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50 KB
- 2022-06-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第一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重点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难点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学习方法指导认真阅读资料,写读书笔记。第一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内容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86\n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第一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思考练习1、你认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包含那些内容?2、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做出哪些努力?3、关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你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过哪些尝试?4、你认为注重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矛盾吗?为什么?5、你觉得应该如何设计语文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你觉得语文学科重视跨学科学习有何意义? 第二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设计思路学习重点1、语文课程总目标2、三维目标与教学设计思路学习难点1、三维目标的融合2、知识落实与学生体验的关系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关于总目标三个维度的阐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二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设计思路学习内容一、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出发点《语文标准》的整个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在文本中占了很大篇幅。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的制约,是总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课程目标是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在课程标准中属于主体部分。语文课程目标,则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在我国历年公布的教学大纲中,没有“课程目标”这一项,所以大家可能对此有些陌生。如果要作比较,那么课程目标大致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对应,这样说大家会容易理解一些。确定语文课程目标,与理解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直接相关。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的语文素养的认识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86\n课程目标的确定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对语文素养的总认识。首先,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应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在目标表述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选择有所展开,体现出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倾向。再次,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当今已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的多渠道是明显特点,人际交往不仅普遍,而且日益显得重要,对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所理解的相对狭隘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有了新的涵义。二、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所以整个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部分。就目标设计的结构框架说,纵向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这三个维度,但这是隐性的线索;横向则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是显性的呈现。其中综合性学习属学习方式,与上述四方面内容不在一个层面,因此在现阶段特别需要予以重视、加以强调,故专门列出。在阶段目标的表述方面,只要是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的目标,尽可能采用行为目标(以事先规定的行为期望为中心)来表述;某些目标的实现,难有达成度,就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之中,采取描述性的表述较好,往往呈现为展开性目标(以学习过程为中心)和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为中心)。有的目标是九年一以贯之的,可能前后重复提到;有的目标是在不同学段之间前后衔接,形成一定梯度,但又不能截然分割。我们国家那么大,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十分不平衡,怎样面向全国的学校和学生来设定课程目标呢?这确实是设定目标的一大难题。在征求各地各类学校有关方面人士的意见时,我们发现,不同人对目标高低意见不一,有的甚至相当悬殊,还有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习惯性思维的干扰。前瞻性与适应性确是一对矛盾,要考虑前瞻性、适应性和包容性,还有可操作性。但是课程目标的设定,为体现课程改革以发展为本(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精神,前瞻性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课程目标应立足于当代,把握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将现时的教育与未来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适度地超越现实,而不能只考虑适应现时的教育水平,尤其不能让我们的课程目标去迁就当前的考试制度和应试需要,甚至迁就落后的教育观念。当然,必须考虑目标具有一定适应性和包容性,在今后几年内经过努力是可行的,考虑实际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目前的师资水平,注意目标设定的开放性和弹性,《语文标准》在这方面也作了一定的努力。三、关于语文课程总目标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理解,以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经过综合、梳理,总目标归纳为十条,这十条并不是随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大致而言,前五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过程和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第一条是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关于对待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第三条是关于语文学习的态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第四条是关于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方面的要求,第五条说的是学习语文重在探究、重在实践。后五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第六条关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第七条关于阅读能力,第八条关于写作能力,第九条关于口语交际能力,第十条关于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但这种侧重不是绝对的,三个维度还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如第一条的表述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就涉及过程与方法;第二条既是对各种文化的态度,也可理解为是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第三条侧重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又属情感态度要求;第四条既讲能力,又讲态度,又讲方法,等等。后面的五条虽侧重于语文知识与能力,但阅读方面提出“86\n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就属于情感态度和过程方法方面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显然属于过程方面的要求,“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又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对这十条总目标的内容应该有辩证灵活的理解,努力把握其中的基本精神。“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1.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总目标”关于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是从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的,不是外加的灌输,所以特别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考虑,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作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先决条件。在学习方式方面,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也是为了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能力培养方面,如第七条关于阅读能力,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个在阅读中的学生都视为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样才能做到目标中所说的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考虑信息社会特点,加上“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条;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的要求,口语交际方面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强调文明交往和合作精神,改变了过去大纲将“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分开,且未重在双向交流的表述。为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这些现代公民的重要素质,特加上“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这一条,突破原来只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局限性。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过去谈到思维能力,比较偏重于逻辑思维,诸如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分析套路,都属逻辑思维训练。语文课程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均衡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依赖于学生本就具有的创造潜能的激发,这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如有的学者通过研究,就发现形象思维与自然科学家成才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有鉴于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一条,体现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全球性的文化视野以及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总目标”的第五条对此作了总的表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同时,让这一精神贯穿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诸方面能力的要求中,而大大淡化了对系统的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如关于识字写字和汉语拼音学习,强调能识、能写、能说,不提或少提知识要求;关于阅读,强调丰富积累,发展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关于写作,也注重实际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不提或少提写作知识的要求;关于口语交际,强调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背景下,通过各种交际活动来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即使涉及必要的语文知识,也都是和有关能力的要求结合在一起表述的,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整合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 第二讲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设计思路思考练习1、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2、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4、信息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什么要求?5、怎样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第三讲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重点1、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智力表现2、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和能力学习难点86\n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结构学习方法指导根据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认真思考语文教学设计,并落实到教学行为。第三讲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学习内容一、小学生语文的特殊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也是小学生语文的特殊能力。它区别于与其他课程教学目标相对一致的一般能力,如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感受环境的能力,使用工具进行实验的能力,进行思维判断的能力,等等;它也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能力,如数学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课的实验操作能力,社会课的综合分析能力,音乐美术课的艺术感受能力,等等。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的特殊能力。(一)、听话能力听话能力是人运用思维接受语音信息的能力。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在听话基础上学说话,进行模仿实践的过程。儿童听到大人说话,首先是建立表象,然后才建立概念。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儿童对一些言语建立了表象,是在形象思维层次上的概括。如大人说“先洗手再吃饭”,对此孩子不一定理解“为什么”,只需要照着去做,逐渐养成习惯。而当孩子进一步知道了“先洗手再吃饭是讲卫生”,“不洗手就吃饭不卫生”,虽然建立了对“讲卫生”的概念,有了抽象思维层次上的判断,但也是初步的理解。这说明儿童在听话基础上接受信息的能力有一个分阶段深入理解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这一思维认识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小学生的听话能力表现在:听话时的注意力,对语言的辨识能力,对语义的理解能力,对讲话内容的分析与综合、抓住要点的能力,记忆话语的能力,听话时的联想和想象力等。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这主要指的是抽象思维层次上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比较短的一句话,一段话,应该能够理解说得是什么意思;比较长的一段话,几段话,应该能够概括出主要意思,有几个方面的内容。而领会别人说话主要内容的标志应该是用自己的话来转述别人说过的话。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级教学就提出要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对中年级,大纲则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而对高年级,大纲则要求“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听话的要求有明显的区别。(二)、说话能力说话能力是人运用口头语言发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儿童的说话能力建立在听话能力的基础上。听话能力提高了,接收到的信息量增加了,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深入了,才能够提高说话表达的能力。但听话能力与说话能力并不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听话能力强并不一定说话能力高,反之,说话能力强也不一定听话能力强,需要分别加以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包括:准确运用语言、说好普通话的能力,当众说话、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答问有迅速灵活的应变能力,创造性复述,有联想、发现的创造力等。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不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因此,文明礼貌是小学说话教学的首先要求。其次,是要说普通话,如果只会用方言说话,交流起来就会受到限制。在说话讲究文明礼貌和说普通话的两个前提下,要培养小学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能力。对此,教学大纲也分年级做出了具体要求:低年级的要求是“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其中强调的重点是大胆说话,主动地说话,有礼貌地说话。中年级的要求是“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其中强调要有讨论发言的能力,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商量讨论问题的能力。对高年级的要求是“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做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86\n其中当众做主题发言是关键,而清楚明白,主动积极则就是更进一步的要求。(三)、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人运用眼睛接受文字语言信息的能力。识字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能够阅读,其次才是用文字来写作。但人认识的字并不一定能够读懂文章,有些文章,没有一个生字,但读了以后我们还是不明白其中某些话的意思,或者不明白作者真正要表现的思想。成年人尚且如此,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更需要培养训练了。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语文教学是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语文课文都是在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学习语言规则,也受到文化的感染。小学生读的能力包括:认读的能力,准确理解词、句、段、篇的能力,对文章的评价与鉴赏能力,诵读能力等。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其中首先是培养对阅读的兴趣,也就是爱看书;其次是看懂,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会积累材料。接下来是对朗读课文的要求。朗读是看与说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还能够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大纲还对阅读速度、阅读总量和背诵诗文的数量分年级做了具体要求,从而为阅读能力的教学评估制订了依据。(四)、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人运用文字语言发送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通俗地说是把想说的话清楚明白地写出来的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通字顺”。需要指出的是,从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到大学语文,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写作能力。而这三个学习阶段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不能混淆,否则将欲速则不达。如:大学语文才应培养写作中对多种文体的“明体”能力,即按照文章的体裁要求写作,中小学则应淡化文体理论的教学;中学语文才应要求写作的“立意谋篇”能力,即主题鲜明突出,结构严谨等,小学语文教学则应淡化选材、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等写作要素的理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认识生活的能力,选词用语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表现个性的能力等。2000年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其中有三方面的要点:一是在内容上能够把自己要说的事写清楚,二是努力学习规范的书写形式,三是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大纲对低年级提出了“写话”的要求,对中高年级提出了“习作”的要求和量化的评估指标。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地联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下图所示。借助口头语言 借助书面语言听话和说话能力借助于口头语言信息的传递;阅读和写作能力借助于书面语言信息的传递。听话能力促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促进写作能力。这是因为书面文章是口语的浓缩和提炼,好文章都是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语文课文就是其中的典范;说话和写作都是运用语言的表达,而说话时思维的速度比写文章时思维的速度更快,这就是许多人发言要事先写好讲稿,甚至“照本宣科”,只有思维敏捷的人才能脱稿即兴发言。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听话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通过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86\n阅读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写作能力反作用于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阅读能力。阅读的重要作用是知识的积累,知识丰富了,自然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都会提高;写作是语言的综合运用,是对知识积累的再创造,经过认真构思,反复修改的文章显然是思维成熟的结果,写作能力提高了,在听话、阅读接受新信息时比较、分析的能力就会增强,在说话时内容也会更新颖、充实,条理性也会更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听话和说话的能力也自然会相应提高。但由于这四种语文特殊能力具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四种能力的基础都是语言信息的处理,而语言首先是声音符号,离开了声音,语言信息就失去了“本”,因此,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二、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智力表现 智能,也叫心理能力,主要指智力,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与能力的总称。人的智力与能力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明显的区别。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智力和能力同属于个性的范畴,二者都是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所表现的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智力偏于认识,它着重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能力偏于活动,它着重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人的认识与活动总是统一的,认识离不开一定的活动基础;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与。因此,能力中有智力,智力中有能力。智力和能力的总称叫智能。不论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是概括。儿童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就是思维品质,又叫做思维的智力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智能,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则体现在上述这几种思维品质之中。这四种能力与四种思维品质相互交叉,组成了16个交结点,形成了一个开放性动态系统的语言能力结构。(一)、智力的敏捷性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智力强的人,在思考问题时敏捷,反应速度快;智力差的人,往往迟钝,反应缓慢。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思维敏捷性体现在智力活动的速度上,集中反映了语文学习中思维的概括程度,如迅速接受语音符号,并做出判断;能把自己想说的很快说出来;思维有一定的速度,并迅速抓住材料的要点;能根据要求迅速构思,写出作文,等等。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表现在智力的敏捷性上,如下表所示。 (二)、智力的灵活性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力与能力的“迁移”,比如我们大家平时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灵活性强的人,智力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面起步思考问题;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灵活地作"综合性的分析",较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思维灵活性体现在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上,思维活动能够作出灵活、合理的选择。如在听话时能及时分析和判断;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所读的内容;作文时能灵活运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等等。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表现在智力的灵活性上,如下表所示。(三)、智力的创造性创造性,即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精神,或叫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除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思维创造性体现在思维活动新颖、独特、有意义的特点上,如听话时能提出不同的想法;在讲话中能说出新颖、独特的见解;思维中善于比较、联想、发散和鉴别;在作文中立意新颖,构思和表达不落俗套,等等。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表现在智力的创造性上,如下表所示。(四)、智力的深刻性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它表现为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思维深刻性体现在善于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如听出说话人的目的和言外之意;说话能抓住要点,有逻辑性;能准确理解所读内容的要点,在了解“是什么”和“怎么样”的基础上能弄清“为什么”;作文中叙述事物或论说问题周密,精确,能抓住本质的东西,等等。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表现在智力的深刻性上,如下表所示。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循规蹈矩,人云亦云;还是独立思考,善于发问;这也是思维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但由于其不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重点,就不在这里分析了。三、小学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和能力 86\n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策略的问题。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o富尔《学会生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研究的新兴领域,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这是认识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四个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其学习方法;三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学习策略和认识策略的关系。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呢?首先,重视学生的学习策略,就是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第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学习包含着学生运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策略是造成其学习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要考虑到他们学习策略的差异。第三,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地的活动,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选择、使用、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动。最后,学生的学习策略实施的过程,也是实行决策的过程。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是一种理性的认识或认知活动,一种思维或信息加工的的过程,这也是学习活动有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特征。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词汇学习,其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成为促进简单知识教学的主要问题。复杂知识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指概念、规则的学习和阅读、写作的学习,其关键是理解,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知道新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1、注意策略。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如"带着问题读书"可能并不是一种最佳的阅读方法,而"让学生先读书,然后思考问题",可能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学习策略。2、编码与组织策略。人们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够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无论是拼音、识字、阅读教学,语文老师都需要经常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排队,找出规律,就是这种策略的运用。86\n3、精细加工策略。如在阅读和听讲时,一边听(或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应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一习惯。但真正要使笔记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技术而单纯的信息记录,却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语速不宜太快,复杂的、重点的内容要适当重复,对讲课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重点应进行板书。4、复述与复习策略。如,学生为了记住汉字,必须一遍遍地读写生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阅读边背诵,将阅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另外,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习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画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等。这些都是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训练。(三)、小学生语文的学习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所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语文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林崇德先生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林崇德教授将这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进行研究。四、小学语文学习的动力结构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动力以及调节的作用,学习策略是直接制约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界因素则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保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变量,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即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注意和性格。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动机因素是核心和关键,兴趣、情绪、意志和注意因素都是学习动机的外在表现,性格对学习的进行也起着提供动力背景的作用,因此,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就其作用而言,就是学习动机,从而也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结构。(一)、小学生语文学习与兴趣兴趣和爱好犹如催化剂,它不断地促进中小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去对某个问题加以思考。实践不断开辟着他们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道路,探索不断深化着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思考不断发展着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有成就的人,他们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或专业,甚至达到了入迷的程度。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因此,应当把中小学生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与能力的契机来培养。86\n小学生受好奇心和形象思维的驱动,一般都对听故事和看有图画的书籍有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学中穿插故事和图画,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常用方法。而喜欢看书和听故事的学生,一般也会对语文产生学习的兴趣。(二)、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情感情感是一种对智力与能力活动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在增进智力与能力的同时,必须提高情感的稳定性,抑制冲动性,否则提高智力与能力是有困难的。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喜、怒、哀、乐、爱、恶、惧,即常言中的“七情”,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带有特殊色彩的反映形式。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它具有两极性。两极性有多种表现。首先,表现为情感的肯定与否定,如满意和不满意、愉快和悲伤、爱和憎,等等。其次,表现为积极的或消极的,如愉快的情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悲伤的情感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第三,表现为紧张或轻松的状态,如考试或比赛前的紧张情感,活动过去以后出现的紧张的解除和轻松的体验。第四,表现为激动和平静,如激愤、狂喜、绝望或意志控制情感,处于稳定状态。第五,表现在程度上,这反映在从弱到强的两极状态,如从愉快到狂喜,从微愠到暴怒,从担心到恐惧等;或反映在深刻程度上,如同样的情感却有不同的由来,不同的质量和水平。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因素有:情感强度、情感性质和理智感。只有适中的情感强度可导致良好的操作效果,如学生临考时的怯场,往往是缺乏应激状态锻炼的结果。情感性质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肯定或否定性质都有关系,如在愉快、兴奋的情感中,容易记住愉快的事情,而在不愉快的情感中,容易记住不愉快的事情。人的理智感表现在,对于新的还未认识的东西,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有新的发现,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惊奇和疑虑的情感;在做出判断又觉得论据不足时,会感到不安;认识某一事理后,会感到欣然自得等等,都是理智感的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认识性的学习,而且也进行情感性的学习,两者密切地联系着。如果两者相结合,则可以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气氛中,把智力与能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愉快,逐步发展为热情而紧张的智力过程,从而积极地提高学习成绩。(三)、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只有人类才能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烙印,能够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困难。没有克服困难的行动,就不叫做意志行动。为此,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善于克服各种困难。意志锻炼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历代学者,都提倡品行、意志的陶冶。孟子说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锇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见一个人是否有成就,除去客观条件外,主要决定于自身修养。在这里,意志力的培养是重要方面。意志最突出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目的性,另一个是克服困难。它在智力与能力中,既能促使认识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又能排除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和干扰,不断地调节、支配学生的行为,指向预定的目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因素,主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和意志的自制力。如意志的自觉性表现为自觉的学习态度,不需要别人去督促,这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果断性的发展是与人的自觉性、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分不开的,与果断性相反的是轻率和优柔寡断。如有的学生轻率地判断回答和三心二意的心情,都不是果断性的表现。坚持性也叫做毅力。坚持刻苦学习是意志坚持性的表现,这样的学生智力与能力会发展良好,而意志薄弱,虎头蛇尾,一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或者缺乏改正错误的勇气,是没有毅力的表现。自制力,是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与之相反的是冲动,如一些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不善于控制自己,不能调节自己的冲动情绪。(四)、小学生语文学习与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联系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性格在个性中起核心作用。例如,一个人对待周围人们的直率或拘谨、诚实或虚伪;对待困难表现出来的坚强或软弱;面临险境时表现出的勇敢或怯懦;对事业积极负责或消极懒惰等,都是性格的表现。86\n性格形成的复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龄前儿童所特有的、性格受情境制约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儿童的行为直接决定于具体的生活情境,直接反映外部影响,还未形成稳固的状态。第二阶段,是小学龄前与初中期学生所特有的、稳定的内外行动形成的阶段。由于稳固的行为方式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因而性格正在日趋完成其塑造,但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需要施加强有力的教育才能改变。第三阶段,是高中所特有的、内心制约行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已经定型,因而性格的改造就较困难了。在性格的各种因素中,与智力活动有关的因素主要有: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等。一个人是否勤奋,将直接影响到智力活动成果的好坏。因此,一些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由于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最后取得的很大的差别。小学生性格中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是否遵守纪律、有无自制力、有无坚持性和胆量大小四个方面。性格的理智特征是个体的智力差异在性格上的表现。它首先表现在思维和想象的类型不同,根据侧重于形象思维或抽象思维,将人分为艺术型、理论型和中间型三类。其次,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智力品质的差异上,如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思维活动。