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10 KB
  • 2022-06-20 发布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 7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第一节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授课方法,它受教育思想支配、受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制约,包括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一位教师,可能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结合客观条件,增加所选教学方法的效果,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点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被赋予一些新的内涵,如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引导发现法、讲解法、练习法等。从发展的现状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正在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二是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到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三是从只研究教法转到既重视教法,又重视学法。但是,教学方法无论如何创新演变都是在一些基本教学方法基础上根据改78\n革和实际需要而改进演化或创新出来的。因而掌握一些基本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们是改革创新教法的出发点。(一)小学数学教学常用基本方法我国小学数学常用基本方法大致有: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与实验法、阅读法等。1.讲解法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结合适当的板书板画,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讲解法的特点是:教师能够系统地、有论据地讲解新的概念或规律,使教师的讲授知识具有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形成完整的推理系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和一些分析、推理的方法。78\n运用讲解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些基本要求:对学生要求①有一定听讲和理解能力;②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③能够从教师的讲述中记下要点。对教师要求①较强的语言表述能力。要求语言清晰准确、简练逻辑性强,而且要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解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为此必须注意讲解的启发性,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活学生积极思维;③要以学生现状为准。讲解时要立足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努力寻找最近发展区和新知识昀生长点,以旧引新,促进知识的迁移;④正确运用分析、综合、归纳和演释的思维方法。这对数学课的教学尤为重要;⑤要恰当地运用辅助教学手段;⑥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讲。要指导学生集中精力抓住要点,弄懂关键问题积极思考,不懂就问,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会从教师的讲解中悟出一些思想方法加以总结,掌握概念和规律。总之,讲解法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讲和理解能力,因此,用在小学高年级为宜。2.谈话法与讨论法谈话法是教师使用谈话、问答的方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对所提问题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是师生共同研讨和辩论,通过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接受和确立比自己理解更好的问题方案或思维方式,同时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增进师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的了解。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激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目标明确,易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或错误能及时予以补救或纠正;另外还能启发学生思维,逐步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得出数学的概念和法则。突出的优点是,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进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其缺点是教学时间不易掌握。78\n对这两种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对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努力应答,开动脑筋不怕答错;教师要精心设问、善于引导、善于应变、面向全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倾听。教师设计提问前必须对教材理解深透,对所提问题要达到的目的明确,对学生估计正确,设疑、激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精心设问是谈话、讨论的核心,设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和连贯性,问要问在知识的关键处,问在思维的转折点。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逻辑性要强,问题之间应当彼此衔接,步步深入,在形式上应当简单明确,在内容上应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能促使学生思考,又不超越教材的范围。问题的答案应当明确而确定,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问题本身不应当隐含对答案的提示。教师谈话和提问时要循循善诱,遇到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或有错误要进行引导,也可以补充一些提问把学生引到正确的答题思路上来,切不可急躁和讥讽,注意保护学生回答和肯动脑筋的积极性。错误的回答往往具有积极的意义,转化得好能使其有教育性和启发性。如教育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少走弯路。要注意顺着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引导,不要过多地反问,干扰和搞乱学生的思维。78\n在回答问题时,遇到学生的答案是教师备课始料不及的情况,教师要善于应变,摸清学生思路,正确的加以肯定,错误的则排除障碍,将其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仔细分析各种可能情况,准备好相应的措施和明确的答案。对于一些辅助性的问题也要有所考虑,以便在学生离题太远的回答出现时,及时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要使每个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促使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所提的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掌握课堂纪律和密切注意学生的情绪。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在尽可能照顾全面的前提下点名回答,要用各种方法鼓励主动回答问题。要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实际水平来指名提问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提问,呵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即使不完全正确也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都要及时予以肯定、补充或纠正。此外,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要使学生多思善思,要先让他们多问善问。提示他们在听课和阅读课本时,把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使之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解疑、解惑。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质疑,因为他们大多有自卑感,往往不懂也不敢发问,若得不到及时解决,问题将逐步增多,导致最后不知从何问起。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间的交流,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多鼓励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学生提出的与本堂课无关的内容,要告诉学生下课后个别交谈;若与之有一定的距离,但仍有些联系,要设法归纳总结;若涉及的问题一时不好回答,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暂时回答不了,承诺以后回答,切不可不懂装懂,更不能表现出不满情绪和讽刺挖苦学生。78\n谈话法与讨论法在教学过程的许多环节均可以运用,如在一堂课的开头由复习旧课导人新课时可以采用;在新授教学内容时可配合讲解法和指导阅读课本来运用,也可与直接规察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检查和巩固、整理知识时也可以运用。3.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巩固知识和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不仅能积极地感知和掌握数学知识及方法,而且能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来说,要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并注意总结归类,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对教师来说,练习设计要精当、有层次和坡度,形式设计要条理化,注意反馈调控、发展学生的能力,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材施教,同时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合理安排练习时间。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精”即要有典型性,“当”即要有针对性。不要只追求数量,不讲究质量,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学生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功夫。学生的认知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练习设计要符合这种认知特点,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先单项后综合,难易要适当。78\n练习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也可以是问答题、实际操作(活动性)题。还可分为单一的、综合的,预备性的、训练性的等,低年级还可采用游戏方式。各种形式要有机结合,交替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效率的练习。因为小学生在听课中的疑惑之处,多能在练习中表现出来,应及时地进行调控,使他们纠正错误,解决困惑。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获得这种矫正性信息形成智力技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检查和指导,重视对练习的讲评,特别要肯定和鼓励那些有独立见解、有创造性的解答。加强独立作业,避免让学生单纯地模仿例题,练习中应包括一些可用不同方法来解决的题目,甚至是开放性题目,以利于发展学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练习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有练习机会,又要因材施教分层次。练习题一般分为基本题、提高题和孕伏题。基本练习题面向大多数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了也有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一下也能做;提高练习题则是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难度,使中等学生努力也能做;孕伏练习题则主要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其顺利解答正式题而作必要的过渡铺垫。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抄题,对解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验证,练刁后认真总结归纳,注意分析错误所在的原因。78\n研究表明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对提高练习效率起重要作用。因此要处理好分散练习与集中练习的关系。如学完新知识后的练习要及时,“先密后疏”即学完后即安排练习且两次之间间隔时间要短,次数可相对集中些,随后间隔可逐步加长,次数也逐渐减少等。练习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到教学过程的每一部分。4.演示与实验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某些具体材料或学具进行实验,找出对象的性质或问题的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法与演示法的区别是:演示法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的,教师是操作者,学生是被动的观察者;实验法则学生是操作者,人人动手,认真观察和思考,思维随之活跃和展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利用特制的教具演示出抽象概念所包含的内容的对象及其关系,或由学生动手独立操作一些学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78\n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正确选用演示的教具。它包括演示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选择和运用教具要符合一些科学要求,像大小、色彩、安放的位置都要适宜,使学生获得对教具展示内容的正确完善的感知。②教具演示的时机要恰当。应在需要时才能出现,不要过早的拿出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新鲜感。③演示要讲求实效。一节课使用的教具不宜过多过杂。④要边演示教具边讲解,始终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观察效果。讲解可从演示前开始,先向学生提出观察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说明观察的方法;演示中,教师要明确指出观察的指向,特别注意对不易观察到的重要部分加以引导;演示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观察结果,教师适时总结归纳,得出数学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⑤演示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过程,避免次要特征的干扰。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学生要勤于动手,乐于动脑找出和发现规律及问题的答案。应用实验法的关键在于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课前要亲自做一遍,摸清实验可能产生的问题。要求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品和工具,对于有配套学具的可让学生带来。实验前要讲清实验方法和要求;实验时要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做好实验;实验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从中得出结论。78\n演示法与实验法是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它们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正确应用演示法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实验法强调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使学生手脑并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也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促使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发展。而且实验法操作学具,使学生的手、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有利于建立广泛的神经联系,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取。近年来,国内外小学数学教育界非常重视这种教学方法。5.阅读法阅读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课本来获取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在中、高年级应用。其特点是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和自学数学的能力。