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导学案心得 25页

  • 75.05 KB
  • 2022-06-21 发布

小学导学案心得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导学案心得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肥城实验小学武其堂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n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案”调整不及时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n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n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岀智慧的火花。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n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n文综合能力。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n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一一读喜爱的语段;2•说一一说探究的内容;3•问一一问不懂的问题;4•帮一一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n正地学。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听“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康家营子小学宋彦波经过这一段时期学习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习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习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习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n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习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习就好办To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习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再则“探究”是学习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n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岀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岀与不同的意见。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小学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本学期来,我校积极开展了“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关注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前提。在使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n“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①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②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③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和发展学\n生思维能力。小学语文“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这其实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全过程,而达成这一内化的重要桥梁便是有效的作业。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发现,教师对语文作业的设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作业的布置上,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要求学生抄写、默写生字新词,重复课后练习题,完成教辅书的题目已成为语文作业的主要内容。如此机械抄记、重复套用,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制约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出现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因此,如何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大胆尝试的"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导学案”课堂教学策略。“导学案”实施后,要求教师原则上停用除与教材配套练习册外的教辅材\n料。我们都清楚,量的减少需要质的提升。这样大力度的改革,迫使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制过程的研究成分和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劳动转化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实施二年多来,在小学语文“导学案”的推进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预习导学一一课堂研讨一一延伸拓展”的“导学案”模式,特别是这三大环节的作业,我们精心设计,在提高作业有效性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三大环节中的作业设计。一、“预习导学”的作业设计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n以《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预习导学”设计为例。“预习导学”: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学习“入门”题:1、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并读准字音。2、搜集有关桑兰的资料,简要介绍。3、结合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的不幸的精神的毅力的勇气的疼痛的微笑4、词语归类,并照样子写几个。坚强不屈失声痛哭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形容费力、劳累的样子。形容悲伤的样子。描写天气炎热。描写优秀品质。5、质疑。自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将课文再有感情地朗读两遍,其中一遍请父母为\n你评分,并请他们写一写理由。父母评分:分。理由:现行语文新教材教学容量比较大,如果不充分预习的话,课堂教学中老师关注的内容很多,难于突出重点,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在《微笑着承受一切》中的“预习导学”中,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作业。在要求明确,内容具体的每一题中,让学生渐入预习的状态,从而产生有效的预习效果。1、朗读课文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过:“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因此,《微笑着承受一切》中“预习导学”的第一小题便是“读读课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这为后面的预习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2、搜集资料由于新教材的课文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学生对有些课文中的作者、主人公、时\n代背景等不甚了解,因此,针对这篇课文,设计的“第二题”便是让学生去搜集有关桑兰的资料,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这样的资料搜集练习,学生乐此不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满足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愿望。3、语言积累第三、四小题是关于词语方面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助于让学生在词语的运用中达到语言的积累。其中第三题“结合课文内容,在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词。”是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的。课中,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这一题中的几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使“预习导学”与“课堂研讨”达到了有机的整合。4、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第五小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当然,在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从课文题目质疑、从重点词句质疑、从矛盾处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等等。