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21 KB
  • 2022-06-21 发布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有效使用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有效使用高连娥陕西省神木县第二小学719300;苏建军陕西省神木县西沟小学719300一、导学案的含义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牛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乂是学牛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木原则1.课时性原则。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牛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是不符合课时性原则的。2.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3.导学性原则。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牛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4.问题性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牛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5.层次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牛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牛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牛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n1.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应过于复杂,要逐步深化,体现阶梯性。三、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及使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导学案要尽量简单明了。本次编写的导学案采用表格形式,内容有:表头(课题、课型、年级、主备人所在单位、主备人、使用吋间)学习目标、预习内容、课堂流程(包括课前口算、组内预展、全班分组展示、总结提升、课堂训练)。1・表头。课题即本节课学习题目,课型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三个类型。年级即导学案适用的年级,由于导学案是集体备课的产物是一个年级通用的所以不必写清班级。其他几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2.学习目标。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又通俗易懂。尽量用一些“能学会、会算、会读”等词语,孩子自己也能根据目标反馈自己哪里学得好,达到了目标。少用“理解、掌握”等词语,学生无法知道自己的掌握程度及离目标有多远。3•预习内容。编写导学案预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探究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创新性原则。那么怎样设计预习的问题呢?(1)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2)问题不宜太多,太碎;(3)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探究并思考;(4)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4.课堂流程。这一环节主要包括课前口算、组内预展、分组展示、总结提升、课堂训练。(1)课前口算。课前口算题的设计要尽量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联系,M算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般出在小黑板上,上课前5分钟完成。(2)组内预展。本环节是在完成预习题后重点是学生在组内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交流预习内容,先在本组内解疑释难,达成小组共识。(3)分组展示。本环节重点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内容,这是课堂的主要环节。(4)总结提升。本环节是学生自己谈收获,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形式要多样可以说、可以画,由学生来总结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疑难点等等。本环节主要起到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的作\n用。(5)课堂训练。四、学生习惯的养成1•抓好学习小组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建设是创建新课堂的基石,新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异样之处有很多,从形式上看,新课堂学生桌椅的摆放就别具一格,它从传统课堂中学生两人一桌变成了六个人一组。当然,把几个座位拼在一起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仅仅是成立了这样的“小组”,那么我们的课堂也只能是貌似新课堂。其实,要想真正把学习小组建设好,更多的工作在于把桌子摆在起之后。(1)要把小组长培养成学习小组的领头雁。小组长是学习小组中预习任务的分配者、课堂展示的组织者,其至可以说是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学习效果的测评者。(2)要培养对子之间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和方法。对子之间要乐于研讨、善于沟通,要及吋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与对子交流,在相互探讨中达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目的。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吋,这种讨论与交流就尤为必要了,就像我们一个人不能搬走面前这个一百多斤的石块吋,两个人或许就容易了许多。其至当两个人仍不能搬动它吋,我们还可以请三个、四个或更多的人来帮忙,因为小组中其它的对子也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3)要让学生学会对他人的展示进行深刻的点评与补充。我们所说的学生的相互点评实际上是“群学”的过程。经过了“独学”和“对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应该比较深刻,要想在这个过程中让认知有所提升,让知识丰满、立体,学生的点评就应具有更高的水平。

相关文档