运用阅读法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按教师的指导认真阅读,对不懂的地方要多读几遍,仍不理解的要记下来,以便向老师和同学提问。教师在阅读前,要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一般包括阅读的范围、重点及阅读要思考解决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首先通读一遍,然后着重阅读重点和难点部分,对仍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请教别人和听讲时逐个解决。应选择适当的阅读形式,如先读后讲、先讲后读、边讲边读。对教材内容比较容易、课本中叙述又比较详细的,可“先读后讲”;教材比较难,学生又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的,可“先讲后读”;低年级则适用于“边讲边读’’。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及时检查学生阅读的情况,应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和提出的疑难问题,作针对性的讲解。(二)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综合应用78\n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还会不断产生。例如发现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单元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等。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只有掌握了基本方法,再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综合各种教学方法中的有用成分,加以实验和改造,勇于探索和创薪,才能把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到好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单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即使教师十分努力,也难适合各种教学条件的需求。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所教学的课题内容、目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等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78\n选择教学方法除受教学过程、教学原则的制约,由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所决定外,其基本要求大体是:①在考虑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考虑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注意数学学习的时空延展,从“学会”知识,发展到“会学”知识,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地追求新知识。②在符合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的前提下,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来选择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达到目标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要以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不能只考虑单纯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有时必须将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③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年龄不同,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不同。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教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年级、班级实际的水平也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④要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习惯特长都不相同,教师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以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运用演示法或实验法等方法教学时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条件不具备,应从教学效果考虑改用其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手段很多,且随着教学改革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并且已从传统的教具和学具发展到幻灯、录音、投影、录像、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来辅助教学。用这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数学教学内容。(一)小学数学课本心学数学课本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而编写的,系统阐述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一般包括课文和习题两大部分。课文由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以及例题和例题的分析、解答等内容组成。课文揭示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教学的数学知识体系,并通过典型示范,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学会独立作业的书写格式等。习题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形成技能技巧,进行自我检查,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78\n俗话说:“课本,课本,教学的根本。”课本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它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用书籍,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来源。学生使用课本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讲课,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进行作业。同时,掌握课本的内容是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它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课本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认真学习课本。课本为教师提供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知识的基本材料,也是考试测验等检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的依据。熟练地掌握课本内容,熟悉小学各年级教材体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善于使用课本,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避免把课本当作习题集,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课本进行教学法上的加工使学生易于学习;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教具与学具教具是教师教学演示、操作用的工具的统称。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具有:环形计数器、小数认识演示板、20以内数计算板,帘幕黑板、翻片黑板、简易天平、行程问题教具、圆周率演示教具等。学具是学生实践操作使用的工具的统称。常用的小学数学学具有:小学数学学具袋、奎逊纳彩色木条、几何钉板、德也涅逻辑积木等。1.小学数学教具与学具的作用。78\n在教学中使用教具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①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法则。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形象的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中获得深刻的印象,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③由于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促使大脑进行积极的活动,因此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④有利于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负担。2.使用教具或学具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教具或学具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无论是使用教具还是学具都要适时、适量、适度。尤其是教具的使用,不能流于形式,要把演示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配合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把注意力集中在概括、抽象出所演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上来。②要根据教学要求恰当的使用教具或学具,直观教具或学具只是辅助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注意处理好使用直观手段与发展学生思维之间的关系。78\n③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作前要提出具体要求,能让学生自己做的学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做。④直观教具或学具的大小要适当,色彩要鲜明,要让学生看得清,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三)小学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已开始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运用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是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媒体适当结合以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也称为电化教学。现代教学媒体足指教学时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指各种教学机器(如幻灯机、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软件是指载有教学信息、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课件等。能否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现代的小学教师是相当重要的。1.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很多,概括起来有:78\n①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声、形、色等多种传播渠道,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形成鲜明表象,特别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巩固,同时易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活思维,使他们在欢乐、愉悦的情绪中获取数学知识。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数学知识形象化、如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虚与实、多与少、部分与整体、外表与内在之间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量之间的关系、数学规律的推导,能形象而清晰地展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从而缩短认识的过程。③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加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密度,节省抄题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解决问题的重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学生大量的练习中可以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智能的形成。④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延展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随地地反复运用,有利于个别教学,因材施教。⑤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在感知、理解、巩固及应用数学知识的各个阶段都可采用,因而对学生韵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作用。2.几种主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1)幻灯与投影78\n幻灯机是一种能把文字和图片放大并成像于屏幕的光学仪器,且可任意控制图像呈现时间的长短。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使用幻灯观察计算示意图、表和题目等。幻灯机有普通幻灯机、微型幻灯机、自动换片幻灯机等,幻灯片除了单片,还有抽拉片、覆盖片、可静态也可动态放映。利用幻灯辅助教学,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观察力,加深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投影仪是另一种光学仪器,不仅能将透明胶片上的文字和图片放大成像于屏幕,而且能在胶片上边讲边写、边讲边画,把它当作黑板使用。放映时,还可以遮盖~部分,局部地或顺序地显示出来,也可以把几张投影片重叠起来,灵活地显示资料。制作投影幻灯片也较为简单,甚至可以将图或文字用计算机做好,再用可复印的幻灯胶片用复印机复印上去。强光投影的在白天使用时不需要严密的遮光设备,机器距银幕较近,使用比幻灯更方便、更灵活,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使用最普遍的电教手段。使用幻灯与投影的关键在于设计与制作,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可以制作:情景片、图解片、习题片、题解片。为应用题内容创设情景而设计制作的投影幻灯片叫情景片。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时还可以设计制作连续的情景片,揭示应用题的内容。这样可以收到在黑板上板书画图而达不到的效果。用以揭示几何图形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图形的变换,呈现应用题的线段、图等而设计制作的投影片叫图解片。用以揭示数学习题而设计制作的投影片叫习题片。用以揭示数学习题的解答而设计制作的投影片叫题解片。有时可以给出几种解法;有时可以同时给出正确和错误的两类解法,让学生对比辨析。(2)录音与录像78\n录音是把声音用录音机录在磁带上,教学需要时把磁带上记录的声音播放出来,录在磁带上的声音可以长期保存,不需要时可抹去重录,功能完备的录音机可以自动录音、自动关机和自动循环放音等。小学数学教学用录音可把教师结论性讲述、解题过程、分析推导过程、数学故事、数学史料等预先录音,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可以烘托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想象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能力。录像是用摄像机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录在录像带上,教学时再用录像机播放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声像教学媒体。制作小学数学教学录像带可按有关数学的专题录制,也可以实录优秀教师上课实况;还可以把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拍摄成教学片断。上课使用时,可播放后再讲解,以此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3)计算器与计算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和发展。用计算器辅助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可以减少繁杂费时的重复计算训练,减轻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负担。但是何时将计算器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它与传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关系如何?在什么年级允许学生使用计算器最为有利?这些都是正在研究和摸索中的问题。78\n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协助进行的教学活动。计算机具有计算、数据处理、字符串处理、作图、发音等各种功能,当计算机安装上辅助教学的软件后,可以像辅导教师一样,对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辅助教学,尤其是可以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编制概念教学程序、练习程序、指导程序、复习程序、训练程序、考试程序等,这些程序的应用将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状况。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用在两方面。