\n5、家长参与“预习导学”中的最后一题,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让家长评分,则努力让学生的预习与家长进行互动,在家长的评读中,让家长先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课堂研讨”的作业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要加强语言文字实践,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在“课堂研讨”的作业设计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1、利用空白点,设计练习为了表达的需要,好多文章留有“空白”的余地,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空白点,设计一些'‘说一说、想一想、演一演、写一写”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情感的升华,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在五年级新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n的骨髓,像生命之泉,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在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后,设计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此时此刻,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在交流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他们深深体会到: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心连心,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永远不会熄灭。在课文的最后,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想象:假设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在和其他同学的演一演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感受到海峡、大陆人民心连心,接受了民族教育的一次深刻洗礼。2、读写结合,设计练习《一枝白玫瑰》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购物时看到一个五岁的小男孩想给死去的妹妹买一件圣诞礼物一一洋娃娃,可是钱不够。当我了解到男孩家庭的不幸后,产生怜悯之心,暗中帮助男孩实现了愿望。文章通篇闪耀着人性的美丽,我想,凡阅读它的人,都会为那种人间的真情、亲情所动容。\n在本课结尾处,也就是学生感情达到高潮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望着这一束白玫瑰,你想对谁说?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在这张感人的画面下,写上自己想要诉说的话吧。在交流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有的对小男孩说,有的对作者说,有的对司机说等等,并且还让学生深情地读一读。这样既渗透了情感,又再一次有利地抓住了对语言文字训练的契机。3、利用延伸点,设计练习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在感受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会以自己新的创意去发展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地展开想象,去发展课文情节、超越文本,产生新的效果。《带着尺子去钓鱼》主要讲述中国客人小张在丹麦垂钓时,从丹麦朋友处知道了钓鱼时必须带着尺子,从而体会到丹麦人自觉保护海洋资源的良好品德。尽管课文描写的是发生在外国的事,但借助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国际视野审视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因此,最后结尾处我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小朋友给当地渔政所的叔叔阿姨写一份建议信。这样既有对外国民族的敬佩之情,又迁移到本民族,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本民族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n三、“延伸拓展”的作业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将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与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学习方式。每篇课文的“延伸拓展”,一般由课后巩固性练习、针对这篇课文涉及的拓展型练习、短文阅读练习、学后记组成,多样性的“延伸拓展”中的作业让学生趣味十足。1、课后巩固型练习:\n这类练习是基础题,体现每篇课文重点内容的巩固性练习,有时还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这是每位学生必须完成的。练习的主要形式有:选默词语、巩固性填空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摘抄好词佳句等等。2、拓展型练习:针对课文内容,涉及相关的练习,这类题目学生可以选择来完成,可以是课文的续写,可以是拓展阅读,可以是查找资料,可以是剪贴小报,可以是考察访问等等。如,《五彩池》的“延伸拓展”的作业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请你为宣传五彩池设计一则广告词。这类作业,旨在让学生从阅读的文字材料中走出来,延伸到文外,课外及语文生活、语言实践的社会空间,以达到'‘语文教学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境界。3、短文阅读练习:一般有两篇阅读练习,一篇为课内阅读,一篇为与本课文相关的阅读练习。女口,学习了《观潮》后,学生领略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后,又让学生在阅读另一篇奇观《日月潭》。学习了《找到“神奇子弹”的人》后,当学生都被欧立希废寝忘食、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折服时,又让学生阅读《牛顿买菜》,感受牛顿的热爱学习、专注于科学。4、学后记:学生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写上自己的学习心得、收\n获、体会等,这样的小练笔最具语文学科特点了,所以当“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学校其他学科在取消写学后记的同时,我们小学语文学科坚持保留学后记。如在学习了《失去的一天》后,学生从游手好闲的佩佳身上懂得了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学后记中,学生可以写学课文后的感受,可以写自己收获的一天,可以写打算一天怎么过才是精彩的,也可以写自己是否有和佩佳同样的经历等等。心有所感,手写所想,字数不限,自然没有压力,学生在真情流露中奠定了写作的基石。“导学案”是弘文学校的一种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在它实施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困难重重,但我们执著投入、坚持不懈。我们相信,精心设计作业,一定能提高教学有效性,来实现弘文所倡导的“创设人文化课堂、开展有效性教学、培育智慧型教师”的理想课堂教学境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评论这张转发至微博学习“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的几点心得体会。\n“学案导学”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习阶段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n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学习“导学案”心得体会今年,教育局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老师们提供了导学案这一教学策略,开学后我们学校响应上级领导\n的号召,开展了“导学案”教学尝试。在实践中感到很迷茫,在5月23日,研修中心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导学案培训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导学案”教学,让我在思想理念上更进一步的转变,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学案的意义和优点,在业务水平上也得到了又一次提高。观摩了几节课课,感觉到了借助“导学案”模式教学的成功之处: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主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而“导学案”模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做,不感兴趣的就漠不关心。“导学案”激起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五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导学案”上依据课节内容设计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住基础知识。学生为了准备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得不精心进行课前预习,这显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