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50 KB
- 2022-06-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重点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分别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六个方面指导教师学习。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以上六个方面中,每一方面的学习指导均分为两个部分: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在指导过程中,利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和操作。本课程重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集体探究、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当你们流览本课程的目录时,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首先学习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及课程标准?为什么不直接学习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关于这样的疑问,我们做如下解答:1.教学不是纯技巧问题,教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有一定的教育理念支撑。2.每一门课程都有自身特点和基本理念,这些理念集中体现在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因此,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3.掌握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和相关理论,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重要一环。第一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难点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学习方法指导认真阅读资料,写读书笔记。学习内容\n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n(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思考练习1、你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那些内容?2、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做出哪些努力?3、关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你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过哪些尝试?\n4、你认为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矛盾吗?为什么?5、你觉得应该如何设计语文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你觉得语文学科重视跨学科学习有何意义?第二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设计思路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语文课程总目标2、三维目标与教学设计思路学习难点1、三维目标的融合2、知识落实与学生体验的关系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关于总目标三个维度的阐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一、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出发点《语文标准》的整个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在文本中占了很大篇幅。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课程标准中属于主体部分。语文课程目标,则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在我国历年公布的教学大纲中,没有“课程目标”这一项,所以大家可能对此有些陌生。如果要作比较,那么课程目标大致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对应,这样说大家会容易理解一些。\n确定语文课程目标,与理解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直接相关。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的语文素养的认识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课程目标的确定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对语文素养的总认识。首先,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应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在目标表述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有所展开,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当今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是明显特点,人际交往不仅普遍,而且日益显得重要,对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所理解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有了新的涵义。二、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所以整个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就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说,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其中综合性学习属学习方式,与上述四方面内容不在一个层面,因此在现阶段特别需要予以重视、加以强调,故专门列出。在阶段目标的表述方面,只要是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的目标,尽可能采用行为目标(以事先规定的行为期望为中心)来表述;某些目标的实现,难有达成度,就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之中,采取描述性的表述较好,往往呈现为展开性目标(以学习过程为中心)和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为中心)。有的目标是九年一以贯之的,可能前后重复提到;有的目标是在不同学段之间前后衔接,形成一定梯度,但又不能截然分割。\n我们国家那么大,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十分不平衡,怎样面向全国的学校和学生来设定课程目标呢?这确实是设定目标的一大难题。在征求各地各类学校有关方面人士的意见时,我们发现,不同人对目标高低意见不一,有的甚至相当悬殊,还有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习惯性思维的干扰。前瞻性与适应性确是一对矛盾,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但是课程目标的设定,为体现课程改革以发展为本(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精神,前瞻性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课程目标应立足于当代,把握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将现时的教育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适度地超越现实,而不能只考虑适应现时的教育水平,尤其不能让我们的课程目标去迁就当前的考试制度和应试需要,甚至迁就落后的教育观念。当然,必须考虑目标具有一定适应性和包容性,在今后几年内经过努力是可行的,考虑实际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目前的师资水平,注意目标设定的开放性和弹性,《语文标准》在这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努力。