会没有了呢?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演示课文插图·谁来把图上的场景说一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奇多没喘气儿咆哮洪水何处·擦掉黑板上的简笔画。齐读指名分段读赛读纠错评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同桌交流赛读领读自读四段指名说出图意解释补充搭配说出自己的感受自读赛读和课文内容强化朗读训练,培养朗读能力培养记忆能力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指导感情读产生共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意识\n正如咆哮的洪水把这美丽的村庄卷走了。擦掉这美丽的图画,你的心情怎样?·感情读指导。用惋惜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范读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布置作业课堂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在一场大雨中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这个问题。自选作业。1、课外搜集环保方面的资料。2、小组合作完成《美丽的家园》手抄报。设置悬念\n板书设计14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简笔画)新课程小学汉语文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重要的是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了,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讲,决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愿意学了,想学了,爱学了,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转变由他人支配的学习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必然要求。陶行知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悟。”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自觉的求知者。可见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课改汉语文实验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学习量大。如果按以往“要我学,教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结果是不尽人意的。我觉得该像课标提出的要求一样,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习汉语文。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要尽快建立他们初步的自学意识,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下面就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谈几点看法。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感觉优势。学生的学习是先从学生的直观感觉来开始。新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传达到人的大脑形成表象。但每个学生的感觉优势不一样。有的学生先动听觉,有的学生先动动觉,有的学生先动视觉。因此,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感觉优势,教师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发挥每个学生的感觉优势。如,《学字八》学字课中,学习“众”字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很多人登长城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视觉理解‘众’是很多的意思;还有“森”字,直接演示森林的录像画面,从视觉中明白字义;同时让学生认识课文以外的很多品字形汉字,让他们走出课堂上大街的广告上找,牌匾上找,从字典上找。在学习《春天吹》一课中,学习“轻轻地、细细地”词语时,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让春风吹一吹,让小雨浇一浇,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词义,也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动觉优势。还有,《乌鸦喝水》一课,理解课文内容后,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果你们要是乌鸦的话,会用什么方法来喝水呢?学生们听到问题后会马上互相讨论,找一个大家最认可的方法。讨论过后,学生们说:“我们要是乌鸦的话,用吸管吸着喝。”“我们要是乌鸦的话,在瓶子的旁边凿一个洞喝水。”“我们要是乌鸦的话,把瓶子放倒了喝水。”“我们要是乌鸦的话,把翅膀当成手,把着喝。”…这样,既发挥了他们的动觉优势,也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二.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机会课堂中要充足地给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机会。没有充足的时间是不能进行自主学习的,改掉以往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方式。上课中缩短讲授与质问的时间,合理掌握好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如,学习“小果树请客”\n一课中,问:小果树都请谁做客了?客人们为小果树做了什么事?这样问给学生提供了许多自主学习交流的机会。小组交流时,为了防止走过场,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加强巡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2.在巡视过程当中教师要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合作的过程,了解各组合作交流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遥控。3.为了有效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除了认真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外,还必须组织好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后的汇报工作。在小组活动前老师事先声明:本次讨论,由1号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结束后,由4号同学汇报,2、3号同学作补充纠正。三.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学习低年级识字量很大,教学任务很重。以往识字课一直是写一写、读一读、组一组、听写等枯燥无味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新课程需要。惟有利用小组合作的办法学生字,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那种单一的传授法,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学,省时、又高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在课堂上设计识字“三操”:识字语言操、识字思维操、识字形体操,引导学生自行尝试识字。1.借助识字语言操。如学生这样记“乌”字:小鸟没眼就是“乌”。还有“哭得两眼看不见”是‘犬’字。2.借助识字思维操。通过编口诀、儿歌等方式识记生字,学生尤其喜欢。如学生编口诀:“口和十是好朋友,口中坐十是个田,十字上移变个古,十字右移变个叶。”,“你说太阳大,我说太阳小,不信用尺量,只有一寸大。”3.借助识字形体操。利用形态语来帮助记忆字形,既生动形象,又能够建构良好的识记过程。如学“闪”字时,一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走到教室门外,快速地侧转身跨过门槛走进教室,然后说“我刚才做的动作就是“闪”,‘门’字里头一个‘人’。”如学“大”时,学生把四肢都伸开,站在前面说:“看,我的模样是不是一个‘大’呀!”五.尊重学生的思维体系,加强自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敢想、敢问、敢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关键。小学生有着独有的思维体系,与大人不同。即,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因此,组织教学时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体系,要遵循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创造力的思维体系。学生们需要啥,有什么心理特点,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厌烦的,不愿学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更换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及方法,也要调整一下,把原有的教学思路,灵活地调整到学生适应的思维体系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兴趣,自主学习。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1.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的过程就是寻“疑”\n过程。发现疑问,并带着问题听课会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和更自觉地掌握知识。坚持预习不仅为听新课做好了思想、知识上的准备,而且获得了上新课的主动权。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在预习中找出重点,画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3.注重学后感悟,讨论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拔,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在讨论中解决重、难点,学生就会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六.积极形成平等、尊重、和谐、交往的师生关系。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何种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这样一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如何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将很有帮助,塑造新的教师形象非常关键。