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1 MB
- 2022-06-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米村镇方山小学导学案(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年级:三年级学科:___数学_设计教师:刘书军\n说 明1、一套完整的导学案内容包括:学科教学进度表、学期课程纲要、单元课程纲要、课时导学案。2、课时导学案要结合学情及学科特点认真撰写。根据备写情况,如有纸张限制,可以另加附页。凡同科头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教案中必有复备情况显示。校级或镇级公开课、交流课、达标课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导学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调整,资源共享。3、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实用性,要和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彰显实效,避免流于形式。4、学校要不定时对教师的导学案编写情况进行检查,成绩记入个人绩效评价。米村镇方山小学2015年1月\n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授课时数:60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1月【背景】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重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一方面注重与日常生活,现实空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许多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有数学价值的情境,能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数与计算方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和计算的基础。小数的初步认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及小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课程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的方法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并会估算。 2.通过经历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3.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学会看条形统计图,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4.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说一说,找一找,辩一辩,做一做等活动学会辨认方向,能用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路线。5.结合实例,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法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并正确计算。6.结合具体内容,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比较小数,会计算小数加减法。7.结合实物,通过观察、对比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8.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数学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位置与方向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教具学具\n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问路1(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认识方向(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动物园导游图(会看线路图)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分一分(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3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研讨会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分一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减法2植树节(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2植树(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1整理照片(一位数除三位数)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1买书(除法的验算)1猪八戒吃西瓜(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1计算电费(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1整理复习1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演讲会1、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从收集数据到到两个单式统计表产生,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单式统计表的共同特点。提示学生像这样的表可以合成一个表。2、分析数据,体现问题的现实性。3、针对问题“参加调查的一共多少人”,意在引导学生有序的计算,在进行合计。练习复式统计表1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3买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1下围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1整理与复习2面积11、教材\n剪一剪,摆一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2、教师自制课件认识面积的意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摆一摆(长方形面积)1摆一摆(正方形面积)1常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育馆(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1综合练习1年、月、日年历(认识年、月、日)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计时法表示时刻; 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年历(闰年、平年的有关知识)3百货商场(了解24时计时法)1坐火车(计算经过时间)1综合练习1活动课制作活动日历1小数的初步认识测量身高(小数的认识)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演讲会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跳高比赛(小数比较大小)1超市买东西(小数加法)1买东西(小数减法)1综合练习1数学广角(搭配)数的排列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研讨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数的组合1整理复习1活动课设计校园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问题;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总复习位置与方向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n1、归纳整理。内容如何归纳整理。内容有实际中的位置与方向和地图上的位置与方向。2、将单式的统计表变成复式的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3、归纳整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4、归纳整理。小数含义、小数大小比较、小数整数分数的互化。小数加减法。5、归纳概括。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多位数除一位数中的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问题。6、归纳概括。各月的天数、平年和闰年、二十四时计时法、时间的计算。7、归纳概括。数的排列和组合。8、进行有关知识的综合练习复式统计表1面积1小数的初步认识1计算1年月日1数学广角1【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情景,设置问题链,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完成任务,促使目标达成。2.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3.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示: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4.精练深析,讲练结合。【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n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n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课程纲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一单元测量授课时数:5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1月【背景】这一单元的内容,这是孩子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辨认方向,描述相对位置;二是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路线。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位,并能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位置与方向》是新课程新添加的内容,而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本领与技能,因此学习好这部分知识是十分有用也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目标】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找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知道地图上的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位辨认其余的七个方位,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行走的路线。3.会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位置与方向认识方向(认识东南西北)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教具学具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问路(会看简单的路线图)1认识方向(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动物园导游图(会看线路图)1综合练习1【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情景,设置问题链,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完成任务,促使目标达成。2.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3.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示: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4.精练深析,讲练结合。【课程评价】\n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n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认识东南西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累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方位,体会到方位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评价任务口述、体验、绘制的方法评价目标1、2教法学法启发、诱导体验、探究、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5-10分钟)1.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2.组织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二、合作、探究(15-20分钟)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3)课件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2)与相对,与相对。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1)起立,早晨,太阳在()面,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借助同学们日常熟悉的前,后、左、右和在生活中已经对东、南、北、西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站位、毛主席纪念堂等情景、进行合作探究,根据自己对校园的绘制,进一步熟悉他的东南西北概念。\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左面是(),右面是()。(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1)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2)确定操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并完成下面的校园示意图。长方形中填写主要建筑,正方形中填写相应建筑物的所在方向。(3)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各在操场的什么方向?三、测评、拓展(10-15分钟)1.练习一第1题。2.完成填空:小红早晨背对太阳,她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3.说一说,你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用“说一说”“填空”的形式,加强对“位置与方向的练习。【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例1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地图上简单的路线。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3、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东、南、西、北、描述线路,本节课通过校园的平面图情景,让学生归纳出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有以上的知识做铺垫,我想学生对就会轻易地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和说出行走路线。学习目标1.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地图上的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2.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学会辨认地图上东、南、西、北的方法。重难点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体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相对性。评价任务口述、辨认的方法完成目标1、2教法学法启发、诱导、激励、测评感悟、辨认、操作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5-10分钟)1.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学?2.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二、合作、探究(15-20分钟)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出示校园示意图,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1)比较一下,这幅校园示意图与平常所观察的有什么不同?(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上方定为北方,那其他的方向各是什么?(3)点拨: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下(),左()右()。”(4)去掉方位词,只留下“北”。在示意图上指出其他方向。2.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根据第4页下面的校园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借助同学们的坐位、早晨的太阳、北极星等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校园方位的绘制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绘制地图,感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必要性\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1)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大门在操场的什么方向?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2)操场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操场体育馆的在什么方向?3.争当优秀的导游根据第2页的主题图,组织争当优秀导游的活动。(1)我国首都北京的天空门广场有哪些主要建筑?(2)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能用东南西北知识,向游客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吗?分小组先试着介绍,评选出优秀导游。三、测评、拓展(10-15分钟)1.练习二第4题:在地图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后,独立完成填空。2.数学游戏:出示猫、兔、鹿、狗、熊、松鼠的图片,把松鼠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并注明“北”,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把其他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1)猫在松鼠的西面,兔在松鼠的南面。(2)鹿的西面是松鼠,狗的南面是松鼠。(3)熊既在鹿的北面,又狗的东面。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在地图上辩认东、西、南、北?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必要性。【板书设计】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例2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三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认识简单的线路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2、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本节课继续依靠东、南、西、本这些方位词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3、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第二节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用东、南、西、北叙述路线图将会水到渠成。同时也会对后面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做好铺垫。学习目标1.学会辩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办法。重难点学习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学习难点: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四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评价任务创设具体的情景,通过叙述的方法评价目标1、2教法学法讲授、启发体验、操作、描述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5-10分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二、合作、探究(15-20分钟)1.出示第5页例3的图。(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说一说,体育场、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什么方向?(3)说一说,医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2、描述行走的路线:(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医院出来后,向北走到第1个十字路口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你能告诉他怎么走吗?(2)描述行走路线:。(3)说一说小明从医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线?2.体会同一路线有不同的走法(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可以怎样走呢?……还有别的路线吗?(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借助日常生活中的问路,引出今天的课题,通过例五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引出问题,讨论交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描述出小明去医院的行走路线。\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3.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怎么回答?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三、测评、拓展(10-15分钟)四、达标测评:1、第5页做一做。(1)独立完成,在图中画出小红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线。(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3)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放学的路线。(4)先男生提出问题女生解决问题,再女生提出问题男生解决问题。2.练习一第3题。(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2)第(2)题,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四、展现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板书设计】行走路线例3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四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教材分析学生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已经会用东、西、南、北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学习辨认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东、南、西、北有了一些经验,已经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会东、南、西、北叙述行走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并会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的位置。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要想学会本节的内容,我想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学习目标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经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辩认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重难点学习重点:能辩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学习难点:体会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评价任务创设情景,观察后描述的方法评价目标1、2经历、感悟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3教法学法讲授、启发、示范辨认、猜一猜、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5-10分钟)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请9名学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1234567893.说一说,2、4、6、8分别在5的哪个方向?1、3、7、9分别在5的哪个方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二、合作、探究(15-20分钟)1.初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1在5的什么方向?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2)探讨:你认为哪一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确定哪一组的想法是正确的呢?(3)借助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做最终裁判。请5同学拿着指南针宣布最终结果,点拨:我们通常说“西北”而不是“北西”。(4)开展猜一猜活动。a.谁能猜猜6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b.猜猜3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借助教室,9个数字让学生自主学习,借助指南针引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通过猜一猜,生活中和地图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情景教学,讨论交流,学会这四个方向。\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c.谁愿猜猜9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2.辨认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3)说一说,你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3.辨认地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出示例4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1)根据太阳的方向确定东面,再确定其余的七个方向。