三、关于语文课程总目标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标归纳为十条,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过程和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第一条是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关于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第三条是关于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第四条是关于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第五条说的是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后五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第六条关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第七条关于阅读能力,第八条关于写作能力,第九条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第十条关于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这种侧重不是绝对的,三个维度还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如第一条的表述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涉及过程与方法;第二条既是对各种文化的态度,也可理解为是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第三条侧重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又属情感态度要求;第四条既讲能力,又讲态度,又讲方法,等等。后面的五条虽侧重于语文知识与能力,但阅读方面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就属于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方面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显然属于过程方面的要求,“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又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对这十条总目标的内容应该有辩证灵活的理解,努力把握其中的基本精神。“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1.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所以特别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考虑,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也是为了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能力培养方面,如第七条关于阅读能力,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n2.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考虑信息社会特点,加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条;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强调文明交往和合作精神,改变了过去大纲将“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分开,且未重在双向交流的表述。为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特加上“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条,突破原来只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局限性。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过去谈到思维能力,比较偏重于逻辑思维,诸如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分析套路,都属逻辑思维训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造潜能的激发,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就发现形象思维与自然科学家成才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有鉴于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一条,体现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总目标”的第五条对此作了总的表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同时,让这一精神贯穿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诸方面能力的要求中,而大大淡化了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如关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学习,强调能识、能写、能说,不提或少提知识要求;关于阅读,强调丰富积累,发展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关于写作,也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不提或少提写作知识的要求;关于口语交际,强调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交际活动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即使涉及必要的语文知识,也都是和有关能力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表述的,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思考练习1、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2、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4、信息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什么要求?5、怎样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第三讲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智力表现2、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和能力\n学习难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结构学习方法指导根据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认真思考语文教学设计,并落实到教学行为。学习内容一、小学生语文的特殊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小学生语文的特殊能力。它区别于与其他课程教学目标相对一致的一般能力,如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感受环境的能力,使用工具进行实验的能力,进行思维判断的能力,等等;它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能力,如数学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课的实验操作能力,社会课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美术课的艺术感受能力,等等。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的特殊能力。(一)、听话能力听话能力是人运用思维接受语音信息的能力。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在听话基础上学说话,进行模仿实践的过程。儿童听到大人说话,首先是建立表象,然后才建立概念。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儿童对一些言语建立了表象,是在形象思维层次上的概括。如大人说“先洗手再吃饭”,对此孩子不一定理解“为什么”,只需要照着去做,逐渐养成习惯。而当孩子进一步知道了“先洗手再吃饭是讲卫生”,“不洗手就吃饭不卫生”,虽然建立了对“讲卫生”的概念,有了抽象思维层次上的判断,但也是初步的理解。这说明儿童在听话基础上接受信息的能力有一个分阶段深入理解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一思维认识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小学生的听话能力表现在:听话时的注意力,对语言的辨识能力,对语义的理解能力,对讲话内容的分析与综合、抓住要点的能力,记忆话语的能力,听话时的联想和想象力等。