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00 KB
  • 2022-06-20 发布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研究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中心编号:200803060689学习中心名称:江苏省丰县奥鹏学习中心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研究学生蒋莉学号0815740143014专业小学教育层次专升本通讯地址江苏丰县实验小学邮政编码221700指导教师兰英17\n学生姓名蒋莉学号0815740143014入学年级2008春专业小学教育所属学习中心名称江苏丰县奥鹏学习中心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研究指导教师意见:评分: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评审意见:评审组长(签名)年月日备注17\n目录摘要……………………………………………………………………1前言……………………………………………………………………1一、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解(逻辑上应该有本内容)一、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上下内容不匹配)………………………………1(一)、(二级标号后不加顿号)…………………………………2(二)、几种具体的有效指导行为………………………………………2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条件和途径……………………………………6(一)深入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6(二)巧设“陷阱”锻炼思维…………………………………………7(三)运用好图示教学,架起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9三、当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原因 ……………………………10(一)、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10(二)、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11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11(一)目标整合的策略………………………………………………11(二)用教材教的策略………………………………………………12(三)情境教学的策略………………………………………………12(四)活动教学的策略………………………………………………12(五)学法指导的策略………………………………………………12(六)激励评价的策略………………………………………………12参考文献………………………………………………………………13致谢……………………………………………………………………1317\n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研究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氛围、契机和空间,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巧设“陷阱”锻炼思维;运用好图示教学等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关键词:理解教材;巧设“陷阱”;图示教学前  言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数学生活化的要求。一、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问题一有效备课17\n备课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新教师不但对教材不熟,有时上起课来语言也很生硬,所以我们必须花很多时间手写教案,理解教案,更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一位一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就我自己而言,虽然我所在的年级采用的是集体备课形式(电子文稿)但我还觉得工作量很大,且容易造成浪费。我想我们身边有很多好的教学资源,如果善于利用,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们的教研课设计精彩,如果能让大家借鉴,既节约备课时间,又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实效性,另外翻唱名家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好的办法。问题二有效指导(一)、什么是指导 按词典解释“指导”是“指示教导”、“指点引导”的意思,显然行为的主体是教师。从指导的任务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指导”意味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引导方法,建立规范跟踪过程,把握价值帮助进程,倾听体悟(二)、几种具体的有效指导行为1、有效讲授困惑:我都讲了好几遍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不懂?请解释这一现象有效讲授的原则:(1)清晰明了(2)有吸引力(3)掌握节奏2、有效提问困惑:“满堂灌”变成“满堂问”是否就是教学的“互动”、“对话”状态?17\n新课程大力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但“满堂问”虽说是达到了教学的互动,对话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有效的还乡团动,说到底,他没有真正理解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应遵循的标准:清晰(学生一听就知道问的是什么)问题的价值(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思考的价值,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的思考和把握)趣味性(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大众性(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广度和开放性(好的提问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因而也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教师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的也应该尊重鼓励,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效提问的注意事项:发问: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发问态度要自然,问题尽量只说一遍。对象:向全体学生发问,然后指名回答,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大致相同。等待:提问之后要停一会儿,让学生有时间思考。启发:教师为不能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的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地回答问题。追问: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却不充分时,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另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得出更完整的答案。或者回答正确后,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有效提问十戒:一戒提问专问优等生,省时省力省心。二戒提问专找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七戒不置可否,不作评价。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十戒问如林,答发流,面上开花。17\n问题三:有效互动案例分析:一位老师上公开课,他将学生有的按高矮分成一组,有的按成绩好坏分成一组……上课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于是下面就“嗡嗡”的说了起来,过一会儿,老师提学生站起来交流,有学生说:“我认为……”、“我发现……”。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阐述这一现象。我认为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假合作、假互动,他并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无论上什么课,在分组的时候,都要做到好中差兼顾。学生的交流也没有真的交流。我们从“我认为”“我发现”学生的回答中就可以看出。正确对待动态与生成动态的生成是课堂互动的核心与灵魂,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体现,教学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智慧,通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生成,在互动中,往往有许多不可预见的、不可控制的新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我必须依靠教师的积极引导,保护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阐述一个观点:动态生成是有效互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把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教学的亮点。新的课堂是在有效互动中动态生成的,是开放的,互动的,真实的,多维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是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的课堂。问题四有效管理17\n案例:上课开始了,某老师走进教室,但教室里的学生仍在躁动,老师环视了一下教室并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学生还未完全安静,老师让学生呼了“起立”,为了更好地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老师便立即开始按照预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授课了。从老师的讲授中我们能够充分地感受到:老师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构思新颖、讲解清晰。