(2)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3)议一议,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4)想一想,操场在多功能厅和食堂的什么方向?三、测评、拓展(10-15分钟)1.第8页做一做。汇报“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2.练习二第4题。(1)找一找,地图上标出了我国哪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适时教育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2)圈一圈,在地图上圈出武汉的位置。(3)说一说,这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武汉的什么方向?3.练习二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板书设计】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例4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五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认识地图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2教材分析学生对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已经会用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地图上的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并依据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3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学习目标1、会看简单的线路,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重难点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评价任务用语言描述的方法评价目标1、2教法学法讲授、启发、引导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游玩过哪些景点?(学生回答略)当我们到一个景点游玩时,一股都会看到一幅导游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小明的家乡去玩一玩。这就是小明家乡的一幅导游图。(教师把第55页的例2图贴在黑板上)教师:当我们到一个地方游览时,可以先看看它的导游图,了解各游览景点的位置与方向,然后确定自己的旅游路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板书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二、探究新知1、了解地名的位置教师:看一看,在这幅图上有哪些地名?从图上你还看到了什么?教师:你能说一说各个地名的位置吗?2、设计路线(1)教师:你能为小明上学设计一条路线吗?(2)教师:小明的爸爸在红光厂工作,妈妈在设计院工作,你能为小明的爸爸、妈妈分别设计一条上班的路线吗?(3)教师:小明放学回家了,你能帮帮他设计一下他回家的路线吗?学生交流,再指名汇报教师:小明的爸爸、妈妈下班后,回家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吗?创设同学们出门旅游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既有的信息(东北、东南、西南、西北)设计自己行走的路线,并回答别人的行走的路线。\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3课堂活动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图。从图上你发现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交流后回答。只要同学们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通过面试了:(1)小狗要把信送到小鸡家,可以怎样设计路线?(2)小狗从小鸡家回到送信出发的地方,可以怎样设计路线?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2题、第3题。四、全课总结五、课外作业练习十第4题。【板书设计】认识地图上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例5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六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整理与复习课型复习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2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能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同时又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3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对本课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学习目标1、能说清八个方位,会熟练、准确运用方位词说明路线。2、知道位置与方向相对性的特点。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3、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难点 复习重点:8个方位名词的意义。复习难点: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评价任务利用方位词描述出线路的方法评价目标1、2用方位词解决问题完成目标评价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引导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1、在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了哪些知识?2、在画平面图时,怎样表示八个方向?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指出这八个方向吗?再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设?3、一名同学起立,说说在他的八个方向中,每个方向对应的是哪个同学?4、讨论并总结:确定八个方向的简便方法。5、做一做P112页1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借助“本单元你学会什么?”归纳知识,然后对位置和行走路线系统的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1)社区示意图中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分别在小清家的什么方向?(2)她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么走?(3)小清到其他场所该怎样走?(4)你还能说出哪些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二、质疑归纳:1、你还有哪些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共同解答。2、你会正确判断、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吗?3、你知道这几个方向的相对位置各是什么?三、尝试训练:1、根据所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画出自己家所在社区的示意图。说一说自己家四周都有些什么?四、总结拓展。1、位置与方向同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我们要知道八个方位词的意义和相对性,正确判断、描述物体的位置与方向。2、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整理复习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授课时数:13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1月背景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在编排上遵循学生了的认知规律,先口算,再估算,最后再笔算,凸显出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目标1.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研讨会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1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2一位数除三位数2除法的验算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1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1整理复习1评价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A、好(5分)教师评价\n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n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口算除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3、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目标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学习重点:学会口算思路及口算方法。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口算。评价任务用语言叙述算理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1、2笔试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5-10分钟)1.口算:说说是怎样想的。 8÷435÷540×2 9÷324÷6500×6 2.填空: 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 46里有()个十和()个一. 39里有()个十和()个一.二、合作、探究(15-20分钟) 1.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2.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结合本单元的学习,抓住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为学习新知识打好铺垫。借助分小棒让学生合作交流。\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 研究其计算方法.(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①计算:想法一:()÷3=()所以60÷3=() 想法二:()×3=60所以60÷3=() 想法三:()+()+()=60所以60÷3=()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3=(),就是20. (1)试算60÷2=(),60÷6=()。(4)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个十,()个十除以3得()个十,就是()。 (5)初步练习:80÷4=90÷3=80÷2=(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3、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说出口算过程。 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4.教学例2. (1)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先分(),每份分得()捆?再分(),把单根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根?分完后每份共有()根。 (3)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23)就是所求的结果。三、测评、拓展(10-15分钟)1.69÷3=23想:( )÷3= ( )÷3= ( )+( )=23 2.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8÷2=36÷3=55÷5= (2)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72除以9_________4除48__________四、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口算除法例1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会了表内除法和一位数的除法3、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重难点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评价任务教法学法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导学过程学法指导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得数。2、口答。450除以9得多少?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3、导入新课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聆听学生的思考过程,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二、探究新知教师:要把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出想法。问: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老师巡视了解情况。\n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和鼓励。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三、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分桃图。1、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1)理解题意。(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3)列式。(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5)集体交流。(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2、估算。78÷4470÷8178÷683÷9360÷5410÷7(1)学生独立完成。可简写思考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3、估算。71÷8181÷2359÷6440÷9138÷7323÷4请学生说出估算过程。4、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2378÷5435÷7297÷4469÷8194÷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四、思维训练找出下面每组数的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361224()(2)128643216()(3)8241236185427()【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n课题除法的估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2、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学情分析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体会除法估算的意义。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2、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能力。重难点学习重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方法学习难点:根据情境合理进行估算评价任务口述算理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1、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讨论、交流、体验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1估算下面各题452+568789+68523+6912×345×6298×7785-2582口算下面各题4000÷5360÷4120÷6630÷7720÷9640÷890÷32400÷8二、自主学习(5-10分钟)1、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问题(1)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大约运多少箱?(2)小黄从家到学校346米,走6分钟到达学校,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3)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买多少瓶饮料?(4)182个同学们春游,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蓬,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2、你能列式吗?3、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今天我们就学习“除法估算”。三、合作、探究(15-20分钟)1、学生读题,列出算式借助同学们的坐位、早晨的太阳、北极星等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对校园方位的绘制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绘制地图,感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必要性。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124÷3≈247÷4≈100÷3≈182÷4≈)说一说这几道算式的意思。2、 解决第一个问题124÷3≈(1)试着估算:124÷3≈(2)比较:124÷3≈124÷3≈120123(3)交流,说估算方法。①124≈120120÷3=40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②124=120+4120÷3=40比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两种估算有微小的差别,但都接近准确值,这样的差异在本题中可以忽略不计。3、解决第二个问题:(1)独立估算346÷6≈①346≈300300÷6=()平均每分钟行()米。②346=300+46300÷6=()46≈4848÷6=()()+()=()平均每分钟行()米。③346≈360360÷6=()平均每分钟行()米。4、讨论、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1)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2)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将被除数看作接近整十整百的数,且是除数的倍数;再计算。5、小组讨论。问题(3)中100能估成120吗?为什么?问题(4)中182能估成160吗?为什么?①在问题(3)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不能估大。②在问题(4)中,如果把182能估成160,有的同学将得不到帐篷,所以只能估大即将182估成200,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住进帐篷。6、独立完成100÷3≈,和182÷4≈(1)说一说估算过程和结果。小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整()或几()几()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三、测评、拓展(10-15分钟)1、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1题(1)展示问题:260个桃子分4筐装,大约每筐装多少个?把260看成240和280都可以吗?为什么?四、课堂总结:1、 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除法的估算例2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课型课时安排设计教师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难点评价任务教法学法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板书设计】【课后反思】\n第三课时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笔算除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2、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学情分析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理解每求现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合并起来继续除的道理。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重难点体验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评价任务通过观察、回答问题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1、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讨论、观察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1、90÷3120÷484÷460÷2320÷8三一班三一班42棵三一班三一班52棵101010101193÷380÷4560÷766÷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135×()<483×()<294×()<374×()<298×()<74出示问题情景你能从上面两题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你能上面的数学信息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小组讨论,信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每组栽树多少棵?观察下面的情景,口算\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想:4个十÷2=2个十2个十÷2=1个十20+1=213、按照上面的口算过程,说出笔算的方法4、如果42改52,由下面情景,你能说出口算过程吗?40÷2=2010+2=1212÷2=620+6=265、如果笔算该如何算呢?竖式:用乘法口诀该怎样叙述计算过程呢?想:2乘2等于4,4最接近5,5减去4等于1,余下的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12除以2等于6,最后20+6=26四、归纳概括1、先除以十位,再除个位,如果十位有余数,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五、实践应用1做一做2处理练习四第二題六、布置作业练习四第一题、第三题、第四题有口算到笔算,让学生降低难度,形成一个过渡的过程,同时也为笔算打下基础。【板书设计】笔算除法例1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课型课时安排设计教师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难点评价任务教法学法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板书设计】\n【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用一位数除三位数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2、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学情要求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道理。2能正确的计算重难点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道理。能正确的计算评价任务用语言叙述算理完成目标评价1用笔试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2教法学法谈话、启发、诱导交流、观察、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173×()<284×()<355×()<466×()<57×()<7688×()<793×()<164×()<296×()<292、口答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n18÷212÷224÷325÷542÷635÷764÷827÷948÷836÷43、演板81÷964÷7二、出示情景一本相册,一共有238张照片,每页插6张。情境图如下:1、有这个情境图,你能获取那些的数学的信息?2、有这些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估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三、小组讨论1、有小组讨论,可得出的数学问题:需要插多少页?2、如果要估算,你能想出它的估算方法吗?238≈240240÷6=403、根据以前我们学习笔算的方法,你能讨论出今天的笔算方法吗?竖式:4、讨论本题的算理想:2个百除以6,每份不能得到1个百,然后把2个百看作20个十,和十位上3个十合并起来就是23个十,23个十除以6,等于3个十,还余下5个十。余下的5个十看作50个一,50个一和个位上的8个一和起来,就是58个一,58个一除以6,等于9个一,还余下4个一,余下的4个一也就是最后的余数。5、叙述本题的计算过程想:3×6=18,18最接近于23,23减去18等于5,余下的5和8合起来就是58,58除以6,6×9等于5454最接近于58,58减去54等于4。四、归纳概括1、先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位不够除,在除前两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五、实践应用1、做一做2、完成教科书练习五的第一题、第三题。六、布置作业计算458÷9654÷7123÷6587÷4研究算理,加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n【板书设计】笔算除法例2归纳概括【课后反思】第五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课型练习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除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练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本节课学生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容易学习,也更容易掌握,达到熟练程度不在话下。3、学情分析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n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重难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评价任务用语言叙述算理完成目标评价1用笔试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2教法学法谈话、启发、诱导交流、观察、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基本练习1、口算接龙。每人一题,全体参与。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方法:教师出第一题3×8.让学生按学号自觉参与。2、笔算闯关。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3、100÷263÷32800÷76300÷9200÷584÷22400÷65600÷8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3题。(1)出示题。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2)读题,理解题意。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3)分析数量关系。(4)列式计算。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5题。(1)出示,理解题意。