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45 KB
- 2022-06-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月17日区语言组活动一、两节故事教学活动观摩(每个问题都要记录)二、执教老师说课三、组员分组讨论四、总结\n大班:《金鸡冠的公鸡》热河南路幼儿园周蕾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2、学习词语:黑幽幽、急腾腾,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学说角色对话。3、尝试通过师幼合作表演故事,体验合作的快乐。\n大班语言故事:小老鼠和落叶下关区机关幼儿园步云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秋天树叶会自然地从树上落下来。2、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学习用正确的动词“扫”、“拾”、“抬”、“顶”3、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之情。\n今天讨论的问题一、两节活动中哪些是有效提问?哪些事无效提问?二、两节活动中都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哪些还可以完善?(20分钟)\n幼儿园故事教学有效提问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滨江幼儿园肖云\n故事教学中的有效提问1、回忆性提问这种设问的目的是指导幼儿回忆故事的要点,如题目、角色;有时是回忆故事的具体内容,如事中的角色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时是回忆故事情节线索,如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等。由于回忆性设问是复习性的,因此要在趣味性上下功夫,让幼儿乐于答问。这种提问很容易千篇一律,如果按照“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种公式提问,幼儿很容易对生动、有趣的故事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对故事活动失去兴趣。\n2、分析性提问这种设问的目的是指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如“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这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等等。分析性设问也是故事教学中普遍运用的,这种设问既要符合故事的特点,又要符合幼儿的认知和接受特点。对于幼儿来说,并非所有的故事都一定要说出道理来,尤其是一些欣赏性的故事应着重让幼儿欣赏、品味,过多地说教反而会影响幼儿听故事的兴致。\n3、体验性提问这种设问能够诱导幼儿表达对作品的体验。如“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为什么”、“为什么高兴?为什么难过?”等。体验性设问不是每次教学都用到的,而是依据故事的内容而定的,一般用于情感色彩较浓或者是非分明的故事。\n4、联系性提问这是由此及彼(即由故事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的设问,多用于行为习惯的培养。这种设问有时是联系幼儿自身实际的,如“故事里的XX是这样做的,我们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呢”;有时是联系幼儿周围环境的,如“故事里的XX是助人为乐的,咱们班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吗”此种设问不应滥用,要考虑到故事的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是否能引起幼儿有感受、有体验的情况下运用。\n5、创造性提问这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发散性思维的设问,大多是由故事内扩散到故事外的发挥。有时讲到故事的某些关键处暂停讲述,向幼儿提出想象的要求:“想一想,这会怎么样呢?”待幼儿猜一猜、议一议之后,再接着往下讲。达样既能吸引幼儿,又能促使幼儿动脑。有时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幼儿就故事的某些发散点进行改编或创编。如“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如果不是这样,会怎么样”等。在设计这类提问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这种设问要求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适合大一些的幼儿;二是这种设问只适合那些有可能发散的作品。\n6、迁移性提问运用“迁移法”设计问题,就是让幼儿通过回答和完成教师设计的旧知识练习和操作活动,来向幼儿提出问题,启发幼儿对新知的探索和运用,从而能使幼儿尝试运用过去的知识、技能、方法和经验来解决新问题的提问法。这种提问法成败的关键除了首先要和教学内容对路外,再就在于练习或操作活动的设计。\n7、连环性提问它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解决了。\n8、悬念性设问一般的设问是有问必答,而悬念设问却是问而不必立即作答。当讲到某关键处或转折处,为引起幼儿的悬念,可插入“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会怎么样呢”等设问,问完后可稍作停顿或让幼儿议论一番,引起幼儿急待知道下文的悬念时再继续讲述。这种设问能产生悬念,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n9、铺垫性设问此种设问通常在讲故事前进行,它是为正式讲故事做铺垫的。有的铺垫设问是让幼儿体验故事特定的情境。如讲述《迷路的小花猫》前,让幼儿设想故事的情境:“在冬天的晚上,刮着大风,飘着雪花,你迷路了,这时你会感到怎样?”让幼儿陈述自己的体验后再开始讲故事。这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深入体验和感受。\n二、故事教学策略1、线索前置、精心设问每一个故事都有一条发生发展的主要线索,它是整个故事发展的命脉,所有的情节展开都会围绕主线而进行。大胆的前置到故事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利用它来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故事分析的积极性,调动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热情。\n2、关键中断法,多向疑问在故事教学的第二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关键中断、多向猜疑的方式对故事进行赏析,即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围绕故事的重点和难点,有意的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处或故事发展的高潮部分进行中断,幼儿会自发的对故事进行质疑,教师则可及时的引导幼儿根据疑问,对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猜测,发表见解,同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探究。1)中断时机次数的选择2)设计关键中断后的问题3)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n3、师生互动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n4、表演辅助型其实,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突出一个“讲”字。优秀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美丽的语言。要想感受其中语言的韵味,就要讲故事人充分运用声音的表情。声音也有很多种表情,运用得当的话能带着听者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讲故事,不必拘谨严肃,也不要害羞,可以换换自己的声音、语言,用游戏或扮演的方式。\n5、课件演示以声像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和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生动的画面既满足了幼儿好问的欲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又顺利地引出了活动主题。\n6、讨论法讨论法也是故事教学运用较多的种方法,一般在中班和大班使用。讨论法一般运用于理解作品阶段和续编故事阶段。在幼儿已基本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为进步训动幼儿情绪,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教师一般可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故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办法,使幼儿在积极动脑筋参与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n7、悬念设置、猜测\n活动提要:1、请11、12月份即将进行活动的老师,将活动的名称,年纪、时间,于本次教研活动后交到这里。2、下次活动的两位老师请积极和组织教研的老师联系,尽早沟通。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