\n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这主要指的是抽象思维层次上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比较短的一句话,一段话,应该能够理解说得是什么意思;比较长的一段话,几段话,应该能够概括出主要意思,有几个方面的内容。而领会别人说话主要内容的标志应该是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别人说过的话。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级教学就提出要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对中年级,大纲则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而对高年级,大纲则要求“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听话的要求有明显的区别。(二)、说话能力说话能力是人运用口头语言发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儿童的说话能力建立在听话能力的基础上。听话能力提高了,接收到的信息量增加了,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深入了,才能够提高说话表达的能力。但听话能力与说话能力并不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听话能力强并不一定说话能力高,反之,说话能力强也不一定听话能力强,需要分别加以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包括:准确运用语言、说好普通话的能力,当众说话、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答问有迅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创造性复述,有联想、发现的创造力等。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因此,文明礼貌是小学说话教学的首先要求。其次,是要说普通话,如果只会用方言说话,交流起来就会受到限制。在说话讲究文明礼貌和说普通话的两个前提下,要培养小学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能力。对此,教学大纲也分年级做出了具体要求:低年级的要求是“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其中强调的重点是大胆说话,主动地说话,有礼貌地说话。中年级的要求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其中强调要有讨论发言的能力,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商量讨论问题的能力。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做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其中当众做主题发言是关键,而清楚明白,主动积极则就是更进一步的要求。(三)、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人运用眼睛接受文字语言信息的能力。识字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能够阅读,其次才是用文字来写作。但人认识的字并不一定能够读懂文章,有些文章,没有一个生字,但读了以后我们还是不明白其中某些话的意思,或者不明白作者真正要表现的思想。成年人尚且如此,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更需要培养训练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语文教学是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语文课文都是在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语言规则,也受到文化的感染。小学生读的能力包括:认读的能力,准确理解词、句、段、篇的能力,对文章的评价与鉴赏能力,诵读能力等。\n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其中首先是培养对阅读的兴趣,也就是爱看书;其次是看懂,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会积累材料。接下来是对朗读课文的要求。朗读是看与说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还能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大纲还对阅读速度、阅读总量和背诵诗文的数量分年级做了具体要求,从而为阅读能力的教学评估制订了依据。(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人运用文字语言发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通俗地说是把想说的话清楚明白地写出来的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通字顺”。需要指出的是,从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到大学语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写作能力。而这三个学习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不能混淆,否则将欲速则不达。如:大学语文才应培养写作中对多种文体的“明体”能力,即按照文章的体裁要求写作,中小学则应淡化文体理论的教学;中学语文才应要求写作的“立意谋篇”能力,即主题鲜明突出,结构严谨等,小学语文教学则应淡化选材、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等写作要素的理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选词用语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表现个性的能力等。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其中有三方面的要点:一是在内容上能够把自己要说的事写清楚,二是努力学习规范的书写形式,三是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大纲对低年级提出了“写话”的要求,对中高年级提出了“习作”的要求和量化的评估指标。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地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下图所示。借助口头语言 借助书面语言\n听话和说话能力借助于口头语言信息的传递;阅读和写作能力借助于书面语言信息的传递。听话能力促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促进写作能力。这是因为书面文章是口语的浓缩和提炼,好文章都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语文课文就是其中的典范;说话和写作都是运用语言的表达,而说话时思维的速度比写文章时思维的速度更快,这就是许多人发言要事先写好讲稿,甚至“照本宣科”,只有思维敏捷的人才能脱稿即兴发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听话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的重要作用是知识的积累,知识丰富了,自然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都会提高;写作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对知识积累的再创造,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的文章显然是思维成熟的结果,写作能力提高了,在听话、阅读接受新信息时比较、分析的能力就会增强,在说话时内容也会更新颖、充实,条理性也会更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听话和说话的能力也自然会相应提高。但由于这四种语文特殊能力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四种能力的基础都是语言信息的处理,而语言首先是声音符号,离开了声音,语言信息就失去了“本”,因此,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二、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智力表现 智能,也叫心理能力,主要指智力,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与能力的总称。人的智力与能力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智力和能力同属于个性的范畴,二者都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智力偏于认识,它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能力偏于活动,它着重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人的认识与活动总是统一的,认识离不开一定的活动基础;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与。