(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3、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8题。(1)先出示四幅图。(2)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3)板书问题(1)(4)板书第18题的问题(2)。(5)读题,思考。(6)学生独立解答。三、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单项练习综合练习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六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除法的验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目标相关要求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2、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学情分析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重难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评价任务用笔试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1、2根据演算的方法口述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3教法学法讲授、启发、诱导讨论、合作、观察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1、括号内最大能填几2×()<133×()<214×()<315×()<416×()<417×()<528×()<419×()<532、口算下面各题32÷435÷756÷824÷636÷981÷972÷845÷53、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大家回忆一下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有几种方法,都是什么?加法验算的方法: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看结果是否相同。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计算的结果负责,结合前面的复习,找到解决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的验算方法。\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①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②用被减数减去差,看得数是否等于减数。小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来探索。二、创设情景第一种日记本第二种日记本7元5元三、小组讨论1、小组讨论可提出如下的数学问题A、第一种日记本会买多少本?B、第二种日记本会买多少本?2、让学生列出竖式,并计算3、上面的计算对吗?你会验算吗?(提示:用乘法验算,结果等于总钱数)竖式:四、归纳概括上面的两种验算方法可归纳如下: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五、实践应用1、做一做2、练习六第1-2题六、布置作业548÷9654÷9123÷6741÷5896÷7586÷3根据前面的验算,归纳出验算的方法。【板书设计】除法的验算例3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七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2、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学情分析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评价任务利用口算、笔算、对比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1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观察、理解、归纳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括号内最大能填几2×()<153×()<174×()<225×()<346×()<456×()<577×()<458×()<229×()<662、口算下面各题12÷224÷324÷445÷536÷635÷748÷827÷948+032-00×922×0二、创设情境1、七仙女摘桃子2下面是李思家和万青家三个月用电情况统计表3个月用电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讨论\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李思万青由上面的情境、你能获得哪些的数学信息?有这些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的数学问题?三、小组讨论李思家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万青家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2要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可以这样计算:0+0+0+0+0+0+0=0,也可以这样的计算:0×7=0如果是10个仙女呢?20个?100个?8845个呢?你还能列出那些和0相乘的算式呢?你能根据乘法算式列出除法算式吗?3、求李思和万青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算式应该怎样列呢?4、如果要口算,应该怎样算呢?300÷3=1009÷3=3100+3=1034如果要比算,应该怎样算呢?(指名学生板演)竖式:上面的竖式中、那一步可以省略?5.上面的两题有什么区别a、除到百位正好除尽,十位是0,要用到0除以任何数都得0。b、第二题是除到十位正好除尽,个位是0,要用到0除以任何数都得0。C、无论是商中间的0,末尾的0,这步除的时候都要用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四、归纳概括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2、在做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正好除尽,而下一位又不够除,就可直接用0占位?五、实践应用1、做一做2练习七第3-4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七第1-2题通过讨论,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板书设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例4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八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2、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学情分析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掌握商不够1时写0的计算方法2、较熟练的计算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重难点商不够1时,用0占位的除法评价任务用叙述算理、笔算、做后反思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1、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观察、理解、归纳、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135×()<436×()<417×()<258×()<659×()<473×()<224×()<236×()<449×()<502口答21÷221÷320÷430÷542÷654÷649÷764÷836÷925÷5二、创设情境1、参观天文馆832人2、参观克隆鼠展562人由上面的情境你能获得哪些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哪些的数学信息?三、小组讨论创设参观天文馆的情境,加深学生热爱科学的教育,同时根据情境,提出问题。\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1、有小组的讨论,可得出下面的问题;平均每车运送多少人?用什么的方法解决此问题呢?竖式:3、被除数的百位正好除尽,十位上3个十除以4每份不够得到1个十怎么办?(3个十看成30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32个一,32个一除以4等于8个一,所以8要写到个位上。)4、如果除到了十位正好除尽,个位上的2不够除怎么办?(个位上的2移下来,2就作为这道题的余数。)4、大家共同的研究算理四、动手操作1做一做2、练习八的第二题五、归纳概括当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六、展开联想1、本题你学会了什么?2本节课你还有那些的疑问?七、布置作业1、通过对算理的研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例5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九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课型练习课时安排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掌握商不够1时写0占位的计算方法2、能够较熟练的计算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重难点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评价任务做后反思的方法完成目标评价1、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辅导、自学练习、交流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133×()<204×()<315×()<416×()<527×()<418×()<529×()<622、口答81÷972÷863÷742÷635÷512÷412÷314÷23、不计算,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98盆花二、创设问题情境小红是这样想小明是这样想的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探究新知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后,可能得出如下的数学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了解除法的意义和用法,加深学生对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a、每组6盆,可以摆几盆?b、每组摆8盆,可以摆几盆?2、用什么方法呢?98÷698÷83指名演板4算例和计算过程(小组讨论)竖式:5.单位名称是什么?(小组讨论)6、叙述计算过程和算理(小组讨论)四、动手操作65÷538÷2五、归纳概括由上面的计算得出:a、针对应用题中的单位名称,有些单位名称相同,有些单位名称不同,做题时一定要认真区别对待。五、实践应用1、练习八第二题,说出错误的原因,自己纠正。2、处理第三题和第四题,a、指名学生读出题目b、同桌相互检查,3、同桌相互检查。六、布置作业练习八第6-8题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所得的结果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相同。【板书设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练习专项练习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十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整理复习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就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以及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一定还想知道,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到底怎么计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总结笔算的方法,如:72÷3,第一次除后余下的3怎们办?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学习计算方法。这是重点、难点的部分,可以多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多摆,加深理解。这样到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样的笔算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引导总结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整理,使学生会口算、笔算。2、教育学生养成做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重难点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评价任务叙述算理、做后教师观察做题的顺序,学生反思完成目标评价1、2教法学法启发、谈话、自学辅导讨论、交流、观察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系统的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多位数除一位数口算1、整十、整百、整千除一位数的口算,可以先把整十、整百、整千看做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得到除后得到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2、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先用十位除一位数,再用各位除一位数。估算先把被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或者看成几十几个十、几十几个百,然后口算除得数。笔算1、多位数除一位数,先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最高位不够除,再除前两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都必须比除数小。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口算40÷2700÷7400÷680÷4800÷45600÷890÷3600÷21800÷960÷2400÷2200÷51、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2、口算、估算后归纳口算、估算的方法。3、笔算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除法的笔算。\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二、除法的估算100÷3156÷3260÷4434÷8475÷6605÷8840÷8863÷7三、创设情景摆花○○○○○○○○○○○○○○○○○○○○○○○○○○○○○○○○○○○○○○○○○○○○○○○○○○1、由上面的情境,你能获得哪些的数学信息?有这些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的数学问题?三、小组讨论1、有同学们的讨论,可得出如下的数学问题:A、若每组4盆,可以摆几盆?B、若每组5盆,可以摆几盆?C、若每组6盆,可以摆几盆?2、指名演板3、讨论: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四、归纳概括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看前两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到那一位的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雨下得数必须比除数小。五、实践应用1、复习除数的计算238÷24563÷4457÷4254÷83568÷9A、先判断商是几位数B、说出前两题的计算过程C、说出后两题的算理2、整理复习的第2-3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九第2-3题强化学生的除法的练习。【板书设计】整理复习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3月背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并学会用写“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所以本单元整理数据环节意在让学生回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在整理后的数据重点用于在复式统计表中进行分析。从收集、记录数据到两个单式统计表引入,从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简单明了,而且体现统计的价值和必要。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单式统计表的共同点,提示学生像这样的表可以合成一个表,并让学生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合成复式统计表的前提是统计的内容一样,只是项目不一样。然后指导学生看表中包含哪几项内容,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注意体现问题的现实性。其中问题“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意在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计算,再进行合计。目标1、在观察、对比和探究活动中,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点。2、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复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1、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从收集数据到到两个单式统计表产生,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单式统计表的共同特点。提示学生像这样的表可以合成一个表。2、分析数据,体现问题的现实性。3、针对问题“参加调查的一共多少人”,意在引导学生有序的计算,在进行合计。复式统计表的练习1评价\n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n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认识复式统计表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观察、对比和探究活动中,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点。2、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之前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分男女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情景,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并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复式统计表包括了几个单式统计表的全部内容,更加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今后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垫定了基础。3、学情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学习目标1、在观察、对比和探究活动中,经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点。2、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密切联系。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评价任务在观察、体验、对比和探究活动中完成教学评价1和2。通过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评价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观察、练习、总结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会收集数据,填写单式统计表。今天我们就根据所学的内容学习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一、整理数据1、整理数据并填表师:(出示调查结果及统计表)能把我们的结果填入这两个统计表吗?请同桌2人合作填写数据,看哪组填得又快又准确。2、汇报并检验汇报数据,数据都同意吗?3、获取信息从上面的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1、找到共同点,引出合并师:除了能获得这些信息外,谁还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先让学生根据内容搜集数据,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根据单式统计表的相同点,把单式统计表汇入到复式统计表中。\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师:上面这一横行一样,说明什么?提示:统计的内容一样,除了做成两个表,是否可以将它们合为一个表。2、生成表格师:想动手创造一个新的表展示给大家看吗?(1)动手探究,小组交流出示操作要求:(2)汇报并完善表格(3)表头指导师:仔细观察同学们合并成的这个统计表,它包含了活动和人数,还有性别,那我就将这3项都在左上角的这个格子里表示出来(课件演示),这个格子是这个统计表的表头,你能看懂吗?3、寻找不同点后揭题师:你能找到它们的不同点吗?(板书不同点)揭题:像这样只统计一个性别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也可以叫它简单统计表。统计的性别不止一个的,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4、分析数据,感受优点师:既然复式统计表统计的性别有两个,那你们是否还能获取到新的信息?问:如果想知道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几人,可以怎么想?师:据我了解,这段时间学校给咱们班安排的大课间活动是跳长绳和乒乓球,接下来这一周马上就要轮换大课间活动了,现在你们会给学校提什么建议?通过对这个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分析,你能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吗?三、练习巩固,拓展提升1、学校小卖部笔的销量师:(出示照片)小卖部周阿姨正在填写2014年各种本子的销售数量,看它准备填的这个表是一张(复式统计表)。(1)指导看表(2)学生独立解答(出示销售量)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吗?(3)汇报交流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你能给小卖部老师提什么好建议?2、身高统计(1)指导看表(2)拓展提升(纵栏、横行):四、生活中的应用你在生活中见过复式统计表吗?(课件演示各种统计表)五、课堂小结,情感提升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统计表还很多,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一些主题进行统计,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归纳出复式统计表的含义。强化对复式统计表的练习。【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形成复式统计表归纳概括强化练习【课后反思】\n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复式统计表课型练习课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复式统计表。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例题结合学生的显示生活要求把四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2题都提供了数据,安排学生填表、计算,并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其中练习二十第1题还安排须生调查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经历统计过程。3、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对复式统计表进行的练习,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要结合复式统计表的知识学习复式统计图,并综合运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目标1、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重难点学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评价任务在观察、体验、对比和探究活动中完成教学评价1和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观察、练习、总结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二、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性别 人数1、先统计各级的男女生人数,2、统计各班的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人数。3、合计各班的人数。4、以上的各个数据有分组合作完成。\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 年级合计男女 总计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完成练习第4题 1、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3、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年月 成绩 人数 组别合计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总计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班级 得分 项目合计()班()班()班 总计 短跑 长跑 跳高 跳远 投掷 2、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问题情境归纳概括。拓展练习【课后反思】\n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授课时数:8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2月背景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目标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统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1、根据情景列出乘法的算式,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12、根据情景,让学生列出算式,在根据情景,说出24×12是由几个几和几个几组成的,口算出结果,根据口算的方法列出笔算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与估算练习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1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1\n整理复习1评价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n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口算乘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学会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培养同学们认真口算的习惯。2、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建立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对后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为今后学习乘、除法作好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基础,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在思维上显得更加活跃,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他们的思考往往不够全面。