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4.68 KB
  • 2022-06-20 发布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等式的性质》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语言描述等式的性质,能应用等式的性质改变等式的形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实验过程图、讨论交流、列式表示、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渗透变中有不变不变的数学思想,初步形成等式性质的基本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教学重点:是借助天平实验的结果,让学生直观体验并总结出等式的性质,尝试应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的变式练习。3、教学难点:是根据例2的实验图写出变化的算式,并总结出等式的性质2。4、教学过程:(1)上节课,我们利用天平认识了等式和方程。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等式的例子吗?(举例不要仅限于方程,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强调像3+2=5,3+x=8都是等式)(2)师:那么你会根据等式画天平吗?\n师:试一试,将6+2=8,3X=36这2个等式画成天平。师:用手势告诉我你画的天平状态。师:为什么你们画的天平都是平衡的?生:因为左右两边相等。师:将任意一个等式化成天平,都是什么状态?生:平衡的状态,因为左右两边都相等。(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强化等式的概念、特征来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同时也是基于单元整体备课的考虑,始终不忘学生已有知识基础。)(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利用天平,学习等式的其它知识。(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天平是什么状态?生:平衡状态。师: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师:100=50+50。这里有两个相同的砝码,怎样在天平两边增加砝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生:左边加入20克,右边也加入20克。\n师:用式子来表示,就是100+20=50+50+20。(板书)天平实验视频(天平的左侧已加入20克砝码,在右侧也放入20克)师: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你有什么发现?生: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都增加了,但是他们相等的关系并没有变。师:这时有同学提出大胆猜测,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同时去掉相同的质量,天平还会平衡吗?师:面对这个猜测,你们该怎么证明呢?对,动手验证一下!师:看看同学们是怎样验证的,用原来的天平验证100+20-20=50+50+20-20师:也可以左右两边去掉100克。你们能用等式表示出实验过程吗?\n100+20-100=50+50+20-100师:和你们想的一样吗?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收获?生:天平两边质量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两边相等的关系是不变的。师:那如果接下来我们脱离天平,你能不能找到其他等式在他两边发生相等变化后,还能保持相等关系吗?布置学习任务一收集学生不同类型的例子:验证:①100=50+50100+800=50+50+800②3×9=273×9-2=27-2③8+7=158+7-2×3=15-2×3……结论:天平左右两边一定要加上或去掉相同质量的物体,要使等式成立等号,左右两边一定要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字母表示:\na=ba+c=b+ca-c=b-ca和b是两个相等的数,c表示任意数。这种表示方法概括出了所有情况。同学们运用不同的方式验证了我们的猜测。我们把这个特点叫做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设计意图: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的性质1的过程。渗透变中有不变不变的数学思想。)(二)等式的性质2:1.根据等式性质1合理猜测。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等式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几或者减去同一个数等式成立,除了同时加上或减去,还有没有其他可能?生: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相等?师:提出猜想就要充分验证。2.活动:布置任务二,让学生借助一组等式验证猜测。(收集学生不同类型的答案)\n比如:4+2=6这个式子,等式的左边和右边都扩大为原来的3倍。原来是相等的,扩大相同的倍数也相等,那都缩小相同的倍数,道理也一样。3.思考:(1)如果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小数行吗?(2)如果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0呢?师:接着来验证。生: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小数是成立的,看来只要涉及到除法,都要考虑除数不能为0的情况,进而完整的总结出等式的性质2。师生共同总结等式的性质2.\n字母表示:a=ba×c=b×ca÷c=b÷c(c≠0)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建立在等式性质1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充分验证,不仅渗透了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也初步形成等式性质的基本模型。)练习环节。(设计意图:第1题和第2题巩固等式的性质的应用,练习3维拓展练习,发散孩子的思维,并为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做孕伏。)四、回顾总结师小结:你们刚才的表现,让老师想到了一句话“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等式如何变换,我们手中始终要握有一把“以不变应万变”的金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等式的性质。\n师:是呀,我们在众多变化的等式中,发现了它不变的性质。不管是我们从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性质,还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等式的性质,以及我们今后要学习的比的性质。它们一直真实的存在着,从来没有改变过。改变的只是我们,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追求的过程。课后反思猜想是学生感知事物作出初步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在探究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把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然后思考讨论: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引导学生发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然后再让学生把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小数或者“0\n”,结果怎么样?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等式的性质发现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通过“摆写想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也有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让学生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规律,感悟等式的性质,这样的学习方式,学困生更像一个旁观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进来,给他们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