综上所述,从非智力因素入手训练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有人说,成功=智力因素十非智力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防止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采取冷漠的态度,似乎知识的内容与他(她)毫无关系,这是缺乏感情教育的表现。”也明确地提出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在开发智力中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功能,在智力因素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发学生身上蕴藏着的非智力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就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提高教师自己的语文能力。第三讲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思考练习1、听话训练对小学生有什么意义?2、如何训练高年纪学生当众做主题发言?3、小学生读的能力包括哪些?4、小学生作文能力与中学生作文能力有何区别?5、结合实践,谈谈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难点分别是什么?6、你对改进听说读写训练有什么设想?7、为什么说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表现在智力的深刻性上?8、请总结、整理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9、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第四讲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学习重点1、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情境创设2、汉语拼音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难点1、如何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2、汉语拼音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学习方法指导结合教学设计案例理解汉语拼音教学策略第四讲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学习内容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一、汉语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86\n一年级的小学生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虽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给学习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常常会出现厌学、怕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ɑ.o.e,许多儿童对ɑ的发音老不到位,教师则在发音规则与方法上浪费时间,效果却不明显。如果教师把握了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而利用挂图帮助儿童回忆:当你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音,这就是ɑ的读音。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很快克服了发音不到位的困难。教学声母t时,读准音后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图画,随即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台下一片哗然,学生纷纷举手:我知道怎样记住t的形状了!(我家也有这种伞,以后看到t,就想到弯伞柄了。)接着教师及时点拨:再看,伞柄弯钩朝哪边?(弯钩朝右边,因为在撑伞时,弯钩朝左容易碰着下巴。)(还有,弯钩还容易钩到扣子。)听着学生的回答,已得到了明确的答案:学生已经掌握了“t”的形状,再不需要更多的解释。教学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时,许多教师按常规音节去教,学生很容易遗忘,采用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来教学,效果更好。故事激趣:六一节到,Z妈妈带小i上街,可小i不听话,到处乱跑走丢了,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找到了妈妈。他哭着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乱跑了,紧跟在你身边。”因此Zi就变成整体认读音节,不再分开拼读。“学生上街”这一生活经验为学好整体认读音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复韵母ɑi时,请两名个头高矮不等的小孩上讲台来比一比,从而引出复韵母ɑi。又如:在教学声母m时,首先利用儿歌吸引学生:“红红和明明,一块儿捉迷藏,你藏我来摸,你摸我来藏,他们玩得真欢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声母就在儿歌中,从而引出m。这些都是在教学时注意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诱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所学拼音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达到学生乐学的效果。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调控者,也是学生解疑探究的协作者。刚入学的儿童犹如一张白纸,不仅具有发展的潜力,而且具有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刚入学两周的学生,在上汉语拼音复习课时,认读双音节词:sī ɡuā zhuō zi,注意轻声音节,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能一味地由教师主控,领着一遍又一遍地读,而应充分信任学生,发挥自主权与小组合作权,尝试拼读。会读了就站起来读;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适时指导范读,再鼓励他们大胆地站起来拼读,还给予热烈的掌声。这些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与信任下,终于展示了自主学习的过程,对汉语拼音的学习越来越有自信了。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在汉语拼音巩固教学中,习题形式丰富多样,更要求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之中,开展有趣的巩固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国标教材人教版、国标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苹果、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用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好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的。三、掌握汉语拼音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汉语拼音的功能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功能的确定决定了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才能迅速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字母辨别能力,而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汉语拼音的掌握。例如:在教ɡǒu这个音节时,为了巩固学生对音节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则赋予音节以意义。出示挂图观察(图为一只淘气的小狗),问:能用ɡǒ86\nu这个音节说句话吗?然后取下挂图,让学生想想刚才看到的图画,再来说说:如果你家里有狗,就根据自家狗的样子说句话。由此可见,音节仅作单独的符号存在并无意义,不利于掌握,一旦赋予音节意义,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巩固汉语拼音。发展能力并不是在教学时依靠死记硬背来完成,而应教给学生声韵成音的规律,掌握拼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教学单韵母ɑ、o、e时,不讲复杂的发音规则,而是布置学生观察口型变化,由此得出口型的不同;在教i u ü时,让学生自己对照规律发现读音的不同,教声母时却发现口型很快复原了,声音也轻而短。这样在类比与对比中,学生很快明白了元音字母与声母的不同,为复韵母和音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又如:23个声母,有的外形很相似,对于分辨能力较差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更容易弄混,把学生熟知的事物编入声母儿歌,使抽象思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记忆。听广播 b b b,爬山坡 p p p,两个门洞 m m m,一根拐棍 f f f。左下半圆 d d d,鱼儿跃起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小棍 l l l。小鸽子 ɡ ɡ ɡ,小蝌蚪 k k k,一把椅子 h h h,一只母鸡 j j j。7个气球 q q q,切西瓜 x x x,像个2字 z z z,小刺猬 c c c。小蚕吐丝 s s s,织毛衣 zh zh zh,吃东西 ch ch ch。石狮子 sh sh sh,一轮红日 r r r,一个树杈 y y y,一只乌鸦 w w w。这些儿歌的编写不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学生在和老师创编儿歌时,表现了极高的创作欲望,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并且初步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四、传授拼音知识与品德教育相结合国标教材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的汉语拼音部分,从第四课开始都编排了一首儿歌。国标教材苏教版集中编排6首儿歌,而这些儿歌既有利于巩固本课所学的拼音,还可以凭借儿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例如:ɑo ou iu一课的儿歌是这样的:“小公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眯眯笑,奖励一顶大红帽。”在反复朗读之后,让学生谈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公鸡?你要向它学习什么?从而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又如,国标教材苏教版“汉语拼音儿歌”中有这样一首儿歌:“老乌鸦,叫嘎嘎,捉虫子,喂娃娃。秋风起,天气凉,妈妈为我做衣裳。”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帮助你的?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亲情教育。第四讲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策略思考练习1、汉语拼音知识教学怎样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2、汉语拼音的作业类型有哪些?3、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题性?4、如何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5、汉语拼音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有何意义?6、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合作?第五讲 小学拼音教学案例分析学习重点教学设计案例中的情境创设学习难点学生活动设计学习方法指导自己设计汉语拼音教学《趣游奇妙的拼音王国》,与以上案例比较。第五讲 小学拼音教学案例分析学习内容[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86\n要达到这个目标,上好汉语拼音复习课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汉语拼音复习课的效率,一是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创设乐学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巩固汉语拼音;二是要在汉语拼音的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2)能按声母表的顺序正确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会正确拼读音节及句子。(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游览,你游览过哪些地方?你能告诉老师吗?(指名交流)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游览奇妙的拼音王国,你们高兴吗?不过,要到达拼音王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路上我们将会遇到许多困难。瞧!(出示游览线路图的课件)拼音王国就在太公山的山顶上,要到达拼音王国,必须渡过小黄河,穿过白桦林,登上太公山,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我相信,只要各小组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到达我们游览的目的地——拼音王国。好,现在我们就出发。(通过激励性和挑战性语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二、智渡小黄河(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或《郊游》的轻松乐曲,让学生进入模拟的旅游途中。)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黄河)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可是,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我们怎么过去呢?2、咦,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贴鹅大姐图)我们请鹅大姐帮我们想想办法吧!3、(放鹅大姐的音乐)鹅大姐:我是小黄河的主人,你们不是想过河吗?那就请你们先按顺序把你们刚学过的23个声母写下来,然后把这23个声母搭成字母桥,或者做成字母船,不是可以过河了吗?4、鹅大姐的办法真好。现在各合作小组联合动手搭桥,做船。(用声母连成桥或船的形状。)5、师生评价:哪一组搭的桥、做的船既牢固又美观?6、(继续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或《郊游》的乐曲)好,我们现在过河,愿意过桥的过桥,愿意乘船的乘船。(做跑跳姿势的,象征过桥;做划桨姿势的,象征乘船。)(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游戏活动中熟记声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三、勇攀太公山1、我们终于渡过了小黄河,来到了太公山的脚下。(出示太公山的课件)啊,大家看,这是什么?(指着太公山上“小心地雷”的牌子)这太公山上埋着地雷,怎么办呢?2、咦,大家看,那不是熊大伯吗?(在游览线路图的太公山脚下贴上大熊图)熊大伯最乐意帮助人了,我们一起去请教请教他吧!3、(播放熊大伯的录音)熊大伯:同学们,这座太公山上有五颗地雷,只要你们排除了这几颗地雷,就可以过山了。这里有五道题,每完成一题就可排除一颗地雷,你们可要齐心协力完成这些题目啊!请听——第一题——你们学过哪几个单韵母?第一小组的同学写下来,其余组的同学每人说两个。第二题——用你手中的6个单韵母组成复韵母,第二组的同学写下来,其余组的同学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第三题——给你一个n,看能和哪几个单韵母组成前鼻韵母。第三组同学写下来,其余组的同学相互说一说。第四题——给你一个nɡ,看能和哪几个单韵母组成后鼻韵母,第四组的同学写下来,其余组的同学相互说一说。第五题——快速默写16个整体认读音节,看哪一小组默写得又快又正确。4、(放熊大伯录音)熊大伯: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已经排除了地雷,快过山吧!祝你们一路平安!5、学生跟随音乐象征性地攀登。(创设童话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大熊之口,以放录音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各小组分工合作,在欢乐的氛围中完成了复习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任务。)四、巧穿白桦林过渡:好险哪,我们终于又闯过了一关,同学们,拼音王国马上就要到了,你们可要加油啊!86\n1、同学们,你们看前方是什么?(出示旅游线路图上的白桦林课件)走进这么大的白桦林是容易迷路的,那可怎么办呢?2、咦,那不是花喜鹊吗?他是不是来帮助我们的呢?(在白桦林旁出示花喜鹊的课件)。3、(放花喜鹊的录音)花喜鹊:同学们,你们辛苦了。穿过这白桦林就到达神奇的拼音王国了,国王还在那里等着你们呢!要穿过这白桦林必须经过五道关口,每道关口前有一道题目,前四道关口的题目是读韵文猜谜语,每组完成一道题,第五关的题目是看拼音读句子,每个人都要完成。好,我们现在开始闯关巧穿白桦林,预祝同学们成功!4、闯关游戏(1)四小组抽签,各完成一道读韵文猜谜语游戏第一题——是牛从来不耕田,体矮毛密能耐寒,爬冰卧雪善驮运,“高原之舟”人人赞。(谜底:牦牛)第二题——长得瘦又长,有绿又有黄,浑身长满刺,吃时脆又香。(谜底:黄瓜)第三题——小小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谜底:蜘蛛)第四题——长得像个铃,摇摇没动静,仔细看一看,满脸大眼睛。(谜底:莲蓬)(2)将写有看拼音读句子的纸条折叠好放在布袋里,过最后一关时,每人摸出两个纸条,读正确后方可过关。纸条上的内容有:我们真勇敢! 我们会合作!我们爱学习! 我们组最棒!我们是主人! 我们真聪明!5.(放花喜鹊录音)花喜鹊: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祝贺你们顺利地闯过这五关!(闯关游戏富有挑战性,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通过读激励性的句子,既巩固了汉语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五、皇宫大联欢过渡:同学们,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了,瞧!这是什么?(出示拼音皇宫的课件)哇!多么漂亮、多么雄伟的拼音王国啊!走,我们进去欣赏欣赏。1、(放拼音国王录音)国王:同学们,听说你们要来拼音王国,我早就在这里迎候你们了。拼音王国里有拼音碰碰车,有拼音童话世界,有拼音谜语世界,还有拼音太空飞船……(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你们在拼音王国里尽情玩耍吧!游玩结束后,请你们把游玩的感受说给我听听。2、与拼音国王对话(分角色表演)当你游览了拼音王国,你想问拼音国王哪些问题?假如你是拼音国王,你会怎样回答这些问题?3、边唱拼音歌,边与拼音国王共舞。(同桌或分小组表演)活动结束。(把游戏活动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第一,突出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智渡小黄河”、“勇攀太公山”、“巧穿白桦林”、“皇宫大联欢”活动中,教师就像导演,学生个个都是舞台上的主角,个个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第二,体现情趣性。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览形式,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歌谣、猜谜、闯关游戏等教学方式,寓练习于游戏、竞赛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使他们在情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巩固了汉语拼音,而且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自主创新的能力。第三,体现层次性。“智渡小黄河”主要是复习巩固23个声母;“勇攀太公山”主要是复习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巧穿白桦林”主要通过闯关游戏,培养学生借助拼音读韵文的能力和猜想能力。“皇宫大联欢”主要是在巩固学生汉语拼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的安排是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的 第五讲 小学拼音教学案例分析思考练习1、请你与同事合作,讨论《趣游奇妙的拼音王国》教学设计。86\n2、分析典型课例(视频)《拼音王国欢迎你》教学设计中包含的教师教学理念。3、评价《趣游奇妙的拼音王国》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4、反思自己以往的汉语拼音教学,思考如何提高汉语拼音教学质 第六讲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学习重点1、“音、形、字三步走”教学方法2、常用的识字方法学习难点“读”字能力培养学习方法指导与同事讨论识字方法的运用第六讲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学习内容一、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音、形、字三步走”教学方法强调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其主要内容是:在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学懂课文后,以识记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这种识字教学的三步法彻底改变了过去孤立识字的弊端,但是由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能灵活运用,造成了很多片面性。如:由于字形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三课时,导致了一、二课时学习结束后,学生无法做一些巩固性的书面练习,而在第三课时结束后,学生需练习巩固的作业又太多,使字形巩固的时间相对较少,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要真正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必须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教学方法。二、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汉字是“因义赋形”创制的表意性语素文字,量多形繁,音义繁杂。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1、笔画、结构分析法一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所学的大部分是基本笔画组成的独体字,教学时一般按笔顺规律说出笔画名称来进行记忆。随着学生学习的合体字的增加,再加上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步形成,到中高年级,大量的生字要采用结构分析法教学,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来记忆。由于好多独体字,如“木、子、米”等作偏旁时,某些笔画要发生变化,所以,采用结构分析法时,要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笔画的细微变化。2、组字归类识字法学习的本质是在头脑中形成学习的认知结构,生字的学习也要力求寻找各自独立的生字的内在联系,架起一定的结构框架,一串一串地学。可以是基本字组字归类,可以是同音字归类,可以是形近字归类,也可以按相同偏旁归类。3、比较辨析识字法对字形学习,小学生一般缺乏精细的分析比较能力。在学习中,常常对一个字其中的笔画安排和组合存在模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时,可引导学生作仔细的观察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较。如“渴”和“喝”,人渴的时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4、联义联想识字法联义联想是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象形联想、指事联想、会意联想三种。①象形联想。低年级识字教学起始阶段,有好多象形字,如禾、日、月、田、鱼、山等。教学这些字,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像,认识事物特点,找出象形字与图形的相同点,以便牢牢地记住这些字形。②指事联想。指事联想主要用于指事字的教学。如教学“本”,在“木”的下部加一画作指示符号,指示树根的部位。“本”的本义是树根,引申指事物的根本。86\n③会意联想。如把“火”用“一”盖住就成了“灭”,很小的土就是“尘”,“不”和“正”组合在一就是“歪”……教学时,应先讲偏旁义,再讲各偏旁义之间的事理关系,其联系归结出的新义就是字义。5、形象识字法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过编一个故事、儿歌、谜语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不易忘记。如教学“困”字,可编成儿歌:一个公园四方方,一棵小树在中央。教学法“阔”字,可编成形象的字谜:“活动门”。教学“春”,可编成顺口溜:“三人看日出。”一位老师在教“苦”时,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真苦啊,冬天一家十口都挤在一起,没有被子,只能盖些草。这样,学生听得有味,“苦”字的形义都记得非常深刻。有一些形近字,可采用转字盘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教学“辨、辫、辩、瓣”。6、结合生活识字法为了扩大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还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可以从各种学生喜爱的商标中识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椰子汁等;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并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识字交流会,进一步扩大识字信息量,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7、游戏识记法低年级学生爱玩是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因此,可以让学生在“玩”中识字,把活动、游戏、儿歌、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入识字教学之中。拼一拼。让学生用手中的字卡去拼组新字,或让学生将偏旁与字卡拼组生字,学生在动脑筋、摆一摆、拼一拼的过程中,既识记了新字,发现了构字规律,又玩得开心。画一画。“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我们利用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把识字与画画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把汉字画出来,并加以说明。编一编。把字编成谜语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识字方法。在班级中开展编猜字谜比赛,让学生自己编字谜,然后去猜别人的字谜,评出编和猜的优胜者。如,十月十日——朝,又在村中——树,一月长半斤——胖,一刀将牛和角分开了——解……尽管学生编的字谜还很幼稚,但他们对识字的热情却在活动中高涨起来。说一说。儿歌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创编儿歌教学生识字,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再如,学生编的儿歌:“上学去,背书包,吃饱饭,不要跑;洗衣服,用水泡,过新年,放鞭炮。”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主动识字的愿望都得到了提升。三、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1、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规则汉字共有19种笔画,要想让学生字写得好,就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笔画的名称和书写方法,并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变成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国标实验教材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都注意把笔顺规则的教学渗透在写字练习之中。2、培养学生“读”字的能力,把字写端正、美观所谓“读”字能力,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准确把握字的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书写时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在实际中,可采用“五步法”来教学。(1)看字形。用投影将生字映示或直接利用书上生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字形整体感知。如“明”字,左窄右宽,关键笔画是写好一撇。(2)析结构。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弄清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3)记位置。在写字教学起始阶段,要指导学生记住一些关键笔画的位置,以田字格横中线和竖中线为标准。如“木”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4)练字体。放轻音乐做手操后,让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加强巡视,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和纠正。(5)比好坏。通过练习,再来评议一下,可以集中评某一个人的字,可以同学互评等。3、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朱子家训》中把写字要领概括为“身正、心静、气顺、自然”86\n。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前提,而且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从一年级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最基本的要做到“三个一”:手指离笔尖一寸,胸离桌面一拳,眼睛距书本一尺。在平时写字和作业中,要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训练。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还要有“认认真真”的写字态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地严格要求、监督和激励,使学生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书写习惯 第六讲 小学“识字与写字”教学策略思考练习1、评价”音、形、字三步走”的教学方法.2、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3、“比较辨析识字法”的教育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读”字能力?5、为什么要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第七讲 小学识字教学案例分析学习重点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学设计中的自学指导学习难点识字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学习方法指导案例分析与校本教学研究相结合 第七讲 小学识字教学案例分析学习内容案例1 比一比 (国标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1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1课《比一比》,从直观形象的图画到展现农家生活的韵文,都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图画,再现农家小院的景象,这为第二部分词语、第三部分韵文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画面。第三部分韵文由四个小节组成,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这为学生识字提供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个字。认识一个笔画——“竖钩”和一个偏旁——“提土旁”。(3)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通过观察、阅读,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和实际运用,巩固和拓展量词的积累。(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词语王国趣事多多,词与词之间还可以成为朋友呢!有的朋友形状相近,有的朋友读音相近,有的朋友意思相近,还有的朋友意思相反,更有趣的是,把有些朋友集合起来,还可以编成儿歌呢!你看,这里就有一首由反义词朋友组成的儿歌,(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反义词朋友多又多,大对小,远对近,黑对白,高对矮,笑对哭,早对晚,有对无,多对少,粗对细,一天到晚说不完。2、师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由反义词组成的朋友?分小组交流一下,看谁知道的反义词朋友多。3、出示三组实物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第一组:一个篮球,一个乒乓球。第二组:一个篮球,三个乒乓球。第三组:大小一样的两个球,一个是铅球,一个是皮球。86\n师:以上三组实物中,蕴藏着三对反义词朋友呢,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大与小、多与少、重与轻)4、小结归纳:看来大与小、多与少、轻与重等都是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二)第1课 比一比》。(借助儿歌帮助学生复习和学习生活中接触到的反义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交流自己学的反义词,可以启发学生从生活中积累词汇;引导比较,让学生自己自主发现,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二、观察图画,自主识字1、启发谈话,引导观察(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穿过碧绿的稻田,闻着泥土的芳香,听着百灵鸟的歌唱,我们已来到一户农民伯伯家,这是一所农家小院,你看,多美的小院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通过富有激情的话语,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积极的参与情感。)2、讨论交流: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图下8个生词——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2)开展找朋友游戏,将写有生词的卡片贴在图画中的相应事物上。(3)同桌交流:在这8个生词中,哪些字、词你早已认识了?你是在什么地方认识的?(4)让学生去拼音认字。(5)开展“我会认、我会记”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找朋友游戏,帮助学生建立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把识字与认识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同桌交流自己所认识的字,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识字;“我会认,我会记”可以增强学生识字的自信心。)(6)师:除了图下的8个词外,你还能从图上认识哪些词?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卡片,看谁能从图上找到这些卡片的朋友。(老师要事先准备好写有“房子、辣椒、桌子、草坪、小朋友”等词的卡片。)这些词你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根据课程标准“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尽可能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多认字,体现“下要保底,上要封顶”的思想。)三、学习童谣,理解量词1、这些动物和水果的名字我们会读了,它们名字中的生字我们也认识了。让它们之间比一比谁大谁小、什么多什么少,好吗?(播放课件,学生自由说谁和谁比,比的结果。)2、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在作比较,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播放童声录音)多好听的童谣呀,你们也想学会说吗?自己读一读。3、检查读。评读。4、练习说话,理解句意。出示第一句:一个大,一个小,一头黄牛一只猫。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吗?还可以怎么说?(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你能把后三句也这样说出来吗?5、强调“群和堆”两个量词。课件出示一只鸭子,说说这是什么。再出示许多只鸭子,有多少只鸭子呢?许多只鸭子在一起就可说是“一群鸭子”,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一群蚂蚁、一群大雁……)出示一个杏子:看这是一个什么?再出示一堆杏子:想想这要怎么说,还可以说“一堆”什么?(一堆土、一堆萝卜……)随着课件出示“堆”字,认读生字,认识“提土旁”。6、讨论探究:“颗”的适用对象,与“棵”的区别。出示图片:一颗黄豆、一颗纽扣、一颗珍珠。随着出示,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用量词“颗”。)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我们还可以说“一颗”什么呢?课件出示:一颗(),有的同学说“一棵树”,小组讨论一下是不是这个“颗”字?为什么?课件出示:一棵树。7、同桌之间背诵童谣,边拍手边背诵。老师参与其间,和学生拍手背诵童谣。8、完成课后“我会说”练习,巩固量词的用法。为了增强练习的情趣性,可采用“我指你说”的游戏方法。如:这是什么?这是一朵花。86\n9、发出倡议,延伸学习。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做这个游戏,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做这个游戏,说说家里、小区里能见到的东西,好吗?(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句意和量词的用法,还使学生掌握了运用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练习,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思想;由课堂向课外、向社会延伸,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四、指导写字,培养习惯1、出示汉字,引导观察。读一读:牛、羊、小、少。看一看: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一笔落在竖中线上。)这四个字可以分成两组,再仔细观察看看你打算怎样分,你是怎么想的。(“牛、羊”为一组,“小、少”为一组。)“牛、羊”这两字字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少”这两字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逐个练写,落到实处。(1)指导第一组:牛、羊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牛: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并且要长一些。)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示范指导,学生练写。看一看:仔细看老师写。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引导欣赏:自我欣赏、组内欣赏、集体欣赏。自己先圈画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老师边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并评析。羊:方法步骤同上。重点引导三横的长短变化及之间的距离。(2)指导第二组:小、少。观察:这两个字哪儿不同?引导学习新笔画“竖钩”,注意“少”上边的“小”没钩。课件展示书写过程,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重点看笔顺:先中间后两边。都是先写哪一笔?书空:随着课件的展示,学生书空。描红:学生按笔顺描红。再观察:这两个字中都有两点,这两点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左点,一个是右点;左点稍低,右点稍高。)再练习: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再欣赏:与上一组字相同。(引导学生看范字、描红,在感知中感悟,学生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在交流体会时,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的写字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五、选做练习,差异发展1、填一填,画一画。地球(),月亮(),月亮绕着地球跑。太阳(),地球(),地球绕着太阳跑。2、分一分,送一送。黑板上出示词语“杏子、苹果、桃子、红枣、花猫、黄牛、鸭子、小鸟”,请小朋友将相应的图片请到黑板上来,再将它们分别请到水果之家和动物之家。(选做练习,新颖有趣,而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为学生的差异发展提供了空间。)[评 析]86\n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特色:第一,注重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学习情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及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这节课教师凭借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充满童趣的语言,拉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唤起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情感。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地识字,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第二,引导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从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来看,教师由原来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由反义词组成的朋友,根据提供的三组实物图,发现词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等等。这样做,不仅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一是充分挖掘学生课外学习的积累,并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除了图下的8个词外,你还能从图上认识哪些词?这些词你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这样做,沟通了课堂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二是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做“我指你说”的游戏,课间和同学到操场上说说校园里的设施,回到家里可以和爸爸妈妈做这个游戏,说说家里、小区里能见到的东西,好吗?这样做,大大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案例2 识字8 (国标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就“识字与写字”教学而言,同样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材料中强化感知,积累语言表象,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逐步掌握汉字学习的基本规律。国标实验教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转盘,通过转转盘形成“蜻、睛、请、情、蜻”5个生字。第二部分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幅色彩斑斓的“蜻蜓嬉荷”图,它是识字、学习儿歌的凭借。第四部分是一首儿歌。四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统一。在教学本课时,一要突出识字这个重点,通过抓比较,帮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通过看图、读儿歌,帮助理解字词的意思。二是要注意听说读写、观察、思维、想象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会转盘上的5个生字。(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4)借助课文插图,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能力。[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指导自学1、启发谈话:同学们,转转盘识字挺有趣,我们已在识字4中运用转转盘的方法认识了好多字,你能把转转盘识字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注意前后联系,为下面学生运用转转盘的方法进行自学作了铺垫。)2、运用方法,迁移自学。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转转盘的方法识字,看谁学得最认真。现在,我们就按下列的要求进行自学。1、转动你的转盘自学生字。2、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3、学完之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都学会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自己以为最好的方法记忆字音、字形,有利于培养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二、引导比较,领悟规律1、分小组讨论:你从转转盘转出的“清、晴、睛、请、情、蜻”六个字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说给组里的同学听听。