因此,能力中有智力,智力中有能力。智力和能力的总称叫智能。不论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儿童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就是思维品质,又叫做思维的智力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智能,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则体现在上述这几种思维品质之中。这四种能力与四种思维品质相互交叉,组成了16个交结点,形成了一个开放性动态系统的语言能力结构。(一)、智力的敏捷性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智力强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敏捷,反应速度快;智力差的人,往往迟钝,反应缓慢。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思维敏捷性体现在智力活动的速度上,集中反映了语文学习中思维的概括程度,如迅速接受语音符号,并做出判断;能把自己想说的很快说出来;思维有一定的速度,并迅速抓住材料的要点;能根据要求迅速构思,写出作文,等等。\n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表现在智力的敏捷性上,如下表所示。(二)、智力的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力与能力的“迁移”,比如我们大家平时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灵活性强的人,智力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起步思考问题;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灵活地作"综合性的分析",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思维灵活性体现在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上,思维活动能够作出灵活、合理的选择。如在听话时能及时分析和判断;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所读的内容;作文时能灵活运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等等。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表现在智力的灵活性上,如下表所示。\n(三)、智力的创造性创造性,即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或叫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思维创造性体现在思维活动新颖、独特、有意义的特点上,如听话时能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讲话中能说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思维中善于比较、联想、发散和鉴别;在作文中立意新颖,构思和表达不落俗套,等等。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表现在智力的创造性上,如下表所示。\n(四)、智力的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它表现为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思维深刻性体现在善于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听出说话人的目的和言外之意;说话能抓住要点,有逻辑性;能准确理解所读内容的要点,在了解“是什么”和“怎么样”的基础上能弄清“为什么”;作文中叙述事物或论说问题周密,精确,能抓住本质的东西,等等。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表现在智力的深刻性上,如下表所示。\n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也是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但由于其不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点,就不在这里分析了。三、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和能力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策略的问题。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o富尔《学会生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n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1、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2、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3、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4、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n(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林崇德教授将这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进行研究。四、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结构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动力以及调节的作用,学习策略是直接制约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则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变量,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即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注意和性格。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动机因素是核心和关键,兴趣、情绪、意志和注意因素都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性格对学习的进行也起着提供动力背景的作用,因此,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动机,从而也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结构。\n(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与兴趣兴趣和爱好犹如催化剂,它不断地促进中小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对某个问题加以思考。实践不断开辟着他们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道路,探索不断深化着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思考不断发展着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有成就的人,他们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因此,应当把中小学生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小学生受好奇心和形象思维的驱动,一般都对听故事和看有图画的书籍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学中穿插故事和图画,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常用方法。而喜欢看书和听故事的学生,一般也会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情感情感是一种对智力与能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在增进智力与能力的同时,必须提高情感的稳定性,抑制冲动性,否则提高智力与能力是有困难的。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喜、怒、哀、乐、爱、恶、惧,即常言中的“七情”,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带有特殊色彩的反映形式。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它具有两极性。两极性有多种表现。首先,表现为情感的肯定与否定,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等。