首先是训练和练习。计算机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给出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当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其中一项练习后,计算机会自动地给出一定数量这种类型的小题目,由学生输人问题的答案。若答案正确,计算机会以一种方式给予表扬,若有错误,计算机在给予鼓励的同时会告知正确的答案或该去复习哪些有关的知识或出一些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的解题。最后计算机还将成绩统计出来进行反馈。如果所给的题目都已会做,可以向计算机申请更难一些的题目。其次是数学过程的模拟。例如几何图形的形成等数学过程,计算机可用专门的软件模拟出来,使学生更易掌握数学过程的特征,从而从直观中抽象出数学规律来。(4)多媒体计算机与课件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开始进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多媒体是指能同时接收、处理、编辑、存贮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是把电视的视听信息传送能力与计算机交互控制功能相结合,使计算机多媒体化。78\n通常把用于执行教学任务而设计的计算机程序称为教学软件,简称为课件(Courseware)。把用多媒体软件为多媒体计算机设计的课件称为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善了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媒体所展示的数学教学内容更具体,更有利于数学知识的传播,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反馈的教学信息也能及时获得,进而使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因此,多媒体课件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的综合能力。它集中了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的优点,而且具有接受反馈的特性。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技术,例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还要有一些专门辅助设各,如液晶投影仪或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等。3.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注意的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虽然具有先进的时代特点,但是只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和提高教学质量。不能因为有了较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当然也不能因为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拒绝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使用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教学手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处理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78\n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都离不开讲、听、看、做四个字。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视听感官的刺激在同等时间下更为强烈、效果更为明显;但由于设备投入大,教师准备的时间花费多,它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传统教学手段用的较为普遍,经济实惠、方便易行。即使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是不能完全不用传统教学手段。在我国现阶段全面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很多地区还有一定困难。为此,不能认为用传统教学手段就是观念落后。由于条件的局限或根本不需要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样可以理直气壮地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而且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已较为成熟,相对于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摸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要同样有效就不要顾忌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两者各有特点,应该发挥各自的长处,合理使用,有机配合。(2)如何有选择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达到预期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目前尚没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一般来讲,教师常常只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一堂课的某个阶段才使用某种手段。因此教师课前要考察和选择,要设计在课的进程中哪个或哪几个环节运用什么教学手段最适宜、最有效。教学中教学手段选择的原则是:需要、简单,特别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传输的信息密度大,需把握节奏和疏密程度,以便于大多数学生接受。同时要考虑到学生能与之沟通,在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尽可能进行对话交流。(3)注意处理好课本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78\n课本主要靠文字符号表达教学内容,较为系统,更重条件与结论。而其他教学手段,如电教素材是用图象、声音等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不太系统,但注意展示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两种媒体各有作用,不能互相取代,而只有互相配合。虽然有些电教素材是根据课本来编排、设计的,把课本的部分内容形声化,但由于其不可能系统性展示和因人施教,因此,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其他教学手段包括电教素材要配合课本。(4)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手段可以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并为改进课内外的内容和方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更要看教师的选择和设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再先进始终还是辅助工具和手段,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因此使用教学手段始终不能忘记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高度的热情、熟练的教学技巧等来操纵设备,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设备的作用下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模式与方法78\n一般来讲,现在有三种模式:一是教师借助电化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师生交互反馈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在课堂教师采用,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模式。教师的讲解与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并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二是学生直接向电化教学媒体学习,电化教学媒体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馈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时采用。其特点是不需要教师作中介,教师的作用在于选择或编制程序教材并通过程序设计间接控制教学过程。因此,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具有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这类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用于练习、训练和个别教学。三是学生向教学媒体学习,通过教师作出反馈的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在自学辅导和远程教学时采用,即为媒体传授与教师面授相结合的模式。现在可以上教育网或局域网也可采用此模式,在平时教学时,由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己在网上或视听中心(或资料中心)运用各种媒体独立完成,最后由教师检查。78\n运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①积累资料法。平时注意收集、整理与小学数学教学有关的资料,教学时可以对某一个方面进行较大量的展示。②充实内容法。把现代化教学媒体作为补充、扩展教学内容的手段。③再现过程法。把教材中抽象的过程遢过现代化教学媒体展示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④快速展示法。把教材中写的、实际生活中要很长时间才能做到的事,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快速展示给学生。⑤激发兴趣法。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直观、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⑥创设情境法。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⑦推陈出新法。将以往常规教学的东西,改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教学,使其推陈出新,更具吸引力。⑧拓宽形式法。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拓宽教学的渠道和形式。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形式更灵活。⑨理清思路法。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分析教材内容的思路,使教学由一个内容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个内容。⑩启迪思考法。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启发学生思维,使启发式教学融进更丰富的内容。⑩强化重点法。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把教学重点突出来,使其得到强化。⑥点化难点法。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把教学难点突出出来,以便化难为易,逐步解决。⑩直观演示法。把一些原来只能靠嘴讲的东西通过教学媒体直观演示出来,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⑩视听结合法。通过不同的现代化教学媒体使教学内容声形并茂,学生眼耳并用,视听结合,以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练习与思考1.小学数学传统直观的教学手段有哪些?2.试述教具、学具和课本之间的关系?3.小学数学现代化教咩手段有哪些?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和注意事项有哪些?5.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模式有哪些?小资料各种综合教学方法简介一、发现法78\n发现法是指依据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的特点是学生要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进行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事先未知的结果,即发现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根据他的“认知——发现”说的学习理论提出来的。他认为“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不需要较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只是不断的重复旧东西,而不是创造新东西。发现法则要求学生应付新的问题,发明新的东西,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高级的心理活动过程,过去的教学法的理论,给学生对刺激的反应以奖励,是从外部刺激学习动机的方法。发现法则强调培养形成对科学本身的爱好和兴趣。如果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概括出原理法则,他们就会以自己发现得到的满足作为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就具有强太的动力,所得到知识深刻,久久不会遗忘,并能广泛的应用于实践,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因此,布鲁纳十分重视发现的学习,甚至要求小学生也成为一个“发现者”。他还认为,人们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论是认识一个事物,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原理,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一)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遵循,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78\n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通常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介绍一些资料和现象,或者由学生演算、观察实验、阅读教材等方式进行。2.推测结论,探索解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回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直到发现结论、探索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加以启发。要注意抓住重点、关键,有顺序、有系统地进行。3.完善解答,小结方法。或者由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整理、完善、小结,教师给以必要的启发、指导、帮助,或者由教师作总结性的发言。这里应着重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如果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缺点。4.必要时可在问题解决后,再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综合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实和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二)发现法教学的要求1.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使用发现法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选择适当的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组织提问和讨论上。2.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浓厚兴趣,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活泼地进行钻研、探索,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提出猜想,进行论证。78\n3.要强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重要思维环节,因为科学发现过程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发现问题。4.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5.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法虽有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等优点,但它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它一般多用于下定义、找结论、想方法三个环节上,因此不能每堂课都使用。比如,训练课、讲评课、习题课等就不宜使用发现法。(三)发现法的主要优点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4.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四)发现法的主要缺点1.花费时间长。2.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不利于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3.缺乏经验的教师难于随机应变解决学生所发生的问题,难于控制教学时间。78\n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现法,会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但由于费时、难于控制,运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运用发现法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到发现、探索问题的一般方法,养成探索和研究的习惯。