2、每组派一名代表,把本组同学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3、教师小结归纳:这次转转盘转出的六个字都是形声字,左旁是形旁,与字的意思有关,右旁是声旁,跟字的读音有关。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86\n4、你还知道哪些形声字?这些字你是从什么地方学到的?把你知道的形声字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极为重要,因为形声字占汉字的80%以上,形声字的规律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自主发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寻找形声字,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二是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三、引导观察,指导背诵1、出示韵文上面的课文插图,问: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用“小蜻蜓——在干什么”说一句或几句话。2、指导朗读背诵韵文。(1)师:请同学们自读文中的韵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学生自由背诵韵文)(2)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背诵韵文,看看哪组背得好。背诵之前你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背诵。(学生用小组喜欢的方式轮流背诵韵文。)(把韵文背诵安排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是通过背诵韵文,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字音和字形;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背诵,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课中休息的目的。)四、拓展训练,培养能力1、扩词擂台赛“青、情、晴、请”分别可以扩成许多词。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扩词擂台赛,哪一组扩的词最多,就可以荣获擂主的称号。2、看图创编童话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想一想:蜻蜓、青蛙之间可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先把你想到的内容说给小组里同学听听,然后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扩词擂台赛,一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二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看图创编童话,既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五、指导书写1、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字,学习书上的样子在田字格里描红,然后写下来。2、说说“情”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教师示范,提示应写得“左窄右宽”。3、作业展评。[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特色:第一,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是第二次进行转转盘识字,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经历。教师始终保持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不但学会了本课知识,锻炼了能力,而且感受到形声字的特点,初步具备了自学汉字的能力。第二,拓宽认字空间,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例如:当学生领悟了形声字的规律后,启发学生交流在阅读、生活中学到的形声字,变学生个体的学习资源为全班同学的学习资源。又如,通过扩词擂台赛,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第三,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创编童话、讲童话故事的过程,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提高的过程。 第七讲 小学识字教学案例分析思考练习1、教学设计案例《比一比》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设计好吗?为什么?2、教学设计案例《比一比》中,”出示三组实物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环节,教师举例后的提示科学吗?为什么?3、评价教学案例《识字8》的自学指导.4、评价教学案例《识字8》的拓展训练.5、自己执教一节识字示范课,与同事交流,促进改进第八讲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学习重点86\n1.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2.阅读教学的“整体把握”3.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4.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学习难点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学习方法指导编写阅读教学教案,与同事交流第八讲小学阅读教学策略学习内容[阅读的教学策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改革中小学的阅读教学,必须寻找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所谓“阅读教学的新策略”,是指在阅读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的总称。这些教学策略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教学的目标观:变“一维目标”为“三维目标”长期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往往只考虑“知识和能力”这一层面上的目标,这样做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三维目标”的提出,是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为中小学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美国后现代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指出:“今日主导教育领域的线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侧重于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这一复杂的网络,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多尔的论述对我们如何实施三维目标有着深刻的启示。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教学目标关注的是“线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显然,这种目标主要指的是“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因为它有着“清晰的起点和明确的终点”。虽然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序列不像理科那样明确和清晰,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是线性有序的,而且可以量化的,“标准化测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现代教学目标更为关注的是“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显然,这种目标主要指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因为它是“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广大语文教师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如何评价,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感到十分困惑的问题,因为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中间还有一段相当艰难的历程。例如,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个目标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由于这个目标很难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也很难通过书面考试考出其程度来。为了避免叙述上的重复,因此,在第二、三、四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没有再提出这个目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第二、三、四学段的阅读教学中不要落实这个目标呢?显然不是,因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不仅要贯穿在中小学阅读教学的各个学段、各个年级、各堂阅读课之中,而且要贯穿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之中。因为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提高各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第一,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要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维目标的实施,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是在阅读教学的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在实施的策略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例如: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实施三维目标;可以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实施三维目标;还可以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使三维目标得以落实。第三,在评价的方法上,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例如,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可采用常规的口头和书面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价。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86\n的评价,一是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学生对这一目标达成的程度。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或活跃,高兴,激动;或痛苦,冷漠,无动于衷。这些情绪表现都是我们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达成度的依据。二是可以采用访谈的方法,教师采用简要的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团体座谈,公开讨论,从中了解他们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他们对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二、阅读教学的价值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已成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而且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立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也就是要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当今的阅读教学呢?第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理念,为学生个性的彰显和思想的解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元解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涵进行不同的情感体验的方式及结果。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感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他们在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答案。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读《红楼梦》,“红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构建安全、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倾听,面对学生的“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对错,也要听出“高音”,分清认知水平的高低,还要听出“奇音”,觉察出见解的独特与新颖。在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多元解读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争鸣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对“多元解读”的理解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价值观”。例如,在多元解读的新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对一些约定俗成的成语赋予了新的意义。如“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是个“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的人”,“狐假虎威”中的那只狐狸成了“聪明、机智,化险为夷”的楷模。对此,一些教师不但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反而对这种解读大加赞赏,给学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于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试想,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和“把握时机”的“南郭先生”,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二是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标准”。例如:有些语文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采用“放羊式”教学,让学生用个体对文本解读的结果来代替文本原本的意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缺乏大体统一的标准。教师甘当学生的“伙伴”,而忘记了自己“教”的专业角色。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时,必须明确:尽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但毕竟还是林黛玉,而不可能是薛宝钗。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在解读文本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言,让学生任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会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共识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知识的积累还比较肤浅,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而他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难免会出现浅解、误解,甚至曲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的引导。否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在处理“多元解读”与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与标准导向的辩证关系时,可采用先放后引,先求异后求同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独特性、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对话,使学生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而这个意义既有其独特个性的一面,也有其共性标准的一面,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新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86\n三、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长期以来,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从阅读的顺序到阅读的结果,着力关注的是文本的局部细节,忽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犹如“尸体解剖”,人为地将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字、词、句、段。学生学完一篇课文,除了掌握若干字、词、句、段的意思以应付考试外,对课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思想和生动的形象缺乏整体的感悟。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就阅读教学而言,需要我们确立新的阅读教学的方式观,即变“肢解分析”为“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是针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解题→识字、解词、析句→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的僵化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采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一课书教完,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缺乏整体观,学生对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一知半解。而且,经常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将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以致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整体把握”。“整体把握”是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的。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认识过程。学生的认识一般都是先从具体的、感性的语言文字抽象为理性的中心思想,再从中心思想的高度品赏具体的语言文字和谋篇布局的方法。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呈螺旋状向上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过程来看,这是一个“直观→表象→抽象→具体”的过程。应该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认知过程和心理过程是融为一体的,两者建构了学习语文的合理的认知结构。这为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具有一般意义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了认识论依据和心理学依据。有人担心抓整体性教学可能会导致阅读教学上的千篇一律。其实,“整体把握”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策略,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事实上,面对教材所含的丰富多彩的体裁、五彩缤纷的内容以及古今中外众多作者各具特色的写作风格,如果用清一色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就教学方法而言,“整体把握”的方法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例如,有的课文可以采用诵读的方法,让学生整体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品味美妙的语言文字。有的课文可以采用思路教学的方法。所谓思路,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文章的线索是作者思路的外在表现。因为学生所阅读的文章的思路各不相同,因此,按文章的思路组织教学,不仅可以打破千篇一律的僵化模式,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因为理清文章思路的过程,本身就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又因为文章的思路不是架空的,它是由字、词、句、段按一定的逻辑法则组合起来的有机体,并以篇章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字、词、句、段是“目”,篇章是“纲”,所以,抓思路教学就能纲举目张。四、阅读教学的主体观: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在中小学的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阅读主体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唤回直觉经验,来重构文本的具体化形态。由于不同主体之间在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因此,即使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篇课文,主体之间阅读时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寓言:父子俩买了一头驴牵着回家。一个跛子说:“有了毛驴不骑,要毛驴干什么?”于是老人叫儿子骑上去,自己跟着走。一个老头看见了,便说:“年少的骑着毛驴,让年老的跟着走,不像话!”老人就叫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看见了,便说:“做父亲的骑着毛驴,倒叫儿子跟着走,心里怎么过得去!”老人就把儿子拉上了驴背,一同骑着走。一个老奶奶看见了,便说:86\n“小小的一头毛驴,哪儿经得住两个人压呢!”父子俩只好抬着毛驴走。为什么在骑驴这件事上,跛子、老头、妇女、老奶奶各自的看法会各不相同呢?这是因为他们各自的情况、经历和处境不同,因而他们对骑驴这件事的认识与态度自然会不同。同样的道理,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由于他们头脑中贮存的认知模块各不相同,即使阅读同一篇课文,也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这些不同的见解,正是他们主体精神的具体体现。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呢?第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促使他们主动地读,专心地读,兴致勃勃地读,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化感悟。二是要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桥梁”。阅读的过程是在文本的言语形式与阅读主体的生活直接经验之间进行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激活的过程。文本中蕴含着的生活底蕴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是间接的,学生对此没有直觉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唤醒记忆,借助自己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似的直觉经验去解读文本的内容。第二,要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批判性阅读,培养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阅读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应是被动接受型的同构解读,而应是主动批判性的异构解读。异构解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五、阅读教学的过程观: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综观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整体上看,是一种“受话”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似乎成了一种天经地义的程式。而且,这种千篇一律的僵化的教学程式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蔚然成风。这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还有教学操作的原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阅读教学对“教学”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这种“受话”式的教学观念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千百年,可谓根深蒂固,并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思维的惯性。要转变这种教学观念非一日之功。从目前的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阅读教学已陷入了以功利为目的的泥潭。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可以转化分数的诸多结论,如让学生背诵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的含义、课后练习的答案等等,使原本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变得味同嚼蜡,教师疲于讲,学生倦于听和背。从教学操作的角度来看,“传话”式的阅读教学简单易行,教师通过阅读文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设计一些问题,并预先确定好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然后在课堂上采用一问一答的“传话”方式进行教学。尽管在答问过程中也采用一些谈话、讨论的形式,但是,谈话、讨论问题的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因为教师的提问是有预定的“标准答案”的,学生的回答不是过猜测这些“标准答案”而已,最后还是由教师一锤定音。这种“传话”式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复杂、动态的阅读教学活动变得简单化、静态化。这种简单易行的操作,教师既无须付出艰辛的智慧努力,又能应付目前的考试,可谓一举两得。这恐怕是目前阅读教学难以改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由此可见,“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关怀,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过程观,即变“传话”教学为“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包含着“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层意思。“阅读对话”是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形式主要有“师本对话”和“生本对话”。“教学对话”是讲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其形式主要有“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阅读教学的改革为什么要从传统的“传话”式教学走向现代的“对话”式教学呢?首先,从阅读教学的目的上来看,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然而,在“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而且,这些知识是预定的,结论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在这种被压抑的状态下学习,怎么会得到发展呢?“对话”式教学却截然不同,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尽管“对话”86\n式阅读教学也涉及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是,此时的知识已转化为对话的话题,知识的结论不再是预定的,而主要靠对话生成。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通过多向对话,知识得到丰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从而实现对话教学与发展学生素质的有机整合。其次,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在“传话”式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皇上”,学生是“臣民”,两者之间是依从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决定了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即教师教学生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学生的素质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对话的主体,对话的话题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在围绕话题对话时,师生之间可以敞开精神,彼此接纳与分享,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这正如弗里在《被压制的教育学》一书中所说的那样:“通过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及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特权式'讨论已不再奏效……这里没有谁教谁,也没有自己教自己,只有从头至尾在相互地教。”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教学呢?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沦落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对话的热情,让他们从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促进他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般是围绕文本中的话题或由文本生成出来的相关话题来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并形成各自的想法和认识。试想,如果自己对文本的内容一无所知,那么,你拿什么和人家“对话”呢?因此,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师生双方与文本的契合程度越深,师生之间的对话水平就会越高,越有效。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与学生对话的“底气”。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最重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读,二是想。读,是指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的有效策略有哪些?从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把主要心思放在认真读书、钻研教材上,而是粗略地读几遍课文,就开始匆忙地写教案了。这样做,既不能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进行对话的“底气”。然而,从目前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的语文教师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挤掉了学生宝贵的个体阅读的时间,结果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常常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谬误,甚至出现一篇课文教完,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怪现象。这怎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既包括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也包括与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景象等方面内容的对话。然而,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生活的经验还不够丰富,文化的积淀还不足,认知的能力还不强,因此,他们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靠自身的努力不能排除的阅读障碍。如果这些阅读的障碍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学生对阅读将会产生畏难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对阅读将会失去自信心。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架设沟通文本的“桥梁”。例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如阅读小说,可以抓住线索和环境理解人物形象;阅读散文,可抓住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科技作品,可抓住作品中所反映的科技内容,体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可抓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等等。86\n3.抓生成性教学,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关键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就是“预定性”,问题及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对话式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对话过程中生成。阅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第八讲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思考练习1.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2.你怎样理解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3.怎样运用新的阅读教学价值观改进阅读教学?4.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把握”有何意义?5.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6.阅读教学中的“传话”与“对话”有什么意义?7.“对话式”教学对学生发展有什么意义?8.在阅读教学时间中,怎样进行有效的“对话”?9.为什么说“生成性”教学是有效对话教学的关键?第九讲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学习重点1.阅读教学中的“对话”2.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设计学习难点对话教学中的“生成性”学习方法指导分析教学设计案例,撰写研究报告。第九讲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学习内容案例1花钟(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阅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适宜、适应、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你是否知道不同的花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一样?为什么课文用“花种”作为题目?花也能像时钟一样报时吗?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的秘密。2.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自己对“花钟”的理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归纳“花钟”的意思。如,花钟是由花组成的时钟;花也能像时钟一样报时)3.自主阅读,感知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86\n(2)同桌读课文,能读得正确、流利的同学可以得“优”,暂时还未达到要求的同学得“良”。(3)检查自学情况。①鼓励得“优”的同学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②给得“良”的同学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努力,也达到“优”。③鼓励学生自找对象,比一比谁读得更好。(4)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以上教学环节,注意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感知课文,通过自读、互读、赛读等形式,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又转变了学生阅读的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二、引导探究,理解课文内容1.细读第一段,填表什么时间什么花开了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 2.同桌互读,一人读“什么时间”,一人读“什么花开了”,并试着互背课文。3.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如果强调“开花的时间”,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什么花开了”,又该怎么读?(教师先示范一两句,然后由学生自读感悟。)4.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几种花,你还知道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5.自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交流:(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会不同?这与哪些因素有关系?(2)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真妙,妙在哪儿?6.细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下面句子加下划线的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左右、往往、大致”这些“模糊”的词语的准确用法,使学生懂得,这些“模糊”词语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状况的准确反映,也正是作者仔细观察的结果。)三、合理延伸,培养语文综合能力1.扩展阅读大家知道,只有人才有语言,你是否知道大自然还有语言?读一读下面这首诗,想一想,你从这首诗中发现了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脉。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2.只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我们将会从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中发现无穷的奥秘。这段时间,你观察了哪些事物?从这些事物中你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先与同学交流一下,然后再写下来。86\n[评析]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精神。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探究,同桌互读互评,既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确保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第二,注重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读中感悟(如:如果强调“开花的时间”,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什么花开了”,又该怎么读),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如: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几种花,你还知道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而把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鼓励学生在发现、探究中学会学习。每个学生都有发现探究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探究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发现、探究源于对事物的好奇,源于问题。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把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设置疑问:花也能像时钟一样报时吗?让学生带着疑问感知课文。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课堂延伸环节,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观察、思考的方法,自主探究阅读,自主观察练笔,从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2美丽的小兴安岭(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3课、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12单元)[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启发想象、描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审美的乐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嫩绿、汇成、欣赏、密密层层、挡住、视线、献出、可口、鲜嫩、名贵、又松又软”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诱发美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去看一看,看看小兴安岭究竟美在哪里。(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急于阅读课文的欲望。)二、初读课文,感知美1.师: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你们能读好它吗?老师相信你们会读好。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好。(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读正确,读流畅。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3.检查朗读。师:你们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吗?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一段读给大家听。(相互正音,教师相机激励。)4.比赛朗读。师: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基本上做到了读得正确、流利。现在我们来进行朗读比赛,大家愿意参加吗?请每组选一位平时较少读书给大家听的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你们愿意帮助他吗?(只要达到正确、流利,就给一等奖。)(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关注全体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进行设计,如: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读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其实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86\n选平时较少读书的同学参加比赛”,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暂时落后的同学也获得成功的自信。所有这些,让学生体验到的是尊重、信任与关爱,享受到的是激励、鼓舞和鞭策。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5.讨论交流:小兴安岭美在哪里?三、精读课文,感受美1.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小兴安岭美在哪里?