其次,表现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如愉快的情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悲伤的情感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第三,表现为紧张或轻松的状态,如考试或比赛前的紧张情感,活动过去以后出现的紧张的解除和轻松的体验。第四,表现为激动和平静,如激愤、狂喜、绝望或意志控制情感,处于稳定状态。第五,表现在程度上,这反映在从弱到强的两极状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暴怒,从担心到恐惧等;或反映在深刻程度上,如同样的情感却有不同的由来,不同的质量和水平。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因素有:情感强度、情感性质和理智感。只有适中的情感强度可导致良好的操作效果,如学生临考时的怯场,往往是缺乏应激状态锻炼的结果。情感性质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肯定或否定性质都有关系,如在愉快、兴奋的情感中,容易记住愉快的事情,而在不愉快的情感中,容易记住不愉快的事情。人的理智感表现在,对于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有新的发现,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惊奇和疑虑的情感;在做出判断又觉得论据不足时,会感到不安;认识某一事理后,会感到欣然自得等等,都是理智感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认识性的学习,而且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密切地联系着。如果两者相结合,则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气氛中,把智力与能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愉快,逐步发展为热情而紧张的智力过程,从而积极地提高学习成绩。\n(三)、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行动,就不叫做意志行动。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善于克服各种困难。意志锻炼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历代学者,都提倡品行、意志的陶冶。孟子说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一个人是否有成就,除去客观条件外,主要决定于自身修养。在这里,意志力的培养是重要方面。意志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目的性,另一个是克服困难。它在智力与能力中,既能促使认识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又能排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不断地调节、支配学生的行为,指向预定的目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因素,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和意志的自制力。如意志的自觉性表现为自觉的学习态度,不需要别人去督促,这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果断性的发展是与人的自觉性、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分不开的,与果断性相反的是轻率和优柔寡断。如有的学生轻率地判断回答和三心二意的心情,都不是果断性的表现。坚持性也叫做毅力。坚持刻苦学习是意志坚持性的表现,这样的学生智力与能力会发展良好,而意志薄弱,虎头蛇尾,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或者缺乏改正错误的勇气,是没有毅力的表现。自制力,是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与之相反的是冲动,如一些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不善于控制自己,不能调节自己的冲动情绪。(四)、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联系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性格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例如,一个人对待周围人们的直率或拘谨、诚实或虚伪;对待困难表现出来的坚强或软弱;面临险境时表现出的勇敢或怯懦;对事业积极负责或消极懒惰等,都是性格的表现。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的行为直接决定于具体的生活情境,直接反映外部影响,还未形成稳固的状态。第二阶段,是小学龄前与初中期学生所特有的、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由于稳固的行为方式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因而性格正在日趋完成其塑造,但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需要施加强有力的教育才能改变。第三阶段,是高中所特有的、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造就较困难了。\n在性格的各种因素中,与智力活动有关的因素主要有: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等。一个人是否勤奋,将直接影响到智力活动成果的好坏。因此,一些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由于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最后取得的很大的差别。小学生性格中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是否遵守纪律、有无自制力、有无坚持性和胆量大小四个方面。性格的理智特征是个体的智力差异在性格上的表现。它首先表现在思维和想象的类型不同,根据侧重于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将人分为艺术型、理论型和中间型三类。其次,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智力品质的差异上,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思维活动。综上所述,从非智力因素入手训练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有人说,成功=智力因素十非智力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防止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采取冷漠的态度,似乎知识的内容与他(她)毫无关系,这是缺乏感情教育的表现。”也明确地提出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在开发智力中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功能,在智力因素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发学生身上蕴藏着的非智力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教师自己的语文能力。思考练习1、听话训练对小学生有什么意义?2、如何训练高年纪学生当众做主题发言?3、小学生读的能力包括哪些?4、小学生作文能力与中学生作文能力有何区别?5、结合实践,谈谈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难点分别是什么?6、你对改进听说读写训练有什么设想?7、为什么说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表现在智力的深刻性上?8、请总结、整理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9、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第四讲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情境创设\n2、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难点1、如何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2、汉语拼音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学习方法指导结合教学设计案例理解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典型课例(视频)1、ai ei ui 授课教师:卢乃静2、拼音与识字5:声母g k h 授课教师:郑菲菲学习内容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一、汉语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一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虽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给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会出现厌学、怕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ɑ.o.e,许多儿童对ɑ的发音老不到位,教师则在发音规则与方法上浪费时间,效果却不明显。