对于基础知识,学生的主要问题,还是在灵活运用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会活学活用。另外,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这就为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学习目标1、学会口算整十、整百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的数。2、培养同学们认真口算的习惯。重难点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算法的多样化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评价任务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矫正学生口算过程中的错误完成教学评价1和2。教法学法启发、诱导、自学辅导观察、归纳、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口算30×450×560×4700×6800×9900×3700×4800×4900×2600×7二、创设情境邮递员送报纸300份300份300份300份300份300份300份300份300份300份1、由上面的情境,你能获得哪些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的数学问题?三、小组讨论1、用什么的方法解决上面的问题。2、你有几种解决的办法(讨论),讨论后可能有下列的解法A、300×10=300×9+300=3000B、300×10=100×10×3=3000C、300×10=10×3×1000=3000D、300×30=300×3×10=900×10=9000E、300×30=3×3×100×10=90001、先复习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2、创设情境,根据情境分组讨论算法,3、归纳各种算法,归纳后找出简便的算法。\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四、归纳概括1、由上面的我们知道:把两个因数的0前面的数相乘,看积的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填写几个零。2、两个数相乘,可以把每一个因数都分解成两个因数相乘,最后再把所有的因数相乘。五、实践应用1、口答下面各题10×2020×3040×5050×6070×80900×20400×5060×580×470×32、文字题A、一个因数时400,另一个因数是900,积是多少?B、600乘以200,积是多少?3、解决问题A、校园种桐树50课,杨树的棵树是桐树的3倍,杨树有多少棵?B、王师傅每小时制作零件400个,7小时制作零件多少个?C、小红每小时写大字20个,他每天他每天写2小时,他每天写多少个打字?4、做一做,并说给同桌听5、练习十四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四第五题。4、根据所学的知识强化练习。【板书设计】口算乘法例1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知道估成邻近的整十、整百数,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在结合具体情境灵活选择估算方法上需要进行指导。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重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评价任务有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类推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来完成教学评价1。通过估算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评价2和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引导观察、推理、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1、 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2、 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 53×7 89×522×8 37×3 71×6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2、 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1、 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1) 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 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 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一:22≈20 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3) 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1、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2、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出估算的方法。3、归纳各种估算的方法。比较后找出简便方法。\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四、巩固新知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3、第61页第8题:(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六、作业:第62页第10—12题。4、对新知识巩固练习。【板书设计】乘法的估算例题2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三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笔算乘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教材分析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思考用口算应怎样算,再出笔算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两种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笔算方法,教材把分步演算的过程呈现出来,然后再导入主课,使学生初步明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这一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它体现了两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一般是不会列出乘法笔算竖式的,许多学生都会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笔算竖式是计算的通法,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竖式。刚开始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让其他同学引以为戒。学习目标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重难点我会正确的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评价任务通过学生的叙述过程,归纳概括算理完成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笔算玩曾教学评价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讨论、探究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笔算下面的各题24×378×8124×5495×72、口算21×2036×3045×6013×4017×7023×503、估算下面各题48×6572×3265×7825×6398×7359×75二、创设情境一套书24元24元24元24元24元24元24元24元24元24元24元24元1、由上面的情境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2、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三、小组讨论由上面的讨论得出的信息和问题是:学校新进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一共多少元?2、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先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创设情景,让学生说出12个24可以分解为4个24和20个24,最后把两次所得的积加起来。\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3、12个24可以分为10个24和2个24。4、大家按下面的计算方法讨论A、先算2个24是多少?B、再算10个24是多少?C、最后算12个24是多少?5、按照上面的计算步骤共同讨论竖式的书写顺序6、竖式课板书成如下形式:竖式:7、讨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四、归纳概括1、用第一个因数乘两位数的个位,得数和两位数的个位照齐。2、再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得数的末尾和十位照齐?3、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五、实践与应用1、做一做2、处理练习十五第一题。六、布置作业1、练习十五第二题。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归纳后巩固练习。【板书设计】笔算除法例1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四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笔算乘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教材分析例2是只含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不进位乘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新知是通过王老师买连环画的情境学习例2,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做一做、小组内和全班交流,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进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训练。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我将要设计鲜明的课件和情景进行教学的,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2、能运用计算方法正确的计算。重难点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评价任务通过观察、叙述、巩固练习完成教学评价1、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叙述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口答50×6015×3023×3080×3032×4012×4019×418×5023×402、笔算下面各题483×9868×5394×73二、创设情境故事书21元21元21元21元21元……32本1、由上面的情境中,你能获得哪些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的数学问题?三小组讨论1、有同学们讨论可得出如下的内容同学们卖故事书,一共32本,每本21元,一共用去多少元?2、指名学生演板,其余做在练习本上。3、讨论它的计算过程4、说出2本用去多少元?复习口算方法、笔算方法,为学习本单元打下基础。创设情景,观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5、说出30用去多少元?6、说出32本一共用去多少元?四、归纳概括1、先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得数的末尾要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得数的末尾要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五、实践应用1计算下面各题42×3222×3113×212、12的12倍是多少?3、13个23是多少?六、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三题第四题。学生笔算,教师评价,并及时指导。【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例题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五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笔算乘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教材分析连续进位乘法是在学习了不连续进位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要比不连续进位的计算更复杂。假如同学没有很好的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计算不熟练,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通过这个例题的教学,使同学进一步理解每位积都满10都要向前一位进位的道理,培养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减少乘法计算的错误率,按此顺序进行教学,既完全符合同学坚持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笼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建构起科学的知识网络。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连续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本节课要借助以学习的内容和算理理解乘法的进位,进而总结出: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学习目标较熟练的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评价任务让学生根据情景,来叙述笔算方法和笔算来完成目标评价1。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讨论、练习、观察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口算2×3+43×4+54×5+65×6+76×7+87×8+99×5+17×5+38×4+18×6+22、笔算下面各题483×70653×90432×60二、创设问题情境围棋上的交叉点○○○○○○○○○○○○○○○○○○○○○○○○○○○○○○○○○○○○○○○○○○○○○○○○○○○○○○○○○○○○○○○○○○○○○○○○○○○○○○19个交叉点1由上面的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的数学信息?有这些的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的数学问题?三、小组讨论1、有小组讨论可能得出下面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围棋上有19排,每排有19个交叉点,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2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内容来解决今天所学的内容吗?复习乘加混合运算,为学习连续进位乘法做好铺垫。有情景让学生叙述笔算方法,达到理解应用。\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竖式:答:一共有351个交叉点。3、讨论计算算理A、171表示什么?B、19表示什么?4、讨论下面的问题A、9排有多少个交叉点?B、10排有多少个交叉点?C、19排有多少个交叉点?四、归纳概括1、先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得数的末尾要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2、再用第一个因数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得数的末尾要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3、乘了以后,如果有进位数,一定要加上进位数。五、实践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65页上的做一做2、练习十六第一题3、练习十六第三题第四题六、布置作业25×1318×1725×1863×1743×5673×52归纳概括不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设计】【课后反思】\n第六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安排7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2、教材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乘法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本课内容是两步以上应用题的重要基础之一,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把解应用题的水平提高一步。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两位数乘法思维锻炼,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简单乘法与解决简单乘法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简单逻辑思维、但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思维活跃却不够冷静、严谨,因此较片面。同时学习缺乏毅力,学习总体数学基础较差。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难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评价任务利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分析应用题来完成教学评价1和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学前准备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12×4=48(人)答:三(1)班一共有48人.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学习教材第52页例3.出示例3.\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45×12=540(元)540×5=2700(元)(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12×5=60(个)60×45=2700(元)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45×12×5=2700(元)12×5×45=2700(元)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四、思维训练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板书设计】【课后反思】\n第七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3、教材分析这局部教材是在同学掌握了两位数除法和连乘应用题以后,来教学连除应用题的,要求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这样布置,既有助于同学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答,进一步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第一种解答方法,教材通过线段图,协助同学理解已知每队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多少人,需要先算出每队多少人。第二种解答方法,引导同学自身来想,已知平均分成2队,每队有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一共分了多少组。每种解法分步解答螅?偃醚??谐鲎酆纤闶健H缓蠼?徊浇樯苡τ锰獾募煅榉椒ǎ?窗岩丫?愠龅慕峁?魑?阎?跫???心嬖怂悖?绻?詈笏愠龅慕峁?胩庵械囊阎?跫?嗤??得鹘獯鹫?贰?/P>练习二十三,不只布置了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还布置了把有的应用题改变条件或问题,或补充条件和问题,使它成为与原题不同的两步应用题。这些练习形式,可以协助同学更好地掌握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目标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重难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评价任务利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来分析应用题来完成教学评价1和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学前准备1、练习。43×11=32×12=22×14=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出示情景图。教师谈话引入新课。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30÷3=10(人)60÷6=10(人)或60÷2÷3=10(人)答:每组有10人。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2、指导完成“做一做”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巩固练习。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660÷3=75÷5=198÷9=104÷8=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四、思维训练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课后反思】\n第八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整理复习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提高计算的准确性。2、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板块。是学生学完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教学的。本单元内容包括: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乘法的估算。通过整理复习,沟通知识间的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3、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复习,通过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查缺补漏;借助巩固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学习目标1、梳理归纳知识2、提高同学们熟练的计算程度重难点能正确的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评价任务通过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完成目标评价1和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口答9×8+78×7+67×6+56×5+45×4+34×3+23×2+17×4+28×5+39×6+12、口算40×4012×3090×5018×4022×3061×3023×4045×10二、归纳概括1、如下的形式归纳A、乘法的口算有几种形式?它们是如何口算的?B、估算分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C、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如何笔算呢?笔算时应注意什么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可板书成如下的形式口算估算笔算12×2019×1942×5833621060×3023×4742练习乘加混合运算,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归纳概括,建立知识结构。\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24362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A、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个位照齐。B、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照齐。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估算,先求第一个因数的近似数,再求第二个因数的近似数,然后把两个近似数相加。4、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实践应用1、哥伦布数鸡蛋A、先数每行大约有多少个字?B、再数大约有多少行?C、用行数乘每行的字数,就等于一共的字数。2、学校图书馆买了21套童话书,每套34元,共付多少元?34×213468714根据上面的竖式回答下面的问题:A、买1套童话书应付()元。B、买20套童话书应付()元。C、买21套童话书应付()元。四、布置作业练习十七的第三题、第四题。巩固拓展练习。【板书设计】整理复习归纳练习【课后反思】\n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八单元面积授课时数:5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3月背景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以及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2、与省编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有以下变化:(1)省编教材这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七册的第六单元,其中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安排在第九册。(2)对“面积”的描述与省编教材稍有变化,更加严密。省编教材: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人教版新教材: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3)增加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对比”(P74例1)。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目标1.结合实例我要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2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网络4、课堂交流\n1.结合实例我要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2面积但单位间的进率2面积单位整理复习1评价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针对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n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解面积含义,能用面积单位解决问题。2教材分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面积单元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所以教学内容还包括面积的意义和常用的计量单位。“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什么是面积,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学习目标1、我会理解面积的含义2、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间的概念。重难点初步建立面积的表象评价任务用实物卡片理解面积单位完成教学评价1。