先把反映小兴安岭美的事物划出来,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2.小组合作学习。(1)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评一评谁读得最美,并选派代表准备在班内交流。(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只要能读出美,朗读的声调、速度、语气都可以不同,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2)各小组选择小兴安岭一个季节的内容,合作画画。(这一环节的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画画,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3.课堂交流,展示合作成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朗读、画画成果,并评选班级“朗读小能手”、“优秀小画家”。4.品味词句,训练语感。课文用准确的词句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十分形象、生动。教学时,可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1)教师“示例”引路,让学生领会品味词句的方法。“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因为“抽出”就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让人感到小兴安岭春天的树木充满生机和活力。(2)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品味句中用词的准确和精妙。△“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秋天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3)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品味词句的基本方法,如朗读法、换词比较法、浮现画面法等。四、启发想象,创造美1.假如你是小兴安岭的导游,你怎样向游客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以导游的身份说给大家听听。2.小兴安岭的物产很丰富,请你选择一种物产,并为这种物产写一则广告。[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读中体会美。在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琅琅的书声。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走进课文,品味语言,和作者的心灵进行直接的对话。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激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喜欢读,让学生感知读,深究读,品味读,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朗读,让学生读出味儿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第二,画中亲历美。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和色彩来说话的。”在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感受到小兴安岭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小兴安岭画出来,即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连成一幅幅色彩明丽的优美的画面。通过画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每一个学生的画面不可能完全一样,学生通过画面的交流,相互促进,对小兴安岭的美会产生一个新的认识。86\n第三,说中体会美。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和精神共同建构、生成、发展的过程。在本教学设计中,借助“说”把情感引向深入;初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小兴安岭的感觉;精读课文,说说小兴安岭究竟美在何处;品读课文,创造性地说出小兴安岭的美景。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地用心在体验小兴安岭的美,体验文章表达之精彩,使他们深深地陶醉于美丽、快乐之中。案例3翠鸟(国标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翠鸟》一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文章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以及捕捉小鱼时动作的迅速、敏捷,使人读了顿生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关键词句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出示翠鸟的彩色图片)你想知道翠鸟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通过简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急于阅读的欲望。)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2.让学生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的意见,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自己的不足再读课文。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以上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一)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1.出示翠鸟的彩图,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翠鸟长得怎样?(让学生按“羽毛——身子——眼睛——嘴——爪子”的顺序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2.师:是啊,多美的翠鸟啊!那么,课文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外形美写下来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翠鸟的样子。3.师:翠鸟真美,看到这样美丽的翠鸟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感受到的翠鸟的美读出来,看谁最能读出翠鸟的美。学生自读——指名读——赛读。4.逻辑引读,指导背诵师:让我们把翠鸟美丽的外形记在自己的脑海里。教师引,学生读。翠鸟真美啊!它有一双(),它的颜色()。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它的身子(),一双()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的嘴。5.同桌互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以上教学设计,通过观察和美读,让学生从视觉和心灵上感受翠鸟的“形”之美,在美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背诵,把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过渡:翠鸟除了外形美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看下面的课文。(二)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体现翠鸟的动作特点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真快?把这些词句划出来与同桌交流一下。86\n2.师: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之快吗?(学生自读→指名读→赛读)3.分小组交流。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一个写得更好,好在哪里?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三)理解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读后分小组讨论:孩子们听了老渔翁的话,他们的脸为什么会“有些发红”?2.假如你看到了翠鸟,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四、扩展阅读,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1.默读《鹰》一文,思考:(1)作者是抓住鹰的哪些特点来写的?(2)你从这篇文章中知道了哪些鹰的知识?鹰要是鹰在你的房间里展开双翅,它足有你的床那么大。别看它又大又重,仍能在空中飞翔自如。有时它能借着风劲儿在天空滑翔。鹰的窝是用树枝建在悬崖峭壁上的,那巨大的窝足可以装下一个人!鹰要年复一年地使用这个窝,所以建得非常结实。鹰妈妈下蛋后就和鹰爸爸轮流趴在窝里孵小鹰。小鹰出世后,它们又一起照料孩子,给孩子抓回老鼠、兔子、鸭子、鱼和蛇,还有松鼠。不过,鹰并不总是自己去捕食,有时它们会去抢别的鸟的猎物。它们在空中猛追那些叼着食物的鸟,直追得那些鸟筋疲力尽,不得不丢下食物逃命。也许你会觉得鹰的体形很大,它的叫声也大。其实和你想的正好相反,鹰的叫声很小,还挺像婴儿的哭声。鹰用它那钩子般的嘴和尖利的爪子来攻击和自卫,它的爪子能抓破动物最坚韧的皮。鹰还有一双千里眼,它在高高的天空飞翔,有时我们都看不见它,而它却能看见地面上的小东西。鹰的外貌并不都一样。金鹰头上有个金色的羽毛冠子。秃鹰并非真秃,因为它头上的毛是白的,也比较稀少,所以有这种称呼。有些鹰穿着羽毛“靴子”,那些羽毛长过它们的爪子。有的鹰则整条腿都裸露着。鹰的图案在许多国家的钱币和徽章上都有,可是活在世上的鹰却越来越少。现在不少国家制定了法律,保护这种鸟类。2.默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小鸟,你回来吧!有一只小鸟,它的巢在高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的快乐。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树下有许多的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看,它又出来了!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小鸟,你回来吧!(1)那只小鸟后来会怎么样?它还能回来吗?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2)假如你是小鸟的妈妈,会怎样控告那位用弹子射小鸟的人?(3)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组讨论,说一说保护鸟儿的好办法。五、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1.查资料,评选鸟类能手。 鸟 名86\n外形与特点歌唱能手 捉虫能手 捕鼠能手 筑巢能手 2.全班同学一起办展板,放到校园里让其他同学一起了解鸟类,保护鸟类。[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在本教学设计中,主要是借助朗读,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初读阶段,侧重于认读感知。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从而进入课文所蕴涵着的情感中。精读阶段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内化。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扩展阅读,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如何抓住特点观察描写动物”的方法,自主阅读,既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评选鸟类能手,办展板,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侧重于揣摩感悟。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子,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究和发现语言的规律。熟读成诵阶段,侧重于积累内化。熟则能悟,悟则能化。第九讲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思考练习1.评价《花钟》的教学设计。2.你认为《花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互评朗读分”的做法好吗?为什么?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中,学生读课文占了很大比例.你认为教师这样一来设计合理吗?为什么?4.《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体现出阅读教学对话理念吗?5.你认为《翠鸟》的课外延伸设计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吗?为什么?6.评价以上三篇教学设计的“生成性”问题。 第十讲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二)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阅读教学中的“对话”2.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学习难点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联系学习方法指导86\n分析教学设计案例,集体研讨。第十讲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二)学习内容案例4荷花(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去感受、体验和理解荷花的“形”之美,“神”之美,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让大家来猜两则谜语,看谁猜得既快又准。(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莲,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莲藕)荷花,有“花中仙子”的美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目睹一下荷花的风采。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圈划出生字、新词,凭借拼音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课文。读得好的由同桌加“☆”。3.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4.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2)分小组朗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读。(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2.抓重点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1)读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冒”字用得好在哪里?(2)读了“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想象一下,荷花有哪些姿势?(3)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4)如果你也是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既理解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3.逻辑引读,试背课文。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我赶紧()。荷花已经()。荷叶(),像()。白荷花在()。有的()。有的()。有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如果把(),那画家的本领()。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穿着(),站在()。一阵微风吹来,我就()。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风过了,我()。蜻蜓飞过来,告诉我()。小鱼在(),告诉我()。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是在()。四、扩展阅读,培养自学能力86\n1.细读下面的文章。(1)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把描写荷叶、荷花的语句划下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它与课文中描写的荷叶和荷花有什么不同?野 荷 塘在蓝色的乌苏里江拐弯的地方,有一座绿林掩映的边陲小镇。沿着顺坡而下的街道行走,只见油漆的橘红色铁皮屋顶,如朵朵盛开的玫瑰花,耀眼而热烈。走到江边,手扶江堤栏杆眺望,中俄两国的船只在各自的航道来往穿梭,绕过一座座翡翠般的小岛,鸣笛驶向乳雾迷蒙的远方。在堤下的沙滩,我们看见一群群孩子在浅水里嬉戏,那一阵阵欢笑声,在江面上传出很远,很远……多美丽的边镇景色啊!“别看小镇偏远,秀山秀水多着哩!”陪同我们的当地干部老刘自豪地说,“离镇不远的草甸子里有一塘野荷花,现在正是开得茂盛的时候,那才美呢!”我们一听,在祖国这么北的边境还有满塘荷花,不由心驰神往,忙齐声请他领我们去看看。他却神秘地冲我们一笑:“这是一群孩子发现的,也由他们管理,所以得经过他们‘批准'才行!”说着,他双手拢嘴朝江里游泳的那群孩子喊:“大鹏,二龙!”话音刚落,其中两个男孩子穿好背心裤衩,又甩了甩头发上的水珠,跑了过来:“刘叔叔,有事吗?”“这几位叔叔远道而来,要参观你们的野荷塘,成吗?”“欢迎!欢迎!”两个小家伙笑嘻嘻地同我们握握手,说,“我们下午还有课呢!明天再领你们去行吗?”“行!一言为定。”我像孩子似的伸出小拇指,与他俩“拉钩”。次日黎明,我还在睡梦中,便被大鹏和二龙喊醒上路了。淡淡的晨雾笼罩着静静的山林和草甸子,深深吸一口空气,一股花草的清香便扑鼻而入,像喝了一口新酿的蜂蜜。脱鞋趟过一片草甸子,两位少年朋友高兴地说:“到了!”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又走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和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浮在水面的圆圆的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荷叶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在荷塘中间,有两处大片的荷叶挺出水面,高低参差,互相挤碰。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本来,在南方,荷花并不稀奇,几乎凡有池塘必有荷花。然而,在祖国遥远的北方边境,竟然也有这满塘的美丽荷花,就不能不令人拍手称奇。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粒莲籽,不小心遗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籽,小心地播种在这里?经过严酷的风雪冰霜,经过长长的岁月沧桑,野荷花没有在恶劣的气候中死去,却锤炼得更坚强,越繁衍越茂盛,终于,把一个沉睡的池塘装扮成一个荷花万朵、香飘天外的花的世界!为了细细品味野荷塘的情趣,当天傍晚,我心血来潮,独自一人前往观赏“荷塘月色”。走出小镇,沿着弯弯曲曲的草径穿过山林,我的心不由紧张起来,会不会遇见野兽什么的?偏偏风过暗林,发出低低的涛声,使人疑是兽吼。正在我踌躇是进是退的时候,草径对面传来了朗朗的笑声。走近了,才看清是大鹏和二龙。原来他俩刚巡视完野荷塘,正要回镇去,听说我还要再观野荷塘,两位少年朋友二话没说,返身又领我朝野荷塘走去。晚上的野荷塘虽然看不清亭亭玉立的花朵,但远远看见那荷叶荷花组成的淡淡绿影,平静的水面倒映出的金色明月和对岸水面反射的一抹橘红色霞光,以及听草丛中各种虫儿的鸣唱,也别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此时,我仿佛进入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临走时,大鹏和二龙脱下衣裤泅到湖中,每人摘下几片荷花瓣送给我,并抱歉地说:“我们有规定,谁也不许摘荷花,只好送您几片花瓣留念了。”我深深理解孩子们的心,就珍重地将荷花瓣夹在笔记本里。我期望着以后翻开笔记本,就能看到美丽的荷花瓣,想起野荷塘里的野荷花,想起具有美好品质的小镇少年朋友……2.读一读,说一说:读了《采莲曲》,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把这幅画面画下来吗?采 莲 曲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86\n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蓬,/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五、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师: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根(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现在我们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揭示莲的奥秘。课外请教专家、老师,或查找资料,从以下问题中选择一二,进行科学探究,展开交流。在此基础上,以莲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题目自拟,字数不限。1.莲的历史、品种、栽培、用途等2.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3.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4.千年古莲发芽之谜5.莲生长繁殖得特别快的原因[参考资料]一、荷花——花中仙子荷花,别名莲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莲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最初细小如手指,称为莲鞭。莲鞭上有节,节再生鞭。节向下生须根,向上抽叶和花梗。夏天生长末期,莲鞭先端数节入土后膨大成藕,第二年春天萌生新株。夏天长叶开花。叶盾状或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色有淡红、淡紫和白色等,单瓣或复瓣。花谢后形成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性喜温暖湿润。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泊栽种较多。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它出污泥而不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喜欢以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是最优美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图案纹饰和造型。二、由莲而来的一项科技发明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在想象中体验情感。想象是人脑在已有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尤其是依托课文语言,凭借生活经验的想象,创造性地再现课文的情境,能让学生充分获得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任学生在想象的王国驰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第二,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86\n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如:通过激疑,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让同学闭着眼睛听读,读出课文所描写的意境,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学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感悟。在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中,其乐融融。第三,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一是通过扩展性阅读,提高学生综合比较的能力;二是通过探究性活动,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案例5秋天的雨(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秋天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连起来,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画卷。为了使学生体会到秋景的美丽,感受到课文的语言之美,在教学时,应整合音乐、美术学科的方法,使静态的语言符号流淌出音乐的旋律和图画的意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4)积累好词佳句。[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秋雨吗?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秋雨给大家说一说吗?你们猜一猜,秋雨有颜色吗?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一下秋天的雨。(板书课题)(以上教学设计,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并通过设置悬念:秋雨有颜色吗?激发学生急于阅读的欲望。)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正确。(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课文,凡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3.检查自学情况。(1)检读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3)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秋雨的什么?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3)讨论:为什么说秋雨“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秋雨不大,润物无声。)(4)启发学生想象:读了这一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雨的色彩。(2)分小组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参加赛读。(3)班级赛读。(4)讨论:为什么说秋雨是“五彩缤纷”的?由“五彩缤纷”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让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画一幅画,画后交流评议。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2)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3)讨论:①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除了课文中讲的几种气味,你还知道哪些气味?②86\n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快要到了,动植物作了哪些准备?③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感受。四、品读课文,积累语言1.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3.评选背诵能手。(凡能既快又好地背诵全文的可获“背诵能手”称号)五、扩展阅读,培养能力1.细读下面两篇短文,想一想:“春天的雨”和“秋天的雨”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根据下面两篇短文的内容画一幅画,并在班内举行一次展览。春天的雨(一)浓云密布,像万千奶牛,丝丝小雨,似乳汁滴滴,哺育着刚刚苏醒的大地。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咂着乳汁的甜蜜;幼芽伸出了舌头儿,舔着鲜美的雨滴;花苞胖了,滚动着晶莹的眼球,柳枝醉了,摇动着俊俏的躯体;小溪乐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笑的涟漪……春雨是彩色的,染红了桃杏,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春雨是香甜的,你可闻到麦浪稻穗、熟瓜蜜果的气息?小草说:春雨是天女撒下来的花瓣;蜜蜂说:是天上滴下的蜜;我说:是辛勤的人们的汗滴。春天的雨(二)从灰蒙蒙的天上,从飘动着的云层里,从轻悠悠的南风中,落下来了,落下来了——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千万条银丝,荡漾在半空中,弥弥漫漫的轻纱,披上了黑油油的田野。雨落在水库里,像滴进晶莹的玉盘,溅起了粒粒珍珠;雨落在树梢上,像给枝条梳动着柔软的长发;雨落在大地里,卷起了一阵轻烟,土地好像绽出了一个个笑的酒窝……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从学校的玻璃窗上流下来,从新打的抽水井边上流下来,从拖拉机的车轮上流下来,仿佛给匆匆赶来的春天洗尘。老大爷站在院中,眼睛眯成了一条线,雨从他的旱烟管梢上流下来。年轻的姑娘,顾不得淋湿自己的花衣裳,在雨中唱着歌。她们望见了雨后的彩虹,绿茵茵的小苗……雨从她们的发辫上流下来。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它轻轻地轻轻地流过人们心田。像醇酒一样浓烈。像甘露一样清凉。落啊落啊!好像在大地上,敲起了一阵叮叮咚咚的丰收的鼓点……[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特色:第一,重视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学到作者运用语言之匠心。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有其个性特征,离开了对言语作品的品味,离开了具体言语环境的思想教育无疑是空中楼阁,镜中之花。本课教学设计,力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言,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填补文章的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通过学生对文章重点的探究、品析,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依情赏文,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既受到崇高人格的熏陶和感染,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第二,让学生在美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于直觉体验、综合感受。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如看图、朗读、想象等,让学生直接地、全方位地、整体感知语言,有所悟,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读书领悟语言文字,学生从中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86\n第三,重视比较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比较“秋天的雨”与“春天的雨”的异同,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让学生初步领悟到如何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案例6掌声(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课、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的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包含充沛的情感。课文通过外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外向内”感受这些情感。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充满着爱。爱是什么?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自己的座位,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茶,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爱,还可以怎么表达?《掌声》这篇课文将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体会一下爱的含义。(揭示课题:掌声)(以上教学环节,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爱,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圈划出生字新词。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同桌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3.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相机指导。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英子的什么事?(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读和互读,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三、研讨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学思考:(1)课文写了两次掌声,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掌声,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信任;第二次掌声,除了鼓励外,还包含着大家对英子的赞扬)(2)圈划出描写英子神态、心理变化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小组交流自学情况。3.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你从“犹豫”、“慢吞吞”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英子当时的神态表情。)(2)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你从“注视”、“终于”这两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3)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忧郁”是什么意思?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4.讨论:(1)从英子的变化和同学们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使自己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2)假如你是英子,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会对英子说些什么?(3)86\n假设在你的伙伴中,有人或者因学习方法不当而考试分数偏低,或者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或者因外形不佳而自惭形秽……请你与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针对这些伙伴的具体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每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四、扩展阅读,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1.细读《难忘的八个字》一文,思考:(1)文中的小女孩与《掌声》中的英子有哪些相似的遭遇?(2)你觉得文中的伦纳德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为什么说“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2.分小组讨论:(1)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的同学,你将会怎样帮助她?(2)想象一下,这位小女孩后来会发生哪些变化?难忘的八个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同学们问我:“你的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馨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意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们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是“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用右手紧紧捂住了右耳。然后,稍稍把右手抬起一点儿,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进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这位很胖、很美、温馨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五、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1.报刊上,不时有关于伟人、英雄、成功者业绩的报道,荧屏上,经常闪现各种明星的身影。请把目光从报刊、荧屏转向街头墙角,看看那些摆小摊的、扫大街的、捡破烂的……他们的外表怎样?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建议与他们交流,每人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与感受。2.请关心最近媒体的报道,某地有个孩子因天灾人祸而失学,某人因意外事故而落下终身残疾,某人突然患上重病却缺少医疗费用……全班或分组讨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然后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有特色: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把需要点燃的火把。”自主学习正是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主人。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学生间的合作,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让学生在同伴的交流、回答中受到启发,得到进步,共同发展。86\n第二,注重对话教学,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初读感知课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对话。在对话中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在对话中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第三,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关爱”这个主题,一是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爱”的含义的理解;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会关爱他人,实行知与情、情与行的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案例7月球之迷(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2课)[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月球之谜》一文,一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与月球有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另一方面写了一些不解之谜。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估计、神秘、探索”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3)培养学生根据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那么,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还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月球之谜》这篇课文,感受一下月球这个神秘的世界。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分小组互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3.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教师相机进行指导。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和它还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学思考: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2.分小组交流自学情况。3.课堂讨论交流。(1)当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你会产生哪些遐想?(2)由“月球是一片荒漠”,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3)课文介绍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作者是怎样介绍的?(4)你还知道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据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的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另外,还有月球环形山形成之谜、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受撞击发出巨响之谜、月球上不锈铁之谜、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气之谜等。)四、扩展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细读《月亮的自述》一文,说一说: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呢?月亮的自述晴朗的晚上,我悄悄撩开夜幕,悬在蓝色的天空上,把银辉洒向大地,我冰清玉洁的身影,给人以美的享受,无限的情思。人们给我许多好听的名字,如“素月”、“婵娟”……86\n幼儿园小朋友也亲切地叫我月亮姐姐。我一直是人们向往的仙境,人间流传着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神话故事。于是,我便蒙上一层又一层神秘面纱。人们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终于实现了登月的愿望。首次乘着宇宙飞船来拜访我的人,一定会感到惊奇。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我一直是十分美丽的:有银光闪闪的宫阙,有奇花异卉,到处是琼枝玉楼。可是事实上,我仅有成片的环形山、坑坑洼洼的地面和一些地球上没有的元素。由于缺乏氧气,动植物根本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有趣的是:行走在我的表面如同跳霹雳舞、太空舞。因为我的引力相当于地球的1/6,即使是最糟糕的跳高运动员,只需轻轻一跃,就会创造出数倍于奥运会跳高纪录的好成绩。你们看见悬挂在空中的我,只有一个圆盘大,其实我的直径有3476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在太阳系的所有卫星中,我是老五。只因我离你们38万多公里,看上去才显得那么小。你们看见的月光,其实是我反射的太阳光。我是地球的卫星,环绕地球转,地球又自转,这中间平均每18年就有29次地球置身在我和太阳中间,太阳光正好被挡住不能射到我身上。不见了我的影子,好像被吞蚀了,这种现象叫月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天狗吃月”。太阳光全部被挡住叫月全蚀,部分被挡住叫月偏蚀。还有,地球上的人终生只能看到我的正面,见不到我的反面,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即我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从1969年以来,人类已经六次实现了阿波罗载人宇宙飞船登月。听说现在已有向月球移民的打算,我听了真高兴。因为我终日在茫茫宇宙中枯燥乏味地运动着,寂寞而孤独。等到你们来了,就热闹了。以十二万分的热忱盼望你们来做客,来定居。五、引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1.月球的奥秘非常多,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构造、月貌、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球、月球与人类关系等等。班上同学可按兴趣分组,分别探究其中一两个方面,然后开一个专题汇报会,各组推选代表将搜集整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作汇报。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不求意见统一,只求有所收获。2.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风民俗、风景名胜。搜集以上各种资料,班上开一个交流会。有人预测:21-22世纪,人类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再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说一说,这种设想能实现吗?4.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象,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5.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和下面提供的参考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手抄报。[参考资料](1)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2)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86\n(3)赏月佳对●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4)月亮的美称与雅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5)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6)我国启动探月工程意义何在?