如果教师把握了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而利用挂图帮助儿童回忆:当你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音,这就是ɑ的读音。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很快克服了发音不到位的困难。\n教学声母t时,读准音后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图画,随即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台下一片哗然,学生纷纷举手:我知道怎样记住t的形状了!(我家也有这种伞,以后看到t,就想到弯伞柄了。)接着教师及时点拨:再看,伞柄弯钩朝哪边?(弯钩朝右边,因为在撑伞时,弯钩朝左容易碰着下巴。)(还有,弯钩还容易钩到扣子。)听着学生的回答,已得到了明确的答案:学生已经掌握了“t”的形状,再不需要更多的解释。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时,许多教师按常规音节去教,学生很容易遗忘,采用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教学,效果更好。故事激趣:六一节到,Z妈妈带小i上街,可小i不听话,到处乱跑走丢了,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他哭着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紧跟在你身边。”因此Zi就变成整体认读音节,不再分开拼读。“学生上街”这一生活经验为学好整体认读音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复韵母ɑi时,请两名个头高矮不等的小孩上讲台来比一比,从而引出复韵母ɑi。又如:在教学声母m时,首先利用儿歌吸引学生:“红红和明明,一块儿捉迷藏,你藏我来摸,你摸我来藏,他们玩得真欢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声母就在儿歌中,从而引出m。这些都是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诱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所学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达到学生乐学的效果。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也是学生解疑探究的协作者。刚入学的儿童犹如一张白纸,不仅具有发展的潜力,而且具有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刚入学两周的学生,在上汉语拼音复习课时,认读双音节词:sī ɡuā zhuō zi,注意轻声音节,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一味地由教师主控,领着一遍又一遍地读,而应充分信任学生,发挥自主权与小组合作权,尝试拼读。会读了就站起来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指导范读,再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拼读,还给予热烈的掌声。这些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与信任下,终于展示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在汉语拼音巩固教学中,习题形式丰富多样,更要求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之中,开展有趣的巩固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国标教材人教版、国标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苹果、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用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好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的。\n三、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功能的确定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字母辨别能力,而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汉语拼音的掌握。例如:在教ɡǒu这个音节时,为了巩固学生对音节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则赋予音节以意义。出示挂图观察(图为一只淘气的小狗),问:能用ɡǒu这个音节说句话吗?然后取下挂图,让学生想想刚才看到的图画,再来说说:如果你家里有狗,就根据自家狗的样子说句话。由此可见,音节仅作单独的符号存在并无意义,不利于掌握,一旦赋予音节意义,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巩固汉语拼音。发展能力并不是在教学时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而应教给学生声韵成音的规律,掌握拼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教学单韵母ɑ、o、e时,不讲复杂的发音规则,而是布置学生观察口型变化,由此得出口型的不同;在教i u ü时,让学生自己对照规律发现读音的不同,教声母时却发现口型很快复原了,声音也轻而短。这样在类比与对比中,学生很快明白了元音字母与声母的不同,为复韵母和音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听广播 b b b,爬山坡 p p p,两个门洞 m m m,一根拐棍 f f f。左下半圆 d d d,鱼儿跃起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小棍 l l l。小鸽子 ɡ ɡ ɡ,小蝌蚪 k k k,一把椅子 h h h,一只母鸡 j j j。7个气球 q q q,切西瓜 x x x,像个2字 z z z,小刺猬 c c c。小蚕吐丝 s s s,织毛衣 zh zh zh,吃东西 ch ch ch。石狮子 sh sh sh,一轮红日 r r r,一个树杈 y y y,一只乌鸦 w w w。这些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学生在和老师创编儿歌时,表现了极高的创作欲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四、传授拼音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国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汉语拼音部分,从第四课开始都编排了一首儿歌。国标教材苏教版集中编排6首儿歌,而这些儿歌既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的拼音,还可以凭借儿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n例如:ɑo ou iu一课的儿歌是这样的:“小公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眯眯笑,奖励一顶大红帽。”在反复朗读之后,让学生谈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你要向它学习什么?从而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又如,国标教材苏教版“汉语拼音儿歌”中有这样一首儿歌:“老乌鸦,叫嘎嘎,捉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亲情教育。思考练习1、汉语拼音知识教学怎样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2、汉语拼音的作业类型有哪些?3、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题性?4、如何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5、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何意义?6、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合作?第五讲 小学拼音教学案例分析学习指导学习重点教学设计案例中的情境创设学习难点学生活动设计学习方法指导自己设计汉语拼音教学《趣游奇妙的拼音王国》,与以上案例比较。