二、程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是指让学生按照一定程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程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技巧的过程程序化,使学生按程序进行独立的、个别化的教学。这种学习方法是把教材分成许多小段,布置便于检查对每段教材掌握情况的作业,给出学生可能得到的正误答案,按答案指明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同步,只要求最终达到同一个目标。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个别化教学,十分有利于照顾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可以及时防止遗漏知识。但是,采用程序教学法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和教养两方面的目的,削弱了教师和班集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三、自学辅导法自学辅导法是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下进行自学,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需要有一套适合于自学的教材。现行的自学辅导教材是在吸取了程序教学法的一些有利因素、一些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原则和优秀教师的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自学辅导教材一般分“三个本子”(课本、练习本、答案本)。(一)自学辅导教学的原则78\n1.寓有效学习心理学原则于教材之中的原则。自学辅导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阅读教材,因此在教材中必须贯彻好有效的学习心理学原则。2.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教学中,教是为了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强调自学,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强调自学,并不能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放任自流。3.强化动机原则。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必须用种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把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强化动机对自学特别重要。4.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学,能将班集体和个别化这一对矛盾协调统一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班集体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教师在个别辅导中可以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达到个别化因材施教的目的,有助干形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质。5.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启就是启发引导;读,就是阅读课文;练,就是做练习;.知,就是当时知道结果,以便及时反馈和强化;结,就是小结。在这里教师的指导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学。78\n6.自检和他检相结合的原则。检查学习效果时,也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积极性相结合,即把他检和自检结合起来,并且是学生逐渐养成自检的习惯,形成自检的能力。7.变式复习原则。复习是为了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变式复习不是机械性的重复,它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掌握已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二)自学辅导法的课堂教学结构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列出阅读提纲),独立阅读教材,思考其中问题,教师巡回答疑。2.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拟定的提纲回答或讨论问题。3.在学生回答、议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讲解时注意突出重点,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等。4.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练习。这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阶段。这种教学方法有学生自学、议论、独立地进行练习,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个别的、集体的辅导,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种探索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三)运用自学辅导法进行教学一般要经历的四个阶段78\n1.领读练习阶段。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教材的方法和培养独立做题、认真进行自我检查练习题的习惯。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三读”:粗读扫除字词障碍,细读概括段落大意,精读钻研关键字句;学生在读懂讲述内容后,独立做好相应练习,完成一组练习后,再核对答案;教师按提纲进行检查,着重检查学生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的掌握情况。2.启发自学阶段。目的在于使学生独立自学,培养自学习惯。教师课前备好“启发自学提纲”和“小结检查提纲”;上课时先给出启发自学提纲,学生在提纲指示下自学,做习题,对答案和自己检查;最后教师按启发自学提纲提问,纠正错误,小结。3.自学辅导阶段。课堂上教师只交代学习任务和应注意之点;学生独立阅读,做练习,对答案,做小结或笔记,与此同时教师进行辅导,检查了解学习情况;最后小结、检查落实学习要求。4.教学研究阶段。学生已经完全适应自学辅导方法,能够独立阅读课文,深刻理解内容,了解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够准确总结单元内容,自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能阅读概括性较高(步子较大)的书籍。四、单元教学法78\n单元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按课时划分教学内容的办法,而采用以知识结构为标准,将教学内容组织和划分成教学单元,并按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人为地割裂知识系统对培养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划分具体教学单元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水平来确定。教学单元的内容,低年级少一些,高年级多一些,但不允许割裂知识结构,要反映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单元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有两种形式。(一)第一种形式将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来完成:1.自学探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可以有以下两种形式进行:属于讲述概念和描述现象的内容,可用自学读书方式;属于观察、实验和推导论证的内容,可用探究的方式。每一教学单元开始,教师概括地介绍本单元的内容和自学探究的路线图,提出一些思考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自学探究,诱发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分析、推证。教师除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外,还要搜集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思维受阻的地方和独特新颖的思想方法等,为下一步重点讲授作准备。2.重点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和所提出的问题,侧重讲授本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讲授获得数学结论和证题途径的思维方法以反知识的起源、发展方向。重点讲授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学探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知识提高一步,取得规律性的认识。78\n3.综合训练。综合训练是让学生综合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灵活地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的要求,精心选择好题目,合理安排好训练程序,进行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4.总结巩固。就是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整理知识,整理方法,整理习题,使本单元的内容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学习心得,或阐明自己的见解,或把内容引伸拓广,或寻求出新的结论和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研究性的小论文。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系统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水平和优良的素质。(二)第二种形式每个单元依次通过以下六种课型进行教学:1.自学课: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在课堂上自学新教材。2.启发课:教师进行重点讲解。3.复习课: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复习。4.作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做作业。5.改错课:在课堂上师生结合,共间批改作业。’6.小结课:将知识技能概括化、综合化。78\n这种形式的单元教学法突出的优点是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减轻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单元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系统,并掌握了它的内在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缺点是教师花费的时间多,对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说运用它比较困难。本教学方法一般适应于教师教学水平较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较好,已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与习惯,否则难于得到应有的效果。五、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是上海市青浦县“顾泠沅教改实验小组”从1977年起经过3年的调查、1年的筛选经验、3年的科学实验和3年的推广应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下列内容:(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2)探求知识的尝试;(3)归纳结论、归入知识系统;(4)变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6)单元教学效果的回授调节。六、设计教学法78\n设计教学法是杜威、克伯屈提出的以“有目的的活动”为基础,打破传统教学科目,实行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方法。它鼓励儿童自定目的、自定步调的学习活动,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设计教学法包括以下具体方法:(1)有目的的建造。让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建造一样东西,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确定目的,督促其实行计划,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且对自己建造的成果和过程作出评价,得出明确的结论。(2)有目的的欣赏。欣赏一种美好有趣的事物,教师应当介绍有益的和美的欣赏品,指导学生提高辨别能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欣赏见解,体味欣赏感情。(3)有目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考察事物的所以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一步一步的解决;指导他们寻找参考书和资料,学会推理和验证的方法,一培养儿童的反思能力。(4)有目的的练习,巩固知识或技能。教师要指导儿童在兴趣的基础上制定练习计划,努力认真学习,鼓励他们对自己的练习作出评价,改进经验。设计教学法的根本点在于强调让儿童从事有目的的、自我负责的行动,因此克伯屈把设计教学法定义为“在社会环境中专心完成某一种活动”的方法,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目标、计划、履行和判断四个步骤进行学习。78\n七、道尔顿制实验室法道尔顿制是1920年柏克赫斯特女士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首创的教学方法,其重点是在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道尔顿制的原则是:自由、合作、计划。自由:指去除阻碍学生自由学习的不合理规定,使学生养成自我计划和克制能力。合作:指打破班级、男女界限,使学校成为类似社会的组织,学生一面为社会服务,一面保持个人的独立性。计划:采用,包工的形式,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自己的计划学习。道尔顿制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把学习内容制订为按科目的作业大纲,师生签定以月、周为期的教学公约然后由学生去各实验室学习,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考查。这是一种自定步调、自律和自我负责的学习制度,采用弹性制的方法,可以根据学生进度快慢决定学习期限。道尔顿制有一些类似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以学生自学为主,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八、问题教学法78\n问题教学法是前苏联的马赫穆托夫提出来的。马赫穆托夫反对前苏联当时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要求引进科学实践的方式,把解决课题或问题作为教学的基本过程。他提出,可以采用教师带领学生解决课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和学生独立搡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使教学成为有明确目的、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九、价值澄清法价值澄清法是在人本主义“自由选择”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方法。由于现代社会变动复杂,压力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使许多入迷惘,弄不清价值,找不到有意义的生活。价值澄清法旨在协助儿童察觉自己和他人的价值确立活动的目的,具备批判思考能力。价值澄清法的前提是“任何人都没有正确的价值可以传达给他人”强调依靠自身智慧决定个人行为目的,自动地采取行动改变环境。其步骤为:(1)选择。从各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2)赞赏。重视和珍惜自己的选择并公开这种选择。(3)采取行动。78\n价值澄清法的过程有了解、关联、评价和反省四个阶段,即教师先了解学生的过去的经验,帮助他们澄清他们的思想,表达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评价和反省。一般采用谈话法、书面答卷和讨论这几种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中立者”的角色,起“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儿童自我认识和评价,力戒主观评论和暗示。价值澄清法与传统教学预定“正确价值”,以示范、说服和设定规则、限制选择的做法大不相同,也不主张激励或诉诸良心的活动,以及某种旨在促进社会确认价值的教育,反对外力的推销、鞭策和圳练,强调个体在毫无外力的影响的情况下独立选择价值和人生道路,发展独立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实施数学课程,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第二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师课前的各种教学准备工作,通常称为备课,又称作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构思、安排教学环节及其细节,对教材作出进一步的教学法加工。这种加工体现了教师的智慧、理论素养和教学艺术的结晶。搞好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也是减轻课后批改作业和个别辅导的压力,实现教学良性循环的关键。所以,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而且又是一项精益求精、没有止境的工作。即使同一教材反复教学多次,仍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因为学生情况在变化,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所以教学设计不能一劳永逸。一钻研教材与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是搞好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优秀教师的备课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吃透”教材与“吃透”学生。