国防科工委(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将于2003年启动探月工程的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还不雄厚,为什么要启动探月工程,其意义何在?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记者:实施探月工程对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栾恩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点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月壤中特有的氦-3资源是人类未来可长期使用的清洁、高效、安全而廉价的新型核聚变燃料,并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每一克黄金11美元,而每一克氦-3是400美元。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对月球资源的兴趣将越来越浓。开展月球探测,将提高我国认识月球,开发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另外,开展月球探测有利于提高我国航天技术水平,推动空间科学和空间应用的发展。月球探测将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月球探测是航天技术的一次飞跃,是新的科技创新点,有利于促进和提高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航天、信息、光电技术及空间应用的发展,并推动空间科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基础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当前,正值国际上重返月球计划尚未全面开展之际,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开展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确保我国在国际月球探测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记者:根据我国现有的航天科技水平,开展月球探测的条件是否具备?栾恩杰: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能研制生产各类航天器及运载火箭的完整配套的航天科技工业体系,具有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场和航天探控网,具有多种卫星应用开发系统和空间科学研究体系等。这些条件为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根据国情,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基本原则为: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分步实施,持续发展。综合分析国际上月球探测已经取得的成功,以及世界各国“重返月球”86\n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考虑到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工程将按照“快、好、省”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技术。月球探测卫星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各分系统也基本采用其他卫星的成熟技术。运载火箭利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可以满足发射月球探测卫星的要求。我国现有的S波段航天测控网在VLBI(甚长基线干涉)天文测量网的配合下,可以完成首期月球探测和测控任务。中国科学院初步具备了月球探测数据的接收、处理和解译能力。记者:我国月球探测第一期工程方案与美国和前苏联探月初期比较,有什么特点呢?栾恩杰:我国月球探测第一期工程的科学目标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这一方案跨越了美、苏早期的硬着陆、近旁飞跃等步骤,直接进入绕月飞行探测阶段;绕月轨道为极月圆轨道,可以对月球的所有表面进行探测;在科学目标的选择上,月壤厚度和氦-3资源量的全面探测,其他国家没有进行过,月表三维影像和有用元素过去也只进行过部分月面。[评 析]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上教学设计以“月球之谜”为“支点”,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月球之谜,感受月亮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第十讲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二)思考练习1.与同事讨论教学设计《荷花》中的“对话”。2.评价《秋天的雨》教学案例中的生字教学。3.评价《掌声》设计案例中的提问设计。4.《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案例中,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联系紧密吗?为什么?5.在以上课文中任选一篇,与同事集体讨论教学设计。6.根据以上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新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一讲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策略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新的作文教学模式2.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模式之区别3.广泛阅读与提高协作能力的关系学习难点1.学科融合在写作教学中的意义2.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学习方法指导在分析作文教学设计案例的基础上,修改自己以往的作文教学设计。 第十一讲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策略学习内容一、写作的教学策略(一)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的素材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86\n有人曾提出:10岁儿童所经历的生活足可应付小学时代所接触的作文题目,不必再引导学生去专门观察、认识事物。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就行了,不应把观察事物列入作文教学的范畴。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学生作文时,有些题目所需的素材虽然是学生已经经历过的事物,但这种经历大都是无意注意。这些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的记忆淡薄,感受不深,更谈不上对事物深刻的认识。因此,对这些事物,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再观察,再认识。对于有些题目所需的材料,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更需要引导他们去体察积累了。事实上,有创意的表达要源于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没有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就不可能实现有创意的表达这个根本目的。诚然,观察生活的主要功夫在于对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上。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但观察生活不仅仅是为了作文,作文仅仅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部分。训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固然是各学科的共性问题,但是,观察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接受外来信息和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实现的。按其比例,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观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看”,它往往需要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如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等等。多种器官参与观察活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其次,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他们有关观察的方法。我们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小学生写作时,一个常见的心态,就是盼望有“大好人”、“大好事”、“天下奇观”,等待着“舍己救人”、“勇斗歹徒”等感人场面的到来,当然,这些内容如果有的话应该写。但是,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他们经历的大都是平凡而渺小的小题材,例如一棵小草、一只虫、一处小景、一件小事、一点感想、心中的一点小秘密等。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认识生活的能力还比较薄弱,知识的阅历较肤浅。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去要求学生写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社会价值的大题材,不能企盼学生写出什么惊人之作。第二,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定向观察,就是要根据某次写作的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或把观察的事物带入课堂进行定向观察,通过定向观察让学生获取写作的素材。所谓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要求他们凡遇到新鲜的感受,要及时地记在专门的观察本上,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我认为,当学生进入中年级,应把观察的重点放在随机观察上。因为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就会“文思泉涌”。而且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真正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第三,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集中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第四,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以强化对生活原型的再认识。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为此,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广泛收集生活素材的基础上,注意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达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生活原型再认识的过程。(二)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能力需要经历一个长效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我们为什么很难说清自己的作文能力是何时提高的,道理就在这里。学生写作需要有语言的积累。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思路紊乱。这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其目的不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成功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呢?第一,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86\n在抓语言积累上,除了发挥语文课本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外,还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阅读室、画廊、板报和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剪报等阵地的作用,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第二,运用统一的“阅读卡”。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定向的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定向专题阅读,就是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与语文教材的单元阅读、单元作文的语体相协调,以提高阅读和作文的即时效率。自由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选定材料。(三)抓小练笔积累,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有了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积累还不够,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学期7-8篇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练练出来的。练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练笔,抓小练笔积累,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其好处是:(1)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2)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3)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可先要求写摘录式练笔,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接着写记叙式练笔,重在叙述或描写,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式、感想式练笔,通过抒情、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便于教师检查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可要求学生备一本小练笔笔记本。让他们坚持天天练笔,培养他们良好的练笔习惯。(四)拓宽训练的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向课下,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学生的作文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自然产物。这样的作文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写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上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写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作文的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①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学生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景,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景的内容写下来。这些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作文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②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物理和化学课上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③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充气雨衣》(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也让学生完成一件小制作,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④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难忘的一天》(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练后的感受写下来。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作文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作文的主要形式有:①86\n情节扩展式。例如:学了《小伙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8课)后,可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启发学生想象:玛莎拿着安东送给他的面包会说些什么?周围的人又会说些什么?②文尾续写式。如:学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4课)后,可让学生续写《售货员阿姨又遇见了那位男孩》。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⑤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就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4课)后,让学生孩子写一写《我和妈妈的故事》。(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倾向性问题进行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都可以,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块说理议论的创新园地。(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擂台赛活动;班组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组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五)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高效率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必须根据创新思维的特性,科学地安排创新思维的训练。一般来说,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性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1.冲破思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从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大多数学生只是写妈妈怎样关心自己的事,往往千人一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作文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作文来。例如:“在学雷锋的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五子登科”(抱孩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推车子)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作文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作文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作文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定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②受《挑油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滥竽充数”的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不应充数”86\n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要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多年的根本原因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竟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着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从选材来看,反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磨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与事、景与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从立意来看,可以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作文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六)构建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作文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须要强调的是,我们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而是因为学生刚进入写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写作时考虑较多的不应该是写作的方法,而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作文初稿之后进行,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会有真情实感。(3)86\n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完成作文初稿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4)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讲评中惯用的“纠缪法”只罗列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无能感”,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听到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价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人体会激发分泌激素,使整个大脑的神经活动水平提高,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缪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激励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产生自信。一个人一旦有了自信,就会产生追求完美的愿望,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写人类纪实作文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写人类纪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而且,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最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情感,使之感受深刻,使学生乐于习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写人类纪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人的习作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回忆,确定习作素材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入手,帮助确定写作的素材。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你按要求写下来:最需要告诉老师的那个人这个人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可以几件) 2.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题目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以上填表内容,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并允许学生调换所要介绍的那个人,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习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学生的习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86\n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向大家介绍一下。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把写人的文章写成叙事的文章,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这是学生写人习作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我把这篇习作带来了,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行吗?(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或同桌)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中,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点呢?然后教师揭示写人类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三)构思起草,修改完善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将自己最需要告诉教师的那个人写下来给老师看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3.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4.指导修改,完善习作。(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呢!(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4)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修改的过程和理由。(5)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评议,再进行全班评议。(四)指导评赏,成就激励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将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佳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断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对评赏得好的同学,老师将授予“浪花奖”。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3.教师组织学生评议班级“浪花奖”。4.提供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86\n(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寄给远方的亲人。(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画廊投稿。(4)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5)当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编自己的优秀习作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 析]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性”:1.情意性首先,教师采用“迂回”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领悟到“我需要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使学生有了宽松的“写作心境”,变教师“要我写”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我要写”的内在需求。其次,教师采用评奖、提供发表条件等多种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的激励、情致的唤醒和情感的熏陶。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作文内容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语言。2.自主性学生是习作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启发学生乐意写和学会写上。从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来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回忆和选择习作素材、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和评赏。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维持、强化学生的习作兴趣上,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和谐共振。3.规律性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小学生习作的认知规律。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从“积累(生活和阅读)→构思→修改→评赏”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来看,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也符合学生习作由“感悟生活→理解表达→修改完善→评赏提高”这一习作的心理规律。 三、记事类纪实作文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记事类纪实作文是以记叙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记叙文,首先要练好记事的基本功,因为记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同时,它又是写人、写景、状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练笔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记事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记事类纪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的素材。(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和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习作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回忆,选择习作素材1.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你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美好的往事便会浮现在你的眼前:在街头巷尾、校园里、家里、村子里、上学路上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儿,夏令营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时的欢乐,除夕之夜吃团圆饭的热闹情景,寒假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好事,在家里与父亲对弈的有趣情景……这些事情,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受到鼓舞,有的让你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有的使你受到了思想上的教育和启示,有的使你学到了新的知识,有的使你增长了见识和才干。能不能把你认为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向老师介绍一下呢?请你根据下面图示好好回忆一下: 2.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或调整写作素材分四人小组互议时,教师提出互议要求:①你为什么要向老师介绍这件事?②86\n你还有更值得向老师介绍的事情吗?如果有,可以调整。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向学生渗透写作目的教育;二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选材的积极性。(二)指导构思,教给习作方法1.指导学生学会自拟题目(1)启发谈话:同学们都想把自己最想告诉老师的那件事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你们一一介绍,你们能不能把要告诉老师的那件事写下来给老师看呢?不过,要把这件事写下来,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习作的题目。(2)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记事类课文或自己读过的记事类习作,启发学生思考:记事类的文章我们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确定文章的题目?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记事类文章拟题的基本规律,既可以按时间或地点拟题,也可以按中心事件拟题。(3)让学生根据回忆的习作素材自拟题目。2.帮助学生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1)启发谈话:同学们读过许多有关记事的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2)教师归纳小结。记事的文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表达的顺序,并列出习作的提纲。3.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万事开头难。学生习作构思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开头难”。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时,要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这样做,一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二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开头难”的问题。(1)启发谈话: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能产生“开门红”的效果,因为读者看文章总是从开头读起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文章开头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想一想:在你读的记事类文章中,哪些开头的形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教师归纳小结。就写一件事而言,常见的开头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如:“劳动是最有滋味的事。肯劳动,连过年都更有滋味,更有乐趣。”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气氛。如:“我今年小学即将毕业了。从不懂事的小孩,到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少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值得回忆的往事啊!在这些往事中,最使我难忘的,是张老师带病给我补课的那件事。”说明情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人公作简要的说明。如:“金秋十月,故乡的柚子熟了。旅居海外的伯父带着他15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南美洲回到了浮云镇。第二天一早,堂妹就嚷着要我陪她去买柚子。”提出问题——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鹏鹏虽然有个储蓄罐,但今天储,明天用,所以总是空着。可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储蓄罐渐渐地满了,沉甸甸的。谁知好景不长,一天,我摇了摇他的储蓄罐,空空的了。钱到哪儿去了呢?我的心里顿时升起了一团疑云。”展开联想——从某一个事物追溯到某一件事情。如:“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张我和李老师合影的照片时,就想起一件十分羞愧的往事。”开头的方法尽管有多种多样,但具体写作时,还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运用。可以用一种方法开头,也可以将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开头。(3)先让学生根据习作的需要写一个开头,然后教师指名交流,再作适当的指导。(三)学生起草,完成习作初稿学生起草时,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四)指导修改,完善习作1.教师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86\n2.示例修改,突破难点。学生写记事类的文章,常见的毛病就是不能把事情的经过(即重点部分)写具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出示典型的“病文”,组织学生讨论修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例如:学骑自行车(病文)每当我看见别人学骑自行车的那“笨”样时,总不由得想起自己学骑自行车的事来。那是去年的事,我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就这样,我一放学,做完作业就去学骑车。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不知摔倒多少次,摔得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尽管如此,但我一想,一定要学会,就什么都不怕了。坚持数日,终于学会了。那一年,我家里买了一辆新自行车。我看到它,高兴极了,说:“这车要是给我骑,那该多好啊!”这时,妈妈在旁听到了,笑笑说:“你要是会骑,就给你骑。”妈妈的话,激励了我,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车。开始,我骑在书包架上学,接着学跨,一次不行,再来一次,摔下来,爬起来,再跨上去,再摔下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而且还学会了在操场上单手扶着骑,双手不扶骑,还会带人骑哩。古语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决心,什么事都能学会。从我学骑自行车这件事来看,就证明了这一点。修改提示:以上这篇习作,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是否清楚?“为什么学骑自行车(起因)?”“怎么学的(经过)?”“学的结果怎样?”(结果)重点部分是否写得具体?用“——”划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3.学生自改习作。要求学生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记叙是否完整,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4.分小组互批互改。5.课堂交流。要求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修改的过程和理由。6.对通过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五)指导评赏 成就激励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精美之处,这是你辛勤劳动的结果。请你将自己习作中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让他们与你一起分享成功的欢乐。2.分四人小组评赏。可以自己评赏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评赏他人的习作。3.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评赏自己的习作或评赏推荐他人的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4.对评赏得好的同学授予“浪花奖”。5.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评 析]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作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这一现代教学思想。第一,突出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自我构思、独立修改和评赏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第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主体参与。根据记事类纪实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有目的地教给学生如何拟题、如何有序表达、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等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的,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动态平衡。第三,重视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事来写,确保学生习作素材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其次,从拟题到构思,鼓励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这样可以克服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的毛病,使学生的习作充满个性。四、写景状物类纪实作文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86\n学会写景状物是中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写作基本功之一。万物皆有灵性,美无处不在。一处美景,一种自然景观,一棵树木,一只小鸟,一件小小的工艺品,往往都蕴含着某种情趣,它能引起人的联想,触动人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景物或事物,把握景物或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二是要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写景状物类纪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累写景状物的素材,并能抓住景物或事物的特征加以细致描绘。(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景状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自己认真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回忆,确定写作素材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景物或事物,或是因为它美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含的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遐想,触动了你的情思。如果能将自己喜欢的景物或事物写下来,那该多有意思啊!请同学们先好好回忆一下,然后按下列要求写下来: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或事物)景物(或事物)的特征喜欢它的理由 2.交流启发,确定写作题目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以上填表内容,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共享学习资源,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景物或事物拟定写作题目,学生拟题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景物或事物的名称拟题,或按景物或事物的特点拟题等等。(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在学生确定写作素材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景状物的一般规律。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作文中领悟写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读了许多有关写景状物的课文和优秀作文,想一想:在这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哪些文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领悟到哪些写作的方法?先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然后我们一同来交流。2.