\n典型课例(视频)拼音王国欢迎你 授课教师:刘彩凤学习内容[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要达到这个目标,上好汉语拼音复习课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汉语拼音复习课的效率,一是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乐学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巩固汉语拼音;二是要在汉语拼音的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2)能按声母表的顺序正确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会正确拼读音节及句子。(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游览,你游览过哪些地方?你能告诉老师吗?(指名交流)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游览奇妙的拼音王国,你们高兴吗?不过,要到达拼音王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路上我们将会遇到许多困难。瞧!(出示游览线路图的课件)拼音王国就在太公山的山顶上,要到达拼音王国,必须渡过小黄河,穿过白桦林,登上太公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我相信,只要各小组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到达我们游览的目的地——拼音王国。好,现在我们就出发。(通过激励性和挑战性语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二、智渡小黄河(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或《郊游》的轻松乐曲,让学生进入模拟的旅游途中。)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黄河)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可是,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我们怎么过去呢?2、咦,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贴鹅大姐图)我们请鹅大姐帮我们想想办法吧!\n3、(放鹅大姐的音乐)鹅大姐:我是小黄河的主人,你们不是想过河吗?那就请你们先按顺序把你们刚学过的23个声母写下来,然后把这23个声母搭成字母桥,或者做成字母船,不是可以过河了吗?4、鹅大姐的办法真好。现在各合作小组联合动手搭桥,做船。(用声母连成桥或船的形状。)5、师生评价:哪一组搭的桥、做的船既牢固又美观?6、(继续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或《郊游》的乐曲)好,我们现在过河,愿意过桥的过桥,愿意乘船的乘船。(做跑跳姿势的,象征过桥;做划桨姿势的,象征乘船。)(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游戏活动中熟记声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三、勇攀太公山1、我们终于渡过了小黄河,来到了太公山的脚下。(出示太公山的课件)啊,大家看,这是什么?(指着太公山上“小心地雷”的牌子)这太公山上埋着地雷,怎么办呢?2、咦,大家看,那不是熊大伯吗?(在游览线路图的太公山脚下贴上大熊图)熊大伯最乐意帮助人了,我们一起去请教请教他吧!3、(播放熊大伯的录音)熊大伯:同学们,这座太公山上有五颗地雷,只要你们排除了这几颗地雷,就可以过山了。这里有五道题,每完成一题就可排除一颗地雷,你们可要齐心协力完成这些题目啊!请听——第一题——你们学过哪几个单韵母?第一小组的同学写下来,其余组的同学每人说两个。第二题——用你手中的6个单韵母组成复韵母,第二组的同学写下来,其余组的同学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第三题——给你一个n,看能和哪几个单韵母组成前鼻韵母。第三组同学写下来,其余组的同学相互说一说。第四题——给你一个nɡ,看能和哪几个单韵母组成后鼻韵母,第四组的同学写下来,其余组的同学相互说一说。第五题——快速默写16个整体认读音节,看哪一小组默写得又快又正确。4、(放熊大伯录音)熊大伯: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已经排除了地雷,快过山吧!祝你们一路平安!5、学生跟随音乐象征性地攀登。\n(创设童话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大熊之口,以放录音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各小组分工合作,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了复习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任务。)四、巧穿白桦林过渡:好险哪,我们终于又闯过了一关,同学们,拼音王国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可要加油啊!1、同学们,你们看前方是什么?(出示旅游线路图上的白桦林课件)走进这么大的白桦林是容易迷路的,那可怎么办呢?2、咦,那不是花喜鹊吗?他是不是来帮助我们的呢?(在白桦林旁出示花喜鹊的课件)。3、(放花喜鹊的录音)花喜鹊:同学们,你们辛苦了。穿过这白桦林就到达神奇的拼音王国了,国王还在那里等着你们呢!要穿过这白桦林必须经过五道关口,每道关口前有一道题目,前四道关口的题目是读韵文猜谜语,每组完成一道题,第五关的题目是看拼音读句子,每个人都要完成。好,我们现在开始闯关巧穿白桦林,预祝同学们成功!4、闯关游戏(1)四小组抽签,各完成一道读韵文猜谜语游戏第一题——是牛从来不耕田,体矮毛密能耐寒,爬冰卧雪善驮运,“高原之舟”人人赞。(谜底:牦牛)第二题——长得瘦又长,有绿又有黄,浑身长满刺,吃时脆又香。(谜底:黄瓜)第三题——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谜底:蜘蛛)第四题——长得像个铃,摇摇没动静,仔细看一看,满脸大眼睛。(谜底:莲蓬)(2)将写有看拼音读句子的纸条折叠好放在布袋里,过最后一关时,每人摸出两个纸条,读正确后方可过关。纸条上的内容有:我们真勇敢! 我们会合作!我们爱学习! 我们组最棒!我们是主人! 我们真聪明!5.(放花喜鹊录音)花喜鹊: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祝贺你们顺利地闯过这五关!(闯关游戏富有挑战性,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通过读激励性的句子,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n五、皇宫大联欢过渡:同学们,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了,瞧!这是什么?(出示拼音皇宫的课件)哇!多么漂亮、多么雄伟的拼音王国啊!走,我们进去欣赏欣赏。1、(放拼音国王录音)国王:同学们,听说你们要来拼音王国,我早就在这里迎候你们了。拼音王国里有拼音碰碰车,有拼音童话世界,有拼音谜语世界,还有拼音太空飞船……(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你们在拼音王国里尽情玩耍吧!游玩结束后,请你们把游玩的感受说给我听听。2、与拼音国王对话(分角色表演)当你游览了拼音王国,你想问拼音国王哪些问题?假如你是拼音国王,你会怎样回答这些问题?3、边唱拼音歌,边与拼音国王共舞。(同桌或分小组表演)活动结束。(把游戏活动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第一,突出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智渡小黄河”、“勇攀太公山”、“巧穿白桦林”、“皇宫大联欢”活动中,教师就像导演,学生个个都是舞台上的主角,个个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第二,体现情趣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览形式,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歌谣、猜谜、闯关游戏等教学方式,寓练习于游戏、竞赛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他们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自主创新的能力。第三,体现层次性。“智渡小黄河”主要是复习巩固23个声母;“勇攀太公山”主要是复习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巧穿白桦林”主要通过闯关游戏,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读韵文的能力和猜想能力。“皇宫大联欢”主要是在巩固学生汉语拼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的安排是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的。思考练习1、请你与同事合作,讨论《趣游奇妙的拼音王国》教学设计。2、分析典型课例(视频)《拼音王国欢迎你》教学设计中包含的教师教学理念。\n3、评价《趣游奇妙的拼音王国》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4、反思自己以往的汉语拼音教学,思考如何提高汉语拼音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