(一)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应当从学习大纲、研究课本、借鉴参考资料三方面着手。78\n1.学习大纲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指出了教学的指导思想,阐述了确定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做法,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可见,教学大纲不仅是编写教材的依据,也是教师进行教学、评定学生成绩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必须纠正只钻研课本,不学习大纲的倾向。学习大纲,首先要明了教学的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与教学指示的主要精神,提高贯彻大纲的自觉性。其次要了解每一年级的教学要求,特别要把握所教年级及其上下年级的具体要求。对于大纲中的一些说明,也应认真阅读、理解,以便提高贯彻大纲的全面性、准确性。比如,大纲在列出“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时,有一个脚注:“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是就一学年而言的,应该使学生在该学年内逐步达到,不要急于在学生初次学习有关内容时就完全达到要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注解。它提醒我们教学时不能操之过急,指望历有学生都一学就会,也不宜在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时,就要所有学生都完全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正确的做法是,在达到教学要求的时间上应当区别对待,允许一部分同学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可见,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因材施教的指示。2.研究课本78\n尽管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比较简单,但在编入课本时,从知识系统的结构到内容呈现的细节,都经过了周密的考虑和精心的加工处理。因此,要搞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内容,就必须下一番功夫深入研究课本。(1)研究教材整体结构一般来说,研究课本应当从整体到局部。先通览全套课本,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全貌,特别是把握几册课本中相关部分的内在联系,然后从全套课本到一册课本,再到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某一单元内容的来龙去脉、承前启后,即这部分内容是在什么基础上出现的,又怎样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也只有通晓教材体系的教师,才能瞻前顾后,处理好教学中昨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事半功倍地开展教学。例如,整数加减法口算的各部分内容是:①10以内数的加减法;②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两步计算;③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加减法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⑤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从不进位、不退位到进位、退位);⑥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同上)。78\n把这些分散在课本各单元中的相关内容单列出来,就容易看出,它们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是前一环节的发展,又是后一环节的基础,构成了一个递进的学习系列。进一步,还有必要分析这些内容的学习价值。从学习的社会需要来看,显然这些口算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从学习的学科需要来看,有些内容对后继学习的作用比较明显。例如,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①和②)是多位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因为每一道多位数加减法计算题,都是分解成若干道一位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迸行计算的。也有些内容对后继学习的作用不很明显。例如,为什么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后,要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两步计算?这就需要分析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从中获得学习需要的信息。如分析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可以有这样几种计算方法:①“凑十”的方法。7+5=7+3+2=12②“递推”的方法。7+5=5+5+2=12③“加十减补”的方法。7+5=10+5-3=12无论选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有连加或加减两步计算的基础。78\n一般地,后继学习需要的分析范围要有一定的跨度,不能仅仅局限在相邻内容之间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例如,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从相邻学习内容来看,可以给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作铺垫;从更广的范围去分析,还能发现它也是学习乘法计算的需要。举例来说,为了得出乘法口诀“三九二十七”,需要口算9+9+9=18+9;为了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37×9",需要口算27+6。有了这些认识,就会对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予以足够的重视。(2)研究各部分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内容有很多工作要做,归纳起来,可以集中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所谓重点,是就某一范围(如一册、一个单元或一堂课)的内容而言的,是指该范围内的重要部分。例如,在四边形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中,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教学的重点,而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中,边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所谓难点,是相对学生来说的,指那些难于被学生理解、掌握或容易引起混淆、错误的内容。例如,在乡位数加减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过程比较复杂,是学习的难点;在数的整除概念中,质数、质因数、互质数等概念,容易混淆,是学习的难点。所谓关键,是指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容。例如,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关键是掌握计算步骤和部分积的对位方法,因为每一步的具体计算都是学生已有的技能。78\n重点、难点、关键并不都是独立的,有些内容可能同时具有多重性。例如,学会“凑十法”既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重点,也是掌握算法的关键。又如,对于两位数除多位数来说,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都是掌握试商方法。为了恰如其份地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准确地找出教学的关键,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深入分析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学习难度。以“小数乘法”为例,这部分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小数乘法的运算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其中小数乘法的运算意义是学习的难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学习的重点。再进一步分析,小数乘法的运算意义和计算法则,在教材中通常总是结合起来分为两个层次。①小数乘以整数:运算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计算法则第一次出现,是学习的重点;得出计算法则的关键,在于借助积的变化规律找出确定积中小数位数的方法。②一个数乘以小数:运算意义发生了变化,比较抽象,是学习的难点;计算法则可以在小数乘以整数的基础上类推。把握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也就明确了教学时应该突出什么、解决什么、抓住什么,这是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必要条件。78\n二是掌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掌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指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它的方方面面,以及怎样准确而又浅显地表达这些内容。有些知识,还要考虑它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既要确切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与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掌握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是指明确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机地渗透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哪些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垂直”这部分内容中,“互相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由此引出的“垂线”、“垂足”是图形的名称,而“点到直线的距离”则是一个量。再进一步研究互相垂直的条件,对于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来说,必须相交成直角;对于空间中的两条直线来说,不相交也可能互相垂直。这是因为两条直线夹角的含义,由平面到空间有了发展。这些知识一般都不必对学生讲,但却是教师确保教学科学性所必须了解的。在这部分内容中,结合画垂线的教学,可以通过简要介绍我国古代的绘图工具“矩”,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三是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智力因素与趣味因素。挖掘教学内容的智力因素是指思考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深入展开相应的智力活动,哪些地方可以进行适当的引申、开拓,或留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因素是指,寻找数学知识本身的、或相关的趣味内容,特别是能够体现数学的奇妙、数学的魅力的内容。78\n仍以“垂直”这部分内容为例,提出问题:两条直线相交,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一个角变成直角,这时另三个角变成了什么角?可以让学生观察或用三角板量了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平角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使各种智力活动得到比较充分的展开。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把一张纸对折两次得到的两条折痕,为什么是互相垂直的?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在“垂直”这两个字中有多少对互相垂直的线段。这后一个练习,不仅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思考性、思想性在这里得到了集中的体现。(3)、研究习题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必要的、恰当的练习,对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数学基础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首先,一个认真,负责的数学教师,应当自己演算全部习题(过于简单的除外)。通过演算,切实了解练习的分量和重点,了解习题的难易程度和前后联系,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通过研究练习题与教学内容的配合情况,搞清练习的安排意图和每道习题的作用。要弄清哪些是巩固概念和法则的基本题,哪些是促进理解的变式题,哪些是复习已学内容的巩固题,哪些是需要用到几方面知识的综合题,哪些是引申、深化的思考题。这样,也就基本明确了练习的目的和要求。78\n再次,对一些典型的和较难的习题,要通过分析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研究适合小学生的解题思路是怎样形成的。此外,还有必要研究教材中出现的一些练习形式,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这些研究,是科学地组织练习,使练习收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基础。3.借鉴教学参考资料在钻研教材时,认真阅读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既是教材的说明书,又是教学的指导书,能给教师备课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阅读《教学参考书》,首先是了解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和改革要点,了解教学内容之所以这样编排的理由,了解例题、习题的编写意图,了解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这些都有助于教师通晓教材体系,熟悉课本内容。其次是获得一些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来自于广大教师使用课本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至于其他一些参考资料,也可以借鉴,从而比较广泛地吸取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然而,学习“教参”中的各种说明,并不能替代教师的独立思考。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之所以总是先研究课本,后阅读“教参”,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先独立地钻研教材。78\n如果说“教参”中的一些教学建议,是根据使用教材的一般情况提出的,难以考虑到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位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教学特点,因而一般性多于特殊性。那么,各种书刊中的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即使是精品,也都是个别教师针对个别班级而言的,必然地特殊性多于一般性。所以,全盘照搬“教参”建议不足取,盲目照抄他人教案更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与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看看“教参”中的哪些建议可以采纳,他人教案中的哪些设计可以吸收,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消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二)了解学生学生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义务教育的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也只有了解了教学的对象,才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预见性,使教学设计建立在客观的、扎实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是项长期的任务,既包括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特点,也包括了解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具体情况与相关情况。后者又可以分为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带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全面掌握这些方面的情况,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备课时主要针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根据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的提示,对学生作出必要的具体了解。1.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78\n(1)学习新的内容,学生必须具备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如何?首先,教师应当通过对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分析,搞清学生学习某一新知识需要以哪些知识、技能作为基础。然后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于这些已学的知识、技能是否真正掌握了,有没有回生、遗忘。(2)有关学习内容中,哪些术语已为学生所掌握,或已经出现过?(3)对新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什么相关的学习经验或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对新的学习会起促进作用还是干扰作用?