然而,学生似乎对老师精彩的讲解并不在意。不久,教室里学生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老师开始提高说话的分贝和用一些肢体语言来暗示学生遵守课堂秩序、认真听讲,可是学生却全然不睬。老师不得不停下来讲纪律、讲要求,一会儿,大部分学生安静下来了。老师又按照自己的设计方式继续上课,没过几分钟,学生却又开始干自己的事情了,说的说,笑的笑,玩的玩。老师也许怕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没再进行纪律管理,一堂课就在这种纷乱的氛围中延续到了下课的时候。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付出的劳动和精力是很充分的,但教学的结果确实是低效或无效的。这并不是因为该教师不具备足够的学科知识,也不是因为他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而是该教师缺乏有效的对课堂管理的能力。如果一个教师缺乏必要的威信,再缺乏切实可行的班级行为准则,学生的课堂行为没有约束,放任自流,则教师费了力而教学效益流失。因此,我们始终认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案例:一个学校在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第一,教师实行候课制,在每节课上课时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门口;第二,学生必须在下课后准备好下一堂课的学习用具后才能离开教室;第三,预备铃响后,学生进入教室保持静息;第四,课堂上认真作好笔记,不允许做与当堂课无关的事;第五,课堂发言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发言或回答问题;第六,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第七,教师必须做到讲练结合。有人说,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是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活动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在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上魔窟案例,虽然简单,但它却明确了学生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这样,课堂有了规则,就会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问题五有效练习有效作业建议:数量适当难度适中必做和选做相结合重视开放性练习设计17\n通过对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多种解法”或“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留给学生创新,发现的余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广泛获取信息,拓宽学生思维活动的空间,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解题策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问题六有效策略教学其实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甚至是一种不断留下遗憾的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难以固化,更不能单一;教学策略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条件和途径(一)深入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深入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材内容,组织教学过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项“基础工程”。1、全面具体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所谓全面,就是对知识与能力,智育与德育全面兼顾,所谓具体是指双基目标要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安排分两段,并各有侧重,要求不同。三年级分数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使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分数,而不给分数下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只是看图比较,分数的计算,也只是简单的同分母加减,而且不总结出计算法则。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才系统、全面、规范地给出定义,推导性质,归纳计算法则。这样,既适合学生的可接受性,又分散了教学难点和重点,恰当地把握了教学目标。2、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包括生活经验)上进行的,所以钻研教材时,教师必须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注意诱发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如“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通过3:5=3÷5=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的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回忆在除法和分数中各学过一个什么性质。然后设问:“17\n既然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联系,同学们猜想一下,在比中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性质?如果有,怎样叙述?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吗?”此时,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很快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3、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课堂提问是诱导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精心设计提问。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当学生通过操作,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在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关键环节上可设计以下提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2)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4)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样恰逢其时地提出一连串问题,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气呵成。不仅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新知,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4、重视练习设计,提高应用能力练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关系重大,因而钻研教材时要重视练习题的设计。《大纲》中提出,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个综合练习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根据这个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不仅要注意练习形式,还要注意练习层次,做到导入新知有铺垫性练习;巩固新知有单一性练习;突破难点有针对性练习;防止思维定势有变式性练习。同时注意从基本题入手,过渡到变式题,发展到综合题,引伸到思考题。(二)巧设“陷阱”锻炼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量地设置“陷阱”,诱惑学生得出错误结论而“落陷”,进而分析错因“出隐”是锻炼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这样做:1、“咬文嚼字”设陷,培养思维的深刻性17\n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得是否透彻影响着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如,初学长正方体的知识后,出示下列判断题:(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2)把两个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不变,表面积也不变。例(1)中忽略了长正方体的本质属性,学生加以辨析后加深了印象。例(2)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难以理解,但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比原来少了两个面。这样有利于学生树立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2、“移花接木”设陷,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在教学计算时,受简便计算心理定势的影响,往往急于求成。针对这一心理,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后,设置下列“陷阱”:计算:(3)(4)例(3)中与例(4)中的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学生容易误解成:(3)(4)==1÷3==以上两题针对学生“目不明”、“法不清”而设置了“隐阱”,“落陷”学生在后悔之余增强了对算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3、“偷梁换柱”设陷,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应用题教学时设计适当的“陷阱”,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广阔性。(1)在条件上“偷梁”。例(5)一根铁丝长15米,剪去米后又剪去全长的,还剩多少米?许多学生把题中的“”这一分率混淆为具体数量而错误列式为,当教师用红笔框出“米”和“全长的”后,此题的伪装便被揭开。(2)在问题上“换柱”。17\n例(6)一块白布长20米,第一次剪去全长的3/5,第二次剪去全长的,比原来短了多少米?