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02 KB
- 2022-06-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这其实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全过程,而达成这一内化的重要桥梁便是有效的作业。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发现,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作业的布置上,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抄写、默写生字新词,重复课后练习题,完成教辅书的题目已成为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如此机械抄记、重复套用,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出现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因此,如何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大胆尝试的“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导学案”课堂教学策略。“导学案”实施后,要求教师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教辅材料。我们都清楚,量的减少需要质的提升。这样大力度的改革,迫使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制过程的研究成分和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劳动转化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实施二年多来,在小学语文“导学案”的推进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延伸拓展”的“导学案”模式,特别是这三大环节的作业,我们精心设计,在提高作业有效性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三大环节中的作业设计。一、“预习导学”的作业设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以《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预习导学”设计为例。“预习导学”: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学习“入门”题:1、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并读准字音。2、搜集有关桑兰的资料,简要介绍。3、结合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的不幸()的精神()的毅力()的勇气()的疼痛()的微笑4、词语归类,并照样子写几个。坚强不屈失声痛哭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形容费力、劳累的样子。形容悲伤的样子。描写天气炎热。描写优秀品质。5、质疑。自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二)、请将课文再有感情地朗读两遍,其中一遍请父母为你评分,并请他们写一写理由。\n父母评分:分。(满分100分)理由:现行语文新教材教学容量比较大,如果不充分预习的话,课堂教学中老师关注的内容很多,难于突出重点,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在《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预习导学”中,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作业。在要求明确,内容具体的每一题中,让学生渐入预习的状态,从而产生有效的预习效果。1、朗读课文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因此,《微笑着承受一切》中“预习导学”的第一小题便是“读读课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这为后面的预习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搜集资料由于新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学生对有些课文中的作者、主人公、时代背景等不甚了解,因此,针对这篇课文,设计的“第二题”便是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桑兰的资料,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的资料搜集练习,学生乐此不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满足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愿望。3、语言积累第三、四小题是关于词语方面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让学生在词语的运用中达到语言的积累。其中第三题“结合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是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的。课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这一题中的几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使“预习导学”与“课堂研讨”达到了有机的整合。4、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第五小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当然,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从课文题目质疑、从重点词句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等等。5、家长参与“预习导学”中的最后一题,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分,则努力让学生的预习与家长进行互动,在家长的评读中,让家长先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二、“课堂研讨”的作业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实践,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在“课堂研讨”的作业设计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1、利用空白点,设计练习为了表达的需要,好多文章留有“空白”的余地,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空白点,设计一些“说一说、想一想、演一演、写一写”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情感的升华,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在五年级新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n在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后,设计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在交流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他们深深体会到: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心连心,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在课文的最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假设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在和其他同学的演一演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感受到海峡、大陆人民心连心,接受了民族教育的一次深刻洗礼。2、读写结合,设计练习《一枝白玫瑰》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购物时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想给死去的妹妹买一件圣诞礼物——洋娃娃,可是钱不够。当我了解到男孩家庭的不幸后,产生怜悯之心,暗中帮助男孩实现了愿望。文章通篇闪耀着人性的美丽,我想,凡阅读它的人,都会为那种人间的真情、亲情所动容。在本课结尾处,也就是学生感情达到高潮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望着这一束白玫瑰,你想对谁说?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在这张感人的画面下,写上自己想要诉说的话吧。在交流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有的对小男孩说,有的对作者说,有的对司机说等等,并且还让学生深情地读一读。这样既渗透了情感,又再一次有利地抓住了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契机。3、利用延伸点,设计练习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会以自己新的创意去发展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展开想象,去发展课文情节、超越文本,产生新的效果。《带着尺子去钓鱼》主要讲述中国客人小张在丹麦垂钓时,从丹麦朋友处知道了钓鱼时必须带着尺子,从而体会到丹麦人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尽管课文描写的是发生在外国的事,但借助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因此,最后结尾处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给当地渔政所的叔叔阿姨写一份建议信。这样既有对外国民族的敬佩之情,又迁移到本民族,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本民族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三、“延伸拓展”的作业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将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与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学习方式。每篇课文的“延伸拓展”,一般由课后巩固性练习、针对这篇课文涉及的拓展型练习、短文阅读练习、学后记组成,多样性的“延伸拓展”中的作业让学生趣味十足。1、课后巩固型练习:这类练习是基础题,体现每篇课文重点内容的巩固性练习,有时还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这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练习的主要形式有:选默词语、巩固性填空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摘抄好词佳句等等。2、拓展型练习:针对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的练习,这类题目学生可以选择来完成,可以是课文的续写,可以是拓展阅读,可以是查找资料,可以是剪贴小报,可以是考察访问等等。如,《五彩池》的“延伸拓展”的作业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为宣传五彩池设计一则广告词。这类作业,旨在让学生从阅读的文字材料中走出来,延伸到文外,课外及语文生活、语言实践的社会空间,以达到“语文教学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境界。3、短文阅读练习:一般有两篇阅读练习,一篇为课内阅读,一篇为与本课文相关的阅读练习。如,学习了《观潮》后,学生领略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后,又让学生在阅读另一篇奇观《日月潭》。学习了《找到“神奇子弹”的人》后,当学生都被欧立希废寝忘食、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时,又让学生阅读《牛顿买菜》,感受牛顿的热爱学习、专注于科学。4、学后记: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写上自己的学习心得、收获、体会等,这样的小练笔最具语文学科特点了,所以当“导学案”\n实施过程中,学校其他学科在取消写学后记的同时,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坚持保留学后记。如在学习了《失去的一天》后,学生从游手好闲的佩佳身上懂得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学后记中,学生可以写学课文后的感受,可以写自己收获的一天,可以写打算一天怎么过才是精彩的,也可以写自己是否有和佩佳同样的经历等等。心有所感,手写所想,字数不限,自然没有压力,学生在真情流露中奠定了写作的基石。“导学案”是弘文学校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在它实施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困难重重,但我们执著投入、坚持不懈。我们相信,精心设计作业,一定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来实现弘文所倡导的“创设人文化课堂、开展有效性教学、培育智慧型教师”的理想课堂教学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