总之,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会做什么,能回忆起什么,进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现障碍,可能出现哪些误解。2.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1)对新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否喜爱或抱有偏见?例如,有的内容学生兴趣很浓。有的内容学生误以为很容易或很难,这些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2)学生喜欢什么教学媒体与方式?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态度,将影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3.了解学生的掌习方法78\n(1)学习新内容时所需的学具,学生会不会操作,是否已经形成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2)学生对某些教学方法或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是否适应?从这几个方面了解清楚学生已具有的学习内部条件和学习准备状态,才能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方案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与学生交谈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必要时,还可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此外,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也能了解到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初任一个班的数学课时,还可以通过请教原任教师或查阅成绩册来了解该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二教学计划的撰写钻研了教材,明确了“教什么”,了解了学生,知道了在怎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就可以着手设计教学方案。宏观的教学方案就是教学计划,它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蓝图。因为教学是一项具有时间规定、质量标准的工作。整个教学过程,是使学生逐渐获得、巩固知识和不断形成、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学工作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周密地拟定好教学计划,一环紧扣一环地开展教学。78\n(一)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是全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目的在于要求教师纵观全局,合理地安排全学期的教学工作,以保证全学期教学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学期教学计划通常是在开学前,在学习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一般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内容:1.本学期总的教学要求。2.全册教材的简要分析。3.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简要分析。包括上学期学习成绩好、中、差不同程度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情况。4.本学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习辅导,开展课外活动等万面的考虑。措施要切实可行,对症下药。5.本学期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包括观摩课)。6.学期教学进度表。包括各单元、各节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阶段复习和检测时间的安排等。当一节教材的内容很多时,可以适当划分段落,以便较准确地分配课时,避免松紧失度。此外,还应留有少量的机动时间,以补计划不周之需。教学进度表的格式大致如下。78\n(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是在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和进一步钻研、处理本单元教材的结果。一般包括以下一些主要内容:1.本单元的教学要求。2.本单元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3.课时的划分。主要是确定每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课的类型,配备好例题、习题。实际上就是把“处理教材”第一步工作的成果简要地记录下来。4.加强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措施。例如,为了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本单元的新学知识,确定并安排好必须复习的内容;为了继续巩固已学的知识,确定并安排好带着练习的内容;为了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确定并安排好应当孕伏的内容。5.改进本单元教学的主要措施。包括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教具制作、准备等。拟定复式班的单元教学计划,还要考虑好不同课型或学科的搭配问题。78\n三课堂教学设计如果说教学计划是对教学的宏观设计,那么对教学的微观设计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了。小学数学课,根据教学任务和重点的不同,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简称课型)。比较常用的课型有:准备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检查课、讲评课、综合课(完成几个教学任务的课)等。例如,新授课是以教学数学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课型。新授课的教学应当明确教学哪些新知识,使学生理解、掌握到什么程度,从中学会哪些思考方法等;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熟练技能、技巧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一般安排在某一知识或某一单元内容新授后进行。练习课的教学要求要明确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进一步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哪些知识应当加以综合运用等。进而考虑安排哪几个层次的练习,着重进行哪几方面的训练;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再现、整理、巩固已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在这过程中还应帮助学生弥补学习的缺陷,并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复习课的教学应包括知识的系统整理、堵缺补漏和数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复习课是整个课堂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常分为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和新学期开始时的期初复习等。具体地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时,一般有如下几个步骤:(一)确定目标78\n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学年(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其中,课程目标是由国家规定的,学年、学期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的概括,单元教学目标在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一般都有明确的陈述,教师只需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加以适当的修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应知、应会的行为变化。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基奉要求是:具体明确,恰如其份。“具体明确”是指行为的描述应尽可能做到可观察、可测量;“恰如其份”是指要求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偏高、不偏低。例如,“掌握加法的运算定律”,这条教学目标中“掌握”的含义比较广,“加法的运算定律”又包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种概括的陈述方式,可以在课程目标和学年、学期目标中使用,但不宜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中使用。在一条教学目标中,除了行为的描述这一主要组成部分之外,有时还应当根据需要对产生行为的条件、评定的标准加以说明。当教师计划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时,还需要在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中指明不同的教学对象。对好、中、差三种水平学生的要求有所区别。制定好具体、明确、恰当的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的组织,也有助于学习的评价。同时,课时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也是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落实过程。(二)处理教材78\n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教学内容作了细致的教学法加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状况和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对教材作出适当处理。这种处理通常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划分课时和分配各课教学任务。即将一个单元、一节或一段教材的内容(包括例题、习题),加以适当的分解、组合,安排到各节课中。同时确定每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考虑好哪些课以新授为主,在这些新授课之间或之后安排几节练习课及复习课,尽可能使每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任务。通常,一节课的内容不宜太多、太杂。这不仅是因为贪多嚼不烂,更主要的是由于教学内容多了、杂了,就难以安排比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主动探究、相互交流,也会缺少巩固练习的时间。所以,要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并考虑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当堂巩固的需要,恰当地确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步,再对每一节课的教材内容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作出处理,使教材内容的展开转化为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应力求使每一个教学步骤甚至每一次讲述,前者总是后者的基础、支柱,后者总是前者的发展和提高。显然,这种处理需要和一节课教学过程的安排结合起来考虑。(三)安排过程78\n课堂教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就必须精心安排一节课的教学活动过程,做到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结构紧凑,过渡自然,方法灵活,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1.复习准备安排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首先应当考虑,从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和实际上学生已有的基础来看,新授前需要复习哪些喝知识和做哪些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复习和做好准备。复习旧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激活有关的知识经验。从回忆的形式来看,复习旧知识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提问、复述等方法,引导学生再现有关知识;另一种是采用选择、判断等方法,引导学生再认有关知识。当然,两种方式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一般来说,新课前的复习不宜面面俱到,把新授所涉及的旧知识都复习一遍,占用时间过多又易分散学生的精力。正确的做法是,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关键或难点,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转化,选择复习的内容。复习除了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之外,还可以直接为新授做些准备,便于新授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迅速展开,并能起到促进学习迁移,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获取新知识的作用。2.导人新课78\n怎样导入,使“序幕”引人人胜,是很值得研究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设计巧妙的导人,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探究的欲望,形成学习的期待,产生学习的动机。教学中导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已有数学知识导出,二是从实际问题引入。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以旧引新当新旧知识具有某种联系时,如新知识是原有知识的发展、深化,或者新旧知识有着共同的、类似的特点,就可以把复习原有知识作为新授的铺垫和起点,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并能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联系未知与已知的纽带、桥梁。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为载体,让问题的呈现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创设问题情境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3)设疑激趣这种导入方法是指教师针对新授内容,设计一些能引起悬念的问题,激友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对新问题的思考。这里,重要的是悬念的设置要适当。不“悬”,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想;太“悬”,学生们无从思考,也就无“趣”可激。只有“悬”有度,才能使学生“念”有门路,趣味盎然。78\n(4)开门见山当新的课题学生容易理解或与前面所学内容直接关联时,教师可以简洁明了地说明学习内容、学习目的或要求,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短短几句话,便可导人新课。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的最大优点是节省时间,使学生明了学习的内容与要求。此外,有些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实验操作、计算观察,或者采用故事、游戏等形式导人新课。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导入,都需注意考虑揭示课题的时机。3.过程展开一节课的展开过程一般应考虑确定教学层次、选择教学方法两个问题。教学层次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定分几步进行教学。当一节课有几个内容时,就要考虑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当一节课主要内容比较单一时,如只讨论一道例题或只研究一个问题,也要考虑教学的层次。78\n一节课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条件灵活选择。可通过依次提出如下问题来帮助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能否设计学具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是否需要教师直观演示(包括演示多媒体课件)?能否让学生自行尝试、探索,是否需要教师启发、提示或方法帮助?能否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本,获取知识,是否需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习?能否展开小组讨论,或让学生质疑问难,是否需要教师引导,怎样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是否需要教师讲解,讲解到什么程度?是否需要教师分析,怎样启发掌生理解分析的思考过程?一般我们提倡优先使用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考虑好关键性的提问,并做好板书设计。4.小结为保证一节课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小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果说引人人胜的导人能产生“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那么耐人寻味的结尾则能达到“课虽终,思不尽”的境界。