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 MB
  • 2022-06-20 发布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n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三、问题情境的设计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五、数学练习的设计六、学习方式的设计七、协作环境的设计八、信息资源的设计√√√设计理念设计依据设计原则\n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几个关键词:参与——合作学习互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回归生活算法多样数学应用数学建模关注儿童个性化、优化应用意识数学眼光\n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工具:处理数据,计算,推理证明,描述自然、社会现象基础:提供语言、思想、方法关于数学语言(三种形态)如: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文字语言)(a+b)c=ac+bc(符号语言)(图形语言)cab数学是什么?\n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 数学是什么?工具:处理数据,计算,推理证明,描述自然、社会现象基础:提供语言、思想、方法能力:推理、抽象、想象、创造能力文化:文明组成部分,中外数学历史数学还是那个数学!\n一、教学设计的准备1.“吃透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科学性思想性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挖掘数学人文内涵趣味性2.“吃透学生”→找准邻近发展区\n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一年级“比一比”比多少: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n改进措施:1.让一一对应更自然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一年级“比一比”引入一一对应的初衷,是为了比较无限集合元素“个数”的“多少”自然数1,2,3,4,…,n,…自然数中的偶数2,4,6,8,…,2n,…\n改进措施:1.让一一对应更自然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一年级“比一比”比人;比人引入一一对应的初衷,是为了比较无限集合元素“个数”的“多少”自然数1,2,3,4,…,n,…自然数中的偶数2,4,6,8,…,2n,…2.让一一对应更合理\n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一年级“比一比”\n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一年级“比一比”一一对应比较垂直放置物体:比高矮比长度引出一般方法(一端对齐)渗透比较标准、相对性计数个数比较水平放置物体:比长短比多少(常用方法)(集合论的方法)\n(观察距离)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垂直与平行分别讨论→联系认识(突出位置关系)试问: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对吗?平面上两直线相交垂直平行(观察角)重合(没有交点)(一个交点)相交交点,四个角,有大有小垂直垂足,四个角,都是直角;垂线画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无数交点)(不讨论)\n(观察距离)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垂直与平行分别讨论→联系认识(突出位置关系)试问: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对吗?平面上两直线相交垂直平行(观察角)重合(没有交点)(一个交点)平行同一平面内画平行线(无数交点)(不讨论)为什么垂直不强调同一平面?平行公理、垂直公理移6~9年级\n(观察距离)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垂直与平行分别讨论→联系认识(突出位置关系)试问: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对吗?平面上两直线相交垂直平行(观察角)重合(没有交点)(一个交点)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推理说明(论证)数学人文内涵:“矩”的发明与用途;“垂”字中的交点、垂足与互相垂直的笔画(无数交点)(不讨论)\n一、教学设计的准备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高×长×2(长×宽+宽×高+高×长)×2(长+宽)×2×高+长×宽×2长方形面积长方体特征+表面积概念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表面可展\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1.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恰如其分2.ABCD法——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生或哪一层次学生例如:学困生——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一般生——会列综合算式解答,能说出解题过程;智优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能说清解题思路。\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1.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恰如其分2.ABCD法——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生或哪一层次学生行为动词(behavior)即描述学习后产生的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变化行为条件(condition)即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如口算的条件:视算;听算。\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1.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恰如其分2.ABCD法——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即学生或哪一层次学生行为动词(behavior)即描述学习后产生的可观察的具体行为变化行为条件(condition)即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表现程度(degree)即表现学习结果的水准如口算的水准:每分做8题;错误率4%以内\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1.基本要求——具体明确,恰如其分2.ABCD法——指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这种根据行为主义观点所总结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强调行为结果,有助于克服教学目标表述的模糊性。但由于不少心理过程难以行为化,所以ABCD法并非通行无阻。\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3.提供判据与表明意图过程性目标、探索性目标,往往只能表明意图例如:学习一图四式目标:探索加减法的关系4+3=73+4=77-4=37-3=4\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3.提供判据与表明意图过程性目标、探索性目标,往往只能表明意图例如:学习一图四式目标:探索加减法的关系4+3=73+4=77-4=37-3=4发现多少算多少\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3.提供判据与表明意图4.全面落实与有所侧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宜面面俱到改革要点可以有所侧重\n2+3+16-2-16-1-26-(2+1)\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3.提供判据与表明意图4.全面落实与有所侧重5.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n有时,好象统计成17人才对?\n二、教学目标的设计911131017\n三、问题情境的创设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商店购物、标价→小数初步认识借助直观手段创设借助童话故事创设等分实物或学具→有余数的除法如:兔妈妈把17个萝卜平均分给5只小兔,兔妈妈自己能吃到几个萝卜?\n三、问题情境的创设1.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商店购物、标价→小数初步认识借助直观手段创设小兔妈妈分萝卜→有余数的除法借助童话故事创设等分实物或学具→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小数除法→无限循环小数原有知识演绎生成长方体表面积→圆柱体表面积原有知识类比生成\n三、问题情境的创设2.问题情境的基本要求问题情境具有:目的性趣味性(新颖性)适度障碍性(探索空间、挑战性)\n\n三、问题情境的创设3.问题情境的创设几个问题构建真实情境关注数学实质变铺设狭窄思维通道为激起认知冲突\n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问题情境1:任意写出几个3的倍数,把每个数的各位数字相加,看看有什么规律?问题情境2: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摆在数位表中表示数,你摆的数能否被3整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百十个百十个\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只看个位能否判断被3整除?(2)框出3的倍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问题情境3:\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只看个位能否判断被3整除?(2)框出3的倍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问题情境3:\n谢谢!欢迎提问共同探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