通过填空填面积单位理解面积单位完成教学评价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体验、观察、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都有哪些?2、它们的进率都是多少?3、换算4米=()厘米30分米=()米60厘米=()分米4000毫米=()米二、创设情境1、出示下面的各图形A、物体:黑板、纸脸篮球圆筒课桌玻璃B、图形1、由上面的情境,你能发现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物体和平面图形的中那个面大?那个面小?三、小组讨论1由上面的两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可能得出下面的结果A、他们都有面,有的是平面,有的是曲面。复习长度单位为学习新知作铺垫。通过比较实物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B、面都有大小,例如黑板面比课桌面大,长方形的面比正方形的面大。四、归纳概括1、象这样的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我们就叫它面积,上面的我们可以说成黑板的面积比课桌的面积大。五、创设情境1、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3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六、动手操作1动手量一量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2、动手量一量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3、动手量一量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七、归纳概括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八、实践应用1、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九、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例1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知道面积单位,会度量物体的面积。2、教材分析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3学情分析同学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后,以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基础,本节课借助实物和图形这个情景来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又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打下基础学习目标1、比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2、会用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来度量物体的长度。3、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会度量物体的面积。重难点学习重点: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学习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评价任务比较的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完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自学比较、总结、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1、画一画: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和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说一说: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二、合作、探究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2)比较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和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异同?(3)1厘米指线段的是1厘米长,是单位;1平方厘米指图形的为1平方厘米,是单位。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在学生交流时,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动手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3)画出1分米的线段和1平方分米的图形,说说有什么不同?3、比较1米和1平方米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借助学过的知识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1)用1米可以测什么?(2)用1平方米可以测什么呢?(3)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猜一猜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4、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5、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6、归纳小结:1厘米、1分米、1米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三、测评、拓展1、用双臂比划1米有多长。小组同学合作伸开双臂表示1平方米。2、先估计课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量一量。四、小结拓展1、数学游戏:请你参加图案设计大赛,每个图案是5平方厘米。2、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一、填空。1、物体的()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叫做它的面积。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3、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4、5分米=()厘米1米=()厘米5、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6、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数学课本长15()2、课桌桌面面积有28()3、教室地面有45()4、黑板面有5()5、一条黄瓜长2()6、一把小学生用的直尺长20( )7、小明的运动裤长80( )8、汽车每小时行50( )归纳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最后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板书设计】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例1归纳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三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会推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会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2、教材分析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能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计算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以面积和面积单位为基础,通过学生的观察用面积单位去测量,最后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探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拼摆图形,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3、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难点学习重点: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面积。评价任务用推导的方法、拼摆图形的方法完成教学评价1、和2。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评价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引导归纳、练习、观察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会计算面积吗?二、合作、探究1、估一估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来测量太麻烦,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简便吗?2、摆面积:选出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在上面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1)你一共摆了几个小正方形?(2)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长方形的长摆了()排,说明是()厘米;宽摆了()排,说明是()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怎么算出来的?3、出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一种: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长/厘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摆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成绩,正方形的面积正好是边长和边长的成绩,接着把知识拓展到已知面积和长,求寛、求长。\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平方厘米(2)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只测量长和宽,能得出面积吗?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测量长和宽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3)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点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4、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三、测评、拓展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是什么单位?宽是什么单位?面积用什么单位?2、完成练习十九第一题。3、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四、小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计算时要注意长和宽的单位要一致,面积要用相应的面积单位。五布置作业1、选择题。(1)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叫它的面积。A.多少B.长宽C.大小(2)手掌面的面积大约是()A.1平方厘米B.1平方分米C.1平方米(3)1平方米和1米的大小()A.1平方米大B.1米大C.不能比较2、动手摆一摆。(1)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a、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b、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借助练习知道“厘米×厘米=平方厘米,分米×分米=平方分米,米×米=平方米”。【板书设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例3归纳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四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引导自主探究发现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初步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导出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它提供了度量和计算面积的基本道理和方法。本课的教学具有启后的作用,是为今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面积打基础,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因此,教学好这部分知识尤为重要。3、学情分析同学们认识了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通过摆面积单位,推导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也为今后学习其它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学习目标1、引导自主探究发现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初步理解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2、通过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重难点学习重点: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评价任务通过推到、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评价1、2、3、4。教法学法讲解、启发、引导观察、操作、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1、看到数学书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数学书与思品书哪一本书的面积大?2、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长方形的长、宽有关系。那么正方形面积呢?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3、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吗?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践来验证。二、合作、探究1、动手操作、研究方法。(1)这里有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上面摆一摆,你会发现什么?(2)动手摆一摆。2、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你能知道它的面积吗?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的同学一起商量商量,并动手试一试。3、你们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了吗?(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后数一数,正好用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先横着摆,一行可以摆()个,刚好摆了()行,所以一共可以摆()×()=()个,也就是()平方厘米。让学生借助问题自主学习,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通过学生摆正方形,观察归纳出:正方形的面积是与正方形的边长有关系,即边长×边长=面积,借助练习巩固知识。\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3)比较这两种方法。讨论那种方法更简便。点拨:用乘法计算更简便。4、套用长方形面积的公式。(1)把正方形看做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宽是(),面积=()×(),想一想:这是一个巧合吗?(2)我发现了它的长和宽,长和宽都可以看做是。(3)提炼方法:通过刚才的计算,我得出正方形的面积=()×()5、通过拼摆和计算,你发现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什么关系吗?讨论:要想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小结: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是多少。在只给出图形没有给出边长是多少的情况下,要先测量再计算。6、一张长方形餐桌,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求玻璃的面积实际上是求()的面积。(2)试着算一算。三、测评、拓展1、估计并测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估计并测量正方形手帕的面积。3、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周长呢?四、小结收获:(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练习。【板书设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例4归纳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五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它也为学生在四年级学习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3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例4引导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由此引出课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学习目标1、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能运用观察比较法分析问题,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3、会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重难点学习重点: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学习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评价任务用拼摆图形的方法推导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法学法讲解、启发、引导观察、练习、操作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1、(依次出示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猜测一下。二、合作、探究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分米).(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个,竖排每排摆( )个,一共可以摆()×()=( )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 )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 )×( )=( )(平方厘米)。(5)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 )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厘米)。小结:我们可以用摆,用量,还可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拿出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说出它的面积,如果用边长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正好摆了100个,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同理推理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平方厘米。点拨: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3)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4)我知道了1平方米=()平方分米。3、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4、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三、测评、拓展(1)练习填空:1米=()分米1分米=()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83页做一做: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四、小结收获:你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一、填空。1.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2.1平方米=()平方分米 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3米=()分米=()厘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边长()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5.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7平方米=()平方分米3.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4.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5.2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6.125平方米=()平方分米通过填空巩固练习。【板书设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例5归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后反思】\n第六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整理与复习课型复习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综合运用面积含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位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2、教材分析面积这部分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是学生也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他们在1、2年级时已经认识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并且于上学期认识了周长的含义,掌握了一些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来认识了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面积单位和他们之间的进率。本单元的重点是认识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难点,为此,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复习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环节上,让学生在复习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把这单元的知识整理出来,从而在整体上把握这部分知识的结构。3、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整理、对比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展示自己的网络图,介绍整理思路,最后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评价,达成共识,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评价任务综合所学的面积知识通过填空、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评价1和2。教法学法启发谈话、引导练习、归纳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归纳整理1、整理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2、板书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面积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进率: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纳概括知识,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练习,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二、练习1、填空3米=()分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平方米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3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平方米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2、判断(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3、课本第86页5、6、7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1、完成课本第87页8、9题。【板书设计】整理复习归纳整理知识巩固练习【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课程纲要》\n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六单元年月日授课时数:5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4月背景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年月日年月日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3、网络4、课堂交流1、会根据2003年的年历,观察出各月的天数,背诵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还要记住二月的天数,通过各月的天数计算全年的天数。2、通过观察,判断出二月的天数的规律,根据规律,并通过计算判断出平年和闰年。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计时方法,并制成表格,并学会应用。平年和闰年124时计时法1制作年历1整理复习1评价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教师评价\nC、一般(1分)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针对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n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年月日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教材分析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教材例2给学生分别出示了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两长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数是不同的,这样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再利用“做一做”中呈现的1993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月历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3、学情分析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3、会判断平年和闰年。