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呼吸教学设计 7页

  • 91.50 KB
  • 2022-06-20 发布

小学科学呼吸教学设计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呼吸》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呼吸》是“健康生活”中的一个内容,本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器官的保护。呼吸器官、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的作用,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所了解,比如用肺呼吸,不少学生都知道,但是到底由那些呼吸器官组成人的呼吸系统,人的呼吸运动过程他们并不清楚,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尤其是膈的作用、各呼吸器官协调工作使人的呼吸运动能正常进行等内容知之甚少。本节课在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呼吸系统的图片、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对呼吸器官、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的作用有较全面得了解。通过体验呼吸时身体的变化、模拟实验等活动认识膈的作用,了解人体多个部分的协同工作,使我们的呼吸能正常进行。以往在这类内容教学的基本形式是:由学生观看图文资料认识呼吸器官和呼吸系统、观看视频和模拟人体呼吸过程认识人的呼吸运动、讨论呼吸器官的保护组成。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的内驱力和需求没有较充分地调动,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也难以调动。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乏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了以下安排:1.教学开始安排了憋气活动,较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在再一次体验了呼吸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研究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的兴趣,并由此提出想研究的有关人的呼吸的一些问题。2.在学生交流已有的对呼吸系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找出呼吸器官,认识呼吸系统,了解气体在呼吸系统的流动路径和不同呼吸器官的作用。3.“人是怎样呼吸的”\n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认识人的呼吸运动,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指导学生反复体验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变化(吸气时胸部、腹部胀大,呼气时胸部、腹部缩小)。二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三是通过观看人体模型了解膈的位置,通过模拟实验了解膈在呼吸运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讨论交流认识人的呼吸运动需要我们身体很多部分协同工作。4.最后通过讨论交流,使他们了解保护呼吸器官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呼吸清洁的新鲜的空气。二是避免呼吸器官受到伤害,少生病。这样的教学安排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学生比较充分地体验呼吸运动的基础上,提升了对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的认识。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体各部分重要作用,感受到人体的奇妙,从而产生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呼吸器官不受伤害的意愿,也使小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示意图或者模型,让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通过体验和模拟实验,使学生初步知道呼吸运动是在各器官协同作用下进行的。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呼吸运动对人的生命活动作用和保护呼吸器官重要性,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三、教学准备人体模型、呼吸运动模拟装置、有关呼吸系统和呼吸运动的图文资料教学过程1、认识呼吸系统及其作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⒈感受呼吸运动:屏气游戏,感受呼吸的重要性。⒉小组讨论:在人体内部器官图中找出跟呼吸有关系的器官,并交流,归纳。⒈在自身的感受中,认识呼吸的重要作用性,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新内容的状态中。⒉\n3.观看图片、模型:在猜想的基础上,讨论和交流并结合模型和图片,认识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4.讨论、交流: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以及气体在呼吸系统的流动。给学生人体内部结构图片,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和思考。3.利用多媒体和模型,认识呼吸系统是由鼻子、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4.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认识呼吸器官的作用,在认识作用的同时画出气体在呼吸系统中的流动方向。2、呼吸运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1.做深呼吸:体验感受呼吸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思考、猜测我们是怎样呼吸的。2.观察:观察人模型,了解膈的位置;讨论膈的作用。3.讨论、交流:如何去模拟我们的呼吸。4.模拟实验:呼吸运动的过程。⒈指导学生在深呼吸的过程中,感受身体的变化。包括胸部和腹部的变化。思考胸部和腹部变化与呼吸的关系。⒉组织学生观察人体模型,认识膈。讨论膈的作用。3.提醒学生关注模拟实验装置与人体呼吸器官的对应关系,根据自己观察到现象思考和推测呼吸在人体内部的发生过程。4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呼吸运动与身体各部分的协同关系。\n3、保护呼吸器官学生活动指导要点⒈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不良习惯和环境会影响呼吸器官的健康。⒉讨论交流:保护呼吸器官的办法和措施。⒈引导学生从人的行为习惯和周围环境等方面去思考可能影响呼吸器官健康的因素。⒉在交流各种办法和措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n(圈出你认为跟呼吸有关的器官)教学反思《呼吸》是“健康生活”中的一个内容,本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有三个部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呼吸运动的过程、呼吸器官的保护。这些内容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所了解,本节课就是在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提升对对呼吸器官、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的作用和保护呼吸器官重要性的认识。本课的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学设计期望达到的目标。反思教学我的收获主要有:重视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生成,顺应学生认知过程。反复研究本节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理解几个知识点呼吸器官、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呼吸运动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过程,使课前设计的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过程能基本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活动,要十分关注生成性资源,应顺学生的探究需求和欲望。课一开始的“憋气”\n活动后学生提出了“用什么呼吸?”、“为什么要呼吸?”、“怎么呼吸?”等问题,我就顺应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认识呼吸器官和呼吸系统时,采取让学生在人体内部器官图上圈出自己认为可能是的呼吸器官,再组织交流讨论,认识呼吸器官和呼吸系统的组成。“人是怎样呼吸的”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反复体验呼吸时胸部和腹部的变化后,仍不能取得一致看法,由于预先估计到学生认识人的呼吸运动可能遇到的障碍,我并不急着把“结论”告诉他们,而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呼吸时胸廓的变化,通过模拟实验认识“膈”在呼吸时的作用,而后再一次体验呼吸时胸部、腹部的变化。这个过程基本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认识人的呼吸运动,也使他们对身体的很多部分协同工作才是呼吸能正常进行。2.深入体验,促进认知深化。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放在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位置。如感受呼吸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前后使用多次,每次感受的目的不一样,每次的感受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体验。在一次次体验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逐步的深入。这样基于亲身体验的认识活动,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在学生体验时,我也参与其中,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体验,使我能更好地感受学生的认知过程,把握教学的进程。3.观看模型、模拟实验,认识膈和膈的作用。设计了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去认识。在认识中,由于“膈”在人体内部,学生很难直接观察到,而且他们对“膈”、“膈”的作用知之甚少。我通过组织观看人体模型,了解“膈”和“膈”的生长部位。制作了呼吸模拟器,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仔细观察、思考“膈”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再结合自身对呼吸时腹部的变化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膈对呼吸的重要作用。当然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环节需要改进,主要问题在有:\n1.同样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学生获得的体验不尽相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虽然比较关注学生生成等问题,但是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一部分学生的体验、感受或提出的问题关注还不够,甚至有所忽视。不同学生的体验进程不同,整齐划一的教学进程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体验不深入,这些都将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领会,甚至影响他们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放慢教学节奏,尽可能给学生的体验活动更多的时间和空保证间,获得更充分的体验;更多地关注来自学生的问题,更好的应顺学生认知过程。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该重点思考,努力改进。2.教学中虽然注意到让学生体验感悟,身体的多个器官协同工作才保证呼吸的正常进行。但是从人的身体整体去提升学生的认识,还没有很好地把握。比如有学生提到心脏可能是呼吸器官,经讨论确认心脏不是呼吸器官,这当然没错,但是如果藉此,在后面学习到在肺部进行气体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后,帮助学生建立人体呼吸、循环两大系统间的联系,即吸收的氧气进入血液,通过心脏、血管送到全身;而身体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是通过心脏、血管送到肺部,最后排出体外。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体各个部分(器官、系统)的协调工作,是我们身体的健康保证,使学生惊叹人体的奇妙,从而更好地认识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不受伤害的重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