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学生的大脑已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较易分散,更需教师精心设计,使课的结尾成为画龙点睛的重要一笔,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回味,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78\n数学课的小结常用以下几种方式:回顾概括。这是最常用的结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并结合板书,或者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填空,引导学生回忆本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路、方法,作出提纲挈领的整理和简明扼要的归纳;重点强化。不求全面总结、面面俱到地逐一罗列,强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予以强化,效果更好;引申拓展。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数学课的结尾,既要注意首尾呼应,又要考虑给后继教学埋下伏笔,作出铺垫。有时还可以将教学内容适当引申、拓宽一步,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两道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开动脑筋,作进一步的探索;评价鼓励。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主要是直接动机,他们希望算得快、算得对,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做学习小结时,应对学生在本课中积极参与探素的积极性,对学生自己的“发现”、“创见”,给予足够的评价。特别是应当充分肯定学习较差学生的微小进步,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当然,对学生的不足,或较典型的错误,也应指出,以引起注意。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方式可以结合使用。(四)练习设计练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特殊意义,在课堂教学中,练习占有很大比重。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内容的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目标,明确练什么,练到什么程度,使练习围绕教学目标适度展开;针对本课教学的重点、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在学生认识的转折点上下功夫;针对学生理解上的疑点和掌握过程中的难点,使学生通过练习,克服学习障碍,得到正确强化等来确定练习的内容。2.安排的层次性78\n层次性指安排练习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会到熟到巧,循序渐进。一般在一节新授课中,要有基本的模仿练习,也要有一定的变式练习,或者适当的综合练习。这种层次上的递进,要求每次练习应有适当的质的提高,而不是简单地变换练习的花样。练习安排的循序渐进,还体现在习题的精心编排,有时能起到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悟出规律的作用,使学习进入融汇贯通的境界。3.形式的多样性为保持学生对练习的有意注意,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应根据教学需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使练习形式多样化。例如,从题型看,可选择计算题、应用题等主观性习题,也可选择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性习题;除了考虑答案唯一的标准式习题,也可考虑答案不唯一的开放式习题。又如,从思维方向看,既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发散性思维的练习,又有多题一问、多题一解等集中性思维的练习。再如,从答题方式看,既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又有操作练习等等。除常规练习方式外,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游戏、竞赛等练习方式,使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新颖、有趣。必须注意的是,练习形式是为练习内容服务的,不能单纯追求“花样翻新”,忽视了练习的目的。所以形式变化要适当,防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在训练学生适应形式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4.要求的差异性统一要求与不同要求要分别设计,灵活处理。也即布置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以发展其数学才能;对基础较差昀学生,让他们适当多做一些基本题,或先完成几道浅显的习题,以便“引路”和增强信心。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加以考虑,预做准备。78\n5.反馈的有效性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练习结果的反馈,对于技能的获得具有强化或矫正的作用,而且反馈越及时,效果越明显。因为学生在练习之后,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迫切希望了解自己努力结果的心情。知道自己对了,就会激励继续保持;知道自己错了,就会引起反思。因此设计练习时,应考虑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反馈。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可由教师公布答案,也可由学生报出答案;可让学生独立批改,也可由同学交换批改;可通过举手统计对错人数,也可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如用手势表示判断题的判断结果或选择题的答案序号)。同时还有必要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设想相应的对策。6.量与质的辩证性质量以一定的数量为存在条件,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而数量又受质量的制约,没有质量的数量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要处理好练习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首先要着力提高练习的质量。上述五方面的建议,实际上都是保证练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其次要保证一定的练习时间和一定的练习量。78\n关于练习的数量,有两点必须引起注意。一是机械重复、盲目多练、以多取胜,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抑学生的思维,加重学生的负担。二是即使是需要形成熟练技能的内容,也不宜进行集中的、大量的练习。有关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的集中练习效果更好。例如,每天进行三、五分钟的口算训练,花时少,收效却大。此外,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制作合适的教具(包括教学投影、录音、多媒体课件等)、学具。设计好教具出示的时机和演示的过程,学具的操作方式与要求,以及必要的指导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练习与思考1.判断题。(1)除了复习课,新授课与练习课也常常需要安排复习。()(2)钻研教材只要研究课本就行了。()(3)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针对数学知识本身来说的。()(4)某一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都是孤立的。()(5)设计练习,仅仅保证题目的科学性是不行的。()2.试分析“分数乘法”需要在怎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又是后面哪些教学的基础。3.简述备课时怎样正确使用教学参考书。4.简述教学设计前了解学生的主要内容。5.自选一个单元的教材,作出简要的分析,并拟定单元教学计划。78\n6.试述练习课与复习课的联系与区别,自选一段教材写出一节练习课的课时教学计划。第三节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一教案的设计与使用78\n教案是在单元教学计划基础上拟定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它是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晶。(一)教案的编写编写教案是教学设计工作的最后一步,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本课的教学内容或课题。2.本课的教学要求。3.教具、学具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准备。4.教学过程(教学步骤)的设计和安排,主要是每一步骤的内容和方法。实际上就是把“安排过程”和“设计练习”的成果加以整理和记录。5.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板书的时机,版面的安排等。78\n教案的格式和详细程度,可以因教材、因教师而异,,不必强求一律。一般地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应当写得详细些,次要的、浅显的可以简略些;新教师应当写得详细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写得简略些。此外,观摩教学或示范教学的教案,一般应写得详细些,以便大家学习和讨论。详细的教案除了写出每个教学步骤的内容、方法,计划用多少时间之外,还应写出:启发、诱导时,问题怎样一个接一个地提出;练习时,哪些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哪些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谁上黑板板演,重点巡视哪些学习困难学生,等等。对于新教师来说,教案写得详细些,可以促使自己备课时考虑得更加周密,也有利于逐步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复式班的教案,由于要同时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教学,所以还应注意:要把各年级的直接教学(动)和自动作业(静)搭配好,并注意动与静的适当交替;使直接教学的步骤紧紧地围绕着教学的中心内容,突出重点,并注意节省时间;充分准备好自动作业。作业的要求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当,使一般学生经过努力都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作业的数量要准备得充足些,其中一部分作为机动。(二)教案的实施教案是教师对所讲授的教材经过备课之后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充分研究了教材,参考了自己或他人过去的经验,把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等所了解到的情况考虑在内,但面对具体学生时,教案的实施仍然可能遇到许多问题。如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案的进程,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就会出现学生对某些内容不能理解,思维受阻甚至提出质疑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估计过高。当然也存在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超出教案预期的速度和深度的时候,其原因是: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估计过低,或教师启发有力,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了。78\n另外,实际教学中还可能出现意外事件,这些事件是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如课堂上学生突发奇想或产生一种新颖的想法,这些想法超出了教案的设想,教师一时又难以判断正误;或者教师在教学中出现失误,如算错题、编错题等。正因如此,真正实施教案时是不可能做到每带课的教学一丝不差的按教案的进程发展,也即偏离教案的情形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教学不能死扣教案照本宣科,尤其不能照念或背诵教案。正确的做法是,应当根据自己精心设计的授课方式,思维方法和授课内容,将书面文字变换成自己的语言,按教案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实施教案时要善于根据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案,不要以教案为本去调整学生。也就是说,既以教案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案,适时作出灵活处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教案的完善一个完善的教案的编写不可能一锤定音,总要经过反复审查和修改才能基本定型。即使这样,如前所述,实施教案时也会出现问题。为此,需要在某些环节上作出修改调整,所以善于修改教案不仅可以使教案更加完善,而且这也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而促进整个教学质量提高的十分重要的一环。一般地讲,教案的完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78\n考察一下教学目的是否具体。教案上所述的教学目的要求,如果是“通用式”的几句套话,就不具体明确。应该充分考虑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清晰准确地表述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的具体目的要求。不仅要指出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而且要涉及结合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进行哪些思想品德的教育。检查教案的内容与形式。如果教案只重视形式,不重视实质性内容的话,那么这样的教案就是头重脚轻型的。其表现是只有教案的前几部分——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齐全罗列,教学过程寥寥数行,如仅把例题抄上,根本不提或很少提及教法、学法的设计;练习的处理与安排;重要的数学语言的表述等实质性内容,以为这些内容临场发挥就行。这样的教案的实用价值不大。当然,如果把收集到的许多资料,机械模仿一味照抄,不加选择的堆砌在一起,也会使人分不清主次,看不出重点、难点,也可能造成内容设计和练习的安排与所确定的目的要求相脱节,针对性不强的后果。对学生活动的安排怎样?教案中必须安排哪些问题由学生看书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后再让学生解答,哪些问题由学生讨论解决,哪些问题由学生独立练习等。对这些问题从内容和时间上作好安排,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避免随意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板书的计划性如何?板书的内容应是本节课主要知识的框架,是教案中主要内容的缩影,不能课上随意写,写满就擦,后继教学中用到了前面的板书,就只好再写,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78\n另外,导入设计中应写出:通过什么样的内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关键部分的语言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适当详略,但提出的问题必须斟词酌句的写在教案上;重点的安排应写出:由什么内容引出情节,提出什么问题,供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悟出什么道理?准备得到什么结论?教师的小结是什么等;练习的指导应写明:每一题的训练目的是什么?即巩固学生哪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哪些技能、以及某些练习题的设计具有什么特别用意和要求等。总之,编写教案、实施教案、完善教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节课的教案固然反映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也体现了教师某些实践经验的积累,因而必然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过程尚未暴露的实际情况所限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在实施教案后,进一步地完善教案也是编写教案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也正可以通过对教案实施后的反思、进一步完善教案的过程中,加深对教学的认识,为今后教学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四)试讲在认真编写教案和修改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试讲是非常必要的。试讲是初次走上讲台当教师的“前奏曲”,是各种基本功综合运用的尝试,通过试讲可以反复熟悉教材和教案,掌握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方法,锤炼教学语言,试写板书和练习演示教具,还可以锻炼讲课的胆量,减轻初教者的心理负担等。78\n初教者的试讲一般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准备型试讲,主要目的是熟悉教材、熟悉教案,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等。试讲的方法可以灵活机动,既可以一个人对着镜子讲,也可以几个人轮流讲,试讲的内容可以是一节课的全过程,也可以是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还可以反复试讲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等。第二步是模拟型试讲,主要目的是检验教案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在运用中存在着什么问题,以及板书设计、语言表述、时间控制、教态等。这样的试讲最好能约请有关教师来指导,试讲内容应完整、过程应逼真,尽可能模拟土课的实际情况,试讲中的讲练问答板书等都要按照教案的要求认真执行,以求取得最大效果的实战经验。78\n一般地讲,在试讲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不要把试讲仅当作熟悉教材的过程,事前不做充分准备,讲时心中无数,寄希望于他人提意见,自己再全部接受下来,这样人云亦云难以体现试讲者的主导作用。试讲者对其他教师所给予的指导要仔细琢磨,合理的就要及时改进,出现的问题或失误要予以纠正,使得试讲效果更符合执教学生的实际。