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有三个忘记:忘记你是教师,你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忘记你在教课,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这是你与学生共同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1.努力营造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合这项工作。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有不完全相同的意见。教师对于不完全符合设计意图的各种想法做法,做到不轻易否定,而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深入地讨论,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以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2.注重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树立坚定学习的自信心\n在自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自主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问答问题的评价,不采用“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评价,如“公式很准确,并且没有漏掉符号。”“声音很宏亮”等。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开窍。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份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新课程——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新课程标准》在识字方面明确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二年级上册识字的编排,遵循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汉字分两个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学字”中安排。全册要求认识446个常用字,并要求做到,下要保低,上不封顶。首先我严格按照《课标》关于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识字教学。其中要求认读的汉字,只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意识,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不要求书写,更不要求默写。要求会写的字,要求掌握其音、形、义,能默写,而且写得正确、规范。我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成功的快乐……。我在教学实践中,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教学中我作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的尝试,从而提高了识字效率。下面具体谈谈几点做法:一、学字——集中识字集中识字单元是“有师指导”部分,对教师而言,教师的兴奋点主要不是教单个的汉字,而是传授识字的方法、识字的规律;对学生而言,是学习识字的方法,积累一些识字的规律,为“无师自通”、课外习得、分散识字打下基础。“学字”课是依据识字的方法编制的,如,情景识字法、基本字带字识字法、会意识字法、偏旁识字法等。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小刚、小冬、小玉的提示语,自己发现汉字的特点,掌握识字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识字,自觉积累识字的方法。1、鼓励学生采用个性的识字方法,独立进行识字。首先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记忆汉字的规律,支持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法记忆,怎么记都可以,只要能记住就行,看谁记得快,记得准。还可以组织学生交流一下记字的方法,看谁的方法最好。如:有位学生记“麻雀”\n的“麻”,他是这么说的:“老师,我知道为什么麻雀的麻里有广字旁和林字,因为麻雀喜欢在广阔的树林里搭窝,所以,有广字和林字”。还有一位学生,分清“渴”和“喝”字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口”。因此,在学生独立识字的过程中,交流了识字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2、按构字规律,学会主动识字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如二年级上册学字(五)是会意识字课,三字一顿的韵文分四组,每组配有插图。首先可帮助学生揭示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再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从中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自己学习同类别的字。加上教学时编一些字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如:学习会意字“闪”和“闯”时,我请学生猜一猜:“一个人躲在门内”,“马突然猛冲直入门内”,又如学习“苗”时,根据字形结构联想编字谜,“田里长出小草”。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了新字,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还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久记不忘。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用肢体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本教材的识字(六)是由图文并茂的识字场组成的,都是一些动词性词语或汉字。如:“提、扫、洒、浇、跳、踢”,学习这些汉字时,如果让学生动手、动脚,做一做动作,让学生在运动中认记这些汉字。这样通过自己动手演示,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学起来省时又省力。汉字中最常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把这个特点告诉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故在这儿例子不细举,但必须强调一点,在学习偏旁的时候,形旁表义的功能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反之,就达不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如见到提手旁就要很自然地想到手,见到木字旁就要很快地想到树木,见到三滴水就想到水,见到四点底就想到火……这样学生慢慢地就能根据字的形旁推测生字的字义,达到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3、利用新旧知识联系法进行随机识字。我们知道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同样学生认识新字的过程,也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上,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笔画、部首、熟字,采取加加、减减、换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随机识字。再结合课后练习“比一比,说说怎样记下面的汉字”,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记忆,只要便于学生记忆就可采用。实验证明,在有意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即意义识记),由于有思维活动的参与,其识记效果远胜于无意识记和机械识记。二、课文、课外——分散识字从识字的途径来看,由于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而且汉字又有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教学汉字。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进行呢?主要是在阅读课文当中。阅读课文是识字的主要途径,它有利于识字质量的提高。在阅读中,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利于使学生了解汉字所反映的具体内容,确切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n小学二年级汉语文课本里一篇篇内容健康、文字优美的课文,是学生识字的良好语言环境。充分认识阅读与识字的关系,深刻了解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汉语言的学习,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多阶段反复识字。二年级上册共编排18篇课文,每课安排识字12~20个。针对识字量过大的问题,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我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识字兴趣,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我们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每个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条中的生字,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并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3、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比较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自读课本《我爱我的祖国》和家长为孩子购买的低幼儿童读物,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识字的巩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又使学生及早接受独立阅读的训练,获得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这样,通过课内、课外大量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了识字空间。总之,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他们会因为认出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对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