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法。景物或事物的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观察不细致,这是学生写景状物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同时出示“病例”与修改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方法。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规律。(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作文以及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领悟到了哪些写景状物的方法?(2)教师归纳小结。要写好写景状物的文章,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景物或事物来写,只有写自己熟悉的景物或事物,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第二,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或事物的某些特征加以细致描绘。第三,要根据具体的景物或事物选择恰当的表达顺序。第四,描写景物或事物时,要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三)构思起草,完成作文初稿在积累写作素材、领悟写法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编写作文提纲,然后根据作文提纲写出作文初稿。学生起草时,教师巡视,并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四)指导修改,完善作文1.教师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2.示例修改,突破难点。86\n学生写景状物的文章,常见的毛病就是观察不细致,不能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把文章写具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出示以下典型“病例”,组织学生讨论修改,让学生从中领悟怎样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例如:雨后春景(习作初稿)一场春雨过后,我独自漫步在河堤的小道上,呼吸着清新空气,欣赏着早春的景色。远处的东台山像一位躺着的巨人。山脚下有一排排民房。河岸边的小草绿了,野花开了,树木吐出了新芽。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一块点缀着五彩宝石的大花毯。突然,一阵“嘎嘎”的叫声把我惊醒,原来是群野鸭子在水中尽情地嬉戏。挖沙船的马达轰轰作响,树上的小鸟也在欢快地歌唱呢!一条小鱼跳出水面,给这如诗如画的春景又平添了几分情趣。河中心的小岛就是碧洲芳渡。岛上有一片空地,一个老人在草地上打太极拳,中间的八角小亭里有几个人在谈天说地。河堤下,几个农民在农田里不停地锄地。河堤上四季常青的樟树像一个个英勇的战士,守卫着养育它们的这方土地。春天多美好啊。修改提示:以上这篇作文初稿,作者观察是否仔细,文章内容是否具体?用“——”划出你认为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和同学讨论一下。3.学生自改作文。要求学生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引导学生对照“观察是否仔细,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4.分小组互批互改。5.课堂交流,并对通过修改,作文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五)指导评赏,激发成就动机1.分四人小组评赏。可以自己评赏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评赏他人的作文。2.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评赏自己的作文或推荐他人的作文,进一步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3.对评赏得好的同学授予“浪花奖”。4.汇编班级优秀作文集,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文向少儿报刊投稿。[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凸现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领悟写法、独立构思、独立修改和评赏的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第二,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根据写景状物类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和“示例”修改中领悟如何观察、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学生领悟方法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第三,注重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的协调发展。从认知活动的角度来看,“确定写作素材→领悟写法→构思起草→修改完善→评赏提高”的教学流程是符合学生作文的认知规律的。从情意活动的角度来看,在构思、修改、评赏等教学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耕耘奖”、“百花奖”、“浪花奖”,这不仅为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而且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五、假设类想象作文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小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梦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装着许许多多美好的愿望,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变成孙悟空,还有的想有一对会飞翔的翅膀……学生今天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当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幻想,让学生美好的愿望在自己的作文中得以实现,这是完全可以的。这种作文属于假设类想象作文。86\n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斑斓多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引导学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2)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3)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在你们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那种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使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这是一种假设,也是一种想象作文。任何一个人的想象和幻想,都反映自己的理想、愿望、向往和追求。如果把这种大胆的假设写下来,给人以某种启迪,并能激起别人的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呢?(二)引导定向阅读,领悟写法规律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广泛收集有关假设类想象作文,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揭示其规律。1.课堂讨论,激活记忆表象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假设类想象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设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2.归纳小结,揭示写法规律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设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揭示以下写法规律:(1)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物来写。(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要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3)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三)启发点拨,指导选材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同学们,写假设类想象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如果你想探索宇宙的奥秘,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有一对翅膀的人;如果你对流逝的时光、对古老的历史有一种“揭开谜底”的欲望,你可以把时光想象成可以倒流;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了,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一个机器人等等。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各人想象的内容应该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教师先出示半命题“假如……”和“××的自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将题目空白处补充完整,然后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材料写的理由。(四)扶放结合,培养能力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时,可采取“根据提供材料写→独立构思表达”这一由扶到放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假设类想象作文。这方面的训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改写。例如:可启发学生把诗歌片段《假如我当市长》改写成一个记叙片段,允许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增加内容,但要与原文的写作目的相一致。假如我当市长 假如我当市长,86\n首先盖无数无数的楼房:让所有困居斗室的居民,都用微笑迎接初升的太阳。当然,当然,最漂亮最宽敞的单元,要让模范教师们住上。让他们在明亮的大房里,为未来的世纪精心塑像;让同学们在他宽敞的客厅里,高谈阔论,放声歌唱……(2)续写。例如:根据《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提供的开头:假如我是一个科学家,我将发明一些东西贡献给人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3)扩写。教师可选取有关想象不丰富、情节不生动的假设类想象作文,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或者教师提供有关场景材料,让学生进行扩写。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独立构思表达(1)启发引导,开拓思路教师在进行构思指导时,要在引导学生求异思维上下功夫。让学生明白:同一个愿望,可以想象成多种不同的人或物,同一个人或物,情节结构的安排也可以多种多样。(2)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材,运用学到的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进行独立构思,并完成习作初稿。对在25分钟内能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1.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习作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1)是否通过假设中的人或物来实现自己某种愿望?这些人或物是否具有人的思维和行为?(2)想象是否奇特、合理?假设的推测是否有理有据?情节是否生动有趣?(3)你的习作是否能给人以某种启迪?2.分四人小组互批互改3.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如何修改的过程和理由。4.对通过自己的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进一步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六)指导评赏,成就激励1.让被评为“百花奖”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进行示范性评赏。2.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或互评互赏。3.对评赏得好的学生授予“浪花奖”。4.将班级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在班内或校内传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5.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少儿报刊投稿。[评 析]以上作文教学设计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学生的习作营造“乐学”的氛围在小学生的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他们都有使愿望今天实现的心理需求。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在作文中得到实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启发谈话,既唤醒了学生记忆的表象,又为学生的习作营造了“乐学”的氛围。第二,引导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领悟写法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一是可以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二是可以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感悟,真正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86\n首先,教师启发学生从“自己的愿望”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角度选择习作的材料,并自主拟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改写、续写、扩写等形式的训练,初步掌握习作的技能,最后让学生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在完成习作初稿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表达的能力。第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功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成功是维持学习兴趣的支柱。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只有获得这种欢乐,才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功动机,一是在构思起草、修改、评赏等教学环节都设计了相应的“耕耘奖”、“百花奖”、“浪花奖”;二是将优秀习作汇编成册;三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投稿发表。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六、童话类想象作文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指导小学生编写童话,可以放飞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处在创造性想象能力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在成年人看来无生命的惰性事物,在小学生的眼里大部分是活的、有意识的。因此,指导小学生写童话类想象作文,正是顺应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这必将促进他们心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步发展。童话类想象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想象,使他们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日常生活的表象。(2)通过抓读写联系,让学生领悟童话语言的特点,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夸张等方法。(3)采用由扶到放、由仿到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编写童话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童话是通过做梦一样的想象来编写的新奇有趣的故事。同学们都爱听童话、爱读童话,你们心里装着许多童话故事:什么白雪公主啦,灰姑娘啦;什么狼和小羊啦,什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啦……真是离奇有趣,为了帮助同学们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在神奇美妙的童话世界里飞翔,让我们一起来试着编童话吧!看谁编的童话离奇有趣。(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教师可以通过抓读写联系,激活学生记忆的表象,帮助学生领悟写童话类文章的一般规律。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童话类课文中领悟写法同学们学过不少有关童话的课文,想一想:在这些童话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这些事物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2.引导学生从课外读过或听过的童话中领悟写法同学们在课外读过或听过不少有关童话的故事,想一想:在这些童话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编写童话的基本规律在引导学生归纳编写童话的规律时,教师要揣摩小学生的心理,切忌用生硬抽象的概念化的语言,而应当采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性语言,让学生从中领悟其规律,即童话的三大特点:一是采用夸张的手法,二是采用拟人的手法,三是童话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义。在小学生心灵世界里存在着“物我一体,精神现实”这一特殊的现象,在小学生的眼里,夸张、拟人、象征不是什么修辞的方法,而是他们语言表达的方式。因此,在引导学生领悟童话构思表达的规律时,教师可作这样的提示:同学们听过或读过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童话为什么都那么生动有趣,并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呢?其中的奥秘在于:一是童话里的事物(包括动物、植物、非生物、自然现象等)都具有和人一样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能力,让人读了感到特别亲切;二是作者为了强调描写对象的某些特点,常常通过想象把童话中的事物有意扩大或缩小,甚至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变得离奇古怪,让人读了产生新奇有趣的感觉;三是童话里的事物常常暗示它能代表生活中的某种人或某种现象,让人读了能从中受到某种启迪。(三)由扶到放,培养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编写童话时,可采取“根据提供材料编写——自选材料编写”这一由扶到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编写童话的能力。86\n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编写童话学生刚开始写童话时,教师可采用扶或半扶半放的办法,让学生尝试根据提供的材料来编写童话。这方面的训练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续写或改写原有的经典童话故事。经典童话千古流传,童话形象、故事情节都已基本定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童话形象和基本故事框架重新改写,或沿用经典童话的结局重新构思续写故事情节。例如:学了《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后,既可以让学生改写《乌鸦和大灰狼》,也可以让学生续写《乌鸦第二次受骗》、《乌鸦复仇记》。(2)根据单幅图或多幅图编写童话故事。(3)扩写童话故事。扩写童话故事就是启发学生将所提供的原来比较简单片断,通过合理的想象,将它扩充成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4)续编童话故事续编童话故事就是将一个没有写完或还有可能继续向下发展的童话故事,通过合理的想象,续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在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编写童话故事时,要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上下功夫,要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2.引导学生自选材料创编童话故事在根据提供材料编写童话故事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从仔细观察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用童话的形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有不少同学也喜欢写童话,可一提起笔来就发愁,写什么呢?其实,可写的东西很多,大到自然万物,小到身边的一事一物,只要你多多观察,大胆想象,不愁没有东西可写。比如,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如:小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作为童话的题材。那么,在你平时的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事物是什么?可否选择一两个写一篇童话呢?(2)点拨引导,开拓思路。①教师启发点拨同学们,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事物,即使思想内容和选择的事物相同,情节的安排也可以完全不同。因此,你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无拘无束的表达。②组织讨论,开拓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下面表中提供的材料,展开讨论,以开拓他们的思路。题 材(思想内容)童话题目童话中的角色故事情节保护环境 小猫学艺 ①启发谈话(3)独创自编,完成初稿。同学们,自编童话故事并不难,只要把你平时看到的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事物,通过你的奇妙联想相互联系起来,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怎么想就怎么写。②根据提示独立构思,完成习作初稿请你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从生活中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素材,写一篇童话故事。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学生授予“耕耘奖”。(四)指导修改,完善习作1.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习作86\n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1)童话故事是否完整?(2)想象是否合理、丰富,情节是否具体生动?(3)读了你的童话是否能给人以某种启迪?2.分四人小组互批互改3.课堂交流要求学生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改的——为什么要这样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4.对通过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五)指导评赏,激发成就动机1.让被评为“百花奖”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共同进行示范性评赏。2.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或互评互赏。3.对评赏得好的学生授予“浪花奖”。4.将班级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5.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少儿报刊投稿。[评 析]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注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教师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的童话故事入手,既激发了学生学写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领悟了编写童话的基本规律。其次,采取由扶到放的办法,先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改写,扩写,续写、看图编写童话,然后引导学生自选材料创编童话,这是符合小学生习作“仿中求创,由仿到创”的认识规律的。而且,无论是根据提供材料编童话,还是自选材料创编童话,都把启发学生想象和幻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符合想象作文指导的一般规律的。此外,注意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重视成就激励贯穿在习作训练的全过程,促使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中提高创造能力。七、说明文作文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介绍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在《语文书简》中说:“我觉得说明文极重要,说一种机械,说一种操作方法,说一种原理,皆学生必须学会者。”确实,说明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因此,指导学生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说明文写作教学的目标是:(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2)通过抓读写联系让学生初步掌握下定义、分类别、用数字、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同学们,当你走进繁华的大城市时,你最需要的也许是关于交通线路的说明;当你拥有一台新的电脑或一架新款照相机时,你最想知道的也许是它们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的“说明”;当你游览某处名胜古迹时,你也许最想知道这处名胜古迹的历史与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离不开“说明”,每一个人都需要“说明”。那么,在你熟悉的事物中,你最想告诉别人的事物是什么?这种事物有哪些特征呢?先回忆一下,然后请你按下列要求写下来:最想告诉别人的事物这种事物的特征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86\n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说明文的一般规律。1.启发学生回忆,梳理归纳同学们,你们读过许多说明文,那么,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处呢?先回忆一下,然后按下列要求写下来。读过的说明文(课文或优秀作文)介绍的事物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 2.分组交流,相互启发。3.课堂讨论交流: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把握哪几点?4.教师归纳小结。说明文按表现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释性说明文,如教科书简介,各种知识性文章;一类是文艺性说明文,如科学小品,介绍名胜古迹等文章。要写好说明文,必须把握以下几点:第一,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要把一个事物说明清楚,首先要了解这个事物,认识这个事物,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或深入的调查分析,准确把握其特点。第二,要选择恰当的表达顺序。凡涉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以时间顺序有助于说明事物特征;凡涉及事物空间位置变化的,宜以空间顺序来写;凡须说明事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的,一般按逻辑顺序组织材料。说明文的格式基本上是按“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但也不能绝对化,可以“分——总”,也可以“总——分”。第三,说明文的语言要通俗易懂。说明文,一般情况下,都应当运用平实、简明、准确的语言。当然,说明文语言也应该追求“亮”起来。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但必须记住:语言“亮”起来的基本要求是语言准确、简明、通俗,让人看懂、看明、喜欢;在此基础上做到生动活泼,让人觉得有情趣。第四,要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说清楚,必须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分类比较、数据、打比方等。(三)示例引路,开拓写作思路1.示例引路,启发思考教师先出示“文题”及两种写作思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从同一“文题”的两种不同的写作构思中领悟到了什么?除了这两种写作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文 题]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要求:(1)选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2)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3)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思路之一]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空气、土地、水果、文具、生活用品等等,按自述式作文的一般思路去写,即通过自报家门,自述遭遇,“家”史,变化,愿望等,告诉读者有关知识。其一般思路或写作步骤如下:首先是自报家门,告诉读者是谁(是什么),归属及名称的判断或由来。接着介绍自己的家属或同类,一般采用分类说明和诠释说明,要求简洁明确。再接着是介绍“自己”的特征,包括形状、色彩、大小、本质特点及与众不同之处。然后,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或说明介绍功用价值;或介绍发展史及变化;或介绍生存利用的条件与方法;或介绍“自己”受到的遭遇与将形成的后果,或向人类提出“自己”的要求与愿望。最后,也要让上述事物作自我介绍总结,或点明自我介绍的动机。[思路之二]86\n既然赋予事物生命与情感,可以通过对话交流,即物与物的对话,物与人的对话来说明要说明的内容;或者编写一个故事或寓言,来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设想对话交流,首先要设想一个对话的情境,以期引起对话。接着,就这一情境或问题,两者(物与物,或物与人)根据各自的认识,结合各自的遭遇,说出自己的认识理解或感受,摆出自己的理由,诉说自己的愿望,或者展开争论,评价对方的发言,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要说明介绍对话的结果或对话产生的影响。但无论如何要记住:对话的中心要围绕写作动机,或扣住需要介绍的知识,真正做到“说明白了”。例如“垃圾和江水”的对话。首先描述朦胧月色中,沿岸临江的住户把各种垃圾倒进江中,引起了江水的不满,回忆垃圾污染江水前的美好情景;写垃圾的横行霸道,强词夺理。再接着,写江水的悲惨遭遇和忧愁伤心;写垃圾的一肚子苦水,垃圾的无奈。最后,两者争论不休,只得上环保局打官司。通过垃圾与江水的生动对话,描述了水源污染的形成及严重后果;通过垃圾无奈的诉苦,展示在环境综合治理中,将垃圾“化害为利”的可能性,深化文章的主题。2.自选题材,独立构思,完成作文初稿教师可提供有关题目供学生自选,如:介绍一种家乡作物的种植,介绍一种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等等。也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写一篇说明文。对在25分钟内完成作文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四)指导修改,完善作文1.提出修改要求,学生自改作文。在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常规修改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照下列要求进行独立修改。(1)说明事物时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表达顺序?(2)说明的语言是否通俗易懂?(3)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说明方法?2.分四人小组互批互改。3.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如何修改的过程和理由。4.对通过自己修改,作文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授予“百花奖”。(五)指导评赏,激发成就动机1.让被评为“百花奖”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进行多向对话式评赏。2.分四人小组自评自赏或互评互赏。3.对评赏得好的学生授予“浪花奖”。4.将班级优秀作文汇编成册,并在班内或校内传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5.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作文向有关报刊投稿。[评 析]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说明文与生活的联系中认识日常生活离不开“说明”,每一个人都需要“说明”,从而激发学生学写说明文的兴趣。第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写说明文的方法。在本教学设计中,为了让学生领悟写说明文的方法,一是启发学生回忆读过的说明文(课文或优秀作文),尝试归纳写作的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感悟。二是让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资源。三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分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学生领悟写法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第三,注重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的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为了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先通过“示例”让学生领悟:同一“文题”可以进行多角度构思,然后启发学生自选题材,独立构思,这种先扶后放的写作指导,是符合学生学习作文的认知规律的。 第十一讲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策略思考练习1.在写作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观察?2.如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以提高写作水平?3.什么是“小练笔”?它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什么意义?4.怎样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86\n5.学科融合在写作训练中有什么意义?6.怎样挖掘课文中的作文资源?7.如何结合学生课外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8.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形式有哪些?9.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有什么特点?10.不同类型作文的教学设计有什么特点?11.“写人类纪实作文教学设计”如何体现“三性”(情意性、自主性、规律性)?12.“假设类想象作文教学设计”怎样为学生学习协作营造“乐学”的氛围?13.“童话类想象作文教学设计”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4.你认为“说明文作文教学设计”中,哪些环节设计得较好?为什么 第十二讲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策略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要求2.交际话题的选择和确定学习难点1.口语交际训练与“写”的关系2.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讨论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第十二讲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策略学习内容[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口语交际在社会生活中历来就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一诺值千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交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方国家把舌头、金钱和电脑并称为人生的三大战略武器。人们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创设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如:从讲述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入手、从播放录像片段渲染气氛入手、从巧设悬念入手、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入手等等。例如,在进行《这就是我》的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交际情境——根据当代学生喜欢追“星”的心理,先出示有关同学们大都熟悉的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然后启发学生:看了这些明星你们一定很羡慕他们吧!其实你们也是一颗颗“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现在让我们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用你的笑语、你的歌声、你的幽默、你的智慧,真诚地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了解你,认识你,羡慕你。又如,在进行《向你介绍我心中的美景》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交际情境先出示喧闹的都市、宁静的乡村、丰收的田野、青山绿水等多媒体画面,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同学们,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美景。画面上也许有青山绿水,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皓月……请你闭上双眼感受自然对心灵的呼唤,寻找你心中自然之梦,然后用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它描绘给同学听听,力求把他们也带进你的美景之中。在口语交际中,创设的情境既要有形象性、情感性,又要对交际具有挑战性和诱发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急于交际的欲望。86\n二、拓宽实践的途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只有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必须拓宽学生实践的途径。一是要上好口语交际课。现行中小学国标语文教材都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这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训练内容,使学生通过这些典型话题的交际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二是要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交际实践,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例如: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观点辩论、复述课文、扩编或续编故事等方式参与交际实践。作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构思、先说后写、修改评议、佳作欣赏等方式参与交际实践。三是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如参观浏览、争当环保小卫士、当小导游、小记者采访、小小辩论会、社会调查、模拟法庭、读书交流会等等。三、注重互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人口语交际是听方和说方双方互动的过程,它的核心是“交际”两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只有实现这种“互动”式的交际,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交际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应注重双向互动的过程。从目前出版的中小学国标语文教材所设计的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来看,有一些话题内容双向互动性是明显的,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如“当一回小记者”这样的交际话题,只要事先作些提示准备,指导学生设计一些采访的问题,学生采访时就会较好地进入互动状态。还有一些话题内容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如果不进行优化处理,很容易上成听说训练课。如“学会劝告”这样的话题,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告一方”怎样说话,那就变成说话训练课,失去了互动性。因此,针对这一类话题,教师须要从“互动”的角度进行重新设计,不仅要引导“劝告一方”能言善劝,也要引导“被劝告一方”能言善辩,真正使双方或多方都动起来。第十二讲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策略思考练习1.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是什么?2.在小学生口语交际训练中,怎样创设交际情境?3.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4.选择和确定交际话题要注意什么? 第十三讲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口语交际”教学策略2.“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学习难点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共同设计“口语交际”课第十三讲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学习内容案例1 夸夸我的同学 (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训练8、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天地8)[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86\n《夸夸我的同学》的口语交际训练,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交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夸夸我的同学”口语交际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2)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刻苦学习,能写一手好字;有的人心灵手巧,会做各种手工;有的人热心肠,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某个同学的长处,夸奖同学的长处,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二、创设情境,引导交际1.写一写让学生照样子填表,写出同学的优点。看谁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姓 名同学的优点宋梦奇宋梦奇,你在班级里称得上“全能运动员”。你是上海体育宫羽毛球训练班的学员。你羽毛球打得非常出色,班级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没有一个能打败过你。你不但羽毛球打得好,其他运动项目的成绩也很优秀。上次学校开运动会,你跑步分别获得第二、第三名,跳绳获得了第一名,你给班级争得了荣誉,为我们班获得“体育班”的光荣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我真佩服你。尤 莉尤莉,你是班级墙报委员。你画画可好啦,你出的一期黑板报曾获得全校黑板报比赛第一名。你对自己画的图画要求很严格,每画好一幅画,就从不同的角度去找缺点,去修改,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你也常去看别的同学画画,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学习过来,使自己的画画得更美、更形象。难怪尤莉的画经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称赞。沈蓓敏沈蓓敏,你喜欢做蜡制的小动物。什么大象啦,狮子老虎啦,小狗小猫啦,你都能做,你做的蜡制小动物色彩鲜艳,形象逼真,活泼可爱。班里同学都争着向你要,都想得到一只留做纪念。你精心制作的那些小玩艺儿在学校举办的艺术品展览中还获过奖呢!