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珍惜时间的教育。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平年和闰年评价任务在在具体的环境下观察、比较、归纳,通过说操作完成教学目标评价1、2、3.。通过历史故事完成教学评价4。教法学法启发、讲解、自学、辅导观察、归纳、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填空3时=()分180秒=()分2、大家猜谜语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把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A、你能猜出她是谁吗?日历有多少页呢?你想知道吗?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就会知道日历有多少页?二、创设情境借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历,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年月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知道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是闰年。\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1、打开课本47页,观察2003年年历的情境图。2、你能从情境中获取哪些信息?三、小组讨论三、小组讨论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可能会出现下面的问题?A、一年有几个月?B、各月的天数相同吗?都都几种情况。C、哪几个月是31天?D、哪几个月是30天?2有上面的知识你能算出全年的天数吗?七、归纳概括经小组讨论,可共同归纳成如下的内容:A、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B、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八、综合实践1、说出下面哪些年份是闰年1996年2000年2004年1998年1546年1978年2、填空3年=()个月60个月=()年九、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一题第二题第四题借助所学内容完成巩固练习。【板书设计】年月日例1例2【课后反思】\n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24时计时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认识24时计时法,了解它和普通计时法的关系。2、教材分析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着,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课件媒体演示等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3、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兴趣浓厚,但他们的思维都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钟表,初步认识了时间的表示方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时、分、秒,因此学生对于24时计时法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课前可让学生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通过自学了解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多让学生操作、观察、讨论、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目标1会进行24时和普通计时法的互化。2我会推算经过的时间3正确区别时间和时刻重难点24时和普通计时法的互化评价任务通过钟表一天转两圈,和实际的一天每一时刻的关系完成教学评价1。通过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评价2。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在对比的情况下完成教学评价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想象、观察、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填空A、3年=()月180分=()时B、240秒=()分48个月=()年C、一列火车从上午8时开出,到下午6时,共行()小时。二、创设情境下面是某商场门口的营业时间牌营业时间9:00————21:00你见过这样的计时方法吗?从什么地方还见过?三、小组讨论1、针对上面的讨论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结论:A、新闻联播是晚上19:00一天内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明白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介绍二十四时计时法,最后完成表格,对比明白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B、报纸上、天气预报、火车时刻表。2像这样的计时法,我们就把它叫作24时计时法3教师出示普通计时法,讨论和24时计时法是如何对应,讨论后完成下表普通计时法夜里早晨上午下午晚上24时计时法4、由上表继续观察,普通计时法和24是计时法的区别4、归纳概括有同学们的讨论可得出如下的结论A、普通计时法有时间的名词,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的名词。B、普通计时法把一天的时间分为两个12时,前12小时和后12小时。C、24时计时法从1时数到24时。六、实践应用1普通计时法和24计时法的互化A、上午10时早上7时下午6时晚上10时B、3时9时14时21时2、上面情境图的营业时间是多少?3、从上午8时50分到下午11时50分经过多少时间?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七第五题第六题第七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例3【课后反思】\n第三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整理复习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2、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钟表;二年级认识时分秒,并体验时间的长短;进入三年级学生还要认识年月日,平年和闰年,24时计时法;学会了这些还要为今后学习毫秒、微秒年代、世纪打下基础。3、学情分析学生易于混淆的是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求经过的时间是难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这两部分知识错误率相对较高。学习目标1、系统的归纳知识,查缺补漏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重难点星期几的计算评价任务综合运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完成教学评价1和2.。教法学法讲解、引导、启发、自学辅导归纳、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小组讨论1、针对“年”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2、针对“月”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3针对“日”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4、每月都有“中旬”“上旬”“下旬”你能说出它的时间范围吗?5、你能说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吗?6、每年都有4个季度,你能说出4个季度都各有多少天?7、1世纪等于多少年?现在是几世纪?二归纳概括年一年有12个月平年全年有365天,如年全年有366天上半年有181天或182天,下半年有184天。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腊30天:四、六、九、十一。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日一日等于24小时归纳概括知识,用表格式建立知识结构。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三、实践应用1、2003年2月有()天,全年共有()天,合()个星期()天。2、在1900年、1920年、1921年、1996年、2000年中,闰年有()天,平年有()天。3、一年中有()个月,每月是30天的月份有()、()、()、(),共()个小月;每月是31天的月份有()、()、()、()、()、()、(),共()个大月。二月平年()天,闰年全年有()天。4、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的7月1日是()周年。5、欢欢每天晚上9时上床睡觉,如果晚上要睡9个小时,第二天到()时起床。四、布置作业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年=()个月16分=()秒48个月=()年540秒=()分192时=()日360分=()时1星期=()时2分50秒=()秒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上午8时下午2时深夜12时下午4时黄昏6时晚上8时晚上8时晚上10时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联系。【板书设计】整理复习归纳练习【课后反思】\n第四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制作年历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用24时计时法学会制作月历。2、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56-57页教学内容的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年月日”虽然在本册是第一次出现,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看日历、猜生日”是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如何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作年历的活动,体验两个月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星期,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结合“看日历,猜生日”两个活动,让学生会看日历,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尝试推算某个人的生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在活动中渗透关注社会,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发现、分析、交流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等。这些都为本次活动的学习得于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1、我在制作年历的数学活动中,巩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以年到月再到日,掌握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在探究年历制作方法的同时,体验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以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重难点制作年历评价任务动手操作完成目标评价1、2。教法学法启发、引导观察、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课前复习,新知铺垫1、每月是31天的月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每月是30天的月份有_______________。3、平年二月有()天,闰年有()天。二、创设情境1打开课本47页1月份的日历2从上面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三、小组讨论1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了解到下面的内容。A、每月都有星期和日期。先复习已学过的年月日有关的知识,观察各月的月历,归纳各月的一号是星期几是不确定的,只要知道一号是星期几就能很快完成月历的制作。\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B、每月的一号是星期几是不确定的。C、每星期都是按日、一、二、三、四、五、六。D、我还了解到编排日历的形式。四动手操作1、大家都了解了日历的形式与内容,你能动手完成明年1月份的日历吗?请同学们将下表补充完整日一二三四五六五、归纳概括只要大家知道了各月的天数,星期的排列顺序,每月1号是星期几,就可以自己编排日历了。六、实践应用1制作一个明年二月的日历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六题、第七题。实践应用。【板书设计】制作年历表例题4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授课时数:5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4月背景:小数在三年级的学生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再陌生,特别是本单元的小数以元、角、分等学生熟知的单位出现,非常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充分利用好这些条件,激活他们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的正迁移。对于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学生已经掌握。应尽可能的让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目标1.我知道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2.我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3.我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4.我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5.我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减法 。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小数认识小数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1、根据情景列出乘法的算式,根据自己的计算经验,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小数大小的比较12、根据情景,让学生列出算式,在根据情景,说出24×\n12是由几个几和几个几组成的,口算出结果,根据口算的方法列出笔算的方法。整数、分数、小数的互化1小数加减法1小数的整理复习1评价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n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小数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2、教材分析在上课之前,我系统的了解了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把握本科的教学,我又了解了小数阶段有关小数的后续知识,也就是四年级下册关于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3、学情分析《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学习好本节课的知识,将对今后系统学习小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重难点学习重点: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数。学习难点: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评价任务借助分数让学生会说出小数的意义,会读出和写出小数来完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启发、诱导、谈话练习、讨论、观察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1.出示商品标价牌。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2.区别整数与小数。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3.引入课题。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二、合作、探究1、认识小数(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部分。你会读小数吗?(2)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通过商品的价格,引出小数并拓展的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借助圆角分,认识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借助以米为单位认识小数的实际含义、拓展到吨,是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个更深刻的认识,为下节学习打下基础。\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1)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元角分4.50()元()角0.70()角0.65()角()分(1)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2)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3)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5.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2)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米?18厘米呢?(3)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6.小组讨论。(1)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2)点拨: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三、测评、拓展1、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填在课本上)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在这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小结拓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略借助长度单位巩固练习小数。【板书设计】小数的认识例1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比较小数大小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小数的大小2、教材分析例题从比较两种冷饮的价钱的实际问题引出比较0.8和0.5这两个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教材让学生应用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自己想办法进行。无论是转化成8角与5角再比较,还是转化成十分之八和十分之五比较,都没有离开小数的意义。教材统筹安排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试一试”里比较零点几和几点几的大小,“想想做做”里还有比较两个几点几这样的小数的大小。教材不用文字语言总结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意图是通过大小比较加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联系小数意义进行思考,怎样想都可以。3、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并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学习目标1、能运用直观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2、体会比较小数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3、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重难点学习重点: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学习难点: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评价任务助具体的情景,小数的含义说出小数的大小来完成目标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引导观察、讨论、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出示小数卡:笔记本1.2元与2.1元,你能改成几元几角吗?如果让你买,你会买哪一个?为什么?2、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二、合作、探究1、跳远比赛,小刚的成绩是2.98米,小明的成绩是2.89米,到底谁的成绩最好?帮他们排出名次。2、小组讨论、比较。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3、化成分米比较:0.9米是()分米1.15米是()米()分米0.88米是()分米1.2米是()米()分米4、化成厘米比较:0.9米=()厘米1.2米=()厘米1.15米=()厘米0.88米=()厘米借助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换算成整数部分,然后比较大小。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换算成整数。然后比较大小,在米尺上找出小数,接着比较大小,有整数的大小归纳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巩固。\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5、在米尺上标出小数,再比较。()﹥()﹥()﹥()6、小结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先比较()分位,再比较()分位……一直比较出大小为止。三、测评、拓展第一种13.60元第二种8.8元第三种15.15元()﹥()﹥()3、小组内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4、教材第94页第10题。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说说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四、小结拓展: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小动物们读对了吗?如果错了,请你帮助他们改一改。4.1052.0815.70.21350.90四点一零五二点零八一五点七零点二十一三百五十点九十()()()()()2.在()里写出横线上的数。借助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创设具体的情景,巩固练习。【板书设计】小数大小的比较例2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三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2、教材分析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材没有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只是强调让学生从小数的含义来思考,这样能促进学生加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出现了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题着重解决两个一位小数相加和两个一位小数相减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加法计算问题时,口算方法是学生容易想到的,是学生里竖式计算算理的基础;竖式计算则需要多一点的指导。到解决减法问题时,重点放在竖式的计算上,难点是差的整数部分是0,要指导学生正确写出得数。教材没有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只是强调让学生从小数的含义来思考,这样能促进学生加身深对小数含义的理解。3、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年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基础:本学期,学生刚刚学习过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年级下期,学生已根据整数加减法和购物付钱的生活经验对一位小数加减法进行了初步学习,这些都为学生利用旧知自主学习新知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时,列竖式的意识很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小数部分不知道该如何对齐,小数部分减法不知道该怎样计算。这说明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是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3.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及创新精神。重难点学习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评价任务借助整数加减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来完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观察、讨论、练习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1、笔算8+6=28+5=37-5=12-6=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手套2.00元,袜子1.60元,你知道这两样一共多少钱吗?二、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主题图.(1)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探讨小数的加法。(1)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算法。(2)0.6元=()角0.8元=()角()角+()角=()角=()元()角\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3)0.6+0.8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怎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4)比较算法:一道是小数加法题;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也就是把( )对齐再相加。(5)试笔算0.6+0.8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再计算。元角分0.6+0.8(6)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②从人民币来看,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角减去()角。4.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三、测评、拓展(1)练习:3.6-0.52.1-1.22.8+2.16.4+0.9(2)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3)计算练习二十二第1题。