问题中“比原来短了多少米”替换了简单应用题的“两次共剪去多少米”?“问题是求差所以要用减法!”有些学生肯定地说。我及时启发他们画一画线段图,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捕捉反馈信息时,让学生先“落陷”,然后剖析原因,再从“陷阱”中爬出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根据题意的具体情况和变化情况,灵活地进行思维,机智、有独创性地学习知识,从而使思维品质得到同步发展。(三)运用好图示教学,架起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桥梁图示教学具有具体、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通过感知,形成深刻的表象,克服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但数学课运用图示的时机、展现的形式、操作的过程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效果的好坏。因此,数学课运用好图示教学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1、把握图示的运用时机当教学过程中,构成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矛盾关系出现时,便是时机。例如:分数意义中的单位“1”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教师可在学生对分数获得较清晰的表象基础上,通过导语、提问、特别是示意图的观察,把一件物品、一堆苹果、一班学生等抽象为单位“1”;又如低、中年级学生易受思维定势影响,应用题教学中,往往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教师如果抓住时机,用图示加以比较,学生的思维就会豁然开朗了。所以只要把握图示运用的时机,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把握图示的展现形式图示的展现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效果。(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决定。如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弱,形象思维占优势,宜用色彩鲜艳的实物图;反之,高年级可用线段图。(2)根据教材知识的自身特点来定。如辨别整除与除尽关系时,宜用韦恩图表示其从属关系;分析一般应用题可用“网状图”来反应数量间的关系。(3)根据学校条件和教师自身素质条件决定。如“图的面积公式推导”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运用传统教具很难讲清楚,并且花时较多,而利用计算机模拟剪拼,把圆等分成8份、16份……17\n多次投映,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效的空间内得到妥善解决,得到了圆面积公式,并有机地向学生渗透极限的思想。这样,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益。3、把握图示的操作过程图示的操作过程是启导学生思维的过程,操作过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启导的成功与否。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层次步骤,以此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表象,逐步把感性上升为理性。例如表内乘法意义的教学中,图示操作应先出示一个几,再出示一个相同的几……让学生看请是几个几相加,这一过程是表象不断丰富的过程,要予以重视。又如在圆柱侧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必须一步步展示其侧面的展开图,甚至反复展示,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它的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其长相当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相当于圆柱的高,从而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圆柱侧面积计算的方法。由此可见,把握图示操作过程意义之重要,操作过程切不可草草了事。总之,只有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每课教案,并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能学、会学,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三、当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面临的困难和原因 (一)、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的认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1、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单一:教师仍然把知识技能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缺乏对目标全方位的认识和掌控,忽视了诸如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目标。2、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17\n(二)、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和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有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的想法: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往往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却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如何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改变我校小学生数学教育的现状,探求适宜小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教育方面的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最大效能地实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多元的教育目标,是当前我校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与实践,立足于改变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提高广大教师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一)目标整合的策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二)用教材教的策略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17\n(三)情境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四)活动教学的策略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五)学法指导的策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得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去学习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课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六)激励评价的策略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参考文献:[1]郑世.天津教育.天津教育杂志社,2006,(2):38-39[2]王伦元.小学教师培训.江苏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1998,(3):34-35[3]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51-25617\n[4]张祖忻,朱纯,胡颂华;《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5]刘晓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刘凤翥,《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金成梁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8]孙明符、王立紫,《数学教师教育》 ;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6年[9]人教社小学数学室《小学数学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0]王祖琴,《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11]夏俊生,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夏俊生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年[12]《“参与-发展”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胡明忠主编,2004年4月第1版。[13]《教学策略》,周军著,2003年12月第1版。[14]《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张定强主编,2005年9月第1版。[15]《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2005年10月第1版。致谢:在本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众多老师的帮助,首先要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兰英老师,从提纲的修改到终稿的提交,兰老师给予我全程的指导;同时我要感谢江苏省丰县实验小学杜中华校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遇到许多疑难问题,多次向她求助,他都给予全力帮助,本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并参考了许多学术论作,在此,我谨向原作者表示感谢!17\n1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