二是要注意试讲毕竟是一种预演,即使在试讲中模拟学生实际状况,提出一些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意在试讲中设置一些学生常常出现的障碍,但也不会那么准确的符合学生实际。所以,要充分估计到执教时不会像试讲那么顺利,特别是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或面对低年级学生要尽可能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到如何启发诱导,如何回答或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三是为了提高试讲效率,可以把教案分成几个环节,分别进行默讲自讲,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修改,然后再把教案串起来讲,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四是试讲是可以借助微格教学中的视听设备,记录课堂中的活动细节,使得试讲后的评议与交流不再主要靠心领神会。从而提供了真实而全面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到更为准确客观的评价,同时,试讲者可以从录像中看到自己的教学的全过程,就像其他人一样参与对自己的评议,使得评议更为有效,并且可以运用慢速、定格等手段反复进行讨论,提出更好的改进措施,乃至再次进行试讲达到不断调控自己教学行为的目的。二教学实施的基本技能(一)语言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有特定的要求,它与教师所承担的数学知识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授课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之一,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水平。1.科学准确数学语言是描述和表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特殊语言,数学科学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概念范畴、专用术语,因此其表述的科学性、准确性是数学教学中第一位的事情。数学语言要求用字用词都很准确,能确切的表达数学内容,如果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料学,就会出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现象,引起歧义,造成学生理解错误或产生新疑点。所以,科学准确是数学语言的生命。2.简洁严谨78\n数学教师要注意提炼自己的语言,把握讲课的尺寸,该长则长;该筒则简,抓住重点,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同时,注意使用语言要有根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符合学科特点和规律。3.形象生动、有启发性数学概念一般都比较抽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处理好直观性与抽象性、通俗性与严谨性的关系。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想象,增加思维空间,架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以语言的魅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要根据需要用语言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想象的意境,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使他们能在回味的过程中调动起思考的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热烈、轻松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舒畅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情绪饱满的完成学习任务。讲解公式、论证性质时,不论哪种语式,都应作到语言流畅,语调适宜,吐字清晰,快慢有度,突出亲切感和节奏感。(二)板书设计78\n板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它不仅可以概括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通过具体、形象地板书,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课堂教学中的生动讲述和正确、美观、规范的板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做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讲,板书设计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重视内容的整体性板书有微型教案之称,它不是课堂教学口头语言的简单记录,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设计板书时要从整体出发将各知识点系统地串线连珠。要根据黑板的大小通盘考虑,合理安排书写内容。一堂课结束时,黑板上显要住置留下的应是结构完整,而不是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归纳复习。2.简明扼要具有针对性板书应该是浓缩的、经过提炼的艺术,其显示的知识结构应简明扼要,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少而精,以便于学生提纲挈领的理解和记忆,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板书的内容既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美观新颖又要精炼概括。3.有助于启发和讲解好的板书应是交给学生的一把钥匙,使他们受到启发,帮助他们学到课本没有写出的知识,因而板书中的每个字词句图都应具有启发性,能够引起联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4.注意内容的条理性和直观性78\n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板书内容的布局要合理,层次要清楚,条理要明确,能够体现出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好的板书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路清晰的导游图,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网络。同时,板书设计还要考虑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有利于从直观的感知,升华为抽象的数学概念。(三)教具学具的演示与操作教具学具的演示与操作能否达到预定目的,收到良好效果,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较强的演示教具和指导学具操作的能力。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具、学具,并能在课堂上正确地进行演示操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仅浪费时间,还会造成教学秩序失控,学生注意力涣散。有关教具学具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已在第四章论述过,这里不再重复。(四)仪表与教态.仪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衣着、风度、举止、情态等,而教态是以教师行为风度为其核心内容的,它包括教师在讲台上的站姿、表情、眼神以及手势等构成的体态语言。78\n教师的仪表必须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时代特征,力求做到整洁合体、色彩协调、朴实端庄、素雅大方,给学生一种清新明快、稳重又不失时代气息的视觉印象,这样能给学生美的教育,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体态语言虽然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作为辅助口头语言信息的交流传递,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仪表与教态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想使仪表与教态的作用发挥得好,应当符合端庄得体、准确自然、动静相济、和谐文骓的要求。三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教师顺利实施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它包括:(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情绪、情感和心理活动状态的表现。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创造一个。喻快、和谐、合作的良好学习氛围,会造成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也就是古人所说:“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制约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因素很多,如教室环境、教师修养、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教师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师生的情感,密切彼此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还应该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多向的信息交流,目前我国多数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最好采取以班级授课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使课堂教学信息交流多向化,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学习机会,这将有助于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二)及时反馈教学信息78\n没有反馈就谈不上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是双边的,可分为对教师教的反馈和对学生学的反馈两方面。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评定要求和表态中获得对自己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凡得到肯定的就强化,得到否定的就改正,从而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作业、眼神、表情、行为及整个课堂的气氛中获得关于教的反馈信息,随时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程。当然,要使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教师就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善于随时捕捉来自学生各方面的反应,从其眼神、姿势、手势、表情中了解学生的内心状况和意向,对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受窘和其他细微表现做出判断,了解到对新知是否理解,教法是否适应等重要信息。还可以通过课堂巡视和学生讨论中获驭群体反馈信息,通过设问、质疑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最后通过作业批改获取包括知识、技能、情感、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应是全面的、多向的;教师要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反应全面了解,并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过程的反馈。一般来说,一节课至少有两次集中的反馈。一是在新课后的半独立作业中,要多关注中等偏下水平学生的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补救;二是在最后的课堂独立作业时,这是全面检验本节课授课效果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全体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为后继课的教学设计提供切实的依据。78\n反馈的目的在于调控教学过程,所以须弄清学生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和错误原因,弄清学生是否真懂,即便是学生回答不出所提的问题,也要让他们体面的坐下,使他们能抬起头来听课,享受应有的尊重。教师对从学生中得到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评价,但这种评价要成为激励学生求知上进、积极听课的动力,而不能成为惩戒学生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三)合理科学的控制教学时间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还必须合理科学的分配与控制每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让分散的局部时间成为一个科学高效的组合整体,使得教师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重点,完整而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为此应注意: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准时开始上课,宁可教师等学生也不让学生等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浪费时间,按教学设计的要求逐步展开,既不前紧后松,也不前松后紧,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准时下课不拖堂。其次,要注意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把讲解新课把握在最佳的教学时间内。78\n另外,还要重视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节奏是指课堂教学进程的快慢、缓急、张弛等。例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有时是轻松的对答,有时是对教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进行紧张的思考后作答,有时又任凭学生自由发问没有一点拘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节奏的表现。无疑,好的课堂教学节奏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课堂的教学结构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来掌握和调整教学节奏。(四)掌握反应调控技能有了对教与学的信息反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师还要掌握反应调控技能,能够机智、灵活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事件,使得教学得以正常进行。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的学生,他们在教学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是不足为奇的。无论意外事件是出于教师还是学生方面,作为教师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可听之任之,更不应该无端训斥或束手无策。意外情况的出现,恰恰是教师施展自己教育机智和才华的机会,只有因势利导在一种健康的气氛中妥善地加以解决,才能保证顺利地实施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事件大体有两类:一类是与认知因素有关的意外事件,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或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疏漏或错误等。另一类是与非认知因素有关的意外事件,如课前发生的事,使学生产生了亢奋或低落情绪,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气氛;课中外来因素的突然干扰,或个别学生的恶作剧使教学秩序失控;教师因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而产生的节外生枝等。78\n课堂教学中与非认知因素有关的意外事件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外来的突然干扰,如教室外突发的异常喧闹声等;二是学生的突发事件,如学生因情绪变化而发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三是教师的突发事件,如教具的脱落等,不论在教学中遇到哪类意外事件,教师都要及时处理,特别是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应采取息事宁人,尽快稳定课堂秩序的措施,尽可能把问题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处理的方法也要适度,既不能小题大做,也不能无动于衷,否则就会扩大事态的发展,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带来更大的破坏性。教师在处理意外事件时,都应根据事件的情景尽可能围绕教学目标,因势利导将其转换到教学内容上来,把意外事件的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材料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对那些不能利用的意外事件,可以巧妙的加以回避,当然回避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采取侧面暗示或避实就虚的方法,回避意外事件的要害,巧妙地设置意外事件中不曾有的内容,使教学进入正常状态。总之,教师要从关心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控制感情以变应变,因势利导巧妙融合的方法,不论出现什么意外事件,都应妥善加以解决,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练习与思考1.设计教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选一段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教案,并试着讲一讲。3.在完善教案的过程中,组织教材、选择教法、确定评价手段要着重考虑哪些问题?7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