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0.5+0.4=1.2+2.8=6.4+4=7.6+0.4=0.8-0.3=1.8+4.8=4.8-4=9.9+0.1=8.9-8.9=6.8-6=1-0.6=9.4-4=0.9+0.7=5.6-5.6=4.3-1.6=2.6+2.4=2.8-0.2=4.3-0.4=0.8+0.7=2.5+4.7=让学生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变成圆角分的复名数,让学生根据复名数列出竖式,借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探索列竖式时也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最低位加起和减起,同理:推理出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例3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第四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和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2、教材分析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试一试”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学情分析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教材设计了在文具店买文具这一例题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1、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简单小数的读法写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2、使学生能应用小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评价任务借助小数知识通过口算、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评价1和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口算练习。4.6+5.40.6+0.80.36+0.40.9–0.70.8–0.41–0.60.37+0.5810.9+7.81、引入课题,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2、指导复习,(1)、指导学生完成复习的第5题。①、认真观察图中的内容,读小数。②、指名读小数,其他同学认真地倾听,发现读不正确时指出,共同订正。③、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学情景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些永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④、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⑤、汇报,板书。(2)、解决问题。①、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自己问题,并交流。(2)、说一说,列数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士要注意什么? 识记:①、小数点要对齐。口算练习,复习加法的计算方法。借助情景,让学生说出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信息吗?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说出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最后通过独立解答,完成本节课所学的内容。\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②、要从最低位算起。③、要注意进位和退位。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9题。(1)、把题中出现的小数读给组内同学听。(2)、指名,出现错误及时纠正。4、指导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0题。(1)、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题意,独立解决问题。(2)、画出示意图:1.8km思奇家0.6km(3)、小组讨论:①、这次思齐同学比平时多走了几个0.6km?(4)、列示计算:分数()分数()小数()小数()1、小明的体重是28.5千克,爸爸的体重是63.3千克,小明和爸爸一共重多少千克?2、计算机奶茶皮鞋牙膏魔方20.5元3.5元28.6元2.8元9.3元(1)、读出上面的小数。(2)、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四、全课小结。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4归纳概括【课后反思】\n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二)授课时数:9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3年11月授课教师:刘书军【背景】这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学习组合数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课程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数学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并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有序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方法、过程和结果。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数学广角数的排列11、教材2、教师自制课件1、通过穿衣、打电话、世界杯足球赛等富有情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让学生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掌握用集合解决问题的方法。2、独立思考,板演,分组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会集合。数的组合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我我们的校园1【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情景,设置问题链,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完成任务,促使目标达成。2.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3.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示: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4.精练深析,讲练结合。评价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n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n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课时安排 1设计教师刘书军 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教材分析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3、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想象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重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条理地思考、探索排列组合的问题,并经历知识感悟、形成的过程。 评价任务说出事物的排列数来完成教学评价1、2。用排列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完成教学评价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一)、例1:阅读教材第11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件上衣?件下装?上衣和下装搭配可以怎样穿?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探究不同的搭配方法:1、从上衣出发,1件上衣可以搭配()条裤子,2件就可搭配()条裤子。从裤子出发,1条裤子可与()件上衣连,3条裤子就有()个2。试一试:你能将刚才的搭配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如下吗?小结:由此可见,有顺序地连一连线或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不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2、自主训练1:完成教材例1做一做。(二)例2、阅读教材第113页,理解题意。用三个数字卡片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二、小组合作探究:先有学生喜欢的上下衣的搭配方法,引入新课,还有什么搭配方法,让学生一一的列举出来,最后,如果让搭配方法不遗漏,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让学生探究出计算方法。\n【导学过程】学法提示1、怎样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2、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复不遗漏?a、从大到小找:b、从小到大找:c、一共有不同的摆法。3、自主训练2:完成教材第113页做一做。(三)、矫正评价例1、例2及自主训练,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过关检测:1、秋天到了,小朋友想到公园里拍几张照片。三个同学,每两个人站在一起拍,一共可以拍几张不同位置的照片?2、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那四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学习收获、总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板书设计】数学广角例1归纳概括【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n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 设计教师刘书军 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教材分析(1)利用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题材,除了教学组合知识以外,还可以适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原来教材上是有的,但由于版面的原因,送审后删去了。)3、学情分析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事物的组合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的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数情况罗列出来(既有那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学习目标1、我能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组合,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2.我会在数学活动中培养自己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重难点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评价任务说出事物的组合数来完成教学评价1。用组合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完成教学评价2。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自主学习:例3:阅读教材第114页主题图,理解图意: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C组球队有中国、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只球队,每两个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如果用4个小图标表示题中的四只球队,看怎样连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二、探究不同的组合方法:如果将四个小图标摆成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连线?如果将四个小图标一字摆开又可以怎样连线?(3)两队之间要连几条线?为什么?(4)四支球队美两个球队踢一场,一共可以踢场。2、自主训练1:完成教材例3做一做。3、矫正评价例3及自主训练,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创设情境,如果和昨天所学的方法不同时,利用昨天不能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亲身的体验,知道“中国对土耳其或者土耳其对中国”只是一场球,不能算两场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n【导学过程】【学法提示】一、过关检测:1、如果一组有5个国家足球队。每两个队踢一场比赛,一共要踢多少场?2、一个箱子里面装着①②③④4个小球。如果从这个箱子里摸出两个小球,你猜猜可能是哪两个?你觉得一共有多少种可能?你能全部写出吗?如果利用摸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那又一共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呢?学习收获、总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板书设计数学广角例2归纳概括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n课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 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教材分析设计我们的校园是本册书的第二次综合实践活动了,他要借助的数学知识是《位置与方向》、《排列与组合》,在教材安排上,要先复习所学知识,列举校园都需什么建筑设施,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出合理的校园布局,3、学情分析根据《位置与方向》、《排列与组合》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学生的想象,我们校园都有什么建筑,还缺什么建筑,,小组讨论,设计出校园的布局,展示各组成果,找出优点和缺点,根据优缺点说出改进建议。学习目标1.借助“我们的校园”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看简单的统计图。2.让学生体验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重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评价任务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完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刚才下课时,你们都去哪儿活动了? (校园里)你们在校园里进行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什么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我们的校园吗?校园就是我们平时生活学习的场所。课间或活动课时,校园可热闹了,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活动里面还有一些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要带领你们再次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用我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活动中的一个个问题,看谁最灵活,好吗? 板书:我们的校园二、活动 (一)介绍各种活动情况并分组解决 [教师课前先将全班学生按每4个人分为一组]课件出示“我们的校园”第114~115页各个活动场景图(点击自动出现各种活动场景),教师结合大屏幕场景图向学生介绍以下各项活动。 1.跳绳活动。 师:大家看,教学楼旁边的小树下面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跳绳) 教师让学生具体地说出这幅图的图意(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把数字分为两类,教师选择一类,学生选择一类,以教师会赢引出课题,开始游戏,无论摸多少次,教师赢得次数都多,通过列表,让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赢得次数多。\n【导学过程】【学法提示】师:有个同学就给我们提出问题了[课件显示出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 2.踢球活动。 师:操场上面也有很多小朋友,他们在那儿干什么?(踢球)[点击放大踢球场景图] 教师让学生说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算出踢球的共有多少人吗?除了这个问题以外,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答?[课件显示出问题: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3.跑步活动。 师:快来看,跑道上的这么多小朋友在干什么?(跑步)[点击放大跑步场景图] 师:一个女同学跑第一,一个男同学跑第五。[闪烁第一名和第五名的框框]下面的小方框里要我们填什么?(跑步的名次)你还能从跑步这项活动中发现什么问题?能自己解答出来吗?4.办板报、练武活动。(分别点击这两个场景图放大) 教师介绍这两项活动时,问学生根据这两幅图中的信息可以提哪些他们想知道的数学问题,又该怎样解答,然后按各自所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分组。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算出踢球的共有多少人吗?除了这个问题以外,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答?[课件显示出问题: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二)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每幅图的图意发现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使学生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各个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的结果并在全班交流 三、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一)完成统计图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又进入了一次校园参加了活动,你们都解决了哪些活动中的问题? 学生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黑板上贴出这项活动的图片。 学生分组进行涂色练习,涂完后展示作业,集体评价。 (二)回答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统计图问:根据我们校园里的这个活动小档案,你们能解决数学书上给我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吗? 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的4个问题:让学生看着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前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让学生直观比较,得到答案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第(4)个问题,先让同桌同学相互提,然后在班上展开交流,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的目前他们还解答不了,但只要合情合理,都要肯定。四、拓展活动,完成兴趣小组统计图1、同学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错,老师这儿有一张我们进步班选修课的学生名单,你们能帮老师制成一张漂亮的统计图吗?2、展示小组作品,集体评价。3、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五、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列表归纳\n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必修内容教学材料:第九单元总复习\n授课时数:7课时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时间:2015年5月授课教师:刘书军【背景】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教与学的方式:【课程目标】1、回顾、梳理、反思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构建知识网络。2、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小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年月日,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平均数统计与数学广角中的重叠问题和等量代换等问题。3、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不仅复习相等的知识点,并且把相等的知识点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4、注重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帮助,扶优补差,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课程内容与实施】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内容课时课程资源学习活动总复习位置与方向11、教材1、教师自制课件1、归纳整理。内容如何归纳整理。内容有实际中的位置与方向和地图上的位置与方向。2、将单式的统计表变成复式的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3、归纳整理。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4、归纳整理。小数含义、小数大小比较、小数整数分数的互化。小数加减法。5、归纳概括。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多位数除一位数中的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问题。6、归纳概括。各月的天数、平年和闰年、二十四时计时法、时间的计算。7、归纳概括。数的排列和组合。8、进行有关知识的综合练习复式统计表1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1计算1年月日1数学广角1【教/学方法】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情景,设置问题链,学生探究,课堂生成,互相交流完成任务,促使目标达成。2.自主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探究。3.合作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一次实践操作作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示:一般采用数学日记、手抄报、数学小论文等形式。\n4.精练深析,讲练结合。过程性评价(权重:3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等级评价方式课堂评价(10%)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数学活动秩序。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作业评价(10%)1、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2、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作业。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单元检测(10%)1、能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回顾与总结,罗列出知识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生生评价2、认真对待每次的单元测试,发挥自己真实的水平,并能在测试后及时总结出错误原因,做与出错同类型题目,把不会的知识及时补上。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分)教师评价评价本课程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组成,以百分制呈现,过程性评价占30%,结果评价占70%。过程性评价(30%)=课堂评价(10%)+作业评价(10%)+单元检测(10%),结果评价以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成绩(70%)计入。若成绩在60分以下,须按学校规定在针对性复习后补考。第一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n课题总复习——位置与方向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2、教材分析本节课复习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两个起点上:生活原型中感性的经验和第一学年学习的上、下、前、后、左、右,学生能够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辩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3、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为题材,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能力创造了条件。学习目标1、能说清八个方位,会熟练、准确运用方位词说明路线。2、知道位置与方向相对性的特点。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3、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难点复习重点:8个方位名词的意义。复习难点:位置与方向的相对性。评价任务借助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例如:学生的座位、操场等,让学生通过说、判断、动手操作等学习行为完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1、在本册的位置与方向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了哪些知识?2、在画平面图时,怎样表示八个方向?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指出这八个方向吗?再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设?3、一名同学起立,说说在他的八个方向中,每个方向对应的是哪个同学?先系统归纳知识,借助问题自主学习实际的八个方向和地图上的八个方向,把八个方向填在图中的方框里,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5、做一做P112页1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1)社区示意图中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分别在小清家的什么方向?(2)她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么走?(3)小清到其他场所该怎样走?(4)你还能说出哪些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二、质疑归纳:1.若从少年宫向走米到,再向走米到达体育馆。2.若从百货到学校,应先向走米到,接着向走米到,再向走米到,然后再向走米到学校。50米60米40米50米学校百货图书馆体育馆少年宫电影院90米北【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归纳知识巩固练习【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n课题总复习——复式统计表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教材分析将原来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移至本册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3、学情分析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多角度解读,获得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切身体验,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方法和意义。