(通过写,一是可以为下面的口语交际提供素材;二是可以提高学生说和写的综合能力。)2.说一说(1)先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发现的某些同学的优点,一人说后,其他同学可以作补充。说的时候,要求学生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同学的优点,避免空泛。(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说一说,一人说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在小组和班级交流时,教师一要注意让每一位学生有被夸奖的机会,二要注意以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交流,特别要注意发现班上的后进生身上的优点。3.演一演鼓励学生合作,把所发现的某位同学的优点以小品的形式演一演,演完后,让大家猜一猜这位同学是谁。4.访一访让学生自找采访对象,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了解某位同学为什么会有这些优点的。5.评一评在全班汇报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组同学发现别人的优点多,哪些同学汇报得生动。然后,引导学生以后还要善于发现同学更多的优点,多从别人身上汲取长处。三、课外延伸,强化激励课后发动学生办一期板报,先让每一学生准备一张照片(最好与这位同学的优点相符合的照片),接着把班级同学发现的优点写成赞扬语言贴在该同学的照片的下面。板报的题目可先让每个学生自拟一个,然后全班讨论后选择一个大家都满意的题目,如最美的花束、群“星”86\n灿烂等。最后将板报在班内或校内进行展览。[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让学生在互动的情境中学会交际。“夸夸我的同学”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很容易上成听说训练课。为了让学生真正互动起来,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创设多样化的交际情境,如:说一说、演一演、访一访、评一评,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第二,抓难点突破。在夸奖同学的优点时,往往会出现空泛的毛病,如“某某同学,你上课发言真积极,我佩服你!”“某某同学,你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真是个热心人!”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本教学设计中,采用“示例引路”的方法,让学生照样子,用具体的事情写出某位同学的优点,从而确保学生在交际时能做到言之有物。第三,课外延伸,强化激励。在课堂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交际的内容办成板报展览,既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信案例2 介绍家乡的景物(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训练1、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天地4)[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双向或多向互动中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交际的意识和习惯。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2)让学生初步掌握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学会交际,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交际的欲望师:俗话说,月是家乡的明,景是家乡的美。先听一听老师朗诵两首描写家乡的诗,边听边想: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家乡的哪些景物?从这两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梨 花 湾山庄的名字叫梨花湾,柿子、胡桃、梨子,是这山庄有名的特产。这山庄,在春夏两季叫人恋想。梨花开,杏花放,一片好风光。满山腰,红的花,织成一条锦带。围绕着这山村,添加不少光彩。从村边,流过胭脂河。雨后,泉水从山涧流下,冲滚着半江的沙果。水 乡 行水乡的路,水云铺;进庄出庄,一把橹。鱼网作门帘,挂满树;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榴火自红,柳线舞。户户门前,锁一副。要找人,稻花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蝉声住,水上起夜雾;儿童解缆送客,一手好橹。 师:同学们,听了这两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其实,你的家乡也一定有许多优美的风景,你发现了吧?这次口语交际就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家乡的景物。(以上教学环节,一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二是采用“移情”的方法,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二、引导交际,培养能力1.写一写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在交际时有话可说,可让学生先填写下面的表格。什么景物在什么地点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86\n 2.读一读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说清楚,说具体,是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采用示例引路的方法,让学生读一读有关写家乡景物的文章,读后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把家乡的景物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让学生从中领悟表达的方法。荷 花 塘我家门前有个美丽的荷花塘,我特别喜欢那儿的风景。清晨,宽阔的荷塘上面,弥漫着薄薄的一层雾,像谁给荷塘披上了一层白纱。透过白纱,我看到在碧绿色、圆盆大的叶子上,晶莹的小露珠在不时地滚落下来。荷花开着洁白如雪的白花和粉红色的花朵,它们亭亭玉立在池塘上面,仿佛是一群羞涩的少女,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夕阳西下,许多蝴蝶在荷花上飞舞,它们上下翻飞,扇动着彩色的翅膀,使人眼花缭乱。有的蝴蝶背面呈嫩绿色,停在荷秆上就像一片绿叶;有的蝴蝶的正面是黄色的,上面带着一些花纹,飞动时就像朵朵金花。在翩飞的蝴蝶队伍中间,还飞舞着少数黑底红花,身有飘带的大蝴蝶,仿佛是身披绶带的美丽使者。夜里,月亮的银辉洒满了荷塘,这里又是一番异样的景色,整个池塘朦朦胧胧,微风过后,不时地送来缕缕清香。夜,越来越静,只有荷花塘面上偶尔传来的荷叶、荷花的轻微磨擦声。家乡的荷塘,是多么美丽,又是多么地幽静、雅致啊!我喜爱这美丽的荷花塘!我家的菜园我家屋后有个菜园,用篱笆围着,虽说占地不大,可景色怡人。春天,万物苏醒,菜园里一片生机勃勃。可爱的小蜜蜂围着金黄色的油菜花飞来飞去;紫色的蚕豆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翠绿欲滴的青菜挨挨挤挤地排列着,浓绿的叶衬着雪白的梗,显得格外漂亮。放学后,我常常拎着篮子到菜园割菜。好多个夜晚,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园里种茄子、蕃茄……夏天,菜园里果实累累,红、黄、绿、白……色彩绚丽。地上摆满了成熟的菜瓜,沉甸甸的紫茄子,圆溜溜的红蕃茄……一阵雨后,刚长出没几天的鸡毛菜显得嫩绿嫩绿的。几乎每天早晨和傍晚,我都要去菜园,闻闻果香,尝尝新鲜。秋天,菜园西南角的扁豆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紫红的扁豆。地上渐渐枯黄的小草毛茸茸的,好像铺上了一层地毯。我和妈妈一起来到菜园,翻土,用插刀把菜秧种好,然后浇上水。冬天,下雪了,青色的菜苗,黄色的稻草,从洁白的雪被中探出身子,在寒风中抖动。下雪前,我已给菜苗盖上了稻草,以免它们被冻死。我家的菜园,一幅多么诱人的彩色图画呀!3.说一说(1)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叙说自己家乡的美景,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2)由小组代表轮流在班上交流,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4.评一评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评一评:①谁观察得仔细,谁讲得清楚、具体、动人;②哪些同学在这次口语交际中进步最大。评出优秀奖和进步奖。三、课外延伸,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用图画的形式画下来,并在图画的下面配上一段介绍图画的文字,然后办一期板报在班内或校内展览。[评 析]口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本教学设计中,创设了说一说、读一读、评一评等多种交际情境,激发了学生交际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课堂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向课外,一方面拓宽了口语交际的空间,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案例3 说说我自己 (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训练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天地5)86\n[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指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因此,在本次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些生动活泼的交流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提高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2)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3)要求学生在交流时做到态度热情大方,语言文明礼貌。[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在一起学习已经近三年的时间了,你一定想尽快地让同学和老师认识你、了解你吧。这次口语交际活动为你展示自己的风采提供了舞台,请你用你的笑话、你的幽默、你的智慧把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点和缺点真诚地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了解你、喜欢你。(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启发谈话,一是可以激发学生乐意交际的兴趣;二是可以让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抓住自己的特点,介绍自己性格、爱好、优点和缺点。)二、创设情境,引导交际(一)介绍自己1.读一读:请你读一读下面几篇介绍自己的文章,用“~~”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这就是我我姓喻,名杰,“杰出”的“杰”。我长得有点胖,穿上黑色镶红边的茄克衫和少林球鞋,很可爱。我留一头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对不大不小的眼睛,稍扁的鼻子下面有一张小嘴,这张嘴会讲故事,又会唱歌,碰到我认为不对的事还敢和妈妈争辩。有一次,我做了一件好事,来了个“保守秘密”,后来妈妈知道了,问我:“做了好事,为什么不告诉妈?”我说:“难道做了好事,就一定要告诉别人吗?做个‘无名英雄'不是更好吗?”说完我走开了,妈妈只得一笑了之。爸爸说我嘴硬,我挺不服,奶奶说我能说会道,我心里乐开了花。人家问我最喜欢什么?我干脆地回答:“玩!”我玩起来,真是没完没了。放学一回到家,我总是和左邻右舍的几个小伙伴儿,背起冲锋枪,冲呀,杀呀的,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满头大汗的我。玩呀,玩呀,玩得吃晚饭也忘了。妈妈批评我说“玩得太‘杰'出了!”我笑了。这就是我,一个真实的我。我的偶像你要是问我,我的偶像是谁,我会告诉你,我的偶像其实就是我自己。哈哈!你不相信吧!那就听我来介绍一下吧!我长着一张瓜子脸,浓浓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一张樱桃似的小嘴,能说会道。我从小就爱笑,一遇到令人开心的事就会一蹦三尺高,笑得嘴都合不上了。有一次听作文提高班的同学讲笑话,其他人都没有什么反应,而我却开心地笑起来,同学们被我那银铃般的笑声感染了,也跟着笑了起来。我被作文提高班的同学们称为“笑星”,因为我常常会给大家带来笑声。尤其是在课前的五分钟说话练习中,我时常会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的。甚至有一次把我的同桌杨楠的肚子都笑痛了。大家都说一看到我,所有的烦恼就全部消失了。而我的笑容却永远也不会消失。作文提高班的苗老师常说我笑起来像一个小“疯丫头”,嗨!疯就疯吧!反正我就是这个性格。我平时很少愁眉不展的,即使有时遇到不开心的事,不过三五分钟的时间,我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就是我,一个无忧无虑、活泼开朗的小女孩,笑声伴着我走过童年,我是最开心、最快乐的人。所以,我崇拜的偶像就是我自己。那个丫头那个丫头矮个子,苹果脸,淡眉毛,一双眼睛不大不小很有神,脸上还长着一些雀斑,编一条粗辫子。论长相,很普通,但她有不同于常人的特点。她爱笑,每次笑都“货真价实”——86\n小脸蛋直打颤,嘴巴大张着,眉毛下垂着,眼睛半闭着,爽朗而无拘束的笑声从嗓门儿中飞出来。同学们说她是在“硬笑”,其实不然,只要有一丁点儿值得笑的地方,她就会大笑。只要听见一阵“哈哈哈”的笑声,定是她来了。她爱哭,唉!不能说她的性格自相矛盾——又爱笑又爱哭,只能说她是感情丰富。每次哭也是一点不掺假。双眉一皱,泪水转了一圈儿,“吧嗒”掉下一颗泪珠,就再也不忍不住了,“哇哇”放声哭起来,真是“大雨滂沱”。不熟悉她的人,听见哭声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哩。她性格外向,喜欢跟别人接触,爱交朋友,班上几乎每个同学都是她的朋友。她爱唱歌、跳舞,喜欢穿裙子,喜爱小动物和洋娃娃。她总是在受批评后,趴在桌上,写上那么一两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感受。琴棋书画她都爱,却样样不精。作文写完,她拿给班主任看,班主任说:“那个丫头像你。”像我?像我就是我。爱幻想的我我从小就爱幻想。在我的卧室里,到处贴满了我儿时的“作品”。瞧,我六岁时画的“征服月球”:画面上画着一个圆球,那就是地球;又画了一个小点的球,是月球。我在地球与月球之间画了一架“通天梯”。嘿!一个戴着宇航帽的小女孩正小心地扶着梯子往上爬。小星星的眼睛一眨一眨,笑眯眯地望着她——其实那就是我。夏天的晚上看星星,瞧月亮,心里老想着上天去看看,去摸摸那亮闪闪的星星,去抱抱月宫里嫦娥的玉兔。爸爸说我是异想天开,我不服气,结果当然只是白想一通。冬天来了,那时候我们一家和叔叔一家都跟奶奶住在一起。我看着这拥挤的小屋,悄声问叔叔:“叔,你看地球上人这么多,干吗不分一半到月亮上去?”叔叔笑着数落我:“你呀,就是爱幻想!”我不服气地说:“幻想有什么不好?”“关键在于能不能实现。”妈妈一下击中我的要害。我的幻想可多了:想造一座接天的大厦;想种一朵会唱歌的小花;想飞,像小鸟一样,展着翼翅飞上蓝天,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观看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这里,我还要向你透露一些秘密:我要试制一种“音乐喷水车”;我还想发明一种魔镜,透过它,能看见我要看的人、要欣赏的风景;我还幻想有一种药,各种病人吃了都会见效,就叫“百病灵”吧!哦,这就是我。有人说过,一个人要能嘲笑自己的过去,那就成熟了。我很奇怪,为什么要嘲笑自己的过去?相反,我珍惜它,因为它拥有一颗富于幻想的天真的童心。不知道我的幻想哪一天能实现。我的优缺点姓名:跟孙悟空同姓,与太阳同名。性别:跟爸爸一样。年龄:度过9个“六一”儿童节。文化:刚读完小学低年级,升入中年级。模样:扁脸扁鼻子,大手大脚像爸爸,浓眉黑眼珠像妈妈,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优点:我刚拿着户口簿报名念书那天,老师便写了道题“3+1—5”考我,又连忙说:“出错了!”但我一口答出:“等于—1。”老师惊奇地问:“你知道什么叫负数?”我就说:“负数就是不够,还欠你的。”老师抚摸着我的头,微微地笑了。两年来,我的成绩单上都写着:学习好,爱劳动,灵活;同学们也常夸我:“有两下子。”课余我爱看故事书,看完了就讲给小伙伴听,我更爱学英语。记不得是哪一天早晨了,我还在迷迷糊糊的梦里,就被爸爸读英语的声音惊醒。我吵着要学,爸爸说:“早点学也好。”就这样,我坚持早晚跟爸爸学。学完了字母、音标,又背熟了许多单词和译文。有时,爸爸故意把几个汉语拼音和英语单词混在一起考我,我一下子就能辨认出来。缺点:我的缺点大于优点。除了老师的评语“上课不专心,下课爱吵闹,有骄傲自满情绪”外,爸爸还给我总结了好多条:功课要“逼”着做,脑沟纹直直的,好吃贪玩,出门就闯祸。有一个星期天,我到学校里去玩,看见邮递员叔叔把信放进传达室的门缝底下,我把信抓了出来,揭下邮票,一把把信撕成两截。这下闯了大祸,又挨了一顿打。这些缺点转身就忘。我常常想,我的脑沟纹真的没有弯弯,记不住事情吗?我的愿望:改掉缺点,自觉学习,长大争取当个大医学家,专门治疗不听话的孩子的脑沟纹。2.86\n议一议:读了以上几篇介绍自己的文章,你觉得介绍自己一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把你发现的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以上教学环节,主要让学生读几篇风格各异的习作,启发学生从读中领悟如何介绍自己的方法。)3.填一填:把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内容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说说我自己性格脾气 爱好特长 优 点 缺 点 4.说一说:小组互说→小组推荐同学在班上作自我介绍。在说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当别人介绍他自己的时候,要注意听,看看对他说的有哪些补充。5.评一评:看谁说的最像他本人?(二)推荐自己师: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你可以想一想,这个“家”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做。例如:成立小记者采访组、组建儿童文字社、成立爱心服务队……你不妨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大大方方地推荐自己。1.全班讨论:我们班还有哪些事情须要去做?根据须做的事情成立相关的社团,并选出社团的负责人。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参加相应的社团,并写一份简明的应聘发言提纲。3.由社团负责人扮演“考官”,应聘者与考官进行一场模拟面试。4.评一评:谁在这次应聘活动中表现最出色?[评 析]口语交际训练首要的任务是开拓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说说我自己”这一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如何把自己的特点生动形象地介绍给大家,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本教学设计中,选择了几篇风格各异的介绍自己的文章,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讨论,领悟其表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由仿到创,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增加了“推荐自己”的环节。这一教学环节,既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对答交流中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提高了自己口头表达的能力。案例4 我家的一张照片 (国标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训练7)[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语言的动机,然而,交际情境的创设又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具体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的情境中学会交际,是提高口语交际效率的关键。本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中的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因为是学生自己家中的照片,因此,学生对照片所反映的生活是比较熟悉的。为了提高本次口语交际的效率,教师一是要创设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让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二是要教给学生如何把照片内容说具体、说生动的方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2)抓读说联系,让学生从读中领悟口头表达的方法。(3)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诱发表达的欲望86\n师:一张照片是一幅图画,一张照片是一个故事。你们家一定保存着一些照片,这些照片大多记录着美好的回忆。拿家庭生活照片来说吧,有的记载着一些值得纪念的日子,如:奶奶的生日,舅舅考上大学的那一天。有的留下值得纪念的地方,如:游览名胜古迹、搬进新居。总之,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家里家外,都珍藏着你的记忆。那么,你就把它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吧。二、读说联系,领悟表达的方法1.读一读下面几篇介绍自己家中照片的文章,用“~~”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优美词句,并与同桌交流一下。一张照片在珠海开往澳门的环岛船上,我为妈妈拍了一张在许多许多的照片里都非同一般的照片。照片上,妈妈站在船舷边,穿着一件咖啡色风衣,脖子上还系着一条洁白的围巾。她戴着眼镜,脸上带着微笑。在妈妈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海天相连,天水一色,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在照片的右上方是澳门,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小岛,岛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林,高耸入云的大厦和川流不息的轿车。在照片的左边有一艘白色的汽垫船,飞快地向澳门方向驶去,留下了一道白浪。啊!这张照片是我为妈妈拍的最满意的一张,也是最美的一张。给爷爷画眼镜回想起小时候,有趣的事可真太多了,最有趣的是给爷爷画眼镜。至今想起这件事,还叫人笑得肚子痛。那是一个春天的上午,爷爷下地扒红薯堆,我挎着篮子到地里薅草。爷爷干累了,就坐在田埂上边,吧嗒吧嗒地抽烟。我让他讲故事,他说:“爷爷困了,让爷爷歇歇。”不多时,爷爷已躺在田埂上打起呼噜来。他双腿弓着,两眼闭着,八字胡须格外明显。看爷爷的模样,我灵机一动:给爷爷戴一副“眼镜”,那该有多好啊!我捋捋他的胡须,他一动也不动,便掏出笔轻轻地画起来。我先在爷爷的两只眼上画两个大大的圆圈,不太明显,又慢慢地描一遍。然后,又在他的耳朵上画两个眼镜腿。画好后,我细细端详,觉得不像,镜圈太大了。想用唾沫擦擦吧,怕把爷爷弄醒了,只好又在大圆圈内画小圆圈。画好后,我看着爷爷的模样,禁不住笑出声来。爷爷醒了,看到我笑,他也哈哈大笑。收工回家,人们看见爷爷都哈哈地笑,爷爷也跟着哈哈地笑。姑娘们都笑弯了腰,按着肚子跑了。回到家里,奶奶看见爷爷,笑得两眼眯成一道缝;爸爸见到爷爷,笑得赶紧走开了。爷爷左右上下看看自己,又拍拍腿上的灰,也跟着哈哈大笑。姑姑见了爷爷,笑得饭从鼻子里跑出来,连话也说不成。我躲在厨房里笑得按着肚子,直流眼泪。这时妈妈回来了,她马上拿起照相机,给爷爷拍了一张照片……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小时候给爷爷画眼镜的事。和田华奶奶合影我的书桌上摆着一张照片,那是我与著名电影演员田华奶奶的合影。照片上,我偎依在田华奶奶身边,笑得多么开心呀。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那年暑假我去北京参加“全国故事大王选拔邀请赛”的情景。1998年8月18日,我在市区领导、老师和同学的欢送中,在妈妈和总辅导员的带领下,登上北上列车,去北京参加“1998全国故事大王选拔邀请赛”的总决赛。8月21日早晨7点半,我们乘专车来到北京宣武区少年宫。小选手们头戴印有“故事大王”字样的小黄帽,身背同样的背包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们看上去都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大厅里除了选手和陪同的家长、老师外,还有许多手拿照相机,肩扛摄影机的记者呢!接着,在热烈的掌声中评委们陆续入座了,他们是著名的老一代电影艺术家田华奶奶和乔奇爷爷等。九点整,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刚刚还在说说笑笑的我顿时感到非常紧张,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子似的,“怦、怦、怦”地跳得很快。可我又想到指导老师曾经说过:“比赛时不要紧张,否则会影响水平的发挥。”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并回想着老师平时说过的要点、难点。妈妈也过来鼓励我说:“别紧张,你能行的。”并提醒我:“讲故事要注意动作和表情。”妈妈的鼓励给我增添了许多信心。“三号选手请上台。”主持人话音刚落,我就鼓起勇气大步流星走上台,调整好自己的位置后,我微笑着看了看台下的评委和观众,轻轻吸了一口气,对准话筒开始了演讲:“大家好,我是三号选手高扬,来自福建省南平市。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叫《要靠自己的智慧生活》……”台下一阵阵热烈掌声给我极大的鼓舞,我还偷眼看了看田华奶奶,她正对着我微笑呢。此时,我已不紧张,越讲越起劲儿。我尽最大努力,发挥最高水平讲完故事,迎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评委们的频频点头与微笑。走下演讲台,我全身轻松,但心里还有几分顾虑:“我会得第几名呢?还是先听其他选手的演讲吧。”86\n各地选手的演讲声情并茂,有时催人泪下,有时让人捧腹大笑。我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喜怒哀乐。听了他们的演讲,我受益匪浅,不仅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学到了许多讲故事的技巧。下午,比赛大厅里举行了颁奖仪式,由田华奶奶宣布评选结果。我在这次选拔赛中获第三名。颁奖结束后,我看到许多小选手围在田华奶奶身边,田华奶奶忙着给他们签名。我也挤上去,田华奶奶看到我后,把我搂到身旁,亲切地对我说:“小朋友,你是福建的吧,普通话说得还真不错。”听了她的夸奖,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张老师按动快门,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如今,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会想起这次不平凡的经历,内心的激动和快乐犹如一只只鸟儿扑着翅膀在心灵的天空中尽情飞翔。我想,这次的荣誉和成绩,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块铺路石。有它,我将更上一层楼。它又是一叶小舟。有它,我将驶向学海远方,去采撷更多硕果。朝 前 看每当我拿起这张相片,心里总一阵起伏。冬天的清晨,一对父子登上雁荡山,去观赏日出。孩子很小,没走一会儿就累了,这时离山顶还有很长一段路,父亲便脱下了外套,将孩子篼在背上,背着孩子上山。刺骨的寒风猛烈地刮着,父亲一步步向山顶攀登。孩子稳稳地伏在父亲背上,父亲像堵墙,挡住了所有的寒风。终于到了山顶,金灿灿的太阳正徐徐从东方升起。孩子在颠簸中睡着了,父亲轻轻摇醒了他,兴奋地说:“快,朝前看!”孩子从美梦中惊醒,不情愿地抬头看去。啊!他看见了,圆圆的太阳就在前方,整个世界是一片玫瑰般的红色!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而那个叫我看太阳的人便是我的父亲。岁月无情,一转眼,孩子长大了,而父亲却老了,背不动我了。但我父亲的话却时时提醒着我,激励着我。“朝前看”是父亲对我的要求,也是父亲对我的希望。一次数学考试我得了90分,在班上名列第二,我很得意。父亲发现了,就把我叫到他的房间里,耐心开导我:“学习是没有边际的。知识是一个人到老也学不完的。虽然这次你考得不错,但在班上也只是第二,而且分数比第一名还低5分。”我有些不服气,说:“最后一题太难了,老师也说可以不做,算附加题。那5分不应该算。”父亲似乎有些火了,但他还是克制自己,心平气和地说:“他做得出,你为什么不能?你要努力,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算得了第一,也只是在班里。要朝前看。”“要朝前看”这句话勾起我久远的记忆,我想起了儿时父亲背我到山顶观看日出的情景。有一次,我右手骨折,绑了石膏,什么事都不能做,连吃饭也要别人帮忙,功课落下一大截。我感到十分焦虑,失去了信心。又是父亲亲切地鼓励我:“只是骨折,没什么大不了,很快会好的,要有信心。”是的,“有信心”,“朝前看”,都是一个意思。朝前看,就有希望,就有太阳般美好的灿烂的未来。和小羊合影每当翻开我家的影集,我便会看见一张我童年时代最有趣的照片——我和一只小羊的合影。记得那天,妈妈带我去水库玩。我在湖边的草丛中发现一只母山羊和一只小公羊。我刚想把那只小公羊抱起来,可一见母山羊龇牙咧嘴的样子和它那对又尖又弯的角,便吓得躲在远处了。过了几分钟,我信心十足地靠近它们母子,一下子扑到母山羊的身上,牢牢地抓住它的双角,谁知我一回头,只见小公羊正向我撞来,我吓得松开双手,跳下羊背,撒腿就跑。这时,母羊也被怒了,它带着小公羊向我追来。我跑得更快了。可是,我毕竟跑不过它们母子,不一会儿,就被它们追上了。小公羊对着我的腿就是一下,虽说小羊角没长成,可是小公羊的脑袋上已冒出了坚硬的角尖,我一下子被撞倒在地。这时,妈妈来了。她见我这副狼狈相,哭笑不得。我赶忙奔向妈妈,躲到她背后。我知道,妈妈的背后最安全。妈妈微笑地抚摸着我的头就:“来,妈妈给你们照张相,让你永远记住这母子情。”妈妈让我站在小公羊旁边,“咔嚓”一声,便留下了这永恒的纪念……2.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读了以上几篇介绍家中照片的文章,你认为要把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介绍给大家,应该把握哪几点?三、指导选材,引导交际1.填一填师:同学们,当你翻开你家的影集,看到一张张照片时,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将会在你的脑海里浮现……请你从家庭照片中挑选一张你最感兴趣的照片,按下列要求写下来:86\n照片题目 拍照时间 照片上的内容 关于这张照片的故事 你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 2.说一说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推荐同学在班上交流,在小组和班级交流时,要求学生做到:当别人介绍的时候,要注意听,看看对他说的内容有哪些补充。3.评一评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评一评,看谁介绍得生动、有趣。四、课外延伸,交流展示1.让学生把自己交流的照片内容写下来,并配上这张照片。2.汇编一本班级作文集,作文集的题目可定为“幸福时光”。3.将编好的作文集在班内或校内进行展览。[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以口语交际为突破口,注重说与读,说与写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领悟交际方法的过程,读后的交流过程,既是共享学习资源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能力的过程。课后的习作训练,既巩固了说的成果,又实现了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从而促进了学生说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此外,通过汇编,展示班级作文集,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 第十四讲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策略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类型与方式2.“综合性学习”的学科性学习难点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各种器官的密切配合学习方法指导与同事讨论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案例第十四讲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策略学习内容[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要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一、学习的形式要体现活动性活动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征。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维,动口表达交流,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由于学生活动的内容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只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获得直接经验,才能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86\n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是主体对客体有目的的变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实现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语文实践活动既把实践看作知识的感性来源和知识的检验标准,又把实践看作是发现知识的手段。“语文+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语文,让活动贯穿始终。这里的活动既包括外显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内隐观念性活动(动脑),要提高活动的效率,必须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使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例如,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唱一唱、跳一跳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也必须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展示自己提供机会。只有学生主动从事活动,才能达到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目的。实践活动必须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一方面要立足课内,真正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另一方面要拓宽学生实践的空间,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校内与校外的交融,提高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二、活动的内容要体现学科性语文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它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形成语言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听说能力)为主要活动内容和对象。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要注意把语文实践活动和一般活动区别开来,强化语文实践活动中语言文字训练功能。在活动中进行语言交际、语言积累训练以及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线。三、活动的过程要凸现主体性学生自身的活动是其他人所替代不了的,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是无效的活动。语文实践活动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知识经验进行自主的活动,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在活动中大多数活动应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择内容形式,自己组织,独立完成,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使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主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主动意识,是开展好语文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四、活动的类型与方式要体现多样性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受教学目的和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相对稳定,而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有很大的自由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时,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从活动类型来看,它可以是与语文基础知识有关的,也可以是与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有关的,还可以是与多种学科相融合的。从活动的方式来看,可以是个体活动,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只要有助于达到活动目的的要求,什么活动方式都可采取。现介绍以下几种类型的活动方式:(1)知识积累型。这种类型的活动往往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其形式有专题讨论、图片展览、巧找规律、记者招待会、咨询站、听广播看电视、听讲座、听介绍(如作者故事等)、读书读报、心得交流、学法交流等。(2)才艺展示型。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主,其形式主要有课本剧表演、影视评论、编报作图、儿童诗歌创作、朗诵演讲、续编改编故事等。(3)趣味型。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让学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其形式主要有猜谜识字、成语游戏、语文病院、戏走迷宫、智力竞赛、找朋友等。(4)实践操作型。这种类型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语文课堂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其形式主要有采集标本、科学实验、实地考查、动手制作、参观访问等。 第十四讲小学语文综合学习策略思考练习1.“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有那些要求?2.怎样处理好综合性学习中“动手”与“动脑”的关系?3.哪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多种器官密切配合?4.“综合性学习”怎样体现语文学科性?5.“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类型与方式有哪些?86\n 第十五讲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案例分析学习指导学习重点1.教学案例中运用了哪些活动方式2.综合性学习中的学生活动设计学习难点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学习方法指导与同事、学生一同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第十五讲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案例分析学习内容案例1 我们的课余生活(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1)[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我们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通过记录,交流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把动手、动口、动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方式记录课余生活。[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师:同学们,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喜欢钓鱼,还有的喜欢外出旅游……如果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交流,那该多有意思啊!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还可以拍照片……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启发谈话,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可以让学生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二、引导实践,积累资料1.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2.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份课余生活记录各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课余生活记录1:时 间活动内容收获和感受星期一(1)整理自己的房间。(2)准备了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还摘抄了一些好词好句。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我要养成边读书边摘抄的好习惯。星期二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煮面条。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心里特别高兴。星期三 …… ……课余生活记录2:86\n姓 名刘 畅年 龄12岁性 别女出发地上海市目的地云南省时 间七天费 用8000元行程: 从上海乘飞机到昆明,游石林、民族村、世博园等地。乘火车到大理,上午游洱海、天镜阁、小普陀、风情岛,下午游蝴蝶泉、崇圣寺三塔。晚上住“洋人街”。第二天游石钟寺。特别感受: 在大理的小饭馆中品尝到了米凉虾、雕梅、乳扇等风味小吃,味道好极了。特别发现: 1.买著名的大理石器的时候可以对半杀价,十分便宜。 2.云南的姑娘不喜欢人家叫她小姐,认为那是不礼貌的。旅伴: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表妹旅游纪念照:照片说明: 3.让学生补充、修改完善自己的记录,为与同学交流作准备。三、交流展示,培养能力1.说一说,评一评先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在课余都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最后评一评: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谁的记录方式与众不同?2.读一读下面几篇记叙自己课余生活的文章,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小作者各是如何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具体、生动地写下来的?用“~~”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我的课余生活我的课余生活极为丰富,有时跳绳、踢毽子、剪报、集邮……不过,我最喜爱的还是吹口琴。至于我是怎样爱上吹口琴的,那还得从五年级说起。那是一节音乐课上,杜老师教完歌后,因为还有些时间,吴一麒就自告奋勇地为同学们吹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口琴声停了,同学们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被这美妙的乐声陶醉了。从那以后,我便决心要学会吹口琴。回到家里,我拿出爸爸珍藏了二十年的口琴,又从书包里拿出音乐课本试吹。可是,我连“1、2、3、4……”的位置都不知道,怎么吹呢?于是,我拿着口琴来到了沈张燕家,请她教我吹口琴(因为沈张燕二年级时口琴就吹得很棒)。沈张燕十分热情,我一进门她就招呼我坐,请我喝茶,并且问我有什么事。我回答说:“沈张燕,你不是会吹口琴吗?我听到吴一麒口琴吹得那么好,很羡慕,所以想请你教我吹口琴,行吗?”“唔,当然可以。我先教你‘1、2、3……'的位置吧。”86\n沈张燕爽快地说。说教就教,她像一位小老师似的,耐心地教我;我就像一位学生似的,认真地听着。没料到,经过她一个小时的教导,我竟记住了所有音符的位置,并且开始试着吹奏曲子了。渐渐地,口琴就像有强大的吸引力一般,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也从口琴中发现了音乐的奥秘。它带我到大海里去遨游;带我到天空中去翱翔;带我去另一个世界,还让我认识了一些同龄的小歌手。每一次的口琴练习,都会使我“获益匪浅”。记得去年国庆假日时,张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节目。听到这句话,我便犯愁了,回到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准备什么节目呢?唱歌,我的歌喉不好,唱出的声音有些沙哑;讲故事,我又记不住。正当我千头万绪拿不定主意时,我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口琴正躺在写字台上对我招手,仿佛在说:“小主人,你可以用我来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呀!”我一拍脑门儿,对呀,我怎么把口琴给忘了呢?我学习了一年多的口琴,现在正是露一手的好机会呀!于是,我翻开音乐课本,吹起了自己最喜欢的那首歌——《童年童年像一首歌》。到了比赛那天,我尽情发挥,结果得了第一名。现在,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拿出口琴练练吹吹。的确,吹口琴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知识,又令我的课余生活乐趣无穷,称得上是一举多得。我爱吹口琴。我的课余生活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在写作、画画、打球等方面都有所爱好。不过,我做事时常有头无尾,兴趣一浓,便拼命地练习,但过不了多久便淡忘了。我还在读五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摄影小组,经常一放学,便随指导老师在校外抓实景拍摄。拍照十分有趣,但要拍好一张,也不是什么易事。一天放学后,我们经商量去猫山。出发了,沿着两边密密麻麻的像屏幕似的芦苇,豁然便是一片广阔的河岸。轻轻踩上去,大自然的气息和泥土的柔软立即渗透全身,像是自己也化成了一股气流,溶入空中。我便拿起摄像机左拍右照。“快看,那是什么!”顺着满地的绿秧,中间有一座“馒头小山”,山上郁郁葱葱地长满了树,在蓝天绿叶相接的地方有几个白点,定睛一看,是白鹭。我们缩头缩脑地悄悄逼近,白鹭丝毫没有察觉,一个伙伴机警地大叫一声,几个白点振翅欲飞,有的已慌忙上天。我追着拍,半路被绊了好几次,终于瞅准时机,对准镜头,按下快门。按说我拍到了吧?没有,相机忘上胶卷了。不光这次,平时我就闹出过许多笑话,出过很多洋相:上蜂房去差点被蜂蜇;去河对岸,踩了一脚泥。不过,这多么有意思呀!它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又像一条链子,将我与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东西连接了起来。