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重难点1.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2.对表头的认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认识。评价任务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搜集、整理数据,并将单式统计表转化成复式统计表来成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前几天我们称量了每个小朋友的体重,现在老师想统计我们小朋友的体重情况,比如20千克及以下的有几人?21~25千克、26~30千克、31~35千克、36千克及以上的各有几人?(同时出示统计表的一部分)可以怎么统计?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站起来数一数、举手、写票等)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3.完成统计表。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个别学生回答)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锻炼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师:这张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学生比较)先系统的归纳知识,借助问题,自主学习统计图的组成,有名称、横柱、纵柱、条形。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比较,让学生知道统计图能一目了然的了解数据的整体情况,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2.师: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在比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看这张,一会看那张感觉如何?(麻烦、两张表格看起来不方便)3.制作复式统计表。(1)师:老师也觉得很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呢?www.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2)先让学生自己同桌之间试一试,然后让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上下一移,把范围这行重合这种方法最好。(能这样演示最好,不能的话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3)师:这样合并以后你能看出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了吗?这样合并后和刚才比较哪个简单呢?(这样简单)(1)师:这样合并以后,还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条数据了,不知道哪条是一年级,哪条是二年级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对刚才合并的统计表稍微做些改动,(在两张统计表上改一改),老师已经制作了一张新的统计表大家一起来看下吧。(2)师: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教师对横栏、纵栏及表中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3)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手中的复式统计表吧。5.观察、分析统计表(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我们新做好的统计表,比较一下16-20千克范围内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几人呢?31及31以上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呢?(2)比较起来感觉如何?(生答)师:的确如此,复式统计表在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时,更加简单和方便。板书: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介绍: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2.活动要求:(1)现在老师先选出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拿好标签,你想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就站到哪一组,但是要按顺序排好队伍。(2)请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统计好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教师边把兴趣小组标签贴在黑板上的同时边让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人数,学生完成手中的统计表。3.根据完成的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www.(1)我们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最多,一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最少。(2)我们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比一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3)一班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比我们班参加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多()人。(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呢?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呀,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了什么呢?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地方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呢?五、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班喜欢吃蔬菜的情况,完成下表。我们班喜欢吃蔬菜情况统计表通过调查填写统计表。(1)一组喜欢吃()的人数最多,喜欢吃()人数最少。(2)三组喜欢吃黄瓜的比喜欢吃西红柿的()人。(3)一共调查了多少个同学?(4)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建议?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求平均数。\n【板书设计】统计归纳知识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三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总复习-----面积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2、教材分析“面积”整理复习一课,是完成本册有关面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寻找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提供现实的、鲜活的、贴近已有知识经验的事例,提供适合交流合作的机会,从交流、梳理、概括和反思中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并将根据知识结构,分别巩固深化,加深理解,进一步提高应用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的目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理知识迫切愿望;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参差不齐,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中,采用好学生带动学困生的互帮互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不同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学习目标1、熟悉面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2、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3、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重难点复习重点: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评价任务通过学生的归纳概括、巩固练习查漏补缺,弥补过失完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生活引入,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1、出示大照片,(1)要制作镜框,在数学上就是求它的什么?(2)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今天我们就是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复习周长与面积:(1)什么叫周长?封闭图形()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哪些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 )、( )、( )。(2)什么叫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 )、( )、( )、( )、( )。二、基本练习,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1、分类比较。(1)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 )米,宽大约是( )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借助问题,自主学习周长和面积,通过对比,复习周长和面积的含义,通过查漏补缺,巩固知识。\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多少米?(2)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3)小芳的房间有一个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窗户,妈妈想给它装上窗帘,至少需要多少窗帘布?(4)一张边长8分米的方桌,用铝合金条包桌沿,需要多少铝合金条?读一读,想一想,哪些题目是求面积的?哪些题目是求周长的?2、生活体验。 (1)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也是求周长的?(2)哪些问题是求表面积的?三、动手操作,探索面积单位的进率。1、画出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从学具袋中找出这样的正方形。2、摆图形。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猜一猜能摆多少个?动手试一试。3、出示边长是1米的布,你能说出它的面积吗?如果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在上面摆,能摆多少个?4、我们还学了较大的面积单位,可以测量操场和土地的面积,你知道是什么吗?这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公顷,约有200个教室那么大。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千米,约有140个足球场那么大。5、从以上你可以发现什么?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6、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 )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 )×( )四、拓展练习:1、练习二十五第8题,求出菜地的面积和周长。2、练习二十五第9题,求出1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3、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应该怎样剪?五、课堂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面积归纳概括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四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总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认、读、写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2、教材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3、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学习目标1.复习小数的含义,以及不超过两位的小数的读、写。会进行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复习各数化成小数。2.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会准确计算小数的小减法,解决些相关应用题。重难点复习重点:小数的大小比较。复习难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评价任务通过学生归纳概括,建立知识结构,说一说、填空,解决问题理解小数的意义,比较小数的大小,计算小数加减法来完成目标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回忆梳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部分的知识,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回忆本单元学习了哪几方面内容?(小数意义读写法、大小比较、加减法)二、复习巩固1、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法(1)说出一个小数,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读法;并转化成分数。点拨:读法中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一位一位地念出来,有几个零都要读出来。把小数写出来时注意是否有单位,不要丢掉单位。(2)互换:137————0.80.07通过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借助练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100100(3)改写成以元为单位:5元3分、7分、8角、10元5角(4)改写成以米为单位:5分米、39厘米、42分米、109厘米2、小数大小比较(1)出示一组数:0.98、0.89、0.098、0.089、0.908,按照由小到大排列。(2)说清比较大小的方法,数多时可以纵向排队比。4.6+2.7四、总结拓展:1、通过小数单元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2、你在生活中遇见过哪些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你是怎么解决的?五、布置作业(1)计算下面各题0.5+0.4=1.2+2.8=6.4+4=7.6+0.4=0.8-0.3=1.8+4.8=4.8-4=9.9+0.1=8.9-8.9=6.8-6=1-0.6=9.4-4=(2)小数点把小数分成()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小数的()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它的()部分。(3)读出下面各数。0.65.20.1013.003100.05688.188(4)写出下面各数。零点一二七点七零七二十点零零零九四千点六五零点九一八五十三点三五三)【板书设计】小数的初步认识归纳知识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五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总复习——计算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2、教材分析本节课复习学生及学过的多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口算及其估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其中内容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因数中间和末尾有零的乘法。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除法。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计算能力和熟练程度都不一样,针对这些,我想采用优等生对后进生互帮互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习目标1、知道一位数整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正确运用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4、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重难点复习重点:能利用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复习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评价任务通过计算、练习说算理、说计算方法来完成目标评价1、2、3、4。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 复习1、口答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你学会了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你学会了些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样验算?2、口算;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60×2024×1023×2040×9096÷4213÷3189÷9420÷73、估算;介绍你的估算方法。79×3014×3935×1961×8079÷416÷583÷9430÷74、除法计算单元,你懂得了哪些知识?各举一个例子:借助问题让学生梳理知识,复习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如何演算,如何计算,通过练习,查漏补缺,巩固知识。\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估算乘法:笔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进位)二、巩固练习1、完成答题卡(一):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19<60069×()<5600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商大于50商小于50积大于5000积小于5000528÷3414÷964×8237×75504÷8228÷645×9274×793、做一做总复习第2题和第4题,说说怎样想的?4、完成总复习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口算的:30×5080×6020×9060×3014×5011×8080×3020×13三、总结拓展:1、你认为怎样计算乘法和除法才会不出错误。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板书设计】计算归纳知识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六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总复习——年月日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教材分析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3、学情分析总体情况: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通过优差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习目标1、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2、复习年月日相关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会计算经过的时间。3、明确时间的重要性,增强时间观念。 重难点复习重点:认识年月日及进率,正确使用24时计时法。复习难点:会计算经过的时间。评价任务通过整理归纳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巩固练习来完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整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1、我们认识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学了24时计时法,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说一说时间单位的知识。3、议一议有关时间知识的要点。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年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平年()天闰年()天日24时时60分分60秒秒5、你知道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经验。6、你会计算起止时间和经过的时间吗?怎么算?二、做一做P114页第6题,说说怎样想的?借助表格,自主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借助表格自主学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借助填空,小组抢答,解决问题复习巩固知识。\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1、3年=()个月24个月=()年2、7月有()天15时是下午()时3、展览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从8:30到16:30,一天共开放()小时。三、小组抢答: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忆?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四、达标测评: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第6题:小华每天早上7时3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下午2时到校,16时放学回家。他全天在校多长时间? (1)先求上午在校时间:(2)再求下午在校时间:(3)最后算出全天在校时间:2、出示钟面:(1)现在是几时几分?(2)17:00开往长沙的火车现在开始检票了,还有多少分钟开车?(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如果你耽误了时间,会怎样?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五、总结拓展: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把握时间,时时处处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利用时间安排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板书设计】年月日归纳知识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第七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总复习——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安排1设计教师刘书军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2、教材分析教材第89页的"整理和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和口算。待学了使用计算器后,还可以考虑用计算器。笔算主要用于理解计算的过程和算理。3、学情分析总体情况: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通过优差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习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了解数学在日常活动中的简单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复习行程问题,周长,面积,统计,乘除法等知识,会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重难点复习重点:会用正确的步骤解决问题。复习难点: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任务通过表格建立知识结构,运用已学的知识对问题分析来完成教学评价1、2、3。教法学法讲解、启发、诱导练习、观察、讨论课前准备课件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小丸子的"智慧游乐场"游玩。当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就用学过我们的数学知识一起去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活动要求:每遇到一个问题,先想一想怎么解决,再想一想用到什么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二、活动环节:(一)问题一:汽车在学校等待出发。1、我们上午8时坐车从学校出发,汽车每分钟走900米,8时30分就能到游乐场门口了。学校到游乐场有多远呢?2、汇报交流。(1)汽车走了多长时间?(2)算出汽车走了多远?900×()=27000(米)27000米=()千米答:学校到游乐场有()千米。(3)这道题我们运用了什么知识呢?路程=()×()点拨:已知时间,路程和时间3个中的两个量就能求第三个量,这类问题我们称为行程问题。(二)问题二:智慧游乐场售票处。借助创设情境“智慧游乐场”让学生自主学习,说出数学信息,通过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达到熟练地程度。\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二)问题二:智慧游乐场售票处。1、出示:2位老师和我们全班24名同学一起游玩,怎样买票更省钱?需要多少钱?门票:(成人每人18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12元。)方案二:买团体票(+)×12( )×12+( )×12=×12= +=(元)= (元)( )元<( )元2、汇报交流。方案一:分开买:2×()+24×()==(元)2、汇报交流:26÷()=()(条)……2(人)()+1=()(条)为什么要多租一条船?这道题运用了什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了()法解决问题。(四)问题四:智慧游乐场餐厅。出示:主食:海鲜面,扬州炒饭,咖喱鸡饭饮料:橙汁,椰奶,汽水1、题目:每位同学可选一份主食和一份饮料,共有哪些选择?2、题目:怎么统计我们的选择?。小组统计。画出统计图或统计表。(五)问题五:从8时30分开始,同学们在游乐场里游玩了5小时后,就坐车回学校。应通知家长几时几分到学校接孩子?(1)我会算:(2)我会判断:5小时()30分钟()8时30分()13时30分()14时()14时以后()三、达标测评:1、练习二十五第13题。2、练习二十五第14题.3、练习二十五第15题.4、练习二十五第16题.四、总结拓展: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学会了什么?2、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我们的数学知识解决,只要平时多留意,你就会有更多的发现。【板书设计】解决问题归纳知识巩固练习【课后反思】\n课时导学案授课时间:课题课型课时安排设计教师目标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难点评价任务教法学法课前准备导学过程学法指导\n导学过程学法指导【板书设计】【课后反思】\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