我的课余生活有人说,我就像吉他上的一根弦,直挺挺地躺在琴的面板上,不断地拧紧弦钮,想把自己拉得更直一点。我说,你放心吧,我这根弦绝不会断的,因为我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的调节。清晨,我的足迹在钢琴房。那是高大的少年宫里一个小小的房间,有些黑暗,有些偏僻,却是我课余生活中的乐园。每天清晨,当门“吱呀”一声被我打开后,我的新的一天便开始了。随着一道优美的弧线,一双并不修长的双手,放在了琴键上,不一会儿,一串跃动的音符便从指尖下跑了出来,随着振动的琴弦在空气中翩翩起舞。高音、低音、轻音、重音、欢快的、悲伤的,各种各样的音符,各种各样的曲调,都触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倾泻着我的每一份感情。我曾在钢琴前深思过,也曾在钢琴房里伤心过……钢琴房,是我课余生活中精神寄托的乐园。下午,我的步伐总把我带到排球场。要问我什么时候笑得最多?打排球的时候。要问我什么时候笑得最疯?打排球的时候。要问我什么时候笑得最真?答案还是一样。排球带给了我无尽的欢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带走了如丝如麻一样理不清的烦恼。排球场上,经常发生令人大笑的“乌龙事件”。比如某人发球,球没有飞往对方的场地,却从天而降,对准发球人的小脑瓜,做自由落体运动。比如某个近视的家伙看见球穿网而过,大声惊呼“排球竟然会‘穿网'术”!走近一看,原来网破了一个大洞。比如某个胆小的同学看见球正以火星撞地球的速度迎面飞来,急中生智,双手抱头蹲下,结果后面的同伴成了“替罪羊”86\n。再比如某个自大的家伙摆了个漂亮的姿势,准备接一个高难度的球,岂料突然觉得自己无力回天,临阵退缩直喊救命……排球场上有太多太多的趣事了,太开心了。但快乐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手上经常“大红大紫”。可正如央视名主持白岩松所说,痛并快乐着。排球场——我课余生活中挥洒青春活力的舞台。夜晚,我散步的影子常常在校园的路上被灯光拉得好长好长。不知何时,散步已成为我课余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夜晚的寂静和轻柔的晚风中,我已习惯了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在散步中思考自己的昨天,思考自己的今天,思考自己的明天。有时候,我不停地想自己在一天中做了什么事情;有时候,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去珍惜每一天;有时候我痛恨自己的幼稚无知和野蛮无理;有时候,我思考着如何能快快长大……处女座的女孩总喜欢反省自己,也喜欢思考许多许多的“为什么”。散步是我每天课余生活中必修的自省功课。有人说,我这根弦调得很好,发出的声音都是悦耳的。我笑了笑说:是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缓解了我学习的压力,我才能奏出如此悦耳动听的生活学习交响曲。3.写一写,读一读(1)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其他乐意写的事。(2)鼓励学生将写好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和同学听,让学生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同学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4.议一议,评一评(1)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2)你对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有什么打算?(3)评一评: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谁的收获最大?对于今后的课余生活的打算,谁的打算最合理?[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其特色主要体现以下“三性”:第一,突出主体性。学生是综合性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时,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方式,通过自主阅读,领悟表达方法,通过交流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或收获,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体现综合性。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安排了观察记录、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评一评等内容,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第三,注重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综合性学习给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就体现了实践性的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观察记录,还要采用多种方式交流展示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或收获,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案例2 调查家乡的环境(国标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1)[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综合性学习目标中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家乡的环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搜集与家乡环境有关的资料;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三是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观察、调查家乡的环境,增强学生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2)引导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3)通过交流、展示,提高学生口头与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启发谈话,明确目标86\n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家乡的环境吗?比如,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让我们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先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周围环境有关的资料,然后把各小组搜集到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一次交流和展示。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二、课前准备,搜集资料1.成立调查小组,明确分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由结合,组成调查小组。然后由学生推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小组内各人员的分工。2.制订计划,开展活动(1)制订计划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独立制订一个活动计划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先出示下面的活动计划、观察计划、采访计划,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计划好在哪里?我们还可以作哪些补充?最后由各小组制订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调查家乡的环境”活动计划活动的主题 指导老师 参与活动的人员 组 长 活动的目的 组 员 活动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预期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调查家乡的环境”观察计划观察的对象 观察的时间 观察的地点 观察的方法 观察人 观察的目的 观察的内容 观察后的感受和收获86\n “调查家乡的环境”采访计划采访的对象 采访时间 采访人 采访的目的 采访的内容 采访的问题 设计采访后的感受和收获 (2)开展活动,搜集整理资料①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通过观察、采访、查找资料等方式广泛搜集资料。②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所搜集到的资料,使这些资料系统化、条理化。例如,可采用填表的方法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环境污染情况 调查的结果资料来源污染的状况 污染源 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绿化情况 在保护环境中出现的好人好事 三、课堂交流,相互启发86\n1.让学生先在活动小组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商量怎样在班上汇报。2.各活动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汇报。可以汇报环境受到了哪些污染,为了改善环境,人们做了哪些工作。一人汇报后,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汇报的人要认真回答。3.各活动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四、自主选材,自由表达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在活动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1.示例引路,领悟写法师:读一读下面几篇习作,想一想:小作者是如何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的?用“”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河中的小船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穿过垂柳柔美的枝条时,河中的小船摇橹的声音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推开窗,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河水波光粼粼,好像被抚平的缎带。摇橹声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循声望去,你会发现,这是一条并不太大的小船,船上堆放着垃圾,船头站着一位背微驼的老人,他正在吃力地摇着橹,他呵出的热气马上融入秋日早晨清冷的空气中。船尾呢,则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他用又长又细的竹竿伸向河面,轻轻一捞,一袋裹着西瓜皮的垃圾便进入了网兜。突然间,“扑”的一声打破了这时的沉寂,船上两人抬头一瞧,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把一袋垃圾丢进了河中,三人的目光刚好相遇,小伙子尴尬地笑了笑,逃也似的转身溜了。两位工人叹了口气,无声地把这袋时沉时浮的垃圾捞上了船……阳光仍从垂柳的枝条中穿过,空气依旧清新,只是摇橹声渐渐远去……天,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呼啸着的狂风“呜——呜——”地刮着。啊呀!好冷呀!我不由得裹紧了大衣。“咳咳!”我被狂风吹来的灰尘呛得阵阵咳嗽。哎呀!风沙迷了我的眼睛了!真讨厌!这鬼天气!“沙沙沙。”一阵清脆的扫地声传来,透过风沙,我看见一位穿着黄马夹的清洁工正弯着腰,仔仔细细地把灰尘、瓜皮、树叶等垃圾扫进簸箕里面。有几片树叶太“调皮”,随着风在地上滚来滚去,她不得不吃力地把它们捡起来……远处走过来两个高中生,把刚吃完的鸡腿一扔,“拍!”正好打在那位清洁工身上。只听其中一个学生说:“嗨!你的‘投篮技术'不怎么好耶!要是我准保投个‘三分球'!”他们嘻嘻哈哈地走了,那位清洁工摇摇头,把垃圾扫进了簸箕……你也许会感到气愤,但我要告诉你,在我们的身边,这种事多着呢!正是因为我们人类这种恶劣的破坏,才导致了这种严重的后果!觉醒吧!人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是保护我们自己!天,依旧是灰蒙蒙的。往日那蓝蓝的天,清清的水还会重现吗?建 议 书市长叔叔: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是一个既可爱又美丽的星球,可由于我们人类每天都将大量的垃圾倾倒在她身上,使她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靓丽风采。我们要从我做起,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措施,来保护地球。一、分类回收垃圾,在我们生活中,每天会有大量的垃圾生产出来,但垃圾并不是一种无用的废物,科学家认为,垃圾是一种财富。在垃圾中,废纸占30%,玻璃占6%,金属占8%,这些都是可以回收的垃圾。早在7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采用了分类回收垃圾,因此我建议,我们苏州也尽快使用分类回收。这样,将可再生的垃圾与废物分开,可使物尽其用。二、科学填埋法:在无数垃圾中,也有一部分是无法回收的垃圾,对于这些垃圾,我们可采用科学填埋法。首先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压实,接着盖一层土,逐层填埋,最后再铺上层30cm的泥,填埋2—5年后,可在地上钻孔取沼气,用管子运输到沼气发电厂发电。三、回收旧电池:废旧电池是一种特殊的无用垃圾,它既不可填埋,也不可焚烧。所以我们要将电池单独回收起来,交给指定的公司进行处理。最后,让我们共同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吧!六(2)班 胡沁灵 86\n10月22日 建 议 书黄校长:现在我们学校的卫生状况还不尽人意,走进校园,无论是绿化区、保洁区,还是各个教室,时常可以看到纸屑、塑料包装袋等。尽管学校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但没彻底解决问题。我建议学校成立若干个环保小组,这些环保小组的成员,由老师推荐。这些同学必须做到“看到纸屑就捡,看见有人乱丢垃圾就上去阻止”。环保队员每天要比别的同学来得早,校传达室要有各个班的钥匙,哪个人管哪个地方由环保小组的组长确定。中午,检查保洁区,晚上检查绿化区,并把检查情况及时记录下来,第二天早晨在校报上通报情况。学期结束前,学校要评选“最佳环保队员”并颁发奖品。不知以上建议是否妥当,仅供参考。六(4)班 何玉佳 4月20日 保持水土“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话除有别的意思外,同时也说明黄河水是浑浊不清的。我从书上了解到:黄河水不清这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上缺草少树,所以,水土流失严重。草和树真的能阻止水土流失吗?我决定做个实验证明一下。我在门前的山坡挖了一块草皮,把草皮铺在一块木板上,在另一块木板上铺上与草皮的土层同样厚的土。把两块木板分别放到一个盆里,使它们的坡度相同。然后,用喷水壶往两块木板上分别浇同样多的水。从覆盖着草皮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少而清,水被草皮的根牢牢吸咐在土壤中;从没有草皮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多而浑。这证明:植物可以保住土不被水冲走,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反之,没有植物,土会被冲走,水也保存不住。由此我理解了治理黄河必须治理黄土高原的决策,也理解了“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等民间谚语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校园绿化调查报告我校是南京市首批“优美校园”,近期又被评为“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最近,我们对校园的绿化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校的树木较多,共有147棵,其中落叶树42棵,主要品种有水衫、海棠、桃树、李树等。在这些常青树中,要数雪松和广玉兰的棵数最多。花的种类也不算少,有迎春花、蝴蝶花、郁金香、桃花、李花、海棠花、桂花、樱花和玉兰花。此外,学校还栽了不少盆花,都是一色的金盏菊,一共387盆。调查表明,我校的绿化情况的确令人满意。校园内的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校园四季如画,形成了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的生机盎然的景观。在此,我还想给学校领导提一个建议,就是扩大绿化面积。可以在教学楼南面的2楼平台上搞无土栽培,种植一些花草,还可以在校园围墙边种植一些攀藤植物,如爬山虎,使石墙变为绿墙。我想,这个建议如果能实现,那么校园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更美丽。噪声调查报告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多大量的噪声呢?这份调查报告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在宜昌市交通局,我调查到全市共有各种机动车6302辆。这些机动车辆是产生噪声污染的一个因素。通过噪声监测站检查,汽车鸣笛达85分贝,超过了国家《噪声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标准。在三三○工程运输分局,我了解到这里有大吨位大噪声的车辆400多辆,它们所走的路程中有6公里穿越密集的住宅区,近10万人住在这噪声区的范围内。噪声强度最大的是西坝。这个1.3平方公里的岛子上,有各式碎石机15台,噪声约90—86\n1000分贝。75千瓦的电机10台,砂石打在钢架上发出巨大的响声。长江航线中,挖泥船的笃笃声,客货轮的汽笛声、马达声和喇叭声、碎石机的轰鸣声和砂石打钢架的丁当声交织在一起,笼罩在一些机关、学校和居民区的上空。经过调查,我提出治理噪声的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应该按照国家颁布的《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的有关条例严格执法;禁止噪声严重的车辆在市区内行驶;严禁高速行车和使用高音喇叭。对噪声大的机器进行改进,装消音设置。汽车喇叭也可改进,像音乐门铃就值得借鉴。树木可以防噪声,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既可防止空气污染,又可以防止噪声污染。大力进行噪声有害的宣传,发动和依靠群众一起来治理噪声。任 炜 3月18日 空气污染调查报告同学们,你们是否觉察到,农业区比工业区空气新鲜,公园里比街道上空气新鲜,新住宅区比老住宅区空气新鲜。这是什么原因呢?工业区、街道和老住宅区等地的空气受到了什么污染呢?空气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班同学对空气污染进行了调查工作。我们根据自己家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所发现的问题,确定了调查重点。(全班活动情况如下表)调查重点参加人数调查地点工业污染12人 北京低压电器厂、市环保局、北京塑料六厂、景山公园万春亭、首都钢铁厂、55路公共汽车沿线各站。生活污染17人 草岚子胡同、西安门粮店、区卫生防疫站,刘兰塑胡同、新街口浴池、北医宿舍、西什库小学、爱民街。交通污染8人 西长安街、西四大街、北医肺功能科、西安门大街、西安门交通岗、55路公共汽车终点站、文津街。清晨6点半,我们登上景山公园万春亭,向四面眺望,可以看到191个烟囱,东面65个,南面47个,西面29个,北面50个。其中将近一半的烟囱相继冒起烟来。有黄色的,有棕色的,有黑色的。晴天,烟是一阵浓,一阵淡,散得比较快。阴天,所有建筑物都被烟雾笼罩着,能见度很低,连白塔都模糊不清了。我们用林格曼黑度表测试了故宫周围烟的黑度,有两个烟囱冒的烟竟达3级,超过了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我们看到西边有些楼房后面虽然没有高大的烟囱,但也弥漫着烟雾,那一定是居民在生炉子。于是我们就到居民区进行调查。通过统计,爱民街108户人家有57个火炉。草岚子胡同354房居民有154户生着火炉。等到冬天,所有的人家都要用火炉取暖。生火炉冒烟造成的污染很严重。我们还观察了交通污染。在西安门大街、西四大街、西长安街等地观察了汽车流量和排放废气的情况。早晨7点半,汽车流量进入高峰。西长安街20分钟通过100多辆汽车。路面窄一些的西安门大街20分钟通过了40—60辆汽车。汽车排出很浓的废气,公共汽车、摩托车驶过后冒出呛人的黑烟,并扬起阵阵尘土。我们从55路公共汽车终点站了解到,高峰时每2—5分钟发出一辆车,一天要发出400多次车。这么多的车要排出多少废气污染环境啊!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居民使用的火炉、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废气和汽车尾气。这些污染源排放出了什么污染物呢?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我们访问了北医的交通民警叔叔、低压电器厂的运输科的司机叔叔和我们的家长。我们还查阅了资料,参加了“世界环境日”的咨询活动。86\n首先,我们弄清了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颗粒物、工业废气、氮氧化物等。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超过了一定的标准,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吸入一氧化碳会产生碳氧血红蛋白,它使血液不能运送氧气。当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5%时,从氧的运输能力上看,相当于丧失了200毫升的血液。达到10%就会有中毒的感觉,严重的会伴有剧烈的头痛、呕吐,还会有生命危险。去年冬天,我们班有7个同学家里发生了煤气中毒,加上邻居家的中毒事件,一共有16起,其中一名婴儿中毒死亡。这是多么严重的危害呀!我们认为,人的生存不可缺少食物、水和空气。为了获得食物和清洁的水,要经过一定的努力。而空气则不然,我们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得到空气。但是人类自己向空气中排出的各种废物,其数量、浓度、持续时间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妨害人和动、植物的生活,使生态环境恶化。人在受到环境污染侵害时,还会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虽然有时是微量的毒物,不会立即使人致病,但是毒物会在人体内蓄积,这时实际上人已经在慢性中毒,健康水平已在下降着。北京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应该把她建设得最清洁,最美丽,最文明。现在许多单位都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了。例如,西城区教育局为了解决锅炉冒烟的问题,给学校换了两次锅炉,花了几十万元;北京低压电器厂改为以电力作动力;粮店早晨卖炸油饼改用电炉子了。但是,空气污染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建议:1.消灭城市里的烟囱,也就是解决燃料问题。应该使用液化石油气、太阳能、原子能等。2.扩大绿化能调节空气成分,还能吸附灰尘等污染物。可以在阳台、楼顶搞无土栽培,种种更多的植物,搞立体绿化。3.在6月1日,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保护环境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4.多组织科技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张伟明 朱丹寅 马 颖 5月18日 我们为环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前年暑假,我参加了教培处组织的胜利油田优秀学生夏令营,去了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到了杭州,我们立刻被它美妙的景色吸引了,西湖像一位盛妆的少女,展示着她妩媚动人、婀娜多姿的风采。断桥、雷峰塔、岳飞庙、三潭映月,一处处景点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荷花、怪石、碧水、垂柳更是诗意盎然,动人心魄。一直到中午十二点,我们仍游兴甚酣。中午饭是在“和新饭店”吃的,这家饭店可真不错,装潢得古朴典雅,老板娘特别热情。我们点了几份套餐。不一会儿,随着一声:“套餐来了!”五颜六色的饭菜上了桌,什么黄瓜炒鸡蛋、红烧茄子、糖醋藕等。我的眼睛盯着一盘炸得金黄的菜。“青蛙腿,可有营养了,请慢用!”老板娘殷勤地向我们推荐,青蛙腿?我惊呆了,青蛙不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吗?一只青蛙一年能吃两万多只害虫,保护了庄稼,对农业有着极大的好处,现在为了保持生态平衡,许多单位已经提出了保护青蛙的倡议,而他们却……我望着那盘青蛙腿,仿佛看见许多只可爱的小青蛙在人们的刀下痛苦地挣扎,悲惨地哀叫,多么让人心碎的情景啊!我不禁向四周望了一望,只见在座的小营业员都气愤地盯着青蛙腿,手还不住地比画着什么。我想,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也许和我一样吧。“咱们来办个‘保护青蛙'小分队,怎么样?我们可以贴传单,让每一个人都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大家携手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这主意,也得到了辅导员老师的赞同,她还专门找地方为我们打印了上百份传单。一支“保护青蛙”小分队便在这西湖边诞生了。我们迎着熙熙攘攘游览观光的人群出发了,走向大街小巷,去传递大自然的呼救信号。顿时,每家饭店的外墙壁上都贴着一张传单: 自由是人类和动物共同享有 请还给它们这份权利—— 不要再捕捉青蛙了!保护青蛙小分队 这一张张的传单,引来了许多当地人和游客。一开始人们有些诧异,后来便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和新饭店”的老板娘也红着脸说:“我们以后再也不收购青蛙腿了,而且还要制止这种行为。”听了她的话,我仿佛看见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在自己的家园里跳着、唱着。水是那么清,草是那么绿。短暂的杭州之行结束了。我感到十分幸福,因为我饱览了那无与伦比的人间奇景。我又感到十分自豪,因为我与我的同学们在西子湖畔为我们的环保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86\n2.自主选材,自由表达从表达的内容来看,可以写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变化;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从表达的形式来看,可以写人记事,可以写想象作文,可以写建议书,还可以写调查报告。总之,学生只要围绕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评 析]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第一,教学流程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在本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启发谈话,明确目标→课前准备,搜索资料→课堂交流,相互启发→自主选材→自由表达”的教学流程。这样的教学流程,不仅符合学生学习语文“实践——认识——实践”的认知规律,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沟通语文与生活、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之间的整体联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第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由组合调查小组,合作制订活动计划,合作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合作汇报小组了解到的情况,这种设计,既调动了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合作学习效率。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教学设计以活动为载体,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第十五讲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案例分析思考练习1.评价《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案例中的学生活动设计。2.《调查家乡环境》教学案例设计符合“综合性学习”设计要求吗?3.《我们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哪几个环节设计得好?为什么?4.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的课余生活》、《调查家乡环境》的教学设计存在什么问题?请与同事交流。【远古先秦音乐】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几十万年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氏族公社分为母系和父系两个阶段。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都发现有远古人们活动的遗迹,但其历史发展是不平衡的。各种类型的文化在每个历史阶段存在和延续的时间,有先有后,有长有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大致说来属于较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它们的音乐遗物证明,黄河、长江流域是中(蟹)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最早发祥地。约五千年前,各个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氏族社会晚期,音乐文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属于这个时期的龙山文化、青(蟹)龙泉三期文化、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乐器皆可为证。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蟹)造了原始音乐。从现存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各个文化遗存地区出土有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肢骨制成的“骨笛”、陶角、鼍鼓及陶铎等。从公元前二十世纪的夏朝起,我国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关于夏文化仍在探索中。夏以后的商(约前17—前11世纪)和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0年),已是文明灿烂的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音乐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出现了《桑林》、《濩》(hú音户)、《裓》(jiè音节)、《大武》等乐舞,并有更多的乐器品种出现。此外还产生了多种音阶调式,创立了十二律,已经有了绝对音高、半音观念,对旋宫转调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兴办了一些音乐教育事业。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当时列国纵横,战争频繁,几百个小国逐渐归并为几个大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各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也推动了音乐文化的发展。首先在郑、卫、宋、齐、(今河南、山东)各国,商周旧乐“雅颂”开始失去往昔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民间新乐“郑声”日益受到重视。《诗经》所载十五国“风”和二“南”、“小雅”,很多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歌或贵族的吟唱。城市中的音乐生活也很丰富,产生了不少杰出的民间歌手和器乐演奏家。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南(蟹)方楚、越、滇等地的音乐文化相当发达。大诗人屈原填词、楚国女巫祀神时唱的“楚声”——“九歌”,越国裸体女巫跪唱祭祀的铜雕,滇人祭祀时敲击的铜鼓、羊角编钟,似乎使我们看到了南国艺术特有的神韵和丰采。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理论空前活跃。见于曾侯钟的乐律铭文和《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音律》的三分损益法,记述了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音乐美学方面,儒家孔丘、荀卿、公孙尼重功利、重情理;道家老聘、庄周重艺术、重精神。他们的见解,对日后中国音乐的发展育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一、“百兽率舞”与《奋五谷》先秦典籍《尚书》中记有“击石挝石,百兽率舞”的传说故事。大约在几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开始进入以渔猎为生的母系氏族社会。他们在劳动之余需要抒发和表达生活和劳动中的感受,用艺术的形式再现狩猎时手持武器与野兽搏斗的情景,于是产生了用于祭祀以狩猎为内容的原始歌舞音乐。所谓“击石挝石,百兽率舞”,就是远古人们敲击着石头化装成各种野兽歌舞祭祀的生动写照。近年在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寨出上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其内壁上有五人一列,共三列舞人,环绕盆沿形成圆圈。下面有四道平行带纹,代表水面。盆中盛水以后,这些舞人好像在河边,摆动着身上装饰的兽尾,欢快地歌舞。从画面来看,舞者神态逼真,作育节奏的跳跃动作。它是我们了解原始社会歌舞的生动的形象资料。至于敲击的石头,最早可能是原始的石制生产工具,后来逐渐演变成祭祀时伴奏歌舞的礼乐器。近年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至今年代较早的“石磬”(图2)。它的斜上方,有一个悬桂用的圆孔,并有长期使用的磨损痕迹,整体打制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还十分锐利,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我们曾将它悬挂起来敲击,仍能发出清脆嘹亮的声音。测音结如表明,其音高为 大约从六、七千年前起,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我们祖先的经济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他们除狩猎以外,已经开始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在音乐上得到相应的反映。传说在一个叫做葛天氏的氏族里,流行着一种集体歌舞。表演时,由三个人手里拿着牛尾,踏足而歌。殷商时代甲骨文中的“舞”字,写作“”或“”,像一个人两手各执一根牛尾在舞蹈,就是表现了当时人们跳舞的形象。《吕氏春秋》记载,跳这种舞蹈时所唱的歌有《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等八阕(què音缺)。其中,《奋五谷》是祝愿五谷更快地成长;《遂草木》是祈求牧草长得更加茂盛,《总禽兽之极》是希望牲畜繁殖得很多;《敬天常》和《依地德》是颂扬天和地的功德,反映先民们为了耕种的需要,对气候和土壤的重视;《达帝德》、《载民》、《玄鸟》(燕子)等,则是歌颂祖先与图腾(氏族的标志)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生死、风雨、雷电等,都不能理解。为了更好地生存,他们常常在一定的季节举行种种宗教的仪式,唱歌跳舞,祈求祖先、天(蟹)地、图腾保佑他们,希望风调雨顺,免除灾难,更能够五谷丰稔,牲畜兴旺。这八首歌就是在宗教仪式上唱的。它的内容说明,农耕和畜牧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奋五谷》等乐舞在音乐上有何特点,由于年代久远,已难以查考。看来它与原始舞蹈结合紧密,可以推知节奏应是它的基本因素。曲调可能较为简单朴实,古人记载说原始歌曲“乐而无转”(《盐铁论》),其旋律性不强,是可信的。二、治水之歌一《大夏》《大夏》传说是我国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产生的著名的歌舞。 大约四千年前,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农田无法耕种,人民颠沛流寓。传说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舜(shún音顺)任用鲸(gǔn音滚)来治水。鲸用筑堤堵水的办法,始终不能制服洪水。后来,舜又让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用了十年时间,日夜操劳,不敢稍懈,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终于疏通三江五湖,凿开龙门,让洪水通畅地东流入海。洪水平息后,禹又亲自拉犁开荒,发展农业生产。人民为了欢庆治水的胜利,歌颂禹的功绩,举行盛大的歌舞祭把活动,人们表演的乐舞,后来就叫做《大夏》。 春秋时期,南(蟹)方的吴国(今江苏苏州一带)有一个贵族,名叫季札,非常喜爱音乐。有一次,他充当吴国使臣,到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去访问。他听说鲁国保存了很多西周宫廷中的著名乐舞,就请求参观学习。鲁国很热情地为他演出了《大夏》、《韶》等古乐和“大雅”、“小雅”、“周南”、“召南”,以及郑、卫(今河南)、豳(bin音宾)、秦(今陕西)、齐(今山东临淄)、魏(今山西)、陈(今河南、安徽一带)等国的民间歌曲“国风”。 据说《大夏》演出时,舞者每八个人站成一行,称为一“佾”(yì音义)。舞者头上戴着毛皮帽子,袒露上半身,下身穿着白色短裙。右手持羽毛,左手持乐器“籥”(yuè音月),边唱边舞,颇为质朴、粗旷。季札看后,深深地被它的内容和表演所感动,说:“真美啊!像这样勤劳而又有道德的人,除了禹,谁能比得上呢?”季札的话,虽然带有过分赞誉的成分,但也说明《大夏》的内容确与大禹治水有关。所以商周以来,它一直被奴隶主贵族用来作为祭祀山川的乐舞。 《大夏》已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它共分“九成”(九段),用“籥”伴奏,又称“夏籥九成”。“籥”在甲骨文里写作“”像是用数根苇竹制成的管子,周围用绳子捆扎在一起,管子上端有一个吹孔,可以吹奏发声。一个籥,可吹出数个不同的乐音。这种乐器,就是后来“萧”(排萧)的前身。《大夏》用这种乐器伴奏,比起“击石拊石”的原始乐舞来,要进步多了。不过,因其乐音较少,推想其曲调可能比较简单。 除《大夏》以外,这个时期还流传一首与禹有关的南(蟹)方民歌。据《吕氏春秋》记载,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一个“涂山氏”氏族的女子。后来禹又到其他地方巡行,那个女子便派人站在涂山(今浙江会嵇)南麓,唱着她所作的“候人兮猗”这首情歌,等待禹的到来。这首歌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首南(蟹)方民歌。这首歌的歌词,实际上只有“候人”两个字,即等待她的情人的意思。它可能反映了父系氏族社会里,人们的爱情生活。结尾的“兮猗!”两字,是感叹词。“兮”,古音读如“啊”,“猗”与“兮”字音相同。这种结尾形式表明原始歌曲是用婉转起伏的旋律抒发其强烈的思念之情的。歌词中词语的重复,说明旋律性已逐渐成为原始音乐的重要因素。三、埙的演变和音阶的形成与发展 埙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吹奏乐器。其形状有管形、橄榄鱼形、圆锥形等多种。它们的顶端都有一个吹孔,埙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的有若干按音孔。多为陶制品,也有骨制品。 埙的历史很悠久,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埙,是大约六千年前居住在今天浙江杭州湾河姆波遗址的居民使用的椭圆形无音孔陶埙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两个陶埙。其中一个无音孔,另一有一音孔者能吹出一个小三度音程:即羽(F)与宫(bA)两个音。 据近年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殷商时期众多陶埙的测音结果来看,这些陶埙的绝对音高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吹出小三度昔程。就是说,都能吹出后来五声音阶中的lado(羽、宫)或misol(角、徵)两个音,它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种音阶形式。估计当时的乐曲,如《奋五谷》等,可能就是由这少数几个音组成的。 大约在四、五千年以前,在今天山西万泉县荆村和太原市郊义井村,还使用一种二音孔陶埙。这种陶埙能吹出三个音: 荆村埙义井埙 其中荆村埙吹出的音,构成一个纯五度和小七度音程;义井埙吹出的音,构成一个小三度和纯四度音程。就是说,荆村埙能吹出相当于后来G调五声音阶中的635(羽、角、徵)或D调的261(商、羽、宫)三个音。义井埙能吹出相当于G调五声音阶中的612(羽、宫、商)或C调的356(角、徵、羽)三个音。当时人们尚无绝对音高观念,因此,这两个埙实际上就是在半坡埙所吹出的小三度音程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商”音或“羽”音。它们所构成的两种三昔列,应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三声音阶。 据目前考古实物证明,埙的进一步发展是在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近年在甘肃玉门属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的火烧沟文化遗址的平民墓葬中,出土了二十多个彩陶埙。其形休呈鱼形,鱼嘴处是吹孔,埙体上有三个按音孔。测音结果表明,这些埙的绝对音高各不相同,但都能吹出相当于后世五声音阶中的domisolla即宫、角、徵、羽四个骨干音。有的埙还能吹出fa(清角)。少数埙能吹出羽、宫、商、角四个骨干音。据此推想,当时可能至少已有上述以宫、羽为调式主音的两种四声音阶调式。 埙的基本定型,大体在晚商时期。实物有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墓、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三枚一套的陶埙和殷墟1001大墓出土兽面纹骨埙。三者埙体均呈圆锥形,有五个按音孔。测音结果表明,辉县埙与妇好埙基音相同,均为a,因此当时可能已有绝对音高的观念。从辉县埙的音阶结构来看,实际上是在甘肃埙两种四声音阶的基础上增添了两个变化音。如以a为宫,可构成宫、角、徵,羽与清羽及变宫的音阶序列;或以e为宫,可构成羽、宫、商、角与清商、清角的音阶序列。变化音的出现,说明已存在使用色彩性变音进行变化装饰或旋宫转调——改变调高转换音阶调式的可能性。 后世文献都说“商已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近年出土的殷王室妇好墓五枚一套的编铙能奏出相当于后世G调的56145的音阶结构,如果联系起来看,我国五声音阶正式形成,可能不会早于商周之际。 关于七声音阶“七音”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前632)。如果从商埙已能吹出七声结构中的某些偏音的事实来看,它的正式形成可能与“五声”相差不会太远。目前由于缺乏确证,尚难定论。 随着七声音阶的出现,牵涉到中国传统调式研究中经常遇到的新、旧音阶与清商音阶问题。旧音阶“角”、“徵”之间为“变徵”(#fa),半音位置在四度、五度和七度、八度之间;新音阶“角”、“徵”之间为“清角”(fa),半音位置在三度、四度和七度、八度之间;清商音阶“角”、“徵”之间为清角,半音位置在三度、四度和六度、七度之间(“”表示半音关系,其余均为全音): 在上述三种七声结构中,五声音阶的五个正音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这就是子产所说的“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左传·昭二十五年》)。 从现有测音材料看,辉县塌虽然还未形成完整的七声结构,但是清角在火烧沟文化遗址鱼形坝已经能吹出的事实,以及清羽在辉县埙中的存在,说明上述三种七声结构都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音阶形式。 从半坡埙产生最早的一个小三度音程到晚商至春秋之际出现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其间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可见,人们对于音阶的认识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的。四、巫与商代音乐 巫原是原始社会拥有较多知识、能歌善舞,传说能交通神人的神秘人物。 商殷的巫,与史、卜、贞等同掌占卜的职务,能替鬼神说话,影响国家的政治与国王的行动。《尚书·洪范篇》就讲到商殷的国王有疑难的事情就应该和卿士(高级贵族)、庶民(低级贵族)商量并以巫、史等所进行的“卜筮(shì音事)”定吉凶,“卜筮”的吉凶有决定行动与否的作用。占卜、祭祀时,巫常要唱歌跳舞来配合,所以巫也是商殷精通音乐与舞蹈的人。 商代音乐属于巫文明。 商原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以玄鸟(燕子)为图腾的原始部族。夏末,已进入今河南地区居住,并在汤的领导下灭夏建立商朝。商代在盘庚迁殷前(约前16—前14世纪),尚处于刚进入早期奴隶制的阶段,从郑州二里岗等早商遗址出上的二音孔或三音孔埙看,这个时期的音乐文化并不特别发达。在祭祀等重大场合,往往由巫主持表演本部族的传统乐舞《桑林》和赞颂汤代夏立商武功的乐舞《濩》等等。我国古书《左传》记有一(蟹)个(蟹)故(蟹)事:公元前641年,商王室后裔宋襄公在楚丘为晋侯举行盛大的宴会,晋侯提出要看宋国祖先的传统乐舞《桑林》。这个乐舞,据说由用鸟羽化装成玄鸟的舞师与化装成先批简狄的女巫进行表演。由于它描写了筒狄吞玄鸟卵生商始租契的具体过程,因而使讲究礼法的晋侯看了十分害怕,不得不躲到房中去。商代音乐正因为带有浓厚的原始古风,而显得那么粗野离奇,荒诞不经。 商代音乐真正进入文明的盛期,是在定都安阳以后(前13—前11世纪)。出土于安阳殷墟王室墓葬的成组饰有狰狞可怖的饕餮、夔龙等纹样的各类乐器均可为证。这个时期,不仅王畿及其邻近地区,甚至一些偏远的方国,如武丁时进贡“亚弱”编铙的弜国、出有多件青铜大铙的今湖南宁乡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均已存在相当发达、既有商文化特征又有本地特色的音乐文明。 商代后期,乐器的品种已相当多样,制作工艺也很巧妙。打击乐器有多种形制的铙、铎、磬(qng音庆)和鼓等。铙与铎,最早原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上制成。现存实物有陕西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的素面陶铎商代的铙均为青铜铸造,或手持演奏,或植于座上演奏。商铙因其形休的大小不同而有大铙、小铙之分。其中,单个的大铙,有人称为“庸”(yòng音拥)。卜辞中“其(置)庸,壴(鼓)于既卯”就说明这一点。由多枚铙组成一套的称为编铙。小型编铙比较常见,一般由三枚组成一套。近年在殷代大型王室墓葬妣(bǐ音比)辛墓中发现有五枚一套的编饶。我们曾对这套编饶进行测音,其音高大约相当于:G、A、C、F(?)、G,可构成四声音阶序列。大型编铙比较少见,现存实物仅见于湖南宁乡一带。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它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个的大磬,如安阳武官村殷代大墓出土的虎纹石磬,纹饰瑰丽,声音悠扬。经测音,其音高为#C;,与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遗址出土石磬音高相同。一种是编磬,一般均为三枚一套。近年在殷墟西区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鼓,在原始时代已有,叫做“土鼓”,鼓框可能是由陶土制成,故有此名。另有一种大鼓,鼓腔用木制成,外施彩绘,鼓面蒙有鼍皮,又称鼍鼓。商代的鼓有多种,一般鼓身下面有鼓座,鼓身上面有羽毛作为装饰,甲骨文中的“”字,就是它的正面形象。近年在湖北崇阳出土一件晚商至西周早期的铜制贲鼓,即是这样一种形制。此外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